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4春高中语文第三单元10.1兰亭集序10.2归去来兮辞并序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4春高中语文第三单元10.1兰亭集序10.2归去来兮辞并序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01
    2024春高中语文第三单元10.1兰亭集序10.2归去来兮辞并序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02
    2024春高中语文第三单元10.1兰亭集序10.2归去来兮辞并序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03
    2024春高中语文第三单元10.1兰亭集序10.2归去来兮辞并序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04
    2024春高中语文第三单元10.1兰亭集序10.2归去来兮辞并序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05
    2024春高中语文第三单元10.1兰亭集序10.2归去来兮辞并序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06
    2024春高中语文第三单元10.1兰亭集序10.2归去来兮辞并序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07
    2024春高中语文第三单元10.1兰亭集序10.2归去来兮辞并序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08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0.2 归去来兮辞并序课前预习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0.2 归去来兮辞并序课前预习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资料助读,兰亭集序,基础梳理,数词指数量少,形容词一样,名词旁边,动词编次,形容词高,形容词长,动词修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作者简介王羲之(303—361,一说321—379),字逸少,东晋琅玡临沂(今属山东)人,书法家、文学家、书圣。世称“王右军”。
    王羲之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兰亭集序》为历代书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由于他在书法上的成就和贡献,被后世誉为“书圣”。
    写作背景兰亭,是东晋时期会稽郡治山阴城西南郊名胜,在今浙江绍兴西南兰渚山。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幽雅,是当时名流雅士时常集会的地方。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五十一岁的王羲之(当时任会稽内史)邀请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兰亭聚会,他们做曲水流觞之饮,当时要求每人作四言、五言诗各一首。之后王羲之将诸人的诗作一一记录集结成集,是为《兰亭集》,并为此集作序一篇,这就是《兰亭集序》。
    知识链接序“序”是一种文体,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前言、引言之类的小篇幅文章。大致可以细分为三种类型:书序、赠序、宴集序。书序: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如《〈宽容〉序》《〈呐喊〉自序》等。
    赠序:指亲友间表达惜别、祝愿、劝勉之意时相赠的文章,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韩愈的《送董邵南游河北序》等。宴集序:指古人宴集时,常一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说明情况,并借此来表达一些人生感慨,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王勃的《滕王阁序并诗》等。
    字音识记(1)癸丑(   )(2)会稽(    )(3)修禊(   )(4)清流激湍(   )(5)流觞(    )(6)游目骋怀(   )(7)放浪形骸(   )(8)嗟悼(   )(9)彭殇(    )
    字词释义(1)群贤毕至(        )(2)少长咸集(        )(3)所以游目骋怀(        )(4)感慨系之矣(        )(5)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6)未尝不临文嗟悼(        )(7)其致一也(        )
    全,都全,都开畅,舒展连接 发生、引起 悲伤意态,情趣
    通假字1.悟言一室之内(            )2.趣舍万殊  (            )
    “悟”同“晤”,面对“趣”同“取”,取舍 
    动词,把……看作一样 
    名词,意态,情趣 动词,得到 
    代词,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 
    结构助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结构助词,定语标志,相当于“的” 
    古今异义1.列坐其次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俯察品类之盛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曲水)的旁边。次第较后;第二(用于列举事项);次要的地位。自然界的万物。种类。
    3.或取诸怀抱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怀。抱在怀里;胸前;心里存有;打算。这次集会的诗文。文雅;指文化或文人具有的文雅的特质。
    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一觞一咏(   )2.动词的使动用法引以为流觞曲水(     )
    3.形容词作名词(1)群贤毕至(   )(2)少长咸集(          )(3)死生亦大矣(   )4.数词的意动用法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
    贤士 年轻的人;年长的人 大事把……看作一样
    文言句式1.判断句(1)修禊事也(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2.省略句(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2)引以为流觞曲水(            )(3)列坐其次(            )(4)悟言一室之内(             )
    “……也”表判断 “为”表判断 句首省略主语“众人” “引”后省略代词“之” “坐”后省略介词“于” “悟言”后省略介词“于” 
    3.倒装句(1)当其欣于所遇(                 )(2)不能喻之于怀(                 )(3)亦将有感于斯文(                  )
    状语后置句,应为“当其于所遇欣” 状语后置句,应为“不能于怀喻之” 状语后置句,应为“亦将于斯文有感” 
     主旨探微本文以淡雅自然、清幽秀美的描写,起伏跌宕的情思,记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和会中诸人的观感。从中描述了生命的不同状态,抒发了作者对死生的看法和高旷的宇宙情怀,并以此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存在的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
    任务一 理解1.作者描写兰亭景色时突出了它的什么特征?与作者的情感有何关系?【答案】突出了宴集之地风景优美,景物清新明朗,生机盎然的特点。这是作者“乐”的重要方面,也是引发“痛”的主要原因。
    2.统观文章的第3段,作者从哪4个方面感受到了人生之“痛”? 【答案】①俯仰一世(生命短暂);②不知老之将至(人生无常);③情随事迁(美好消逝);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光阴易逝)。3.《兰亭集序》是一篇序文,它与通常的序文有什么不同之处?【答案】作为诗集序,本文除了具备一般书序都介绍的写作缘由、成书过程和本书意义外,最大的不同是文章由事及理,从一次宴会上升到对生命的思考。
    任务二 探究4.为什么说“一死生”“齐彭殇”是“虚诞”“妄作”?【答案】①这个观点出自《庄子·齐物论》。庄子认为生和死是相对的,“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但他夸大了这个相对,否定了生和死的区别,所以生死相等说是“虚诞”的,荒谬的。庄子还认为活了八百岁的彭祖和未成年就死去的人没有什么差别,因为长短只是相对的。他也同样夸大了这种相对性,否定了寿夭的区别,所以是“妄作”。
    ②从第3段内容看,作者先指出生死是人生的大事,接着分别写古人、今人、后人无不对生死这一人生大事感慨万分、对人生无常悲恨不已。那么,既然古往今来的人们无一例外地对人生无常兴叹生悲,庄子的死生一样、寿夭等同就是荒谬之语。
    5.如何对待生与死,这是人类的一个永恒的话题。有人认为,王羲之的生死观也值得商榷,因为他只看到了生与死,长寿与短命,而没有看到生命的质量和活着的意义。你是否赞同这种说法?谈谈你对生与死的认识。【答案】(观点一)赞同王羲之的看法。道家“一死生”“齐彭殇”,完全否定死与生的区别,只是自欺欺人的虚妄之言。王羲之能对此提出否定,是正确的。他也因此感到人生短暂之悲,主张不应虚度人生。他的观点是积极的,他希望人们珍视生命,有所作为。
    (观点二)王羲之的观点有不足。正因为人生匆匆,我们才必须“只争朝夕”;正因为人生苦短,我们才要刻意追求生命的永恒;正因为“痛死”,我们才“乐生”。但乐生不等于怕死,有时要宁可站着死,王羲之过于看重生命的长度而没有强调生命的质量。
    作者简介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一说名潜,字渊明。东晋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陶渊明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因此后来文学史上称其为“田园诗人”。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优秀作品寄寓着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他洁身自好,不愿屈身逢迎的志趣。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练,具有独特风格。作品有《饮酒》《桃花源诗》《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
    写作背景陶渊明从二十九岁起开始出仕,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他在东晋义熙元年(405)即辞去彭泽令回家。之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
    知识链接辞“辞”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韵文。篇幅长短不限,句式散文化。大体上以四句为一小节,两句为一组;以四言、六言为主,间有长短句,在整齐之中有参差,错落有致,韵脚的转换和押韵的方式也灵活而富于变化。在汉代,人们习惯将辞和赋统称为“辞赋”,不加区别,但实际上二者仍是两种不同的文体。其相似之处在于:辞和赋都注重文采,讲究铺排,善于用典。不同之处在于:赋的句式进一步散文化,关联词语增多;在内容上,赋以咏物说理为主,而辞则重在抒情。
    字音识记(1)眷然(   )(2)轻飏(   )(3)载欣载奔(   )(4)盈樽(   )(5)壶觞(   )(6)眄庭柯(   )(7)矫首(   )(8)出岫(   )(9)翳翳(   )(10)盘桓(   )(11)西畴(   )(12)寻壑(   )(13)耘耔(   )
    字词释义(1)生生所资(        )(2)会有四方之事(        )(3)奚惆怅而独悲(        )(4)悟已往之不谏(        )(5)眄庭柯以怡颜(        )(6)园日涉以成趣(        )(7)景翳翳以将入(        )(8)既窈窕以寻壑(        )
    凭借恰逢何,为什么挽回看游玩、游览日光循着
    (9)善万物之得时(        )(10)感吾生之行休(        )(11)帝乡不可期(        )(12)怀良辰以孤往(        )
    羡慕终结期求留恋、爱惜
    连词,表并列 连词,表转折 连词,表承接 连词,表承接 
     介词,使,让 连词,表修饰  介词,把 连词,表承接 介词,因为,由于 
    古今异义1.幼稚盈室,瓶无储粟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于时风波未静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孩。年纪小;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指战乱。风浪,多比喻纠纷或乱子。
    3.尝从人事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问征夫以前路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策扶老以流憩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做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事理人情。行人。出征的人。拐杖。搀扶老人。
    6.悦亲戚之情话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既窈窕以寻壑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心话。恋人间表示爱情的话。幽深的样子。(女子)文静而美好;(妆饰、仪容)美好。
    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1)或棹孤舟(    )(2)实迷途其未远(            )(3)乐琴书以消忧(       )2.名词作状语(1)园日涉以成趣(       )(2)时矫首而遐观(       )(3)审容膝之易安(               )
    用桨划 误入迷途,指出来做官 弹琴;读书 每日,每天 时常,有时 仅能容纳双膝,形容居处狭小 
    3.形容词作名词(1)倚南窗以寄傲(       )(2)携幼入室(       )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眄庭柯以怡颜(       )5.形容词的意动用法(1)悦亲戚之情话(        )(2)乐琴书以消忧(       )
    傲世的情怀 幼儿,儿童 使……愉快 以……为愉快 以……为乐 
     文言句式1.省略句(1)情在骏奔(              )(2)寓形宇内复几时(                 )(3)稚子候门(              )(4)足以为酒(                )(5)云无心以出岫(                )
    省略主语,“(余)情在骏奔”    省略介词,“寓形(于)宇内复几时” 省略介词,“稚子候(于)门” 省略介词宾语,“足以(之)为酒”   省略介词,“云无心以出(于)岫” 
    2.倒装句(1)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2)问征夫以前路(                 )(3)农人告余以春及(                  )(4)将有事于西畴(                 )(5)复驾言兮焉求(                 )(6)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7)乐夫天命复奚疑(                 )
      状语后置句,应为“寻程氏妹于武昌丧” 状语后置句,应为“以前路问征夫”  状语后置句,应为“农人以春及告余” 状语后置句,应为“将于西畴有事” 宾语前置句,“焉求”应为“求焉” 
    宾语前置句,“胡为”应为“为胡”,“何之”应为“之何” 
    宾语前置句,“奚疑”应为“疑奚” 
    3.被动句(1)遂见用于小邑  (           )(2)既自以心为形役 (         )
    “见……于”,表被动 “为”,表被动 
    主旨探微本文分为“序”和“辞”两部分。“序”说明了自己出仕和自免去职的原因。“辞”则抒写了归田的决心、归田时的愉快心情和归田后的乐趣。通过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对劳动生活的歌颂,表明他对当时的社会现实,尤其是仕宦生活的不满和否定,反映了他蔑视功名利禄的高尚情操,也流露出乐天安命的思想。全文语言流畅,音节和谐,感情真挚,富有抒情意味。
    任务一 理解1.序文交代了作者辞官归隐的原因,请根据序文内容分条归纳总结。【答案】原因:①“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②“饥冻虽切,违己交病。”③“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④“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
    2.如何理解“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答案】这几句是自我安慰之辞。“悟已往之不谏”,过去的已经成为事实,不可改变了,后悔之意溢于言表。“知来者之可追”,知道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让自己有了一点安慰。用今“是”而昨“非”直接表达了自己的观点:鄙弃官场,热爱田园生活。
    任务二 赏析3.如何评价结尾两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答案】这两句既表现了作者遗世独立、心胸旷达的乐观精神,也流露出无可奈何、听天由命的情绪。虽然隐逸的道路有消极的成分,但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陶渊明不与黑暗的官场同流合污,其不慕富贵、安贫乐道的思想还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它启示人们要蔑视那丑恶污秽的现实,从生活上远离它,从道德上鞭挞它。
    4.文章从哪几方面写了归隐之乐?【答案】从四个方面写了归隐之乐:①室内之乐。作者回家后,“引壶觞以自酌”,这种自斟自饮的欢愉之情在官场生活中是难以找到的;闲暇时又“倚南窗”来寄托傲然自得的情怀,足见诗人的悠然之乐。②园中之乐。园中“三径就荒”,但“松菊犹存”;拄着拐杖出去走走,随时随地休息,自成一种乐趣;矫首遐观,见园中将暮之景,徘徊不忍离去。
    ③田中之乐。农人提醒春天到了,于是“将有事于西畴”;作者有时乘车,有时乘船,来到田间,为万物及时生长而欣喜,同时感叹自己的人生迟暮。④身心自由之乐。人生苦短,应该“委心任去留”,归隐田园正顺随了自己的心意,“乐夫天命复奚疑”,作者坚信自己的选择无可怀疑,体现了他的心胸旷达,其间也流露出无可奈何、听天由命的情绪。
    任务三 探究5.有人说本文写在陶渊明辞官归隐之初,是追叙和实录之作,到家前是追叙,到家后是实录;有人说是写在辞官归隐之前,将归之际,是想象虚构之作,写完本文不久,作者才辞官归隐的。你觉得哪种说法更合理?
    【答案】(观点一)本文属实录之作,理由如下:“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中,“今是”二字明确点出了作者当时的处境,作者是在享受了田园生活的无限乐趣后清醒地悟到这些的;第2段中写归途、家门、居室、庭院,如果不是亲身经历,怎能有如此细微的情节呢?第3段中写“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作者正是在亲眼所见之后,方可发出如此深刻的发自内心的感慨。(观点二)本文属想象之作,理由如下:“归去来兮”意为“回去吧”,如果是实录之作,如此表述实为不当;且文前小序称“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可见本文应是将归之际所作。
    课内素材入仕为官、大济苍生是陶渊明的初衷,鄙弃官场、归隐田园是他的觉醒,淡泊名利、闲适自在是他的追求,躬耕田亩是他的努力实践,诗酒琴书是他的生活情趣,乐天知命、追求自由是他的人生真悟。他的洒脱恬淡、质朴真率、超尘脱俗,他的崇尚自然的天性和努力实践,他对超然物外的自由生活、独立人格的追求和向往,他对人生所作的哲学思考,连同他的作品一起,为后人筑起一个“巢”,一个精神家园。
    陶渊明是超越时代的,他永远是人们守卫心灵净土的一盏明灯。也许我们无法成为像陶渊明那样的诗人,但我们心中却可以保留一份生活的诗意。【适用话题】“淡泊明志”“信念”“追求自然”“超脱世俗”“保持人格独立”等。
    课外素材陶渊明逸事典故葛巾漉酒陶渊明正在酿酒,郡守将前来探望。适值酒熟,陶渊明顺手取下头上的葛巾漉酒,漉完之后,仍将葛巾罩在头上接待郡守。
    白衣送酒王弘做江州刺史的时候,重阳节这天,陶渊明没有酒喝,就在东篱采了一把菊花,又坐在东篱旁边。过了一会儿,陶渊明看见一个穿白衣的人过来了,原来是刺史王弘给他送酒来了。陶渊明当即畅饮一番,大醉而归。【适用话题】“淡泊名利”“真率性情”“君子之交”“洒脱乐观”等。
    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考点链接高考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已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更加注重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此考点属于识记类试题,考生答题失误无非是识记不牢、不全。在复习备考时,应注重积累传统文化中的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科举知识、地理常识、礼俗、服饰、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
    典题在线阅读第9课中【典题在线】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子,甲为天干首位,子为地支首位,干支相配以纪年月日,文中是纪日。B.宗室,是古代社会中对与君主同一宗族血亲的称谓,历代皇族例称为宗室。
    C.海内,即国内,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环绕着大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D.庶务,指国家的各种政务,后来专指朝堂之上跟军国大事相关的各种急务。【答案】D 【解析】“后来专指朝堂之上跟军国大事相关的各种急务”说法错误。“庶务”指各种事务,后指机关总务部门主管的各种事务,亦指经办这些事务的人。
    技法攻略1.利用积累推断。古代文化常识涉及面广,诸如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名号、礼仪和宗法等,要调动平常所学的知识,特别是课本中出现的知识,以便触类旁通。2.依据语境解析。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与具体的语境相联系,其内涵比词典中更丰富,故需结合语境才能理解透彻。
    3.剖析词语内涵。对构成词语的语素及其结构方式进行分析,同时还要注意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等。4.揣测命题思维。由于古代文化常识涉及面广,并且受命题素材的限制,命题者一般不会在冷、偏、怪方面设置考查点,往往考查一些学生熟悉的内容,对于冷僻的文化常识一般不会设置考查点。
    导读:王羲之和他的朋友们身处兰亭清幽之地,行率真文雅之事,歌清新高雅之章,叙自然真挚之情。他们所作之诗洋溢着一种平淡的人生真味:从从容容、平平淡淡、潇潇洒洒、坦坦荡荡、真真切切。这是他们淡雅人格性情的体现,是一种“简单生活”的状态、“原生态”的生命情调。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兰亭,走近王羲之,感受古代文人学士“雅而不俗、素而不艳”的人生境界。
    千年兰亭潘碧秀兰亭,栖之于江南水乡,如空谷幽兰,飘逸着丝缕江南的空灵,浸染着江南蒙蒙的诗意;兰亭,如亭亭玉立的抚箫女子,看尽了千年尘世的烦忧,守候了千年的寂寞,独然隐于会稽山麓,做一番自我陶醉。鹅池水盈盈地袒露在视线里,临池,可以一目览尽清澈的水底。池底可有当年王羲之携谢安且行且吟谈笑风生的儒雅之姿?池畔一“鹅”一“池”两字一肥一瘦,神气十足地有如王羲之当年喂养的大白鹅,装点着一池澄碧的水。
    生长于绍兴乌衣巷的王羲之自幼酷好书法,7岁师从卫夫人学汉代蔡邕笔法,12岁获其父枕中所藏《笔论》,后“博采众长,精研体势,推陈出新”,一变汉魏以来朴质的书风,成为妍美流畅的今体。永和九年三月初三,其邀友雅集休憩于兰亭,饮酒赋诗,兴之所至,欣然作《兰亭集序》,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旷达洒脱的情怀。那“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字恰如酒后的一场酣舞,淋漓尽致,参透苦厄、历练、豁达,将人生况味了然于胸。兰亭别后的两年,王羲之辞官弃郡,归隐于山水秀丽的金庭,巅峰之作狂然般地涌出。遗世的孤独、睿智,于生命的激情中,还有一种岁月沉淀后的遗留……
    风铃声清脆地随风传来,幽然坠于脚跟,使旅人禁不住闻声要去做一番寻觅。眼前是由康熙、乾隆两位皇帝同书的“御碑”(是我国目前唯一的两位皇帝合写的碑)。铃声是由其上的八角攒顶的翼角上的铜质风铃撒落的。铃声洒脱,毫无羁绊,随风作漫天飞舞,幽幽韵声轻落于修篁上,如精灵化作一支笛,附在其上空灵地吹奏出的;落于泥径上,化作一只虫唱,给兰亭增添了可伶可俐的气息;落于康熙所书的《兰亭序》上,和其秀媚劲健、气势开张的字体一同潇洒、一同飘逸。难怪乾隆来此,面对这一派的深沉浑厚、古雅清幽,忍不住挥毫写下:向慕山阴镜里行,清游得胜惬平生。风华自昔称佳地,觞咏于今纪盛名。竹重春烟偏澹荡,花迟禊日尚敷荣。临池留得龙跳法,聚讼千秋不易评。
    兰亭注定是要和王羲之赴一次春天的约会。这短暂的约会,铸就了兰亭书法圣地的名号;这短暂的约会,造就了兰亭千年的沉淀和古雅清幽。王右军祠如一叶舟,泊在水荷的中央,粉墙黛瓦,不失江南水乡民居的特色。可惜来得太早,池中的荷尚未呈朵儿之姿绽放在游人面前。想夏夜的兰亭,四角溢香,又有铜铃风声做轻坠弹唱,令人眩惑不寂寞。祠内两侧的回廊墙壁上嵌刻有历代《兰亭序》的诸多版本及古今名人题咏真迹。一匾“尽得风流”气势非凡地悬在正厅上。站在祠内,浏览名家墨宝,欣赏各种书风,才始知前人概括王右军祠内涵丰富“山水廊桥亭,天地日月星。唐宋元明清,正草篆隶行”的取意所在了。
    兰亭,轻扬着笑意,带着千年不竭的清幽纯净,带着当年王羲之吟风咏月留下的千年醉书,游人的思绪驻留其间,是要做长久留恋的。当年流觞亭的聚会,王羲之和谢安等人喝的不知是什么酒,想必是古越山水间的“女儿红”……(选自《浙江林业》,有删改)
    【赏析】文章以游踪为线索,介绍了一池澄碧的鹅池,康熙、乾隆亲题的御碑,内涵丰富的王右军祠,并穿插了王羲之学书法、兰亭盛会作美文的故事。作者一路走来,情随景迁,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王羲之的敬慕之情。结尾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千古兰亭吸引游人留恋之处——环境的清幽和丰厚的文化,并且用设置悬想的方式写当年盛会所饮之酒,言有尽而意无穷。
    兰亭随想陈伯齐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题写的《兰亭集序》中的兰亭,离绍兴市区约有二三十里。每逢书法盛会,在此“茂林修竹”“清流激湍”的环境之中,人们着晋服,和晋乐,即兴挥毫,泼墨成篇,那情形大概是不亚于“曲阜朝圣”的。王羲之确也是人们所公认的“书圣”。他的书法,“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宋代文学家曾巩说:“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这种说法是有根据的。据史料记载,王羲之幼时说话迟钝,人们并不认为他有才能。王羲之七岁时就跟其父学表亲卫夫人之书法,自幼勤学苦练,可谓书苑“七龄童”。但只此而已,也是成不了“书圣”的。王羲之没有满足于“七龄童”的那一点功夫,他辞官去职,专攻书法,独创一格,方开中国书法之一代新风,此所谓“晚乃善”。
    以上内容无须赘述。我倒是由此想到王羲之的“官运”,感到其中颇有些耐人寻味的东西。据清代悔堂老人撰写的《越中杂识》记载:“王羲之,字逸少,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时东土饥荒,羲之辄开仓赈贷。赈役繁重,吴会尤甚,羲之上疏争之,多见从纳。尝遗殷浩,止其北伐;上书谢安,谏其清谈。众皆韪之。后王述为扬州刺史,羲之耻辱其后,谢病归。”这里的王羲之,是作为官吏而不是作为“书圣”被记载着的,包括王羲之从当官到辞官的整个过程,其中也透露了王羲之辞官的原委。
    我原以为王羲之的辞官,只是为了能有更多的精力专攻书法,看来并不是这么一回事,十有八九倒是因为他的秉性。你看他一会儿“疏”,一会儿“谏”,一会儿“争”,一会儿“止”,尽管是因为民,尽管其所“疏”所“谏”也曾“多见从纳”,但最终为官场所不容。他的“谢病归”,实在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有人说,文章写得好可以做官,字写得好可以做官,研究历史有成就也做得官,我看并不尽然。王羲之仅一篇《兰亭集序》足为千古绝唱,万世楷模,而且官也是做得不错的,但到头来,还是“谢病归”。由此看来,要想在旧官场上混下去,主要的大概还不在于写文章的才气或安邦济世的能力,而是另有其诀窍,其中之一,就是“圆通”二字,这正是王羲之所缺少的。
    常听人说,书生与官场不相容,这或许是有些道理的。但到底什么是书生气,人多不得其解。近日有友人相告曰:书生气者,认真是也。这真是一语中的,使人顿开茅塞。数数历代当官的书生,不改其认真之秉性的,如陆游、范仲淹,大都官运乖蹇,贬黜的贬黜,免职的免职,其结局几乎是十有八九与王羲之相似。然而,把认真当作书生气而排斥于官场之外,其吏治是不会清明的。(选自《人民文摘》,有删改)
    相关课件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第三单元10(兰亭集序 归去来兮辞并序)10.2 归去来兮辞并序说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第三单元10(兰亭集序 归去来兮辞并序)10.2 归去来兮辞并序说课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文化传承与理解,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第三单元10(兰亭集序 归去来兮辞并序)10.1 兰亭集序图文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第三单元10(兰亭集序 归去来兮辞并序)10.1 兰亭集序图文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文化传承与理解,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第三单元10(兰亭集序 归去来兮辞并序)10.2 归去来兮辞并序课前预习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第三单元10(兰亭集序 归去来兮辞并序)10.2 归去来兮辞并序课前预习ppt课件,共4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前·基础认知,课堂·重难突破,随堂训练,课外·一起成长,兰亭集序,作者名片,背景链接,文学常识,夯实字词,通假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024春高中语文第三单元10.1兰亭集序10.2归去来兮辞并序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