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专题02 生物与环境(过练习)-备战2024年中考生物新课标专题过过过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专题02 生物与环境(原卷版).docx
    • 解析
      专题02 生物与环境(解析版).docx
    专题02 生物与环境(原卷版)第1页
    专题02 生物与环境(原卷版)第2页
    专题02 生物与环境(原卷版)第3页
    专题02 生物与环境(解析版)第1页
    专题02 生物与环境(解析版)第2页
    专题02 生物与环境(解析版)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02 生物与环境(过练习)-备战2024年中考生物新课标专题过过过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2 生物与环境(过练习)-备战2024年中考生物新课标专题过过过,文件包含专题02生物与环境原卷版docx、专题02生物与环境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 .下列选项中,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A.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 C.蒸腾作用 D.扩散作用
    【答案】 A
    【解析】A.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呼吸作用,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所以生物的活细胞都可以进行呼吸作用,A正确。
    BC.绿色植物才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B不正确,C不正确。
    D.扩散作用是指在驱动力的作用下物质(原子、离子、分子)的转移过程,不是生物特有的,非生物也有扩散作用,D不正确。
    因此正确答案是A。
    2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能影响草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 )
    ①人 ②阳光 ③空气 ④牛
    A.②③ B.③④ C.①④ D.①②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空气、温度、水、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详解:
    结合分析,①人和④牛属于生物因素,②阳光和③空气属于非生物因素,A符合题意。
    【答案】 A
    3 .二十四节气文化博大精深,它根植于中国悠久的农耕文明,融汇了先进的农学思想, “夏至种豆,重阳种麦 ”体现了什么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
    A.温度 B.水分 C.阳光 D.空气
    [详解]夏至种豆,重阳种麦指的是夏至是种豆的好
    时节,重阳是种麦的好时节,主要原因是不同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温度不一样。
    【答案】 A
    4 .随着国内 “异宠 ”市场的火爆,国外宠物进入国内的现象也逐渐增多,这给我国生物安全带来极大挑战。下列做法可能导致外来物种入侵的是
    A.个人及团体不随意引进、养殖、种植外来物种
    B.不想继续饲养 “异宠 ”时,可在周围寻找适宜环境放生
    C.携带、寄递进出境动植物及其产品,要主动向海关申报
    D.不随意从网络上购买国外宠物、花草等动植物及其产品
    【答案】 B
    【解析】 A.个人及团体不随意引进、养殖、种植外来物种,一旦定殖,彻底根除难度大,对入侵地生态环境带来严重不利影响,对农林牧渔业可持续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产生危害,A不正确。
    B.不想继续饲养“异宠”时,不能随意放生,应主动与救助机构联系,把动物妥善处置,以防破坏生态环境,B正确。
    C. 不要携带、寄递禁止进境的动植物及其产品和其他检疫物进境,进出境动植物及其产品要主动申报,C不正确。
    D.不随意从网络上购买国外宠物、花草等动植物及其产品,很可能出现部分物种携带海外病毒、细菌、寄生虫进入我国,或出现大规模的繁殖,使本地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的破坏,D不正确。
    因此正确答案是B。
    5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生态文明理念。相关理解 不 正 确 的是
    A.“山水林田湖草沙”属于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
    B.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相互关联的
    C.生命共同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D.生命共同体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保持不变是自动调节的结果
    【答案】 D
    【解析】 A.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如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山水林田湖草沙”中的草属于草原生态系统,田属于农田生态系统,所以“山水林田湖草沙”属于不同的生态系统类型,A说法无误。
    B.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而不是孤立的、封闭的B说法无误。C.生命共同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物圈中的“山水林田湖草沙”属于不同的生态系统类型,但属于一个生命共同体,C说法无误。
    D.一般情况下,生命共同体中,即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处于一个动态的平衡,但不是保持不变的,可以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D不正确。
    因此答案是 D。
    6 .生物能够对来自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是生物的特征之一,下列不属于该特征的是( )
    A.向日葵的花盘受太阳影响会向日转动 B.感染新冠病毒后机体会产生相应的抗体
    C.人进入寒冷环境中时,会发生“颤栗”现象 D.晒干的大豆种子浸在水中会膨胀发软
    [详解]
    A.向日葵的花盘受太阳影响会向日转动体现了向日葵对光线做出的反应,A不符合题意。
    B.新冠病毒作为抗原,刺激机体后机体会做出反应,即产生相应的抗体,B不符合题意。
    C.“颤栗”现象是骨骼肌收缩导致的,能产生更多的热量,是人对寒冷刺激做出的反应,C不符合题意。 D.晒干的大豆种子浸在水中会膨胀发软是吸水引起的,不属于生物对刺激做出的反应,D符合题意。
    【答案】 D
    7 .下列生物中,通常生活在比较潮湿的地方,并以植物的叶和嫩芽为食的是( )
    A.麻雀 B.蚂蚁 C.骆驼 D.蜗牛
    A、麻雀属于鸟类,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善于在空中飞行;
    B、蚂蚁属于昆虫,用气管呼吸,生活在干旱的陆地;
    C、骆驼属于哺乳动物,用肺呼吸,生活在干燥的沙漠中;
    D、蜗牛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用鳃呼吸,以植物的茎和叶为食;故选:D
    【答案】 D
    8 .《左氏春秋》记载了稻田杂草——稗草,它与水稻外形相似,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则水稻与稗草的关系是
    A.竞争关系 B.寄生关系 C.合作关系 D.捕食关系
    【答案】 A
    【解析】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为捕食关系。存在竞争关系的生物之间会争夺空间、阳光、食物、配偶等,如水稻和杂草争夺阳光、养料和水分。同种生物之间互助属于合作关系,如蜜蜂、蚂蚁群体内的分工与合作。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表或体内,并从中获得营养物质属于寄生关系,如人和人小肠内的蛔虫。地衣是真菌和藻类的共生体,这种关系则是共生关系。根据题中信息可知,水稻和稗草之间争夺阳光、养料和水分,属于竞争关系。
    因此正确答案是A。
    9 .2021年1月1日,长江重点流域全面实施“十年禁渔”,以促进长江生态持续发展。图示为长江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食物网共有5条食物链
    B.图中鲫鱼和轮虫有竞争关系
    C.禁渔可防止图中食物链中断
    D.生物所需的物质和能量在上图食物网中循环流动
    解析
    (1)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2)竞争是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由于争夺资源空间等而发生斗争的现象。
    (3)在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之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
    A.图中食物网共有5条食物链,分别是①绿藻→轮虫→鲫鱼,②绿藻→鲫鱼,③绿藻→螺蛳→鲫鱼,④水草→螺蛳→鲫鱼,⑤水草→鲫鱼,A不符合题意。
    B.鲫鱼和轮虫都以绿藻为食物,会发生斗争现象,则两者有竞争关系,B不符合题意。
    C.如果不禁渔可能导致生态系统中的鲫鱼消失,从而使图中食物链中断,则禁渔可防止图中食物链中断,C不符合题意。 D.禁渔可以阻止生物种类的减少,甚至可能增加生物种类,从而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D符合题意。故选D。
    解题的关键是识图并了解食物网和食物链。
    【答案】 D
    10 .迄今为止,地球仍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唯一的家园,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和爱护。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生物圈 B.森林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 D.海洋生态系统
    [详解]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处,厚度约为20
    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
    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
    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故A正确,BCD错误。
    【答案】 A
    11 .地衣是真菌与藻类共生在一起形成的。藻类为真菌提供有机物,真菌为藻类提供水和无机盐。这体现的生物基本特征是( )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能进行呼吸
    C.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D.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详解]由题干“藻类为真菌提供有机物,真菌为藻类提供水和无机盐”,体现了生物的生活
    需要营养的特征,不能体现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
    性,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答案】 A
    12 .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从出发到归航历时6个月,三名宇航员感觉良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宇航员在太空中不需要氧气
    B.宇航员在太空中不需要水也能生存
    C.宇航员出舱活动是在生物圈内进行的
    D.宇航员在太空舱维持身体平衡主要依靠小脑等结构调节
    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是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AB、宇航员在飞向太空时,必须携带维持生命的物质。太空是一个高真空的环境,没有空气,宇航员出舱活动是在真空内进行的,因此宇航员必须携带人呼吸所必须的氧气;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运输都必需在水中进行,水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因此还必需携带水分,AB错误。
    C.生物圈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宇航员出舱活动是在地球外进行的活动,不在生物圈范围内,C错误。
    D、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因此,宇航员在太空舱维持身体平衡主要依靠小脑等结构调节,D正确。故选D.
    【答案】 D
    13 .某农田中种植着大豆,同时生长着稗草、鸭跖草等杂草,分布有七星瓢虫、大豆蚜等动物和根瘤菌等微生物。下列关于该农田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豆稗草和鸭跖草都是生产者 B.根瘤菌与大豆之间是寄生关系
    C.七星瓢虫的能量可以流向稗草 D.农田中所有生物构成生态系统
    【详解]A、大豆稗草和鸭跖草都是植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A正确。
    B.根瘤菌能与豆科植物共生形成根瘤。根瘤菌能将空气中的氮还原成氨供植物利用,使土壤中含氮的无机盐的含量增高;植物能够给根瘤菌提供有机物。根瘤菌与大豆之问是共生关系,B错误。 C.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七星瓢虫是消费者,其能量不可以流向稗草,C错误。 D.农田中所有生物及其无机环境构成生态系统,D错误。故选A。
    【答案】 A
    14 .“稻在水中长,虾绕稻边游”。“稻虾共作”是我省广泛实施的富民工程,这项工程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下图是“稻虾共作”原理示意图,据图分析,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稻虾田是一个生态系统
    B.该稻虾田中的腐生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
    C.若该稻虾田里的野生青蛙被大量捕捉,不会影响其自动调节能力
    D.若该稻虾田受到重金属污染,则可能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详解]A.稻虾田既包括了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
    中所有的生物,因此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A正确。
    B.腐生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可以将动植物和人的遗体、粪便等分解为无机物返还到无极环境中供植物光合作用所利用,促进了生物圈的物质循环,B正确。
    C.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
    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因此若该稻虾田里的野生青蛙被大量捕
    捉,会影响其自动调节能力,C错误。
    D.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沿着食物链积累,营养级别越高,有毒物质含量越高,D正确。故选C。
    【答案】 C
    15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农田生态系统 B.城市生态系统 C.生物圈 D.海洋生态系统
    【答案】 C
    16 .生物世界多姿多彩、奥妙无穷。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鲸喷出雾状水柱 B.树上叶片变黄 C.珊瑚礁由小长大 D.海豚捕食大马哈鱼
    【答案】 C
    17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知识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非生物部分是指生物以外的一切非生命的物质和能量
    ②生物的环境就是指生物的生存地点
    ③动物都是消费者 ④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答案】 B
    18 .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某些植物冬季落叶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B.同种生物个体间只有竞争关系
    C.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D.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称为非生物因素
    【答案】 A
    19 .下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1475千焦
    B.从b到c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
    C.d是该生态系统中营养级最高的消费者
    D.b是该生态系统的初级消费者,处在食物链的第一营养级
    解析
    1,由图可知,a绿色植物是生产者,b动物是初级消费者,c动物是次级消费者,d腐生的细菌和真菌是分解者。
    2.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并逐级递减,因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不循环的;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开始于太阳辐射能的固定,结束于生物体的完全分解,物质的合成和分解过程,伴随着能量的储存、转移和释放,因此,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同时进行。
    A.生态系统固定的总能量是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第一营养级)所固定的能量,各营养级的能量有三个去向:①该生物呼吸作用散失 ②流入下一营养级③流入分解者。a是生产者,a传给d分解者的能量是875,传给b的能量是200,呼吸作用消耗的是175,因此a从太阳获得的能量-875+200+175=1250干焦,A错误。
    B.由于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并且逐级递减。在食物链前端的生产者物质和能量最多,越往后物质和能量越少。上一个营养级传递给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约是10~20%。从图中可以看出,流入b的是200千焦,c是30千焦,可知能量传递效率=(30+200)x100%-15%,B正确。
    C.从图中可以看出,d是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C错误。
    D.b是该生态系统的初级消费者,处在食物链的第二营养级,D错误。
    【答案】 B
    20 .我国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地球上的氧气主要来自森林生态系统 B.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
    C.城市生态系统的人起支配作用 D.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答案】 A
    21 .“四面荷花三面柳,明湖美景令人醉”。下列现象与生物的基本特征不符的是( )
    A.荷花的茎是中空的——生物能适应环境
    B.柳树飘散柳絮——生物能繁殖后代
    C.向日葵朝向太阳——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D.喜鹊的雏鸟与亲鸟羽色相似——生物具有遗传的特征
    【答案】 C
    22 .唐·贾岛《送道者》中这样描述“此行无弟子,白犬自相随”,狗作为人类最忠实的朋友,被当成了宠物。它的归类依据是( )
    A.形态结构 B.生活环境 C.用途 D.大小多少
    【答案】 C
    23 . 如图中A 表示的是某种鹰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的数量变化,那么B 最可能代表的是( )
    A. 鹰的天敌数量变化 B. 被鹰捕食的生物数量变化
    C. 该生态系统中植物的数量变化 D. 与鹰有合作关系的生物数量变化
    [详解]
    一个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各种食物链彼此交织在一起,形成食物网;生物种类越丰富,个体数量越多,食物网越复杂,而且食物网中,植物的数量大于植食性动物的数量大于肉食性动物数量。
    由图可知:图中B的数量大于A;由图明显可知,两种群其中之一的增加导致另一种数量下降,而后者数量下降又导致前者减少,A的变化随B的变化而变化,它们之间是一种捕食关系,B是被鹰捕食的一个种群。故选B。
    【答案】 B
    24 .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情况(单位:千焦),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的个体数量一定多于乙的个体数量
    B.甲固定的太阳能等于乙、丙的能量之和
    C.乙具有的能量越多,则丙获得的能量越少
    D.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
    详解:
    试题分析:并不是营养级越低个体数量越多,如在食物链:松树→松毛虫→鸟中,松树的数量会少于松毛虫的数量,A错误;丙的能量来自于乙的一少部分,乙的能量来自于甲的一少部分,二者的能量之和少于甲的能量,因此与甲的能量不相等。B错误;在两个营养级之间能量的传递率为10%-20%,因此乙具有的能量越多,则丙获得的能量越多,C错误;图中第二营养级的同化能量为200,第三营养级的同化能量为30,因此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0÷200x100%=15%,D正确。
    【答案】 D
    25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森林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肺”,一般能够长期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
    B.海洋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每年制造的氧气占地球产氧量的70%
    C.农田生态系统总是朝着对人有益的方向发展
    D.每一个生态系统都与周围的其他生态系统相互关联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1 .阅读资料,回答问题。资料:丝瓜是双子叶植物纲葫芦目葫芦科丝瓜属植物。《本草纲目》对丝瓜有记载:嫩时去皮,可烹可曝,点茶充蔬。老则大如杵,筋络缠纽如织成,经霜乃枯,涤釜器,故村人呼为洗锅罗瓜。 (1)资料中提及的最大分类等级是 。\
    丝瓜藤的触须遇到硬物即会攀援缠绕生长,说明植物具有 的特征。
    丝瓜的花是单性花,在同一植株上既有雄花(仅有雄蕊)也有雌花(仅有雌蕊)。据图判断,乙花是 。
    丝瓜果实内有多枚种子,推测丝瓜花中应有多枚 。
    (5)“嫩时去皮,可烹可曝,点茶充蔬。老则大如杵,筋络缠纽如织成”。可见,去皮后丝瓜瓤主要由营养组织和 组织构成。
    【答案】 (1)纲(2) 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应激性 (3)雌花(4)胚珠(5)输导
    [详解]
    (1)生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资料中提及的最大分类等级是纲。(2)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如丝瓜藤的触须遇到硬物即会缠绕攀援生长,说明植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3)丝瓜的花是单性花,乙是雌花(仅有雌蕊),雌蕊由柱头、花柱、子房组成。
    (4)传粉受精完成后,只有雌蕊的子房继续发育,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丝瓜的果实内有多枚种子,说明花中应该有多枚胚珠。
    (5)植物的组织主要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分生组织、机械组织等。去掉果皮的丝瓜瓤主要由输导组织构成。
    2 .某国家森林公园,野生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有苍鹰、金雕、狼、花面狐等野生鸟兽168种,水杉、紫锻、赤松、山杜鹃(映山红)等植物600余种,还有近千亩江北最大的淡竹和毛竹林。每5月杜鹃花开时,众多游人前来踏青赏花。
    该国家森林公园中,影响金雕、花面狐、山杜鹃等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统称为 。
    生物小组的同学在登山时发现,竞相绽放的杜鹃花主要分布在山腰地带,而山谷和山顶分布更多的分别是栋树和赤松,造成这种现象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该国家森林公园不仅吸收了大量二氧化碳,释放出大量的氧气,而且使周边环境气候温和、空气优良,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4)大山雀是山中常见的食虫性益鸟,大山雀与松毛虫之间的关系是 ;紫锻、赤松之间是 关系:所有生物的生活都会受到 因素的影响,如水杉、赤松、山杜鹃等能影响紫锻的生存。
    【答案】 生态因素 温度 生物影响环境 捕食 竞争 生物
    [详解]
    (1)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叫生态因素。在生物学上,把影响金雕、花面狐、山杜鹃等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统称为生态因素。
    (2)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度左右,因此高山从山脚到山顶温度差别极大,形成植物垂直分层分布的特点,因此“生物小组的同学在登山时发现,竞相绽放的杜鹃花主要分布在山腰地带,而山谷和山顶分布更多的分别是栋树和赤松”,造成这种现象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温度。
    (3)“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招虎山的植被覆盖率达到92%产生了巨大的生态效益,释放氧气、固定二氧化碳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说明绿色植物对维持碳一氧平衡起重要作用。“周边环境气候温和、空气优良”,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生物影响环境,如水杉、赤松、山杜鹃等能影响紫锻的生存。
    (4)大山雀是山中常见的食虫性益鸟,大山雀与松毛虫之间的关系是捕食关系。紫锻、赤松相互争夺阳光、空气等,二者之间是竞争关系。所有生物的生活都会受到生物因素的影响,如水杉、赤松、山杜鹃等能影响紫锻的生存。
    3 .“成都成就梦想”,第31界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将于2023年7月28日至8月8日在成都举行。东安湖体育公园是大运会主会场,也是成都的城市生态会客厅,该公园占地面积5061亩,其中绿地面积3427亩,水域面积1634亩。图甲是东安湖体育公园鸟瞰图,图乙表示东安湖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回答下列问题:
    ( 1 )东安湖生态系统中,白鹭、蟹、虾等生物的分布和生活受非生物因素和 的影响。该生态系统中鱼、虾等动物的食物碎屑、排泄物和植物的枯枝落叶并不会无限堆积,是因为这些物质可以被生态系统中的 分解。
    ( 2 )东安湖生态系统中的多条食物链构成复杂的食物网,请写出图乙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 。若某个时期蟹的数量减少,在短时间内浮游动物的数量将 ,但一段时间后,蟹、浮游动物的数量又可以恢复到相对稳定状态,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
    ( 3 )在东安湖生态系统中,水生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能量贮存在 中。当能量沿着图乙所示的食物网逐级传递到白鹭时,白鹭贮存的能量已经很少,原因是 。
    ( 4 )东安湖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通过能量流动和 ,紧密联系,构成一个统一整体,从而使其得到生存和发展。为保护东安湖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你认为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答案】 (1)生物因素分解者
    (2)水生植物→蟹→白鹭增加自我调节
    (3)有机物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白鹭的营养级最高,获得的能量最少
    (4)物质循环建立自然保护区
    【解析】 (1)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因素。非生物因素如:温度、食物、光、空气、水等。东安湖生态系统中,白鹭、蟹、虾等生物的分布和生活受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的影响。分解者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所以该生态系统中鱼、虾等动物的食物碎屑、排泄物和植物的枯枝落叶并不会无限堆积,是因为这些物质可以被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分解。
    (2)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该食物网形成的食物链有水生植物蟹白鹭,水生植物鱼白鹭,水生植物虾白鹭,水生植物浮游动物虾鱼白鹭,水生植物浮游动物虾白鹭,水生植物浮游动物蟹白鹭,分析可知,图乙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水生植物蟹白鹭或水生植物鱼白鹭,水生植物虾白鹭。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若某个时期蟹的数量减少,在短时间内浮游动物的数量将增加,但一段时间后,蟹、浮游动物的数量又可以恢复到相对稳定状态,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3)生产者是指能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自身、消费者、分解者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绿色植物,所以在东安湖生态系统中,水生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能量贮存在有机物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所以当能量沿着图乙所示的食物网逐级传递到白鹭时,白鹭贮存的能量已经很少,原因是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白鹭的营养级最高,获得的能量最少。
    (4)生态系统中,生物部分以及非生物物质、能量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紧密联系,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因此,东安湖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紧密联系,构成一个统一整体,从而使其得到生存和发展。为保护东安湖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等。
    4 .下图是某地农田生态系统示意图。早些年,由于当地大量捕捉青蛙、捕杀鸟类,导致农民不得不多次喷洒农药来防治农业害虫。经整治,青蛙和鸟的数量显著增加,虫害得到了有效控制。

    图中的生态系统包含 条食物链。
    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能量沿图中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特点是 。
    小麦的残叶落在土壤中,会消失吗?原因是什么? 。
    (4)利用青蛙和鸟类等来防治虫害,属于生物防治,相比农药防治,其优点有 。
    【答案】 (1)2(2) 小麦固定太阳能的总量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3)会消失,会被土壤中的分解者分解成无机物(4)减少环境污染
    [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图中的食物链有:小
    麦→虫→鸟,小麦→虫→蛙,共两条。
    (2)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绿色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食物链越长,能量损失越多,食物链越短,能量损失越少。
    (3)小麦的残叶中富含有机物,落在土壤中,会被土壤中的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分解,变成水、二氧化碳等无机物,因此会消失。
    (4)传统杀虫剂中的有害物质会在消费者体内造成富集现象,生物防治来控制农业害虫,该防治方法的优点是专一性强,控制害虫持久;不污染环境(防止环境污染);有利于保护害虫的天敌(保障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据日前报道,日本政府正式决定两年后将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水排入大海。此决定立刻遭到国际社会的谴责和质疑,核污水中含有放射性物质,如被人类或其他生物体吸入,将长期残存体内。在海洋环境中,放射性物质通过食物链可能被富集,人类一旦食用被污染的鱼类,放射性物质就会进入人体,可能会对DNA产生影响,并造成基因损害。如果福岛核电站核污水被排入海洋,从排放之日起57天内,放射性物质将扩散至太平洋大半区域,十年后将蔓延全球海域,全球都将会有风险。
    海洋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 组成。
    核污水中的放射性物质属于影响海洋生物的 (填“非生物因素”或“生物因素”)。
    上述材料体现了 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4)生态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作为地球上的一员,你以哪些实际行动来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写出一点即可)
    【答案】 (1)非生物部分(2)非生物因素(3)生物圈(4)少使用塑料制品,少使用一次性筷子,低碳出行等等
    [详解]
    (1)海洋生态系统由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部分和阳光、温度、水分等非生物部分组成。
    (2)核污水中的放射性物质不具备生物的基本特征,属于非生物因素。
    (3)由“如果福岛核电站核污水被排入海洋,从排放之日起57天内,放射性物质将扩散至太平洋大半区域,十年后将蔓延全球海域,全球都将会有风险。”的描述可以看出,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4)保护生态环境人人有责,作为地球上的一员,我们应该做到少使用塑料制品,少使用一次性筷子,低碳出行等等,以实际行动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相关试卷

    专题01生物体的结构层次(过练习)-备战2024年中考生物新课标专题过过过:

    这是一份专题01生物体的结构层次(过练习)-备战2024年中考生物新课标专题过过过,文件包含专题01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原卷版docx、专题01生物体的结构层次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专题02 生物与环境(综合提分练)-【过专题】2022年中考生物二轮精准高效复习(解析版):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专题02 生物与环境(综合提分练)-【过专题】2022年中考生物二轮精准高效复习(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探究题,资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专题02 生物与环境(综合提分练)-【过专题】2022年中考生物二轮精准高效复习(原卷版):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专题02 生物与环境(综合提分练)-【过专题】2022年中考生物二轮精准高效复习(原卷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探究题,资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