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下册同步测试(含答案)
初中生物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4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精练
展开这是一份初中生物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4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精练,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在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中,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稻田中存在一条食物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在一个和谐的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下列能较好体现该生态系统中某生物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
2.在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中 ( )
A.动物的数量会不断增多
B.动物的数量会不断减少
C.各种生物的数量保持不变
D.各种生物的数量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3.下列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弱的是 ( )
A.天然落叶林 B.天然常绿林
C.人工纯种林 D.人工混交林
4.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主要取决于 ( )
A.生产者 B.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C.分解者 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5.下列哪一种方法能增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 )
A.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
B.增加生物的种类
C.使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上保持平衡
D.减少生物的种类
6.玉米螟在田里大量繁殖,造成玉米严重减产,引起该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性破坏的原因可能是 ( )
A.破坏了食物链 B.大量清除了田间的杂草
C.大量捕杀了田鼠 D.大量捕杀了黄鼬
7.下列哪种措施不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
A.封山育林,禁止随意打猎
B.减少使用农药,控制环境污染
C.大量植树,增加绿地面积
D.毁林开荒,增加耕地面积
8.近年来,“加拿大一枝黄花”在湘潭迅速蔓延,对湘潭市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影响。关于这一现象叙述错误的是 ( )
A.破坏了本地的生态平衡 B.危害本地生物多样性
C.这是外来物种入侵现象 D.引入新生物资源,可大力推广
9.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生态系统的破坏是自然因素导致的,而绝非人为因素
B.生态系统的破坏都可以通过自我调节能力得以恢复
C.生态系统的破坏只是暂时的
D.生态系统一旦破坏,可能引起严重后果
10.稻田中存在一条食物链:水稻→稻飞虱(水稻的害虫)→青蛙。以下说法合理的是 ( )
A.青蛙与稻飞虱是竞争关系
B.水稻的生长只受到稻飞虱和青蛙的影响
C.青蛙体内农药的浓度比稻飞虱体内高
D.大量捕杀青蛙不会破坏生态平衡
11.近年来频发的生态灾难对生物圈中的生物造成严重危害,以下生态灾难中不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是 ( )
A.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对海洋生物造成严重危害
B.温室气体大量排向大气层,造成全球气温升高,引发次生灾害
C.冰岛火山灰对欧洲航空、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影响
D.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核泄漏,对周围生物和人造成严重伤害
12.下图为农田生态系统中蛇和田鼠数目的动态变化平衡示意图,依图回答问题:
(1)如果人类大量捕捉蛇,田鼠的数量在短时间内将 。
(2)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 。
(3)你认为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田鼠的数量能不能无限增长? 。为什么? 。
13.下图是某一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
(1)从图中可以看出,鹰与狐之间属于 关系,鹰与鼠之间属于 关系。
(2)从整体上看,该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是 。
(3)如果大量捕杀狐,那么鹰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的变化是 ,这表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
14.福州西湖公园里,一些大树上挂着一个个小袋子,每袋里装有约1 500个捕食螨的卵(捕食螨是一种节肢动物)。卵孵化出来后,可以捕食树上的红蜘蛛等害虫,达到减少农药使用、“以虫治虫”的目的。捕食螨对温度敏感,如果气温在7℃以下,捕食螨就不能正常发育,甚至会死亡。
(1)捕食螨以捕食红蜘蛛为主。请写出该食物链: 。
(2)下图中能正确说明红蜘蛛和捕食螨数量变化关系的曲线图是(注:—表示红蜘蛛,┈表示捕食螨)( )
(3)若要设计一个夏季气温条件下,低温是否会影响捕食螨生存的实验,你需要选择以下哪些选项?
( )(填写序号)
①一定数量的捕食螨;②一株长有大量红蜘蛛的植物;③两株大小相仿、长有大量红蜘蛛的同种植物;④7℃以下低温环境
(4)从环保的角度看,“以虫治虫”与化学防治法相比,优势在于 _________________。
能力提升
1.某生态系统中4种生物的数量关系如下图所示。假设这4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最可能引起的变化是 ( )
A.乙和丙的数量增加 B.丙和丁的数量增加
C.乙、丙和丁数量减少 D.乙和丁的数量增加
2.对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生态系统,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物质在循环 B.组成成分相对稳定
C.能量在流动 D.生物个体数量不变
3.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的原因不包括 ( )
A.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类多
B.能量可以通过其他食物链传到顶级
C.某生物消失,可由同一营养级的生物代替
D.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
4.为提高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应采取的措施是 ( )
A.喷洒农药消灭害虫 B.不准放牧 C.建立草场防护林 D.严禁割草
5.下列诗句描述了各种自然景观,从诗句中描述的情景看,生态环境较差的是( )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C.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D.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6.农田生态系统中,假设有下图所示两条主要的食物链,如果有人大量捕杀青蛙,短期内对该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是 ( )
A.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 B.水稻虫害严重
C.蛇的数量迅速增加 D.鼠的数量迅速增加
7.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因为 ( )
A.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制约
B.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依存
C.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D.人工控制的结果
8.如果人类大量捕杀鹰,草原生态系统将遭受严重破坏,这说明 ( )
A.生态系统无自我调节能力
B.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无限的
C.只有绝对禁止捕杀野生动物,生态系统才有自我调节能力
D.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9.在植物→雷鸟→猛禽这条食物链中,如果捕捉了全部的猛禽,则雷鸟的数量会 ( )
A.缓缓上升 B.迅速上升
C.仍保持相对稳定 D.先上升后下降
10.下列哪种情况下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最强? ( )
A.生物种类较少 B.生物种类繁多
C.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 D.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上保持平衡
11.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该食物网中共有3条食物链
B.最长的食物链是水稻→昆虫→蜘蛛→青蛙→蛇
C.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水稻
D.若昆虫的数量锐减,蛇的数量不会受到影响
12.下图为渤海生态系统简化食物网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该食物网中的生产者是 ,若要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图中需要添加的成分是 和 。
(2)图示食物网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类群有 。
(3)若游泳动物食性鱼类的食物1/2来自浮游动物食性鱼类,1/4来自虾蟹类,1/4来自底栖动物食性鱼类,则游泳动物食性鱼类的能量每增加1千焦,最多消耗浮游植物 千焦。
(4)海湾发生严重溢油事故时,原油中的有害重金属如镍、钒、铅等进入此生态系统,通过 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使其浓度随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事故对渤海湾生态环境造成的严重影响至今尚未完全恢复,这说明生态系统的 能力是有限的。
13.某生物兴趣小组准备初步学习观察和研究人工生态系统。
所用的实验材料:带瓶塞的透明玻璃瓶、凡士林、金鱼藻、绿萍、虾、螺蛳、细沙、河水、不透光的盒子。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将A、B瓶置于有光条件下,C瓶用不透光的盒子罩住)。
请回答:
(1)针对“光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影响吗?”这个问题,请你作出假设: ___________________。
(2)对(1)所提出的问题,应选择 瓶与B瓶进行对照实验。
(3)在A、B、C三个生态瓶中,生态系统维持时间最长的应该是 瓶。
答案解析
双基巩固
1.【解析】选D。本题考查数学与生物学的整合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识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当生态系统受到外来干扰时,这种平衡状态就会被打破,但只要这种干扰没有超过一定限度,生态系统就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平衡。因此某生物的数量变化特点为选项D的曲线变化。
2.【解析】选D。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在稳定的生态系统中,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保持相对稳定,各种成分之间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之中。
3.【解析】选C。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取决于生态系统自身的结构特点,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食物网越复杂,越有利于实现物质的多级利用,增强其自我调节能力。人工纯种林生物种类单一,自我调节能力最弱。
4.【解析】选B。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在生态系统内部发生一定的变化或受到外来因素干扰时,它可以通过生态系统内部的自我调节,克服系统内部的变化和外来干扰因素的影响,维持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取决于生态系统自身的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食物网越复杂,越有利于实现物质的多级利用,增强其自我调节能力。
5.【解析】选B。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取决于生态系统自身的结构特点,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食物网越复杂,越有利于实现物质的多级利用,增强其自我调节能力。
6.【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因。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由于捕食关系相互关联,形成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如果破坏了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可能被破坏,如题干中玉米螟在田里大量繁殖,破坏了食物链,使该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被破坏,造成玉米严重减产。
7.【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考查的知识点有:
(1)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一旦干扰因素超过其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它的稳定性。
(2)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人为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最大,如毁林开荒,增加耕地面积;为控制虫害、获得高产,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乱砍滥伐;超载放牧等都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人类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员,必须尊重生态系统的自身规律,在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中发挥重要作用。
8.【解析】选D。本题考查生物入侵现象及其危害。“加拿大一枝黄花”是外来物种,它在湘潭迅速蔓延属于外来物种入侵现象。由于它适应本地的气候条件,又缺少天敌,迅速繁殖,争夺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间、阳光、水分、空气、养料等,危害本地生物多样性,破坏了生态平衡。所以,在引入新生物资源时,一定要慎重,先考察、论证后再引入。
9.【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对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的理解。生态系统的破坏一般是人为因素导致的,生态系统虽然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一旦破坏,也可能引起严重后果。
10.【解析】选C。本题考查食物链和生态平衡的知识。青蛙和稻飞虱是捕食关系;水稻的生长除受到稻飞虱和青蛙的影响外,还受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如果大量捕杀青蛙,则稻飞虱短时间内会因失去天敌控制数量大增,时间长了,又会因为食物不足而数量下降。根据生物富集原理,有毒物质在最高级的消费者体内积累最多。
11.【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有两类:一类是自然因素,如火山爆发、地震、泥石流、洪水泛滥、台风海啸等,另一类因素是人为因素,主要是指人类在生产、生活活动中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对生态系统稳定状态造成的破坏。此外,引种不合理也会导致生态系统失去原有的稳定性。选项A、B、D都属于人为因素,选项C属于自然因素。
12.【解析】(1)农田中草、田鼠、蛇由于食物关系形成食物链,如果人类大量捕捉蛇,由于缺少天敌,田鼠的数量在短时间内将会上升。(2)生态系统经过长期的发展过程,逐步形成了生物与非生物物质、能量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相对稳定平衡的状态,即所有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的状态,这种现象叫生态平衡。(3)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在不断变化,但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所以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人类大量捕捉蛇,由于缺少天敌,田鼠的数量将先上升,但随着田鼠数量上升,会因食物短缺,数量又会下降。所以田鼠的数量不会无限制地增加,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答案:(1)上升 (2)生态平衡 (3)不能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13.【解析】(1)鹰和狐都以兔为食,属于竞争关系;鹰还以鼠为食,两者之间属于捕食关系。(2)在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数量最多。(3)鹰和狐都以兔为食,如果大量捕杀狐,鹰由于食物充足,数量迅速上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破坏以后,由于食物短缺,鹰的数量又迅速下降,这表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生产活动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答案:(1)竞争 捕食 (2)草(或生产者) (3)先增加后减少 自我调节
14.【解析】本题以生物防治为主题,主要考查对生态系统及生物防治等知识的理解和识图能力。(1)由题干信息可知,红蜘蛛等害虫以树为食,捕食螨捕食红蜘蛛。因此,这个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为:树→红蜘蛛→捕食螨。(2)由食物链可知,当捕食螨增加时,红蜘蛛的数量减少;当捕食螨减少时,红蜘蛛的数量增加。符合这一变化规律的是选项A。(4)生物防治是利用一种生物抑制另一种生物的防治手段,如用蛇防治鼠害等。开展生物防治,充分发挥农作物害虫天敌的作用,降低农作物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增收,保护生态环境。
答案:(1)树→红蜘蛛→捕食螨 (2)A (3)①③④ (4)减少农药的使用(或减少环境污染)
能力提升
1.【解析】选A。本题结合图示考查食物链中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关系。图示为某生态系统中4种生物的数量关系,所隐含的食物链是丙→丁→甲→乙,若甲的数量增加,以甲为食的乙的数量也会增加,而被甲所食的丁的数量就会减少,丁的数量减少,则丙的数量就会增加。
2.【解析】选D。稳定的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之中,生物个体数量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波动。
3.【解析】选D。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取决于生态系统自身的结构特点,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食物网越复杂,越有利于实现物质的多级利用,增强其自我调节能力。
4.【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在生态系统内部发生一定的变化或受到外来因素干扰时,它可以通过生态系统内部的自我调节,克服生态系统内部的变化和外来干扰因素的影响,维持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建立草场防护林可以增加草原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使食物网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增强。
5.【解析】选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写了塞外沙漠的空旷,生态环境较差。
6.【解析】选B。如果有人大量捕杀青蛙,短期内害虫由于缺乏天敌而大量繁殖,水稻虫害严重。
7.【解析】选C。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由于食物链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一种生物数量的变化必然引起其他生物数量的变化。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能够在一定范围内使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保持相对稳定。
8.【解析】选D。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如果人类大量捕杀鹰,则鼠和兔会因失去天敌的制约而大量繁殖,使草原遭受严重破坏,可见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人类在从事生产活动时,一定要按生态规律办事,自觉保护生态平衡。
9.【解析】选D。本题考查食物链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及数量变化。食物链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猛禽被大量捕捉后,导致雷鸟失去天敌的制约而大量繁殖,数量猛增,对植物造成严重破坏,导致食物缺乏,一段时间后,雷鸟会由于食物的缺乏而大量死亡,故雷鸟的数量变化为先上升后下降。
10.【解析】选B。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由于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通过吃与被吃的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得它们之间存在着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关系,故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构成的食物链越多,食物网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也就越强。
11.【解析】选D。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昆虫数量锐减,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都会受到影响。
12.【解析】本题以生态系统为主题,主要考查识图分析能力。(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图中的食物网只表示这个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需要添加的成分是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生产者是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植物,图中的生产者为浮游植物。(2)食物网中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是指直接以植物为食的消费者,据图可知为浮游动物和较小型的底栖动物。(3)如果每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利用率为10%,则需要消耗的上一个营养级最多。假设游泳动物食性鱼类的能量每增加1千焦,需消耗浮游植物的能量为X千焦,则1/2×10%×10%×10%X+1/4×10%×10%×10%X+1/4×10%×10%×10%X=1,可得X为1 000千焦。(4)生态系统中的有害重金属不易被分解而容易沿食物链在生物体内逐级积累的现象称为生物富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答案:(1)浮游植物 分解者 非生物环境(后2个空答案前后可颠倒) (2)浮游动物和较小型的底栖动物
(3)1 000 (4)食物链 自我调节
13.【解析】(1)本题结合生态系统考查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为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从题干背景资料中不难看出,要研究的问题为“光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影响吗?”,根据问题可作出假设“光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或无)影响”。(2)设计实验时,要设计对照实验,确保只有一个实验变量。根据本实验要探究的问题,本实验的变量为光照,题中C与B只有光照不同,其余条件都相同,因此选用C作为B的对照实验。(3)A、B、C三个瓶中,C瓶在黑暗中,植物与动物都通过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动、植物生存最短;A瓶中没有植物,动物消耗尽氧气后会死亡;B瓶中,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为动物提供氧气和养料,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出的二氧化碳和泥沙中的微生物分解动物粪便释放的二氧化碳又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原料,瓶中的生物能在较长时间内处于平衡状态,该瓶生态系统维持时间最长。
答案:(1)光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或无)影响 (2)C (3)B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1节 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同步训练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第3节 植物的主要类群课时训练,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藻类主要特征,苔藓植物主要特征,蕨类植物主要特征,下列不属于藻类特征的是,藻类与苔藓植物的主要区别是,肾蕨的地上部分是植物的,下列植物中最高等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第七单元 生命的演化第22章 物种的多样性第3节 植物的主要类群同步达标检测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葫芦藓的叶不能完成的生理过程是,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