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3节 地球的绕日运动第2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课题
地球的绕日运动
单元
四
学科
科学
年级
七
学习
目标
知识目标:
1.分析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和原因。
2.了解地球上五带划分规律并分析其出现的天文现象。
过程与方法:
1.观察演示实验和模拟演示实验,增强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2.通过模拟实验和绘图,增强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
3.通过自主学习,学会收集地理信息的方法,培养整理,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逐渐形成地理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探究活动,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读图、绘图活动,培养地理审美情趣。
3.树立辩证的唯物主义宇宙观,认识宇宙是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认识运动与静止是统一的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地球上五带的划分。
难点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出示北京市天安门广场升降国旗时间:
提问:你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时间差异吗?
追问:产生昼夜差异的原因就是因为地球的公转。
读材料,回答问题:由于北京春夏秋冬四季白昼和黑夜的长短不同导致的。
激趣导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讲授新课
活动一、观生活探昼夜长短变化
1.说说当地夏季天亮时间大约是几点,冬天天亮时间大约是几点。不同季节天亮的时间相同吗?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总结:这是因为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着太阳公转,除赤道外,地球上各地白昼的时间夏季要比冬季长些。
2.请分析:北纬40°地区昼夜长短的年变化
(1)该地区哪两个月的白昼最长?白昼平均约为多少小时?
(2)该地区哪两个月的白昼最短?白昼平均约为多少小时?
(3)该地区白昼最长和最短的日期与你居住的地方相同吗?
我们北纬30°,相差1个小时,最长白昼约为14小时。
3.引导学生做一做:
(1)如图 4-22A,用纸板剪一个圆盘,画上经纬网。
(2)如图 4-22B,剪一块透明薄膜,其中圆的半径与图 4-22A 中圆的半径一致,并画上夜半球、昼半球和太阳平行光线。
(3)将图 4-22B 覆盖在图 4-22A 上,并用线在 P 点处将两图串接起来,使图 4-22B 可围绕 P 点转动。
(4)根据地球公转运动的规律,转动图 4-22B,依次将阳光直射点对准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赤道、北回归线,逐一观察昼半球和夜半球所在部分的纬线长短情况。
(5)北半球什么时候昼长于夜,什么时候夜长于昼?哪一天昼最长,哪一天夜最长?什么时候昼夜平分?南半球和赤道上昼夜长短变化情况又怎样?
4.出示二分二至太阳光照图,分析太阳直射点、昼夜长短变化等信息。
(1)
(2)规律认知:当某地所在纬度的纬线处于昼半球的部分比处于夜半球的部分长时,该地就昼长于夜。反之,则夜长于昼。
有些地方有时太阳会整日不落,这种现象称为极昼现象;有时太阳会整日不出,这种现象称为极夜现象。
(3)出示夏至日光照图:
补充:北极圈(北纬66.50)及其以北地区出现
极昼现象;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特别提示: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情况刚好相反。
(4)出示冬至日光照图:
总结:北极圈(北纬66.50)及其以北地区出现
极夜现象;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5)引导学生总结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6)观察不同时间赤道上的昼夜长短状况是怎样的?
(7)链接应用:我国科学家去南极考察一般选在什么时间比较好?为什么呢?
提示补充
(8)观察当地的昼夜长短变化,并记下春分、夏至、秋分、冬至这四天的日出和日落或天亮和天黑时间,比较一年中白昼长短变化,看看是否与表 4-1(依据日出、日落测算)所列的数据相符。
活动二、横向思维划五带
1.同一天中,不同时间太阳高度不同,热量不同;同一地点,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不同,一年中获得热量也不同。
在地球上不同地区,一年获得热量有没有差异呢?
2.探讨交流五带的划分及其特征:
3.出示图片感受五带的景观变化:
4.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地球绕日转动会产生哪些意义呢?
1.想一想,说一说
2.读图分析:
(1)6、7月份即夏至日前后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白昼平均约为16小时。
(2)12、1月份即冬至日前后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白昼平均约为10小时。
3.实践操作:
按照要求做一做:
4.观察发现:
(1)在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和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2)学会如何辨别图中的昼长和夜长;极昼和极夜现象
(3)分析交流: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于夜。其中6月22日前后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4)分析交流: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各地昼长于夜。其中12月22前后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5)自主完成与交流展示
(6)观察发现:
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7)思考交流:一般在北半球的冬季,因为这个季节南半球的南极洲正处在夏季,并且有极昼现象。
(8)分析、思考交流:我们杭州地处北纬30度,夏至日昼长为14小时,早上约5点日出。相反冬至日为10小时,早上约7点日出。
想一想,说一说
分析归纳,参与交流
3.感受热带、寒带、温带的自然景观,体会不同地区获得不同的热量
4.交流展示:
会产生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划分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学习生活化的科学知识
采用案例式,问题引导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并联系自己身边的昼夜变化
动手实践,获得真实、第一手的资料
学会分析光照图的方法,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由易到难,学会怎样分析光照图中的昼夜长短变化
及时补充昼夜长短的定义,引导学生规范的读图,科学的总结知识
逐步分析,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知识网络和分析方法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主解决问题,培养其归纳总结的意识
链接生活,学习生活化的、有趣的科学知识
问题引导学生说一说,将内容细化到图中,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记忆
利用景观图片进一步让学生感受五带划分的特点
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这一节课,我们收获了……
1.通过演示模拟我们知道了因为地球的公转,一年中会出现昼夜长短的变化。
2.通过讨论交流我们知道了地球上不同地区获得的热量不同,划分了五带。
板书
科学七年级下册第4节 月相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科学七年级下册<a href="/kx/tb_c77619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4节 月相教案设计</a>,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探究月相的概述及成因,探究月相变化规律及其应用,二十七 B.十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3节 地球的绕日运动第1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a href="/kx/tb_c5674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3节 地球的绕日运动第1课时教案</a>,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模拟转动探基本特征,探究太阳正午高度变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节 太阳和月球第2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浙教版七年级下册<a href="/kx/tb_c77618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1节 太阳和月球第2课时教学设计</a>,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探秘月球——基本概况,探秘月球——月球面貌,追寻人类探月的足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