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特殊教育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Fe-56 Cu-64 Ag-108 Ba-137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 下面关于金属钠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少量钠应保存在水中
B. 钠离子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C. 钠很软,在新材料领域没有用途
D. 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在自然界里不能以游离态存在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钠很活泼能与氧气和水反应,所以少量钠应保存在煤油中,故A错误;
B.钠原子最外层一个电子,易失去,所以钠原子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而钠离子只能得电子,具有弱氧化性,故B错误;
C.钠的导电和导热性较好,在新材料领域有用途,故C错误;
D.钠与氧气、水等都能发生剧烈反应,性质活泼,在自然界里不能以游离态存在,故D正确;
答案选D。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生活中使用的漂白粉和钢丝球都是混合物
B. 醋酸、纯碱、烧碱、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氧化物
C. 可用过滤法分离由 FeCl3 溶液和氢氧化铁沉淀组成的混合物
D. “84”消毒液属于混合物,液氯、干冰均属于纯净物
【答案】B
【解析】
【详解】A.漂白粉中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和氯化钙,属于混合物,钢丝球为铁的合金,属于混合物,A正确;
B.醋酸、纯碱(碳酸钠)、烧碱(氢氧化钠)、生石灰(氧化钙)分别属于酸、盐、碱、氧化物,B错误;
C.过滤法可以分离固液混合物,用过滤法可以分离由FeCl3溶液和氢氧化铁沉淀组成的混合物,C正确;
D.“84”消毒液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和氯化钠,属于混合物,而液氯、干冰均是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3. 201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锂离子电池领域做出的贡献。锂元素的一种原子中质子数为3,中子数为4,该锂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 3B. 4C. 6D. 7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Li是3号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是3。由于原子核外电子数等于原子核内质子数,所以该锂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故合理选项是A。
4. 下列物质中只含有共价键的是( )
A. NaCl、HCl、H2O、NaOHB. Cl2、Na2S、HCl、SO2
C. HBr、CO2、H2O、CS2D. Na2O2、H2O2、H2O、O3
【答案】C
【解析】
【详解】A.NaCl为离子化合物,只含有离子键,HCl和H2O为共价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NaOH为离子化合物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故A不符合题意;
B.Cl2是非金属单质,只含有共价键,HCl和SO2为共价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Na2S为离子化合物,只含有离子键,故B不符合题意;
C.HBr、CO2、H2O和CS2均为共价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故C符合题意;
D.Na2O2为离子化合物,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H2O2和H2O为共价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O3是非金属单质,只含有共价键,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 关于核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碳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6B. 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
C. 该核素的中子数为 8D. 该核素用于测定一些文物的年代
【答案】B
【解析】
【详解】A.碳元素位于第二周期第ⅣA族,原子序数为 6,A项正确;
B.14为该核素的质量数,不是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B项错误;
C.该核素的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14-6=8,C项正确;
D.能发生衰变,可用于测定一些文物的年代,D项正确;
故选B。
6.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摩尔一个基本物理量
B. 含有2NA个氢原子的水,其物质的量为1 ml
C. 0.5 ml氧气所含氧元素为NA
D. 2 ml NaCl中含离子数2NA
【答案】B
【解析】
【详解】A.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不是基本物理量,故A错误;
B.1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H原子,含有2NA个氢原子的水分子数是NA,,故B正确;
C.0.5ml氧气所含1ml氧原子,氧原子数是NA,故C错误;
D.根据NaCl= Na++Cl-,2ml NaCl中含离子数4NA,故D错误;
答案选B。
7. 下列关于Fe(OH)3胶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A. Fe(OH)3胶体属于混合物
B. 可利用过滤的方法除去Fe(OH)3胶体中少量的FeCl3
C. 可利用丁达尔效应区分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
D. 制备Fe(OH)3胶体时应向沸水中滴加FeCl3溶液至出现透明的红褐色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分散系均属于混合物,Fe(OH)3胶体是分散系,属于混合物,故A正确;
B.胶体和溶液都可以透过滤纸,溶液能够透过半透膜,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应该利用渗析的方法除去Fe(OH)3胶体中少量的FeCl3,故B错误;
C.胶体能够发生丁达尔效应,溶液不能发生;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分别用一束光照射,光束通过Fe(OH)3胶体时,产生光亮的通路,氯化铁无有此现象,可以区分,故C正确;
D.向沸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继续加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得到氢氧化铁胶体,故D正确;
故选B。
8. 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 钠离子、二价铁离子、硝酸根离子、氢离子B. 钠离子、氢离子、碳酸氢根离子、硝酸根
C. 钾离子、铵根离子、硫酸根离子、钡离子D. 氢离子、铜离子、硝酸根、硫酸根
【答案】D
【解析】
【详解】A.在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可以将二价铁氧化为三价铁,不能共存,A错误;
B.氢离子可以和碳酸氢根离子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共存,B错误;
C.钡离子可以和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沉淀,不能共存,C错误;
D.氢离子、铜离子、硝酸根、硫酸根相互之间不反应,可以共存,D正确;
故选D。
9. 0C,101KPa, 4.48L某气体的质量为8g,则该气体的摩尔质量为
A. 40B. 40 g/mlC. 160D. 160g/ml
【答案】B
【解析】
【详解】0C,101KPa, 4.48L某气体的质量为8g,则,M=40 g/ml,故选B。
10.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质的量就是指物质的多少
B. 原子、大米、绿豆均可用摩尔来描述
C. 12g12C含有的碳原子数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D. 摩尔质量就是物质的质量
【答案】C
【解析】
【详解】A.物质的量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多少的物理量,故A错误;
B.物质量只能描述微观粒子,不能用来描述宏观物质如大米、绿豆等,故B错误;
C.12g12C的物质的量为1ml,1ml12C所含的碳原子数目即阿伏加德罗常数,故C正确;
D.摩尔质量是1ml物质的质量,单位为g/ml或kg/ml,而质量的单位g或kg等,二者不同,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C。
11. 下列物质可作食品膨松剂的是
A. BaSO4B. KClC. NaHCO3D. CuCl2
【答案】C
【解析】
【详解】A.BaSO4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常用于钡餐,A不选;
B.KCl不能与酸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不可作食品膨松剂,B不选;
C.NaHCO3能与酸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可作食品膨松剂,C选;
D.CuCl2是重金属盐,对人体有毒,不能用作食品膨松剂,D不选;答案选C。
12. 下列颜色变化与化学反应无关的是
A. 无色NO气体遇空气变为红棕色
B. 往红墨水中投入活性炭,红色褪去
C. 湿润的红色布条置于充满氯气的集气瓶中,红色布条褪色
D. 往葡萄糖溶液中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并加热,产生红色沉淀
【答案】B
【解析】
【详解】A.无色NO气体遇空气变为红棕色是NO和氧气反应生成NO2,与化学反应有关,故A不符合题意;
B.往红墨水中投入活性炭,红色褪去,活性炭吸附而褪色,与化学反应无关,故B符合题意;
C.湿润的红色布条置于充满氯气的集气瓶中,红色布条褪色,氯气与水反应生成HClO,HClO具有强氧化性,湿润的红色布条因被氧化而褪色,与化学反应有关,故C不符合题意;
D.往葡萄糖溶液中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并加热,产生红色沉淀,是葡萄糖中醛基与新制氢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亚铜沉淀,与化学反应有关,故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B。
13. 下列关于氯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氯气、氯水、液氯是同一种物质,都属于纯净物
B. 氯气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
C. 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D. 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和2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氯气、液氯是同一种物质即Cl2,都属于纯净物,氯水是氯气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A错误;
B.氯气本身没有漂白性,故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B错误;
C.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C正确;
D.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和2,有效成分是2,D错误;
故答案为:C。
14.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A. 在托盘天平上放两片大小相同的纸,然后将氢氧化钠放在纸上称量
B. 把称得的NaOH 固体加水溶解、冷却,再把溶液转入容量瓶中
C. 实验操作中所需玻璃仪器除容量瓶外,还需2 种,即玻璃棒、胶头滴管
D. 沿着玻璃棒往容量瓶中加蒸馏水直至溶液凹液面的最低点与刻度线相切
【答案】B
【解析】
【详解】A.在托盘天平上放两片大小相同纸,因为NaOH易潮解,所以氢氧化钠应放在小烧杯内称量,A不正确;
B.应把称得的NaOH 固体放在烧杯内,加入一定量的水,用玻璃棒搅拌让其溶解,冷却至室温后再把溶液转移入容量瓶,B正确;
C.实验操作中所需玻璃仪器除容量瓶外,至少还需3种,即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等(有时还需使用量筒),C不正确;
D.定容时,先向容量瓶内加入,至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凹液面的最低点与刻度线相切,D不正确;
故选B。
15. 下列关于铁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红热的铁能与水蒸气反应,生成和
B. 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得到FeO
C. FeO是一种黑色粉末,不稳定,在空气中受热,迅速转化成红棕色粉末
D. 过量铁与氯气或者稀盐酸反应均可制得
【答案】A
【解析】
【详解】A.铁与水蒸气在高温下生成Fe3O4和H2,故A正确;
B.氢氧化亚铁具有还原性,在空气中灼烧氧气将+2价Fe氧化+3价Fe,最终不能得到FeO,故B错误;
C.FeO是一种黑色粉末,不稳定,在空气里加热,最终被氧化成黑色的Fe3O4,故C错误;
D.铁无论过量还是不足,与氯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均生成FeCl3,故D错误;
答案为A。
16.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铁与稀硫酸反应:2Fe+6H+=2Fe3++3H2↑
B. 氢氧化铜与硫酸溶液的反应:Cu(OH)2+2H+=Cu2++2H2O
C. 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u+Ag+=Cu2++Ag
D. 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SO+Ba2+=BaSO4↓
【答案】B
【解析】
【详解】A.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H+=Fe2++H2↑,故A错误;
B.氢氧化铜溶液与硫酸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B正确;
C.该方程式电荷不守恒,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u+2Ag+=Cu2++2Ag,故C错误;
D.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铜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D错误;
故答案选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42分)
17. 回答下列问题。
(1)Na、Fe、Cl、Al是中学化学常见的元素。
①含上述某一种元素常见化合物中,呈淡黄色的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②焰色试验中,Na元素燃烧时的焰色为___________色,观察K元素燃烧时的焰色需要透过___________。
③实验室在制备Fe(OH)2时必须隔绝空气,否则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饮用水质量是关系人类健康的重要问题。
氯气是最早用于饮用水消毒的物质,其消毒作用主要是氯气溶于水后生成了次氯酸,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答案】(1) ①. Na2O2 ②. 黄色 ③. 蓝色钻玻璃片 ④. 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沉淀 ⑤. 4Fe(OH)2+O2+2H2O=4Fe(OH)3
(2)Cl2+H2O=H++Cl-+HClO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含上述元素的常见化合物中。呈淡黄色的是Na2O2;
②钠元素的焰色反应为黄色,观察K元素燃烧时的焰色需要透过蓝色钻玻璃片;
③实验室在制备Fe(OH)2时必须隔绝空气,否则Fe(OH)2会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氢氧化铁,发生的现象为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沉淀,发生4Fe(OH)2+O2+2H2O=4 Fe(OH)3↓;
【小问2详解】
氯气溶于水后生成了次氯酸和盐酸,反应的离子反应为Cl2+H2O=H++Cl-+HClO;
18. 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与Y同族,且Y的原子序数是W的2倍;X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回答下列问题:
(1)W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
(2)W、X、Y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
(3)W、X形成的两种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4)元素Y、Z中非金属性较强的是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列说法能说明这一事实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常温时两种元素的单质状态不同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Z>Y
c.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Z>Y
d.简单离子的还原性:Y>Z
【答案】(1)第二周期VIA族
(2)
(3)Na2O、Na2O2
(4) ①. Cl ②. bd
【解析】
【分析】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与Y同族,且Y的原子序数是W的2倍,则W为O元素、Y为S元素;Z的原子序数最大,故Z为Cl元素;X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则X为Na元素,据此作答。
【小问1详解】
氧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二周期VIA族,故答案为:第二周期VIA族;
【小问2详解】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离子半径依次增大,则氧离子、硫离子和钠离子的离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故答案为:;
【小问3详解】
钠元素和氧元素可以形成离子化合物氧化钠和过氧化钠,故答案为:Na2O、Na2O2;
【小问4详解】
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减弱,则硫元素非金属性弱于氯元素;
a.常温时非金属元素单质的物理性质与非金属性强弱无关,不能说明非金属性强弱,故a错误;
b.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简单气态氢化物越稳定,氯化氢的稳定性强于硫化氢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硫元素,故b正确;
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但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与非金属性强弱无关,如硫酸为强酸,而次氯酸为弱酸,故c错误;
d.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对应还原产物的简单离子的还原性越弱,所以硫离子的还原性强于氯离子说明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硫,氯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硫元素,故d正确;
故答案选bd。
19. 现有下列几种物质:
①Al2O3、②CuO、③NaHSO4、④FeCl3、⑤Cl2、⑥NaOH、⑦稀硫酸。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物质中属于碱性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两性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
(2)上述物质在水中能电离出三种离子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写出④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
(3)写出①与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答案】(1) ①. ② ②. ① ③. ⑦
(2) ①. ③ ②.
(3)
【解析】
【小问1详解】
属于碱性氧化物,属于两性氧化物,溶液均是混合物。故答案为:②;①;⑦;
【小问2详解】
在水中能电离出、、三种离子;的电离方程式为。故答案为:③;;
【小问3详解】
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与水,离子方程式为。
20. 实验室欲用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 g·cm-3)配制1.5 ml·L-1的稀硫酸90 mL。
(1)仪器的选择:配制溶液时,下列仪器不需要用到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天平 B.100 mL容量瓶 C.玻璃棒
D.烧杯 E.量筒 F.250 mL容量瓶
还需要补充的仪器是___________。
(2)通过计算,用量筒量取浓硫酸的体积为___________mL。
(3)稀释浓硫酸,冷却后移液,再进行定容、摇匀等一系列操作。从配制好的溶液中取出10 mL,加水稀释至100 mL,稀释后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ml·L-1。
【答案】(1) ①. AF ②. 胶头滴管
(2)8.2 (3)0.15
【解析】
【分析】用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 g·cm-3)配制1.5 ml·L-1的稀硫酸90 mL,用到的仪器有:100mL容量瓶、量筒、烧杯、玻璃棒。
【小问1详解】
配制液体溶液时,用到的仪器有:100mL容量瓶、量筒、烧杯、玻璃棒,不需要称量,故不用天平,配制90mL硫酸,应选择100mL容量瓶,不用250mL容量瓶,所以不需要用到的是:AF;定容时需用胶头滴管,还需要补充的仪器是胶头滴管;故答案为:AF;胶头滴管;
【小问2详解】
应选用100mL容量瓶配制,设所需浓硫酸的体积为V mL,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相等,则:,故:V =8.2 mL,故答案为:8.2;
【小问3详解】
根据稀释定律: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可知
,c=0.15ml/L,故答案为:0.15。
云南省德宏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云南省德宏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云南省德宏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云南省德宏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上海市上交附高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上海市上交附高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上海市上交附高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原卷版docx、上海市上交附高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济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2月期末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2月期末化学试题,文件包含济宁高一2023-2024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pdf、高一化学答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