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答案)
展开一、单选题
1.生活中常见的下列变化,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铁锅生锈B.葡萄酿成酒
C.蜡烛受热熔化D.火柴点燃
2.氧元素和氢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
A.核内质子数不同B.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C.中子数不同D.核外电子数不同
3.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颜色B.密度C.可燃性D.溶解性
4.下列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二氧化碳B.一氧化碳C.PM2.5D.二氧化硫
5.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读取液体的体积
B.称量10.05g固体
C.点燃酒精灯
D.检查气密性
6.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
①原子数目
②分子数目
③元素种类
④物质种类
⑤原子种类
⑥物质的总质量
A.①②⑥B.①④⑥C.②③⑤D.①③⑤⑥
7.下列有关药品的取用说法错误的是( )
A.为了节约药品,实验室用剩的药品应放回原瓶
B.取用药品时,要严格按照规定量取用,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取1~2mL
C.取用药品时,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也不能尝任何药品味道
D.用药匙或纸槽将粉末状药品送入试管底部
8.关于自然界中的“氧循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自然界中产生氧气的途径主要是植物光合作用
B.自然界中的“氧循环”是通过物理变化实现的
C.自然界中通过“氧循环”维持了相对稳定的大气含氧量
D.自然界中通过“氧循环”为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提供可靠的资源保障
9.微粒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下列有关粒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B.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是电子
C.分子、原子和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D.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10.“宏观、微观、符号”相结合,是化学学科的特点。下列化学用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B.C.D.
11.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稀有气体可用于制造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B.空气污染指数越小,空气质量越好
C.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可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D.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和氮气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12.下列关于2CO+O22CO2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表示一氧化碳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B.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7:8
C.反应前后碳原子、氧原子的个数均保持不变
D.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1:1
13.二氧化氯()可用于自来水消毒,它具有显著的杀菌能力。制取的化学方程式为 ,则X的化学式是( )
A.B.C.D.
14.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放出热量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15.是空气污染物之一,关于化学式“”表示的意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一个二氧化氮分子
B.二氧化氮这种物质
C.二氧化氮是由氮、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D.二氧化氮是由一个氮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16.在一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见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表中x附值为16
B.甲乙两种物质反应前后质量变化之比为2:7
C.丙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17.以下事实对应解释错误的是( )
A.AB.BC.CD.D
18.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B.2KMnO4K2MnO4+MnO2+O2↑
C.D.3CO+Fe2O32Fe+3CO2
19.将物质进行分类是研究物质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质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
A.牛奶——硬水B.空气——氮气
C.冰水混合物——白醋D.氢气——蒸馏水
20.载人航天器中处理的一种方法是将与氢气反应,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乙和丙都是氧化物
B.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
C.反应前后氧原子个数相等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3:1
二、填空题
21.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按要求用化学用语填空。
(1)亚铁离子_______;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
(3)氢气能在空气中燃烧,是与空气中的_______反应。
(4)已知磷的化合价为+5价,磷和氧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
22.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
(1)构成氮气的粒子是_______(填“氮分子”或“氮原子”)。
(2)根据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_______(填序号),可以用符号表示为_______。
②A为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与氯原子的化学性质最相似的是_______(填序号)。
③下图是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
23.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请回答以下生活中的问题:
(1)小明在用肥皂洗衣服时发现泡沫很少,且有浮渣产生,这一现象说明当地下水为_______(填“硬水”或“软水”)。
(2)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
A.水结成冰后,水分子不再运动
B.水中的所有杂质都可以用过滤的方法除掉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除去水中的异味
D.如果将水样蒸干后有固体析出,这种水样中一定含有杂质
(3)电解水的装置如图所示,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
24.下图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实验,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A实验是净化天然水中的过滤操作,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
(2)B中为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采用化学方法除去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若本装置气密性良好,铜粉的量充足,实验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21%,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
(3)C实验中设计合理的是_______(填“①”或“②”),另一装置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
25.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请根据下列实验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A为加热固体的装置,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__。
(2)实验室某小组选取B装置作为发生装置制取氧气,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能用C装置收集氧气是因为氧气_______且不与水反应的性质。若选取F装置,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氧气应从_______端(填“m”或“n”)通入。
(4)装置G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
(5)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实验室用(固体)和稀(液体)反应制取氢气,生成的另一种物质为硫酸锌,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三、计算题
26.已知一个碳12(原子核内含6个质子和6个中子)原子的质量为ag,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则一个氧原子的实际质量为_______(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27.过氧乙酸(化学式为)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计算(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1)过氧乙酸的化学式量;
(2)过氧乙酸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
(3)过氧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四、实验题
28.学习了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有催化作用的知识后,我们对催化剂已有了初步的认识。某同学想:氧化铜能否起到类似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呢?于是进行了以下探究。
【猜想】
(1)猜想一:氧化铜不是催化剂,也不参与反应,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猜想二:氧化铜参与反应产生氧气,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发生改变;
猜想三:氧化铜是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_______。
【实验】
用天平称量,取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如图实验:
【结论】猜想三成立。
(2)请补充能证明猜想三成立的实验现象:步骤③现象为_______,步骤⑥中固体质量为_______。
(3)步骤⑦的目的是_______。
【拓展探究】
(4)欲比较催化剂氧化铜和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实验时需要控制相同的量有______(填字母序号)。
A.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体积
B.过氧化氢溶液的温度
C.催化剂的质量
D.催化剂的种类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A、铁锅生锈,该过程中铁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和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铁(铁锈),有新物质生成,涉及化学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葡萄酿成酒,该过程会生成乙醇,有新物质生成,涉及化学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蜡烛受热熔化,只是蜡烛的形状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变化,故C符合题意;
D、火柴点燃,该过程燃烧时会有新物质生成,如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涉及化学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答案:A
解析:A、氧元素和氢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A正确;
B、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决定不了元素种类,故B错误;
C、中子数不同决定不了元素种类,故C错误;
D、核外电子数不同决定不了元素种类,故D错误。
故选A。
3.答案:C
解析:A、颜色属于物理性质;
B、密度属于物理性质;
C、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
D、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
4.答案:A
解析:空气污染物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臭氧、可吸入颗粒物(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称PM2.5,又称飘尘)等,PM2.5属于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所以只有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
故选:A。
5.答案:D
解析:A、读取量筒内液体的体积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选项错误;
B、使用托盘天平称取物质的质量只能够精确到0.1g,即使用托盘天平不能称量10.05g固体,选项错误;
C、点燃酒精灯时应用火柴点燃,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会导致酒精失火,选项错误;
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将导管的出气端浸入水中,手握试管外壁,如导管口产生气泡,表明装置不漏气,选项正确,故选D。
6.答案:D
解析: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分子破裂成原子,所以分子种类一定发生了变化,分子种类变了,物质的种类也就发生了变化;原子进行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所以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没有发生变化,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会发生变化;由于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分子的数目可能变了,也可能没变;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没有发生变化,物质的总质量也不变。由此可知,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①原子数目,③元素种类,⑤原子种类,⑥物质的总质量。
故选:D。
7.答案:A
解析:A、实验室用剩的药品放回原瓶,可能污染药品,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取用药品时,要严格按照规定量取用,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取,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取用药品时,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也不能尝任何药品味道,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用药匙或纸槽将粉末状药品送入试管底部,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答案:B
解析:A、自然界中产生氧气的途径主要是植物光合作用,A正确。
B、自然界中的“氧循环”涉及到了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属于化学变化,B错误。
C、自然界中通过“氧循环”维持了相对稳定的大气含氧量,C正确。
D、“氧循环”中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为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提供可靠的资源保障,D正确。
故选:B。
9.答案:C
解析:A、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但是实际上原子可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错误,不符合题意;
B、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是质子和中子,错误,不符合题意;
C、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如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正确,符合题意;
D、氢原子的原子核只有一个质子,没有中子,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答案:C
解析:A、O是气态非金属元素,O既能表示氧元素,又能表示一个氧原子,但不能表示一种物质,故A不符合题意;
B、N2能表示氮气这种物质,也能表示一个氮分子,但是不能表示一种元素或一个原子,故B不符合题意;
C、Na是金属元素,Na既能表示钠元素,又能表示一个钠原子,还能表示钠这种物质,故C符合题意;
D、CO2能表示二氧化碳这种物质,也能表示1个二氧化碳分子,但不能表示一种元素或一个原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答案:D
解析:A、稀有气体通电时可以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于制造多种用途的电光源,选项说法正确;
B、空气污染指数越小,空气质量越好,选项说法正确;
C、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在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可延长食品的保质期,选项说法正确;
D、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和氮气,是利用液氮和液氧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2.答案:B
解析:A、该反应可表示一氧化碳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正确;
B、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28×2):32=7:4,故选项说法错误;
C、化学反应前后碳原子、氧原子的个数均保持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D、微观上,点燃条件下,每2个一氧化碳分子和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2个二氧化碳分子,则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2:2=1:1,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3.答案:C
解析: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X+4HCl=2ClO2↑+Cl2↑+2NaCl+2H2O,反应前氯、氢原子个数分别为4、4,反应后的生成物中氯、钠、氧、氢原子个数分别为6、2、6、4,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分子中含有2个氯原子、6个氧原子、2个钠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氯原子、3个氧原子、1个钠原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NaClO3。故选C。
14.答案:B
解析:A.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放出热量,故实验现象描述正确;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实验现象描述错误;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放热,故实验现象描述正确;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实验现象描述正确;
故选:B。
15.答案:D
解析:A.由化学式可知,表示一个二氧化氮分子,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化学式可知,表示二氧化氮这种物质,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化学式可知,二氧化氮是由氮、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化学式可知,表示一个二氧化氮分子是由一个氮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6.答案:C
解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不变,所以,选项说法正确;
B.甲乙两种物质反应前后质量变化之比为:,选项说法正确;
C.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选项说法错误;
D.反应中,甲的质量增加,甲是生成物,乙的质量减小,乙是反应物,丙的质量不变,丙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杂质,丁的质量增加,丁是生成物,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是分解反应,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7.答案:D
解析:A、分子间有间隔,且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温度降低,分子间的间隔减小,使得物质的体积表现热胀冷缩,选项正确;
B、二氧化碳分子很小,所以用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二氧化碳分子,选项正确;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可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选项正确;
D、由于分子间有间隔,间隔的大小随压强的减小而增大,由于平原的大气压比高原高,所以,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压强减小,分子间的间隔增大,则塑料袋鼓起,分子的体积没有变化,选项错误;
故选D。
18.答案:C
解析:A、该反应的反应物有2种,生成物有2种,不是化合反应,故A错误;
B、该反应的反应物是1种,生成物是3种,符合“一变多”的特点,是分解反应,故B错误;
C、该反应的反应物是2种,生成物是1种,符合“多变一”的特点,是化合反应,故C正确;
D、该反应的反应物是2种,生成物有2种,不是化合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19.答案:C
解析:A、牛奶和硬水都是由多种物质组成,都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
B、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气体组成,属于混合物,氮气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B错误;
C、冰水混合物只由一种物质水组成,属于纯净物;白醋是由醋酸和水组成,属于混合物,故C正确;
D、氢气和蒸馏水都只由一种物质组成,都属于纯净物,故D错误。
故选C。
20.答案:D
解析:A.由图可知,乙是CO2,丙是H2O,它们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都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丙的化学式为:H2O,其相对分子质量为:,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实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相等可知,反应前后氧原子个数相等,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该反应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4,故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21.答案:(1)
(2)
(3)
(4)
解析:(1)离子的表示方法是,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亚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其符号为:,故填:;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其元素符号为,故填:;
(3)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实质是氢气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氧气的化学式为,故填:;
(4)磷和氧形成的化合物是氧化物,根据氧化物的化学式的书写方法,一般把氧的元素符号写在右方,另一种元素的元素符号写在左方,根据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在各元素符合的右下角标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因此该磷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故填:;
22.答案:(1)氮分子
(2)B;;E;55
解析:(1)常见气体由分子构成,氮气由氮分子构成;故填:氮分子;
(2)①阳离子核电荷数大于核外电子数,故B为阳离子,B的质子数为11 ,为钠元素,钠元素失去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离子符号为Na+;故填:B;Na+;
②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AE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故填:E;
③原子的质子数等于原子序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元素周期表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铯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5,铯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5;故填:55。
23.答案:(1)硬水
(2)AB
(3);分解反应
解析:(1)用肥皂洗衣服时发现泡沫很少,且有浮渣产生,这一现象说明当地下水为硬水;故填:硬水;
(2)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子一直在做无规则运动,水结成冰后,水分子仍在运动,错误;
B、过滤只能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可溶性杂质不能用过滤的方法除掉,错误;
C、活性炭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用于除去水中的异味,正确;
D、纯水蒸干后不会有固体析出,如果将水样蒸干后有固体析出,这种水样中一定含有杂质,正确。
故选AB;
(3)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其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故填:;分解反应。
24.答案:(1)引流
(2);没有冷却就读数
(3)①;实验②装置不密封,则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会扩散到空气中,无法称量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装置不合理
解析:(1)A实验是净化天然水中的过滤操作,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防止液体溅出;
(2)铜与空气中的氧气在加热时生成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本装置气密性良好,铜粉的量充足,实验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21%,其原因是容器内气压偏大,可能是没有冷却就读数;
(3)C实验中①是密封装置,②是敞口装置,设计合理的是①,另一装置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是实验②装置不密封,则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会扩散到空气中,无法称量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
25.答案:(1)锥形瓶;防止试管口处的冷凝水倒流导致试管骤冷发生炸裂
(2)
(3)不易溶于水;n
(4)防止燃烧产生的熔化物溅落下来炸裂瓶底
(5)B;
解析:(1)由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锥形瓶,故填锥形瓶;
A为加热固体的装置,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防止试管口处的冷凝水倒流导致试管骤冷发生炸裂,故填:防止试管口处的冷凝水倒流导致试管骤冷发生炸裂。
(2)由图可知,B装置为固液常温发生装置,选择B装置作为发生装置制取氧气的反应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2H2O22H2O+O2↑。
(3)由图可知,C装置为排水法收集气体,用C装置收集氧气是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性质,故填不易溶于水;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选取F装置,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氧气应从长管,即n端进入瓶中,故填n。
(4)由图可知,装置G中的反应是铁在氧气中燃烧,其中水的作用是吸收热量,防止燃烧产生的熔化物溅落下来炸裂瓶底,故填:防止燃烧产生的熔化物溅落下来炸裂瓶底。
(5)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是固体与液体在常温下生成气体的反应,应选择固液常温发生装置,即装置B,故填B;
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Zn+H2SO4=ZnSO4+H2↑。
26.答案:
解析: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种碳原子(原子核内含6个质子和6个中子)质量的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值,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设一个氧原子的实际重量为,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则有
故填:
27.答案:(1)76
(2)6:1:12
(3)31.6%
解析:(1)过氧乙酸的化学式量
(2)过氧乙酸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
(3)过氧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28.答案:(1)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2)带火星的木条复燃;0.2g
(3)验证氧化铜的化学性质是否改变
(4)ABC
解析:(1)由催化剂的概念可知,如氧化铜是反应的催化剂,则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填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2)猜想三成立,即氧化铜是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能够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生成氧气的速率快,步骤③现象是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填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由催化剂的概念可知,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反应前氧化铜的质量为0.2g,则步骤⑥中固体为氧化铜,其质量为0.2g,故填0.2。
(3)步骤⑦的目的是验证氧化铜的化学性质是否改变,确定氧化铜是不是反应的催化剂,故填验证氧化铜的化学性质是否改变。
(4)比较催化剂氧化铜和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需要控制相同的量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体积,过氧化氢溶液的温度和催化剂的质量,故填ABC。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物质的质量/g
8
32
5
4
反应后物质的质量/g
x
4
5
24
序号
事实
解释
A
热胀冷缩
分子间隔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B
用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二氧化碳分子
二氧化碳分子很小
C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可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D
将塑料袋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塑料袋鼓起
袋内的气体分子体积增大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共8页。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共8页。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2022-2023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九年级化学试题(PDF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2022-2023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九年级化学试题(PDF版含答案),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