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二首《咏柳》(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5443158/0-170960194257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古诗二首《咏柳》(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5443158/0-170960194259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古诗二首《咏柳》(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5443158/0-170960194262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语文二年级下册课文11 古诗二首咏柳教学设计
展开教学目标:
1.认识“咏、妆、剪、裁”等6个生字,会写“碧、剪”等5个字,积累“妆、丝”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通古诗。
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意思,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难点:
感受古诗的意境。
一、激趣导入
1.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师:(出示图片)同学们,看到眼前的这幅图, 你立刻想到了哪首诗?
生: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师:真好,这是唐代诗人骆宾王的作品,题目是——
生:《咏鹅》。
师:来,一起读这个字——生:咏。
师:会组词吗?生:歌咏。
师:很好。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是——生:《咏柳》。
2. 借助图片,感知特点。
师:同学们,谁能跟大家说说你眼中的柳树是什么样子的?
生:柳树的枝条是垂下来的。
生:柳树的枝条像春姑娘的头发。
生:柳树是绿色的,而且枝条非常柔软。
师:说得真好,让我们一起再来欣赏欣赏柳树,感受一下它的美吧。
(配乐播放图片)
师:我发现大家都看得特别投入,还有人边看边发出了感叹。你为什么发出了感叹?
生:我感觉柳树的枝条像绿色的荧光条,特别好看。
生:我觉得很多柳枝垂下来,就好像绿色的窗帘。
生:柳树的枝条下垂,风吹来时,叶子随风飘舞,很美。
二、初读古诗,感受诗韵
1. 借助注释,理解字义。
师:柳树可真美啊,在诗人笔下又是什么样的呢?赶快来读一读这首诗吧,注意把字音读准, 把诗句读通顺。
(生自由读)
师:哪位同学来读一读这首诗?
(指名读)
师:读得不错,王老师把这首诗中最容易读错的一个生字写到黑板上,谁来读一读?
生:绦。
师:真了不起,这个很容易读错的字他读得很准确。大家看这个字,左边是绞丝旁,根据你的经验,这个字所表示的意思和什么有关?
生:(齐)和丝线有关。
师:根据形旁推测一个字的意思,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大家猜得没错,“绦”就是用丝编成的带子。
2. 趣解生字,指导书写。
师:同学们, 这首诗的第一行有一个字读zhuānɡ, 看到这个字你一定还会想到另一个读 zhuānɡ 的字。
生:“装东西”的“装”,也是“假装”的“装”。 师:(出示图片)同学们,图片上是亲子装。你
们看,爸爸、妈妈、姐姐、弟弟都穿上了相同的服装,服装就是衣服,“装”字的下面就是一个“衣” 字。大家再看下一幅图,图上是谁在干什么呢?
生:是妈妈在化妆,小女孩也学着妈妈的样子在化妆。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化妆的一般都是女的。
师:所以“妆”的右边是“女”字。来,看老师写这个字,右边的“女”字先写撇点,再写撇,两个笔画的大小要匀称,最后再写长长的一横。
(生练习书写,师巡视指导)
师:我们再来猜一个字谜——王老师和一个姓白的小朋友共同坐在一块石头上, 猜猜看,这是诗句中的哪个字?
生:碧。
师: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生:上面是“王”和“白”,下面是“石”,组合起来就是“碧”。
师:假如她就是那位姓白的同学,同学们观察观察我们俩的身材,你觉得我们怎么坐会更安全、更舒适一些?
生:王老师比较胖,应该侧一点儿身子,这样才不会把旁边的这位同学挤下去。
师:说得很好,在写“ 碧” 字时一定要注意, “王”的最后一笔要写成提,让出一点儿地方来,如果写成长长的横,就会把旁边的白同学挤到石头下面去。我们两个要坐得平稳安全,这块石头应该是什么样的?
生:“石”字的“口”要宽一点儿。
生:“口”不能写成倒三角或者圆形的,不然你们两个人都会掉下去的。
师:对,看老师写这个“碧”字,左上的“王”最后一笔一定要写成提,下面“石”字的“口”要宽一点儿,这样整个字才稳当。同学们,你们也来写一写吧!
(生写,师巡视指导、评价)
3. 对比朗读,感悟诗韵。
师:同学们,这首诗最后一个词是“剪刀”,生活中我们也称它为——
生:剪子。
师: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还知道了丝绦就是丝带,那这首诗也可以写成这样——
(出示)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子。
(生笑)
师:为什么这样大笑?
生:虽然意思对,但是这样就不押韵了。生:这样读起来不顺口,而且感觉怪怪的。
师:好,我们再读一读这首诗,感受其中的韵味。
三、品读赏析,体悟诗情
1. 换词比较,感受“碧”字的精准。
师:同学们,我们再来看看图片,观察一下这棵柳树,关注它的颜色、样子,看看它有哪些特点。
生:柳树是绿色的,充满生机。
生:柳枝很柔软,垂了下来。
师:很好。其实无论是古人写诗,还是我们写文章,都要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贺知章在写柳树时也不例外。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这首诗,想一想哪几行诗写出了柳树的特点。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生:“碧”写出了颜色是绿的。
师:“碧”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可以通过查字典来理解。在《新华字典》中,“碧”有两个解释:
①青绿色的玉石。②青绿色。联系这一行诗,你觉得“碧”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
生:应该是青绿色。
师:“碧”就是一种绿色,那这行诗就可以写成:绿玉妆成一树高。意思没有改变,可以这样改吗?
生:这样改应该不太好吧。
师:联系下文读一读,你会有所发现。
生:我知道了,不能这样改,这样改就和下面
“万条垂下绿丝绦”中的“绿”重复了。
师:看来,联系上下文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来,我们一起读读这两行诗,体会用词的准确。
(生齐读)
2. 借助图画,理解“万”字的含义。
师:学习古诗还有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那就是借助图画。有一位同学不仅看图理解,还根据诗句“万条垂下绿丝绦”画了这样一幅画。
(出示图画,画中的柳树只有八根枝条)
生:这样画不对,“万条垂下绿丝绦”说明有很多条柳枝,而他的画上只有八根枝条。
师:需不需要在画的时候数一数,真的画一万条呢?
生:数量不重要,应该把枝条画得多一些,密集一些。
生:不需要画一万条,看起来很多就行了。师:有很多词语、诗句中都带有“百、千、万”,
这样的词语、诗句并不表示具体的数量,而只是表示数量多。我们一起读一读下面这些词语。
(出示,生读)
万水千山 万家灯火 千军万马
千言万语 百里挑一 百花争艳
师:我们再来读一读下面这些诗句来体会一下。
(出示,生读)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唐·柳宗元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宋·王安石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宋·朱熹
3. 品析比较,体会比喻的妥帖。
师:同学们,你们再读一读这首诗的后两行, 有没有发现哪两个字表达的意思是相同的?
生:“裁”和“剪”。
师:同学们,“剪”是一个形声字,下面的“刀” 是形旁,表示意义类属。说到刀呀,生活中有很多,各式各样的,比如水果刀、菜刀、小刀、大刀, 为什么不能说“二月春风似菜刀”或者“二月春风似大刀”呢?
生:因为春天有很多燕子,燕子的尾巴像剪刀,所以作者写“二月春风似剪刀”。
生:因为诗句中说的是“细叶”,只有剪刀才能剪出细叶,所以说“似剪刀”。
生:如果是菜刀或者大刀,估计柳树枝就直接被砍断了,那柳树姑娘就没有长发直接成光头了,而只有用剪刀裁剪出来的细叶才刚刚好。
师:说得真好,我们再来读读这两行诗。
(生齐读)
师:书写“剪”时,要注意上面的“前”和下面的“刀”都要扁一点,看老师写。
(师范写,生练习书写,师巡视指导、评价) 师:同学们,这首诗不仅要会背诵,还要会默写,大家再读几遍,同时注意看看诗中哪几个字比较难写,可以重点识记。
(生练习背诵、默写)
四、拓展诗句,布置作业
师:同学们,古诗中有不少咏物诗,除了今天学习的这首《咏柳》,还有很多呢!大家看,这幅图上,在白雪映衬下更加鲜艳的是——
生:梅花。
师:你想到了哪首诗?
生: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师:同学们,古诗中还有很多类似的诗作,课后请大家再去找一找,读一读。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村居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村居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预学查异,初学适异,研学导异,拓学展异,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咏柳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咏柳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导入,解题意,知诗人,初读古诗,认读生字,指导朗读,掌握节奏,细读古诗,感悟意境,想象意境,美读成诵,唱古诗,感受春天的美丽,介绍诗人,全课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课文11 古诗二首咏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课文11 古诗二首咏柳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解诗题,体会诗的内容,课堂小结,当堂练习,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5dd06cfaa1fe0fadf633abb41c796ed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