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积累诗语(35分)
1. 文字积累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典诗歌远远流长,名家倍出,佳作如林,影响深远。先秦的《诗经》中就有表达对爱情求而不得的chàng wǎng( )的名篇《燕践》;唐朝的柳宗元在失意时不仅写下了《小石潭记》,也写下了绝句《江雷》;到了现代,诗的精神不仅在文人雅士的笔下流淌,也在普通人的生活中回荡,音镇夜色里jiǎ jié( )的月光是诗的色彩, 安塞小伙儿腰间鼓声的páng bó( ) 气势是诗的韵律。诗能言志,能咏怀,也能抒情,是中华文化宝库中最cuǐ càn( ) 的一颗明珠!
(1)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____ 改成____ ______改成______
(2)请根据拼音写出文段中相应的词语。
chàng wǎng______________ jiǎ jié _________
páng b ________ cui càn_______
【答案】(1) ①. 远 ②. 源 ③. 倍 ④. 辈
(2) ①. 怅惘 ②. 皎洁 ③. 磅礴 ④. 璀璨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字形。
远远流长——源远流长:河流的源头很远,水流很长。常比喻历史悠久,根底深厚。
名家倍出——名家辈出:形容有才能的人不断地大量涌现。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
怅惘:chàng wǎng,惆怅迷惘,心里有事,没精神。惆怅迷惘,心里有事,没精神。
皎洁:jiǎ jié,明亮而洁白。
磅礴:páng bó,广大无边的。
璀璨:cuǐ càn,光明灿烂。
2. 下列关于诗歌的文学常识,正确的一项是( )
A. 《回延安》是用闽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创作的诗歌,展示了浓郁的地方风情。
B. 根据《经典常谈·第四》的说法,孔子在教授《诗经》的时候,对诗篇的解释是断章取义的。
C. “诗(融)”是由“言”“志”两个字合成的,所以它是一个指事字。
D.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一首律诗,律诗按顺序分为首联、颈联、颔联、尾联四联。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A.有误,“闽南”应为“陕北”,信天游是陕北民歌;
C.有误,“指事字”错误,应为“形声字”;
D.有误,律诗按顺序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故选B。
3. 积累诗文名句。
(1)《桃花源记》里桃花源的人们自述来到桃花源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诗经·子衿》中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让主人公的内心独白造成主观时间和客观时间反差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经· 关雎》中使用起兴手法的句子是__________ , _________。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描写洞庭湖澎湃激荡的博大气势的诗句是:_____ , _______。
(5)请写出一联与雨有关的诗句: __________, _________ 。
【答案】 ①.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②.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③. 一日不见 ④. 如三月兮 ⑤. 关关雎鸠 ⑥. 在河之洲 ⑦. 气蒸云梦泽 ⑧. 波撼岳阳城 ⑨. 水光潋滟晴方好 ⑩. 山色空濛雨亦奇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背诵。注意易错字词:避、率、邑、兮、雎鸠、洲、撼。(5)题写出一联与雨有关的诗句即可,如: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4. 请根据《经典常谈· 第一》内容,选出下列书体出现的时代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今草 ②小篆 ③ 章草 ④隶书 ⑤楷书
A. ②①③④⑤B. ②③①④⑤C. ④③①⑤②D. ②④③①⑤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
②小篆: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巩固其统治地位,采取了一系列的国策,其中有“书同文”,就是要求全国统一文字,废除六国文,使用小篆;
④隶书:起源可以追溯到秦朝。隶书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燕尾”和“一波三折”的笔法。这种字体通常被认为是由篆书演变而来,在东汉时期达到了顶峰,对后世书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③章草:是书法的传统书体之一,是早期的草书,始于秦汉年间,由草写的隶书演变而成的标准草书;
①今草:草书的一种,始于汉末,是对章草的革新。今草为东汉张芝所创,世称张芝为“草圣”。至东晋王羲之,博采众长,以《十七帖》最为著名,是历代草书之绝品;
⑤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字形由扁改方,笔划中简省了汉隶的波势,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书。”始于汉末,通行至今,长盛不衰。
因此排序为:②④③①⑤;
故选D。
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广受好评的电视节目《经典咏流传》不但提高了大众对经典诗词的鉴赏水平,而且唤起了人们对经典诗词的记忆。
B. 有没有对人民的情感认同,是作家进行文学创作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C. 连云港的夏五是个充满活力的季节。
D. 通过这次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使同学们增强了学习古典文化知识的兴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A.语序不当,将“提高了大众对经典诗词的鉴赏水平”与“唤起了人们对经典诗词的记忆”调换位置;
B.两面对一面,删去“有没有”,或在“取得”前添加“能否”;
D.缺少主语,删去“通过”或“使”;
故选C。
综合性学习(10分)
6. 班级正在进行“古诗苑漫步”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协助同学们完成以下任务:
(1)【分门别类辑古诗】你制作的诗集中收录了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岑参的《逢入京使》、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等多首诗歌,请给诗集起一个合适的名字,并给出理由。
《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
(2)【声情并茂演古诗】一场别开生面的“漫步古诗苑”晚会即将开始,请你为这场晚会写一段开场白。
(3)【学以致用作新联】本学期进行“倡导低碳生活”综合实践活动时,请你借助以下词语学以致用,为本次活动创作一副对联。
预防 节约 利于当代 功在千秋 污染 能源
(4)【发展角度看古诗】阅读下面表格,你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小学《语文》课本中古诗文阅读量统计
【答案】(1) ①. 例:思亲集/思乡集, ②. 因为几首诗共同的主题是思念家乡亲人;或望“月”集,因为几首诗的共同主题是思念家乡亲人,而月亮在诗中往往有思念的意象(点明诗歌主题,言之成理即可)
(2)例:各位同学,晚上好,中国一直以文明古国著称,古诗是中华文明的最好体现。无论是唐贤还是今人,都被古诗的魅力所深深吸引,今晚就让我们在古诗苑中漫步,一起体会古诗的美好吧!(有称呼,能紧扣活动主题,点明活动意义)
(3)预防污染利于当代,节约能源功在千秋。
(4)2017版较2013版中小学语文课本中古诗文总篇数增加近2倍。增长率在大幅度提高,其中初中增长率比小学高。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诗集命名的能力。
按题干要求,要根据它们的情感,给这本专题诗集取个合适的名字。
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
岑参的《逢入京使》描写了诗人远涉边塞,路逢回京使者,托对方给家人带平安口信的典型场面,表达了强烈的思乡之情。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
综上分析知,三首诗都表达了思乡、思亲之情,故可为诗集取名为《思乡集》《思亲集》等。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开场白拟写。
写开场白首先要交待活动的主题“古诗苑漫步”,其次要表明活动的意义,设计时语言尽量简单,这样铿锵有力,富有号召和感染力。
示例: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特别是古典诗歌,源远流长,名家辈出,佳作如林,在中华文明史上蔚为壮观,是一朵瑰丽的文学奇葩。今天,让我们就漫步在这个色彩缤纷的世界,含英咀华,在鸟语花香中,品味古人的闲情逸致,在诗情画意中,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吧!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对联。
根据词相对的原则,“预防”与“节约”、“利于当代”“功在千秋”、“污染”与“能源”相对。再结合词义组成句子,可组合为“预防污染利于当代”“节约能源功在千秋”两联。根据上、下联末字“仄(三、四声)起平(一、二声)收”的原则,可确定上联为“预防污染利于当代”,下联为“节约能源功在千秋”。
【小问4详解】
本题考查读图表转换文字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注意以下几步:1.审题时,要注意表头和表脚的文字,弄清说明对象和比较角度;2.仔细分析图表,全面准确捕捉信息。如找出比较项目、各种数据及其变化特点。3、依据题干要求,规范答题。
本题就比较了小学和初中在不同课本中的古诗文阅读量,从三个方面作了对比:阅读总数、年平均数、增长率。既有横向(数量)的对比,也有纵向(时间)的对比。因此,结果要从两方面考虑:从数量上来说,小学和初中的总篇数相差都不大,年平均数,初中要明显大于小学,甚至达到了小学的两倍,增长率上,初中的要远高于小学的;从时间上来说,17版的阅读总数、年平均数都远远高于13版的数量。
二 、欣赏诗文(55分)
(一)(10分)
欣赏王勃的两首送别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别薛华①
王勃
送送多穷路,遑追②独问津。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注释】①本诗作于王勃入蜀之后,诗人因触怒唐高宗,不得重用。薛华是王勃的同乡密友。②遑:同“惶”,匆忙惊惶状。
7. 对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风烟望五津”的“望”字将送别的地点与友人“之任”的“蜀州”相联。
B.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颈联的内容和《别薛华》颈联的内容相比,其境界更宏大,
C.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表现了诗人依依不舍的伤感之情。
D. “俱是梦中人”中的“俱”字,是说双方对等,都是彼此梦中之人,但由诗人这方面写出,便占得了双倍的思念。
8.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首联气势恢宏,请对其中的“辅”字进行赏析。
9. 这两首都是王勃送别友人的诗,请结合诗句内容比较两首诗思想感情上的不同。
【答案】7. C 8. “辅”是辅佐、护卫的意思,形象生动的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势宏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
9. 《别薛华》情绪低落哀伤。诗人仕途受阻,客居蜀地,“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等诗句,流露出羁旅飘零的伤感和怀才不遇的孤愤。《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情感高昂豪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等诗句,表达了豁达乐观的胸襟和对真挚友情的深刻认识。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C.有误,这联是作者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借以减轻他的悲凉和孤独之感,没有悲伤之感;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炼字。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的意思是:雄伟长安城由三秦之地拱卫,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五津。“辅”,辅佐,可以理解为护卫。“辅三秦”,意思是“以三秦为辅”。一个“辅”字写出了长安和三秦的位置关系;还把长安和三秦联系起来,写出了长安雄浑阔大的气势,展现了诗歌开阔的意境。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情感主旨。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找出两首诗所表达的情感,比较其异同。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首诗中“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的意思是: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这句话改变了以往送别诗的伤感,通过此句可看出作者的乐观以及宽广博大的胸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等诗句也写出了深厚的情谊,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阻隔,意境旷达。综述为:与友人的惜别之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别薛华》这首诗中“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是说送了一程又一程,面前有多少荒寂艰难的路。当友人踽踽独去,沿途问路时,心情是多么的惶惶不安。此联中一个“穷”字、一个“独”字,乃传神之笔:穷路凄凄送挚友,把悲苦的心情,渲染得十分真切。
(二)(16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文夫方担粪灌因,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园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确实。④浣:洗衣。
10. 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限三处。
园 有 豆 棚 瓜 架 又 有 树 数 株 郁 郁 然 儿 女 啼 笑 鸡 犬 鸣 吠
1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才通人:( )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3)盖江北之俗:( ) (4)余顾而慕之:( )
12. 下列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便舍船/偶舍骑步行B. 其中往来种作/其丈夫方担粪灌园
C. 便得一山/有万物得所之意D.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余顾而慕之
1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14. 【甲】【乙】两文所展现的生活图景与表达的情感有什么共同之处?
【答案】10. 园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呜吠。
11. ①. 使……通过 ②. 类 ③. 大概 ④. 看 12. A
13. (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可以互相听到。
(2)看见田间禾苗油然茂盛,男女老幼都在田间耕耘种作。
14. 和谐安宁;自得其乐。表现作者对和平宁静,自食其力生活的向往。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断句。
句意:园中有豆篷瓜架,还有几颗郁郁葱葱的树木,孩子嬉戏欢笑,鸡狗相闻。“园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是对菜园的描述,为并列关系;“儿女啼笑”“鸡犬呜吠”是对人物和家畜的描述,为并列关系;
故断句为:园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呜吠。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1)句意:仅容一人通过。通:使……通过;
(2)句意: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属:类;
(3)句意:大概是江北的习俗。盖:大概;
(4)句意:我看着看着越来越羡慕他们。顾:看。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都意为“舍弃”;
B.代词,代指桃花源/代词,这;
C.出现/拥有;
D.剩余/我;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注意重点字词:
(1)阡陌:田间小路;交通:交错相通。
(2)油油然:油然茂盛;俱:都;耘:耕种;于:在。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甲】文先将土地、屋舍、良田、美池、桑竹、阡陌、鸡鸣犬吠诸景一一写来,所见所闻,历历在目。然后由远而近,由景及人,描述桃源人物的往来种作、衣着装束和怡然自乐的生活,勾出一幅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理想的田园生活图景。【乙】文,结合“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园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等语句可看出【乙】文勾勒出了一幅谐安宁、自得其乐的田园生活图景。据此可知,两文通过描写和谐安宁的乡村生活场景,抒发作者对和平安逸及自食其力生活的向往之情。
【点睛】参考译文:
【甲】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乙】第二天住在了旦子冈。刚行走了几里地,看见田间禾苗油然茂盛,男女老少都在田间耕作。大概是江北的习俗,女人也参加农业生产,比较西北那些不从事农业生产的懒惰男子,江北的习俗的确好得多。偶然间我放弃骑马开始步行,路过一农家,这家男主人正挑粪浇灌园子,女子从井里打水洗衣。园中有豆篷瓜架,还有几颗郁郁葱葱的树木,孩子嬉戏欢笑,鸡狗相闻。我看着看着越来越羡慕他们,觉得这一家子中,万物都怡然自得,我自恨比他们差得远呢!
(三)(6分)
阅读《水浒传》片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宋江看罢浔阳楼,喝彩不已,凭阑坐下。酒保上楼来,唱了个喏,问道:“官人还是要待客,只是自消遣?”宋江道:“要待两位客人,未见来。你且先取一樽好酒,果品肉食,只顾卖来。”酒保听了,便下楼去。少时,一托盘把上楼来。一樽蓝桥风月美酒,摆下蔬菜时新果品按酒,列几般肥羊、嫩鸡、酿鹅、精肉,尽使朱红盘碟。宋江看了,心中暗喜,自夸道:“这般整齐肴馔,齐楚器皿,端的是好个江州。我虽是犯罪远流到此,却也看了些真山真水。我那里虽有几座名山古迹,却无此等景致。”独自一个,一杯两盏,倚阑畅饮,不觉沉醉。猛然蓦上心来,思想道:“我生在山东,长在郓城,学吏出身,结识了多少江湖上人,虽留得一个虚名,今三旬之上,名又不成,功又不就,倒被文了双颊,配来在这里。我家乡中老父和兄弟,如何得相见!”不觉酒涌上来,潸然泪下。临风触目,感恨伤怀。忽然做了一首《西江月》词调,便唤酒保,索借笔砚。起身观玩,见白粉壁上,多有先人题咏。宋江寻思道:“何不就书于此?倘若他日身荣,再来经过,重睹一番,以记岁月,想今日之苦。”乘其酒兴。磨得墨浓,蘸得笔饱,去那白粉壁上,挥毫便写道:“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ㅤㅤ
②宋江写罢,自看了,大喜大笑。一面又饮了数杯酒,不觉欢喜,自狂荡起来,手舞足蹈。又拿起笔来。去那《西江月》后,再写下四句诗,道是“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漫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ㅤㅤ
③宋江写罢诗,又去后面大书五字道:“郓城宋江作”。写罢,掷笔在桌上,又自歌了一回,再饮过数杯酒,不觉沉醉,力不胜酒。使唤酒保计算了,取些银子算还,多的都赏了酒保。拂抽下楼来,踉踉跄跄,取路回营里来。开了房门,便倒在床上,一觉直睡到五更。
15. 选文①②两节中宋江的情绪有明显变化,请用原文四字短语简要概括。
喝彩不已→ ________ → _________
16. 宋江因为什么事“刺文双颊”?请简要概括相关故事情节。
17. 从选文可以看出,宋江具有哪些性格特点(至少写出两点)?
【答案】15. ①. 潸然泪下/感恨伤怀 ②. 大喜大笑/狂荡起来/手舞足蹈
16. 因宋江私放晁盖,晁盖送宋江一百金和一封信,宋江留下了信和一锭金子,拒绝其他。把收信的招文袋遗落在阎婆惜处,阎婆惜要挟宋江要百金否则告官,宋江怒杀阎婆惜,被刺配江州。
17. 从思念老父和兄弟可以看出他孝顺;从结识许多江湖好汉看出他讲义气;从写的诗来看他有豪气;从多的钱赏了酒保看出他大方。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首先,在段落①中,宋江在浔阳楼独自饮酒时,开始时“喝彩不已”,表现出对江州美景和美食的欣赏。但随后,他的情绪发生了变化,文中描述:“不觉酒涌上来,潸然泪下。临风触目,感恨伤怀。”可以看出,宋江在酒意渐浓时,思乡之情和对自己命运的感慨涌上心头,使他“潸然泪下”。然后,在段落②中,宋江的情绪又有了新的变化。文中写道:“宋江写罢,自看了,大喜大笑。”这表明,在写下自己的心声后,宋江感到了一种宣泄和满足,因此情绪由之前的悲伤转为“大喜大笑”。综上,宋江在选文①②两节中的情绪变化可以概括为:喝彩不已→潸然泪下→大喜大笑。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题干要求简要概括宋江因为什么事“刺文双颊”的相关故事情节。这需要我们理解“刺文双颊”的含义,即宋江因为某种罪行而被在脸上刺字作为惩罚,并了解这一惩罚背后的具体事件。要求我们在有限的字数内清晰、准确地概括出相关情节。
示例:宋江因为私放晁盖一事被官府捉拿。晁盖为感激宋江,送给他一百两黄金和一封书信。宋江只收下书信和一锭金子,却不小心将装有书信的招文袋遗落在阎婆惜处。阎婆惜以此要挟宋江,索要更多的钱财。宋江在愤怒之下杀了阎婆惜,因此被官府判处刺配江州的刑罚,并在脸上刺字作为惩罚。这便是宋江“刺文双颊”的原因。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
根据文章第①段“不觉酒涌上来,潸然泪下。临风触目,感恨伤怀。思想道:‘我生在山东,长在郓城,学吏出身,结识了多少江湖上人,虽留得一个虚名,今三旬之上,名又不成,功又不就,倒被文了双颊,配来在这里。我家乡中老父和兄弟,如何得相见!’”可以概括出宋江的孝顺性格。他在饮酒时,思念家乡的老父和兄弟,表现出对家人的深深眷恋和孝顺之情。
根据文章第①段“我虽是犯罪远流到此,却也看了些真山真水。我那里虽有几座名山古迹,却无此等景致。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和第②段“宋江写罢诗,又去后面大书五字道:‘郓城宋江作’”可以概括出宋江的义气和豪情。他结交了许多江湖上的好汉,这说明他重情义、讲义气。同时,他的诗词中充满了豪情壮志,表达了他不甘于平凡、渴望有所作为的雄心壮志。
根据文章第③段“使唤酒保计算了,取些银子算还,多的都赏了酒保”可以概括出宋江的大方性格。他在付账时,不仅付清了酒钱,还将多余的钱赏给酒保,这表现出他的豪爽和大方。综上所述,宋江是一个孝顺、讲义气、有豪情和大方的人。这些性格特点在选文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四)(8分)
阅读《社戏》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支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篱,阿发拨后篱,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央着潺海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②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央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③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④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8. 请选出最能概括选文精彩情节的一项是( )
A. 赵庄看戏B. 月夜抒怀C. 赵庄途中D. 月夜行船
19. 任选角度,赏析第②节画横线句子。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20. 结合上下文,揣摩第①节画波浪线语句,体会“我”的心理。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答案】18. D 19. 角度一: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淡黑的起伏的连山”比作“踊跃的铁的兽脊”,生动传神,“跑”字把山拟人化,形象地写出船行的速度之快,突出伙伴们的划船水平高超,表达“我”自由快乐的心情。
角度二:化静为动,山本是静态的,却比作“是踊跃的铁的兽脊”,用山衬托出船行的速度之快,突出伙伴们的划船水平高超,表达“我”自由快乐的心情。
角度三:“踊跃”一词指跳跃,此处指站在前行的船上,看到的连山状态,一个“跑”字,更加生动传神,形象地写出船行的速度之快,突出伙伴们的划船水平高超,表达“我”自由快乐的心情。
20. “我”既然可以出门看戏了,心情就变好了。“忽而”表明孩子的心情易于突变,“轻松”“舒展”与前面看戏不成而沮丧的心情完全不同。“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是夸张手法,非常形象地表明“我”心情无限好。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概括。
小标题式的概括一般而言要具备以下几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根据选文第①段“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可概括为:月夜行船。第②③④段都是围行船途中所见所感来写的;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语言的能力。
可以从修辞、句式、字词、表现内容、表达情感等角度分析。
从修辞角度,指明运用了什么修辞,再分析其效果。画线句把“连山”比作“铁的兽脊”,比喻充满神奇的想象和幻想,形象而新鲜;“向船尾跑去”运用拟人手法,以动写静,突出船行之快。
从写作手法的角度,指明运用何种手法,再分析作用。化静为动,山本是静态的,却比作“是踊跃的铁的兽脊”,用山衬托出船行的速度之快。
从字词的角度,先解释词语的本义,再结合语境分析其作用。“踊跃”一词指跳跃,此处指站在前行的船上;再结合“跑”字,生动传神、形象地写出船行的速度之快,突出伙伴们的划船水平高超,表达“我”自由快乐的心情。
【20题详解】
此题考查人物心理揣摩。
解答此题首先理清情节即人物的经历;其次抓住对人物的描写。“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的原因是可以出门看戏了,心情就变好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是夸张手法,非常形象地表明“我”心情无限好,写出了“我”如愿以偿的畅快心情,表达了自己能和朋友们一起去看戏的畅快和喜悦,与前文因看不成社戏而内心沮丧压抑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社戏对“我”的吸引力之大。
(五)(15分)
阅读散文,完成下面小题。
葵
汪曾祺
①小时读汉乐府《十五从军征》,非常感动。
②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③诗写得平淡而真实,没有一句迸出呼天抢地的激情,但是惨切沉痛,触目惊心。词句也明白如话,不事雕饰,真不像是两千多年前的人写出的作品,一个十来岁的孩子也完全能读懂。我未从过军,接触这首诗的时候,也还没有经过长久的乱离,但是不止一次为这首诗流了泪。
④然而有一句我不明白,“采葵持作羹”。葵如何可以为羹呢?我的家乡人只知道向日葵,我们那里叫做“葵花”。这东西怎么能做羹呢?用它的叶子?向日葵的叶子我是很熟悉的,很大,叶面很粗,有毛,即使是把它切碎了,加了油盐,煮熟之后也还是很难下咽的。另外有一种秋葵,开淡黄色薄瓣的大花,叶如鸡脚,又名鸡爪葵。这东西也似不能做羹。还有一种蜀葵,又名锦葵,内蒙、山西一带叫做“蜀蓟”。我们那里叫做端午花,因为在端午节前后盛开。我从来也没听说过端午花能吃,包括它的叶、茎和花。那么,持以作羹的葵究竟是一种什么东西呢?
⑤后来我读到吴其浚的《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和《植物名实图考》。他的著作是我国十九世纪植物学极重要的专著。直到现在,西方的植物学家还认为他绘的画十分精确。吴其浚在《图考》中把葵列为蔬类的第一品。他用很激动的语气,几乎是大声疾呼,说葵就是冬苋菜。
⑥然而冬苋菜又是什么呢?我到了四川、江西、湖南等省才见到。我有一回住在武昌的招待所里,几乎餐餐都有一碗绿色的叶菜做的汤。这种菜吃到嘴是滑的,有点像莼菜。但我知道这不是莼菜,因为我知道湖北不出莼菜,而且样子也不像。我问服务员:“这是什么菜?”——“冬苋菜!”第二天我过到一个巷子,看到有一个年轻的妇女在井边洗菜。这种菜我没有见过。叶片圆如猪耳,颜色正绿,叶梗也是绿的。我走过去问她洗的这是什么菜,——“冬苋菜!”我这才明白:这就是冬苋菜,这就是葵!那么,这种菜作羹正合适,——即使是旅生的。从此,我才算把《十五从军征》真正读懂了。
⑦吴其濬为什么那样激动呢?因为在他成书的时候,已经几乎没有人知道葵是什么了。
⑧蔬菜的命运,也和世间一切事物一样,有其兴盛和衰微,提起来也可叫人生一点感慨,葵本来是中国的主要蔬菜。《诗·豳风·七月》:“七月烹葵及菽”,可见其普遍。后魏《齐民要术》以《种葵》列为蔬菜第一篇。“采葵莫伤根”,“松下清斋折露葵”,时时见于篇咏。元代王祯的《农书》还称葵为“百菜之主”。不知怎么一来,它就变得不行了。明代的《本草纲目》中已经将它列入草类,压根儿不承认它是菜了!葵的遭遇真够惨的!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想是因为后来全国普遍种植了大白菜。大白菜取代了葵。齐白石题画中曾提出“牡丹为花之王,荔枝为果之王,独不论白菜为菜中之王,何也?”其实大白菜实际上已经成“菜之王”了。
⑨幸亏南方几省还有冬苋菜,否则吴其浚就死无对证,好像葵已经绝了种似的。吴其浚是河南固始人,他的家乡大概早已经没有葵了,都种了白菜了。他要是不到湖南当巡抚,大概也弄不清葵是啥。吴其浚那样激动,是为葵鸣不平。其意若曰:葵本是菜中之王,是很好的东西;它并没有绝种!它就是冬苋菜!您到南方来尝尝这种菜,就知道了!
⑩……
⑪我写这篇随笔,用意是很清楚的。
⑫第一,我希望年轻人多积果一点生活知识。古人说诗的作用: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还可以多识于草木虫鱼之名。这最后一点似乎和前面几点不能相提并论,其实这是很重要的。草木虫鱼,多是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对于革木虫鱼有兴趣,说明对人也有广泛的业趣。
⑬第二,我功大家口味不要太窄,什么都要尝尝,不管是古代的还是异地的食物,比如葵和薤,都吃一点。 一个一年到头吃大白菜的人是没有口福的。许多大家都已经习以为常 的蔬菜,比如菠菜和莴笋,其实原来都是外国菜。西红柿、洋葱,几十年前中国还没有,很 多人吃不惯,现在不是也都很爱吃了么?许多东西,乍一吃,吃不惯,吃吃,就吃出味儿来了。
④ 你当然知道,我这里说的,都是与文艺创作有点关系的问题。
(本文有删减)
21. 读汪曾棋的散文应把握气的流畅的行文美。请填写表格,梳理①到②节的行文思路。
22.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资料链接】
冬葵是锦葵科锦葵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分枝,茎被柔毛;叶圆形,裂片三 角状圈形,边壕具细铬齿,两面无毛或疏被糙伏毛、星状毛;叶柄瘦弱,托叶卵状披针形, 疏被柔毛。花小,单生或数朵簇生叶腋,白色,花期6-9月;果扃球形,网状,具细柔毛;种子肾形,暗黑色。
冬葵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菜,最早记载于《诗经 · 幽风 ·七月》:“七月亨(烹)葵及莪。”冬葵从汉代就开始种植,历史非常悠久;产自中国湖南、四川、贵州、甘肃等省区, 北京、甘肃会宁等地也偶见栽培。喜欢冷凉气候,生长能力旺盛,适应性强,采收期长。
(摘自“中国植物图像库”)
比较《葵》的第⑥段与“资料链接”里关于受外形描写的语言特点请举例说明两者语言表达上的不同点。
23. 有同学在读这篇文章时对自己的疑惑进行了批注,请你为他答疑解惑。
(1)我这才明白:这就是冬苋菜,这就是葵!那么,这种菜作羹正合适,——即使是旅生的。(横线处批注:为什么要连用两个“这就是”呢?)
(2)一个十来岁孩子也完全能读懂。……从此,我才算把《十五从军征》真正读懂了。(波浪线处批注:前面说十来岁孩子也完全能读懂,后面又说真正读懂了,是不是有些矛盾?)
24. “你当然知道,我这里说的,都是与文艺创作有点关系的问题。”结合你的阅读经历,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21. (1)冬苋菜(2)吴其濬为什么那样激动呢?(3)大白菜取代了葵。
22. 本文是使用生动的语言介绍“葵”的来历、口感等,如描写葵的外形特点,用生动说明说它叶片圆如猪耳;资料中使用平实的语言介绍冬葵的特点,用平实说明说它“叶圆形”。
23. (1)连用两个“这就是”写出了我亲眼看到葵-一冬苋菜的惊喜与激动之情;
(2)不矛盾,“一个十来岁的孩子也能读懂”是说这首诗写得明白如话,不事雕琢,“我才算把《十五从军征》真正读懂了”是指弄懂了“葵”的意思,两个“懂”所指的内容不同,所以不矛盾。
24. “葵”是指是文学艺术中依然有生命力但比较边缘小众的内容;“大白菜”是指普及的、流行的内容;应该广泛阅读体验不同的文学作品。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第一空:根据题干信息“持以作奠的葵究竟是一种什么东西呢”可以定位到文章第④段,结合第⑤段“吴其濬在《图考》中把葵列为蔬类的第一品。他用很激动的语气,几乎是大声疾呼,说葵就是冬苋菜”可知,持以作羹的葵是冬苋菜,由此可以概括:冬苋菜;
第二空:根据题干信息“从吴其濬对葵的感慨分析葵少见原因”可以定位到文章第⑧段,结合第⑦段“吴其濬为什么那样激动呢?因为在他成书的时候,已经几乎没有人知道葵是什么了”可得出第二空答案:吴其濬为什么那样激动呢;
第三空:根据题干信息“葵的遭遇真够惨的!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可以定位到第⑧段,结合“我想是因为后来全国普遍种植了大白菜。大白菜取代了葵。齐白石题画中曾提出‘牡丹为花之王,荔枝为果之王,独不论白菜为菜中之王,何也?’其实大白菜实际上已经成‘菜之王’了”可知第三空答案:大白菜取代了葵。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比阅读。
在《葵》的第⑥段中,作者使用了生动的语言来描绘葵的外形特点。例如,通过比喻手法,将葵的叶片形容为“圆如猪耳”,这种形象化的表达使得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葵叶的形状。此外,作者还通过对叶片颜色的描述,如“颜色正绿”,进一步增强了读者对葵叶形象的感知。这种生动的描写方式使得文章更加富有生活气息和趣味性。
而在“资料链接”中,关于冬葵的外形描写则采用了平实的语言。它直接描述了冬葵的叶片为“圆形”,并且没有使用任何比喻或形象化的表达。这种平实的语言风格使得描述更加客观、准确,避免了主观情感的介入。同时,资料链接还通过列举冬葵的其他特点,如花期、果实形状等,为读者提供了更加全面、详细的信息。
综上所述,《葵》的第⑥段与“资料链接”中关于葵的外形描写的语言特点的主要不同在于前者使用了生动的语言来描绘葵的形象,而后者则采用了平实的语言来客观描述冬葵的特点。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句的理解和赏析。
(1)在文章中,作者连用两个“这就是”并非无意为之,而是精心安排,意在通过这种强调的方式来突出他见到葵(冬苋菜)时的激动和喜悦心情。这样的重复不仅让表达更为生动有力,也让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作者当时的内心感受。对于读者而言,这样的表达方式更容易引发共鸣,增强阅读体验。因此,连用两个“这就是”是作者为了强化情感表达而采用的一种写作技巧。
(2)在文章中,作者提到“一个十来岁的孩子也能读懂”和“我才算把《十五从军征》真正读懂了”两个看似矛盾的表述,但实际上并不矛盾。首先,“一个十来岁的孩子也能读懂”指的是《十五从军征》这首诗的语言平实,通俗易懂,无需深厚的文学功底也能理解其字面意思。这里强调的是诗的浅显易懂。而“我才算把《十五从军征》真正读懂了”则是指作者在深入了解“葵”这一意象的真正含义后,对诗中所蕴含的深层情感和文化内涵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这里的“读懂”更多指的是对诗歌内在意蕴的领悟。因此,这两个“懂”所指的层面不同,前者是表面的理解,后者是深层的领悟,两者并不矛盾,而是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作者对这首诗的完整理解。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看法和认识。本题要求考生结合自身的阅读经历,对汪曾祺所说的“我这里说的,都是与文艺创作有点关系的问题”进行理解。这既是对考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也是对考生文学素养和个人感悟的考察。考生需要深入理解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即汪曾祺的这句话强调了文艺创作与生活经验、情感表达之间的紧密联系。考生需要联系自己的阅读经历,举例说明这种联系,从而表达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示例:这句话深刻揭示了汪曾祺先生写作此文的目的——探讨文艺创作的多元性和包容性。他以“葵”与“大白菜”为喻,指出在文学艺术中,除了流行和普及的内容,还有许多边缘和小众的元素同样充满生命力。这启示我们,在文艺创作中应保持开放的视野,广泛涉猎各类作品,从而丰富自己的创作灵感和内涵。同时,也要尊重并欣赏那些独特而小众的艺术形式,让文艺的百花园更加绚丽多彩。
三、 写出诗意(60分)
25.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有人说青春是一支舞蹈,活力无限;有人说青春是一幅画卷,色彩斑糊;有人说青春是一首诗歌,梦想飞扬。你的青春是什么样的?
请以“这就是我的青春”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戏剧、诗歌除外):(3)不少于600字;(4)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班名;(5)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答案】例文:
这就是我的青春
青春在每个人的眼中都有着不同的模样。而我的青春,我确信,一定像鹿的眼睛,如雨打芭蕉般的湿润,浸淫着汗与泪的欢歌。很多人把你比作初升的太阳,朝气蓬勃;但我想把你比作松柏万古长青,傲然挺立。你就是朝气蓬勃的,奋发向上的。感谢你,给予我们完美的时光去奋斗去追求。
青春就是永不言败的,我们在茫茫书海里正努力向前,即使遇到惊涛骇浪,然后我们也会用一万分精神汲取知识的甘露迎接胜利的曙光。青春就是肆无忌惮的,任凭家长的劝阻任凭校规的束缚,也会凭着自我的意念去追求。青春也有彷徨,也有失望。但从中让我们学会应对挫折要更坚强。你给予我力量,努力活出自我的光芒,你激励我,生活需要奋发向上。
青春你就是短暂的,在懵懂中你悄悄地来到我身边,你就是完美的,让我学会自信、自爱、自觉、自然、自律、自由、自在……你悄悄告诉我要想信世间任何事情都会有转机,相信命运的宽厚和完美。我们总归要长大,带着一种宽容的心态长大。归根到底,成长就是一种幸福。
青春,你告诉我生活需要奋斗。即使我不就是一只翱翔的鹰,而就是作为一只弱不经风的蚂蚁,也会用它独特的方式去奋斗,去追求。青春,你告诉我人生要有目标,不必好高骛远,但也不能胸无大志,因为那样的生活就是没有好处的青春就是充满活力的岁月,青春就是放飞梦想的起点。
生老病死就是大自然的规律,无论我们怎样惋惜时间的蹉跎。然后他都不会停止脚步。当我们年逾古稀的时候,才会感叹他们的青春。可毕竟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趁我们还年轻,努力让我们的青春活出光彩吧,这就是我充满活力的青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命题作文写作。
1.审题立意。标题“这就是我的青春”中的关键词是“青春”,“青春”指青年时期。“这”代指某种事物或某种经历、感受;“我”点明写作角度需以第一人称展开。结合提示材料“有人说青春是一支舞蹈,活力无限;有人说青春是一幅画卷,色彩斑糊;有人说青春是一首诗歌,梦想飞扬。你的青春是什么样的?”可知,立意方面,要阐明自己青春的特点,抒发自己对青春的独特感受。
2.选材构思。本文适合写出记叙文,写自己的青春经历、青春感悟。写作对象为自己,其次就需要考虑要通过什么事件来展现自己的青春特点,要通过什么事件写出“这”的所指。例如,可以写自己在参加某项活动时展现出来的一种勤奋、自信,可以写在和朋友相处中的宽容、理解,可以写对梦想的追求过程等等,展现出青春正能 量、积极向上的一面。写作可以一人一事,也可以抓取几个典型事件或画面来展现青春特点。
版本
总数(篇)
年平均数(篇)
增长率
小学
初中
小学
初中
小学
初中
2013版
69
64
11.5
21.3
79.7%
93.8%
2017版
124
124
20.7
41.3
读《十五从军征》思考葵如何可以为羹呢?
“向日葵”“秋葵”“蜀葵”都难以下 咽,故都不是。
持以作奠的葵究竟是一种什么东西呢?
(1)
然而冬苋菜又是什么呢?
在武昌吃到的冬苋菜就是所谓的“葵”。
(2)
从吴其濬对葵的感慨分析葵少见原因。
英的遭遇真够惨的!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3)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传承文学经典,、领悟生命真谛,、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