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2 溶解度一等奖第1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本课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第九单元《溶液》之课题2,属于课程标准中一级主题《物质的化学变化》下的《水与常见的溶液》。固体溶解度是贯穿溶液知识体系的一个重要纽带,使学生对溶液从定性认识转向定量认识,并为结合数据判断溶液是否饱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结晶方法的选择等提供了较好的数据支撑,可以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用定量数据指导定性实验的观念。
通过本单元课题1的学习,学生对溶液及其组成、基本特征有了初步认识,通过课题2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能区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并初步了解两者之间相互转化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本课时定量研究溶质在一定量溶剂中溶解的限度,提出了固体溶解度概念,并学习绘制溶解度曲线,顺应了学生的学习需要,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意识,在增长知识的同时,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思维活跃,课外知识较为丰富,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乐于完成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喜欢将所学知识和已有经验、生活实际相联系,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课题1的学习,学生了解了溶液的组成和基本特征,明确了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及其相互转化,学生也具备了绘制溶解度曲线所需的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绘制曲线的数学知识。目前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能力,但还需要巩固和提高,特别是从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提升了一个层次。
三、课时安排
本课程共分为两课时:课时1 饱和溶液
课时2 溶解度
课时1 饱和溶液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3.了解结晶现象及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判断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2.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
【问题导入】蔗糖或食盐很容易溶解在水里形成溶液。但是,它们能不能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呢?
【学生讨论】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回答,引出饱和溶液的概念。
【实验探究】实验9-5:在室温下,向盛有20 mL水的烧杯中加入5 g氯化钠,搅拌;等溶解后,再加5 g氯化钠,搅拌,观察现象。然后再加入15 mL水,搅拌,观察现象。
实验9-6:在室温下,向盛有20 mL水的烧杯中加入5 g硝酸钾,搅拌,等溶解后,再加入5 g硝酸钾,搅拌,观察现象。当烧杯中硝酸钾固体有剩余而不再继续溶解时,加热烧杯一段时间,观察剩余固体有什么变化。然后再加入5 g硝酸钾,搅拌,观察现象。待溶液冷却后,又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结论】从以上两个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
1. 固体不可能无限的溶解在水中;
2. 要使未溶的固体溶解,可采用加水或升高温度的方法;
3. 要使溶解的固体从溶液中析出,可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
【概念总结】
在一定的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在一定的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注意:要强调“这种溶质”,比如: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还能溶解硝酸钾。
【交流与讨论】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如何判断甲、乙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
【小结】(1)观察溶液底部是否有未溶解的溶质。
(2)若溶液底部没有未溶解的溶质,可以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同种溶质,若溶质不再溶解,则该溶液是饱和溶液。
【提问】根据上述实验,你知道如何将接近饱和的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吗?
【分析】
【归纳总结】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一般情况下:
饱和溶液通过增加溶剂、升高温度可以变为不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通过增加溶质、降低温度、减少溶剂可以变为饱和溶液。
一般情况下:
【交流与讨论】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 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继续溶解其他物质的溶液
2. 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3. 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度大
4. 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度大
【总结】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也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同一种溶质的溶液,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归纳总结】溶液的分类
【提问】当热的硝酸钾溶液降低温度后,烧杯底部出现了固体,这是因为在冷却过程中,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变成了饱和溶液。温度继续降低,更多的硝酸钾会从溶液中析出,这是为什么呢?
【讲解】固体物质从它的饱和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过程叫做结晶,降低温度析出晶体叫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如冷却热KNO3溶液,蒸发溶剂析出晶体叫蒸发结晶,如海水晒盐。析出晶体后的溶液叫母液,母液是饱和溶液。
【过渡】人们利用海水晒盐就是利用日光蒸发海水使海水中的氯化钠从溶液中析出。这是利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来获得晶体,你对海水晒盐有哪些了解呢?
【讲解】海水晒盐的过程。
【归纳总结】人们用海水晒盐得到粗盐,同时得到含有大量化工原料的母液(叫做苦卤),其大致过程如下:将海水引入贮水池再到蒸发池再到结晶池,产生的结晶就是氯化钠,得到的液体为母液,可加工得到多种化工产品。这个过程就是蒸发结晶。
【科普视频】《美丽的结晶》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略
四、板书设计
课题2 溶解度
课时1
一、饱和溶液
1.定义
2.判断方法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4.结晶及结晶的方法
操作
现象
结论
加入5 g NaCl,搅拌
烧杯中形成无色溶液
20 mL水能完全溶解5 g氯化钠
再加5 g NaCl,搅拌
烧杯底部有未溶解的固体
20 mL水不能完全溶解10 g氯化钠
再加15 mL水,搅拌
剩余固体溶解,烧杯中形成无色溶液
增加溶剂的量,可将未溶解的溶质溶解
操作
现象
结论
加入5 g硝酸钾,搅拌
烧杯中形成无色溶液
20 mL水能完全溶解5 g硝酸钾
再加5 g硝酸钾,搅拌
烧杯底部有未溶解的固体
20 mL水不能完全溶解10 g硝酸钾
加热
未溶解的固体溶解了,烧杯中形成无色溶液
温度升高,硝酸钾溶解能力增强
再加5 g硝酸钾,搅拌
烧杯中形成无色溶液
温度升高,硝酸钾溶解能力增强
冷却
有固体从溶液中析出
温度降低,硝酸钾溶解能力降低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1 溶液的形成优秀第2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a href="/hx/tb_c9865_t8/?tag_id=27" target="_blank">课题1 溶液的形成优秀第2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a>,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课时安排,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优秀第1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下册<a href="/hx/tb_c9865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九单元 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优秀第1课时教学设计</a>,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课时安排,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2 溶解度第2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a href="/hx/tb_c9866_t8/?tag_id=27" target="_blank">课题2 溶解度第2课时教案</a>,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准备,复习提问,交流回答,导入新课,活动与探究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