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考化学考点一遍过(讲义) 考点28 溶液的浓度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505970/0-171066697419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最新中考化学考点一遍过(讲义) 考点28 溶液的浓度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505970/0-171066697422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最新中考化学考点一遍过(讲义) 考点28 溶液的浓度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505970/0-1710666974266/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讲义) 考点一遍过(全国通用)
最新中考化学考点一遍过(讲义) 考点28 溶液的浓度
展开
这是一份最新中考化学考点一遍过(讲义) 考点28 溶液的浓度,共3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溶质的质量分数,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误差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策略1:明确目标,强化基础。第一轮的复习一定要做到:一手抓理解,一手抓应用;一边捋知识点,一边将分散繁杂的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使其系统化。
策略2:构建体系,突破难点。通过第1阶段的复习,考生对所学过的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时可以进行专题复习。
策略3:联系实际,关注热点。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很多都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如环境保护与水污染问题,包括大污气污染、臭氧空洞、酸雨、温室效应、白色污染;能源危机与开发新能源问题等。
策略4:关注实验,总结规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化学实验已成为中考化学命题的热点,除实验基本技能如仪器辨别、基本操作、气体的发生与收集、混合物分离、常见物质的检验等仍为必考的内容外,探究型实验题已成为近几年中考的热点。
考点28 溶液的浓度
一、溶质的质量分数
1.定义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2.表达式
二、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1.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1)相关公式
溶质的质量分数=×100%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质量=
(2)溶质质量的判断
①当物质不与溶剂发生化学反应且全部溶解时,投入溶剂中的物质的质量就是溶质的质量,此时直接用有关公式计算。
②当物质不与溶剂反应且未全部溶解时,只有溶解了的物质的质量才是溶质的质量。
③如果把某物质投入溶剂中,该物质与溶剂发生化学反应,则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反应所生成的物质。应先根据化学方程式求出溶质的质量,然后才能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溶液的稀释计算
(1)计算依据: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2)稀释方法
①加水稀释:A·a%=B·b%或A·a%=(A+m水)·b%(A代表浓溶液质量,a%是它的溶质质量分数,B代表稀释后溶液质量,b%代表它的溶质质量分数,m水代表加入水的质量)。
②加入稀溶液:A·a%+C·c%=(A+C)·d%(C代表稀溶液质量,c%是它的溶质质量分数,d%代表混合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与饱和溶液有关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1)公式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
(2)方法
①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溶质质量减小,但溶剂质量不变,可依据溶剂质量列等式关系,求溶质的质量和该温度下溶质的质量分数。
②饱和溶液升温,溶液不再饱和,但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Ca(OH)2溶液除外]。
③饱和溶液加水,溶液不再饱和,可依据溶质质量不变列等式关系。
三、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1.若所配制溶液的溶质为固体
(1)所用仪器
托盘天平(带砝码)、镊子、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玻璃棒作用:搅拌,加快固体物质的溶解速率。
(2)实验操作步骤
①计算:计算所需溶质的质量和水的体积。
注意:计算出的物质的质量要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因托盘天平只能准确到0.1 g。
②称量:用托盘天平称取一定质量的固体。
③量取: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
注意:选取量筒时量程与要量取的水的体积越接近越好;正确读取量筒内液体的体积。
④溶解:将固体倒入小烧杯中,量取水后,将水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直至固体完全溶解。
2.若用浓溶液稀释配制溶液
(1)所用仪器
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玻璃棒作用:搅拌,加快溶液混匀速率。
(2)实验操作步骤
①计算:计算出所需浓溶液的体积和所需水的体积。
②量取: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浓溶液和水(所用仪器为量筒、胶头滴管),倒入烧杯中。
③混匀:用玻璃棒搅拌,使溶液混合均匀。
四、误差分析
1.使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时的常见错误分析
(1)若仰视读数,则读数偏小,则所量的液体的实际体积偏大。
(2)若俯视读数,则读数偏大,则所量的液体的实际体积偏小。
2.由于其他操作不当造成的误差
(1)用托盘天平称取固体后,不小心将固体洒出,则固体质量减小。
(2)所取用的固体物质中含杂质,则固体质量减小。
(3)配制溶液时所用的烧杯内含水,则所用的水的质量偏大。
(4)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后,不慎将液体洒出,则所用的液体的质量偏小。
(5)在装入试剂瓶中,不小心将溶液洒出,则所得溶液的质量减小;但不影响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
考向一 根据溶解度计算溶液质量分数
典例1 (2019·重庆A中考)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不考虑水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依据溶解度曲线可判断,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
B.t2 ℃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40%
C.t2 ℃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別降温到t1 ℃,析出晶体甲的质量大
D.t1 ℃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2 ℃,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解析】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故A错误;B、t2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40 g,所以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00%≠40%,故B错误;C、t2 ℃时,甲、乙的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所以分別降温到t1 ℃,析出晶体的质量不能确定,故C错误;D、t1 ℃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2 ℃,两物质的溶解度增大,溶质、溶剂质量都不会改变,所以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D正确。故选D。
【答案】D
1.(2019·大庆中考)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不可以使B得到饱和溶液析出晶体
B.将t2℃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A成为不饱和溶液
C.t2℃时,用等质量的A、B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A>B
D.t2℃时,将150g A的饱和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需水100g
2.(2020·无锡市前洲中学初三月考)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t2 ℃时a、b两种物质饱和溶液降温到t1 ℃时,析出晶体质量 a>b
B.t2 ℃时,将50g 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100g a的饱和溶液
C.将t2 ℃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 > a > c
D.在t1 ℃时,a、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同
3.(2020·山东省初三期末)如图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在t1 ℃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2)t2 ℃时,分别将恰好饱和的A、B两种物质的溶液降温至t1 ℃,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的是________。
(3)t2 ℃时,A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若要把100克该饱和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5%的溶液,应加水________克。
考向二 溶液的配制
典例2 (2019·湘潭中考)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欲配制80g质量分数为12%的氢氧化钠溶液来制作“叶脉书签”。
(1)需要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g。
(2)称量时,氢氧化钠固体应放在__________(填“滤纸”或“烧杯”)中。
(3)下列说法或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配制该溶液时所需的玻璃仪器中不包括玻璃棒
B用量程为100mL的量筒量取所需要的水
C将称量好的固体倒入装有水的量筒中溶解
(4)在量取水的体积时,若采用仰视的方法读数,则所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将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5)某同学用蒸馏水润湿了的pH试纸来测定配制好的溶液的pH值时,他测得的结果会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6)该兴趣小组的同学提出还可以用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进行中和反应实验,具体操作如下图:
在烧杯中加入10mL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此时溶液呈__________色。接着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用玻璃棒搅拌后发现溶液为无色,此时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出两者恰好中和的结论。以下操作及实验现象能证明加入的盐酸为过量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加入少量铁粉,无明显现象
B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搅拌后溶液变蓝
C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气泡
【解析】(1)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8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需氢氧化钠的质量=80g×12%=9.6g。
(2)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称量时,氢氧化钠固体应放在烧杯中。
(3)A、配制该溶液时所需的玻璃仪器中包括玻璃棒,需要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故选项错误;B、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蒸馏水的质量=80g-9.6g=70.4g;水的密度为1g/cm3,则根据V== =70.4cm3=70.4mL。用量程为100mL的量筒量取所需要的水,故选项正确;C、溶解应在烧杯中,量筒只能量取液体,故选项错误。故选B。
(4)在量取水的体积时,若采用仰视的方法读数,则所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将偏小,因为量取的水多了。
(5)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不能用水湿润pH试纸,否则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氢氧化钠溶液的碱性减弱,测定结果偏小。
(6)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接着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用玻璃棒搅拌后发现溶液为无色,此时不能得出两者恰好中和的结论,因为恰好反应,或稀盐酸过量,都会使溶液变为无色。A、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加入少量铁粉,无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没有稀盐酸,不符合题意;B、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搅拌后溶液变蓝,说明溶液显碱性,说明溶液中没有稀盐酸,不符合题意;C、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气泡,说明溶液中有稀盐酸,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二氧化碳,符合题意。故选C。
【答案】(1)9.6 (2)烧杯 (3)B (4)偏小 (5)偏小 (6)红 不能 C
4.(2018·衡阳中考)实验室配制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若在量取水时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则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8%
B.溶解过程中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
C.实验的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
D.量取水时,用规格为100 mL的量筒
5.(2020·广西壮族自治区初三期末)欲配制10.0%的NaCI溶液50g,部分操作如下图所示,正确的是
A.取固体B.称固体
C.量取水D.写标签
6.(2019·苏州中考)实验室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托盘天平未经调零即用来称取氯化钠固体
B.称量时托盘天平指针偏左,移动游码至天平平衡
C.量取水时,用规格为50 mL的量筒
D.把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倒入刚用蒸馏水润洗过的试剂瓶中,并贴上标签
考向三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典例3 某样品由氧化铜和铜组成,取10.0 g该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92.0 g某浓度的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最终所得溶液质量为200.0 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O+H2SO4CuSO4+H2O)
(1)所取样品中含铜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2)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样品中铜的质量为10.0 g +192.0 g-200.0 g=2 g。则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为10.0 g +2.0 g =8 g,则样品中铜元素的质量为2 g+8 g×=8.4 g。
【答案】(1)8.4
(2)设反应所得硫酸铜的质量为x
CuO+H2SO4CuSO4+H2O
80 160
8 g x
eq \f(80,160)=eq \f(200.0 g-192.0 g,x)
x=16 g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eq \f(16 g,200.0 g)×100%=8%
答:最终所得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
【方法指导】由最终所得溶液的质量可以求出氧化铜的质量,从而求出铜元素的质量,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生成硫酸铜的质量,进而可计算出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7.(2018·阜新中考)为测定某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荣同学取该硫酸样品200 g,向其中加入过量的锌粒完全反应后,收集到0.8 g氢气,计算这种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8.(2019·云南中考)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到化学实验室,用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来制备氢气。同学们取了3 g纯铝片和40 g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后,铝片有剩余,称得反应后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42.7 g。试计算:
(1)生成氢气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_g。
(2)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提示:2Al+2NaOH+2H2O2NaAlO2+3H2↑】
9.(2019·河南中考)向某氯化钡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硫酸溶液,二者恰好完全反应,过滤,所得溶液的质量与原氯化钡溶液的质量相等。则所加硫酸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
A.×100%B.×100%C.×100%D.×100%
1.(2020·山东省初三期末)某温度下,在100g质量分数为20%的KNO3不饱和溶液甲中加入10gKNO3固体,恰好得到饱和溶液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为30g
B.乙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0%
C.降低温度,可以使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D.升高温度,甲、乙两溶液的质量分数都增大
2.(2020·北京初三期末)农业上常用质量分数为16%的NaCl溶液选种。实验室配制100 g该浓度溶液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操作顺序为④②①⑤③B.②中需称量NaCl的质量为16 g
C.选用100 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D.①中有部分固体洒落所得溶液的浓度偏大
3.(2020·山东省初三期末)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蔗糖溶液时,导致溶液中蔗糖的质量分数偏大的可能原因有
A.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B.用来配制溶液的烧杯刚用少量蒸馏水润洗过
C.用托盘天平称取蔗糖时,将蔗糖放在右盘,且称量时使用了游码
D.用了含少量杂质的蔗糖配制溶液
4.用氯化钠固体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操作依次是:计算、溶解、称量、装瓶并贴标签
B.实验中必须用到的仪器有:玻璃棒、量筒、烧杯、蒸发皿
C.把10 g氯化钠固体放入盛有90 mL水的量筒中混合均匀
D.转移配置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5.40 ℃时,向下列4只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甲、乙固体,充分溶解。
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
A.30% B.33.3% C.40% D.50 %
6.如图是甲、乙、丙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1 ℃升温到t2 ℃,溶质质量分数都不变
B.t2 ℃时,物质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
C.t1 ℃时,甲、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均为1∶5
D.升高丙溶液的温度,一定有晶体析出
7.如图实验操作可完成两个实验,甲实验为粗盐提纯,乙实验为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实验的步骤是①④⑤,其中去除杂质的关键步骤是蒸发
B.甲实验各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都是相同的
C.乙实验若按照②③①的步骤进行操作,则配制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准确
D.乙实验中,若①所用的烧杯内壁原先沾有水,对配制的质量分数无影响
8.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b、c三种物质均属于易溶物质
B.a中含有少量b,可用冷却a的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a
C.t ℃时,将50 g a物质加入到50 g水中充分搅拌,可得到100 g a的饱和溶液
D.将20 ℃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
9.兴趣小组在进行电解水的实验时,为了增加电解速度,需要配置5%的NaOH溶液50克,下图是实验所需的药品与仪器:
(1)所需NaOH的质量为__________,称量时药品需要放置在烧杯中称量。(称量时用到砝码与游码)
(2)配置过程中还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填名称)。
(3)在配制溶液时,导致溶液中质量分数偏小的可能原因有___________(可多选)。
A.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B.用来配置溶液的烧杯刚用少量蒸馏水润洗过
C.砝码生锈(锈已脱落)
D.装瓶时洒出部分溶液
(4)小明利用下图做电解水的实验进行了如下操作:
①打开a管活寒,将燃着的木条靠近管口,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该现象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打开b管活塞,将__________________靠近管口,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由此现象可以推论出的结论是水中含有___________。
③通过①②二步实验,可以得出水____________的结论。
10.(2020·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初三)认识溶液的变化。
根据如图甲、乙、丙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回答:
(1)M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
(2)50℃时,将40g甲物质投入到50g水中,形成的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
(3)20℃时,处于a点状态甲溶液,升温至50℃,溶质质量分数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分别将50℃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100g降温到20℃时,甲、乙、丙溶液质量大小关系为_____。
1.(2020年北京中考)从下图选择仪器,配置6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
(1)需要称量NaCl的质量为____g。
(2)量取水用到的仪器有____(写名称)。
(3)从配好的溶液中倒出10g,其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
2. (2020年安徽中考)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配制此温度下20g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配制该溶液需要5g NaCl
B. 该溶液为饱和溶液
C. 将该溶液长时间敞口放置,最终有晶体析出
D. 配溶液时,量取所需体积水倒入烧杯,有少量水洒出,则所配溶液浓度小于5%
3.(2019·山西中考)配制50 g质量分数5%的KNO3溶液,作为无土栽培所需的营养液,溶解过程中KNO3的质量分数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观察图像,分析形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
A.所用KNO3固体中含有水分
B.量筒量水时俯视刻度线
C.KNO3固体溶解前所用烧杯内有水
D.配好的溶液装瓶时部分液体洒落在试剂瓶外
4. (2020吉林长春)某实验小组用6%的氯化钠溶液(密度约为1.04g/cm3)配制50g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步骤如下:①计算;②量取;③混匀;④装瓶贴标签。冋答下列问题:
(1)计算需要6%的氯化钠溶液的体积是___________mL(结果取整数);
(2)实验中用到的仪器有25mL的量筒、细口瓶、烧杯、____________;
(3)下列实验操作会导致所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偏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
A.量取6%的氯化钠溶液时仰视读数
B.向烧杯内加入液体时有液体溅出
C.混匀过程中没有使用玻璃棒搅拌
D.配制好的溶液装入未干燥的细口瓶
5.(2019·成都中考)根据图示实验、部分记录和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无法判断a中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
B.c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3.3%
C.b中溶液在加热过程中始终为饱和溶液
D.常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方法获得氯化钠晶体
6.(2019·安徽中考)压强为101 kPa下,硝酸钾和氨气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20 ℃时,KNO3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1.6%
C.60 ℃的KNO3饱和溶液降温至30 ℃,有晶体析出
D.NH3的溶解度与压强大小无关
7.(2019·葫芦岛中考)实验室用氯化钠和水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步骤:计算、量取、溶解、装瓶、贴签
B.量取水时,用规格为50 mL的量筒
C.实验过程中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散热
D.若在量取水时俯视读数量取,则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6%
8. (2020年重庆中考)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t1℃时,甲、乙的溶解度都是25g
B. t1℃时,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均升温到t2℃,能析出晶体的是丙
C. 将甲的饱和溶液从t1℃升高到t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28.6%
D. t3℃时,将20g乙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后剩余5g乙未溶解
9.(2019·河南中考)如图是甲、乙固体的溶解度曲线。甲、乙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为___________℃;将a1 ℃时等质量甲、乙饱和溶液升温到a2 ℃,溶质的质量为甲____________乙(填“大于”“小于”或“等于”);a2 ℃时,65 g甲饱和溶液稀释到20%,需加水______________g。
10.(2019·天津中考)溶液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①t1 ℃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____________。
③t2 ℃时,完全溶解a g A物质最少需要水的质量是____________g。
④t2 ℃时,相同质量的A、B饱和溶液中,A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水的质量____________B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水的质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实验室欲除去粗盐样品中含有的不溶性泥沙,在过滤操作中需要用到的实验仪器和用品有:烧杯、铁架台(带铁圈)、玻璃棒、____________和滤纸。
(3)在实验室中,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45 g,需要氯化钠固体的质量是________g。将45 g 10%的氯化钠溶液配成含氯化钠为0.9%的溶液,得到氯化钠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_____g。
11.(2019·广东中考)如图所示是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是____________;30 ℃时溶解度最大的是____________。
(2)80 ℃时硝酸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使硝酸钠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种)。
(3)某硝酸钾固体中混有少量硫酸铈杂质,分离提纯硝酸钾的操作是:配成高温下的硝酸钾饱和溶液、____________、过滤、洗涤、干燥。
12.(2020年北京中考)从下图选择仪器,配置6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
(1)需要称量NaCl的质量为____g。
(2)量取水用到的仪器有____(写名称)。
(3)从配好的溶液中倒出10g,其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
13.(2020年海南中考)已知 t℃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 40g,在该温度下,将 25g 氯化钾固体加入到 50g 水中,充分溶解,形成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14.(2020天津市)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所需氯化钠固体应放在托盘天平的____(填“左盘”或“右盘”)。上进行称量;若所配制溶质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大,则可能是量取水时__ ____( 填“俯视”或“仰视”)量筒读数所致。
15.(2020福建省卷)NaCl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20℃时,100gH2O最多能溶解36.0gNaCl
B.40℃时,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63.9%
C.可用冷却海水的方法获取大量食盐
D.其他条件不变,升温可将KNO3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16.(2018·成都中考)根据图示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氯化钠溶液不能溶解其他溶质
B.20 mL水中溶解氯化钠的最大质量是定值
C.加热后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变大
D.加热后硝酸钾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17.(2020贵州黔西南)在一定温度下,向100g水中依次加入一定质量的KCl固体,充分溶解,加入KCl固体的质量与所得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1)该温度下,实验①所得溶液是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2)该温度下,KCl的溶解度为__ ____。
(3)实验③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填选项序号。
a.40% b.37.5% c.28.6%
18.(2020吉林长春)某实验小组用6%的氯化钠溶液(密度约为1.04g/cm3)配制50g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步骤如下:①计算;②量取;③混匀;④装瓶贴标签。冋答下列问题:
(1)计算需要6%的氯化钠溶液的体积是___________mL(结果取整数);
(2)实验中用到的仪器有25mL的量筒、细口瓶、烧杯、____________;
(3)下列实验操作会导致所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偏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
A.量取6%的氯化钠溶液时仰视读数
B.向烧杯内加入液体时有液体溅出
C.混匀过程中没有使用玻璃棒搅拌
D.配制好的溶液装入未干燥的细口瓶
19. (2020广东广州)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将100g60℃的KNO3饱和溶液分别进行如下操作后,,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变化结果完全正确的是( )
变式拓展
1.【答案】D
【解析】A、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可以使B得到饱和溶液析出晶体,故错误;B、将t2℃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A仍为饱和溶液,故错误;C、t2℃时,溶解度A>B,则用等质量的A、B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A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最新中考化学考点一遍过(讲义) 考点34 化学肥料,共1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化肥的种类判断及选择,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化肥的简单鉴别,碳酸根离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最新中考化学考点一遍过(讲义) 考点18 碳的单质,共2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碳的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碳燃烧时生成物的判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最新中考化学考点一遍过(讲义) 考点13 水的组成,共2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水的性质,氢气的性质与用途,验证水的组成,纯净物的简单分类,水的用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