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精品同步教案】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观察物体》 精品同步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观察物体》 精品同步教案,共16页。
第四单元 观察物体单 元 备 课第1课时 看一看第2课时 我说你搭第3课时 搭一搭第4课时 练习四第四单元本单元所需课时数4课时主要内容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用3~4个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形状;根据不同位置看到物体的形状,还原物体。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实物观察,活动任务是观察与辨认。第二阶段分为两条线索,一是观察由几个正方体搭成的物体;二是感受观察的范围,随着观察点的变化而变化,了解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是经历观察用正方体措立体图形的过程,初步发展学生空何观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经历用正方体搭立体图形的操作与观察活动,积累观察物体的活动经验;二是通过根据立体图形从正面、上面和侧面看到的形状特征(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三是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多种具体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目标1.观察立体图形(最多用4个小正方体搭成),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从它的正面、上面和侧面(左面或右面)看到的形状;也能根据从正面、上面和侧面看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搭出立体图形。2.通过观察、想象、操作等活动,实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发展空间观念。在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积累活动经验,逐步养成乐于思考的良好品质。重点、难点重点:1.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3.根据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搭出立体图形。难点:1.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3.根据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搭出立体图形。教与学建议1.准备必要学具,如多媒体、小正方体等。2.提倡方法多样化。启发式教学法与直观演示法。单元课时分配1.看一看 1课时2.我说你搭 1课时3.搭一搭 1课时4.练习四 1课时课题看一看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3页,第54页“练一练”的内容教学目标1.观察立体图形(最多用4个正方体搭成),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从它的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2.通过观察形状不同的立体图形,获得这些立体图形从正面观察的形状可能完全相同的直接经验。3.初步经历把空间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以及观察、想象能力。教学重点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教学难点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若干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教 学 过 程备 注一、情境导入,导入新课教师:今天我们上的是数学课,老师却突然想到一首诗《题西林壁》,同学们都学过这首诗吗?学生:学过。教师:那同学们知道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吗?老师带领大家再一起感受一下。(课件出示诗的内容)教师:谁能讲一下这首诗的意思?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这一座山,看到的都不一样。教师:解释的非常棒。看来我们观察物体要从多角度进行观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板书:看一看)二、自主活动,探索新知 1.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1)课件出示教材P53问题串1。教师依次出示教科书提供的三个立体图形。教师:从正面看到的是什么形状?学生边观察、想象、交流,教师边把学生从正面看到的形状画在黑板上。出示第三个立体图形时,让学生充分说出他们的想法及困惑,引发认知冲突。(2)课件出示教材P53问题串2。教师首先结合学生的困惑,用语言描述明确正面观察的含义,并鼓励学生再次想象:从正面看可能是什么样子?引导学生发现“形”和“体”之间的联系。教师引导:比较第二个立体图形和第三个立体图形,以及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你有什么发现?课堂预设:第三个立体图形增加了一个正方体;两个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到的形状完全相同。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课堂小结:不同立体图形从同一位置观察到的形状可能完全相同。(板书)(3)课件出示教材P53问题串3。教师:根据刚才的经验,请同学们完成这个问题,在书上连一连。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分组探究和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指名学生回答,课件出示连线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小结:同一立体图形,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可能不同。(板书) 2.在方格纸上画出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图形。(1)课件出示教材P53问题串4。教师:现在利用自己手中的正方体搭出课件上这个立体图形,看一看,把你从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形状分别在方格纸上画出来。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分组探究和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指名学生说一说想法。课堂预设:①从正面看,分为上下两层,下面一层有三个正方形,上面一层有1个正方形,居于中间。(结合学生所说的,教师适时呈现下图。)正面②从上面看,只有一排,有3个正方形。(结合学生所说的,教师适时呈现下图。)上面③左面看,分为上下两层,都各有1个正方形。(结合学生所说的,教师适时呈现下图。)左面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画图时,应该注意什么?学生分组探究和讨论交流,师生共同总结。课堂小结:画由正方体搭成的物体的平面图形,应明确观察到的形状,即由几个正方形组成以及几个正方形的位置。(板书)三、当堂训练1.课件出示教科书P54“练一练”第1题。(1)同桌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2)课件出示正确答案,集体订正。2.课件出示教科书P54“练一练”第2题。(1)学生独立思考,同桌相互交流想法。(2)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教师作讲评。3.课件出示教科书P54“练一练”第5题。(1)指名学生朗读题目,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引导学生思考:要使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需要满足什么条件?(2)学生分组交流谈论,教师巡视指导。(3)指名学生上台展示,集体订正,教师作讲评。四、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探究了从不同位置观察立体图形,你有什么收获呢?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五、布置作业课本书P54“练一练”3题、4题。由学过的故事引入新课,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促进学生想象、分析水平的提高。培养学生空间观念。鼓励学生动手搭一搭,只要正确应给予鼓励。板书设计看一看1.不同立体图形从同一位置观察到的形状可能完全相同。同一立体图形,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可能不同。2.画由正方体搭成的物体的平面图形,应明确观察到的形状,即由几个正方形组成以及几个正方形的位置。教后反思这节课首先从苏轼的诗《题西林壁》入手,不仅为学生学习本节课的新知做好了知识铺垫,而且使学生一开始就有了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思维基础,使学生更容易进入新知识的学习。针对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借助学具——正方体,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交流讨论中学到知识,经历观察物体的过程,初步经历把空间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以及观察、想象能力。课题我说你搭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5页,第56页“练一练”的内容教学目标1.经历搭立体图形的操作过程,体会必须根据立体图形的正面、上面和侧面(左面或右面)的形状特征,才能确定所搭的立体图形。2.结合搭立体图形的活动,进一步体验仅根据立体图形某一面(如正面)的形状,所搭的立体图形是不唯一的。教学重点能按给定的指令搭出对应的立体图形。教学难点明确只根据从一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不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若干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教 学 过 程备 注一、回顾复习,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从不同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我们了解到同一立体图形,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可能不同,请观察一下这个立体图形,把从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形状分别在方格纸上画出来。(课件出示)学生独立画一画,指名学生回答,课件出示正确答案。教师:大家对于上节课的内容掌握得很好,那如果让同学们根据指令搭出符合要求的立体图形,你能完成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按指令搭出立体图形。(板书:我说你搭)二、自主活动,探索新知 1.学习问题串1。(1)课件出示教材P55问题串1。(2)引导学生明确探究内容和要求教师先提出游戏的规则和要求,再扮演笑笑的角色,让学生根据指令搭一搭。教师发出第一个指令:请你用3个正方体搭立体图形。从正面看是3个正方形。引导思考:可能会出现几种情况?学生先独立搭一搭,再分组交流讨论,指名学生展示可能出现的情况,课件出示全部情况。教师发出第二个指令:从右面看是两个正方形。引导学生结合第二个指令思考,排除第一个指令中不符合要求的搭法。学生边观察、想象、交流,教师边把学生排除的不符合要求的搭法进行删除。课件出示符合要求的情况。教师发出第三个指令:上面的正方体在右面。引导学生逐一排除第二个指令保留的情况,确定符合要求的那个立体图形。学生边观察、想象、交流,教师边出示符合要求的情况。教师:通过这样一个根据指令搭出图形的游戏,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分组探究和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小结:只有根据立体图形的正面、上面和侧面(左面或右面)的形状特征,才能确定所搭的立体图形。(板书) 2.学习问题串2。(1)课件出示教材P55问题串2。(2)引导学生生明确探究内容和要求。教师引导:淘气用3个正方体又搭出了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看是,那么其中的2块可以怎样搭?学生先独立想象,再分组探究和讨论交流,动手摆一摆。指名学生上台展示,教师进行板书。教师:第三个正方体能放在什么位置?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分组探究和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指名学生说一说想法。课堂预设:第三个正方体必须放在2个正方体中其中的一个的前面或者后面,才能保证从正面看是。指名学生上台展示,教师进行板书。教师:通过这个游戏,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分组探究和讨论交流,师生共同总结。课堂小结:用一定数量的正方体按指令搭立体图形,当给出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时,有时搭出的立体图形不是唯一的,会有多种情况。(板书)三、当堂训练1.课件出示教科书P56“练一练”第1题。(1)同桌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2)课件出示正确答案,集体订正。四、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探究了按指令搭出立体图形,你有什么收获呢?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五、布置作业课本书P56“练一练”2题。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建立与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观念。开放性设计,培养学生逻辑缜密性。体会在相同的指令下搭出的立体图形的形状不一定相同。板书设计我说你搭1.只有根据立体图形的正面、上面和侧面(左面或右面)的形状特征,才能确定所搭的立体图形。2.用一定数量的正方体按指令搭立体图形,当给出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时,有时搭出的立体图形不是唯一的,会有多种情况。教后反思这节课通过两个按指令搭出立体图形的游戏,让学生体会搭立体图形的操作过程,让学生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学习热情。通过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在操作验证中积累了活动经验,同时也为下节课根据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奠定基础。课题搭一搭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7页,第58页“练一练”的内容教学目标1.从正面、上面和侧面(左面或右面)看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出发,探索搭出相应的立体图形的策略和方法。2.能根据从正面、上面和侧面看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搭出立体图形,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能根据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教学难点掌握把平面图形还原成立体图形的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若干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教 学 过 程备 注一、回顾复习,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根据指令搭出符合要求的立体图形,大家有什么收获吗?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全班交流。教师:大家对于上节课的内容掌握得很好,那如果让同学们根据不同位置看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还原立体图形,你能完成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板书:搭一搭)二、自主活动,探索新知 1.学习问题串1。(1)课件出示教材P57问题串1。(2)引导学生明确探究内容和要求教师:由正面的形状你能想出哪些可能?学生先独立思考,动手搭一搭,再分组交流讨论,指名学生展示可能出现的情况,课件出示全部情况。教师:在此基础上,根据右面、上面的形状我们可以怎样做?学生先独立思考,动手搭一搭,再分组交流讨论,指名学生回答。课堂预设:从右面看到的形状是,下面有2个正方形,上面左侧有1个正方形,因此满足条件的只有后两个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因此确定搭出的立体图形是第四个立体图形。教师发出第三个指令:上面的正方体在右面。引导学生逐一排除第二个指令保留的情况,确定符合要求的那个立体图形。学生边观察、想象、交流,教师边出示符合要求的情况。教师:你还有别的办法吗?学生分组探究和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教师明确:搭好立体图形后,我们要从三个方向看看对不对,从而判断是否正确。 2.学习问题串2。(1)课件出示教材P57问题串2。(2)引导学生明确探究内容和要求。教师:根据刚才的经验,请你搭出这个立体图形。学生先独立想象,动手搭一搭,再分组探究和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指名学生上台展示,并说一说怎么想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进行板书。课堂预设:根据从正面看到的形状,可能搭出的立体图形是或;再从这两个立体图形中,选出从右面看是和从上面看是的立体图形,最终判断出第二个立体图形符合条件。(板书)教师对学生所搭的图形进行点评,给予引导和肯定。 3.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不同位置看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还原立体图形,你有什么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吗?学生分组探究和讨论交流,师生共同总结。课堂小结:根据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还原立体图形,先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分析、推测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再结合从其他两个方向看到的形状综合分析,最后确定立体图形。搭完后还要重新观察、检验一下所搭出的立体图形是否正确。(板书)三、当堂训练1.课件出示教科书P58“练一练”第1题。(1)学生独立思考,同桌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2)指名学生说一说判断方法,教师作讲评。2.课件出示教科书P58“练一练”第2题。(1)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摆一摆。(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3)指名学生说一说判断方法,课件出示正确答案,教师作讲评。四、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探究了按指令搭出立体图形,你有什么收获呢?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五、布置作业课本书P58“练一练”3题。复习旧知,引入新课。观察物体活动经验与逻辑推理综合运用。通过交流和讨论逐步明晰、完善思路。让学生进行反思归纳板书设计搭一搭根据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还原立体图形,先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分析、推测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再结合从其他两个方向看到的形状综合分析,最后确定立体图形。搭完后还要重新观察、检验一下所搭出的立体图形是否正确。教后反思根据本节课的特点,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小组合作讨论教学法,也有同桌间的互动交流,学生相互启发、补充答疑,逐步明晰、完善思路。在还原立体图形的过程中,呈现了学生逐步选择、排除的推理思维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观察物体活动经验与逻辑推理综合运用的过程,对于培养学生空间观念非常有益。最后的学习活动是反思归纳,这不仅有助于技能的形成,也是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在注重学生想象、推理的同时,教师也要注意适时地让学生动手操作,使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辅相成,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课题练习四课型练习课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9~60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经历用正方体搭立体图形的操作与观察活动,积累观察物体的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2.通过根据立体图形从正面、上面和侧面看到的形状特征,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3.重视引导学生开展操作活动,不断积累和发展学生观察物体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学重点根据立体图形画出从正面、上面和侧面看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教学难点能根据正面、上面和侧面看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搭出立体图形。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 学 过 程备 注一、回顾复习教师: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请同学们翻阅课本,回忆一下本单元的知识点。学生自己回忆,分组讨论交流,教师指名回答,如有遗漏,其他同学补充。师生共同完成思维导图,教师进行板书。教师:这节课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和掌握本单元的有关内容。(板书:练习四)二、当堂训练1.课件出示教科书P59“练习四”第1题。(1)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搭一搭,分组讨论交流。(2)指名学生上台摆一摆,并回答搭立体图形的思路。课堂预设:根据竖着放3个,可以得到4种可能:从左面看是的图形只有第一个符合要求。(3)集体订正,老师作讲评。2.课件出示教科书P59“练习四”第2题。(1)观察给出的立体图形,说说从上面看到的形状分别是什么,再独立连线。(2)观察给出的立体图形,说说从右面看到的形状分别是什么,再独立完成填空。3.课件出示教科书P59“练习四”第3题。(1)让学生根据平面图形动手搭一搭,再进行判断。课堂预设:根据从上面看到的形状,可以得到3种可能:这三个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到的形状分别是:所以这个立体图形是。(2)集体订正,教师作讲评。4.课件出示教科书P60“练习四”第4题。(1)指名学生朗读题目,引导学生理解题意。(2)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搭一搭,分组讨论交流。(3)课件出示正确答案,集体订正,教师作讲评。三、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巩固观察物体的有关知识,并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四、布置作业教科书第51页练习四第6题。复习旧知,引导学生自己总结。提醒学生搭好后从相应方向观察,再判断是否符合要求。建立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板书设计练习四教后反思本节课是一节巩固观察物体的练习课。通过本节课的整理与复习,学生能更好的掌握观察物体的相关知识,并通过相关习题的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作为教师通过学生做题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让学生能独立分析和搭出符合要求的立体图形,让学生在掌握解题方法的同时,体会数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四单元 观察物体单 元 备 课第1课时 看一看第2课时 我说你搭第3课时 搭一搭第4课时 练习四第四单元本单元所需课时数4课时主要内容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用3~4个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形状;根据不同位置看到物体的形状,还原物体。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实物观察,活动任务是观察与辨认。第二阶段分为两条线索,一是观察由几个正方体搭成的物体;二是感受观察的范围,随着观察点的变化而变化,了解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是经历观察用正方体措立体图形的过程,初步发展学生空何观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经历用正方体搭立体图形的操作与观察活动,积累观察物体的活动经验;二是通过根据立体图形从正面、上面和侧面看到的形状特征(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三是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多种具体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目标1.观察立体图形(最多用4个小正方体搭成),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从它的正面、上面和侧面(左面或右面)看到的形状;也能根据从正面、上面和侧面看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搭出立体图形。2.通过观察、想象、操作等活动,实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发展空间观念。在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积累活动经验,逐步养成乐于思考的良好品质。重点、难点重点:1.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3.根据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搭出立体图形。难点:1.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3.根据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搭出立体图形。教与学建议1.准备必要学具,如多媒体、小正方体等。2.提倡方法多样化。启发式教学法与直观演示法。单元课时分配1.看一看 1课时2.我说你搭 1课时3.搭一搭 1课时4.练习四 1课时课题看一看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3页,第54页“练一练”的内容教学目标1.观察立体图形(最多用4个正方体搭成),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从它的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2.通过观察形状不同的立体图形,获得这些立体图形从正面观察的形状可能完全相同的直接经验。3.初步经历把空间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以及观察、想象能力。教学重点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教学难点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若干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教 学 过 程备 注一、情境导入,导入新课教师:今天我们上的是数学课,老师却突然想到一首诗《题西林壁》,同学们都学过这首诗吗?学生:学过。教师:那同学们知道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吗?老师带领大家再一起感受一下。(课件出示诗的内容)教师:谁能讲一下这首诗的意思?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这一座山,看到的都不一样。教师:解释的非常棒。看来我们观察物体要从多角度进行观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板书:看一看)二、自主活动,探索新知 1.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1)课件出示教材P53问题串1。教师依次出示教科书提供的三个立体图形。教师:从正面看到的是什么形状?学生边观察、想象、交流,教师边把学生从正面看到的形状画在黑板上。出示第三个立体图形时,让学生充分说出他们的想法及困惑,引发认知冲突。(2)课件出示教材P53问题串2。教师首先结合学生的困惑,用语言描述明确正面观察的含义,并鼓励学生再次想象:从正面看可能是什么样子?引导学生发现“形”和“体”之间的联系。教师引导:比较第二个立体图形和第三个立体图形,以及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你有什么发现?课堂预设:第三个立体图形增加了一个正方体;两个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到的形状完全相同。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课堂小结:不同立体图形从同一位置观察到的形状可能完全相同。(板书)(3)课件出示教材P53问题串3。教师:根据刚才的经验,请同学们完成这个问题,在书上连一连。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分组探究和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指名学生回答,课件出示连线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小结:同一立体图形,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可能不同。(板书) 2.在方格纸上画出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图形。(1)课件出示教材P53问题串4。教师:现在利用自己手中的正方体搭出课件上这个立体图形,看一看,把你从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形状分别在方格纸上画出来。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分组探究和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指名学生说一说想法。课堂预设:①从正面看,分为上下两层,下面一层有三个正方形,上面一层有1个正方形,居于中间。(结合学生所说的,教师适时呈现下图。)正面②从上面看,只有一排,有3个正方形。(结合学生所说的,教师适时呈现下图。)上面③左面看,分为上下两层,都各有1个正方形。(结合学生所说的,教师适时呈现下图。)左面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画图时,应该注意什么?学生分组探究和讨论交流,师生共同总结。课堂小结:画由正方体搭成的物体的平面图形,应明确观察到的形状,即由几个正方形组成以及几个正方形的位置。(板书)三、当堂训练1.课件出示教科书P54“练一练”第1题。(1)同桌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2)课件出示正确答案,集体订正。2.课件出示教科书P54“练一练”第2题。(1)学生独立思考,同桌相互交流想法。(2)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教师作讲评。3.课件出示教科书P54“练一练”第5题。(1)指名学生朗读题目,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引导学生思考:要使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需要满足什么条件?(2)学生分组交流谈论,教师巡视指导。(3)指名学生上台展示,集体订正,教师作讲评。四、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探究了从不同位置观察立体图形,你有什么收获呢?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五、布置作业课本书P54“练一练”3题、4题。由学过的故事引入新课,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促进学生想象、分析水平的提高。培养学生空间观念。鼓励学生动手搭一搭,只要正确应给予鼓励。板书设计看一看1.不同立体图形从同一位置观察到的形状可能完全相同。同一立体图形,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可能不同。2.画由正方体搭成的物体的平面图形,应明确观察到的形状,即由几个正方形组成以及几个正方形的位置。教后反思这节课首先从苏轼的诗《题西林壁》入手,不仅为学生学习本节课的新知做好了知识铺垫,而且使学生一开始就有了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思维基础,使学生更容易进入新知识的学习。针对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借助学具——正方体,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交流讨论中学到知识,经历观察物体的过程,初步经历把空间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以及观察、想象能力。课题我说你搭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5页,第56页“练一练”的内容教学目标1.经历搭立体图形的操作过程,体会必须根据立体图形的正面、上面和侧面(左面或右面)的形状特征,才能确定所搭的立体图形。2.结合搭立体图形的活动,进一步体验仅根据立体图形某一面(如正面)的形状,所搭的立体图形是不唯一的。教学重点能按给定的指令搭出对应的立体图形。教学难点明确只根据从一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不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若干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教 学 过 程备 注一、回顾复习,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从不同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我们了解到同一立体图形,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可能不同,请观察一下这个立体图形,把从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形状分别在方格纸上画出来。(课件出示)学生独立画一画,指名学生回答,课件出示正确答案。教师:大家对于上节课的内容掌握得很好,那如果让同学们根据指令搭出符合要求的立体图形,你能完成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按指令搭出立体图形。(板书:我说你搭)二、自主活动,探索新知 1.学习问题串1。(1)课件出示教材P55问题串1。(2)引导学生明确探究内容和要求教师先提出游戏的规则和要求,再扮演笑笑的角色,让学生根据指令搭一搭。教师发出第一个指令:请你用3个正方体搭立体图形。从正面看是3个正方形。引导思考:可能会出现几种情况?学生先独立搭一搭,再分组交流讨论,指名学生展示可能出现的情况,课件出示全部情况。教师发出第二个指令:从右面看是两个正方形。引导学生结合第二个指令思考,排除第一个指令中不符合要求的搭法。学生边观察、想象、交流,教师边把学生排除的不符合要求的搭法进行删除。课件出示符合要求的情况。教师发出第三个指令:上面的正方体在右面。引导学生逐一排除第二个指令保留的情况,确定符合要求的那个立体图形。学生边观察、想象、交流,教师边出示符合要求的情况。教师:通过这样一个根据指令搭出图形的游戏,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分组探究和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小结:只有根据立体图形的正面、上面和侧面(左面或右面)的形状特征,才能确定所搭的立体图形。(板书) 2.学习问题串2。(1)课件出示教材P55问题串2。(2)引导学生生明确探究内容和要求。教师引导:淘气用3个正方体又搭出了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看是,那么其中的2块可以怎样搭?学生先独立想象,再分组探究和讨论交流,动手摆一摆。指名学生上台展示,教师进行板书。教师:第三个正方体能放在什么位置?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分组探究和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指名学生说一说想法。课堂预设:第三个正方体必须放在2个正方体中其中的一个的前面或者后面,才能保证从正面看是。指名学生上台展示,教师进行板书。教师:通过这个游戏,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分组探究和讨论交流,师生共同总结。课堂小结:用一定数量的正方体按指令搭立体图形,当给出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时,有时搭出的立体图形不是唯一的,会有多种情况。(板书)三、当堂训练1.课件出示教科书P56“练一练”第1题。(1)同桌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2)课件出示正确答案,集体订正。四、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探究了按指令搭出立体图形,你有什么收获呢?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五、布置作业课本书P56“练一练”2题。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建立与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观念。开放性设计,培养学生逻辑缜密性。体会在相同的指令下搭出的立体图形的形状不一定相同。板书设计我说你搭1.只有根据立体图形的正面、上面和侧面(左面或右面)的形状特征,才能确定所搭的立体图形。2.用一定数量的正方体按指令搭立体图形,当给出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时,有时搭出的立体图形不是唯一的,会有多种情况。教后反思这节课通过两个按指令搭出立体图形的游戏,让学生体会搭立体图形的操作过程,让学生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学习热情。通过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在操作验证中积累了活动经验,同时也为下节课根据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奠定基础。课题搭一搭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7页,第58页“练一练”的内容教学目标1.从正面、上面和侧面(左面或右面)看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出发,探索搭出相应的立体图形的策略和方法。2.能根据从正面、上面和侧面看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搭出立体图形,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能根据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教学难点掌握把平面图形还原成立体图形的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若干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教 学 过 程备 注一、回顾复习,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根据指令搭出符合要求的立体图形,大家有什么收获吗?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全班交流。教师:大家对于上节课的内容掌握得很好,那如果让同学们根据不同位置看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还原立体图形,你能完成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板书:搭一搭)二、自主活动,探索新知 1.学习问题串1。(1)课件出示教材P57问题串1。(2)引导学生明确探究内容和要求教师:由正面的形状你能想出哪些可能?学生先独立思考,动手搭一搭,再分组交流讨论,指名学生展示可能出现的情况,课件出示全部情况。教师:在此基础上,根据右面、上面的形状我们可以怎样做?学生先独立思考,动手搭一搭,再分组交流讨论,指名学生回答。课堂预设:从右面看到的形状是,下面有2个正方形,上面左侧有1个正方形,因此满足条件的只有后两个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因此确定搭出的立体图形是第四个立体图形。教师发出第三个指令:上面的正方体在右面。引导学生逐一排除第二个指令保留的情况,确定符合要求的那个立体图形。学生边观察、想象、交流,教师边出示符合要求的情况。教师:你还有别的办法吗?学生分组探究和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教师明确:搭好立体图形后,我们要从三个方向看看对不对,从而判断是否正确。 2.学习问题串2。(1)课件出示教材P57问题串2。(2)引导学生明确探究内容和要求。教师:根据刚才的经验,请你搭出这个立体图形。学生先独立想象,动手搭一搭,再分组探究和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指名学生上台展示,并说一说怎么想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进行板书。课堂预设:根据从正面看到的形状,可能搭出的立体图形是或;再从这两个立体图形中,选出从右面看是和从上面看是的立体图形,最终判断出第二个立体图形符合条件。(板书)教师对学生所搭的图形进行点评,给予引导和肯定。 3.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不同位置看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还原立体图形,你有什么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吗?学生分组探究和讨论交流,师生共同总结。课堂小结:根据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还原立体图形,先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分析、推测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再结合从其他两个方向看到的形状综合分析,最后确定立体图形。搭完后还要重新观察、检验一下所搭出的立体图形是否正确。(板书)三、当堂训练1.课件出示教科书P58“练一练”第1题。(1)学生独立思考,同桌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2)指名学生说一说判断方法,教师作讲评。2.课件出示教科书P58“练一练”第2题。(1)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摆一摆。(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3)指名学生说一说判断方法,课件出示正确答案,教师作讲评。四、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探究了按指令搭出立体图形,你有什么收获呢?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五、布置作业课本书P58“练一练”3题。复习旧知,引入新课。观察物体活动经验与逻辑推理综合运用。通过交流和讨论逐步明晰、完善思路。让学生进行反思归纳板书设计搭一搭根据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还原立体图形,先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分析、推测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再结合从其他两个方向看到的形状综合分析,最后确定立体图形。搭完后还要重新观察、检验一下所搭出的立体图形是否正确。教后反思根据本节课的特点,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小组合作讨论教学法,也有同桌间的互动交流,学生相互启发、补充答疑,逐步明晰、完善思路。在还原立体图形的过程中,呈现了学生逐步选择、排除的推理思维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观察物体活动经验与逻辑推理综合运用的过程,对于培养学生空间观念非常有益。最后的学习活动是反思归纳,这不仅有助于技能的形成,也是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在注重学生想象、推理的同时,教师也要注意适时地让学生动手操作,使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辅相成,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课题练习四课型练习课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9~60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经历用正方体搭立体图形的操作与观察活动,积累观察物体的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2.通过根据立体图形从正面、上面和侧面看到的形状特征,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3.重视引导学生开展操作活动,不断积累和发展学生观察物体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学重点根据立体图形画出从正面、上面和侧面看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教学难点能根据正面、上面和侧面看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搭出立体图形。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 学 过 程备 注一、回顾复习教师: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请同学们翻阅课本,回忆一下本单元的知识点。学生自己回忆,分组讨论交流,教师指名回答,如有遗漏,其他同学补充。师生共同完成思维导图,教师进行板书。教师:这节课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和掌握本单元的有关内容。(板书:练习四)二、当堂训练1.课件出示教科书P59“练习四”第1题。(1)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搭一搭,分组讨论交流。(2)指名学生上台摆一摆,并回答搭立体图形的思路。课堂预设:根据竖着放3个,可以得到4种可能:从左面看是的图形只有第一个符合要求。(3)集体订正,老师作讲评。2.课件出示教科书P59“练习四”第2题。(1)观察给出的立体图形,说说从上面看到的形状分别是什么,再独立连线。(2)观察给出的立体图形,说说从右面看到的形状分别是什么,再独立完成填空。3.课件出示教科书P59“练习四”第3题。(1)让学生根据平面图形动手搭一搭,再进行判断。课堂预设:根据从上面看到的形状,可以得到3种可能:这三个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到的形状分别是:所以这个立体图形是。(2)集体订正,教师作讲评。4.课件出示教科书P60“练习四”第4题。(1)指名学生朗读题目,引导学生理解题意。(2)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搭一搭,分组讨论交流。(3)课件出示正确答案,集体订正,教师作讲评。三、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巩固观察物体的有关知识,并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四、布置作业教科书第51页练习四第6题。复习旧知,引导学生自己总结。提醒学生搭好后从相应方向观察,再判断是否符合要求。建立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板书设计练习四教后反思本节课是一节巩固观察物体的练习课。通过本节课的整理与复习,学生能更好的掌握观察物体的相关知识,并通过相关习题的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作为教师通过学生做题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让学生能独立分析和搭出符合要求的立体图形,让学生在掌握解题方法的同时,体会数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