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老隆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展开一、选择题:本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化学史给人以智慧”,下列化学史不符合事实的是
A. 门捷列夫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B. 拉瓦锡最早发现并使用石蕊
C. 张青莲测定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
D. 侯德榜发明侯氏制碱法
【答案】B
【解析】
【详解】A、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不符合题意;
B、英国科学家波义耳最早发现使用“石蕊”酸碱指示剂 ,符合题意;
C、张青莲教授测定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对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卓越贡献,不符合题意;
D、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为我国纯碱工业和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 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物质不属于混合物的是
A. 洁净的空气B. 钛合金C. 食盐水D. 冰水混合物
【答案】D
【解析】
【详解】A、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属于混合物,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合金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食盐水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冰水混合物中只有水,属于纯净物,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3. 赏中华诗词,品生活之美。下列诗词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C. 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清昼同
D.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答案】B
【解析】
【详解】A、爆竹的爆炸过程中有火药的燃烧,燃烧时会有新物质生成,发生化学变化,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该诗句描述的现象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物理变化,故选项符合题意;
C、灯油的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发生化学变化,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该诗句中描述石灰石的烧制,石灰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则发生化学变化,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 浓度75%消毒酒精存放处应张贴的安全标志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酒精属于易燃物,装运酒精的包装箱应贴易燃性物质标志。图中所示标志是易燃物质标志,故选项符合题意;
B、图中所示标志是节约用水标志,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图中所示标志是有毒性标志,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图中所示标志是腐蚀性标志,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 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空气在生活中用途非常广泛。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铁,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
B. 可在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防腐,说明氮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C. 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D. 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所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越多越好
【答案】C
【解析】
【详解】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而不是氧化铁,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可防腐,是因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则可作电光源,该选项说法正确;
D、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但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引起温室效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6. 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收集气体B. 倾倒液体
C. 加热固体D. 检查装置气密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水小,故收集氧气从短导管导入,选项正确;
B、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立在桌面上,标签要朝向手心,试剂瓶口要紧挨着试管口,如图瓶塞未倒放,选项错误;
C、给试管内固体加热时要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水倒流炸裂试管,如图所示错误;
D、检查如图装置的气密性时,要先注入水把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用水封住,将导气管一端伸到水中,再紧握试管,若冒气泡则装置不漏气,如图所示错误;
答案为:A。
7. 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关键。下列化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
A. 碳酸钾的化学式:KCO3B. 铜离子:Cu2+
C. +2价的钙元素:Ca+2D. 一个氮分子:N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碳酸钾中钾元素的化合价为+1,碳酸根的化合价为-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碳酸钾的化学式:K2CO3,此选项错误;
B、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铜离子表示为Cu2+,此选项正确;
C、化合价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正负号在前,价数在后。+2价的钙元素表示为 ,此选项错误;
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式可表示一个该分子,多少个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一个氮分子表示为N2,此选项错误。
故选B。
8. 如图所示的生命吸管是一种将污水净化为饮用水的吸管装置。其中加碘树脂主要起杀菌消毒的作用,可以除去99.3%的细菌和病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生命吸管的活性炭能够降低水的硬度
B. 经过生命吸管净化后水属于纯净物
C. 经过生命吸管净化后的水不含病毒和细菌
D. 生命吸管净水过程中发生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A、活性炭只能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并不能除去水中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即不能降低水的硬度,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经过生命吸管净化后的水中仍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属于混合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由于加碘树脂主要起杀菌消毒的作用,可以除去99.3%的细菌和病毒,则经过生命吸管净化后的水中仍含有少量的细菌和病毒,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活性炭过滤层及双层纺织网的净水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加碘树净水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9. 结合图示有关砷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砷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B. 砷的原子质量为74.92g
C. “As”可表示1个砷原子D. 数字“33”表示砷原子的质子数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砷原子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砷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5,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说法正确;
B、由砷元素元素周期表信息可知:元素周期表元素名称正下方的数字表示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4.92,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省略不写,砷的原子质量不为74.92g,说法错误;
C、元素符号表示意义:表示这种元素、表示这种元素的1个原子、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元素符号表示这种物质,“As”可表示1个砷原子,说法正确;
D、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数字“33”表示砷原子的质子数,说法正确;
答案:B。
10. 云南文山有“中国三七之乡”的美誉。《本草纲目》记我:“三七近时始出,南人军中,用为金疮要药,云有奇功”。三七中止血的活性成分主要是田七氨酸(C5H8N2O5),下列有关田七氨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田七氨酸中含N2O5分子
B. 田七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C. 田七氨酸中碳、氢、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14:16
D. 田七氨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田七氨酸由田七氨酸分子构成,其中不含N2O5分子,不符合题意;
B、田七氨酸化学式为C5H8N2O5,其相对分子质量为,不符合题意;
C、田七氨酸中碳、氢、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不符合题意;
D、田七氨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符合题意;
故选D。
11. 1800年,英国化学家尼科尔森通过电解水得到了氢气和氧气。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该实验时,发现左、右两侧试管内气体体积比略大于2: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已知:①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气体的分子个数比;
②常温常压时,1L水可溶解0.031LO2、0.403L O2。
A. 检验a中气体,用带火星的木条
B. 实验时若向水中加入少量NaOH溶液,则导电性增强
C. 从实验结果可以推测,相同条件下,H2在水中的溶解度比O2的小
D. 若右侧试管内产生少量O3,也会使左右两侧试管内气体体积比略大于2:1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连接电源负极玻璃管中生成的气体是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检验氢气应使用燃着的木条,选项错误;
B、电解水时,向水中加入少量NaOH溶液,则导电性增强,能够加快水反应的速率,选项正确;
C、实验时发现左、右两侧试管内气体体积比略大于2:1,说明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偏大,剩余的氧气较少,即相同条件下,H2在水中的溶解度比O2的小,选项正确;
D、若右侧试管内产生少量O3,使得左侧的气体偏多,也会使左右两侧试管内气体体积比略大于2:1,选项正确,故选A。
12. 下列有关微观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氯化钠是由氯化钠分子构成的
B. 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C. 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D.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故错误;
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但在其他条件下原子还可以再分,如核裂变,故错误;
C、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该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错误;
D、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故正确。
故选D。
13.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 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一水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
B. 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一氧气分子体积变小了
C. 一滴水中大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一水分子很小
D. 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一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
【答案】B
【解析】
【详解】A、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说明水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氧气分子间隔变小,分子体积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C、一滴水很小,但其中大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水分子很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D、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是因为都是由氧分子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4. 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A. 用明矾对饮用水进行消毒杀菌B. 用酒精浸泡捣烂的紫甘蓝制酸碱指示剂
C. 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D. 用冷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上方制取炭黑
【答案】A
【解析】
【详解】A. 有时可利用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的吸附,使杂质沉降来达到净水的目的,明矾对饮用水不能达到消毒杀菌,杀菌消毒通常用漂白粉等,故A符合题意;
B某些植物的花瓣中含有的物质可以用作酸碱指示剂,这些物质易溶于酒精,因此用酒精浸泡捣烂的某些植物的花瓣可制酸碱指示剂,故B不符合题意;
C.区分硬水和软水,通常用肥皂水鉴别,取等量的样品,加等量的肥皂水,振荡,观察现象,若产生泡沫较多,则是软水;若产生泡沫较少,则是硬水,故C不符合题意;
D.蜡烛不充分燃烧时会产生炭黑,用一只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上方,能获得炭黑,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 图1是兴趣小组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时,用数字压强传感器来测定广口瓶中的压强变化,测定的压强随时间变化如图2所示。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a到b是因为反应产生气体压强增大
B. 若装置漏气,则b、c两点的压强都会偏小
C. c点表示打开止水夹
D. 若用木炭代替红磷进行实验,压入广口瓶的水体积大于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1/5
【答案】C
【解析】
【详解】A.反应刚开始时,红磷燃烧放热,温度升高,气体膨胀,压强变大,该选项分析不正确;
B.若装置漏气,则瓶内压强大于外界压强时,气体会逸出,则b点压强会偏小,而瓶内压强小于外界压强时,会有气体进入瓶中,则c点压强会偏大,该选项分析不正确;
C.c点时压强一瞬间恢复到大气压,则c点时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压强恢复,该选项正确;
D.由于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虽消耗了氧气,但又生成了新气体,则压入广口瓶的水的体积会小于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1/5,该选项分析不正确;
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6个小题,共55分,文字或符号表达式每个2分,其余每空1分。
16. 日本政府当地时间2021年4月13日上午召开内阁会议,正式决定将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内储存的核废水排放入海,引起包括中国在内的邻国反对。
(1)核废水中含有放射性物质“氚”,“氚”是氢元素的一种,核电荷数都是1,只是中子数不同,称为超重氢,通常用T表示。写出氚离子的符号______,氚(T)与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称为超重水,化学式是______。
(2)在核污染发生时,可适量服用碘片(KI),以保护甲状腺。KI中碘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
(3)氚污染主要是衰变过程中放出β射线,其衰变过程示意图如图所示。
此衰变过程中表示T(超重氢)原子,其核内有______个中子,可用β表示,衰变过程有______种元素,该过程可简单表示为T→______+ β。
【答案】(1) ①. T+ ②. T2O
(2)-1 (3) ①. 2 ②. 2#二 ③. He
【解析】
【小问1详解】
“氚”是氢元素的一种,核电荷数是1,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故氚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最外层1个电子,从而带上1个单位的正电荷,故氚离子的符号为:T+;
氚(T)与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称为超重水,超重水中氚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化学式为:T2O;
【小问2详解】
KI中钾元素显+1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碘元素显-1价;
【小问3详解】
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T(超重氢)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故质子数为1,中子数为2;
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质子数为1,质子数为2,故衰变过程中有两种元素;质子数为2,质子数=原子序数,2号元素是氦元素,故该过程可简单表示为T→He+β。
17. 新型高导热镁合金常用作电动汽车和消费电子产品的散热器。请根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由图1可知,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镁元素位于第______周期。
(2)图2为镁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则X的数值为______。表示镁离子的符号为______。
(3)以化合价为纵坐标、物质类别为横坐标所绘制图叫价类二维图。图3为镁的价类二维图,B处的物质类别是______。MgO中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
(4)价类二维图中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例如金属镁和水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可以生成A和氢气,则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
【答案】(1) ①. 24.31 ②. 3##三
(2) ①. 12 ②. Mg2+
(3) ①. 盐 ②. 3:2
(4)
【解析】
【小问1详解】
元素周期表的一格中,最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则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元素周期表的一格中,左上方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而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镁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2,核外电子排布由内到外为2、8、2,核外有3个电子层,则镁元素位于第三周期,故填:24.31、3;
【小问2详解】
微粒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表示核电荷数(或质子数),则X为12,由于镁离子是由镁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形成的,即一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则镁离子的符号为Mg2+,故填:12、Mg2+;
【小问3详解】
碳酸镁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属于盐,则B处的物质类别为盐,MgO中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4:16=3:2,故填:盐、3:2;
小问4详解】
A表示碱,为氢氧化镁,则金属镁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符号表达式为:Mg+H2O→Mg(OH)2+H2,故填:Mg+H2O→Mg(OH)2+H2。
18.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1)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①写出仪器a的名称:______。
②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该选用的实验装置为______(填序号),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以下有关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先在试管中加入药品,再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b.加热后,观察到水中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时,立即收集气体。
c.待集气瓶里的水排完后,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移出水槽正放在桌面上。
d.气体收集完毕后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③若用D装置来收集氧气,检验其是否集满的方法是______。
(2)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该装置气密性良好),集气瓶体积为250mL。量筒中盛入100mL的水,按图连好仪器,用激光手电照射白磷,白磷燃烧。实验结束后,量筒内水的体积约为60mL。
①根据此实验数据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______。
②若最终实验结果小于1/5,请分析原因: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3)蒸馏是实验室制备蒸馏水的常用方法。如图所示,这是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常用装置。
①图中有一处错误是______。
②实验时蒸馏烧瓶中除加入少量自来水外,还需加入少量碎瓷片,其作用是______。
【答案】(1) ①. 长颈漏斗 ②. AE ③. ④. ab ⑤. 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瓶口,木条复燃,则已集满
(2) ①. 16% ②. 红磷不足或没有冷却到室温读数或装置漏气
(3) ①. 冷凝水上进下出 ②. 防止暴沸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仪器a的名称:长颈漏斗;
②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属于固体加热型;氧气密度大于空气,不易溶于水,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或排水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气体纯度较高,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该选用的实验装置为AE;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a、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然后在试管中加入药品,实验操作错误;
b、加热后,观察到水中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时,立即收集气体,会导致收集的氧气不纯,实验操作错误;
c、待集气瓶里的水排完后,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移出水槽正放在桌面上,实验操作正确;
d、气体收集完毕后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以防止因试管内温度降低,气压变小,水槽中水倒流到试管中,引起试管炸裂,实验操作正确。
故选ab;
③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若用D装置来收集氧气,检验其是否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瓶口,木条复燃,则已集满;
【小问2详解】
①量筒中减少的水的体积就是参加反应的氧气的体积,据此实验数据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②测定结果小于是由于反应结束后集气瓶内的气压偏大,可能是氧气没有完全消耗或温度偏高或有空气进入,具体的原因可能是红磷不足或没有冷却到室温读数或装置漏气等。
【小问3详解】
①图中明显错误的是冷凝水上进下出,正确的是下进上出,在冷凝管中形成逆流;
②加入少量碎瓷片,其作用是防止暴沸。
19.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回收废旧电池的同时,开展了如下的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废旧干电池填料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锰、炭粉、氯化铵和氯化锌等,其中氯化铵、氯化锌可溶于水。
【实验1】废干电池的拆卸与处理
(1)兴趣小组同学将废旧干电池卸下的锌筒、碳棒冲洗干净,备用。
(2)将铜帽放入盐酸中,除去锈污,冲洗备用。
【实验2】检验废干电池筒内黑色固体中MnO2的存在
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1)操作②的名称是_______,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
(2)操作③灼烧黑色滤渣时,产生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该气体为_______。
(3)操作④试管中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该气体为_______。
(4)由此得出结论:滤渣中除含有_______外,还含有黑色粉末_______。
【实验3】利用回收锌皮制取氢气
用锌皮和稀硫酸制取氢气。用适当的发生装置,采用排水法收集并测定氢气的体积(如图),气体从装置A导管口_______(填“a”或“b”)进。
【实验4】探究经处理干净的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分解反应中的催化作用
(1)把干燥纯净的24.5g氯酸钾和5.5g二氧化锰混匀、装入大试管中,加热。
(2)待反应完全后,将试管冷却、称量,得到20.4g残留固体。
(3)再将残留固体经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到5.5g黑色固体。
[数据分析]
①该实验说明: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分解反应前后,_______不变。
②完全反应后制得氧气的质量是_______g。(提示:已知所有化学反应遵循如下规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实验反思]
要证明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反应的催化剂,还要做一个对比实验:将等质量的2份氯酸钾粉末,其中一份加入少量的上述实验所得二氧化锰混匀、装入试管,另一份装入另一试管,加热,比较_______的大小。该实验说明: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分解反应前后,_______不变。
【答案】 ①. 过滤 ②. 引流 ③. CO2 ④. O2 ⑤. 二氧化锰 ⑥. 碳 ⑦. b ⑧. 质量 ⑨. 9.6 ⑩. 反应速率 ⑪. 化学性质
【解析】
【详解】根据题目中的信息“废旧干电池填料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锰、碳粉、氯化铵和氯化锌等,其中氯化铵、氯化锌可溶于水”,结合题目,可知:
(1)操作②的名称是过滤,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2)操作③灼烧黑色滤渣,会产生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该气体为二氧化碳;
(3)操作④试管中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该气体为氧气;
(4)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过氧化氢能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由此得出结论:滤渣中除含有二氧化锰外,还含有黑色粉末碳粉;
实验3利用回收锌皮制取氢气:
氢气的密度比水小,故气体从装置A导管口b进,选用仪器B测量排出水的体积。
实验4探究经处理干净的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分解反应中的催化作用:
数据分析:①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故反应完全后,得到的残留固体是二氧化锰和氯化钾,氯化钾溶于水,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得到5.5g二氧化锰,故该实验说明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分解前后质量不变;
②因为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完全反应后制得氧气的质量是。
实验反思:要证明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反应的催化剂,还要做一个对比实验:将等质量的2份氯酸钾粉末,其中一份加入少量的上述实验所得二氧化锰混匀、装入试管,另一份装入另一试管,加热,比较产生氧气速率的大小,确定二氧化锰能加快氯酸钾分解反应的速率。
该实验说明: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分解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
20. 小明同学踢足球时腿被擦伤了,医生给他用医用双氧水清洗伤口时产生了大量气泡。小明对此现象产生了兴趣,于是从药店购买了一些该药液,带回实验室,与兴趣小组同学对伤口处产生是哪种气体,以及产生大量气泡的原因进行了项目式学习。
(信息检索)
a 医用双氧水是3%的过氧化氢溶液。
b 过氧化氢酶主要存在于动物的肝脏、红细胞及某些植物体组织中,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为水与氧气。
(1)(实验探究)
检验生成的气体。
(2)(实验反思)小红认为上述步骤一得出的结论不严谨,请你说明理由______。
(3)多次重复上述步骤三,均能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说明二氧化锰在化学反应前后______没有发生变化。
(4)为了证明二氧化锰是上述反应中的催化剂,还需要进行的实验是______。
(5)请写出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时发生化学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
(6)用双氧水清洗伤口时产生大量气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答案】20. ①. 快速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木条复燃 ②. 过氧化氢溶液 ③. 快速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木条复燃 ④. 氧气##O2
21. 产生的气体可能是氧气,因为产生的气体少,试管中氧气浓度不高,带火星木条不能复燃
22. 化学性质 23. 检验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没有变化
24. H2O2H2O+O2
25. 血液或组织液中有过氧化氢酶
【解析】
【小问1详解】
[实验探究]步骤二:向步骤一的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再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根据实验结论知道产生的气体是氧气,故实验现象是快速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木条复燃,故填:快速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木条复燃;步骤三:因为催化剂只是改变了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待步骤二没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并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现象是快速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木条复燃,可知产生的气体是氧气,故填:过氧化氢溶液、快速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木条复燃、氧气;
【小问2详解】
当氧气浓度不高时,带火星的木条也不能复燃,故填:产生的气体可能是氧气,因为产生的气体少,试管中氧气浓度不高,带火星木条不能复燃;
【小问3详解】
多次重复上述步骤三,均能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说明二氧化锰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没有发生变化,故填:化学性质;
【小问4详解】
因为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为了证明二氧化锰是上述反应中的催化剂,还需要进行的实验是检验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没有变化,故填:检验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没有变化;
【小问5详解】
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发生反应生成水、氧气,化学反应的符号方程式为H2O2H2O+O2,故填:H2O2H2O+O2;
【小问6详解】
用双氧水清洗伤口时产生大量气泡的原因可能是血液或组织液中有过氧化氢酶,过氧化氢溶液在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反应生成了氧气,故填:血液或组织液中有过氧化氢酶。
21. 某兴趣小组设计以下实验,探究分子运动的有关情况,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按图I进行实验时,有明显现象的烧杯是 _____ (填“甲”或“乙”),该现象说明 ______ ;
(2)按图II进行实验时,在A试管中倒入适量浓氨水,B试管中放入一张滴有酚酞溶液的滤纸,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图Ⅱ连接好。
①一段时间后观察到 ___ 的现象;
②小明发现图II实验完成需等待较长时间,他采取 ___ (填实验操作)的方式,很快就观察到了现象,这说明 ___ ;
③实验结束后,小张发现滤纸放在空气中一会儿后红色消失了,因为浓氨水 ___ ;
④对比图I的实验,图II实验的优点是 ___ ;
(3)查阅资料可知:碱性物质可使酚酞变红,如碱性的氨水(氨气溶于水即得到氨水)。为证明图I实验中使甲杯中酚酞变色的物质是氨水,而不是水,也不是氨气,现用图Ⅲ装置进行验证,应采取的操作顺序是 __________ (填序号,可重复选用);
①从a端通氮气②将有酚酞成分的干燥纸花放入广口瓶中③从b端通氨气④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
(4)探究分子的运动速率与分子质量(指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浓氨水能挥发出氨气,浓盐酸能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二者接触反应会产生白烟;氨气分子质量小于氯化氢分子质量。如图IV所示,在玻璃管两端分别放入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花团,实验时观察到C处产生的烟较多。由此可知,分子质量越 ____ (“大”或“小”),分子的运动速率越 ___ (“快”或“慢”)。
【答案】 ①. 甲 ②.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③. B试管中滤纸条上的酚酞溶液从左往右逐渐变红 ④. 加热试管A ⑤. 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加快 ⑥. 易挥发 ⑦. 实验在密闭装置中进行,减少氨气逸出,更环保,实验所用溶液少,节约药品 ⑧. ②①③④ ⑨. 小 ⑩. 快
【解析】
【详解】(1)按图I进行实验时,甲烧杯酚酞溶液变红,乙烧杯无明显现象,有明显现象的烧杯是甲,该现象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氨气分子从乙烧杯运动到甲烧杯,溶解在水中,使酚酞溶液变红;
(2)按图II进行实验时,在A试管中倒入适量浓氨水,B试管中放入一张滴有酚酞溶液的滤纸,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图Ⅱ连接好。
①一段时间后观察到B试管中滤纸条上的酚酞溶液从左往右逐渐变红的现象;
②小明发现图II实验完成需等待较长时间,他采取加热试管A的方式,很快就观察到了现象,这说明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加快;
③实验结束后,小张发现滤纸放在空气中一会儿后红色消失了,因为浓氨水易挥发;
④对比图I的实验,图II实验的优点是实验在密闭装置中进行,减少氨气逸出,更环保,实验所用溶液少,节约药品;
(3)查阅资料可知:碱性物质可使酚酞变红,如碱性的氨水(氨气溶于水即得到氨水)。为证明图I实验中使甲杯中酚酞变色的物质是氨水,而不是水,也不是氨气,现用图Ⅲ装置进行验证,应采取的操作顺序②将有酚酞成分的干燥纸花放入广口瓶中,①从a端通氮气,③从b端通氨气,④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
(4)由题意如图IV所示,在玻璃管两端分别放入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花团,实验时观察到C处产生的烟较多,已知浓氨水中氨气挥发,浓盐酸中氯化氢挥发,氨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3=17,氯化氢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35.5=36.5,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分子的质量小,氨气分子的质量小于氯化氢分子的质量,由此可知,分子质量越小,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一:取少许医用双氧水于一支试管中,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缓慢产生极少量气泡,带火星木条没有复燃。
产生的气体不是氧气。
步骤二:向步骤一的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再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现象:______。
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步骤三:待步骤二没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入______,并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现象:______。
产生的气体是______。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老隆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老隆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老隆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老隆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共3页。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老隆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老隆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