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课内古诗文复习05《爱莲说》(原卷版+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课内古诗文复习05《爱莲说》(原卷版+解析)第1页
    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课内古诗文复习05《爱莲说》(原卷版+解析)第2页
    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课内古诗文复习05《爱莲说》(原卷版+解析)第3页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课内古诗文复习05《爱莲说》(原卷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课内古诗文复习05《爱莲说》(原卷版+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找出作者描写莲花的句子,提问,你同意作者对菊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注释
    ①选自《周元公集》。周敦颐(1017-1073),北宋哲学家。 ②蕃(fán):多。 ③陶渊明(365-427):东晋诗人。他喜爱菊花,常在诗中咏菊。 ④李唐:唐朝。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李唐”。 ⑤予:我。 ⑥濯(zhuó):洗涤 ⑦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⑧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 ⑨鲜(xiǎn):少 ⑩宜乎:当然
    补充注释
    (1)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死后谥靖节),东晋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市)人,是著名的隐士。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甚:很,十分。
    (2)“说”在这里表示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爱莲说》就是说爱好莲花的道理。“说”是古代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大多是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有点类似于现代的杂文。通常采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托物言志”。“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如“马说”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
    (3)水陆草木之花:之,的。 (4)可爱:值得怜爱。 (5)者:花。 (6)甚:很,非常。 (7)自:自从。 (8)独:只,仅仅。
    (9)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0)出:长出。 (11)淤(yū)泥:污泥。 (12)染:沾染(污秽)。 (13)妖:美丽而不端庄。 (14)通:贯通;通透。
    (15)直:挺立的样子。 (16)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17)不蔓(màn)不枝:不生蔓,不长枝 (18)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愈加使人感到清雅。
    (19)益:更加。 (20)清:清芬。
    (21)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
    (22)植:树立。 (23)可:只能。 (24)焉:句末语气词,这里指当于现代汉语的“啊”“呀”,助词。
    (25)谓:认为。 (26)隐逸者: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
    (27)盛:广。 (28)君子:指道德品质高尚的人。
    (29)者:……的人或物。随着前面的名词而变化,例如:“有黄鹤楼者”中的者意思就是……建筑。
    (30)噫:感叹词,相当于现在的”唉”。
    (31)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之:语气助词,的。(一说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32)闻:听说。
    (33)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34)宜乎众矣:(爱牡丹的)应当有很多人吧。众:众多。
    (三)课文分析
    1、找出作者描写莲花的句子。你发现作者笔下的莲具备了哪些品质?
    2、提问: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提问:文章用了两个“独”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4、提问:“我”爱莲花什么呢?
    5、提问:文章第二段作者把“菊”“牡丹”“莲”比喻象征哪三种人?
    6、作者称莲为“花之君子”,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备哪些美好品质?
    7、你同意作者对菊花、牡丹的评价吗?
    8、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你对这种观点认同吗?
    9、和同学讨论一下,如何理解“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生境界?
    课堂练习
    (一)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文中的“予”指的是_________(人名),他是_________(朝代)哲学家。“说”是一种_________。(3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第②段画曲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表达了对隐逸者和富贵者的讽刺。 B.体现了莲花高洁的形象。
    C.暗示了像自己一样品德高尚的人很少。 D.表达了对莲花坚守节操的敬重。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可爱者甚蕃 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③陶后鲜有闻 ④香远益清
    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2分)
    (二)比较阅读《陋室铭》和《爱莲说》,回答问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 请解释文中划线字词的含义。
    (1)谈笑有鸿儒(________) (2)无案牍之劳形(________)
    (3)可爱者甚蕃(________) (4)不蔓不枝(________)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陋室铭》重点突出“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和交往人物之不俗。
    B. 《爱莲说》写菊和牡丹是为了反衬莲的高洁品质
    C.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 《爱莲说》从环境、体态、香气、风度四个角度表达了对莲的赞美之情
    4. 简述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或情操?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8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子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4. 《爱莲说》作者是_______朝的______________(人名)。
    5. 解释加点字
    (1)可爱者甚蕃:_______ (2)花之隐逸者也:_______
    6. 翻译句子: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7. 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作业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本文作者是 朝的 。(2分)
    6.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而”字与“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学而时习之 B.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C.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D.康肃笑而遣之
    7. 对这篇短文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两句,是全文的总提,为下文将要说到的“菊之爱”“莲之爱”“牡丹之爱”伏笔,是入题的准备。
    B.作者写“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这两件事,是为了烘托出“予独爱莲”。
    C.作者用“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两句,表达了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D.结尾的“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世人只喜欢牡丹的肯定和赞许。
    (二)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__________,__________。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 何陋之有?
    【乙】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4. 【甲】文中所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的作者是北宋哲学家__________。
    5. 辨析下列“之”字的用法:
    A.充当代词 B.相当于助词“的”
    C.用于标明前置宾语 D.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把序号填入括号内)
    (1)无丝竹之乱耳( ) (2)何陋之有( )
    (3)水陆草木之花( )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6.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7.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将“诸葛庐”“子云亭”拿来作比,意在自勉,反映了作者的安贫乐道之心。
    B.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夸耀自己和交往的朋友都是博学之人、高洁之士。
    C.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出莲花正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的特点。
    D.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表示“菊花是花中的隐逸者”,这个称号是作者给的。
    《爱莲说》
    (一)原文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翻译:
    水里、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梗)中间空,外面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香气远播,更加显得清幽,笔直地洁净地竖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却不可亲近而不庄重地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与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人数众多了!
    (二)注释(要求学生根据注释尝试翻译)
    ①选自《周元公集》。周敦颐(1017-1073),北宋哲学家。 ②蕃(fán):多。 ③陶渊明(365-427):东晋诗人。他喜爱菊花,常在诗中咏菊。 ④李唐:唐朝。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李唐”。 ⑤予:我。 ⑥濯(zhuó):洗涤 ⑦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⑧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 ⑨鲜(xiǎn):少 ⑩宜乎:当然
    补充注释
    (1)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死后谥靖节),东晋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市)人,是著名的隐士。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甚:很,十分。
    (2)“说”在这里表示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爱莲说》就是说爱好莲花的道理。“说”是古代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大多是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有点类似于现代的杂文。通常采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托物言志”。“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如“马说”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
    (3)水陆草木之花:之,的。 (4)可爱:值得怜爱。 (5)者:花。 (6)甚:很,非常。 (7)自:自从。 (8)独:只,仅仅。
    (9)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0)出:长出。 (11)淤(yū)泥:污泥。 (12)染:沾染(污秽)。 (13)妖:美丽而不端庄。 (14)通:贯通;通透。
    (15)直:挺立的样子。 (16)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17)不蔓(màn)不枝:不生蔓,不长枝 (18)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愈加使人感到清雅。
    (19)益:更加。 (20)清:清芬。
    (21)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
    (22)植:树立。 (23)可:只能。 (24)焉:句末语气词,这里指当于现代汉语的“啊”“呀”,助词。
    (25)谓:认为。 (26)隐逸者: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
    (27)盛:广。 (28)君子:指道德品质高尚的人。
    (29)者:……的人或物。随着前面的名词而变化,例如:“有黄鹤楼者”中的者意思就是……建筑。
    (30)噫:感叹词,相当于现在的”唉”。
    (31)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之:语气助词,的。(一说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32)闻:听说。
    (33)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34)宜乎众矣:(爱牡丹的)应当有很多人吧。众:众多。
    (三)课文分析
    1、找出作者描写莲花的句子。你发现作者笔下的莲具备了哪些品质?
    2、提问: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提问:文章用了两个“独”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4、提问:“我”爱莲花什么呢?
    5、提问:文章第二段作者把“菊”“牡丹”“莲”比喻象征哪三种人?
    6、作者称莲为“花之君子”,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备哪些美好品质?
    7、你同意作者对菊花、牡丹的评价吗?
    8、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你对这种观点认同吗?
    9、和同学讨论一下,如何理解“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生境界?
    【参考示例】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从生长环境方面来写的 洁身自好。 )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从体态方面来写的,外在美,正直)
    香远益清。(是从香气方面来写的,外在美,美名远扬 )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是 (是从风度气质方面来写的,感受,庄重。是把她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
    2.(喜爱哪一种花,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现。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在作者眼里,三种花都具有象征不同人群的意义。菊花象征避世的隐士,牡丹象征以富贵媚人,从俗从众的人。莲花象征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君子。
    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赞颂他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品质,也是用菊花来正面衬托莲花,用陶渊明来正面衬托他自己。
    作者写世人甚爱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高洁品质,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3.(两个“独”字,充分表现了作者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表明了自已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作者把菊花比喻象征成隐士,把牡丹比喻象征成富贵的人,把莲花比喻象征成君子。)
    6.点拨:“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
    “濯清涟而不妖”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正直不苟,豁达大度;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美好的姿态气质。
    7.示例:同意,因为“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在作者眼里,三种花都具有象征不同人群的意义。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所以他对菊花、牡丹做出这种评价。言之有理即可。
    8.文章通过对莲花形象和品质的描写和赞美,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德,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
    不赞同:为了洁身自好而逃避现实,超然物外,处世态度未免有些消极。
    赞同:“出淤泥而不染”,立身污浊尘世却能永葆高洁本色,十分难得。
    9. “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社会上也许会有一些污浊的现实,如果逃避现实,特立独行,不可取,我们要做到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洁身自好。但是,我们应该用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出淤泥而不染”这句话假定社会是一个大染缸,他自己是纯洁的,这样就把自己与社会对立起来了。任何人都不应该这样想,必须意识到自己也是普通人,而多数人可能比自己更好。
    课堂练习
    (一)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文中的“予”指的是_________(人名),他是_________(朝代)哲学家。“说”是一种_________。(3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第②段画曲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表达了对隐逸者和富贵者的讽刺。 B.体现了莲花高洁的形象。
    C.暗示了像自己一样品德高尚的人很少。 D.表达了对莲花坚守节操的敬重。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可爱者甚蕃 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③陶后鲜有闻 ④香远益清
    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2分)
    【答案】
    1、周敦颐(1分)北宋(宋朝)(1分)文体 (1分)
    2、(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却不可亲近而不庄重地玩弄它。(3分)
    3、C(3 分)
    4.多;亲近而不庄重;少;更加
    5.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被沾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6. 莲,花之君子者也。
    (二)比较阅读《陋室铭》和《爱莲说》,回答问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 请解释文中划线字词的含义。
    (1)谈笑有鸿儒(________) (2)无案牍之劳形(________)
    (3)可爱者甚蕃(________) (4)不蔓不枝(________)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陋室铭》重点突出“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和交往人物之不俗。
    B. 《爱莲说》写菊和牡丹是为了反衬莲的高洁品质
    C.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 《爱莲说》从环境、体态、香气、风度四个角度表达了对莲的赞美之情
    4. 简述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或情操?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 大, (2). 使……劳累, (3). 多, (4). 生枝蔓
    2. (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2)(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
    3. B
    4. 《陋室铭》:淡泊名利的高雅情趣,豁达乐观的高洁品格。《爱莲说》: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高洁坚贞的君子之风。相同的写法:托物言志。
    (三)(8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子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4. 《爱莲说》作者是_______朝的______________(人名)。
    5. 解释加点字
    (1)可爱者甚蕃:_______ (2)花之隐逸者也:_______
    6. 翻译句子: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7. 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
    4. ①. 宋(北宋) ②. 周敦颐
    5. ①. 多 ②. 隐居避世。这里是说菊花不与别的花争奇斗艳。
    6. 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7. 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爱莲说》的作者是周敦颐,北宋人。
    【5题详解】
    考查文言文词语的含义。
    (1)可爱者甚蕃:值得喜爱的非常多。蕃,多。
    (2)花之隐逸者也:是花中的隐士。隐逸:隐居避世。这里是说菊花不与别的花争奇斗艳。
    【6题详解】
    考查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这句话的重点词语有:噫,哎;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鲜,少;闻,听说。
    【7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及主旨的把握。《爱莲说》中对莲的描写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莲,花之君子者也”,由莲的形象、气质、神韵,联想到人——君子,通过对莲花的形象和品质进行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表明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不慕名利的品质。
    【点睛】参考译文: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蔓,也不长枝。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应该就很多了!
    作业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本文作者是 朝的 。(2分)
    6.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而”字与“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学而时习之 B.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C.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D.康肃笑而遣之
    7. 对这篇短文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两句,是全文的总提,为下文将要说到的“菊之爱”“莲之爱”“牡丹之爱”伏笔,是入题的准备。
    B.作者写“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这两件事,是为了烘托出“予独爱莲”。
    C.作者用“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两句,表达了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D.结尾的“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世人只喜欢牡丹的肯定和赞许。
    5.北宋 周敦颐(2分)
    6.B(2分)
    7.D(3分)
    (二)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__________,__________。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 何陋之有?
    【乙】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4. 【甲】文中所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的作者是北宋哲学家__________。
    5. 辨析下列“之”字的用法:
    A.充当代词 B.相当于助词“的”
    C.用于标明前置宾语 D.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把序号填入括号内)
    (1)无丝竹之乱耳( ) (2)何陋之有( )
    (3)水陆草木之花( )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6.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7.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将“诸葛庐”“子云亭”拿来作比,意在自勉,反映了作者的安贫乐道之心。
    B.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夸耀自己和交往的朋友都是博学之人、高洁之士。
    C.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出莲花正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的特点。
    D.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表示“菊花是花中的隐逸者”,这个称号是作者给的。
    【答案】
    4. ①. 斯是陋室 ②. 惟吾德馨 ③. 周敦颐
    5. ①. D ②. C ③. B ④. A
    6. (1)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2)(莲花)洁净地挺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赏玩。 7. B
    【解析】
    【4题详解】
    第一、二空:
    课文原句填空作答时作答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加字、不少字、不写错字。注意“陋、惟、馨”等字词的书写。
    第三空:
    根据【乙】文名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知,此文为《爱莲说》。《爱莲说》是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5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可借助句意加以理解。
    (1)句意: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故选D。
    (2)句意:有什么简陋的呢?之:宾语前置的标志;故选C。
    (3)句意: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之:结构助词,的;故选B。
    (4)句意: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喜爱学习的人。之:代词,指学习;故选A。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之: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乱:使……扰乱;案牍:指官府的公文,文书;劳:使……劳累;形:形体、身体;
    (2)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竖立;亵玩:靠近赏玩。
    【7题详解】
    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意思是: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来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此句作者言明自己交往的对象都是博学之士,联系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可知,虽然作者身处陋室,但是因为其德行美好,所以博学之人、高洁之士都愿意前来;侧面衬托“陋室不陋”;但是志趣高洁的作者并无夸耀之意;
    故选B。

    相关试卷

    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课内古诗文复习01《孙权劝学》(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课内古诗文复习01《孙权劝学》(原卷版+解析),共21页。

    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课内古诗文复习07《活版》(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课内古诗文复习07《活版》(原卷版+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活字印刷是如何操作的?,解释句中加点的词,他的方法是,刻字、胶泥、令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课内古诗文复习04《陋室铭》(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课内古诗文复习04《陋室铭》(原卷版+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文作者是,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