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苏教版第一节 传染病随堂练习题
展开第一节 传染病
基础过关全练
知识点1 常见的传染病
1.【教材变式·P89T1变式】(2023甘肃金昌中考)下列疾病中,属于传染病的是( )
A.色盲 B.白化病 C.艾滋病 D.冠心病
2.(2022江苏滨海期中)下列传染病按其传播途径分,属于血液传染病的是( )
A.肺结核 B.乙型肝炎
C.甲型肝炎 D.狂犬病
3.【新独家原创】2023年6月27日,国家疾控局发布2023年5月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全国(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共报告法定传染病727 645例、死亡2 465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上述疾病的共同特点是都具有传染性
B.上述疾病不都是由病原体引起的
C.上述疾病中,狂犬病的死亡率最高
D.按传播途径分,肺结核属于呼吸道传染病
知识点2 传染病的传播和预防
4.(2023安徽凤台三模)各种传染病能够在疫区流行,必须具备的要素是(B8225001)( )
A.只要具有传染源
B.同时具有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C.需要同时具有传染源和易感人群
D.只要具有传播途径
5.(2023江苏沭阳第一次段考)一只蚊子在叮咬了甲后,又叮咬了乙。若甲的血液中含有丝虫的幼虫——微丝蚴,乙被蚊子叮咬后也患上丝虫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8225001)( )
A.甲是传染源
B.乙被叮咬前是易感人群,被叮咬后是传染源
C.微丝蚴是传播途径
D.消灭蚊子及其幼虫孑孓能有效降低丝虫病的患病率
6.(2023江西南昌期末)下列途径不会造成艾滋病病毒传播的是( )
A.握手,共进午餐
B.不正当性接触
C.注射毒品
D.母婴
能力提升全练
7.【中华传统文化·中医】(2023山西阳泉中考,1,★☆☆)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写道:“预防诸病……常习不唾地……”现在看来,这正是倡导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B8225001)( )
A.控制传染源
B.杀死病原体
C.切断传播途径
D.保护易感人群
8.【识图分析题·概念图】(2023内蒙古赤峰中考,19改编,★☆☆)图中甲、乙、丙表示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a表示病原体,据图分析合理的是(B8225001)( )
甲丙
A.a只包括细菌和病毒
B.甲表示切断传播途径
C.缺少甲、乙、丙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不能流行
D.戴口罩、勤洗手、保持安全社交距离属于保护丙的措施
9.(2023河南宝丰红星学校等五校3月月考,17改编,★☆☆)某同学制作了预防流行性感冒的示意简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B8225001)( )
A.引起流行性感冒的病毒属于传染源
B.从传染病角度分析,图中乙属于易感人群
C.对物品进行消杀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D.流行性感冒属于呼吸道传染病
10.【时事热点·猴痘】(2022陕西中考,25,★☆☆)2022年5月24日,据央视新闻报道,欧洲和美国猴痘确诊或疑似病例持续增加。猴痘是一种病毒性人畜共患疾病。下列也是由病毒引起的疾病是( )
A.糖尿病 B.高血压
C.艾滋病 D.佝偻病
11.(2022甘肃庄浪期中,14,★☆☆)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号召各国在这一天举行相关活动,宣传和普及预防艾滋病的知识。下列关于艾滋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艾滋病的病原体是HIV
B.艾滋病病原体会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
C.艾滋病病毒可通过血液、母婴和性行为传播
D.与艾滋病患者握手、拥抱会感染此病
12.(2023江苏大丰期中,21,★☆☆)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雌性按蚊传播,按蚊在吸食人体血液时,其携带的疟原虫会侵入人体,在肝细胞内发育繁殖,后侵入红细胞,引起红细胞成批破裂而发病。我国科学家屠呦呦研制的青蒿素是一种抗疟疾的药物,她的医学成就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并因此荣获了诺贝尔奖。(B8225001)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从传染病角度分析,资料中的疟原虫属于 。
(2)屠呦呦给疟疾患者注射青蒿素进行治疗,这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上属于 。
(3)从动物分类角度判断,按蚊应属于节肢动物中的 ,其发育方式为 (填“完全变态”或“不完全变态”)发育。
(4)针对疟疾这种急性传染病,除药物治疗外,请为疫区的人们预防该病提出你的建议(答出一点即可)。 。
素养探究全练
13.【学科素养·探究实践】(2023江苏海安东片教育联盟期中)某些蚊子能传播疾病,影响人类健康。科研人员以叮咬人类的伊蚊为材料开展相关研究。(B8225001)( )
图1
图2
图3
(1)伊蚊作为携带病毒的生物媒介,属于传染病流行环节中的 。
(2)为探究伊蚊如何区别人和动物,科研人员利用图1所示装置开展实验。几分钟后发现,伊蚊全部趋向人的气味一侧。科研人员的假设是: 。
(3)科研人员测定出人和动物的气味均含有多种成分,其中主要气味分子a、b、c和d的含量如图2所示。据图推测,人的气味中吸引伊蚊的是a和 两种气味分子,依据是 。
(4)为了研究上述两种气味分子对伊蚊的吸引作用,科研人员进行图3所示的三组实验。
①本实验中A、B组的作用是 。
②本实验的观察指标为 。
③多次重复实验发现,A组伊蚊飞一会儿就随机停在1区、2区或3区;B组伊蚊都兴奋地飞到3区;C组伊蚊的表现与B组相同。根据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 。
(5)请结合上述研究,提出一条科学防蚊的对策:
。
答案全解全析
基础过关全练
1.C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大量生殖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以及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疾病,如艾滋病。
2.B 按传播途径分,肺结核属于呼吸道传染病,乙型肝炎属于血液传染病,甲型肝炎属于消化道传染病,狂犬病属于体表传染病。
3.B 表中疾病都为传染病,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大量生殖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以及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疾病,B描述错误。
4.B 传染病的传播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
5.C 微丝蚴是能使人患丝虫病的寄生虫,属于病原体,蚊子才是传播途径,C错误。
6.A 艾滋病病毒主要通过性行为、血液和母婴等途径传播,拥抱、握手等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
能力提升全练
7.C “预防诸病……常习不唾地……”意思是为预防一些疾病,不应该随地吐痰,这正是倡导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
8.C a表示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某些动物(如寄生虫)等,A错误;甲能够传播病原体,属于传染源,B错误;戴口罩、勤洗手、保持安全社交距离属于切断传播途径,D错误。
9.A 引起流行性感冒的病毒属于病原体,不属于传染源。
10.C 糖尿病主要是由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的;高血压是由体内血压过高引起的;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佝偻病是由体内缺乏维生素D或钙引起的。
11.D 与艾滋病患者握手、拥抱等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D叙述错误。
12.(1)病原体 (2)控制传染源 (3)昆虫 完全变态 (4)喷洒消毒液(或注重环境卫生;坚持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解析 (1)疟原虫能引发人患疟疾,属于病原体。(2)疟疾患者属于传染源,给疟疾患者注射青蒿素进行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3)根据按蚊的主要特征可知,按蚊属于节肢动物中的昆虫。按蚊的生殖和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4)针对疟疾这种急性传染病,可以通过喷洒消毒液、注重环境卫生、坚持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等方法进行预防。
素养探究全练
13.(1)传播途径 (2)伊蚊依靠气味区别人和动物 (3)c 人的气味中a和c两种气味分子的相对含量明显高于动物 (4)①进行对照 ②伊蚊的趋向性(或活动区域) ③a、c两种气味分子对伊蚊有吸引作用 (5)利用a和c两种气味分子诱杀伊蚊
解析 (1)伊蚊作为携带病毒的生物媒介,属于传染病流行环节中的传播途径。(2)由于图1所示装置探究的是伊蚊如何区别人和动物,因此可推知科研人员的假设是伊蚊依靠气味区别人和动物。(3)图2中主要气味分子有4种:a、b、c、d,其中人的气味中a、c两种气味分子的相对含量明显高于动物,最容易区分,故推测人的气味中吸引伊蚊的是a和c两种气味分子。(4)①为了探究a、c两种气味分子对伊蚊的吸引作用,要设置以两种气味分子为变量的对照实验,实验中A、B组起对照作用。②本实验的观察指标是伊蚊的趋向性或活动区域。③多次重复实验发现,A组伊蚊飞一会儿就随机停在1区、2区或3区,说明空气对伊蚊无吸引作用;B组伊蚊都兴奋地飞到3区,说明人的气味对伊蚊有吸引作用;C组伊蚊的表现与B组相同,说明a、c两种气味分子与人的气味作用相同,都能吸引伊蚊。根据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a、c两种气味分子对伊蚊有吸引作用。(5)通过上述研究得出的结论,可提出一条科学防蚊的对策:利用a和c两种气味分子吸引伊蚊,然后进行捕杀。
编号
单元大概念素养目标
对应新课标内容
对应试题
B8225001
说明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6.1.3传染病可通过空气、食物、血液、接触等多种途径传播
6.1.4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可以控制传染病的流行【P22】
P66T4;P66T5; P67T7;P67T8;
P67T9;P67T12;
P68T13;P75T1;
P75T2;P75T5;
P102T15
B8225002
说出威胁人体健康的主要疾病
6.2.1心血管疾病、癌症等疾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P22】
P69T1;P69T3; P69T4;P69T6;
P69T7;P69T8;
P75T8;P76T9;
P108T17
B8225003
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6.1.1人体能够通过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侵染
6.1.5接种疫苗能够提高人体对特定传染病的免疫力【P22】
P72T1;P72T5; P73T8;P73T9;
P73T12;P76T12;
P76T14;P78T18;
P104T24;P108T16
病名
发病数/人
死亡数/人
艾滋病
5 455
1 933
肺结核
69 068
343
乙型肝炎
115 934
17
梅毒
53 258
10
狂犬病
10
7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九单元 生物技术第25章 生物技术第1节 发酵技术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a href="/sw/tb_c11791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九单元 生物技术第25章 生物技术第1节 发酵技术课时作业</a>,共7页。
初中生物北京版八年级下册第一节 传染病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北京版八年级下册<a href="/sw/tb_c28710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一节 传染病课后复习题</a>,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不属于传染病特点的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一节 传染病及其预防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a href="/sw/tb_c11799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一节 传染病及其预防课堂检测</a>,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