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湖南省衡阳市华新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湖南省衡阳市华新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判断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 僧帽水母呈蓝青色,形如僧侣的帽子,其长长的、柔软的触手象一条条美丽的绸带,虽外表动人,却有和眼镜蛇一样厉害的毒液。下列有关僧帽水母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身体呈辐射对称B. 通过肛门排出食物残渣C. 毒液藏于刺细胞内D. 利用消化腔消化食物
【答案】B
【解析】
【分析】水母属于腔肠动物,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详解】A.水母属于腔肠动物,身体只能分出上下、分不出前后、左右和背腹,经过身体纵轴可以有多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对称的两部分,这样的体形称为辐射对称,A正确。
B.水母没有肛门,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从口排出,B错误。
C.水母的体表有刺细胞,刺细胞里大多藏着刺丝和毒液,C正确。
D.水母内胚层细胞围成的空腔叫作消化腔,消化腔与口相通,吃进去的食物就在腔内被内胚层细胞消化,D正确。
故选B。
2. 蝾螈四肢短小,有时也会爬到陆地上来,人们常常会误以为是蜥蜴,那么与蜥蜴相比,以下哪个选项是蝾螈的特征( )
①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②体表裸露;③在陆地上产卵;④在水里产卵;⑤皮肤可辅助呼吸;⑥卵表面有坚硬的卵壳
A. ①③⑥B. ①④⑤C. ②③⑥D. ②④⑤
【答案】D
【解析】
【分析】两栖动物的特征是: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
【详解】蝾螈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因此属于两栖动物。所以蝾螈②体表裸露、④在水里产卵、⑤皮肤可辅助呼吸。
故选D。
3. 初冬季节,在烟台辛安河、鱼鸟河等入海口,我们常会见到成群的海鸥在飞翔,场面蔚为壮观。海鸥飞行时需要大量的能量,下列形态特点与其产生能量无关的是( )
A. 心跳频率快,运输能力强B. 食量大,消化能力强
C. 气囊辅助呼吸,可获得充足氧气D. 骨骼轻、薄、坚固,有些骨中空
【答案】D
【解析】
【分析】多数鸟类营飞行生活,其结构特征总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鸟类体表被羽毛,前肢变成翼,适于飞行;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长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胸肌发达,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据此作答。
【详解】海鸥飞行时能量的获得需要氧气氧化分解有机物,因此涉及到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
A.海鸥的心跳频率快,血液流动的更快,运输物质的能力更强,把氧气和营养物质运输到细胞内,使细胞可以及时获得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A不符合题意。
B.海鸥食量大,消化能力强,可以获得足够的营养物质,B不符合题意。
C.气囊辅助呼吸,使鸟类的呼吸实现双重呼吸,提高氧气的获取效率,海鸥可获得充足氧气,有利于呼吸作用的进行,C不符合题意。
D.海鸥的骨骼轻、薄、坚固,有些骨中空,可以减轻海鸥体重,有利于飞行,但与能量的产生无关,D符合题意。
故选D。
4. 下列关于软体动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软体动物都生有贝壳,以保护柔软的身体
B. 双壳类软体动物生活在水中,靠入水管和出水管获取水中的食物
C. 河蚌、乌贼、海马都属于软体动物
D. 有的软体动物有药用价值,如鲍鱼的贝壳叫海螵蛸,可以入药
【答案】B
【解析】
【分析】软体动物的基本结构是相同的:身体柔软,具有坚硬的贝壳,有的贝壳退化,身体藏在壳中,藉以获得保护,由于贝壳会妨碍活动,所以它们的行动都相当缓慢;不分节,可区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体外有外套膜,分泌物形成贝壳,足的形状各具特色,如河蚌的斧足,蜗牛的腹足,乌贼的腕足等。
【详解】A.软体动物大多数具有坚硬的贝壳,如河蚌;有的贝壳退化,如鱿鱼等,A错误。
B.双壳类软体动物有两片贝壳,生活在水中,靠入水管、出水管获取水里的食物颗粒,B正确。
C.河蚌、乌贼都属于软体动物;海马属于鱼类, C错误。
D.海螵蛸为乌贼科动物无针乌贼或金乌贼的内壳。乌贼退化的内壳可以入药,临床用名有海螵蛸、乌贼骨,有药用价值,D错误。
故选B。
5. 下面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与防止水分蒸发无关的是
A. 蛇的体表有角质的鳞片B. 狮子的体表有毛
C. 蝗虫的体表有外骨骼D. 龟的体表有甲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于陆地环境相对比较干燥,陆地生活的动物体表具有角质的鳞、外骨骼或甲,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有利于适应陆地生活,而狮子的体表有毛具有保温作用,维持恒定的体温。
【详解】A.蛇的体表有角质的细鳞,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的散失,故A不符合题意。
B.狮子的体表生有大量的毛,可以起到维持体温恒定的作用,与防止水分丢失无关,故B符合题意。
C.蝗虫的体表有外骨骼的作用是保护和支撑体内柔软的器官的作用,还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的散失,故C不符合题意。
D.龟的体表有甲,可以起到保护和防止体内水分的散失,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关键知道动物体表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的散失的结构,如甲、外骨骼和细鳞等。
6. 草原上,一群狮子潜伏在草丛中,准备围猎一群正在吃草的羚羊。与羚羊相比,狮子的牙齿最大的不同是( )
A. 具有门齿,适于切断食物B. 具有犬齿,适于消化食物
C. 具有臼齿,适于磨碎食物D. 具有犬齿,适于撕裂食物
【答案】D
【解析】
【分析】牙齿的分化与食性相适应,草食性动物没有犬齿,肉食性动物具有犬齿。
【详解】斑羚羊是草食性动物,与其生活习性相适应,具有门齿和臼齿,门齿长在上下颌的中央部分,形状像凿子,适于切断食物;臼齿长在上下颌的两侧,有宽阔的咀嚼面,适于磨碎食物;狮子是肉食性动物,牙齿除了门齿和臼齿以外,还有适于撕裂食物的犬齿,是草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的主要区别,因此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7.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珍珠的国家之一,早在4000多年前,《尚书禹贡》中就有河蚌能产珠的记载,与珍珠的形成有关的结构是( )
A. 鳃B. 贝壳C. 外套膜D. 足
【答案】C
【解析】
【分析】河蚌属于软体动物,在淡水中生活,体表有贝壳,有外套膜,它的贝壳是由外套膜分泌的物质形成的。
【详解】天然珍珠一般是由于一些小沙子之类的东西进入河蚌的外套膜,河蚌受到刺激后会不断的分泌珍珠质来包裹这个小沙子,时间久了就形成珍珠,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8. “当你背单词时,阿拉斯加的鳕鱼正跃出水面;当你算数学时,南太平洋的海鸥正掠过海岸……”。以下有关鳕鱼和海鸥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鳕鱼用侧线感知水流方向B. 海鸥飞行时用气囊进行气体交换
C. 鳕鱼和海鸥都有脊柱D. 海鸥和鳕鱼都是卵生
【答案】B
【解析】
【分析】(1)鸟类的特征:有喙无齿,身体被覆羽毛,前肢特化为翼,长骨中空,心脏四起,用肺呼吸,有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卵生。(2)鱼类的主要特征: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呈梭形,体表大多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详解】鳕鱼和海鸥身体里都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其中鳕鱼属于鱼类,生活在水中,体表覆盖黏滑的鳞片,身体一般为流线型,用鳍游泳,用鳃呼吸,在身体的两侧各有一条侧线,是鱼的感觉器官,可以感知水流测定方向(如图1)。海鸥属于鸟类,身体被有羽毛、前肢变为翼,用肺呼吸,有气囊(如图2),主要作用是贮存空气,辅助呼吸,即使吸入的空气两次通过肺,保证肺充分地进行气体交换,协助肺完成双重呼吸,为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同时气囊还有减轻身体比重和散发热量、调节体温、减轻器官间的摩擦等的作用。海鸥和鳕鱼都是有性生殖,卵生。
综合上述分析,ACD正确,B不正确。
故选B。
9. 下图阴影部分表示甲、乙两种动物结构和功能的共同特征。下列有关阴影部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甲是河蚌,乙是蝗虫,则可表示为有外骨骼
B. 若甲是蟒蛇,乙是家兔,则可表示为恒温
C. 若甲是蜥蜴,乙是家鸽,则可表示为有卵生
D. 若甲是鲫鱼,乙是青蛙,则可表示为用肺呼吸
【答案】C
【解析】
【分析】(1)软体动物: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代表动物有:章鱼、枪乌贼、扇贝、蛾螺、河蚌、蜗牛、田螺、文蛤、缢蛏、石鳖、牡蛎、鲍等。
(2)体温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是恒温动物,恒温动物只有鸟类和哺乳动物两类。体温恒定的意义:减少对外界环境的依赖性,扩大生活和分布范围。
(3)鲫鱼身体分头、躯干和尾三部分,体呈流线型;体表被鳞,鳞表面有黏液;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详解】A.河蚌是软体动物,体表有贝壳,蝗虫属于节肢动物,体表有外骨骼,A错误。
B.蟒蛇属于爬行动物,是变温动物,家兔是哺乳类,是恒温动物,B错误。
C.蜥蜴是爬行动物,家鸽是鸟类,生殖方式都是卵生,C正确。
D.鲫鱼是鱼类,用鳃呼吸,青蛙是两栖类,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D错误。
故选C。
10. 下列有关食品保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保存食品时超量添加食品防腐剂对人体有害
B. 真空包装能抑制需氧菌的生长繁殖
C. 冷藏食物不易变质,是由于低温杀死了细菌等微生物
D. 食品保存不当会带来食品安全风险
【答案】C
【解析】
【分析】(1)食品腐败的主要原因是:由腐败细菌(如:枯草杆菌等)和真菌中的霉菌(如:青霉等)引起的,它们生活在食品中并从中获得营养物质,进行大量生长、繁殖,同时释放毒素,使食品腐败变质。(2)食品保存方法:风干保存(如:鱼干等);高温灭菌保存(如:罐头食品等);低温保存(如:肉的冷冻、水果的低温保鲜等);用盐渍保存(如:咸鱼等)等。
【详解】A.对于食品防腐剂而言,少量食用或接触通常对人体影响较小,但过量摄入可能会对人体产生危害,A正确。
B.真空包装能延长食品保存时间,是因为真空环境抑制了需氧菌的生长繁殖,B正确。
C.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接触到食物,并利用食物中的养分,大量的生长和繁殖,期间会产生很多的生长代谢产物,产生各种各样酸、臭的味道,所以食品腐败变质,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冷藏食物不易变质是由于低温抑制了细菌等微生物生长和繁殖,而不是杀死了细菌等微生物,C错误。
D.食品保存不当可能会导致食品营养价值降低、变质等,如果吃了保存不当的食品可能会中毒甚至危及生命,D正确。
故选C。
11. 某农民发现荔枝园里有许多昆虫于是喷洒农药。尽管这一季风调雨顺、昆虫也被杀死了,但是荔枝的产量却是历年来最差的。结合以上描述,你认为该事例体现了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 )
A. 维持生态平衡B. 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 帮助植物传粉D. 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在维持生态平衡中有重要的作用;动物能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促进了植物的繁殖和分布。
【详解】果树一般进行异花传粉,所开的花一般具有鲜艳的花冠,能分泌花蜜,并能散发出芳香的气味,吸引昆虫来采集花粉和花蜜,从而为其传粉。如果在开花期间,把果园内的昆虫杀死,就导致传粉不足,结果量就会大幅减少。因此,A、B、D项不符合题意,只有C项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昆虫能帮助植物传粉。被子植物通过开花、传粉、受精等过程,才能形成果实和种子。
12. 小林在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制作下列食品时,利用的主要微生物不正确的是( )
A. 酱油——大肠杆菌B. 酸奶和泡菜——乳酸菌
C. 果醋——醋酸杆菌D. 面包和酒类——酵母菌
【答案】A
【解析】
【分析】很多细菌和真菌是对人类有益的,在生产生活中也应用的非常广泛。如酵母菌可以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并产生二氧化碳;制作馒头或面包时,酵母菌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会在面团中形成许多小孔,使馒头或面包膨大和松软,而面团中所含的酒精,则在蒸烤过程中挥发掉了;乳酸菌能使牛奶变成酸奶,使蔬菜变成有酸味的泡菜;另外制醋要用醋酸杆菌,制酱要用多种霉菌。
【详解】A.由分析可知,制作酱油用到的微生物是多种霉菌,A错误。
B.由分析可知,制作酸奶和泡菜主要用到的微生物是乳酸菌,B正确。
C.由分析可知,制作果醋主要用到微生物是醋酸杆菌,C正确。
D.由分析可知,制作面包和酒类主要用到的微生物是酵母菌,D正确。
故选A。
13. 在山上的野生植物没人为其施肥,但长势也很好,主要是因为它们能从土壤中吸收丰富的无机盐。土壤中的无机盐主要来自于( )。
A. 植物体流失的B. 土壤中固有的
C. 细菌和真菌分解动物植物的遗体产生的D. 雨水中含有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细胞中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营养方式是异养,可把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详解】在自然界中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不会积攒保留着,因为大量的腐生细菌、真菌会把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它们作为分解者促进了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生活在山上的野生植物没有人为其施肥,能从土壤中吸收丰富的无机盐,长势很好。可见C符合题意。
【点睛】细菌、真菌与人类的关系的知识在中考中时常出现,值得注意。
14. 地衣被称为“植物界的开路先锋”地衣由( )
A. 蕨类与真菌共生形成B. 藻类与真菌共生形成
C. 苔藓与细菌共生形成D. 蕨类与细菌共生形成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菌和真菌的生活方式有:腐生、寄生和共生,地衣是真菌与藻类共生在一起形成的。
【详解】生长在旧墙壁、树干或岩石上,呈灰绿色、硬壳状的植物斑块就是地衣。实际上,地衣是真菌与藻类共生在一起而形成的。藻类通过光合作用为真菌提供有机物,真菌可以为藻类提供水和无机盐。
故选B。
15. 我国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撰写的《本草纲目》共分16部,其中动物药6部,植物药5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
A. 基因的多样性B.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C.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D. 营养物质的多样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详解】A.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A不符合题意。
B.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性,李时珍撰写的《本草纲目》共分16部,其中动物药6部,植物药5部,表明动植物的种类很多。直接体现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B符合题意。
C.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环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等,C不符合题意。
D.生物多样性内涵不包含营养物质的多样性,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6. 当人们发现一箱水果中有一两个腐烂时,要尽快将其拣出来,这与培养细菌和真菌实验中的哪个环节正好相反?( )
A. 制作培养基B. 接种C. 高温灭菌D. 恒温培养
【答案】B
【解析】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解答时可以从培养细菌、真菌的方法步骤方面来切入。
【详解】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因此首先要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可以用牛肉汁加琼脂熬制,然后把培养基和所有用具进行高温灭菌,以防杂菌对实验的干扰,为防止高温杀死细菌、真菌,要等冷却后,再进行接种,接种后放在温暖的地方进行恒温培养。注意:定期观察并详细记录实验现象。用无菌棉棒擦取桌面,再在培养基上轻轻涂抹,就可以把桌子上的细菌、真菌接种到培养基上,这就是细菌和真菌培养方法中的接种。当人们发现一箱水果中有一两个腐烂的水果时,要尽快拣出来,这与培养细菌和真菌实验中的接种环节正好相反。选项B符合题意。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细菌、真菌的培养方法。
17. 一带一路,丝绸之路。其丝绸就是由经济型昆虫家蚕在发育过程中分泌的丝蛋白经人类的加工编制而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家蚕的发育过程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B. 家蚕的生殖方式属有性生殖
C. 飞动蚕蛾是成虫,能分泌丝蛋白D. 家蚕的发育过程与蝗虫相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1)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蚊子、苍蝇、家蚕、菜粉蝶等。
(2)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如蟋蟀、螳螂、蝼蛄、蝗虫等。
【详解】家蚕的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变态,蝗虫的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和成虫三个时期。可见家蚕的发育过程比蝗虫多了蛹时期,A、D错误;
家蚕的生殖方式是卵生,属于有性生殖,B正确;
家蚕在幼虫时期吐丝,C错误。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特点。
18. 如图为染色体和DNA的关系示意图,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③上有许多个①
B. 正常人体神经细胞中③的数量为23对
C. ①中有很多个基因
D. ③存在与细胞核中
【答案】A
【解析】
【分析】(1)染色体是细胞核内容易被碱性颜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即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的片段叫做基因。(2)如图中:①是DNA,②是蛋白质,③是染色体。
【详解】A.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③是染色体,①是DNA。因此,③染色体上有一个①DNA,A符合题意。
B.每种生物体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与数目都是一定的,正常人体的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量为23对(成熟的红细胞、血小板除外);人体神经细胞属于体细胞。因此,正常人体神经细胞中③染色体的数量为23对,B不符合题意。
C.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叫基因;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因此,①DNA中有很多个基因,C不符合题意。
D.③染色体是细胞核内容易被碱性颜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故③染色体存在与细胞核中,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9. 下列几种变异中能遗传的是( )
A. 近亲结婚导致的血友病
B. 长期在室外工作的人皮肤变黑
C. 单眼皮经手术变成的双眼皮
D. 水肥充足水稻就穗大粒多
【答案】A
【解析】
【分析】(1)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2)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仅由环境因素引起的,没有遗传物质的发生改变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详解】A.近亲结婚导致的血友病,是由于隐性致病基因组合在一起导致的,属于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因此是能够遗传的变异,A正确。
B.长期从事野外工作的人皮肤变黑是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不能遗传,B错误。
C.单眼皮经手术变成的双眼皮,基因没有改变,所以不能遗传,C错误。
D.水肥充足水稻就穗大粒多,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不能遗传,D错误。
故选A。
20. 如图为人体细胞中一对基因(Aa)位于一对染色体上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A表示显性基因
B. 如果A来自父方,则a来自母方
C. 此个体表现出的是A所控制的性状
D. a控制的性状不能在后代中表现,属于不可遗传的性状
【答案】D
【解析】
【分析】(1)生物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2)受精卵或子代的细胞核中的染色体或基因一半来自母方,一半来自父方。
【详解】A.通常用大写字母表示显性基因,小写字母表示隐性基因,因此A表示显性基因,A正确。
B.子代的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母方,一半来自父方;因此如果A来自于母方,则a来自于父方,B正确。
C.由图示可知,此个体控制性状的一对基因中,一个显性基因、一个隐性基因;结合分析可知:此个体表现出来的是显性基因A所控制的性状,C正确。
D.根据分析可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就能表现出来;因此,a基因能够遗传,a控制的性状可能在后代中表现(如aa),D错误。
故选D。
21. 下列有关人类性别遗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男生女取决于母亲卵细胞类型
B. 生男生女取决于夫妇产生的生殖细胞数量
C. 人类的性别主要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D. 人的性别是在出生时才决定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有22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男女的基本相同,称为常染色体;其中有一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称为性染色体。女性的性染色体为XX,男性的性染色体为XY。
【详解】AD.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两条性染色体彼此分离,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则只产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时,如果是含X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X的受精卵,并发育成女性;如果是含Y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Y的受精卵,并发育成为男性。这说明生男生女取决于父亲哪种类型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且性别在受精卵形成时就已确定。由此可见,AD错误。
B.生男生女主要取决于父亲产生的精子的类型,与夫妇产生的生殖细胞数量无关,B错误。
C.人类的性别是由决定性别的性染色体决定的,男性的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C正确。
故选C。
22. 来自某健康女性体内的卵细胞、成熟红细胞、口腔上皮细胞各一个,正常情况下这三个细胞中的X染色体数目共有( )
A. 3条B. 4条C. 5条D. 6条
【答案】A
【解析】
【分析】人的体细胞中含有22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即22条常染色体和1条性染色体;男性能产生两种精子,分别是含有X性染色体和含有Y性染色体,女性只产生一种含有X性染色体的卵细胞,所以,在结合成受精卵过程中,含有X性染色体和含有Y性染色体的两种精子与含有X性染色体的卵细胞结合的几率是一样的。
【详解】人的性别遗传图谱:
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卵细胞中有1条X染色体、女性的体细胞中有2条X染色体(XX)、一个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因此没有X染色体。所以,"卵细胞、女性成熟的红细胞、口腔上皮细胞属于体细胞",这三个细胞中最多含有X染色体数=1+0+2=3(条)。
故选A。
【点睛】掌握体细胞和生殖细胞染色体的数量,以及特殊的没有细胞核的细胞是解题的关键。
23. 人类广泛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下列有关常见的育种方法描述错误的是( )
A. 高产奶牛是通过人工选择的方法培育出来
B. 能合成人胰岛素的大肠杆菌是利用克隆技术培育出来的
C. 高产抗倒伏小麦是利用杂交方法培育的新品种
D. 太空椒是普通椒经诱导发生基因突变选育的新品种
【答案】B
【解析】
【分析】变异是指亲代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根据变异是否可以遗传,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仅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详解】A.人工选择是在不同的饲养条件下,原始祖先产生了许多变异,人们根据各自的爱好对不同的变异个体进行选择。高产奶牛是通过人工选择的方法培育出来的,A正确。
B.转基因技术的理论基础来源于进化论衍生来的分子生物学。基因片段的来源可以是提取特定生物体基因组中所需要的目的基因,也可以是人工合成指定序列的DNA片段。能合成人胰岛素的大肠杆菌是利用基因工程培育出来的,B错误。
C.高产倒伏小麦一低产抗倒伏小麦杂交,高产基因与抗倒伏基因组合到一起,产生高产抗倒伏小麦,C正确。
D.普通甜椒的种子,在太空条件下,引起基因发生变化,经选择培育成为太空椒,D正确。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变异可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24. 将一基因型为aa的枝条,嫁接到同种但基因型为AA的植株上,这个枝条上长出的新叶的基因型是
A. AAB. AaC. AA或aaD. aa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通过嫁接得出的果实、种子的基因组成均是接穗的遗传基因。
【详解】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能保持接穗的优良性状,因此将一基因型为aa的枝条,嫁接到同种但基因型为AA的植株上,这个枝条上长出的新叶的基因型是aa,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5. 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蟾蜍捕食农业害虫
B. 蜜蜂为农作物传粉
C. 蛔虫从人体获得营养,使人患病
D. 蚯蚓危害农作物的生长
【答案】D
【解析】
【分析】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①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 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③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详解】A.蟾蜍能捕食农业害虫,是有益动物,A不符合题意。
B.蜜蜂在取食花蜜时,能够为农作物传粉,提高产量,B不符合题意。
C.蛔虫寄生在人的小肠里面,争夺人体的营养,危害身体健康,使人患病,C不符合题意。
D.蚯蚓能够疏松土壤,蚯蚓以土壤中的腐殖质为食物,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不会危害农作物的生长,D符合题意。
故选D。
二、判断题(5个小题,每题1分,共5分,正确的选“T”,错误的选“F”)
26. 运动系统是由骨骼、骨骼肌和关节共同组成的。( )
【答案】错误
【解析】
【分析】 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至少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 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详解】人体的运动系统主要由骨骼与骨骼肌组成。骨骼包括骨与骨连结,骨在运动中起到杠杆的作用;骨连结有不活动的、半活动的和活动的三种形式,其中活动的骨连结叫关节。骨骼肌包括肌腹和肌腱,肌腹是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受刺激而收缩;肌腱是骨骼肌两端较细的部分,跨关节附在不同的骨上,有固定作用;故题干说法错误。
27. 生物分类最基本的单位是“种”。( )
【答案】正确
【解析】
【分析】生物分类的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详解】生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所属的等级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越多,等级越大,亲缘关系越远,共同特征越少。题干说法正确。
28. 蜜蜂跳“8”字舞属于学习行为。( )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根据获得途径的不同,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因素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蜜蜂跳“8”字舞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故题干说法错误。
29. 鸟类之所以能够保持体温恒定,是由于羽毛的保温作用. ( )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鸟类的心脏四腔,体循环和肺循环完全分开,心脏与体重的百分比大、每分心搏次数多,使得鸟类输送氧气的能力强,分解有机物的能力就强,能释放较多的能量,满足鸟类飞行的需要,同时利于维持恒定的体温.其次鸟类的食量大,消化能力强,呼吸作用旺盛,产生的热量较多,有助于维持体温的恒定.另外鸟类还有较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如气囊的散热作用以及羽毛的保温作用等,都利于保持体温的恒定不变.可见题中的叙述是错误的.
30. 节肢动物是动物界中种类数目最多的一个类群,节肢动物都有蜕皮现象。( )
【答案】正确
【解析】
【详解】节肢动物中的昆虫纲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昆虫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已知地球上的昆虫在100万种以上,约占整个动物界种的2/3。昆虫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所以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动物类群是节肢动物。节肢动物体表有外骨骼,能支持和保护内部柔软结构,防止体内水分蒸发;但是,外骨骼不能随幼虫身体的生长而长大,因此,在节肢动物的发育过程中都有蜕皮现象。
三、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45分)
31. 如图为部分动物的分类图解:
(1)从体形来看,绝大多数动物身体呈____对称。从体表来看,A类动物的体表具有____。
(2)从呼吸来看,鱼类靠____呼吸,请分析从该结构流出的水和流入的水成分上的主要变化为____。
(3)从运动来看,鸟类的前肢变成____,上面生有几排大型的羽毛,适于搏击空气。
(4)从生殖和发育来看,动物E的主要特征是____,从而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答案】31. ①. 两侧##左右 ②. 角质层
32. ①. 鳃 ②. 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33. 翼 34. 胎生哺乳
【解析】
【分析】观图可知:A是线形动物、B是节肢动物、C是两栖动物、D是爬行动物、E是哺乳动物。
【小问1详解】
从体形来看,绝大多数动物身体呈左右对称,这种体形使其运动更加准确,迅速而有效,能更好的捕食于御敌;A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细长,两端尖细,不分节,由三胚层组成,体表有角质层。
【小问2详解】
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鳃是由许多的鳃丝组成的,鳃丝又多又细,扩大了与水的接触面积。当水由口流进,经过鳃丝时,溶解在水里的氧就渗入鳃丝中的毛细血管里,而血里的二氧化碳浸出毛细血管,排到水中,所以从鳃流出的水和流入的水成分上的主要变化为: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小问3详解】
鸟类所特有特征是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上面生有几排大型的羽毛,适于搏击空气,有利于飞行。
【小问4详解】
E哺乳动物特有的生殖发育方式为胎生哺乳,从而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32. 一提到细菌、真菌和病毒,人们往往只想到它们的害处,其实它们中的很多是对人类有益的。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1生物是引起新冠肺炎的罪魁祸首,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现出“真容”。根据寄主细胞的不同,它属于____病毒。
(2)图2与图3生物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图2生物____,它在遇到不良环境时会形成____。
(3)我们在发霉的橘子皮上,肉眼能看见的一个个“霉斑”是图4生物形成的____,使它呈青绿色的结构是[ ]____;它可用于提取抗生素,疫情期间有人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他服用了抗生素之后,发现症状并没有减轻,原因是____。
(4)从图5中看出,细菌和真菌对自然界的作用是____。
【答案】32. 动物 33. ①. 无成形的细胞核 ②. 芽孢
34. ①. 菌落 ②. 1孢子囊 ③. 抗生素只能抑制或杀死致病细菌,对病毒无效
35. 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解析】
【分析】图1是病毒,A表示蛋白质外壳,B表示内部的遗传物质;图2是细菌,①鞭毛,②细胞质,③DNA集中区域,④细胞膜,⑤细胞壁,⑥荚膜;图3是酵母菌;图4是青霉,1是孢子囊,2是直立菌丝,3是营养菌丝;图5表示物质循环。
【小问1详解】
根据侵染细胞的不同,病毒分为三类,专门侵染动物细胞的病毒是动物病毒、专门侵染植物细胞的病毒是植物病毒、专门侵染细菌细胞的病毒是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新冠病毒寄生在人体细胞内,属于动物病毒。
【小问2详解】
图2表示细菌,图3表示酵母菌,细菌与酵母菌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遇到不良环境时,细菌的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为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小问3详解】
菌落是指一个细菌或真菌在适宜的培养基上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因此,我们在发霉的橘子皮上,肉眼能看见的一个个“霉斑”是图4生物形成的菌落。青霉的1孢子囊呈青绿色,故青霉呈现青绿色。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抑制或杀死细菌的物质,是当前治疗人和动物细菌感染的常用药,但抗生素对病毒引起的疾病不起作用;新冠肺炎是由病毒引起的疾病。所以,新冠肺炎患者服用了抗生素之后,发现症状并没有减轻,原因是抗生素只能抑制或杀死致病细菌,对病毒无效。
【小问4详解】
分解者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等,其主要作用是通过分解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促进物质循环。因此,从图5中看出,细菌和真菌对自然界的作用是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33. 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某同学观察了黄蜂的繁殖:当黄蜂交尾后,雌黄蜂在沙土中挖一个穴道,穴道末端扩展成小室。然后,雌黄蜂飞出去猎获毛虫或蜘蛛,用其尾部的刺将猎获物麻醉后带回穴道内的小室。随后雌黄蜂在每个巢室内产下一枚卵,并将穴口用沙土封闭后飞走,由卵孵化出的幼虫即以亲代储存的猎获物为食,直至发育成成虫后,才挖开洞口,从穴道中爬出来。子代黄蜂虽然从未见过其亲代是如何完成这些程序的,但它发育到一定时候却能重复亲代所完成的同样程序。
(1)黄蜂的繁殖行为是________(填“先天性行为”或“学习行为”)是由________决定的。
(2)小明还观察了一窝蜜蜂,发现蜜蜂有明确的分工,有一只蜂王、少量雄蜂和大量的工蜂,这说明蜜蜂是具有________行为的昆虫;小明还发现,当一只工蜂找到了蜜源后,会跳起“8”字舞招来伙伴,这说明蜜蜂群体中存在着________。
(3)蜜蜂和黄蜂都属于________动物,它们在生态系统中都属于________。
(4)小明研究黄蜂和蜜蜂行为的方法,属于________法。
【答案】(1) ①. 先天性行为 ②. 遗传物质
(2) ①. 社会 ②. 通讯(或信息交流)
(3) ①. 节肢 ②. 消费者
(4)观察
【解析】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
(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3)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体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
【小问1详解】
黄蜂的生殖行为是先天性行为,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
【小问2详解】
蜜蜂有明确的分工,有一只蜂王,少数雄蜂和大量的工蜂,体现了蜜蜂有明确的分工,因此这说明蜜蜂是具有社会行为的昆虫;“小明还发现,当一只工蜂找到了蜜源后,会跳起‘8’”字舞招来伙伴”,这说明蜜蜂群体中存在信息交流。
【小问3详解】
蜜蜂和黄蜂都是昆虫,属于节肢动物。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因此蜜蜂和黄蜂都是消费者。
【小问4详解】
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有实验法、观察法等,小明研究黄蜂和蜜蜂行为的方法是观察法,即在野外的自然状态下,实地观察动物的各种行为。
34. 网球肘(肱骨外上髁炎)是由前臂伸肌重复用力引起的慢性撕拉伤。患者会在用力抓握或提举物体时感到患部疼痛,常见于网球运动员。
(1)运动时,骨骼肌受_______________传来的刺激而收缩,牵动_______________绕关节活动,以完成该动作。
(2)肘关节周围包裹着关节囊,内部形成密闭的关节腔,关节腔内含有滑液,滑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3)据图可知,频繁的伸缩和摩擦会造成伸肌的_______________(填“肌腹”或“肌腱”)撕裂损伤,产生疼痛。
(4)以下从业者,不容易患上网球肘的是________(单选)。
A. 羽毛球运动员B. 足球运动员C. 中餐厨师D. 搬运工
(5)请根据网球肘的成因,为处于治疗康复阶段的网球肘患者提出一条合理可行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神经 ②. 骨
(2)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3)肌腱 (4)B
(5)不提重物或减少前臂运动等
【解析】
【分析】(1)关节腔内的滑液具有润滑关节软骨的作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的运动灵活自如。
(2)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小问1详解】
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小问2详解】
关节腔内的滑液具有润滑关节软骨的作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的运动灵活自如。
【小问3详解】
骨骼肌由肌腹和肌腱两部分组成,据图可知,频繁的伸缩和摩擦会造成伸肌肌腱撕裂损伤,产生疼痛。
【小问4详解】
网球肘(肱骨外上髁炎)是由前臂伸肌重复用力引起的慢性撕拉伤。所以,羽毛球运动员、中餐厨师、搬运工等前臂伸肌重复用力的工作,容易患网球肘。
故选B。
【小问5详解】
网球肘患者会在用力抓握或提举物体时感到患部疼痛。所以,处于治疗康复阶段的网球肘患者应不提重物;减少前臂运动等。
35. 小希发现妈妈做馒头、面包时用的菌种是酵母菌,而制作米酒时用的却是根霉。为什么制作米酒不用酵母菌呢?陈老师了解到小希的疑惑后,组织同学们分成若干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甲、乙两组所用器具均相同且清洁)。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探究实验的变量是____。
(2)为控制单一变量,同学们的做法有____等。(答出一点即可)
(3)为什么观察、品尝需至少由3人同时进行?____。
(4)根据实验结果,小希终于明白,如果只用单一菌种制作米酒,最好选择____。
(5)本探究实验所利用的生物技术主要是____(填“转基因技术”或“发酵技术”)。
【答案】35. 菌种 36. 甲、乙两组所用器具相同;两组的菌种用量相同;两组的原料都是糯米;两组的原料等量;两组制作过程相同;两组温度条件相同;同时观察、品尝等。
37. 排除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8. 根霉 39. 发酵技术
【解析】
【分析】(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2)微生物发酵技术在食品、药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制馒头、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制醋要用到醋酸杆菌,利用青霉发酵可以提取出青霉素等。
【小问1详解】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本实验设置的对照实验,甲组用的是酵母菌,乙组用的是根霉,可见变量为菌种。
【小问2详解】
为了控制单一变量,除了菌种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且适宜。如两组所用器具相同;两组的菌种用量相同;两组的原料都是糯米;两组的原料等量;两组制作过程相同;两组温度条件相同;同时观察、品尝等。
【小问3详解】
每个人的口味等可能存在差异,在实验中,观察和品尝的至少3人,可排除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小问4详解】
据图表文字可知,用根霉制作的酒酒味浓郁、甜味明显,因此如果只用单一菌种制作米酒,最好选择根霉。
【小问5详解】
本实验利用的是酵母菌和根霉的发酵作用来制作米酒。因此,本探究所利用的生物技术主要是发酵技术。
36. 生物通过生殖和发育,不断地延续和发展。据图回答。
(1)“即今极目如云稼,曾是蝗虫盖地皮”,图甲表示昆虫的两种发育过程,其中蝗虫的发育过程是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2)甲、乙所代表的两种生物发育的起点都是____。
(3)“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望母归”,“子”由图乙中的[ ]____发育而来。诗句中的母鸟正处于鸟类繁殖过程中的____阶段。
(4)“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树可采用图丙中____所示的繁殖方式,这种繁殖方式属于____生殖。
(5)丙图A所示的植物繁殖方式,为了提高成活率,最关键的操作是要使接穗和砧木的____紧密结合在一起。
【答案】36. D→A→C
37. 受精卵 38. ①. 2胚盘 ②. 育雏
39. ①. B ②. 无性
40. 形成层
【解析】
【分析】图乙中,1卵壳,2胚盘,3卵黄,4卵白;图丙中,A嫁接,B扦插。
【小问1详解】
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蚊子、苍蝇、家蚕、菜粉蝶等;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虫与成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如蟋蟀、螳螂、蝼蛄、蝗虫等。蝗虫的发育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其过程是:D受精卵→A幼虫→C成虫。
【小问2详解】
进行有性生殖的个体,生命的起点都是受精卵;甲、乙都是有性生殖。可见,甲、乙所代表的两种生物发育的起点都是受精卵。
【小问3详解】
鸟类的生殖行为一般包括:占区、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等;“劝君摸打三春鸟,子在巢中望母归”,说明诗句中的母鸟正处于鸟类繁殖过程中的育雏阶段。图乙中2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是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将来可以发育成雏鸟;所以,“子”由图乙中的2胚盘发育而来。
【小问4详解】
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称为无性生殖。“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在此俗语中,柳树的繁殖方式是B扦插,扦插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
【小问5详解】
丙图A表示嫁接,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时要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因为形成层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的细胞,使接穗和砧木生长到一起,以确保接穗成活。
37. 点翠是我国传统的首饰工艺,将翠鸟的羽毛粘着在首饰上,形成精美的图案。但由于翠鸟属于我国的保护动物,现代的点翠多为仿点翠,即利用养殖的鹦鹉掉落的羽毛进行制作。养殖场为准确繁殖出手工制作者所需颜色的鹦鹉,对鹦鹉毛色的遗传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问题。
(1)鹦鹉毛色的蓝色和黄色在遗传学上是一对____。
(2)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判断____是隐性性状。
(3)用D表示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用d表示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请推测乙组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
(4)表中甲组黄色后代(X处)数量应____。
(5)现有一只黄色鹦鹉,需判断它的基因组成。将该黄色鹦鹉和____鹦鹉杂交,若后代羽毛颜色____,则其基因组成为Dd;若后代羽毛颜色____,则其基因组成为DD。
【答案】37. 相对性状
38. 蓝色 39. Dd和dd
40. 0 41. ①. 蓝色 ②. 既有黄色也有蓝色 ③. 都是黄色
【解析】
【分析】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基因,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小问1详解】
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因此,鹦鹉毛色的蓝色和黄色在遗传学上是一对相对性状。
【小问2详解】
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丙组亲代都是黄色,子代既有黄色又有蓝色,所以,根据丙组可以判断黄色为显性性状,蓝色为隐性性状。
【小问3详解】
鹦鹉毛色的黄色为显性性状,蓝色为隐性性状。所以,在乙组中,亲代蓝色的基因组成为dd;黄色的基因组成为DD或Dd,根据乙组子代中蓝色的基因组成为dd,可知亲代黄色的基因组成必为Dd。因此,乙组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Dd和dd。
【小问4详解】
蓝色为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则甲组亲代两只蓝色鹦鹉的基因组成都是dd,遗传图解如下:
由此可见,甲组子代鹦鹉全为蓝色,X处数量应为0。
【小问5详解】
现有一只黄色鹦鹉,需判断它的基因组成是DD还是Dd,将该黄色鹦鹉和蓝色鹦鹉杂交,若后代羽毛颜色既有黄色也有蓝色,则其基因组成为Dd,遗传图解如下:
若后代羽毛颜色都是黄色,则其基因组成为DD,遗传图解如下:
组别
甲
乙
菌种
酵母菌(2克)
根霉(2克)
原料
糯米(500克)
糯米(500克)
过程
糯米浸泡24小时→蒸熟→淋凉开水,晾至室温→加入相应菌种并搅拌均匀→装进相应容器并加盖→置于30℃环境中→2天后,由至少3人同时观察、品尝
结果
酒味很淡,甜味不明显
酒味浓郁,甜味明显
组别
亲代配对
后代数目(只)
黄色
蓝色
甲
蓝色×蓝色
X
80
乙
黄色×蓝色
61
58
丙
黄色×黄色
63
2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南省衡阳市华新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湖南省衡阳市华新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湖南省衡阳市华新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省衡阳市华新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共2页。
这是一份湖南省衡阳市华新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