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4年中考数学专题训练 专题09 倍长中线模型综合应用(专项训练)(原卷版+解析)

    2024年中考数学专题训练 专题09  倍长中线模型综合应用(专项训练)(原卷版+解析)第1页
    2024年中考数学专题训练 专题09  倍长中线模型综合应用(专项训练)(原卷版+解析)第2页
    2024年中考数学专题训练 专题09  倍长中线模型综合应用(专项训练)(原卷版+解析)第3页
    还剩2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年中考数学专题训练 专题09 倍长中线模型综合应用(专项训练)(原卷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数学专题训练 专题09 倍长中线模型综合应用(专项训练)(原卷版+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问题情境】,阅读理解,问题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如图,点D、E、F分别是△ABC三边的中点,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四边形AEDF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B.若AD平分∠A,则四边形AEDF是正方形
    C.若AD⊥BC,则四边形AEDF是菱形
    D.若∠A=90°,则四边形AEDF是矩形
    2.如图,在Rt△ABC中,∠ACB=90°,AC>BC,分别以△ABC的三边为边向外作三个正方形ABHL,ACDE,BCFG,连接DF.过点C作AB的垂线CJ,垂足为J,分别交DF,LH于点I,K.若CI=5,CJ=4,则四边形AJKL的面积是 .
    3.在△ABC中,AB=5,AC=3,AD是BC边上的中线,则AD的取值范围是 .
    4.如图,△ABC中,AB=AC,点D在AC上,连接BD,△ABD的中线AE的延长线交BC于点F,∠FAC=60°,若AD=5,AB=7,则EF的长为 .
    5.阅读下面的题目及分析过程,并按要求进行证明.
    已知:如图,E是BC的中点,点A在DE上,且∠BAE=∠CDE.
    求证:AB=CD.
    分析:证明两条线段相等,常用的一般方法是应用全等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观察本题中要证明的两条线段,它们不在同一个三角形中,且它们分别所在的两个三角形也不全等.因此,要证AB=CD,必须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
    现给出如下三种添加辅助线的方法,请任意选择其中一种,对原题进行证明.
    6.【问题情境】
    学完《探索全等三角形的条件》后,老师提出如下问题:如图①,△ABC中,若AB=12,AC=8,求BC边上中线AD的取值范围.通过分析、思考,小丽同学形成两种解题思路.
    思路1:将△ADC绕着点D旋转180°,使得CD和BD重合,得到△EDB…
    思路2:延长AD到E,使得DE=AD,连接BE,根据SAS可证得△ADC≌△EDB…
    根据上面任意一种解题思路,再结合三角形三边关系,我们都可以得到AD的取值范围为 .
    【类比探究】
    如图②,DB=DE,DC=DA,∠BDC+∠ADE=180°,DF是△ADE的边AE上的中线,试探索DF与BC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迁移应用】
    【应用1】如图③,已知⊙O的半径为6,四边形ABCD是⊙O的圆内接四边形.AD=8,∠AOD+∠BOC=180°,求BC的长.
    【应用2】如图④,DB=DE,DC=DA,∠BDC+∠ADE=180°,BD⊥DE,AE=a,BC=b(a>b),AB、CE相交于点G,连接DG,若∠BDC的度数发生改变,请问DG是否存在最小值?如果存在,则直接写出其最小值(用含a和b的式子表示),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7.阅读理解:
    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时,老师提出了如下问题:
    如图1,△ABC中,若AB=5,AC=3,求BC边上的中线AD的取值范围.
    小明在组内经过合作交流,得到了如下的解决方法:延长AD到E,使得DE=AD,再连接BE(或将△ACD绕点D逆时针旋转180°得到△EBD),把AB、AC、2AD集中在△ABE中,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得2<AE<8,则1<AD<4.
    感悟:解题时,条件中若出现“中点”“中线”字样,可以考虑构造以中点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把分散的已知条件和所求证的结论集中到同一个三角形中.
    (1)问题解决:
    受到(1)的启发,请你证明下面命题:如图2,在△ABC中,D是BC边上的中点,DE⊥DF,DE交AB于点E,DF交AC于点F,连接EF.
    ①求证:BE+CF>EF;
    ②若∠A=90°,探索线段BE、CF、EF之间的等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2)问题拓展:
    如图3,在四边形ABDC中,∠B+∠C=180°,DB=DC,∠BDC=120°,以D为顶点作一个60°角,角的两边分别交AB、AC于E、F两点,连接EF,探索线段BE、CF、E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8.(1)阅读理解:
    如图①,在△ABC中,若AB=5,AC=3,求BC边上的中线AD的取值范围.
    解决此问题可以用如下方法:延长AD到点E使DE=AD,再连接BE(或将△ACD绕着点D逆时针旋转180°得到△EBD),把AB,AC,2AD集中在△ABE中,利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即可判断.中线AD的取值范围是 ;
    (2)问题解决:如图②,在△ABC中,D是BC边上的中点,DE⊥DF于点D,DE交AB于点E,DF交AC于点F,连接EF,求证:BE+CF>EF;
    (3)问题拓展:
    如图③,在四边形ABCD中,∠B+∠D=180°,CB=CD,以C为顶点作∠ECF,使得角的两边分别交AB,AD于E、F两点,连接EF,且EF=BE+DF,试探索∠ECF与∠A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9.小明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图1,△ABC中,AB=7,AC=5,点D为BC的中点,求AD的取值范围.
    小明发现老师讲过的“倍长中线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所谓倍长中线法,就是将三角形的中线延长一倍,以便构造出全等三角形,从而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方法,他的做法是:如图2,延长AD到E,使DE=AD,连接BE,构造△BED≌△CAD,经过推理和计算使问题得到解决.
    请回答:(1)小明证明△BED≌△CAD用到的判定定理是: (用字母表示)
    (2)AD的取值范围是
    小明还发现:倍长中线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延长中线一倍,完成全等三角形模型的构造.
    参考小明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
    如图3,在正方形ABCD中,E为AB边的中点,G、F分别为AD,BC边上的点,若AG=2,BF=4,∠GEF=90°,求GF的长.
    10.问题探究:
    小红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图1,△ABC中,AB=6,AC=4,AD是中线,求AD的取值范围.她的做法是:延长AD到E,使DE=AD,连接BE,证明△BED≌△CAD,经过推理和计算使问题得到解决.
    请回答:(1)小红证明△BED≌△CAD的判定定理是: ;
    (2)AD的取值范围是 ;
    方法运用:
    (3)如图2,AD是△ABC的中线,在AD上取一点F,连接BF并延长交AC于点E,使AE=EF,求证:BF=AC.
    (4)如图3,在矩形ABCD中,=,在BD上取一点F,以BF为斜边作Rt△BEF,且=,点G是DF的中点,连接EG,CG,求证:EG=CG.
    专题09 倍长中线线模型综合应用(专项训练)
    1.如图,点D、E、F分别是△ABC三边的中点,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四边形AEDF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B.若AD平分∠A,则四边形AEDF是正方形
    C.若AD⊥BC,则四边形AEDF是菱形
    D.若∠A=90°,则四边形AEDF是矩形
    【答案】B
    【解答】解:A、∵点D、E、F分别是△ABC三边的中点,∴DE、DF为△ABC得中位线,
    ∴ED∥AC,且ED=AC=AF;同理DF∥AB,且DF=AB=AE,
    ∴四边形AEDF一定是平行四边形,正确.
    B、若AD平分∠A,如图,延长AD到M,使DM=AD,连接CM,由于BD=CD,DM=AD,
    ∠ADB=∠CDM,
    ∴△ABD≌△MCD(SAS),
    ∴CM=AB,
    又∵∠DAB=∠CAD,
    ∠DAB=∠CMD,
    ∴∠CMD=∠CAD,
    ∴CA=CM=AB,
    ∵AD平分∠BAC,
    ∴AD⊥BC,
    则△ABD≌△ACD;AB=AC,AE=AF,
    结合(1)四边形AEDF是菱形,因为∠BAC不一定是直角
    ∴不能判定四边形AEDF是正方形;
    C、若AD⊥BC,则△ABD≌△ACD;AB=AC,AE=AF,结合(1)四边形AEDF是菱形,正确;
    D、若∠A=90°,则四边形AEDF是矩形,正确.
    故选:B.
    2.如图,在Rt△ABC中,∠ACB=90°,AC>BC,分别以△ABC的三边为边向外作三个正方形ABHL,ACDE,BCFG,连接DF.过点C作AB的垂线CJ,垂足为J,分别交DF,LH于点I,K.若CI=5,CJ=4,则四边形AJKL的面积是 .
    【答案】80
    【解答】解:过点D作DM⊥CI,交CI的延长线于点M,过点F作FN⊥CI于点N,
    ∵△ABC为直角三角形,四边形ACDE,BCFG为正方形,过点C作AB的垂线CJ,CJ=4,
    ∴AC=CD,∠ACD=90°,∠AJC=∠CMD=90°,∠CAJ+∠ACJ=90°,BC=CF,∠BCF=90°,∠CNF=∠BJC=90°,∠FCN+∠CFN=90°,
    ∴∠ACJ+∠DCM=90°,∠FCN+∠BCJ=90°,
    ∴∠CAJ=∠DCM,∠BCJ=∠CFN,
    ∴△ACJ≌△CDM(AAS),△BCJ≌△CFN(AAS),
    ∴AJ=CM,DM=CJ=4,BJ=CN,NF=CJ=4,
    ∴DM=NF,
    ∴△DMI≌△FNI(AAS),
    ∴DI=FI,MI=NI,
    ∵∠DCF=90°,
    ∴DI=FI=CI=5,
    在Rt△DMI中,由勾股定理可得:
    MI===3,
    ∴NI=MI=3,
    ∴AJ=CM=CI+MI=5+3=8,BJ=CN=CI﹣NI=5﹣3=2,
    ∴AB=AJ+BJ=8+2=10,
    ∵四边形ABHL为正方形,
    ∴AL=AB=10,
    ∵四边形AJKL为矩形,
    ∴四边形AJKL的面积为:AL•AJ=10×8=80,
    故答案为:80.
    3.在△ABC中,AB=5,AC=3,AD是BC边上的中线,则AD的取值范围是 .
    【答案】1<AD<4
    【解答】解:如图,延长AD到E,使DE=AD,
    ∵AD是BC边上的中线,
    ∴BD=CD,
    在△ABD和△ECD中,,
    ∴△ABD≌△ECD(SAS),
    ∴CE=AB,
    ∵AB=5,AC=3,
    ∴5﹣3<AE<5+3,
    即2<AE<8,
    1<AD<4.
    故答案为:1<AD<4.
    4.如图,△ABC中,AB=AC,点D在AC上,连接BD,△ABD的中线AE的延长线交BC于点F,∠FAC=60°,若AD=5,AB=7,则EF的长为 .
    【答案】
    【解答】解:延长AE至点G,使得AE=EG,
    ∵E是BD的中点,
    ∴BE=DE,
    在△ADE和△GBE中,

    ∴△ADE≌△GBE(SAS),
    ∴AD=GB=5,∠G=∠FAC=60°,
    过点B作BH⊥GE于点H,
    在Rt△BGH中,∠GBH=180°﹣90°﹣60°=30°,
    ∴GH==,BH==,
    在Rt△ABH中,AH==,
    ∴AG=AH+GH=8,
    ∴AE=GE=4,
    过点D作DM∥EF,交BC于点M.
    ∴,
    设EF=x,则DM=2x,
    ∵DM∥EF,
    ∴,
    ∴AF=7x,
    ∴AE=7x﹣x=6x=4,
    ∴x=,
    ∴EF=,
    故答案为:.
    5.阅读下面的题目及分析过程,并按要求进行证明.
    已知:如图,E是BC的中点,点A在DE上,且∠BAE=∠CDE.
    求证:AB=CD.
    分析:证明两条线段相等,常用的一般方法是应用全等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观察本题中要证明的两条线段,它们不在同一个三角形中,且它们分别所在的两个三角形也不全等.因此,要证AB=CD,必须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
    现给出如下三种添加辅助线的方法,请任意选择其中一种,对原题进行证明.
    【解答】证明:方法一:作BF⊥DE于点F,CG⊥DE于点G.
    ∴∠F=∠CGE=90°.
    又∵∠BEF=∠CEG,BE=CE,
    ∴△BFE≌△CGE.
    ∴BF=CG.
    在△ABF和△DCG中,∵∠F=∠DGC=90°,∠BAE=∠CDE,BF=CG,
    ∴△ABF≌△DCG.
    ∴AB=CD.
    方法二:作CF∥AB,交DE的延长线于点F.
    ∴∠F=∠BAE.
    又∵∠ABE=∠D,
    ∴∠F=∠D.
    ∴CF=CD.
    ∵∠F=∠BAE,∠AEB=∠FEC,BE=CE,
    ∴△ABE≌△FCE.
    ∴AB=CF.
    ∴AB=CD.
    方法三:延长DE至点F,使EF=DE.
    又∵BE=CE,∠BEF=∠CED,
    ∴△BEF≌△CED.
    ∴BF=CD,∠D=∠F.
    又∵∠BAE=∠D,
    ∴∠BAE=∠F.
    ∴AB=BF.
    ∴AB=CD.
    6.【问题情境】
    学完《探索全等三角形的条件》后,老师提出如下问题:如图①,△ABC中,若AB=12,AC=8,求BC边上中线AD的取值范围.通过分析、思考,小丽同学形成两种解题思路.
    思路1:将△ADC绕着点D旋转180°,使得CD和BD重合,得到△EDB…
    思路2:延长AD到E,使得DE=AD,连接BE,根据SAS可证得△ADC≌△EDB…
    根据上面任意一种解题思路,再结合三角形三边关系,我们都可以得到AD的取值范围为 .
    【类比探究】
    如图②,DB=DE,DC=DA,∠BDC+∠ADE=180°,DF是△ADE的边AE上的中线,试探索DF与BC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迁移应用】
    【应用1】如图③,已知⊙O的半径为6,四边形ABCD是⊙O的圆内接四边形.AD=8,∠AOD+∠BOC=180°,求BC的长.
    【应用2】如图④,DB=DE,DC=DA,∠BDC+∠ADE=180°,BD⊥DE,AE=a,BC=b(a>b),AB、CE相交于点G,连接DG,若∠BDC的度数发生改变,请问DG是否存在最小值?如果存在,则直接写出其最小值(用含a和b的式子表示),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答】解:【问题情境】延长AD到E,使得DE=AD,连接BE,如图①,
    在△ADC和△EDB中,

    ∴△ADC≌△EDB(SAS),
    ∴BE=AC=8.
    ∵AB﹣BE<AE<AB+BE,
    ∴12﹣8<2AD<12+8,
    ∴2<AD<10.
    故答案为:2<AD<10;
    【类比探究】DF与BC的数量关系为:BC=2DF.理由:
    延长DF至点G,使FG=DF,连接AG,如图,
    则DG=2DF.
    ∵DF是△ADE的边AE上的中线,
    ∴EF=AF,
    在△DEF和△GAF中,

    ∴△DEF≌△GAF(SAS),
    ∴DE=AG,∠E=∠GAF,
    ∴DE∥AG,
    ∴∠EDA+∠DAG=180°.
    ∵∠BDC+∠ADE=180°,
    ∴∠BDC=∠GAD.
    ∵DB=DE,
    ∴DB=AG.
    在△BDC和△GAD中,

    ∴△BDC≌△GAD(SAS),
    ∴BC=DG.
    ∴BC=2DF.
    【应用1】过点O作OE⊥BC于点E,OF⊥AD于点F,如图,
    则BE=EC=BC,AF=DF=AD=4.
    ∵OB=OC,OE⊥BC,
    ∴∠BOE=∠BOC,
    ∵OA=OD,OF⊥AD,
    ∴∠AOF=∠AOD.
    ∵∠AOD+∠BOC=180°,
    ∴∠AOF+∠BOE=90°.
    ∵∠OBE+∠OBE=90°
    ∴∠OBE=∠AOF.
    在△BOE和△OAF中,

    ∴△BOE≌△OAF(AAS),
    ∴OE=AF=4,
    ∴BE==2.
    ∴BC=2BE=4;
    【应用2】DG存在最小值,其最小值为a﹣b,理由:
    取AE的中点F,连接FG,延长DF至点H,使FH=DF,连接EH,AH,如图,
    ∵BD⊥DE,
    ∴∠BDE=90°.
    ∵∠BDC+∠ADE=180°,
    ∴∠ADC+BDE=180°,
    ∴∠BDE=∠ADC=90°,
    ∴∠BDE+∠BDC=∠ADC+∠BDC,
    即∠EDC=∠BDA.
    在△EDC和△BDA中,

    ∴△EDC≌△BDA(SAS),
    ∴∠DEC=∠DBA,
    ∴点E,D,GB四点共圆,
    ∴∠EGB=∠EDB=90°,
    ∴∠AGE=90°,
    ∵F为AE的中点,
    ∴GF=AE=a.
    ∵AF=FE,DF=FH,
    ∴四边形ADEH为平行四边形,
    ∴AD=EH,AD∥EH,
    ∴∠HED+∠ADE=180°.
    ∵∠BDC+∠ADE=180°,
    ∴∠HED=∠BDC.
    ∵DA=DC,
    ∴EH=DC.
    在△EHD和△DCB中,

    ∴△EHD≌△DCB(SAS),
    ∴DH=BC=b,
    ∴DF=DH=b.
    若∠BDC的度数发生改变,当点G,D,F三点在一条直线上时,DG的值最小为:FG﹣FD=a﹣b.
    7.阅读理解:
    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时,老师提出了如下问题:
    如图1,△ABC中,若AB=5,AC=3,求BC边上的中线AD的取值范围.
    小明在组内经过合作交流,得到了如下的解决方法:延长AD到E,使得DE=AD,再连接BE(或将△ACD绕点D逆时针旋转180°得到△EBD),把AB、AC、2AD集中在△ABE中,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得2<AE<8,则1<AD<4.
    感悟:解题时,条件中若出现“中点”“中线”字样,可以考虑构造以中点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把分散的已知条件和所求证的结论集中到同一个三角形中.
    (1)问题解决:
    受到(1)的启发,请你证明下面命题:如图2,在△ABC中,D是BC边上的中点,DE⊥DF,DE交AB于点E,DF交AC于点F,连接EF.
    ①求证:BE+CF>EF;
    ②若∠A=90°,探索线段BE、CF、EF之间的等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2)问题拓展:
    如图3,在四边形ABDC中,∠B+∠C=180°,DB=DC,∠BDC=120°,以D为顶点作一个60°角,角的两边分别交AB、AC于E、F两点,连接EF,探索线段BE、CF、E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解答】解:①延长FD到G,使得DG=DF,连接BG、EG.(或把△CFD绕点D逆时针旋转180°得到△BGD),
    ∴CF=BG,DF=DG,
    ∵DE⊥DF,
    ∴EF=EG.
    在△BEG中,BE+BG>EG,即BE+CF>EF.(4分)
    ②若∠A=90°,则∠EBC+∠FCB=90°,
    由①知∠FCD=∠DBG,EF=EG,
    ∴∠EBC+∠DBG=90°,即∠EBG=90°,
    ∴在Rt△EBG中,BE2+BG2=EG2,
    ∴BE2+CF2=EF2;(3分)
    (2)将△DCF绕点D逆时针旋转120°得到△DBG.
    ∵∠C+∠ABD=180°,∠4=∠C,
    ∴∠4+∠ABD=180°,
    ∴点E、B、G在同一直线上.
    ∵∠3=∠1,∠BDC=120°,∠EDF=60°,
    ∴∠1+∠2=60°,故∠2+∠3=60°,即∠EDG=60°
    ∴∠EDF=∠EDG=60°,
    ∵DE=DE,DF=DG,
    ∴△DEG≌△DEF,
    ∴EF=EG=BE+BG,即EF=BE+CF.(4分)
    8.(1)阅读理解:
    如图①,在△ABC中,若AB=5,AC=3,求BC边上的中线AD的取值范围.
    解决此问题可以用如下方法:延长AD到点E使DE=AD,再连接BE(或将△ACD绕着点D逆时针旋转180°得到△EBD),把AB,AC,2AD集中在△ABE中,利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即可判断.中线AD的取值范围是 ;
    (2)问题解决:如图②,在△ABC中,D是BC边上的中点,DE⊥DF于点D,DE交AB于点E,DF交AC于点F,连接EF,求证:BE+CF>EF;
    (3)问题拓展:
    如图③,在四边形ABCD中,∠B+∠D=180°,CB=CD,以C为顶点作∠ECF,使得角的两边分别交AB,AD于E、F两点,连接EF,且EF=BE+DF,试探索∠ECF与∠A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解答】解:(1)阅读理解:
    ∵AD=DE,CD=BD,∠ADC=∠BDE,
    ∴△ADC≌△EDB(SAS)
    ∴AC=BE=3,
    ∵在△ABE中,AB﹣BE<AE<AB+BE
    ∴2<2AD<8,
    ∴1<AD<4,
    故答案为:1<AD<4;
    (2)问题解决:
    解:(1)延长FD到G,使得DG=DF,连接BG、EG.
    ∵CD=DB,DF=DG,∠CDF=∠BDG,
    ∴△CDF≌△BDG(SAS)
    ∴CF=BG,
    ∵DE⊥DF,
    ∴EF=EG.
    在△BEG中,BE+BG>EG,即BE+CF>EF;
    (3)问题拓展:∴∠A+2∠ECF=180°,
    理由如下:延长AB至点N,使BN=DF,连接CN,
    ∵∠ABC+∠D=180°,∠ABC+∠CBN=180°,
    ∴∠D=∠CBN,且CD=CB,DF=BN,
    ∴△CDF≌△CBN(SAS)
    ∴CF=CN,
    ∵EF=BE+DF,
    ∴EF=BE+BN=EN,
    在△CEF和△CEN中,

    ∴△CEF≌△CEN(SSS)
    ∴∠FCE=∠NCE=∠FCN=∠DCB,
    ∵∠ABC+∠D=180°,
    ∴∠A+2∠ECF=180°.
    9.小明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图1,△ABC中,AB=7,AC=5,点D为BC的中点,求AD的取值范围.
    小明发现老师讲过的“倍长中线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所谓倍长中线法,就是将三角形的中线延长一倍,以便构造出全等三角形,从而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方法,他的做法是:如图2,延长AD到E,使DE=AD,连接BE,构造△BED≌△CAD,经过推理和计算使问题得到解决.
    请回答:(1)小明证明△BED≌△CAD用到的判定定理是: (用字母表示)
    (2)AD的取值范围是
    小明还发现:倍长中线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延长中线一倍,完成全等三角形模型的构造.
    参考小明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
    如图3,在正方形ABCD中,E为AB边的中点,G、F分别为AD,BC边上的点,若AG=2,BF=4,∠GEF=90°,求GF的长.
    【解答】解:(1)如图2中,延长AD到E,使DE=AD,连接BE.
    在△BED和△CAD中,

    ∴△BED≌△CAD(SAS).
    (2)∵△BED≌△CAD,
    ∴BE=AC=5,∵AB=7,
    ∴2<AE<12,
    ∴2<2AD<12,
    ∴1<AD<6.
    故答案分别为SAS,1<AD<6.
    解决问题:如图3中,
    解:延长GE交CB的延长线于M.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D∥CM,
    ∴∠AGE=∠M,
    在△AEG和△BEM中,

    ∴△AEG≌△BEM(AAS),
    ∴GE=EM,AG=BM=2,
    ∵EF⊥MG,
    ∴FG=FM,
    ∵BF=4,
    ∴MF=BF+BM=2+4=6,
    ∴GF=FM=6.
    10.问题探究:
    小红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图1,△ABC中,AB=6,AC=4,AD是中线,求AD的取值范围.她的做法是:延长AD到E,使DE=AD,连接BE,证明△BED≌△CAD,经过推理和计算使问题得到解决.
    请回答:(1)小红证明△BED≌△CAD的判定定理是: ;
    (2)AD的取值范围是 ;
    方法运用:
    (3)如图2,AD是△ABC的中线,在AD上取一点F,连接BF并延长交AC于点E,使AE=EF,求证:BF=AC.
    (4)如图3,在矩形ABCD中,=,在BD上取一点F,以BF为斜边作Rt△BEF,且=,点G是DF的中点,连接EG,CG,求证:EG=CG.
    【解答】解:(1)∵AD是中线,
    ∴BD=CD,
    又∵∠ADC=∠BDE,AD=DE,
    ∴△BED≌△CAD(SAS),
    故答案为:SAS;
    (2)∵△BED≌△CAD,
    ∴AC=BE=4,
    在△ABE中,AB﹣BE<AE<AB+BE,
    ∴2<2AD<10,
    ∴1<AD<5,
    故答案为:1<AD<5;
    (3)如图2,延长AD至H,使AD=DH,连接BH,
    ∵AD是△ABC的中线,
    ∴BD=CD,
    又∵∠ADC=∠BDH,AD=DH,
    ∴△ADC≌△HDB(SAS),
    ∴AC=BH,∠CAD=∠H,
    ∵AE=EF,
    ∴∠EAF=∠AFE,
    ∴∠H=∠BFH,
    ∴BF=BH,
    ∴AC=BF;
    (4)如图3,延长CG至N,使NG=CG,连接EN,CE,NF,
    ∵点G是DF的中点,
    ∴DG=GF,
    又∵∠NGF=∠DGC,CG=NG,
    ∴△NGF≌△CGD(SAS),
    ∴CD=NF,∠CDB=∠NFG,
    ∵=,=,
    ∴tan∠ADB=,tan∠EBF=,
    ∴∠ADB=∠EBF,
    ∵AD∥BC,
    ∴∠ADB=∠DBC,
    ∴∠EBF=∠DBC,
    ∴∠EBC=2∠DBC,
    ∵∠EBF+∠EFB=90°,∠DBC+∠BDC=90°,
    ∴∠EFB=∠BDC=∠NFG,∠EBF+∠EFB+∠DBC+∠BDC=180°,
    ∴2∠DBC+∠EFB+∠NFG=180°,
    又∵∠NFG+∠BFE+∠EFN=180°,
    ∴∠EFN=2∠DBC,
    ∴∠EBC=∠EFN,
    ∵=,且CD=NF,

    ∴△BEC∽△FEN,
    ∴∠BEC=∠FEN,
    ∴∠BEF=∠NEC=90°,
    又∵CG=NG,
    ∴EG=NC,
    ∴EG=GC.

    相关试卷

    2024年中考数学专题训练 专题09 倍长中线模型综合应用(知识解读):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数学专题训练 专题09 倍长中线模型综合应用(知识解读),共16页。

    中考数学二轮培优专题09 倍长中线模型(2份打包,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中考数学二轮培优专题09 倍长中线模型(2份打包,原卷版+解析版),共11页。

    专题27 倍长中线模型-2023年中考数学总复习真题探究与变式训练(全国通用,含解析)(原卷版):

    这是一份专题27 倍长中线模型-2023年中考数学总复习真题探究与变式训练(全国通用,含解析)(原卷版),共15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