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学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灯笼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灯笼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预习检查,合作探究,拓展延伸,达标检测,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4* 灯 笼
教学目标
1.认知文中“灯笼”的民俗意义、文化价值。
2.分析文章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写作手法,品味文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3.体会作者对往昔生活和家国天下所寄予的情怀。
重点难点
1.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以及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体会作者赋予灯笼的双重含义和家国情怀。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写作背景 作者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灯笼的图片,导入新课。
学生谈灯笼的发展历史、风俗等。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灯笼》,了解著名作家吴伯箫笔下有关灯笼的往事。
二、预习检查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争讼(sòng)斡(wò)旋静穆(mù)
怅惘(chàngwǎng)锵(qiāng)然褪(tuì)色
燎(liá)原熙(xī)熙然
2.根据意思写词语。
焚身:焚烧身体。
争讼:因争论而诉讼。
恐吓:以要挟的话或手段威胁人;吓唬。
斡旋:调停,调解。
怅惘:惆怅迷惘;心里有事,没精打采。
熙熙然:温和欢乐的样子。然,用于词尾,表示状态。
不甚了然:不太了解;不怎么清楚。
破落户:指先前有钱有势而后来败落的人家。
燎原:(大火)延烧原野。
3.作者简介。
吴伯箫(1906 —1982),山东莱芜人。原名熙成,散文家和教育家。他的作品主要收集在《羽书》《黑红点》《北极星》《忘年》等。散文《记一辆纺车》《菜园小记》等,曾作为范文收入中学语文教材中,其数量之多在同代作家中首屈一指。这些作品以其真挚深厚的情感、朴实动人的描绘、严谨缜密的结构、清丽洗练的语言,赢得了广大师生的喜爱。
三、合作探究
(一)初读课文,概述内容。
1.自主朗读课文,概括作者与灯笼结缘的往事。
明确:①挑着灯笼,接祖父回家。②挑着灯笼,在村里上下灯学。③灯笼能为夜行人指路,温暖他人。④跟着龙灯跑半夜。⑤灯笼记录、传承着家族历史。⑥灯笼使作者联想起古代将领挑灯看剑、抗击敌人的情景。
2.灯笼引起了作者对家乡的哪些回忆?表达了什么情感?
明确:提起灯笼,作者就会想起三家村的犬吠,村中老头呵狗的声音;就会想起庞大的晃荡着的影子,夜行人咕咕噜噜的私语;想起祖父雪白的胡须,同洪亮大方的谈吐;坡野里想起跳跳的磷火,村边社戏台下想起闹嚷嚷的观众,花生篮,冰糖葫芦;台上的小丑,花脸,《司马懿探山》。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再读课文,梳理脉络。
理清课文脉络,将文章分成三部分。
明确:第一部分(第1段):开篇说“火”,为下文写“灯笼”做铺垫。第二部分(第2~11段):文章主体,说“灯笼”。第三部分(第12段):结尾说“火”。灯笼不足以言志,火把、探海灯和燎原的烈火方能寄情。
(三)三读课文,悟透情感。
作者为什么喜欢灯笼?
明确:①灯笼寄托着祖父、母亲等亲人的慈爱和牵挂,也寄托着作者对亲人的感激之情;②许多乡情民俗与灯笼结下太多的缘分,给作者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③灯笼能为夜行人指路,温暖他人;④记录、传承着家族历史;⑤使作者联想起古代将领挑灯看剑、抗击敌人的情景,激发了作者的爱国热情。
四、拓展延伸
结合本文,说说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明确:本文的“形散”,体现在所选材料较为广泛。既有孩提时代的生活经历,又有稍大一些时夜晚接祖父回家和作者自己上下灯学的事例;既涉及历史上唐明皇结绘彩为灯楼、汉献帝有灯笼做伴的历史事件,又有作者现实中在延安面对日寇入侵愿做灯笼下的马前卒的愿望。虽然取材横跨时空,但全文都表现了明确而集中的中心:对生活的热爱,对亲人的怀恋,对国家的热爱。文章有这一种思想情感统摄全篇材料,充分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五、达标检测
1.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D )
A.灯蛾 溺炕 争讼 斡旋
B.领域 静穆 思慕 怅惘
C.褪色 消夜 掌故 灯笼
D.点辍 羡慕 锵然 流苏
2.文中围绕灯笼写了哪些乡间习俗?
答案:岁梢寒夜,玩火玩灯,除夕燃滴滴金;大人们在神龛里点起烛;乡俗还愿,除唱戏、挂神袍外,常在村头高挑红灯;女子出嫁打灯笼等。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C )
A.相关负责人介绍,几条主干道改扩建完成后,我市交通拥堵的现象就戛然而止了。
B.峨眉山的猴子,或相依相偎,或交头接耳,或追逐嬉戏,情态各异,栩栩如生。
C.这些塑像不但颜色丰富,形态逼真,而且造型可爱生动,实在是令人爱不释手,叹为观止。
D.监控画面中,每道工序都清清楚楚、历历在目,这有效地保障了食品的卫生和安全。
六、课堂小结
作者通过小孩子喜欢火、亮光,引出灯笼,接着由灯笼展开想象和联想,写往昔的经历、乡情民俗,最后作者想象古代将领挑灯看剑、抗击敌人的情景,激发爱国之情,表达了自己要做“灯笼下的马前卒”的誓愿。
七、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八、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灯笼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布置作业,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下册灯笼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情境导入,新课解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八年级下册(2018)4 *灯笼/吴伯萧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