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62,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关于细胞生活叙述错误的是, 构成小鱼身体的结构层次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否则不给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生命神奇而美丽。下列都属于生物的一组是( )
A. 蘑菇、湖底的淤泥B. 蟑螂、雪花
C. 含羞草、海豚D. 鸟、飞机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⑦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详解】A.蘑菇属于生物,湖底的淤泥属于非生物,A不符合题意。
B.蟑螂属于生物,雪花属于非生物,B不符合题意。
C.含羞草、海豚均属于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C符合题意。
D.鸟属于生物,飞机属于非生物,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 中小学生“五项管理”包括手机、睡眠、读物、作业、体质管理等五项。某学校要了解本校学生“五项管理”的落实情况,应选用( )
A. 调查法B. 测量法C. 实验法D. 观察法
【答案】A
【解析】
【分析】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测量法等。
【详解】A.调查法是指为达到设想的目的,制订计划,收集研究对象的相关信息,然后进行分析、综合,得出结论的方法,实地调查是生物学研究常用的调查方法。故某学校要了解本校学生“五项管理”的落实情况,应选用调查法,A正确。
B.测量法是按照某种规律,用数据来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即对事物作出量化描述,B错误。
C.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C错误。
D.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D错误。
故选A。
3. 在神农架生长着一种野菊花,它能发出阵阵芳香,植物学家称为“神农香菊”,但这种菊花移栽到其他地方,就会失去香味,这一现象说明( )
A. 生物适应环境B. 环境能影响生物
C. 生物能改变环境D. 环境能适应生物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是指生物的生活受生存空间或生活环境的制约;生物适应环境是指生物的生活习性及形态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是指由于生物的存在或者某些活动,使得环境有了改观或变化。
【详解】神农架的野菊花被移植到其他地方,就会失去香味,这是因为其他地方与神农架的水分、土壤、光照、温度不同,影响了花的生长,体现了环境能够影响生物,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4. 国产科幻片《流浪地球》,讲述了太阳即将毁灭,人类寻找新家园的故事。对于我们目前的生存家园----地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整个地球就是生物圈
B. 淡水生态系统因产氧量高,被称为“地球之肺”
C.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D. 为了科技的进步,我们可以无节制开发地球资源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和岩石圈的上部。
【详解】A.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和岩石圈的上部,不是整个地球,A错误。
B.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B错误。
C.生物圈就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因此生物圈是一个生态系统,而且是最大的生态系统,C正确。
D.为了科技的进步,我们可以适度的开发地球资源,同时应该加大对生物圈的保护力度,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D错误。
故选C。
5. 用显微镜观察时,所要观察的生物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其原因是( )
A. 易于染色
B. 质量小
C. 能让光线透过
D. 易于分辨细胞的各部分结构
【答案】C
【解析】
【分析】显微镜的种类很多,我们常用的为普遍光学显微镜,显微镜可分为机械部分和光学部分;利用的是光学原理,必须使可见光线穿过被观察的物体。
【详解】显微镜成像是利用光学原理,必须使可见光线穿过被观察物体,如果不透光就不能在视野中成像;所以,“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时候”,被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这是因为光线能透过材料。由此可见,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6. 下列有关显微镜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视野内光线较弱时,应使用凹面镜或较大的光圈
B. 该显微镜的最小放大倍数是400倍
C. 下降镜筒时,注视目镜找物像
D. 当物像甲转为物像乙时,若视野模糊应调节显微镜的结构①
【答案】A
【解析】
【分析】图可知,①粗准焦螺旋,②细准焦螺旋。
【详解】A.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方法为:小光圈通过的光线少,视野暗,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改变光线强弱,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暗;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多,视野亮,凹面镜使光线汇聚,能提高视野的亮度,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亮,所以视野内光线较弱时,应使用凹面镜或较大的光圈,A正确。
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该显微镜的最小放大倍数是16×10=160倍,B错误。
C.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避免损坏物镜,C错误。
D.当物像甲转为物像乙时,若视野模糊应调节显微镜的结构②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D错误。
故选A。
7. 青椒炒肉丝是保山一道常见的家常菜,与青椒表层果肉细胞相比,猪的肌肉细胞不含有的结构是( )
①细胞膜 ②细胞壁 ③细胞核 ④液泡 ⑤线粒体 ⑥叶绿体
A. ①②④B. ②③⑥C. ①③⑤D. ②④⑥
【答案】D
【解析】
【分析】(1)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
(2)猪肌肉细胞是动物细胞、青椒表层果肉细胞是植物细胞。
【详解】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相比,其基本结构相同,都有①细胞膜、③细胞核和⑤线粒体,所不同的是动物细胞没有②细胞壁、④液泡、⑥叶绿体。所以,“猪肌肉细胞与青椒表层果肉细胞相比”,猪肌肉细胞缺少的结构是“②细胞壁、④液泡、⑥叶绿体”。
故选D。
8. 下列关于细胞生活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生活需要营养物质
B. 叶绿体和线粒体能将细胞中有机物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
C. 细胞核是细胞生活的指挥中心
D. 细胞膜控制着物质进出细胞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中含有多种物质,可以分为两大类:有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分子较大,一般含有碳,如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无机物分子较小,一般不含有碳,如水、无机盐等。
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是叶绿体和线粒体,植物细胞有叶绿体和线粒体,动物细胞只有线粒体。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选择性透过性)。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详解】A.细胞进行各种生理活动需要营养物质和能量,A正确。
B.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把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被称为动力车间,是动植物细胞都有的一种能量转换器,是细胞的发动机;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B错误。
C.细胞核含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控制着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变化,C正确。
D.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选择性透过性)。细胞膜能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有害的物质挡在外面,同时把细胞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D正确。
故选B。
9. 下列关于细胞分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
B. 动、植物细胞分裂的过程都是先分裂出新的细胞核,再平分细胞质
C. 细胞分裂能使细胞数目增多
D. 细胞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不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的分裂过程:①细胞核由一个分成两个;②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含有一个细胞核;③如果是动物细胞,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缢裂为两个细胞。若是植物细胞,则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新的细胞壁;④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
【详解】AC.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AC正确。
B.结合分析可知,动、植物细胞分裂的过程都是先分裂出新的细胞核,再平分细胞质,B正确。
D.细胞分裂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先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因此,细胞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相同,D错误。
故选D。
10. 构成小鱼身体的结构层次是( )
A. 细胞→器官→组织→小鱼
B. 细胞→器官→系统→小鱼
C.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小鱼
D. 细胞→组织→系统→小鱼
【答案】C
【解析】
【分析】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详解】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小鱼身体是由细胞分化形成组织,再由这几种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器官,再由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形成系统,这些系统既有分工又协调配合,完成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因此,小鱼身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小鱼,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1. “食脑虫”学名为阿米巴变形虫,单细胞生物。下列关于“食脑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身体只有一个细胞构成,能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B. 个体微小,肉眼不易观察,可以借助显微镜观察
C. 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个体
D. 单细胞生物太小,不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物可以根据构成的细胞数目分为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只由单个细胞组成,单细胞生物虽然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
【详解】A.“食脑虫”学名为阿米巴变形虫,其结构简单,整个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属于单细胞生物,能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A正确。
B.“食脑虫”学名为阿米巴变形虫,个体微小,其结构简单,为单细胞生物,肉眼不易观察,可以借助显微镜观察形态结构,B正确。
C.“食脑虫”学名为阿米巴变形虫,属于单细胞动物,分裂生殖,一分为二,繁殖速度快,C正确。
D.单细胞生物个体微小,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更好地适应环境,有利于个体的生存,D错误。
故选D。
12. 如图是菜豆种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菜豆种子由种皮和胚两部分构成
B. 完整的胚由①②③④组成
C. 在适宜条件下,①将发育成茎和叶
D. 菜豆种子与小麦种子的结构相比,小麦种子中没有结构⑤
【答案】D
【解析】
【分析】图中①胚芽,②胚轴,③胚根,④子叶,⑤种皮
【详解】AB.菜豆种子由种皮和胚两部分构成,胚包括①胚芽,②胚轴,③胚根,④子叶,AB正确。
C.胚是新植物的幼体,种子萌发时,胚根发育成根;胚芽发育成芽,进而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发育成根和茎连接的部位,C正确。
D.菜豆种子属于双子叶植物的种子,小麦种子属于单子叶植物的种子,都有⑤种皮和胚,D错误。
故选D。
13. 某同学用绿豆种子做材料,进行发豆芽的生物实践活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容器中需要放入适量的水
B. 被虫咬坏胚的绿豆种子也能萌发
C. 绿豆萌发时胚根最先突破种皮
D. 绿豆芽的食用部分主要由胚轴发育而来
【答案】B
【解析】
【分析】(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2)种子萌发时,会吸收水分,子叶内的营养物质逐步分解,转化为可以被细胞吸收利用的物质,输送到胚的胚轴、胚根和胚芽。胚根生长最快,首先突破种皮向地生长,并发育成根;随后胚轴伸长,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胚芽突破种子背地生长,发育成茎和叶。
【详解】A.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因此,容器中要放入适量的水,A正确。
B.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胚是新植物的幼体,被虫咬坏胚的绿豆种子不能萌发,B错误。
C.当一粒种子萌发时,胚根生长最快,首先突破种皮向地生长,并发育成根。因此,绿豆萌发时胚根最先突破种皮,C正确。
D.胚是发育新植株的结构,其中,胚根发育成根,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部分,胚芽发育成芽,因此,绿豆芽的食用部分主要由胚轴发育而来,D正确。
故选B。
14. 观察根尖的结构(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①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B. 根的生长主要依赖②和③
C. ③是分生区,是根生长最快的部分
D. ④是根冠具有保护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题图中,①是成熟区,②是伸长区,③是分生区,④是根冠。
【详解】A.①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成熟区及其上部,根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A不符合题意。
B.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属于分生组织,细胞很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向下补充根冠,向上转化为伸长区,所以根的生长主要依赖②伸长区和③分生区,B不符合题意。
C.③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属于分生组织,细胞很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向下补充根冠,向上转化为伸长区,C符合题意。
D.④根冠位于根的顶端,属于保护组织,细胞比较大,排列不够整齐,像一顶帽子似地套在外面,具有保护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 下列有关植物生长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千万枝条和绿叶都是由芽发育成的
B. 许多植物的茎含有形成层,可以不断长粗
C. 植物在不同生长时期需水量不同
D. 植物的生长只需要含氮、含磷、含钾的三种无机盐
【答案】D
【解析】
【分析】通常进行播种的植物生长的四个过程分别是种子发芽、抽生叶片、抽放花蕾和结果实。如果是没有种子的植物生长就只有靠分株和扦插等措施进行繁殖,所以让它们的过程是分株、幼苗成长、开花、结果。
【详解】A.枝芽的结构中,生长点可以使芽轴不断伸长,叶原基将来发育成幼叶,幼叶将来发育成叶,芽轴将来发育成茎,芽原基将来发育成侧芽,A正确。
B.木质茎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树皮(包括表皮和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髓;草本植物的茎包括表皮、薄壁细胞和维管束组成,其中维管束由韧皮部、木质部组成,没有形成层,B正确。
C.不同植物在相同的生长发育时期需水量不同,相同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需水量也不同,C正确。
D.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无机盐包括含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钼等的多种无机盐,其中植物需要最多的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D错误。
故选D。
【点睛】熟知植物生长相关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6. “逃之夭夭,灼灼其华。”如图是桃花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桃花既有雌蕊又有雄蕊属于两性花
B. 桃花的主要结构是①和②组成的雌蕊
C. 花粉从①传到④的过程叫受精
D. 种子的形成与雄蕊没有关系
【答案】A
【解析】
【分析】图可知,①花药,②花丝,③雄蕊,④柱头,⑤花柱,⑥子房,⑦雌蕊。
【详解】A.在一朵花中同时具有雌蕊和雄蕊的花叫做两性花;在一朵花中只有雄蕊或只有雌蕊的花叫做单性花。由图看出桃花既是完全花又是两性花,A正确。
B.一朵花的最主要的部分是雄蕊和雌蕊,因为其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③雄蕊包括①花药和②花丝,⑦雌蕊包括④柱头、⑤花柱和⑥子房,B错误。
C.花粉从①传到④柱头的过程叫传粉,受精是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C错误。
D.种子是由胚珠发育来的,受精卵发育为胚,受精卵是由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的,精子在花粉中的花药中,所以,种子的形成与雄蕊有关系,D错误。
故选A。
17. 下列有关植物蒸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叶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B. 蒸腾作用只在白天进行
C. 植物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湿度,调节气候
D. 在移栽树苗时去掉部分枝叶是为了降低树苗的蒸腾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内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详解】A.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散布在表皮细胞中的气孔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也是植物体蒸腾作用的“门户”。因此,叶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A正确。
B.植物的蒸腾作用不管白天、黑夜都进行。白天气孔打开,蒸腾作用强;夜晚部分气孔关闭,蒸腾作用弱,B错误。
C.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湿度,增加降雨,调节气候,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环,C正确。
D.移栽植物时,根系或多或少的会有一定的破坏,吸水的能力会降低,因此在移栽植物时,往往要剪掉大量的枝叶,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避免移栽植物出现萎蔫现象,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D正确。
故选B。
18. 将天竺葵放在暗处一昼夜,选取两片大小相近,生长健壮的叶片A和B,按如图连好装置(锥形瓶用相同的软木塞和棉花密闭。氢氧化钠溶液用于吸收二氧化碳),移到光下2~3h然后取下叶片A和B,脱色处理后,用碘液检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暗处理的目的是消耗叶片内原有的淀粉
B. 该实验的变量是二氧化碳的有无
C. A装置的作用是对照
D. 实验结果是叶片B变蓝而叶片A不变蓝
【答案】D
【解析】
【分析】图中:A装置中清水不能吸收二氧化碳,A装置有二氧化碳;B装置中氢氧化钠能吸收二氧化碳,B装置中没有二氧化碳。所以,A、B两装置形成了对照实验,其变量是二氧化碳,其它的实验条件均相同。
【详解】A.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叶片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如淀粉),若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将实验前暗处理目的是把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消耗,以排除原来贮存的淀粉对实验的干扰,A正确。
B.A装置有二氧化碳,B装置中没有二氧化碳,其他条件都相同,因此实验变量是锥形瓶内的气体中有无二氧化碳,B正确。
C.对照实验有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所以,本实验的变量是二氧化碳,叶片A(清水组)装置的作用是作为叶片B(氢氧化钠组)装置的对照,C正确。
D.淀粉遇碘液变蓝色。A和B叶片经过光照、酒精脱色后,需要用清水漂洗,然后滴加碘液,观察其发生的现象。叶片B缺少二氧化碳,没有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滴加碘液不变蓝色,而叶片A有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滴加碘液变蓝色,D错误。
故选D。
19. 下列关于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二氧化碳既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又是呼吸作用的产物
B. 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呼吸作用的场所是线粒体
C. 光照条件下,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又进行呼吸作用
D. 呼吸作用对生物圈中氧气含量没有任何影响
【答案】D
【解析】
【分析】(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内,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主要场所是细胞中的线粒体。
【详解】A.呼吸作用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因此,二氧化碳既是呼吸作用的产物,又是光合作用的原料,A正确。
B.结合分析可知,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呼吸作用的场所是线粒体,B正确。
C.光合作用必须在有光条件下才能进行,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能进行。可见,光照条件下,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又进行呼吸作用,C正确。
D.植物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因此,呼吸作用会消耗空气中的氧气,D错误。
故选D。
20. “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走进森林”。下列哪项不是植树造林在保护环境方面的作用( )
A. 调节气候B. 提供足够的木材
C. 维持空气中碳一氧的平衡D. 减少土地沙漠化和沙尘暴的发生
【答案】B
【解析】
【分析】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
【详解】覆盖在大地上的郁郁葱葱的森林,是自然界拥有的一笔巨大而又最珍贵的“绿色财富”。森林是“地球之肺”,每―棵树都是一个氧气发生器和二氧化碳吸收器;森林能涵养水源,增加大气湿度和降雨量,森林能够改良气候,降低空气温度,在水的自然循环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森林能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为人类提供木材但不属于改善环境、调节气候方面的作用。由此可见,ACD正确,B错误。
故选B。
二、综合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1.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对大余县章水湿地公园进行了调查研究,根据调查结果如图1表示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2表示该食物网中某条食物链的生物所构成的能量金字塔。
(1)在生物学中,把空气、阳光、土壤及河虾、食草鱼类等影响白鹭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统称为___________;河虾与食草鱼类是___________关系。
(2)图1食物网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图2所示的能量金字塔推测,丙对应上述食物链中的生物是___________。
(3)某段时间公园管理处向水体中投放了一定数量的食草鱼类,短期内白鹭的数量会明显__________,但一段时间之后白鹭数量又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这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
【答案】21. ①. 生态因素 ②. 竞争
22. ①. 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河虾→白鹭 ②. 河虾
23. ①. 增加 ②. 自动调节能力
【解析】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食物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就形成了食物网。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小问1详解】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等。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故把空气、光照、水分、土壤、河虾、食草鱼类等影响白鹭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统称为生态因素,河虾与食草鱼类都以浮游植物为食物,存在竞争关系。
【小问2详解】
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相互关联,就形成了食物网;该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分别是浮游植物→食草鱼类→白鹭;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白鹭;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河虾→白鹭;浮游植物→河虾→白鹭;其中最长的食物链是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河虾→白鹭。图2可知,甲含量最多,是生产者,丁含有的能量最少,营养级最高,形成的食物链是甲→乙→丙→丁,根据图2所示的能量金字塔推测,丙对应上述食物链中的生物是河虾。
【小问3详解】
该生态系统中,某段时间公园管理处向水体中投放了一定数量的食草鱼类,短期内白鹭由于食物增加数量会明显增加,但一段时间之后白鹭数量又因为食物短缺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由此可以看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
22. 下图是某实验小组“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观察番茄果肉细胞”的实验时,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物像,请据图回答:
(1)进行以上两个实验时,不需要用到的实验材料有_________
①载玻片 ②生理盐水 ③镊子 ④清水 ⑤滴管
(2)这两种植物细胞都不会发生吸水涨破,是因为有_________的支持和保护作用。
(3)使洋葱和番茄两种蔬菜具备不同味道的物质,主要存在于图中的结构[ ]_________里。
(4)取一个成熟的番茄,用开水烫一烫,可撕下表皮,番茄的表皮属于_________组织。
(5)洋葱鳞片叶相比管状叶细胞中特有的能量转换器是_________,洋葱鳞片叶和番茄果实在结构层次上属于_________。
【答案】22. ② 23. 细胞壁
24. ①液泡 25. 保护
26. ①. 叶绿体 ②. 器官
【解析】
【分析】观图可知:①是液泡、②是细胞核、③是细胞壁。
【小问1详解】
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包括第一步:“擦”,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第二步:“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目的是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第三步:“撕”,把洋葱鳞片叶向外折断,用镊子从鳞片叶的内表面撕取一块薄膜;第四步:“展”,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地把水滴中的薄膜展开;第五步:“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其目的是防止出现气泡;第六步:“染”,在载玻片的中央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制作番茄果肉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为先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用解剖针挑取番茄果肉;把挑取的番茄果肉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展开;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制作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为防止细胞变形,在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是清水,如果滴加生理盐水,细胞会吸水而变形,因此进行题干所述的两个实验时,不需要用到的实验材料有②生理盐水。
【小问2详解】
这两种植物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壁起支持和保护作用,维持植物细胞一定的形状,所以这两种植物细胞都不会发生吸水涨破。
【小问3详解】
洋葱和番茄的细胞里有液泡,比如酸、甜、辣等物质就在液泡中,因此品尝洋葱和番茄具有不同味道,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的①液泡里。
【小问4详解】
保护组织一般位于植物体各器官的表面,由表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取一个成熟的番茄,用开水烫一烫,可撕下表皮,番茄的表皮主要由表皮细胞构成,属于保护组织。
【小问5详解】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是绿色植物细胞特有的一种能量转换器。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叶绿素能够吸收光能,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洋葱鳞片叶中没有叶绿体,管状叶细胞中却含有叶绿体,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场所。植物的六大器官包括:营养器官(根、茎、叶)和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洋葱鳞片叶属于叶,番茄果实的表皮属于保护组织,果肉属于营养组织,有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就叫器官,因此洋葱鳞片叶和番茄果实在结构层次上属于器官。
23. 湿地公园是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小明经常到公园研学,以下是他拍摄到的图片,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小明在公园的池塘里发现水中有一些绿色的丝状植物A,它是_________植物。
(2)溪边岩石上发现了许多细软矮小的B_________植物,它们有茎叶分化,无输导组织,根非常简单,称为_________,空气污染严重的环境看不到它的身影,小明的解释是它的叶片很薄,只由_________层细胞构成,对外界刺激很敏感。
(3)植物A和植物B都是不结种子的植物,它们是通过_________繁殖后代。
(4)C类和D类的不同之处主要是C类植物种子外没有_________包被。
【答案】23. 藻类 24. ①. 苔藓 ②. 假根 ③. 一##1
25. 孢子 26. 果皮
【解析】
【分析】根据生活环境、形态结构及生殖方式的不同,植物可以分成四大类群: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其中前三类不结种子,靠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根据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着,我们把种子植物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大类。图中,A是水绵,属于藻类植物;B是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C是松树,属于裸子植物;D属于被子植物。
【小问1详解】
A类植物是水绵,呈丝状,生活在水中,无根、茎、叶的分化,属于藻类植物。
【小问2详解】
B类植物是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它们有茎叶分化,无输导组织,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可以从背腹两面侵入细胞,从而威胁它的生存,可以当做检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小问3详解】
A藻类植物和B苔藓植物都是孢子植物,通过产生孢子繁殖后代。
【小问4详解】
C裸子植物和D被子植物都是种子植物,C裸子植物的种子外无果皮包被,是裸露的;D被子植物的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着,能形成果实。
24. 落花生为一种草本植物又名“花生长生果”。图一⑤⑥⑦代表花生叶片进行的三种生理过程;图二是花生果实,由甲乙两部分组成;图三是花生叶横切模式图,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花生栽种过程中需要合理施肥,以提供植株生长所需的各种________。
(2)图一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是通过图三中的结构[_________]进出植物体的(填序号);植物在黑暗环境中吸收的气体主要是_________。
(3)花生进入果实发育期,通过[_________](填图一中生理过程)制造的有机物不断输送到种子并储存在乙中的_________内。
(4)为了提高温室大棚内花生的产量,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条即可)的办法。
【答案】24. 无机盐
25. ①. ④ ②. 氧气#O2
26. ①. ⑦ ②. 子叶
27. 延长光照时间、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夜间降低温度等
【解析】
【分析】题图中:①上表皮,②叶肉,③叶脉,④气孔;⑤呼吸作用,⑥蒸腾作用,⑦光合作用;甲是果皮,乙是种子。
【小问1详解】
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肥料能提供一种或几种植物必需的无机盐,能够改善土壤性质,提高土壤肥力。可见,花生栽种过程中需要合理施肥,以提供植株生长所需的各种无机盐。
【小问2详解】
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二氧化碳和氧气等气体进出叶片的“窗口”。可见,图一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是通过图三中的结构[④]气孔进出植物体的。 植物体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光合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从植物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在阳光下,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可同时进行;但在夜间,光合作用停止,蒸腾作用也大大减弱,而呼吸作用不管在白天还是在夜间,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着。可见,植物在黑暗环境中能进行呼吸作用,吸收的气体主要是氧气。
【小问3详解】
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制造有机物,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花生属于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由种皮和胚组成,胚由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组成,子叶两片、储存着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能够保证种子正常萌发。可见,花生进入果实发育期,通过[⑦]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断输送到种子并储存在乙中的子叶内。
【小问4详解】
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量-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量。因此,要想提高作物的产量就要想办法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并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可见,为了提高温室大棚内花生的产量,可以采用延长光照时间、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夜间降低温度等办法。(写1条,合理即可)
25. 生活中发现无论种子在潮湿的土壤里怎么放置,根总是伸入土壤里。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了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植物的根有向土壤生长的特性吗?
作出假设:植物的根有向土壤生长的特性。
实验过程:
①取5棵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大豆幼苗,分别栽种在5个相同的花盆里并编号为A、B、C、D、E每个花盆里的左半部分是土壤,右半部分是岩棉(一种栽培基质),如图所示。
②给5组花盆的幼苗提供适宜且相同的温度和光照,并适时浇灌相同的土壤浸出液。
③豆苗生长一周后,统计5组花盆中土壤和岩棉里根的数量。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问题:
(1)该探究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
(2)取5棵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大豆幼苗并提供适宜且相同的温度和光照目的是_______;
(3)计算表格内岩棉栽培基质中每棵豆苗根的数量的平均值为_________;计算豆苗根的数量的平均值是为了___________。
(4)分析表格数据可知:植物的根_________(有/没有)向土壤生长的特性。
(5)为了使该实验数据更准确,还应该进行_________实验。
【答案】25. 栽培基质
26. 控制单一变量 27. ①. 9 ②. 减小误差,提高实验准确性
28. 没有 29. 重复##多次
【解析】
【分析】设计探究实验的基本原则:对照原则(对照实验——除探究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一般有实验组和对照组之分)、单一变量原则(科学探究要求一组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实验变量)、重复性原则(设计的实验要可重复实验)。
【小问1详解】
根据提出的问题:“根有向土壤生长的特性吗?”,和实验的装置:取5棵生长势基本相同的大豆幼苗,分别栽种在5个相同的花盆里并编号为A、B、C、D、E。每个花盆里的左半部分是土壤,右半部分是岩棉(一种栽培基质),得出实验变量是栽培基质。
【小问2详解】
实验变量是栽培基质,除此变量外,给幼苗提供适宜且相同的温度和光照,并适时浇灌相同的土壤浸出液,其目的除了保证大豆幼苗充分的生长发育条件以外,主要是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小问3详解】
用5棵大豆幼苗而不用1棵,是为了避免偶然性。可以减少误差,计算豆苗根数量的平均值是为了减少误差,提高实验准确性。统计分析表格中根的数量,土壤侧根的数量是5.2条,岩棉侧根的数量是9条。
【小问4详解】
由表格数据得出结论:植物的根没有向土壤生长的特性。
【小问5详解】
因为一次实验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误差,为了使该实验更有说服力,还应该做重复实验。栽培基质
花盆编号
每棵豆苗根的数量的平均值/条
A
B
C
D
E
土壤
7
5
5
5
4
5.2
岩棉
7
10
10
9
9
?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63,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实验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生物试卷,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细胞生活叙述错误的是,构成小猫身体的结构层次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