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讲 七上课标文言文复习(练习)-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高效讲与练(全国通用)
展开目 录
\l "_Tc28957" 一、考点过关练 PAGEREF _Tc28957 \h 2
TOC \ "1-2" \h \u \l "_Tc1296" 考向1:文学文化常识 PAGEREF _Tc1296 \h 2
\l "_Tc26904" 考向2:内容理解及字词句 PAGEREF _Tc26904 \h 2
\l "_Tc6140" 考向3:名句默写 PAGEREF _Tc6140 \h 5
\l "_Tc13686" 考向4:问题思考 PAGEREF _Tc13686 \h 5
\l "_Tc19020" 二、真题实战练 PAGEREF _Tc19020 \h 7
\l "_Tc28957" 三、重难创新练 PAGEREF _Tc28957 \h 20
考向1:文学文化常识
1.下列选项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部志人小说。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铁事。
B.《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C.《诫子书》选自《诸葛亮集》。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D.《穿井得一人》选自《列子》。这本书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神话传说。
【答案】D
【详解】D.《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不是《列子》。故选D。
2.下列关于《论语》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只记录了孔子本人言行。
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写了学习的三种境界:知之、好之、乐之。其中,以学习为乐趣的人境界最高。
C.“匹夫不可夺志也”中匹夫是指普通的人、男子汉。
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文为: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而”有转折的味道,可见,知新比温故是更重要的学习方法。
【答案】B
【详解】A.《论语》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选项中“只记录了孔子本人言行”表述错误;
C.句意为: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句中泛指平民百姓。选项表述错误;
D.此句意在强调思考是学习的关键,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凭借这一点为师。“而”表承接关系,孔子所说“温故”是基础,“知新”是深化,学知识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二者不存在轻重的关系。选项表述错误;
故选B。
考向2:内容理解及字词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子张》)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颜渊》)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博学而笃志 笃: (2)思而不学则殆 殆:
(3)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然: (4)我独亡 亡:
4.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仁在其中矣 其恕乎
B.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君子之过也
C.人不知而不愠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D.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了儒家学派提倡的怎样的待人接物之道?请用简洁的语言谈谈自己的理解。
【答案】3. 坚定 疑惑 这 通“无”,没有。 4.B 5.(1)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要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2)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成为老师了。 6.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所讨厌(不喜欢)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这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行为准则。在生活中,我们不要以自我为中心,而应推己及人,宽容待人。
【解析】3.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
(1)句意: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笃,坚定。
(2)句意:只凭空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不解。殆,疑惑。
(3)句意: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然,这,这样。
(4)句意:惟独我没有。亡,通“无”,没有。
4.本题考查文言文虚词。
A.代词/语气词;
B.都是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C.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
D.助词,表示询问的对象/……的人;
故选B。
5.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语句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注意关键词的解释。
(1)重点词语:患,担心;之,取消句子独立性,知,了解。
(2)重点词语:温,温习;故,形容词用作名词,指学过的知识;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新的理解和体会;为(wéi),动词,做,担任。
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作答本题时应首先翻译并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再结合自己的生活时实际进行分析。
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不愿意的事,断不可加在别人身上。这是最早是周礼的准则,受到儒家始祖孔子推崇。也就是,你要求别人做什么时,首先自己本身也愿意这样做,或你本身也做到如别人这样了,那么你的要求才会心安理得。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
【点睛】参考译文:
《论语》十则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品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望文生义,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孔子说:“只有在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子贡问:有一句话可以用来终生践行它么?孔子说:大概是宽恕吧,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也不要强加给别人。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孔子说:“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应该担心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
孔子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子贡说:“君子所犯的过错,就象日食和月食一样。犯了过错,天下人都看得清楚;改正了,人人都心存敬仰。”
司马牛忧愁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子夏说:“我听到是这样说的啊:死生有命运决定,富贵在天意安排。君子做事谨慎而没有过失,与人交往恭敬而有礼貌,四海之内都是兄弟啊,君子有什么忧虑没有兄弟呢?”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考向3:名句默写
7.(2022上·七年级课时练习)根据提示填空。
(1)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
(2)世博会期间,喜迎各国宾朋,这种喜悦之情可以用《论语》中的“ , ”来表达。
(3)文中表达要善于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名言是 , 。
(4)本文中表达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的一句话是 , 。
(5)《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是:“ , ?”
(6)子夏曰:“ , ,仁在其中矣。”
【答案】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有朋自过方来 不亦乐乎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详解】考查对古诗文的识记理解。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本题中应注意“罔、殆、善、愠、笃”这几个字的写法。
考向4:问题思考
(2023·黑龙江佳木斯·统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
董遇,字季直,性质讷①而好学。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②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注释】①质讷:朴实敦厚。②苦渴:苦于。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
(2)性质讷而好学 好: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10.甲、乙两文都谈到了学习的问题。其中,甲文第二章讲学习方法,讲的是“学”与“思”的关系;第三章讲 对于学习的重要性。乙文则讲述要充分利用 学习。
【答案】8.(1)以……为快乐;(2)喜爱。 9.(1)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
(2)书读得多了,书中的意思自然就明白了。 10. 兴趣 时间
【解析】8.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
①句意: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乐:以……为快乐。
②句意:为人朴实敦厚,从小喜欢学习。好,喜欢。
9.本题考查翻译语句。注意关键词:
(1)温:温习。故:形容词用作名词,指学过的知识。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新的理解和体会。为(wéi):动词,做,担任。矣:语气词,表陈述。
(2)见:同“现”,表露出来。
10.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是: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比喻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接受得快。这一则讲的是关于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习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知识的学习感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以学习为乐事,在快乐中学习,既能提高学习的效率,还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学到的才能够灵活地运用。
结合乙文“苦渴无日”可知,从学者认为没有时间读书。结合原文“当以‘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可知,董遇告诉他们要抓紧空余时间,如冬天、夜间、雨天的时候读书。
【点睛】参考译文:
【甲】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使精神受到损害。”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乙】董遇,字季直,为人朴实敦厚,从小喜欢学习。附近的读书人请他讲学,他不肯教,却对人家说:“一定要先读百遍。”说:“读书百遍,其中的含义自然就会显现出来了。”请教的人说:“(您说的有道理,)只是苦于没有时间。”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时间。”有人问“三余”的意思。董遇说:“冬天(没有多少农活)是一年里的空闲时间,夜间(不便下地劳动)是一天里的空闲时间;雨天(无法干活)是平日中的空闲时间。”
(2023·青海·统考中考真题)班级举办“畅游诗文”活动,请你参与。
登飞来峰
北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④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⑤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⑥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选自《论语》)
11.明语气:以下语句该用什么语气读呢?请你帮小华选择其中的一句,帮他解决朗读的困惑。
朗诵的语气:激扬 悲伤 恳切 感叹 劝勉
①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②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③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我选择的句子是:
朗诵的语气是:
12.析字义:请根据示例,参考表格中出示的字的释义,给句中加点字选择恰当的解释并将序号填写到横线上。
13.赏文本:为了更好地读懂文本,明确作品内涵,同学们展开了讨论,请你结合以上诗文,将下列对话补充完整。
14.谈感悟:请你选取三则文本中的任意一则内容,结合自身感悟,谈谈正确的学习态度。
【答案】11. 我选择的句子是:① 朗诵的语气是: 激扬
我选择的句子是:② 朗诵的语气是: 感叹/恳切/劝勉
我选择的句子是:③ 朗诵的语气是: 恳切/劝勉
(能答对其中一个语气词,即可得满分) 12. (1)① (2)② (3)①(填写序号或正确的释义均可得满分) 13.小丽: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小华: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4.示例:在《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两句中,体会到当我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应当锲而不舍、勇攀高峰。
在《孙权劝学》中,体会到在学习中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并且在遇到困难时不找借口。
在《论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一句中,体会到要虚心求教,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言之有理即可得满分)
【解析】11.本题考查对诗句情感的理解。
解答时,要先理解诗句意思,再结合诗句表达的情感进行分析。
①句意为“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这两句诗写诗人登临高处的感受,“不畏”二字气势夺人,表现一个政治变革家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在朗读时,适合用激扬的语调。
②句意为“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这是孙权劝吕蒙学习时所说的话。孙权指出吕蒙为什么需要学习,语重心长,在朗读时适合用恳切的语调
③句意为“学习知识以后,经常温习它,不是很高兴的吗?有同门的学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这是孔子通过自己在学习、交友、修身方面的感悟对他们进行恳切地劝勉,在朗读时,适合用恳切/劝勉的语调。
12.本题考查文言词义。解答此题,需要有一定的文言知识储备,在学习中要注意识记文言实词。
(1)句意:白天晚上都不停止。舍:停。故选①。
(2)句意:读书人分别多天。曰:天。故选②。
(3)句意: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故:学过的知识。故选①。
13.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理解。解答此题,结合语境,要根据题干的提示写出相应的句子,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第一句:根据‘“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可知此处应填“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第二句:根据“通过现象看本质”等关键词句可知此处应填“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本题易错字有:罔、殆、畏。
14.本题考查阅读感悟的表达。解答时,选择三则文本中与学习态度相关的内容,在把握句意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提炼出相应的学习感悟即可。
示例:在《孙权劝学》“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中,我明白了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我们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一切人和事,而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
【点睛】参考译文:
《登飞来峰》:登上飞来峰顶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鸡鸣时分在这可以看到旭日升起。不怕层层浮云遮挡我远望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站在最高层。
《孙权劝学》:起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颇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吴下时没有才学的阿蒙了!”吕蒙说:“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应当用另外的眼光看待,长兄你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好友后分别了。
《<论语>十二章》:①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②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③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所得。”
④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⑤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⑥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2023·内蒙古通辽·统考中考真题)领略了古诗文的“山川之美”后,彤彤再来请你一起学习中国古代文化经典——《论语》。
【甲】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节选自《论语》)
【乙】
(4)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①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②。君子笃③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④。”
(5)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节选自《论语》)
【注释】①葸(xǐ):过分拘谨,胆怯懦弱。②绞:说话尖酸刻薄,出口伤人;太急切而无容忍。③笃:诚实,厚待。④偷:刻薄。
15.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为人谋而不忠乎
(2)四十而不惑
(3)故旧不遗
(4)天下有道则见
16.请你用“/”给【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两处)。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
17.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
18.请你从以上五则《论语》中任选一则,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和认识。
【答案】15. 替 迷惑,疑惑 遗忘 出仕做官 16.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 17.(1)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2)国家政治清明而自己却无所作为,贫穷低贱,这是可耻的。 18.示例一:由“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可知,人们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成熟,对生活的和人生就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示例二:由“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可知,时间飞逝,岁月不等人,我们要珍惜时光,进德修业,孜孜不倦,永不停息。
示例三:“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告诉我们,生活中如果人人都能讲礼,社会就会兴起仁德的风气,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更和谐友善。
【解析】15.此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解释词语要注意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为人谋而不忠乎: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为:替。
(2)四十而不惑: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惑:迷惑,疑惑。
(3)故旧不遗:君子不遗忘背弃他的故交旧朋。遗:遗忘。
(4)天下有道则见:天下有道就出来做官。见:出仕做官。
16.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明确句意,同时运用以下方法:明词性(根据词性找句子结构),找句式(注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对称句、倒装句等一些固定句式),看对话(标志词如曰、云、言),据修辞(排比、对偶、反复、顶针)等。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的意思是:一味恭敬而不知礼,就未免会劳倦疲乏;只知谨慎小心,却不知礼,便会胆怯多惧;只是勇猛,却不知礼,就会莽撞作乱。这是一组排比句,根据句子结构“……而……则……”可断句为: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
17.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答题时先要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然后初步翻译,再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调整,做到文从字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语有:
(1)逝:往,离去;如:像;斯:代词,这,指河水;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不舍昼夜:日夜不停。
(2)邦:国家;有道:治国有方,社会讲道德有法治,国泰民安,政治清明;贫:贫穷;贱:低贱;耻:耻辱。
18.此题考查理解和认识。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是: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告诉我们无论是在生活上、学习上,还是工作上,都要经常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反省反思,做得好的地方要保持,要发扬,做得不好的地方要改进。
(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意思是: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这句话强调了人生的不同阶段需要有不同的心态和目标,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成长,才能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思是: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
(4)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意思是:孔子说:“一味恭敬而不知礼,就未免会劳倦疲乏;只知谨慎小心,却不知礼,便会胆怯多惧;只是勇猛,却不知礼,就会莽撞作乱;心直口快却不知礼,便会尖利刻薄。君子能用深厚的感情对待自己的亲族,民众中则会兴起仁德的风气;君子不遗忘背弃他的故交旧朋,那民众便不会对人冷淡漠然了。”阐释了内在修养、遵循礼仪规范的重要性;
(5)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意思是:孔子说:“坚定信念并努力学习,誓死守卫并完善治国与为人的大道。不进入政局不稳的国家,不居住在动乱的国家。天下政治清明就出来做官;天下政局混乱就隐居不出。国家政治清明而自己却无所作为,贫穷低贱,这是可耻的;国家政局混乱而自己位高权重,这也是可耻的。”这句话告诉我们,好和坏的环境都要坚持好学和善良,要相信学习和道德的力量。
【点睛】参考译文:
【甲】文:
(1)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2)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3)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乙】文:
(4)孔子说:“一味恭敬而不知礼,就未免会劳倦疲乏;只知谨慎小心,却不知礼,便会胆怯多惧;只是勇猛,却不知礼,就会莽撞作乱;心直口快却不知礼,便会尖利刻薄。君子能用深厚的感情对待自己的亲族,民众中则会兴起仁德的风气;君子不遗忘背弃他的故交旧朋,那民众便不会对人冷淡漠然了。”
(5)孔子说:“坚定信念并努力学习,誓死守卫并完善治国与为人的大道。不进入政局不稳的国家,不居住在动乱的国家。天下政治清明就出来做官;天下政局混乱就隐居不出。国家政治清明而自己却无所作为,贫穷低贱,这是可耻的;国家政局混乱而自己位高权重,这也是可耻的。”
(2023·山东日照·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是岁,蒙与周瑜、程普等西破曹公于鸟林,围曹仁于南郡。瑜使甘宁前据夷陵,曹仁分众围宁,宁困急,使使请救,诸将以兵少不足分。蒙谓瑜、普曰:“留凌公绩,蒙与君行,解围释急,势亦不久,蒙保公绩能十日守也。”又说瑜分遣三百人柴①断险道,贼走可得其马。瑜从之。军到夷陵,即日交战,所杀过半。敌夜遁去,行遇柴道,骑皆舍马步走。兵追蹙击,获马三百匹,方船载还。
曹公屯皖,大开稻田。蒙曰:“烷田肥美,若一收孰,彼众必增,如是数岁,操态见矣,宜早除之。”于是权亲征皖,引见诸将,问以计策。蒙乃荐甘宁为升城督,督攻在前,蒙以精锐继之,侵展进攻蒙手执枹鼓士卒皆腾踊自升食时破之。蒙回寻阳,未期而卢陵贼起,诸将讨击不能禽。权曰:“鸷鸟累百,不如一鹗。”复令蒙讨之。蒙至,诛其首恶,余皆释放,复为平民。
权以蒙为南郡太守,封孱陵侯,赐钱一亿,黄金五百斤。蒙固辞金钱,权不许。会蒙疾发,权时在公安,迎置内殿。募封内有能愈蒙疾者,赐千金。时有针加,权为之惨憾。欲数见其颜色,又恐劳动,常穿壁瞻之。见小能下食则喜,顾左右言笑,不然则咄唶②、夜不能寐。后更增笃,年四十二,卒于内殿。蒙未死时,所得金宝诸赐尽付府藏,敕主者命绝之日皆上还,丧事务约。权闻之,益以悲感。
评曰:吕蒙勇而有谋,断识军计。初虽轻果妄杀,终于克己,有国士之量,岂图武将而已乎!
(节选自《三国志·卷五十四》)
[注]①柴(zhài):用木围护四周,引中为堵塞之意。②咄唶(duōjiè):叹息。
1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侵晨进攻/蒙手执枹鼓/士卒皆腾踊/自升食时破之
B.侵晨进攻/蒙手执枹鼓/士卒皆腾踊自升/食时破之
C.侵晨进攻蒙/手执枹鼓/士卒皆腾踊自升/食时破之
D.侵晨进攻蒙/手执枹鼓/士卒皆腾踊/自升食时破之
2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释,意思是解除,与《卖油翁》中“释担而立”的“释”意思不相同。
B.遁,逃走,与卢纶《塞下曲》诗中“单于夜遁逃”的“遁”意思相同。
C.固,意思是坚决,与《愚公移山》中“固不可彻”的“固”意思相同。
D.克,意思是克制,与《曹刿论战》中“故克之”的“克”意思不相同。
2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吕蒙与周瑜等在南郡围困曹仁后,派甘宁据守夷陵;但甘宁被曹仁反困,形势危急,便派使者请求救援。
B.曹操在皖地驻扎,大力开垦稻田。吕蒙认为这样下去曹操军力会增加,应早日铲除;孙权同意他的看法。
C.吕蒙讨伐卢陵盗贼,诛杀首恶,释放其余的人为平民,印证了孙权对他“鸷鸟累百,不如一鹗”的称赞。
D.吕蒙淡泊名利,推辞了孙权的所有封赏,将所得金宝赐物等都交付府藏,下令主事的人在他去世后上交。
22.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蒙回寻阳,未期而卢陵贼起,诸将讨击不能禽。
(2)欲数见其颜色,又恐劳动,常穿壁瞻之。
23.文末评论说,吕蒙有行军打仗的计谋,请以他提出的化解甘宁衷陵之困的计策为例简要说明。
【答案】19.B 20.C 21.C 22.(1)吕蒙返回寻阳,不到一年,卢陵的贼寇再次作乱,将领们征讨(却)未能抓获。
(2)(孙权)屡次想去探望吕蒙的病情如何,又担心劳烦惊动(吕蒙),(于是)常在墙上凿洞观望吕蒙。 23.首先,吕蒙力排众议,让凌公绩留守,自己则与周瑜、程普率军亲解夷陵之围;其次,吕蒙建议周瑜派兵用木柴阻断险要路口,让败退的敌人不得不弃马步行。
【解析】19.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
句中“侵晨”表示时间,指黎明;“蒙”指吕蒙,是“手执枹鼓”的主语;“士卒”是“皆腾踊自升”的主语,这句写出吕蒙亲自擂鼓后对士卒士气的影响;最后“食时”指吃早饭时,“之”代指城池。故本句意为:凌晨进攻皖县,吕蒙手持鼓槌擂响战鼓,士兵们都踊跃登城,到吃早饭时攻克了城池。据此可断句为;侵晨进攻/蒙手执枹鼓/士卒皆腾踊自升/食时破之;
故选B。
20.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C.文中“蒙固辞金钱”句意为:吕蒙坚决不接受黄金和钱。“固”意为坚决。而《愚公移山》中“固不可彻”句意为:顽固得没法开窍。其中“固”是“顽固、固执”的意思。两者意思并不相同。选项理解有误;
故选C。
2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C.“鸷鸟累百,不如一鹗”句意为:鸷鸟有上百只,不如一只鹗。联系后文“蒙至,诛其首恶,余皆释放,复为平民”可知,吕蒙在听从孙权的建议后,在征讨卢陵时只杀了贼寇的首领。据此可知,这句话是孙权给吕蒙的征讨策略,即先杀死贼寇的首领,不是对吕蒙的称赞。选项理解有误;
故选C。
2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注意重点字词的翻译。
(1)句重点词:期:满一年;起:作乱;禽:通“擒”,捕捉。
(2)句重点词:数:屡次;颜色:面容、脸色;劳:劳烦;穿:指凿洞;观;观望。
2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根据文章第一段“诸将以兵少不足分。蒙谓瑜、普曰:‘留凌公绩,蒙与君行,解围释急,势亦不久,蒙保公绩能十日守也。’”可知,在众多将领认为不能分兵时,吕蒙力排众议,让凌统留守,自己则与周瑜、程普率军,亲自解除夷陵之围;
根据第一段“又说瑜分遣三百人柴断险道,贼走可得其马。瑜从之。军到夷陵,即日交战,所杀过半。敌夜遁去”可知,吕蒙建议周瑜派兵用木柴堵塞险要的路口,使得敌军在逃跑时舍弃马匹,而周瑜听从建议后果然在最后击退敌军后斩获三百匹马的战利品。据此总结作答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
这一年,吕蒙与周瑜、程普等人一起在乌林的西面大败破曹,将曹仁围困在南郡。周瑜派甘宁前去据守夷陵,曹仁分出一部分兵去包围甘宁,甘宁被围困,形势十分危急,(于是甘宁)派使者向周瑜请求救援。众将军都认为目前兵力不足,没法分兵(去救甘宁)。吕蒙(却)对周瑜、程普说:“留下凌统(在这里守着),我与你们(一起)前往(夷陵),解除围困,(按照现在的)局势应该用不了多少时间,我担保凌统能守此地十天。”(吕蒙)又劝说周瑜派三百人用木头阻塞险道,(这样)在敌人逃跑的时候就可以得到他们的马匹。周瑜听从了吕蒙的建议。(吕蒙等)率领大军到达夷陵,当天就开战,杀伤敌人过半。敌人(放弃围城)夜里逃跑,走到用木头阻塞的道路时,骑兵都丢弃马匹徒步逃跑。周瑜紧迫追击,缴获了三百匹马,立即用船把这些马匹运回了东吴。
曹操在皖县驻兵,大力开垦稻田。吕蒙说:“皖县田地肥沃,如果一旦粮食丰收,他们的兵员就会添增,像这样一连几年,曹操的势态就显露出来了,应该早点除掉他们。”于是孙权亲自征讨皖县,召见各位将领,询问有何计策。吕蒙就推荐甘宁担任升城都督,在前线督率攻城,吕蒙率领精兵紧随其后。凌晨进攻皖县,吕蒙手持鼓槌擂响战鼓,士兵们都踊跃登城,到吃早饭时攻克了城池。吕蒙回到寻阳,不满一年,庐陵的贼寇闹事,诸将领征讨(贼寇)却不能(将他们)擒获。孙权说:“鸷鸟有上百只,不如一只鹗。”(孙权)又命令吕蒙前往征讨。吕蒙到庐陵后,杀死贼寇的首领,将其他的人全部释放,恢复他们平民的身份。
孙权任命吕蒙为南郡太守,封孱陵侯,赐钱一亿,黄金五百斤。吕蒙坚决不接受黄金和钱,孙权不答应。适逢吕蒙发病,当时孙权在公安,(就把吕蒙)接来安置在(自己的)内殿,招募国内有能治好吕蒙疾病的人,赏赐千金。当时有医者用针刺吕蒙,孙权为吕蒙的疼痛而痛苦难过。(孙权)想多去探望吕蒙,又害怕劳烦惊动(他),常在墙上凿洞观望吕蒙。(孙权)看见吕蒙能稍稍吃点东西就高兴,对身边的人有说有笑,否则就叹息不止,晚上睡不着觉。后来吕蒙病情加重,四十二岁时死在孙权的内殿。吕蒙还没死时,就把孙权赏赐给自己的金银珠宝等赐物全部交付给府库收存,命令主管人员在他死后(将财物)全数上交,丧事务必简办。孙权听说这些,更加悲痛感动。
有评价说:吕蒙勇猛有谋略,知晓军务。起初(他)虽然不计后果肆意杀人,但是终于克制自己,(他)有国士的气量,哪里仅仅只是一个武将而已呢!
(2022·北京·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则《论语》,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2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与“不义而富且贵”中“贵”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达官显贵B.洛阳纸贵C.物以稀为贵D.春雨贵如油
25.对“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一句的理解,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
A.蔬菜米饭冷水,弯臂枕书苦读,读书的快乐是人生至乐。
B.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这样的生活也有乐趣。
C.健康的饮食习惯、劳逸结合的生活状态,是快乐的源泉。
D.艰苦的物质生活,使人获得心理的满足,从而得到乐趣。
26.根据两则《论语》及下面两则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材料一
颜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而不改其乐。夫富贵,人所爱也,颜子不爱不求,而乐乎贫者,独何心哉?天地间有至贵至爱可求而异乎彼者,见其大而忘其小焉尔。见其大则心泰,心泰则无不足,无不足则富贵贫贱处之一也。
(取材于周敦颐《通书·颜子第二十三》)
材料二
初,公未显时,已欲任天下之重。尝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夫忧人之忧,而欲免其忧,使人皆乐,然后与之同其乐。
(取材于王直《重修范文正公忠烈庙记》)
颜回箪食瓢饮,孔子称赞他“贤哉”,师生二人志同道合。周敦颐认为颜回“不改其乐”的原因是“① ”。范仲淹汲取孔颜之乐的思想,主张“② ”。他们倡导的人生追求已成为中华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案】24.A 25.B 26. 见其大而忘其小焉尔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解析】24.“不义而富且贵”中“贵”的意思:地位优越。
A.达官显贵:就是职位高而声势显赫的官吏。“贵”的意思:地位优越;
B.洛阳纸贵:比喻作品有价值,广为流传。贵:价格高;
C.物以稀为贵:东西由于稀少而显得珍贵。贵:珍贵;
D.春雨贵如油:比喻非常珍贵。北方因春季降雨量少,而此时为小麦拔节孕穗时期,故春雨如油一般珍贵。贵:珍贵;
故选A。
25.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的意思是: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根据选项分析,B项理解正确。故选B。
26.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
第一空:根据材料一“天地间有至贵至爱可求而异乎彼者,见其大而忘其小焉尔”的意思“天地间值得追求的最为珍贵最值得爱的,是和富贵不一样的大道,见到大道就忘记了小的富贵”分析,原因是“见到大道就忘记了小的富贵”。即:见其大而忘其小焉尔。
第二空:根据材料二“尝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和《岳阳楼记》中“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可知范仲淹的主张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点睛】参考译文: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材料一:颜回吃的是用筐装的饭喝的是用瓢装的水,住在简陋的小房中,别人忍受不了这样的贫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向道的乐趣。富贵是人们所喜爱的,颜回不喜爱不追求,安贫乐道,他心里在想什么呢?天地间值得追求的最为珍贵最值得爱的,是和富贵不一样的大道,见到大道就忘记了小的富贵。见到大道心就平静,心静了就没有什么不满足的,没什么不满足的那就能以平常心来对待富贵和贫贱。
材料二:当初,范文正公未崭露头角时,已经想要承担天下重任。他曾说:“大丈夫应当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那忧人之忧,而要避免他人的忧虑,使人人都快乐,然后和他们一同快乐。
(2022·山西·统考中考真题)在班级举办的“善学精思”交流会上,启慧小组以下面的阅读材料为例,带领大家学习古诗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选自《论语》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学记》
27.辨其音·走进文本: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中“好”的读音和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好语似珠B.好学不倦
28.明其义·理解内容:请完成下面语句的翻译。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翻译: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翻译: , 。
29.悟其理·丰富思想:《礼记》中说:“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请摘抄下面诗中告诉了我们“至道”的诗句,并将这句诗蕴含的哲理批注在相应位置。
30.取其精·学以致用:《论语》中有不少格言警句,如果要选择其中一句作座右铭,你会选择哪句?为什么?
温馨提示:①座右铭泛指激励、警醒自己的格言;②可以选自以上材料,也可以是《论语》中的其他语句。
【答案】27.B 28. 不也很快乐吗?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 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 29.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批注:这句诗蕴含的哲理是天地万物新陈代谢,生生不息,要用乐观的精神看待社会人生。
30.示例一:座右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理由:我以此句为座右铭是为了警醒自己学习时要边读书边思考。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只有将“学”和“思”结合起来,才能学得扎实深刻。
示例二:座右铭: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理由:这句话的意思是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一个人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我以此句为座右铭是为了激励自己在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考验,都要坚守气节,不能改变自己的志向。
【解析】27.考查字音字义。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意为:知道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好”读作hà,意为:爱好。
A.意为:指诗文中警句妙语很多。“好”读作hǎ,意为:美好;
B.意为:爱好学习,不知疲倦。“好”读作hà,意为:爱好;
故选B。
28.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
注意:(1)亦,也;乐,快乐;乎,吗;(2)是故,因此;困,困惑。
29.考查诗句赏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了哲理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因为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天地之间万物新陈代谢乃是常理,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30.考查阅读启示,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如把“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作为座右铭。这句话的意思是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这句话体现出一种谦虚的学习态度。它会激励着我随时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向身边的人学习,取长补短,得到进步与提升。
【点睛】参考译文: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虽然有美味的内食,但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味道的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尚书•说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023·广东汕头·校联考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⑤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⑥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⑧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⑨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3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甲】文中的意思。
(1)人不知而不愠( )
(2)我日三省我身( )
(3)思而不学则殆( )
32.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乙】
孔子谈水
孔子观于东流之水。子贡问于孔子曰:“君子之所以见大水必观焉者是何?”孔子曰:“夫水,大遍与诸生而无为也,似德。其流也焯下,裾拘必循其理,似义。其洸洸乎不渢尽,似道。若有决行之其应佚若声响其赴百仞之谷不惧似勇。主量必平,似法。盈不求概,似正。淖约微达,似察。以出以入,以就鲜洁,似善化。其万折也必东,似志。是故君子见大水必观焉。”
(《荀子·宥坐》)
3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乙】中的意思。
(1)大遍与诸生而无为也( )
(2)似善化( )
34.请用“/”给【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若有决行之其应佚若声响其赴百仞之谷不惧似勇。
35.【甲】文中有“匹夫不可夺志也”,【乙】文中有“其万折也必东,似志”,两文都谈到“志”的内涵一样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31. 生气、恼怒 自我检查 疑惑 32.(1)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做老师了。
(2)选取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33. 与:同“予”,给予 善化:善于教化 34.若有决行之/其应佚若声响/其赴百仞之谷不惧/似勇。 35.【甲】文中的“志”,是“志向、理想”的意思,反映出孔子对于“志”的高度重视,甚至将它与三军之帅相比;【乙】文中的“志”,是“意志”的意思,赞扬了水历经千曲万折却一定东流的顽强意志。
【解析】3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别人不了解我,我去不生气。愠,生气、恼怒。
(2)句意: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省,自我检查。
(3)句意: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殆,疑惑。
3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
(1)故,旧的短语。而,表顺承,就。可以,可以凭借。为,做。
(2)择,选择。善者,优点。其,他的。
33.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水广泛地哺育各种生物,而没有自己的目的。与,同“予”,给予。
(2)句意:有如君子的善于改造事物。善化,善于教化。
34.考查断句。句意:如果掘开堤岸,使水流通,水就会奔腾而流,好像回响应声而起一样。水流往百仞深的山谷而不害怕,就好像君子的勇敢坚毅。断句为:若有决行之/其应佚若声响/其赴百仞之谷不惧/似勇。
35.考查比较阅读。
甲文“匹夫不可夺志也”意为:普通人的志向却不可改变。“志”是志向,理想的意思。作者认为,三军的主帅可以改变,但普通的人志向却不可改变。一个人立定志向比三军确定主帅还要重要。可以看出孔子对于“志”的高度重视。
乙文“其万折也必东,似志”意为:无论怎样的百折千问,一定要东流入海,有如君子的坚定不移的信念和意志。“志”的意思是意志、信念。水虽然历经千折万转,却始终向东,表现了作者对水顽强意志的赞美之情。
【点睛】参考译文:
甲: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向却不可改变。”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乙:孔子看向东流去的水。子贡向孔子询问,说:“君子见到大水,一定要仔细观察,这是为什么呢?”孔子说:“水广泛地哺育各种生物,而没有自己的目的,就好像君子高尚的道德。水流向下,曲折变化必定遵循一定的规律,就好像君子的高义。水流汹涌不竭尽,就好像君子做事有根本的原则。如果掘开堤岸,使水流通,水就会奔腾而流,好像回响应声而起一样。水流往百仞深的山谷而不害怕,就好像君子的勇敢坚毅。装入量器,一定保持水平,有如君子的立身正直。遇满则止,并不贪多务得,有如君子的讲究分寸,处事有度。渗入曲细,无微不达,有如君子的明察秋毫。泥沙俱下,最后仍然是一泓清水,有如君子的善于改造事物。无论怎样的百折千问,一定要东流入海,有如君子的坚定不移的信念和意志。所以君子见到大水一定要仔细观察。”
(2023·广西百色·统考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蒹葭
《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孔子世家(节选)
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①,料量平②;尝为司职吏③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
孔子年三十五,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孔子去曹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拔其树。孔子去。弟子曰:“可以速矣。”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④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⑤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选自《史记》,有删改)
【注释】①史:管理仓库的小吏。②料量平:出纳钱粮算量得准确清楚。③司职吏:管理牧场的官吏。④祗回:相当于“低回”。流连,盘桓。祗,恭敬。⑤折中:调和取正。
36.下面对《蒹葭》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歌中主人公在深秋露重霜浓之时,徘徊岸边,上下求索,寻找“伊人”而不得。
B.每一章开头写景起兴,烘托清冷气氛,抒发主人公凄婉惆怅之情。
C.“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表明地点的变化,暗示“伊人”难以寻觅。
D.全诗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有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美感,同时深化了诗歌的意境。
37.下面对《<论语>十二章》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之”“人不知而不愠”“吾日三省吾身”是谈修身做人的。
B.“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是孔子的自白,讲述了孔子对“义”的坚守。
C.“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是孔子在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发奋进取。
D.“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告诉我们有坚定的志向是非常重要的。
38.用“/”给《孔子世家》(节选)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39.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有着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时殊世异,有些词语沿用至今,但词义已发生变化。请写出《<论语>十二章》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40.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41.《论语·雍也》中孔子盛赞颜回“贤”,这个“贤”可以用哪个四字成语概括?为了突出颜回的“贤”,这一则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简要分析。
42.孔子一生历经坎坷,却矢志不渝,秉持“仁”的思想,“克己复礼”“仁者爱人”,是一位率真、率性的真“圣人”。请结合具体语句和你所了解的孔子经历,说说你心中的孔子形象。
【答案】36.C 37.A 38.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39. 志同道合的人 朋友 可以凭借 吃 40.(1)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感到疑惑。
(2)我虽然不能达到那样的高度,但是心中一直向往着它。 41.安贫乐道。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人不堪其忧(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种困苦)”表现他人难以忍受清贫,“回也不改其乐(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表现颜回对自身的坚守,二者形成对比,突出了颜回的“贤”。 42.示例一:孔子是一个安贫乐道之人。他周游列国,历尽艰辛,贫困时,宁愿“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却不改初衷。
示例二:孔子是一个好学、乐学之人。他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充分体现了他的谦虚上进。
示例三:孔子是一个执着追求、有志气、有抱负的人。“匹夫不可夺志也”,他为自己抱定的志向努力奋斗,在周游列国的历程中,他也是这样践行自己的初衷的。
【解析】36.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C.选项有误,“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采用重章叠句的方法,表现的是时间的变化,暗示了时光的流逝与追求者的深情执着;“在水之湄”“在水之埃”才是通过地点的变化,写出了主人公不畏险阻地一再追寻,几度求索,也暗示了“伊人”的踪迹飘忽,难以寻觅。
故选C。
37.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A.选项有误,“学而时习之”说的是学过的知识要按时复习,因为讲的是学习方法而不是修身做人。
故选A。
38.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的大意是:天下的君主贤人也很多,生前都荣耀一时,死后也就完了。根据大意可知,本句采用主谓结构句式来阐述天下的君主贤人生前以及死后的情况;再根据“矣”一般做句末语气词;以及句式对称原则可断“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因而可断句为: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39.本题考查对古今异义词的理解。
①朋:结合“有朋自远方来”的意思: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可知“朋”的古义为:志同道合的人;今义为:朋友。
②可以:结合“可以为师矣”的意思: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可知“可以”的古义为:可以凭借。
③饭:结合“饭疏食”的意思:吃粗粮,可知“饭”的古义为:吃。
40.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学:学习;思:思考;则:就;罔: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殆:疑惑;
(2)虽:虽然;至:到;然:但是;之:代词,代它。
4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写作手法的分析。
第一问:结合孔子对颜回的评价“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可知颜回过着清贫的生活,但他也不改变乐趣,因而可用安贫乐道这个成语来形容他;
第二问:结合“人不堪其忧(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种困苦)”表现他人难以忍受清贫,“回也不改其乐(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这两句,可知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表现颜回对自身的坚守,二者形成对比,突出了颜回的“贤”。
42.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作答时可以从刻画人物的描写方法、叙述的事件和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行为去分析,注意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示例一:孔子是一个热爱学习,且讲究学习方法的人。“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以及“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充分体现了他的热爱学习且注重读书方法;
示例二:孔子是一个珍惜时间的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充分体现了他珍惜时间的形象;
示例三:孔子是一个意志坚定的人。“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充分体现了他的意志坚定。
【点睛】
蒹葭
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霜。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就站在对岸河边上。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追随她(他)的道路险阻又漫长。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河水中央。
芦苇凄清一大片,清晨露水尚未晒干。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她(他)就在河水对岸。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那道路坎坷又艰难。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水中小洲。
河畔芦苇繁茂连绵,清晨露滴尚未被蒸发完毕。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她(他)就在河岸一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那道路弯曲又艰险。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水中的沙滩。
《论语》十二章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品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感到疑惑。”
孔子说:“多么贤德啊,颜回!”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多么贤德啊,颜回!”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睡,乐趣也在这当中。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
孔子在河岸上说:“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子夏说:“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孔子世家(节选)
孔子家贫且地位低下。到长大了,曾经做过季氏的小吏,粮食称量公平标准;曾作司职吏一职掌管牲畜养殖之事。因此而做了司空。
孔子三十五岁的时候,鲁国发生了变乱。孔子来到齐国,做了高昭子的家臣,想借高昭子的关系接近景公。他与齐国的乐官谈论音乐,听到了舜时的《韶》乐,就学习了起来,有三个月的时间竟尝不出肉的味道,齐国人都称赞他。
孔子离开曹国到达宋国,与弟子们在大树下演习礼仪。宋国的司马桓魋想杀死孔子,就把树砍掉了。孔子只得离开这个地方。弟子们催促说:“我们可以快点走了。”孔子说:“上天既然把传道的使命赋予我,桓魋他又能把我怎么样!”
太史公说:《诗经》有这样的话:“巍峨的高山令人仰望,宽阔的大路让人行走。”尽管我不能回到孔子的时代,然而内心非常向往。我阅读孔子的书籍,心里总想象着他的为人。我曾经到过鲁国,观看孔子的宗庙里陈列的那些车辆服装、礼乐器物,那里的儒生都按时到孔子故居去演习礼仪,我流连忘返以至留在那里舍不得离去。天下的君主贤人也很多,生前都荣耀一时,死后也就完了。孔子是一个平民,传世十几代,学者至今非常尊崇他。上起天子王侯,中原凡是讲习六经的都要以孔子的言论作为标准来判断是非,孔子真可以说是至高无上的圣人了!
文言词句
字典中的释义列举
恰当的解释
示例:见往事耳
①朝见②了解
选择②
(1)不舍昼夜
①停②房屋
选择
(2)士别三日
①太阳②天
选择
(3)温故而知新
①学过的知识②所以
选择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诗句:______________;
批注:______________。
词语
古义
今义
朋
①
②
可以
③
表许可
饭
④
煮熟的谷类食物
第16讲 七下课标文言文复习(练习)-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高效讲与练(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第16讲 七下课标文言文复习(练习)-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高效讲与练(全国通用),文件包含第16讲七下课标文言文复习练习-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第16讲七下课标文言文复习练习-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15讲 七上课标文言文复习(讲义)-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高效讲与练(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第15讲 七上课标文言文复习(讲义)-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高效讲与练(全国通用),文件包含第15讲七上课标文言文复习讲义-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第15讲七上课标文言文复习讲义-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13讲 九上课标古诗词复习(讲义)-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高效讲与练(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第13讲 九上课标古诗词复习(讲义)-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高效讲与练(全国通用),文件包含第13讲九上课标古诗词复习讲义-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第13讲九上课标古诗词复习讲义-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