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广西、贵州2024届下学期“333”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二)生物试题(Word版附答案)
展开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不断地从环境中吸收水和无机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同一植株中老叶细胞比幼叶细胞中自由水的相对含量低
B. 与晒干前相比,晒干后种子代谢水平降低利于储藏
C. 植物根细胞中无机盐浓度的大小会影响水分的吸收
D. 植物细胞中无机盐溶解在水中才能发挥其生理功能
2. 利用渗透原理,可使人成熟红细胞吸水涨破,除去细胞内的其他物质,获得纯净的细胞膜。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以人成熟红细胞为实验材料的优点是其只有细胞膜一种生物膜
B. 提取纯净细胞膜中的磷脂可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
C. 人成熟红细胞表面积取决于磷脂的含量和排布,与膜蛋白质无关
D. 糖类分子可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结合,也可与细胞膜上的脂质结合
3. 研究发现,癌细胞和正常分化细胞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ATP总量没有明显差异,但癌细胞从内环境中摄取并用于细胞呼吸的葡萄糖是正常细胞的若干倍。如图表示了癌细胞在有氧条件下葡萄糖的部分代谢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图中A是载体蛋白,每次转运葡萄糖时都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
B. 若图中①过程消耗能量,则葡萄糖进入细胞的方式有可能是胞吞
C. 图中②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③④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
D. 有氧条件下消耗等量的葡萄糖,癌细胞产生的ATP比正常细胞多
4. 某同学用组织样液A和组织样液B进行可溶性还原糖和蛋白质的检测,所有操作过程准确无误,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两种实验试剂的组成成分相同
B. 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需水浴加热
C. 组织样液B本身可能含有浅蓝色的物质
D. 组织样液A适宜用作蛋白检测的实验材料
5. 已知果蝇的性别决定类型是XY型,红眼对白眼是显性,控制眼色的等位基因(W/w)仅存在于X染色体上;鸡的性别决定类型是ZW型,芦花对非芦花是显性,控制羽色的等位基因(B/b)仅存在于Z染色体上。不考虑变异,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型为XWXw红眼雌果蝇,其Xw只能来自父方
B. 非芦花公鸡的后代无论是公鸡还是母鸡都含有b基因
C. 杂合红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杂交,子代雌果蝇中有白眼
D. 芦花母鸡与纯合的非芦花公鸡交配,子代中母鸡均为芦花
6. 某动物卵原细胞中三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一个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只能产生一种类型的雌配子
B. A与a的分离及B/b与D/d的自由组合发生在不同时期
C. 细胞周期中可发生等位基因D与d的互换导致基因重组
D. 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都会导致DNA碱基序列改变
7. 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这一过程称为翻译。下列有关翻译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参与翻译的全部tRNA能识别mRNA上的所有密码子,
B. 翻译时每种tRNA的3'端均能结合一种或多种氨基酸
C. mRNA上的所有密码子都会对应多肽链中的一个氨基酸
D. 一个mRNA分子可结合多个核糖体,合成多条相同肽链
8. DNA甲基化不改变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但可遗传给子代,使子代出现同样的表型;基因组中转录沉默区常发生甲基化,且在个体发育中甲基化区域是动态变化的。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A. DNA甲基化不会影响DNA分子复制
B. DNA甲基化可以影响细胞的分化
C. DNA甲基化是基因突变的原因之一
D. DNA甲基化可以抑制基因的转录
9. 脑卒中可发生在脑的不同区域,造成局部脑坏死。经检测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无其他损伤,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患者出现持续性高热,则损伤部位可能在下丘脑
B. 若患者出现站立行走不稳,则损伤部位可能在小脑
C. 若患者瘫痪,则损伤部位可能在大脑皮层运动中枢
D. 若患者不能讲话,则损伤部位可能在大脑皮层H区
10. 研究发现靶细胞表面的胰岛素受体与胰岛素结合后,胰岛素受体会进入细胞核内,作用于某些基因的启动子区域而调控其表达,引起靶细胞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胰岛素受体进入细胞核的方式是胞吞
B. 胰岛素受体入核能力减弱会导致血糖降低
C. 胰岛素受体可能具有辅助RNA聚合酶定位功能
D. 靶细胞中有胰岛素受体基因,但无胰岛素基因
11.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主要侵染辅助性T细胞,使人患艾滋病。环孢霉素A能选择性地抑制辅助性T细胞的增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辅助性T细胞可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B. 感染HIV后,辅助性T细胞不能增殖分化
C. 环孢霉素A不能用于预防和治疗艾滋病
D. 环孢霉素A可以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
12. 科研人员对贵州某地小团扇春蜓的种群数量进行相关调查,部分调查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0~5年,小团扇春蜓的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
B. 15~25年,小团扇春蜓的种群数量先下降后上升
C. 10~15年,小团扇春蜓的种群增长率为0
D. a点时,小团扇春蜓的种群数量最低
13. 蝙蝠是一种食性复杂的哺乳动物,主要以昆虫和其他小型节肢动物为食。蝙蝠也是多种人畜共患病的病毒的天然宿主,能够携带多种病毒而自身却不被感染。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蝙蝠与体内病毒的种间关系是寄生
B. 蝙蝠捕食昆虫时至少处于第三营养级
C. 蝙蝠等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可加快物质循环
D. 蝙蝠和昆虫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0%~20%
14. 同位素标记可用于示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让小鼠吸入18O2进行有氧呼吸,其呼出的二氧化碳中不可能有18O2
B. 给小球藻提供14CO₂进行光合作用,其合成的有机物中含有14C
C. 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其蛋白质外壳可检测到放射性
D. 将3H标记的亮氨酸注入豚鼠细胞内,游离的核糖体不出现放射性
15. 土壤中的尿素分解菌能产生脲酶,脲酶可将尿素分解成NH₃,NH₃再转化为 等被植物吸收。现使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已分离培养的尿素分解菌进行计数,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同一稀释度至少需设置3个平板进行重复计数
B. 涂布器灼烧灭菌后立即涂布可以避免感染杂菌
C. 涂布时需注意不能转动培养皿以避免菌液洒出
D. 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菌落数比实际活菌数高
16. 由C基因编码的C蛋白和V基因编码的V蛋白均能特异性杀死玉米害虫,这两种蛋白的结构和作用原理不同。现利用C—V融合基因和如图所示载体,获得具高抗虫性的转基因玉米。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构建含有C—V融合基因的载体需要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B. 载体中的目的基因可以通过农杆菌的转化进入玉米细胞
C. 在玉米细胞染色体DNA上检出C—V基因就说明培育成功
D. 以单转C基因玉米为食比以该玉米为食的害虫更易产生抗性
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2分。
17. 为研究CO₂浓度和CO₃浓度上升对农作物的影响,研究人员将生长状况一致的甲、乙品种水稻植株各分为4组,在不同大气条件下连续生长75天,在第55天65天、75天分别检测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各组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表所示:
(注:净光合速率是指在一定光照条件下,一定量的植物在单位时间内吸收外界的CO₂的量)
回答下列问题:
(1)光合作用中CO₂在叶绿体基质中经过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过程,生成糖类等有机物。
(2)若要进一步获取甲、乙两个品种水稻植株的光合速率,还要检测这两个品种水稻植株的呼吸速率,测定光合速率的思路是_________。
(3)据表分析,长时间高浓度O₃对水稻光合作用产生明显抑制,对________水稻植株的抑制作用更明显;高浓度CO₂可________(填“提高”或“降低”)高浓度O₃对水稻净光合作用的抑制效果。
(4)理论上,大气中CO₂浓度不断升高会使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逐渐增强。但是,有科学家认为,大气中CO₂升高带来的气温升高会使光合作用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请根据所学知识,从光合作用角度说明提出这个观点的理由可能是___________(答一点)。
18. “体温调定点”学说认为人体有一确定的体温调定值(37°C)。体温偏离这一数值,能反馈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通过调节散热和产热过程,维持体温的恒定。回答下列问题:
(1)剧烈运动时,正常人体温仍可维持在“体温调定点”。人体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的原理是___________;此时,人体主要产热器官是________________,皮肤主要的散热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
(2)寒冷环境中,人体血液中含量明显增加的激素主要是____________(答一种),使人体的耗氧量增加。
(3)综上所述,体温的调节机制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方式,二者之间的联系是________。
19. 湿地生态系统蕴育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具有多种生态功能,在保护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中具有重要作用。贵州城市发展常围绕湖泊、江河等湿地生态系统展开。回答下列问题:
(1)湿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__________。
(2)城市居民产生的生活污水含有大量的N、P等元素,会造成湿地生态系统藻类过度繁殖。藻类主要通过__________方式吸收N、P,用于合成自身的___________(答两种)等物质。
(3)“工业废水”中含有较多的重金属,直接排放进入湿地生态系统会导致重金属在生物体内富集。重金属在营养级中含量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
(4)湿地中的水葫芦大量繁殖可能会引起二次污染。科研人员建议将水葫芦制成饲料喂鱼,打捞淤泥肥田,从物质和能量的角度分析这种处理方式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
20. 某植物叶形、叶色和能否抗霜霉病三对相对性状分别由A/a、B/b、D/d三对等位基因控制,三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现有表型不同的4种植株:板叶紫叶抗病(甲)、花叶绿叶感病(乙)、板叶绿叶抗病(丙)和花叶紫叶感病(丁)。兴趣小组利用上述材料开展一系列杂交实验,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
实验一:甲×乙,子代性状与甲相同;
实验二:丙×丁,子代出现个体数相近的8种不同表型。
回答下列问题:
(1)兴趣小组完成上述杂交实验需进行人工异花传粉。一般情况下,对两性花进行人工异花传粉的步骤是________。
(2)根据杂交实验结果,可以推断甲、乙、丙和丁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3)选择某一未知基因型的植株N与丙进行杂交,统计子代个体性状。若发现叶形的分离比为3:1、叶色的分离比为1:1、能否抗病性状的分离比为3:1,则植株N的表型为________;让植株N自交,产生的子代基因型有________种,表型为花叶绿叶感病的比例是________。
21. 干扰素是一种具有干扰病毒复制作用的糖蛋白,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1993年,我国批准生产重组人干扰素α—1b,它是我国批准生产的第一个基因工程药物,目前主要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请回答下列问题:
(1)干扰素属于免疫活性物质,免疫活性物质是指__________。
(2)利用基因工程将干扰素基因导入大肠杆菌,可获得产生干扰素的工程菌。基因表达载体构建是基因工程的重要一环。质粒是一种常用于基因表达载体构建的运载体,构建重组质粒需要的工具酶有____________,重组质粒中标记基因的作用是______。
(3)科学家通过发酵工程大量培养具有干扰素生产能力的大肠杆菌细胞,从而生产大量的干扰素,在发酵过程中,除需观测发酵条件外,还要随时检测培养液中的________、________等,以了解发酵进程。
(4)干扰素在体外保存相当困难,如果将干扰素分子中的第十七位氨基酸由半胱氨酸变为丝氨酸,则在—70℃的条件下,干扰素可以保存半年。请你据此事实,阐述利用蛋白质工程技术获得上述耐保存的干扰素的基本思路:_______________。
组织样液A
组织样液B
实验试剂
斐林试剂
双缩脲试剂
斐林试剂
双缩脲试剂
实验现象
蓝色
紫色
红色沉淀
浅蓝色
检测结果
实验处理
净光合速率(μml·m⁻²·s⁻¹)
品种甲
品种乙
55天
65天
75天
55天
65天
75天
对照组(常态大气浓度)
33.0
33.0
33.0
30.2
30.2
302
实验组一(高CO₂浓度)
35.3
35.3
35.3
33.3
3.43
3.4
实验组二(高O₃浓度)
31.2
31.2
27.5
260
26.0
21.2
实验组三(高CO₂浓度+高O₃浓度)
33.0
33.0
30.1
31.2
30.0
25.2
2024届“3+3+3”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卷(二)
生物学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不断地从环境中吸收水和无机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同一植株中老叶细胞比幼叶细胞中自由水的相对含量低
B. 与晒干前相比,晒干后种子代谢水平降低利于储藏
C. 植物根细胞中无机盐浓度的大小会影响水分的吸收
D. 植物细胞中无机盐溶解在水中才能发挥其生理功能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内的水的存在形式是自由水和结合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还参与许多化学反应,自由水对于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输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与结合水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相互转化,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高,细胞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低,反之亦然。
【详解】A、自由水的多少与代谢速率强弱有关,幼叶的新陈代谢高于老叶,因此同一植株中,老叶细胞比幼叶细胞中自由水的相对含量低,A正确;
B、与晒干前相比,晒干后种子自由水减少,代谢水平降低,有利于储藏,B正确;
C、农作物根细胞中无机盐浓度的大小会影响细胞液浓度的大小,从而影响细胞的吸水或失水,C正确;
D、无机盐常以离子形式存在,参与生命活动的无机盐常常需要溶解在水中才能发挥其应有的生理功能,但有些无机盐是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必要成分,这部分无机盐不需要溶解在水中,D错误。
故选D。
2. 利用渗透原理,可使人成熟红细胞吸水涨破,除去细胞内其他物质,获得纯净的细胞膜。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以人成熟红细胞为实验材料的优点是其只有细胞膜一种生物膜
B. 提取纯净细胞膜中的磷脂可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
C. 人成熟红细胞表面积取决于磷脂的含量和排布,与膜蛋白质无关
D. 糖类分子可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结合,也可与细胞膜上的脂质结合
【答案】C
【解析】
【分析】磷脂是膜的重要成分之一,磷脂分子有亲水性头部和疏水性尾部,如果振动在水中形成包裹空气的脂小泡,则应该头部在外尾部在里。
【详解】A、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因此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研究细胞膜化学成分是因为只其有细胞膜一种生物膜没有细胞内生物膜的干扰,A正确;
B、磷脂分子是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它有一个“头”部和两个“尾”部,利用丙酮将生物膜中磷脂分子提取出来,可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B正确;
C、部分蛋白质贯穿或嵌入到磷脂双分子层中,这部分蛋白质也参与细胞膜表面积构成,C错误;
D、糖类分子可以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质,也可以与细胞膜上的脂质结合形成糖脂,D正确。
故选C
3. 研究发现,癌细胞和正常分化细胞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ATP总量没有明显差异,但癌细胞从内环境中摄取并用于细胞呼吸的葡萄糖是正常细胞的若干倍。如图表示了癌细胞在有氧条件下葡萄糖的部分代谢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图中A是载体蛋白,每次转运葡萄糖时都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
B. 若图中①过程消耗能量,则葡萄糖进入细胞的方式有可能是胞吞
C. 图中②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③④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
D. 有氧条件下消耗等量的葡萄糖,癌细胞产生的ATP比正常细胞多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表示癌细胞在有氧条件下葡萄糖的部分代谢过程,①表示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过程,其中A最可能是细胞膜上运输葡萄糖的载体;②表示葡萄糖代谢形成中间产物五碳糖;③表示癌细胞无氧呼吸(第二阶段);④表示癌细胞的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
【详解】A、载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结合部位相适应的分子或离子通过,而且每次转运时都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A正确;
B、①表示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过程,若是红细胞,则可通过协助扩散到的方式吸收,不消耗ATP,若图中①过程消耗能量,则葡萄糖进入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B错误;
C、葡萄糖转变成丙酮酸是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 ,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丙酮酸转变成乳酸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反应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丙酮酸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是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场所在线粒体内,所以②③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④过程发生在线粒体,C错误;
D、根据题意“癌细胞和正常分化细胞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ATP总量没有明显差异,但癌细胞从内环境中摄取并用于细胞呼吸的葡萄糖是正常细胞的若干倍”可知,因此消耗等量的葡萄糖,癌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ATP比正常细胞少,D错误。
故选A。
4. 某同学用组织样液A和组织样液B进行可溶性还原糖和蛋白质的检测,所有操作过程准确无误,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两种实验试剂的组成成分相同
B. 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需水浴加热
C. 组织样液B本身可能含有浅蓝色的物质
D. 组织样液A适宜用作蛋白检测的实验材料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详解】AB、斐林试剂的甲液是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乙液是质量浓度为0.05g/mL的CuSO4溶液,使用时需要水浴加热;双缩脲试剂的A液是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B液是质量浓度为0.01g/mL的CuSO4溶液,使用时不需加热,所以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组成成分相同,但质量浓度和使用条件不同,AB正确;
C、对待测液鉴定时,为避免样液本身颜色的干扰,待测液应选取接近白色或无色的,组织样液加入双缩脲试剂后呈浅蓝色为双缩脲试剂的颜色,C错误;
D、实验结果表明,组织样液A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呈现紫色;故组织样液A适宜用做蛋白质检测的生物材料,D正确。
故选C。
5. 已知果蝇的性别决定类型是XY型,红眼对白眼是显性,控制眼色的等位基因(W/w)仅存在于X染色体上;鸡的性别决定类型是ZW型,芦花对非芦花是显性,控制羽色的等位基因(B/b)仅存在于Z染色体上。不考虑变异,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型为XWXw的红眼雌果蝇,其Xw只能来自父方
B. 非芦花公鸡的后代无论是公鸡还是母鸡都含有b基因
C. 杂合红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杂交,子代雌果蝇中有白眼
D. 芦花母鸡与纯合的非芦花公鸡交配,子代中母鸡均为芦花
【答案】B
【解析】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A、基因型为XWXw的红眼雌果蝇,其Xw可能来自父方,也可能来自母方,A错误;
B、非芦花公鸡的后代无论是公鸡还是母鸡都含有b基因,因为非芦花公鸡的基因型为ZbZb,其只能产生一种类型的精子,B正确;
C、杂合红眼雌果蝇(XWXw)与红眼雄果蝇(XWY)杂交,子代雌果蝇均为红眼,且子代中的白眼均为雄性,C错误;
D、芦花母鸡(ZBW)与纯合的非芦花公鸡(ZbZb)交配,子代中母鸡均为非芦花,公鸡均为芦花,D错误。
故选B。
6. 某动物卵原细胞中三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一个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只能产生一种类型的雌配子
B. A与a的分离及B/b与D/d的自由组合发生在不同时期
C. 细胞周期中可发生等位基因D与d的互换导致基因重组
D. 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都会导致DNA碱基序列改变
【答案】A
【解析】
【分析】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包括: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详解】A、一个卵原细胞只能产生一个卵细胞,因此一个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只能产生一种类型的雌配子,A正确;
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A与a的分离及B/b与D/d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错误;
C、只有连续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不会发生等位基因D与d的互换,C错误;
D、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都会导致DNA碱基序列的改变,染色体数目变异不会导致DNA碱基序列的改变,D错误。
故选A。
7. 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这一过程称为翻译。下列有关翻译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参与翻译的全部tRNA能识别mRNA上的所有密码子,
B. 翻译时每种tRNA的3'端均能结合一种或多种氨基酸
C. mRNA上的所有密码子都会对应多肽链中的一个氨基酸
D. 一个mRNA分子可结合多个核糖体,合成多条相同肽链
【答案】D
【解析】
【分析】密码子概念:mRNA中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tRNA一端携带氨基酸,另一端有3个碱基,这3个碱基可以与mRNA上的密码子互补配对,叫反密码子。
【详解】A、一般而言,终止密码子不能编码氨基酸,而且核糖体沿着mRNA移动,碰到终止密码子翻译立即停止,故tRNA不能读取mRNA上的全部碱基,A错误;
B、反密码子是指tRNA的A环的三个相邻的碱基,能专一地与mRNA上的特定的3个碱基(即密码子)配对,与其3′-端转运的氨基酸种类有对应关系,一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 ,B错误;
C、mRNA上的密码子中有终止密码子,没有与之对应的氨基酸,C错误;
D、细胞内的一个mRNA分子可结合多个核糖体,这种现象叫多聚核糖体,这些核糖体合成多条相同肽链,D正确。
故选D。
8. DNA甲基化不改变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但可遗传给子代,使子代出现同样的表型;基因组中转录沉默区常发生甲基化,且在个体发育中甲基化区域是动态变化的。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A. DNA甲基化不会影响DNA分子复制
B. DNA甲基化可以影响细胞的分化
C. DNA甲基化是基因突变的原因之一
D. DNA甲基化可以抑制基因的转录
【答案】C
【解析】
【分析】表观遗传: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即基因型未发生变化而表现型却发生了改变,如DNA的甲基化。DNA的甲基化:生物基因的碱基序列没有变化,但部分碱基发生了甲基化修饰,抑制了基因的表达,进而对表型产生影响。这种DNA甲基化修饰可以遗传给后代,使后代出现同样的表型。
【详解】AD、DNA的甲基化不会影响DNA的复制过程,但会抑制基因的转录,从而抑制基因的表达,进而对表型产生影响,AD正确;
B、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NA甲基化会导致mRNA合成受阻,即会影响基因表达,因此DNA甲基化可能会影响细胞分化,B正确;
C、DNA甲基化不改变DNA序列,不是基因突变的原因之一,C错误。
故选C。
9. 脑卒中可发生在脑的不同区域,造成局部脑坏死。经检测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无其他损伤,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患者出现持续性高热,则损伤部位可能在下丘脑
B. 若患者出现站立行走不稳,则损伤部位可能在小脑
C. 若患者瘫痪,则损伤部位可能在大脑皮层运动中枢
D. 若患者不能讲话,则损伤部位可能在大脑皮层H区
【答案】D
【解析】
【分析】人脑的组成及功能:
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
小脑:是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维持身体平衡。
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呼吸中枢。
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
【详解】A、下丘脑是生物的体温调节中枢,损伤发生在下丘脑时,患者可能出现持续性高热,A正确;
B、小脑是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可以维持身体平衡,损伤发生在小脑时,患者可能出现站立行走不稳,B正确;
C、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高级神经中枢会对低级神经中枢控制,损伤发生在大脑皮层运动中枢时,患者可能瘫痪,C正确;
D、H区是听觉性语言中枢,若大脑皮层言语区的H区损伤,会导致人听不懂别人讲话,D错误。
故选D。
10. 研究发现靶细胞表面的胰岛素受体与胰岛素结合后,胰岛素受体会进入细胞核内,作用于某些基因的启动子区域而调控其表达,引起靶细胞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胰岛素受体进入细胞核的方式是胞吞
B. 胰岛素受体入核能力减弱会导致血糖降低
C. 胰岛素受体可能具有辅助RNA聚合酶定位功能
D. 靶细胞中有胰岛素受体基因,但无胰岛素基因
【答案】C
【解析】
【分析】胰岛素与靶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形成的胰岛素—受体复合物可通过胞吞方式进入细胞,能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进而降低血糖。
【详解】A、胰岛素受体可以通过胞吞作用进入细胞,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A错误;
B、胰岛素受体入核能力减弱会影响胰岛素与受体的结合,导致血糖升高,B错误;
C、胰岛素受体进入细胞核内,可通过作用于某些基因的启动子区域而调控其表达,可能具有辅助RNA聚合酶定位的能力,C正确;
D、靶细胞中既有胰岛素受体基因也有胰岛素基因,只不过胰岛素受体基因表达了,而胰岛素基因没表达,D错误。
故选C。
11.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主要侵染辅助性T细胞,使人患艾滋病。环孢霉素A能选择性地抑制辅助性T细胞的增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辅助性T细胞可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B. 感染HIV后,辅助性T细胞不能增殖分化
C. 环孢霉素A不能用于预防和治疗艾滋病
D. 环孢霉素A可以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
【答案】B
【解析】
【分析】1、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获得性免疫缺陷病,HIV主要侵染辅助性T细胞,从而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严重下降。
2、进行器官移植手术后,免疫系统会把来自其他人的器官当作“非己”成分进行攻击。
【详解】A、在体液免疫过程中,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与B细胞结合,作为激活B细胞的第二信号,其分泌的细胞因子也参与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此外辅助性T细胞也可参与细胞免疫过程:在细胞免疫中,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分化,A正确;
B、感染HIV后,辅助性T细胞在初期可以迅速增殖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B错误;
C、环孢霉素A能选择性地抑制辅助性T细胞的增殖,降低机体的特异性免疫,而艾滋病患者的免疫力较低,治疗艾滋病需要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因此环孢霉素A不能用于预防和治疗艾滋病,C正确;
D、环孢霉素A能选择性地抑制辅助性T细胞的增殖,可降低器官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从而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D正确。
故选B。
12. 科研人员对贵州某地小团扇春蜓的种群数量进行相关调查,部分调查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0~5年,小团扇春蜓的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
B. 15~25年,小团扇春蜓的种群数量先下降后上升
C. 10~15年,小团扇春蜓的种群增长率为0
D. a点时,小团扇春蜓的种群数量最低
【答案】C
【解析】
【分析】λ是指当年种群的数量与前一年种群数量的比值,当λ>1时,种群的数量在增加,当λ<1时,种群的数量在减小,当λ=1时,种群的数量不变。
【详解】A、0-5年λ恒大于1,说明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A错误;
B、在15~25年时间内,λ一直<1,该入侵物种的种群数量一直在下降,B错误;
C、10~15年之间λ=1,种群数量保持不变,种群增长率为0,C正确;
D、a点时,λ虽然最小,但种群数量不是最小,第20~25年,λ<1,第25年种群数量最小,D错误。
故选C。
13. 蝙蝠是一种食性复杂的哺乳动物,主要以昆虫和其他小型节肢动物为食。蝙蝠也是多种人畜共患病的病毒的天然宿主,能够携带多种病毒而自身却不被感染。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蝙蝠与体内病毒的种间关系是寄生
B. 蝙蝠捕食昆虫时至少处于第三营养级
C. 蝙蝠等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可加快物质循环
D. 蝙蝠和昆虫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0%~20%
【答案】D
【解析】
【分析】1、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共同组成生物群落,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形成的营养关系是食物链,由多条食物链形成复杂的食物网食物网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2、由于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一部分被自身呼吸消耗,一部分被分解者利用,一部分传递到下一个营养级,因此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逐级递减,能量的传递效率大约是10%~20%。
【详解】A、体内的病毒对蝙蝠的生命活动有害,二者属于寄生关系,A正确;
B、昆虫至少处于第二营养级,捕食昆虫时,蝙蝠至少处于第三营养级,B正确;
C、蝙蝠等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能起到加快物质循环的作用,C正确;
D、10%~20%是指生态系统中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昆虫和蝙蝠并不是两个营养级,而是各自营养级中的一部分,因此能量在昆虫和蝙蝠之间并不遵循10%~20%的传递效率,D错误。
故选D。
14. 同位素标记可用于示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让小鼠吸入18O2进行有氧呼吸,其呼出的二氧化碳中不可能有18O2
B. 给小球藻提供14CO₂进行光合作用,其合成的有机物中含有14C
C. 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其蛋白质外壳可检测到放射性
D. 将3H标记的亮氨酸注入豚鼠细胞内,游离的核糖体不出现放射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同位素用于追踪物质运行和变化过程时,叫做示踪元素。用示踪元素标记的化合物,化学性质不变。人们可以根据这种化合物的性质,对有关的一系列化学反应进行追踪。这种科学研究方法叫做同位素标记法。如:原来的是水和二氧化碳,标记后就是(H218O)和(C18O2),二者没有本质区别。同位素不影响化学反应,只是便于与正常的物质进行区分,更容易进行观察。
【详解】A、小白鼠吸入18O2后,部分18O2会随呼吸呼出,所以其呼出的二氧化碳中可能有18O2,A错误;
B、卡尔文用14C标记的14CO2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然后追踪其放射性,发现了碳原子的转移途径为14CO2→14C3→(14CH2O),B正确;
C、噬菌体为病毒,不具有独立的代谢功能,不能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的培养基直接培养T2噬菌体,C错误;
D、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将3H标记的亮氨酸注入到豚鼠胰腺细胞中,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和游离核糖体都将会出现放射性,两者都能合成蛋白质,D错误。
故选B。
15. 土壤中的尿素分解菌能产生脲酶,脲酶可将尿素分解成NH₃,NH₃再转化为 等被植物吸收。现使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已分离培养的尿素分解菌进行计数,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同一稀释度至少需设置3个平板进行重复计数
B. 涂布器灼烧灭菌后立即涂布可以避免感染杂菌
C. 涂布时需注意不能转动培养皿以避免菌液洒出
D. 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的菌落数比实际活菌数高
【答案】A
【解析】
【分析】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中,需要使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计数的关键是经梯度稀释后的倍数要合适,计数时通常选择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实验组平板进行计数。
【详解】A、在同一稀释度下,应至少对3个平板的菌落数进行重复计数,然后求出平均值,A正确;
B、稀释涂布平板法操作过程中,涂布器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冷却后再接种,避免高温杀死菌种,B错误;
C、将菌液涂布在培养基表面时,应及时转动培养皿,使菌液均匀分布,C错误;
D、由于菌落会重叠,所以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实际活菌数少,D错误。
故选A。
16. 由C基因编码的C蛋白和V基因编码的V蛋白均能特异性杀死玉米害虫,这两种蛋白的结构和作用原理不同。现利用C—V融合基因和如图所示载体,获得具高抗虫性的转基因玉米。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构建含有C—V融合基因的载体需要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B. 载体中的目的基因可以通过农杆菌的转化进入玉米细胞
C. 在玉米细胞染色体DNA上检出C—V基因就说明培育成功
D. 以单转C基因玉米为食比以该玉米为食的害虫更易产生抗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 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详解】A、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方法是先用同种限制酶切割载体和含目的基因的DNA分子,再用DNA连接酶进行连接,因此构建含有C—V融合基因的载体需要限制酶和DNA连接酶,A正确;
B、农杆菌中的Ti质粒上的T-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根据农杆菌的这一特点,如果将目的基因插入到Ti质粒的T-DNA上,通过农杆菌的转化作用,就可以把目的基因整合到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的DNA上。载体中的目的基因可以通过农杆菌的转化进入玉米细胞,B正确;
C、在玉米细胞染色体DNA上检出C—V基因不能说明培育成功,因为融合基因可能不能正常表达,C错误;
D、该玉米具有C-V融合基因具有高抗虫性,与单转C基因玉米相比,此玉米可延缓害虫抗性基因频率增加,即以单转C基因玉米为食比以该玉米为食的害虫更易产生抗性,D正确。
故选C。
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2分。
17. 为研究CO₂浓度和CO₃浓度上升对农作物的影响,研究人员将生长状况一致的甲、乙品种水稻植株各分为4组,在不同大气条件下连续生长75天,在第55天65天、75天分别检测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各组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表所示:
(注:净光合速率是指在一定光照条件下,一定量的植物在单位时间内吸收外界的CO₂的量)
回答下列问题:
(1)光合作用中CO₂在叶绿体基质中经过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过程,生成糖类等有机物。
(2)若要进一步获取甲、乙两个品种水稻植株的光合速率,还要检测这两个品种水稻植株的呼吸速率,测定光合速率的思路是_________。
(3)据表分析,长时间高浓度的O₃对水稻光合作用产生明显抑制,对________水稻植株的抑制作用更明显;高浓度CO₂可________(填“提高”或“降低”)高浓度O₃对水稻净光合作用的抑制效果。
(4)理论上,大气中CO₂浓度不断升高会使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逐渐增强。但是,有科学家认为,大气中CO₂升高带来的气温升高会使光合作用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请根据所学知识,从光合作用角度说明提出这个观点的理由可能是___________(答一点)。
【答案】17. ①. CO2的固定
②. C3的还原
18. 先在暗处测量水稻的呼吸速率,再在光照下测量水稻的净光合速率,二者之和即为实际光合速率
19. ①. 品种乙 ②. 降低
20. 气温上升,导致有关酶活性下降,催化CO2固定速率下降,导致碳反应速率降低,产量不增反降或气温上升,蒸腾作用剧烈,导致气孔关闭,大气CO2浓度虽然升高,但胞间CO2浓度降低,导致碳反应速率降低,产量不增反降
【解析】
【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1、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强,光合作用强度最大,当温度低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加强,当温度高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弱。
2、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
3、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
【小问1详解】
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参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经过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两个过程最终生成糖类并完成C5的再生。
【小问2详解】
因为实际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故测量水稻实际光合速率的思路为先在暗处测量水稻的呼吸速率,再在光照下测量水稻的净光合速率,二者之和即为实际光合速率。
【小问3详解】
据表分析,品种乙中的O3组净光合速率低于甲组,这说明长时间高浓度的O₃对品种乙水稻植株的抑制作用更明显。O3组比CK组的最大净光合速率低,而CO2+O3组的净光合速率大于O3组,因此高浓度CO2可降低高浓度O3对水稻净光合作用的抑制效果。
【小问4详解】
当大气中CO₂浓度不断升高时,有关的酶在CO2浓度升高后合成量下降,最终抑制了光合作用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持续响应,同时温度升高也会影响光合作用酶的活性,导致碳反应速率降低,产量不增反降。另一方面气温上升,蒸腾作用剧烈,导致气孔关闭,大气CO2浓度虽然升高,但胞间CO2浓度降低,导致碳反应速率降低,产量不增反降。
18. “体温调定点”学说认为人体有一确定的体温调定值(37°C)。体温偏离这一数值,能反馈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通过调节散热和产热过程,维持体温的恒定。回答下列问题:
(1)剧烈运动时,正常人体温仍可维持在“体温调定点”。人体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的原理是___________;此时,人体主要产热器官是________________,皮肤主要的散热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
(2)寒冷环境中,人体血液中含量明显增加的激素主要是____________(答一种),使人体的耗氧量增加。
(3)综上所述,体温的调节机制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方式,二者之间的联系是________。
【答案】18. ①. 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②. 骨骼肌 ③. 汗液蒸发
19. 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
20. 一方面,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的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内分泌腺作为反射弧中效应器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解析】
【分析】人体体温调节:
1、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2、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3、体温的平衡:人体的产热量与散热量的动态平衡。
4、热量来源:有机物氧化分解放能。
5、体温调节的中枢:下丘脑;感受器为温度感受器,分冷觉和温觉感受器。
6、体温调节的方式: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小问1详解】
人体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的原理是产热量等于散热量。人体在安静时主要产热器官是内脏,在剧烈运动时主要的产热器官是骨骼肌。人体的主要散热部位是皮肤,汗液蒸发是人体皮肤的主要散热方式。
【小问2详解】
在处于寒冷环境中的人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含量升高,促进新陈代谢,使人体的耗氧量增加,加快物质氧化分解,使产热量增多。
【小问3详解】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的联系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的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内分泌腺作为反射弧中效应器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如甲状腺激素能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19. 湿地生态系统蕴育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具有多种生态功能,在保护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中具有重要作用。贵州城市发展常围绕湖泊、江河等湿地生态系统展开。回答下列问题:
(1)湿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__________。
(2)城市居民产生的生活污水含有大量的N、P等元素,会造成湿地生态系统藻类过度繁殖。藻类主要通过__________方式吸收N、P,用于合成自身的___________(答两种)等物质。
(3)“工业废水”中含有较多的重金属,直接排放进入湿地生态系统会导致重金属在生物体内富集。重金属在营养级中含量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
(4)湿地中的水葫芦大量繁殖可能会引起二次污染。科研人员建议将水葫芦制成饲料喂鱼,打捞淤泥肥田,从物质和能量的角度分析这种处理方式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9.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20. ①. 主动运输 ②. 核酸、磷脂
21. 生物所处的营养级越高,重金属积累量越多
22. 实现了物质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解析】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
2、生物富集是指生物体从周围环境吸收、积蓄某种元素或难以降解的化合物,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环境浓度的现象,这些难以降解的化合物可被植物吸收,然后沿着食物链逐渐在生物体内聚集,最终会积累在食物链的顶端。
【小问1详解】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因此湿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小问2详解】
N、P是藻类所需要的元素,藻类吸收N、P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消耗能量。核酸、磷脂的组成元素有C、H、O、N、P,因此植物吸收的N、P元素可用于合成核酸、磷脂等物质。
【小问3详解】
重金属会沿着食物链逐级在生物体内聚集,最终积累在食物链的顶端,生物所处的营养级越高,积累量越多。
【小问4详解】
将水葫芦制成饲料喂鱼,打捞淤泥肥田,这样处理实现了物质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20. 某植物叶形、叶色和能否抗霜霉病三对相对性状分别由A/a、B/b、D/d三对等位基因控制,三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现有表型不同的4种植株:板叶紫叶抗病(甲)、花叶绿叶感病(乙)、板叶绿叶抗病(丙)和花叶紫叶感病(丁)。兴趣小组利用上述材料开展一系列杂交实验,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
实验一:甲×乙,子代性状与甲相同;
实验二:丙×丁,子代出现个体数相近的8种不同表型。
回答下列问题:
(1)兴趣小组完成上述杂交实验需进行人工异花传粉。一般情况下,对两性花进行人工异花传粉的步骤是________。
(2)根据杂交实验结果,可以推断甲、乙、丙和丁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3)选择某一未知基因型的植株N与丙进行杂交,统计子代个体性状。若发现叶形的分离比为3:1、叶色的分离比为1:1、能否抗病性状的分离比为3:1,则植株N的表型为________;让植株N自交,产生的子代基因型有________种,表型为花叶绿叶感病的比例是________。
【答案】20. 去雄→套袋→人工授粉→套袋
21. ①. AABBDD ②. AabbDd ③. aabbdd ④. aaBbdd
22. ①. 板叶紫叶抗病 ②. 27 ③. 1/64
【解析】
【分析】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小问1详解】
两朵花之间的传粉过程叫做异花传粉,两性花人工异花传粉的一般步骤:去雄(要求花蕾期,雌蕊未成熟时,且要求操作干净、彻底)→套袋(去雄后套袋,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授粉(待雌蕊成熟后进行人工授粉)→套袋(避免外来花粉干扰)。
【小问2详解】
甲(板叶紫叶抗病)与丙(花叶绿叶感病)杂交,子代表型与甲相同,可知显性性状为板叶、紫叶、抗病,甲为显性纯合子,基因型为AABBDD,丙为隐性纯合子aabbdd;板叶绿叶抗病乙和花叶紫叶感病丁杂交,子代出现个体数相近的8种不同表现型,可推测三对等位基因应均为测交,故乙的基因型为AabbDd,丁的基因型为aaBbdd。
【小问3详解】
已知杂合子自交分离比为3:1,测交比为1:1,故N与乙杂交,叶形分离比为3:1,则为Aa×Aa;叶色分离比为1:1,则为Bb×bb;能否抗病分离比为3:1,则为Dd×Dd;由于乙的基因型为AabbDd,可知N的基因型为AaBbDd,板叶紫叶抗病表现型为(AaBbDd);让植株N自交,产生的子代基因型有3×3×3=27种;表型为花叶绿叶感病的比例是1/4×1/4×1/4=1/64。
21. 干扰素是一种具有干扰病毒复制作用的糖蛋白,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1993年,我国批准生产重组人干扰素α—1b,它是我国批准生产的第一个基因工程药物,目前主要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请回答下列问题:
(1)干扰素属于免疫活性物质,免疫活性物质是指__________。
(2)利用基因工程将干扰素基因导入大肠杆菌,可获得产生干扰素的工程菌。基因表达载体构建是基因工程的重要一环。质粒是一种常用于基因表达载体构建的运载体,构建重组质粒需要的工具酶有____________,重组质粒中标记基因的作用是______。
(3)科学家通过发酵工程大量培养具有干扰素生产能力的大肠杆菌细胞,从而生产大量的干扰素,在发酵过程中,除需观测发酵条件外,还要随时检测培养液中的________、________等,以了解发酵进程。
(4)干扰素在体外保存相当困难,如果将干扰素分子中的第十七位氨基酸由半胱氨酸变为丝氨酸,则在—70℃的条件下,干扰素可以保存半年。请你据此事实,阐述利用蛋白质工程技术获得上述耐保存的干扰素的基本思路:_______________。
【答案】21. 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22. ①. 限制酶、 DNA连接酶 ②. 鉴定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
23. ①. 微生物的数量 ②. 产物浓度
24. 写出干扰素的氨基酸序列,替换半胱氨酸为丝氨酸,改变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或合成新基因),再进行基因工程生产所需要的干扰素
【解析】
【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是否插入目的基因以及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可用分子杂交技术进行检测;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采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小问1详解】
免疫活性物质是指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并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除了抗体,其他一些物质,如白细胞介素、干扰素、溶菌酶、淋巴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等,也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小问2详解】
构建重组质粒需要的工具酶有限制酶和DNA连接酶,限制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形成黏性末端;DNA连接酶能在具有相同碱基末端的两个DNA片段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基因表达载体必须包括目的基因、标记基因、启动子和终止子等(若需要能完成自主复制,还应有复制原点),标记基因的作用是:鉴定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
【小问3详解】
发酵工程一般包括菌种的选育、扩大培养、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接种、发酵、产品的分离、提纯等方面,发酵工程的中心环节是发酵罐内的发酵。在发酵过程中,要随时检测培养液中微生物的数量、产物浓度等,以了解发酵进程。
【小问4详解】
利用蛋白质工程对干扰素进行改善,写出干扰素的氨基酸序列,替换半胱氨酸为丝氨酸,改变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合成新基因,再进行基因工程生产所需要的干扰素。
组织样液A
组织样液B
实验试剂
斐林试剂
双缩脲试剂
斐林试剂
双缩脲试剂
实验现象
蓝色
紫色
红色沉淀
浅蓝色
检测结果
实验处理
净光合速率(μml·m⁻²·s⁻¹)
品种甲
品种乙
55天
65天
75天
55天
65天
75天
对照组(常态大气浓度)
33.0
33.0
33.0
30.2
30.2
30.2
实验组一(高CO₂浓度)
35.3
353
35.3
33.3
3.43
3.4
实验组二(高O₃浓度)
31.2
31.2
27.5
26.0
26.0
21.2
实验组三(高CO₂浓度+高O₃浓度)
33.0
33.0
30.1
31.2
30.0
25.2
2024届贵州省高考备考诊断联考二模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届贵州省高考备考诊断联考二模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4届贵州省高考备考诊断联考二模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2024届贵州省高考备考诊断联考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贵州省高考备考诊断联考二模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2024届贵州省高考备考诊断联考二模生物试题,共4页。
2024届贵州省“3+3+3”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卷(一)生物: 这是一份2024届贵州省“3+3+3”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卷(一)生物,文件包含贵州省2024届“3+3+3”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2023年12月高三生物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2024届“3+3+3”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卷一生物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