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综合复习训练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5396075/0-170884728767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综合复习训练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5396075/0-170884728772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综合复习训练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5396075/0-170884728778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综合复习训练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综合复习训练,共10页。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综合复习训练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下图反映了美国本土人口迁移情况,图中箭头的含义分别是:①亚洲人迁往美国,②美国人迁往亚洲,③国内人口由东北部迁往南部“阳光地带”,④国内人口由其他地区迁往东北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以谋求就业和提高经济收入为主要目的的人口迁移是( )A.②③ B.①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2.图中国内人口迁移对美国人口造成的影响( )A.东北部地区养老负担加重 B.南部地区就业压力加大C.东北部地区人才流失严重 D.南部地区人口老龄化加快从2017年3月份开始,西安等一批新一线城市推出以落户优惠为主的人才政策,引发“抢人大战”。下图示意近十年来西安人口净增长变化和该地净增长人口年龄结构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3.据图文材料推断,近十年西安( )A.人口性别比大幅提高 B.户籍人口数量不断减少C.人口容量变大 D.人口结构趋于年轻4.2017~2018年西安人口净增长速度显著加快,主要原因是( )A.户籍制度改革 B.生态环境改善 C.地方政策吸引 D.生活水平提高读“世界人口纬度、垂直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5.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 ( )①北半球 ②南半球 ③中低纬度地区 ④中高纬度地区 ⑤海拔500米以下地区 ⑥海拔2000米以下地区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②④⑥6.世界人口分布的差异表现为( )A.热量越充足地区人口越多 B.温带平原区人口相对稠密C.陆地面积越小人口越稀疏 D.气候寒冷地区无人定居图示的西伯利亚地区是俄罗斯的一个重要开发区,这里针叶林广布。据此回答下面小题。7.该地区的区域地理特征包括( )①地广人稀②气候宜人③矿产丰富④交通便捷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8.该地区南部人口密度相对较高,这主要是由于南部( )①气温较适宜②位于平原地带③开发历史较长④经济相对发达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进入生育高峰期,2014年我国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单独两胎)的政策。下图是我国甲、乙、丙、丁四省(区)不同时期人口年龄结构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9.最有可能首先实施“单独两胎”政策的省(区)是A.甲 B.乙 C.丙 D.丁10.据图分析推断A.甲省(区)人口数量略有减少 B.乙省(区)内人口流动量大C.丙省(区)人口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 D.丁省(区)劳动力充足,就业压力大读“放开二孩政策前后(2010-2030年)中国人口总量变化趋势对比图(左)”和“2010年及预测2030年我国人口年龄构成图(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导致我国正在全面二孩政策放开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死亡率下降 B.人口老龄化严重C.就业压力大 D.人口性别比大12.全面放开二孩后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时间段是( )A.2016-2018年 B.2020-2022年C.2024-2026年 D.2028-2030年四川省是我国人口大省,人口分布极不均衡,以平武—盐源一线为界,川东与川西人口分布差异悬殊。四川省也是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较多的省份之一,其中川东丘陵山区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较多,成都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并不突出。下图示意四川省平武—盐源人口界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影响川东与川西人口分布差异悬殊的主导自然因素是( )A.气候 B.地形C.植被 D.河流14.成都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并不突出的主要原因是当地( )A.城郊农业发展快,乡镇企业多B.平原广阔,土壤肥沃C.育龄妇女比重较小,生育率低D.山清水秀,环境优美15.解决川东丘陵山区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较多的主要措施有( )①发展劳动力导向型产业 ②改善交通条件 ③加快农业现代化 ④加大基础教育投入A.①④ B.②③C.③④ D.①②二、综合题16.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1:三亚市部分人口资料。材料2:三亚市常住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比例情况表(单位:%)(1)三亚市流动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属于____因素。(2)三亚市流动人口____素质较低,推测三亚市的产业结构可能以____导向型工业或者第三产业中的服务业为主。(3)调查发现三亚市的人口迁移有明显的规律性,试分析三亚市人口迁入最多的季节是____。主要原因为____。(4)人口迁移对三亚市有何影响?17.读下面图表,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图乙表示的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2)由表格可知,世界人口最集中的温度带是 。(3)解释图乙人口集中分布在0-200米的原因是 、 。(4)上述自然因素往往通过对人口 的影响而影响人口数量的变化;同时又通过人口分布而影响 的形成和发展。(5)除上述自然因素外,影响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社会因素主要有 、 、 。18.图1为“2016年北京市人口密度分布图”。图2为2018年北京常住人口年龄比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说出北京市人口空间分布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2)结合北京市常住人口年龄比例构成,说出北京市现在面临的人口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19.阅读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全国妇联2013年7月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达6100多万。在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黔东南州”)雷山县荣防村,青壮年几乎都外出打工了,当地有90%的孩子都是留守儿童。我国四川、安徽、河南、广东、湖南、江西的留守儿童占全国留守儿童总量的52%,留守儿童数量排在前十的还有广西、湖北、贵州、江苏。材料二 下图为我国外出农民工就业地域分布比例图。(1)从空间分布看,我国留守儿童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这些地区产生留守儿童的原因是什么? (2)贵州黔东南州雷山县荣防村青壮年最可能去什么地方打工?为什么? (3)从2010年到2011年,长三角和珠三角农民工就业比例呈现什么样的变化趋势?试从地理学科角度分析该趋势的形成原因。学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研究生合计13.2542.6819.179.1110.320.22生命障碍不利高温高温舒适低温不利低温≥49℃≥29℃≥24℃18-24<18℃≤10℃参考答案:1.B 2.D【解析】1.从图中看①是亚洲人口迁往美国,美国为发达国家,就业机会多,①正确;美国比亚洲收入高,人口迁往亚洲不是为了收入,②错误;由东北部迁往南部可能主要是因为南部地区气温高,环境好,③错误;东北部是主要的工业区,国内人口向东北部迁移,主要是以就业为主,收入是主要目的,④正确。综上 所述,①④正确,B正确。ACD错误。故选B。2.图中美国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人口向东北部迁移,主要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向南部迁移的主要是考虑温暖的环境,主要为老人,所以说东北部地区养老负担减小,A错误。南部地区老人南迁,年轻人北迁会造成南部就业压力减小,人才流失加重,BC错误。南部地区人口老龄化加快,D正确。故选D。【点睛】美国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人口向东北部迁移,主要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向南部迁移的主要是考虑温暖的环境,主要以老人为主。3.D 4.C【解析】3.本题考查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由图可知,西安近十年新增外来人口年龄以15~64岁为主,占净增人口的85.2%,可使当地老龄化速度减缓,人口平均年龄降低,人口结构趋于年轻,D正确。没有使人口性别比大幅提高,A错误。西安是人口迁入地,户籍人口数量会增加,B错误。题干中的信息没有体现人口容量的变化,C错误。故选D。4.本题考查西安人口净增长速度显著加快的主要原因。由图可知,2017~2018 年人口增速远高于其他年份,结合材料可知,2017年3月西安推出以落户优惠为主的人才政策,引发“抢人大战”,由此可推断此次人口大量涌入是受政策吸引的影响,C正确。其它选项不是主要原因,A、B、D错误。故选C。5.A 6.B【解析】5.从图中可以看出,世界人口分布不平衡,按南、北半球分,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按高、中、低纬度来说,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从图中海拔可以看出,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下地区。故①③⑤正确,故选A。6.从图中可以看出,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而不是热量最充足的低纬地区,A错。温带平原区的气候和地形条件较好,人口相对稠密,B对。某些陆地面积小的国家人口很稠密,如:日本、新加坡。C错。气候寒冷地区也有少量定居人口,如:因纽特人,D错。故选B。【点睛】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的稠密地区。世界四大人口稀疏地带是:干旱的沙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地带是: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因为这些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暖湿润,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对人口有极大的吸引力。7.C 8.A【解析】7.该地区为西伯利亚地区,该地土地辽阔,但是由于纬度高,气候寒冷,不适宜人类居住,图中显示人口密度大部分不足5人/平方千米,所以该地地广人稀,故①正确,②错误。据图可知,该地区天然气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故③正确。该地区气候寒冷,人口稀少,所以交通线也比较少,故④错误。综上,正确的是①③,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8.西伯利亚南部,纬度相对较低,气温较为适宜,故①正确。据图可知南部地区为叶尼塞等河上游,说明不是平原地带,海拔相对较高,故②错误。西伯利亚南部城市分布较多,开发历史较早,工矿企业多,经济发达,故③④正确。综上,正确的是①③④。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9.C 10.D【解析】9.本题主要考查生育政策的相关知识。读图,四地中丙省0-14岁人口比重最低,即出生率最低,人口老龄化严重,应首先实施“单独两胎”政策,C正确。故选C。10.本题主要考查人口数量的变化。读图,甲省0-14岁人口比重较大,人口还在增长,A错误。乙省0-14岁人口比重、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变化不大,人口流动量小,B错误。丙省0-14岁人口比重最低,人口老龄化严重,受教育水平不可能短时间内提高,C错误。丁省0-14岁人口比重大、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小,人口增长快,劳动力充足,就业压力大,D正确。故选D。11.B 12.A【解析】11.本题考查我国正在全面二孩政策放开的主要原因。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有利于优化人口结构,增加人口供给,减缓人口老龄化压力,B正确。人口死亡率下降和全面二孩政策均会导致我国人口总数上升,因此二孩政策和人口死亡率下降无关,A错误。二孩政策导致人口数量增加,不能缓解就业压力,C错误。从生物学角度,二孩政策对人口性别比影响不大,D错误。故选B。12.本题考查全面放开二孩后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时间段。由放开二孩政策前后(2010-2030年)中国人口总量变化趋势对比图可知,从2016年开始,全国开放二孩的曲线出现明显上升,至2018年速度相对放缓,故全面放开二孩后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时间段是2016-2018年,A正确。故选A。13.B 14.A 15.D【分析】本题考查影响四川人口空间分布的主导自然因素、成都留守儿童现象不突出的主要原因及留守儿童现象的解决措施。13.川东与川西均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差异不大,A错误;川东与川西地形差异大,川东多丘陵、平原,川西多山地、高原,地形的巨大差异导致川西人口少,川东人口多,人口分布差异悬殊,B正确;川东与川西均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差异不大,植被差异也不大,C错误;川东与川西均有大江大河分布,差异不大,D错误。14.成都农村留守儿童现象不明显,说明该地区的城乡差距不明显,成都城郊农业发展快,乡镇企业多,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劳动者就近就业,远距离流动人口少,因此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并不突出,A正确;平原广阔、土壤肥沃利于农业发展,对人口流动影响不大,B错误;四川是人口大省,成都更是人口集中的地方,生育率应较高,C错误;山清水秀、环境优美对留守儿童现象影响不大,D错误。15.发展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可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改善交通条件可以拓展区域联系,增进区域经济发展,这对解决川东丘陵山区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较多起着重要作用,①②正确;加快农业现代化可能会出现更多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而使更多的劳动力外出务工,使得留守儿童进一步增多,③错误;加大基础教育投入可以提高人口素质,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和思想问题,但并不能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④错误。所以D正确。【点睛】“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外打工而留守在家乡、并需要其他亲人照顾的年纪在十六岁以下的孩子,也包括部分城市中夫妻在异地工作甚至出国学习工作,而将子女托付给父母或亲友照料的孩子,这种不可遏止的外出务工潮造成许多孩子特别是在农村短期或长期失去了直接监护人,形成诸多事实上的“单亲家庭”或“隔代教育”现象。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现象的产生来自于家庭和社会2个方面。一方面,家庭的贫困,使孩子的父母不得不走出农村到城市务工;另一方面,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体系松动造成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所带来的附属产物——“制度性孤儿”,以及社会对“农民工”不公平的待遇,使广大农民没有办法及能力带着孩子一起走进城市。16.(1)务工经商;经济(2)文化;劳动力(3)冬季;三亚市纬度低,冬季气温高,是有名的避寒胜地。(4)①有利:为三亚市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三亚市的商业、旅游业和工业发展。②不利:加重城市负担,加剧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和环境污染等城市问题;影响社会治安,增加管理难度等。【分析】本题考查了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及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详解】(1)根据材料一“三亚市部分人口资料”可知三亚流动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原因是务工经商,其比重占51.8%,属于经济因素导致的人口迁移.(2)由“三亚市常住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比例情况表”可知三亚流动人口文化素质较低,其产业结构可能以劳动力指向型工业或者第三产业中的服务业为主。(3)三亚位于我国的海南岛,纬度低,冬季气候温暖,吸引大批东北人到三亚过冬,所以,冬季是人口迁入最多的季节。(4)本题考查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影响,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回答。有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社会经济方面:为三亚市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三亚市的商业、旅游业和工业发展;增加当地收入;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化进程。不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生态环境方面:加重城市负担,加剧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和环境污染等城市问题;影响社会治安,增加管理难度;加重教育、医疗负担等。17. 水源 地形 亚热带和温带 地形平坦,利于农耕 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方便 增长 城市 经济状况 交通条件 历史文化【分析】本题考查了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详解】(1)读图可知,图甲中干旱地区人口分布呈片状,主要分布在有水源的地方,主要影响因素为水源;图乙中人口主要分布在海拔200米以下的地区,说明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主要影响因素为地形。(2)由表中材料可知,人体感受的最适宜的温度范围为18℃-24℃,所以世界人口最集中的温度带是亚热带和温带。(3)海拔0~200米的地区为平原地形,一般而言,平原地区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开发历史悠久,农业发达;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方便;建设城市的难度小,成本低;工业发达,商业贸易频繁,故人口集中分布在该海拔范围。(4)气候、地形、水源等自然因素主要通过影响人口增长影响人口数量的变化;同时又通过人口分布而影响城市的形成和发展。(5)影响人口增长和分布的因素除自然因素外,还包括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历史文化,人口政策等。【点睛】18.(1)由中心城区向郊区减少,人口密度差异大。影响因素:地形、经济发展、交通、发展历史等 。(2)面临的压力:①就业压力;②人口老龄化。对策:①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就业机会;②建立社会养老保障机制,发展养老院和家政服务等;③关心和照顾老人,实现老有所养。【分析】本题以2016年北京市人口密度分布图和2018年北京常住人口年龄比例图为切入点,设置道试题,考查学生利用地理信息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详解】(1)结合图示可知北京市人口空间分布不均,各地区人口密度差异大;集中在中心城区,向郊区减少。(2)结合北京市常住人口年龄比例构成判断存在的人口问题及解决的措施;从北京市常住人口年龄比例构成上看:第一个问题是北京市目前15~64岁人口占79%,偏多,存在劳动力就业困难,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就业机会.第二个问题是65岁及以上人口占10.79%,存在人口老龄化问题,应建立社会养老保障体制,关心照顾老年人。【点睛】19.(1)分布地区:主要分布在人口数量大、经济相对落后的中西部省区的农村。原因:由于经济落后,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或经商。(2)最可能去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的地区,如珠江三角洲地区。因为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有较多的就业机会、较好的工资待遇、更好的发展条件,且距离较近。(3)呈现下降趋势。原因:随着中西部地区优惠政策的实施和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东中西部地区农民工工资水平趋同,东部地区对农民工的就业吸引力在逐步下降;随着东部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农民工自身素质无法满足用工企业的要求。【详解】(1)从材料一中可知留守儿童的空间分布特征,据材料一可知,我国留守儿童主要分布在四川、安徽、河南、湖南、江西、广西、湖北、贵州等人口数量大、经济相对落后的中西部省区的农村。成因可从当地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或经商方面分析。(2)人口迁移最主要的因素是经济因素。从距离角度分析可知,贵州黔东南州雷山县荣防村青壮年最可能最可能去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的地区,如珠江三角洲地区。当地村民最可能去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的地区打工主要是为了获得较多的就业机会和较好经济收入,主要是经济差异。(3)据材料二图分析可知,从2010年到2011年,长三角和珠三角农民工就业比例呈现下降趋势。原因应主要从政策、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分析。随着中西部地区优惠政策的实施和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东中西部地区农民工工资水平趋同,东部地区对农民工的就业吸引力在逐步下降;随着东部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农民工自身素质无法满足用工企业的要求。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综合复习训练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下图反映了美国本土人口迁移情况,图中箭头的含义分别是:①亚洲人迁往美国,②美国人迁往亚洲,③国内人口由东北部迁往南部“阳光地带”,④国内人口由其他地区迁往东北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以谋求就业和提高经济收入为主要目的的人口迁移是( )A.②③ B.①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2.图中国内人口迁移对美国人口造成的影响( )A.东北部地区养老负担加重 B.南部地区就业压力加大C.东北部地区人才流失严重 D.南部地区人口老龄化加快从2017年3月份开始,西安等一批新一线城市推出以落户优惠为主的人才政策,引发“抢人大战”。下图示意近十年来西安人口净增长变化和该地净增长人口年龄结构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3.据图文材料推断,近十年西安( )A.人口性别比大幅提高 B.户籍人口数量不断减少C.人口容量变大 D.人口结构趋于年轻4.2017~2018年西安人口净增长速度显著加快,主要原因是( )A.户籍制度改革 B.生态环境改善 C.地方政策吸引 D.生活水平提高读“世界人口纬度、垂直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5.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 ( )①北半球 ②南半球 ③中低纬度地区 ④中高纬度地区 ⑤海拔500米以下地区 ⑥海拔2000米以下地区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②④⑥6.世界人口分布的差异表现为( )A.热量越充足地区人口越多 B.温带平原区人口相对稠密C.陆地面积越小人口越稀疏 D.气候寒冷地区无人定居图示的西伯利亚地区是俄罗斯的一个重要开发区,这里针叶林广布。据此回答下面小题。7.该地区的区域地理特征包括( )①地广人稀②气候宜人③矿产丰富④交通便捷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8.该地区南部人口密度相对较高,这主要是由于南部( )①气温较适宜②位于平原地带③开发历史较长④经济相对发达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进入生育高峰期,2014年我国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单独两胎)的政策。下图是我国甲、乙、丙、丁四省(区)不同时期人口年龄结构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9.最有可能首先实施“单独两胎”政策的省(区)是A.甲 B.乙 C.丙 D.丁10.据图分析推断A.甲省(区)人口数量略有减少 B.乙省(区)内人口流动量大C.丙省(区)人口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 D.丁省(区)劳动力充足,就业压力大读“放开二孩政策前后(2010-2030年)中国人口总量变化趋势对比图(左)”和“2010年及预测2030年我国人口年龄构成图(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导致我国正在全面二孩政策放开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死亡率下降 B.人口老龄化严重C.就业压力大 D.人口性别比大12.全面放开二孩后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时间段是( )A.2016-2018年 B.2020-2022年C.2024-2026年 D.2028-2030年四川省是我国人口大省,人口分布极不均衡,以平武—盐源一线为界,川东与川西人口分布差异悬殊。四川省也是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较多的省份之一,其中川东丘陵山区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较多,成都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并不突出。下图示意四川省平武—盐源人口界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影响川东与川西人口分布差异悬殊的主导自然因素是( )A.气候 B.地形C.植被 D.河流14.成都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并不突出的主要原因是当地( )A.城郊农业发展快,乡镇企业多B.平原广阔,土壤肥沃C.育龄妇女比重较小,生育率低D.山清水秀,环境优美15.解决川东丘陵山区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较多的主要措施有( )①发展劳动力导向型产业 ②改善交通条件 ③加快农业现代化 ④加大基础教育投入A.①④ B.②③C.③④ D.①②二、综合题16.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1:三亚市部分人口资料。材料2:三亚市常住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比例情况表(单位:%)(1)三亚市流动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属于____因素。(2)三亚市流动人口____素质较低,推测三亚市的产业结构可能以____导向型工业或者第三产业中的服务业为主。(3)调查发现三亚市的人口迁移有明显的规律性,试分析三亚市人口迁入最多的季节是____。主要原因为____。(4)人口迁移对三亚市有何影响?17.读下面图表,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图乙表示的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2)由表格可知,世界人口最集中的温度带是 。(3)解释图乙人口集中分布在0-200米的原因是 、 。(4)上述自然因素往往通过对人口 的影响而影响人口数量的变化;同时又通过人口分布而影响 的形成和发展。(5)除上述自然因素外,影响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社会因素主要有 、 、 。18.图1为“2016年北京市人口密度分布图”。图2为2018年北京常住人口年龄比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说出北京市人口空间分布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2)结合北京市常住人口年龄比例构成,说出北京市现在面临的人口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19.阅读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全国妇联2013年7月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达6100多万。在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黔东南州”)雷山县荣防村,青壮年几乎都外出打工了,当地有90%的孩子都是留守儿童。我国四川、安徽、河南、广东、湖南、江西的留守儿童占全国留守儿童总量的52%,留守儿童数量排在前十的还有广西、湖北、贵州、江苏。材料二 下图为我国外出农民工就业地域分布比例图。(1)从空间分布看,我国留守儿童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这些地区产生留守儿童的原因是什么? (2)贵州黔东南州雷山县荣防村青壮年最可能去什么地方打工?为什么? (3)从2010年到2011年,长三角和珠三角农民工就业比例呈现什么样的变化趋势?试从地理学科角度分析该趋势的形成原因。学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研究生合计13.2542.6819.179.1110.320.22生命障碍不利高温高温舒适低温不利低温≥49℃≥29℃≥24℃18-24<18℃≤10℃参考答案:1.B 2.D【解析】1.从图中看①是亚洲人口迁往美国,美国为发达国家,就业机会多,①正确;美国比亚洲收入高,人口迁往亚洲不是为了收入,②错误;由东北部迁往南部可能主要是因为南部地区气温高,环境好,③错误;东北部是主要的工业区,国内人口向东北部迁移,主要是以就业为主,收入是主要目的,④正确。综上 所述,①④正确,B正确。ACD错误。故选B。2.图中美国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人口向东北部迁移,主要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向南部迁移的主要是考虑温暖的环境,主要为老人,所以说东北部地区养老负担减小,A错误。南部地区老人南迁,年轻人北迁会造成南部就业压力减小,人才流失加重,BC错误。南部地区人口老龄化加快,D正确。故选D。【点睛】美国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人口向东北部迁移,主要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向南部迁移的主要是考虑温暖的环境,主要以老人为主。3.D 4.C【解析】3.本题考查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由图可知,西安近十年新增外来人口年龄以15~64岁为主,占净增人口的85.2%,可使当地老龄化速度减缓,人口平均年龄降低,人口结构趋于年轻,D正确。没有使人口性别比大幅提高,A错误。西安是人口迁入地,户籍人口数量会增加,B错误。题干中的信息没有体现人口容量的变化,C错误。故选D。4.本题考查西安人口净增长速度显著加快的主要原因。由图可知,2017~2018 年人口增速远高于其他年份,结合材料可知,2017年3月西安推出以落户优惠为主的人才政策,引发“抢人大战”,由此可推断此次人口大量涌入是受政策吸引的影响,C正确。其它选项不是主要原因,A、B、D错误。故选C。5.A 6.B【解析】5.从图中可以看出,世界人口分布不平衡,按南、北半球分,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按高、中、低纬度来说,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从图中海拔可以看出,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下地区。故①③⑤正确,故选A。6.从图中可以看出,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而不是热量最充足的低纬地区,A错。温带平原区的气候和地形条件较好,人口相对稠密,B对。某些陆地面积小的国家人口很稠密,如:日本、新加坡。C错。气候寒冷地区也有少量定居人口,如:因纽特人,D错。故选B。【点睛】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的稠密地区。世界四大人口稀疏地带是:干旱的沙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地带是: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因为这些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暖湿润,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对人口有极大的吸引力。7.C 8.A【解析】7.该地区为西伯利亚地区,该地土地辽阔,但是由于纬度高,气候寒冷,不适宜人类居住,图中显示人口密度大部分不足5人/平方千米,所以该地地广人稀,故①正确,②错误。据图可知,该地区天然气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故③正确。该地区气候寒冷,人口稀少,所以交通线也比较少,故④错误。综上,正确的是①③,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8.西伯利亚南部,纬度相对较低,气温较为适宜,故①正确。据图可知南部地区为叶尼塞等河上游,说明不是平原地带,海拔相对较高,故②错误。西伯利亚南部城市分布较多,开发历史较早,工矿企业多,经济发达,故③④正确。综上,正确的是①③④。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9.C 10.D【解析】9.本题主要考查生育政策的相关知识。读图,四地中丙省0-14岁人口比重最低,即出生率最低,人口老龄化严重,应首先实施“单独两胎”政策,C正确。故选C。10.本题主要考查人口数量的变化。读图,甲省0-14岁人口比重较大,人口还在增长,A错误。乙省0-14岁人口比重、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变化不大,人口流动量小,B错误。丙省0-14岁人口比重最低,人口老龄化严重,受教育水平不可能短时间内提高,C错误。丁省0-14岁人口比重大、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小,人口增长快,劳动力充足,就业压力大,D正确。故选D。11.B 12.A【解析】11.本题考查我国正在全面二孩政策放开的主要原因。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有利于优化人口结构,增加人口供给,减缓人口老龄化压力,B正确。人口死亡率下降和全面二孩政策均会导致我国人口总数上升,因此二孩政策和人口死亡率下降无关,A错误。二孩政策导致人口数量增加,不能缓解就业压力,C错误。从生物学角度,二孩政策对人口性别比影响不大,D错误。故选B。12.本题考查全面放开二孩后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时间段。由放开二孩政策前后(2010-2030年)中国人口总量变化趋势对比图可知,从2016年开始,全国开放二孩的曲线出现明显上升,至2018年速度相对放缓,故全面放开二孩后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时间段是2016-2018年,A正确。故选A。13.B 14.A 15.D【分析】本题考查影响四川人口空间分布的主导自然因素、成都留守儿童现象不突出的主要原因及留守儿童现象的解决措施。13.川东与川西均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差异不大,A错误;川东与川西地形差异大,川东多丘陵、平原,川西多山地、高原,地形的巨大差异导致川西人口少,川东人口多,人口分布差异悬殊,B正确;川东与川西均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差异不大,植被差异也不大,C错误;川东与川西均有大江大河分布,差异不大,D错误。14.成都农村留守儿童现象不明显,说明该地区的城乡差距不明显,成都城郊农业发展快,乡镇企业多,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劳动者就近就业,远距离流动人口少,因此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并不突出,A正确;平原广阔、土壤肥沃利于农业发展,对人口流动影响不大,B错误;四川是人口大省,成都更是人口集中的地方,生育率应较高,C错误;山清水秀、环境优美对留守儿童现象影响不大,D错误。15.发展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可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改善交通条件可以拓展区域联系,增进区域经济发展,这对解决川东丘陵山区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较多起着重要作用,①②正确;加快农业现代化可能会出现更多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而使更多的劳动力外出务工,使得留守儿童进一步增多,③错误;加大基础教育投入可以提高人口素质,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和思想问题,但并不能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④错误。所以D正确。【点睛】“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外打工而留守在家乡、并需要其他亲人照顾的年纪在十六岁以下的孩子,也包括部分城市中夫妻在异地工作甚至出国学习工作,而将子女托付给父母或亲友照料的孩子,这种不可遏止的外出务工潮造成许多孩子特别是在农村短期或长期失去了直接监护人,形成诸多事实上的“单亲家庭”或“隔代教育”现象。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现象的产生来自于家庭和社会2个方面。一方面,家庭的贫困,使孩子的父母不得不走出农村到城市务工;另一方面,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体系松动造成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所带来的附属产物——“制度性孤儿”,以及社会对“农民工”不公平的待遇,使广大农民没有办法及能力带着孩子一起走进城市。16.(1)务工经商;经济(2)文化;劳动力(3)冬季;三亚市纬度低,冬季气温高,是有名的避寒胜地。(4)①有利:为三亚市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三亚市的商业、旅游业和工业发展。②不利:加重城市负担,加剧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和环境污染等城市问题;影响社会治安,增加管理难度等。【分析】本题考查了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及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详解】(1)根据材料一“三亚市部分人口资料”可知三亚流动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原因是务工经商,其比重占51.8%,属于经济因素导致的人口迁移.(2)由“三亚市常住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比例情况表”可知三亚流动人口文化素质较低,其产业结构可能以劳动力指向型工业或者第三产业中的服务业为主。(3)三亚位于我国的海南岛,纬度低,冬季气候温暖,吸引大批东北人到三亚过冬,所以,冬季是人口迁入最多的季节。(4)本题考查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影响,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回答。有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社会经济方面:为三亚市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三亚市的商业、旅游业和工业发展;增加当地收入;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化进程。不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生态环境方面:加重城市负担,加剧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和环境污染等城市问题;影响社会治安,增加管理难度;加重教育、医疗负担等。17. 水源 地形 亚热带和温带 地形平坦,利于农耕 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方便 增长 城市 经济状况 交通条件 历史文化【分析】本题考查了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详解】(1)读图可知,图甲中干旱地区人口分布呈片状,主要分布在有水源的地方,主要影响因素为水源;图乙中人口主要分布在海拔200米以下的地区,说明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主要影响因素为地形。(2)由表中材料可知,人体感受的最适宜的温度范围为18℃-24℃,所以世界人口最集中的温度带是亚热带和温带。(3)海拔0~200米的地区为平原地形,一般而言,平原地区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开发历史悠久,农业发达;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方便;建设城市的难度小,成本低;工业发达,商业贸易频繁,故人口集中分布在该海拔范围。(4)气候、地形、水源等自然因素主要通过影响人口增长影响人口数量的变化;同时又通过人口分布而影响城市的形成和发展。(5)影响人口增长和分布的因素除自然因素外,还包括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历史文化,人口政策等。【点睛】18.(1)由中心城区向郊区减少,人口密度差异大。影响因素:地形、经济发展、交通、发展历史等 。(2)面临的压力:①就业压力;②人口老龄化。对策:①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就业机会;②建立社会养老保障机制,发展养老院和家政服务等;③关心和照顾老人,实现老有所养。【分析】本题以2016年北京市人口密度分布图和2018年北京常住人口年龄比例图为切入点,设置道试题,考查学生利用地理信息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详解】(1)结合图示可知北京市人口空间分布不均,各地区人口密度差异大;集中在中心城区,向郊区减少。(2)结合北京市常住人口年龄比例构成判断存在的人口问题及解决的措施;从北京市常住人口年龄比例构成上看:第一个问题是北京市目前15~64岁人口占79%,偏多,存在劳动力就业困难,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就业机会.第二个问题是65岁及以上人口占10.79%,存在人口老龄化问题,应建立社会养老保障体制,关心照顾老年人。【点睛】19.(1)分布地区:主要分布在人口数量大、经济相对落后的中西部省区的农村。原因:由于经济落后,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或经商。(2)最可能去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的地区,如珠江三角洲地区。因为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有较多的就业机会、较好的工资待遇、更好的发展条件,且距离较近。(3)呈现下降趋势。原因:随着中西部地区优惠政策的实施和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东中西部地区农民工工资水平趋同,东部地区对农民工的就业吸引力在逐步下降;随着东部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农民工自身素质无法满足用工企业的要求。【详解】(1)从材料一中可知留守儿童的空间分布特征,据材料一可知,我国留守儿童主要分布在四川、安徽、河南、湖南、江西、广西、湖北、贵州等人口数量大、经济相对落后的中西部省区的农村。成因可从当地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或经商方面分析。(2)人口迁移最主要的因素是经济因素。从距离角度分析可知,贵州黔东南州雷山县荣防村青壮年最可能最可能去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的地区,如珠江三角洲地区。当地村民最可能去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的地区打工主要是为了获得较多的就业机会和较好经济收入,主要是经济差异。(3)据材料二图分析可知,从2010年到2011年,长三角和珠三角农民工就业比例呈现下降趋势。原因应主要从政策、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分析。随着中西部地区优惠政策的实施和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东中西部地区农民工工资水平趋同,东部地区对农民工的就业吸引力在逐步下降;随着东部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农民工自身素质无法满足用工企业的要求。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