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桦甸市第七中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吉林省桦甸市第七中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吉林省桦甸市第七中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吉林省桦甸市第七中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1分,共20分)
1. 在东非大裂谷地区,导致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下地生活的直接原因是( )
A. 躲避树上天敌B. 森林大量消失C. 扩大生活范围D. 地面食物丰富
【答案】B
【解析】
【分析】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详解】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热带丛林,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大量消失,导致森林古猿朝两个方面进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如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等。另一支却由于森林的大量消失等环境的原因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由臂行慢慢向直立行走发展,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所以在东非大裂谷地区,导致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下地生活的直接原因是森林大量消失,热带丛林变成稀树草原,因此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2. 与类人猿比较,人类有多种不同的特点,生物学家认为人猿分界的最重要标准是( )
A. 群居生活
B. 产生了语言
C. 制造和使用工具
D. 直立行走
【答案】D
【解析】
【分析】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据此解答。
【详解】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里束缚,开拓新家园的标志,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恩格斯曾指出,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古猿的直立行走造成了前后肢的分工,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工具。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肢更加灵巧,直立行走是人猿分界的重要标准。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3. 男性、女性产生生殖细胞的器官分别是( )
A. 阴茎、子宫B. 睾丸、卵巢C. 输精管、输卵管D. 阴囊、阴道
【答案】B
【解析】
【分析】男性的生殖系统包括:睾丸、附睾、输精管、精囊腺、前列腺、尿道、阴茎和阴囊等;女性的生殖系统包括:外阴、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
【详解】睾丸能够产生精子,也可以分泌雄性激素,是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卵巢可以产生卵细胞,也可以分泌雌性激素,是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
故选B。
4. 青春期是人一生成长的黄金时期,同学们一定要珍惜时光、不负韶华。下列属于青春期发育特点的是( )
①身高体重迅速增长;②性器官开始形成和发育;③男孩出现遗精;④女孩出现月经;⑤神经系统的功能明显增强
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⑤C. ②③④⑤D. ①③④⑤
【答案】D
【解析】
【分析】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其次是体重增加,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内脏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其次性发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性激素的分泌使得青春期的男性、女性出现第二性征。
【详解】①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其次是体重增加,正确;②性器官在一出生就已经形成,错误;③④性发育和性成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男性的睾丸和女性的卵巢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能促进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等,正确;⑤青春期神经系统的功能显著增强,正确。
故选D。
5. 某同学没吃早餐,在体育课后,突然感到头晕目眩。下列物质食用后可以尽快为他补充能量的是( )
A. 水B. 牛奶C. 面包D. 牛肉干
【答案】C
【解析】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详解】A.水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A不符合题意。
BD.牛奶、牛肉干主要含有蛋白质。构成人体细胞、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修复和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BD不符合题意。
C.面包的主要成分是淀粉(糖类),人体所需的能量70%都来自糖类,C符合题意。
故选C。
6. 下列维生素种类与缺乏症相匹配的是( )
A. 缺乏维生素A——患坏血病
B. 缺乏维生素B1——患脚气病
C. 缺乏维生素C——患夜盲症
D. 缺乏维生素D——患贫血症
【答案】B
【解析】
【分析】维生素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不为人体提供能量,人体每日对它们的需要量也很小。但是,维生素对人体的重要作用是其他营养物质所不能代替的,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甚至患病。
【详解】A.人体如果缺维生素A,会得夜盲症、皮肤干燥、干眼症等,与患坏血病无关,A错误。
B.缺维生素B1,会患神经炎、脚气病、消化不良等,B正确。
C.缺乏维生素C时易患坏血症(牙龈出血)、抵抗力下降等,与患夜盲症无关,C错误。
D.缺维生素D会患佝偻病、骨质疏松等,与患贫血症无关,D错误。
故选B。
7. 如图是比较花生仁、大米、牛肉干三种食物所含能量多少的实验示意图。对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点燃食物后应尽快将它放到试管底部
B. 为了提高实验效率,实验进行一次即可
C. 实验中如果不注意挡风,将会使每次测量结果偏大
D. 实验中水吸收的热量等于这些食物实际所含的能量
【答案】A
【解析】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测量食物中的能量我们一般用燃烧的方法来测定。
【详解】A.测量食物中的能量我们一般用燃烧的方法来测定。因此,点燃食物后应尽快将它放到试管底部,A正确。
B.为了尽量减少实验结果的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因此应该设置重复实验(或重复组),多做几次,然后取平均值,B错误。
CD.实验所测得的食物能量低于食物实际所含能量,因为花生燃烧时会向周围散失一小部分热量,因此,实验中如果不注意挡风,将会使每次测量结果偏小,CD错误。
故选A。
8. 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是( )
A. 消化道和消化腺B. 消化道和肝脏C. 小肠和消化腺D. 胃和消化腺
【答案】A
【解析】
【分析】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
【详解】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消化道开始于口,终止于肛门,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等。其中小肠是消化食物与吸收养分的主要部位。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肝脏和胰腺,各消化腺分泌不同的消化液共同促进食物的分解,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9. 小肠是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下列关于小肠适于吸收功能的结构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B. 小肠绒毛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C. 小肠内有多种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D. 小肠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答案】C
【解析】
【分析】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详解】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与其相适应的特点是:小肠很长,约5-6米,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使小肠的消化吸收面积大大增加,小肠绒毛壁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而且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也很薄也只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这些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小肠内含有胆汁、肠液和胰液等多种消化液,可以消化多种食物,这是与消化有关的特点。小肠内有多种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与消化有关,与吸收功能无关,因此ABD正确,C错误。
故选C。
10. 今天中午,小明吃了一大碗米饭,小明消化系统的下列器官中,不与米饭直接接触的是( )
A. 口腔B. 食道C. 胃D. 胰腺
【答案】D
【解析】
【分析】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消化道是食物经过的通道,开始于口终止于肛门。由于构造和作用不同,可分为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和肠腺。
【详解】口腔,食道和胃属于消化道,是食物经过的通道,而胰腺属于消化腺,位于胃下方,是一条狭长而扁平的腺体,食物不会经过,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1. 如图是与人体消化有关的模式图,X代表物质,Y代表结构,Z代表X在Y结构中被分解后的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X代表脂肪,Y代表小肠,则Z代表甘油和脂肪酸
B. 若X代表蛋白质,Z代表氨基酸,则Y代表胃
C. 若X代表淀粉,Y代表口腔,则Z代表葡萄糖
D. 若X代表脂肪,Y代表胃,则Z可能是脂肪微粒
【答案】A
【解析】
【分析】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从口腔开始,口腔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转化成麦芽糖,胃中的胃液初步消化蛋白质,小肠中有肠液、胰液、胆汁,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淀粉分解成麦芽糖葡萄糖,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食物在消化道内经过消化,最终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等能够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各种营养物质在小肠等处被吸收后,随着内壁血管中的血液运往全身。胃能吸收水、无机盐和酒精。大肠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详解】AD.脂肪在胆汁的乳化下,在小肠内胰液和肠液作用下,最终在小肠内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因此若X代表脂肪,Y代表小肠,则Z代表甘油和脂肪酸,A正确,D错误。
B.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胃能分泌胃液,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能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成多肽,在小肠内彻底消化成氨基酸,因此若X代表蛋白质,Z代表氨基酸,则Y代表小肠,B错误。
C.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酶,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若X代表淀粉,Y代表口腔,则Z代表麦芽糖,C错误。
故选A。
12. 下列消化器官中,既具有消化功能又具有吸收功能的是( )
A. 咽B. 小肠C. 口腔D. 大肠
【答案】B
【解析】
【分析】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自上而下依次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肝脏、肠腺和胰腺。
【详解】A.咽是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没有消化和吸收能力,A不符合题意。
B.小肠很长,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内有多种消化液,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这些特点与消化和吸收功能相适应。因此,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B符合题意。
C.口腔是消化淀粉的初始部位,但没有吸收能力,C不符合题意。
D.大肠没有消化能力,但能够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 航天员在轨飞行期间需要充足的营养,下列营养物质中,都能被航天员直接吸收的是( )
A. 水、淀粉、脂肪酸B. 无机盐、维生素、蛋白质
C. 水、脂肪、无机盐D. 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
【答案】D
【解析】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详解】食物所含的营养物质中,水、无机盐、维生素是小分子的物质能够直接被人体消化道吸收,而蛋白质、淀粉和脂肪是大分子物质需经过消化后分别变成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小分子物质才能被吸收,因此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4. 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人体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下列习惯中较安全的是( )
A. 采摘的水果直接用衣或纸擦后食用
B. 新鲜黄瓜用清水浸泡一段时间后,洗干净直接食用
C. 油炸薯条香辣可口,可经常购买食用
D. 青少年应大量食用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蔬菜可以不吃
【答案】B
【解析】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食品安全和合理营养。食品安全是指购买安全食品,预防食物中毒,防止食品污染,结合题意,分析解答。
(1)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的营养。为了做到合理营养,我国营养学家将食物分为五类,并形象设计了“平衡膳食宝塔”,提倡均衡饮食。
(2)食品安全关乎公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贯穿于我们的生产、生活全过程,我们应该特别关注。 为了人们的饮食健康,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①许多饮料中含有防腐剂、香精或人工色素等,并且由于糖分含量多而热量很高,中小学生经常饮用这样的饮料不利于身体健康,其实最好的“饮料”就是白开水。
②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经常剪指甲、饭前便后及时洗手等,可预防一些传染病、肠道寄生虫的传播。
③生吃瓜果和蔬菜等要洗干净,避免农药中毒。
④选样包装食品时,要注意识别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
⑤不吃没有卫生保障的生食,如生鱼片、生荸荠等;不吃街头贩卖的,没有卫生许可证的食品;尽量少吃油炸、烟熏和烧烤的食品。
【详解】A.蔬菜和水果在生长过程中难免喷洒过农药,采摘的水果直接用衣或纸擦后食用不卫生,该选项的习惯是不安全的,A不符合题意。
B.新鲜黄瓜用清水浸泡一段时间后,可以减少农药残留物,洗干净可直接食用,该选项的习惯较安全,B符合题意。
C.长期喜食油炸的食物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和某些癌症的发病率的增高,这种卫生习惯影响身体健康,是不安全的,C不符合题意。
D.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对蛋白质的需求量较大,应大量食用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但是蔬菜不吃会导致维生素摄入量不足,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甚至患病,该选项的习惯是不安全的,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 下列关于人体呼吸道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痰是在鼻腔和咽部形成的B. 呼吸道有骨或软骨做支架,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
C. 咽既属于消化道又属于呼吸道D. 鼻腔和气管内均有黏膜分布,可以分泌黏液粘住灰尘
【答案】A
【解析】
【分析】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详解】A.气管和支气管的表面的黏膜上有腺细胞和纤毛,腺细胞分泌黏液,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纤毛的摆动可将外来的灰尘、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形成痰,A错误。
B.呼吸道是气体的通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B正确。
C.咽是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既是消化器官,又是呼吸器官,C正确。
D.鼻腔和气管内均有黏膜分布,可以分泌黏液粘住灰尘,使到达肺部的气体变的清洁,D正确。
故选A。
16. 人体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的原因中,错误的是( )
A. 鼻毛可阻挡吸入的尘埃
B. 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使吸入的空气清洁、湿润
C. 鼻黏膜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吸入的空气
D. 用鼻呼吸的气体量大一些
【答案】D
【解析】
【分析】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畅通。
【详解】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其中,鼻腔内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鼻腔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鼻腔中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黏液可以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作用。这些都是为了减少吸入的气体对肺的不良刺激。用鼻呼吸的气体量大一些,这不是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的原因,故D错误。
故选D。
17. 新冠肺炎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肺炎,可以通过呼吸道传播,下列关于人体呼吸系统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肺、支气管B. 气管、支气管C. 呼吸道、肺D. 咽、肺
【答案】C
【解析】
【分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如图:
【详解】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称为呼吸道,有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空气的作用,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因此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8. 人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成分的变化是( )
A. 氧和二氧化碳含量都不变B. 氧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C. 氧和二氧化碳含量都减少D. 氧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答案】B
【解析】
【分析】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环境中气体成分比较:
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其变化是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掌握人体内发生的两个气体交换,是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
【详解】呼出气体成分的“变化”,即将呼出的气体同吸入的气体从“组成成分的含量”上进行比较。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较,二氧化碳增多了,氧减少了。其根本原因就是在人体内发生了气体交换。人呼出的气体中氧减少的根本原因是被组织细胞呼吸作用所利用消耗掉了,同时组织细胞呼吸作用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导致呼出的气体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同时呼气时还能排出少量的水蒸气,但是含量变化较小。因此,人体呼出和吸入的气体相比,氧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故选B。
19. 当血液通过肺泡周围毛细血管时,氧含量发生变化。下列能正确表示该变化的曲线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一种气体总是由多的地方向少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这是气体的扩散作用;人体内的气体交换也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完成的。
【详解】气体交换的原理是气体的扩散作用。既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肺动脉内流得血液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氧气很少。在流经肺泡时,由于肺泡内是从外界吸入的空气,氧气的浓度高于血液中的氧气的浓度,而二氧化碳的浓度低于血液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根据气体扩散作用的原理,氧气就会自肺泡扩散到血液中,直到平衡,所以血液中氧气的含量应该是增多,直至平衡,不能无限增多;二氧化碳会从血液中扩散到肺泡中,直至平衡,故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是逐渐减少的,直至平衡的。根据上述,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根据气体扩散的原理血液中的氧气不可能全部扩散到组织细胞,因此血液中氧气不能为0,也不能无限增多;因此选项A、B、C不符合题意;选项D曲线体现气体扩散后,达到平衡,D正确。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气体扩散的原理。
20. 人体呼吸过程中,当肋间外肌和膈肌同时舒张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肺内气压上升B. 气体进入肺C. 膈的位置上升D. 胸廓由大变小
【答案】B
【解析】
【分析】(1)外界空气经过呼吸道的处理进入肺,在肺里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
(2)呼吸时胸廓扩张和收缩与肋骨间的肌肉的收缩和舒张有关。胸廓容积的变化还与膈的运动有关。
【详解】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呼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有关。人在平静状态下,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相反肋间肌舒张时,在重力作用下肋骨向下运动,使胸廓的前后经和左右经都减小,同时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使胸廓的上下径都缩小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减小,肺也随着回缩,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出肺,完成呼气的过程。
故选B。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30分)
21. 生命奇迹蕴藏着无穷的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如果有人问你“我们是怎样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你可以结合如图1“人的由来”概念图及图2“胚胎发育”示意图给予科学解释。
(1)现代类人猿和古人类的共同祖先是图1中的[A]______。
(2)图2中既可以产生卵细胞又能分泌雌性激素的器官是[4]______。
(3)有人把“试管婴儿”理解为在试管里生儿育女,这是极不准确的。其实“试管婴儿”是指用人工方法使精子和卵细胞在体外受精并进行早期胚胎发育。正常情况下,受精这一过程是在[5]______中完成的,但后期胚胎发育仍要移植到人体中进行。
(4)你的生命开始于一个被称为[B]______的细胞(图1),出生前的你舒适地生活在妈妈肚子的[3]______里,每时每刻都能通过脐带和[2]______从妈妈那获得营养。为此,我们必须铭记伟大母亲的生育之恩!
【答案】(1)森林古猿
(2)卵巢 (3)输卵管
(4) ①. 受精卵 ②. 子宫 ③. 胎盘
【解析】
【分析】图1中:A森林古猿、B受精卵。图二中:1脐带,2胎盘,3子宫,4卵巢,5输卵管,卵巢是女性的主要器官。
【小问1详解】
图1中A是森林古猿;B是受精卵。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A森林古猿。图中可以看出古人类和现代类人猿都起源于A森林古猿。
【小问2详解】
图2中4卵巢,是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既可以产生卵细胞又能分泌雌性激素。
【小问3详解】
正常情况下,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相遇并结合形成受精卵,因此受精过程是在输卵管完成的。试管婴儿是从患有不孕症妇女的卵巢内取出成熟的卵子,将精子、卵子一起放入试管,体外培养三天左右,使卵子受精,然后再在B超监视下将其送到母亲子宫,使之逐步发育成胎儿的过程。也就是说试管婴儿经过取卵→受精→植入子宫内膜,最后还是要在母亲子宫内发育成熟直至分娩。
【小问4详解】
人的生命起始于B受精卵,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才标志着新生命的起点,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系统,进而形成胎儿。胎儿的发育在母体的3子宫内进行,并通过2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营养以及排出废物。
22. 某校生物学实验小组,针对唾液对淀粉是否有消化作用,设计了如下探究实验。按照如下表所示的方案进行了实验,请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1)选用1号和2号两支试管作对照实验,是为了探究______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2)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应选用______两支试管进行实验。
(3)向1、2试管中分别滴加2滴碘液,不变蓝的是______试管,不变蓝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4)探究“温度对唾液消化作用的影响”实验中。将4号、5号试管10分钟后取出,再滴加碘液,则2支试管的颜色都______,说明人体的一切生理活动必须在适宜的______条件下才能进行。
(5)分析试管1、2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唾液 (2)1和3
(3) ①. 1 ②. 唾液将淀粉消化掉
(4) ①. 变蓝 ②. 温度
(5)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解析】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淀粉遇到碘液会变蓝,麦芽糖遇到碘液不会变蓝。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高温可能会使酶失去活性,低温会使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在37℃左右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最强。
【小问1详解】
选用1号(2mL唾液)和2号(2mL清水)两支试管做对照实验,两组实验只有唾液这个条件不同,其余条件相同,因此变量是唾液,是为了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小问2详解】
将馒头块切成碎屑是为了模拟口腔中的牙齿的咀嚼作用,充分搅拌是为了模拟口腔中的舌的搅拌作用。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变量是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除了这个条件不一样之外,其余条件保持相同,因此应选用1(馒头碎屑、搅拌)和3号(馒头块、不搅拌)试管进行实验。
【小问3详解】
实验中,1号试管加入了唾液,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在适宜的温度下,将淀粉全部分解掉,因此该试管中无淀粉存在,滴加碘液后不变蓝。2号试管加入了清水,清水不能将淀粉分解。因此,该试管中有淀粉存在,滴加碘液后变蓝。
【小问4详解】
实验中4号试管虽然加入了唾液,但装置保温在0℃,低温会使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因此该试管中有淀粉存在,滴加碘液后变蓝。实验中5号试管虽然加入了唾液,但装置保温在100℃,高温都会使酶失去活性,因此该试管中有淀粉存在,滴加碘液后变蓝。所以,探究“温度对唾液消化作用的影响”实验中,4号、5号2支试管的颜色都变蓝,说明人体的一切生理活动必须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才能进行。
【小问5详解】
1号试管(2mL唾液)不变蓝,2号试管(2mL清水)变蓝。变量是唾液,可得出的结论是:唾液对淀粉具有消化作用。
23. 图一是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示意图,图二是人体呼吸运动模拟图,图三为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请在[ ]中填写图中数字序号,横线上填写文字名称)
(1)图一中[ ]______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2)图二中,根据④运动方向判断甲处于______(填“吸气”或“呼气”)状态,胸廓容积______(填“扩大”或“缩小”),肺内气压______(填“高于”或“低于”)外界大气压。
(3)图三中a、b表示的过程是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通过______作用实现。血液从[4]端流到[5]端,其成分变化是______气体含量减少。
【答案】(1)1肺 (2) ①. 吸气 ②. 扩大 ③. 低于
(3) ①. 气体扩散##扩散作用 ②. 二氧化碳
【解析】
【分析】图一:1肺,2呼吸道,3膈肌。图二:①模拟气管,②模拟肺,③模拟胸廓,④模拟膈肌。图甲表示吸气,乙表示呼气。图三:a表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b表示的气体是氧气。c表示吸气,d表示呼气,4、5肺泡外的毛细血管。
【小问1详解】
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2呼吸道和1肺两部分,1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
【小问2详解】
图二中,甲膈肌收缩,顶部下降,表示吸气。吸气时,胸廓扩大,肺随着扩张,肺的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下降,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空气就通过呼吸道进入肺。
【小问3详解】
图三中a、b表示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图二中a表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b表示的气体是氧气。肺泡内的气体b氧气浓度高于肺泡周围毛细血管内氧气的浓度,毛细血管中a二氧化碳的浓度高于肺泡内二氧化碳的浓度,根据气体扩散作用的原理,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故b氧气由肺泡扩散到毛细血管中去,a二氧化碳由毛细血管扩散到肺泡中去。因此,血液从毛细血管的4端流到5端后,成分变化是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24. 民以食为天,图一是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图二是消化系统模式图,图三是营养物质消化过程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学生饮用牛奶”有利于中小学生的生长和发育,主要因为牛奶中的______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该物质在图二消化道的______(填数字序号)内被消化。
(2)图一中最底层(E层)食物所含的营养物质主要是______,这类营养物质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某学生因偏食出现牙龈出血症状,建议该学生多摄入图一中______(填字母)层食物。
(3)图二中,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______(填数字序号)。
(4)图三中①~⑤表示消化道内的消化液,参与脂肪消化的消化液有______(填数字序号),脂肪最终的消化产物为______。
【答案】(1) ①. 蛋白质 ②. 4
(2) ①. 糖类 ②. D
(3)4 (4) ①. ③④⑤ ②. 甘油和脂肪酸
【解析】
【分析】题图一中,“平衡膳食宝塔” 是根据平衡膳食的原则转化成各类食物的大致比例,并以直观的宝塔形式表示出来,在“平衡膳食宝塔”底层的食物需要量多,越往上需要量越少,最顶端需要量最少,由下往上E层为谷物类, 主要提供能量;D层为蔬菜水果类,主要提供维生素C;C层为鱼、肉、蛋类,B层为豆奶类,C层和B层主要提供蛋白质和钙;A层为油脂类,主要提供脂肪。题图二中,1肝脏,2胃,3胰腺,4小肠。题图三中,①是唾液,②是胃液,③是胆汁,④和⑤是肠液和胰液。
小问1详解】
牛奶中的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修复和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4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
【小问2详解】
每天摄取最多的食物应是最底层E层的谷类食物,这类食物含有较多的淀粉等糖类,能满足人体的能量需要;牙龈出血是由于人体缺乏维生素C所引起的疾病。长期摄入不足或腹泻、呕吐等情况,都可造成缺乏维生素C,使毛细血管的脆性增加,从而引起皮、黏膜下出血。由“平衡膳食宝塔”可以看出,需要补充第D层食物,因为含维生素和无机盐丰富的蔬菜、水果类较多。
【小问3详解】
图二中的4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这是与小肠的结构特点相适应的:小肠长约5~6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 小肠长,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内有多种消化液,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这些特点与消化和吸收功能相适应。因此,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
【小问4详解】
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小肠内的④和⑤(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脂肪的酶,同时,肝脏分泌的③胆汁也进入小肠,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脂肪在这些消化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25. 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表示某地男女身高增长速度变化的曲线,甲表示的是______(填“男”或“女”)性身高增长速度的变化曲线,甲和乙在青春期出现的外表上的不同变化称为第______性征。
(2)图2为脑部、生殖器官和全身相对生长速率的比较曲线,曲线______表示生殖器官的生长速率。
【答案】(1) ①. 男 ②. 第二
(2)③
【解析】
【分析】青春期是人一生中生长和发育的黄金时期,生理和心理等方面都发生着显著的变化。图1中甲是男性身高增长速度变化的曲线,乙是女性身高增长速度变化的曲线;图2中曲线①表示脑部生长,②表示全身相对生长速率,③表示生殖器官生长。
【小问1详解】
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由图可知,进入青春期后,男孩和女孩的身高生长速度开始加快。女孩比男孩进入青春期要早,可见曲线甲表示的是男性身高生长速度的变化曲线。
进入青春期以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男性的睾丸和女性的卵巢能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第二性征是指男女出现的除了性器官之外的性别差异,第一性征是指男女性器官的差异,甲和乙在青春期出现的外表上的不同变化称为第二性征。
【小问2详解】
图2中曲线③表示生殖器官的生长速率,这说明青春期发育的最突出特征是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气体成分
吸入气体(%)
呼出气体(%)
氮气
78
78
氧气
21
16
二氧化碳
0.03
4
水
0.07
1.1
其他气体
09
0.9
试管编号
1
2
3
4
5
馒头碎屑或块
馒头碎屑
馒头碎屑
馒头块
馒头碎屑
馒头碎屑
唾液有无
2mL唾液
2mL清水
2mL唾液
2mL唾液
2mL唾液
是否搅拌
搅拌
搅拌
不搅拌
搅拌
搅拌
温度
37℃
0℃
100℃
加入碘液
2滴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重庆市黔江区黔江实验中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重庆市黔江区黔江实验中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重庆市黔江区黔江实验中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第七中学片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3月下学期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第七中学片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3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第七中学片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3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新天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新天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新天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