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专题16分类讨论思想(押题预测40题:与方程不等式、函数、三角形、圆结合)-【临考预测】2023中考数学重难题型押题培优【全国通用】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专题16分类讨论思想(押题预测40题:与方程不等式、函数、三角形、圆结合)-【临考预测】2023中考数学重难题型押题培优【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
    • 解析
      专题16分类讨论思想(押题预测40题:与方程不等式、函数、三角形、圆结合)-【临考预测】2023中考数学重难题型押题培优【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
    专题16分类讨论思想(押题预测40题:与方程不等式、函数、三角形、圆结合)-【临考预测】2023中考数学重难题型押题培优【全国通用】【原卷版】第1页
    专题16分类讨论思想(押题预测40题:与方程不等式、函数、三角形、圆结合)-【临考预测】2023中考数学重难题型押题培优【全国通用】【原卷版】第2页
    专题16分类讨论思想(押题预测40题:与方程不等式、函数、三角形、圆结合)-【临考预测】2023中考数学重难题型押题培优【全国通用】【原卷版】第3页
    专题16分类讨论思想(押题预测40题:与方程不等式、函数、三角形、圆结合)-【临考预测】2023中考数学重难题型押题培优【全国通用】【解析版】第1页
    专题16分类讨论思想(押题预测40题:与方程不等式、函数、三角形、圆结合)-【临考预测】2023中考数学重难题型押题培优【全国通用】【解析版】第2页
    专题16分类讨论思想(押题预测40题:与方程不等式、函数、三角形、圆结合)-【临考预测】2023中考数学重难题型押题培优【全国通用】【解析版】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16分类讨论思想(押题预测40题:与方程不等式、函数、三角形、圆结合)-【临考预测】2023中考数学重难题型押题培优【全国通用】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16分类讨论思想(押题预测40题:与方程不等式、函数、三角形、圆结合)-【临考预测】2023中考数学重难题型押题培优【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16分类讨论思想押题预测40题与方程不等式函数三角形圆结合-临考预测2023中考数学重难题型押题培优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专题16分类讨论思想押题预测40题与方程不等式函数三角形圆结合-临考预测2023中考数学重难题型押题培优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5页, 欢迎下载使用。
    (押题预测40题:与方程不等式、函数、三角形、圆结合)
    类型一、方程与不等式中的分类讨论
    1.在解决数学实际问题时,常常用到数形结合思想,比如:|x+1|的几何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数x的点与表示数﹣1的点的距离,|x﹣2|的几何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数x的点与表示数2的点的距离.当|x+1|+|x﹣2|取得最小值时,x的取值范围是( )
    A.x≤﹣1B.x≤﹣1或x≥2C.﹣1≤x≤2D.x≥2
    【分析】以﹣1和2为界点,将数轴分成三部分,对x的值进行分类讨论,然后根据绝对值的意义去绝对值符号,分别求出代数式的值进行比较即可.
    【解答】解:如图,
    当x<﹣1时,x+1<0,x﹣2<0,
    |x+1|+|x﹣2|
    =﹣(x+1)﹣(x﹣2)
    =﹣x﹣1﹣x+2
    =﹣2x+1>3;
    当x>2时,x+1>0,x﹣2>0,
    |x+1|+|x﹣2|
    =(x+1)+(x﹣2)
    =x+1+x﹣2
    =2x﹣1>3;
    当﹣1≤x≤2时,x+1≥0,x﹣2≤0,
    |x+1|+|x﹣2|
    =(x+1)﹣(x﹣2)
    =x+1﹣x+2=3;
    综上所述,当﹣1≤x≤2时,|x+1|+|x﹣2|取得最小值,
    所以当|x+1|+|x﹣2|取得最小值时,x的取值范围是﹣1≤x≤2.
    故选C.
    【点评】本题结合数轴考查了绝对值的意义以及绝对值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以﹣1和2为界点对x的值进行分类讨论,进而得出代数式的值.
    2.已知关于x的分式方程的解为正数,关于y的不等式组,恰好有三个整数解,则所有满足条件的整数a的和是( )
    A.1B.3C.4D.6
    【分析】先解出x与a的关系,再通过x的取值范围得到a的范围,最后解关于y的不等式组由题意得到答案.
    【解答】解:关于x的分式方程解为x=2a﹣1,
    ∵x解为正数,
    ∴2a﹣1>0,
    ∴a>,
    关于y的不等式组解为,
    ∵y恰有三个整数解,
    ∴0<≤1,
    ∴﹣1<a≤3,
    分式方程中,x≠3,
    ∴2a﹣1≠3,
    ∴a≠2,
    综上所述:<a≤3,
    ∴满足条件的整数a为:1、3,
    则所有满足条件的整数a的和是4.
    故选:C.
    【点评】考查解分式方程和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关键是把分式方程化整式方程,解不等式组时分情况讨论解集.
    3.下列说法:①若a<b,则ac2<bc2;②若ac<bc,则a>b;③若a>b,且c=d,则
    ac>bd;④若ac2<bc2,则a<b.其中正确的有( )
    A.4个B.3个C.2个D.1个
    【分析】根据不等式的性质,通过分情况讨论进行辨别即可.
    【解答】解:∵若a<b,
    当c≠0时,c2>0,
    则根据不等式的性质2可得,ac2<bc2,
    当c=0时,c2=0,
    则ac2=bc2,=0,
    ∴命题①不正确;
    ∵若ac<bc,
    当c>0时,根据不等式的性质2可得a<b,
    当c<0时,根据不等式的性质3可得a>b,
    ∴命题②不正确;
    ∵若a>b,
    当c=d>0时,可得ac>bd,
    当c=d=0时,可得ac=bd,
    当c=d<0时,可得ac<bd,
    ∴命题③不正确;
    ∵若ac2<bc2,
    则c≠0,
    ∴c2>0,
    ∴根据不等式的性质2可得a<b,
    ∴命题④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不等式性质的应用能力,关键是能根据题意准确选择所需要应用的性质,并进行讨论辨别.
    4.定义运算“※”:a※b=若3※x=1,则x的值为( )
    A.1B.5C.1或5D.5或7
    【分析】先分类讨论,再解分式方程.
    【解答】解:当x<3,3※x=.
    ∴x=1.
    当x=1,3﹣x≠0.
    ∴的解是x=1.
    当x>3,3※x=.
    解得:x=5,
    ∴当x=5,3﹣x≠0.
    ∴的解是x=5.
    综上:x=1或5.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分式方程,熟练掌握解分式方程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5.已知关于x的方程(x﹣1)(x+2)=p,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当p=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B.当p>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C.当p<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D.方程的根的情况与p的值无关
    【分析】先将该方程整理成一般式,再求得其根的判别式为4p+9,再判断各选项的正确与否即可.
    【解答】解:方程(x﹣1)(x+2)=p可整理为x2+x﹣2﹣p=0,
    ∴Δ=12﹣4×1×(﹣2﹣p)=1+8+4p=4p+9.
    当p=0时,Δ=4p+9=9>0,
    ∴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
    当p>0时,Δ=4p+9>0,
    ∴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故选项B符合题意;
    当p<0时,Δ的正负无法确定,
    ∴无法判断该方程实数根的情况,
    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
    ∵方程的根的情况和p的值有关,
    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的应用能力,关键是能对该方程进行准确变形与计算.
    6.对于两个不相等的有理数a,b,我们规定符号max{a,b}表示a,b两数中较大的数,例如max{2,4}=4,max{﹣2,﹣4}=﹣2.按照这个规定,那么方程max{x,5x}=2x+6的解为( )
    A.x=2B.x=3或x=﹣6C.x=2或x=﹣6D.x=3
    【分析】对x>5x和x<5x两种情况进行分类计算.
    【解答】解:当x>5x时可得,
    x=2x+6,
    解得x=﹣6,
    ∵5×(﹣6)=﹣30,且﹣6>﹣30,
    ∴x=﹣6是该方程的解;
    当x<5x时,
    5x=2x+6,
    解得x=2,
    ∵5×2=10,且2<10,
    ∴x=2是该方程的解,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通过新定义问题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能力,关键是能根据题目定义,分情况列出不同方程求解,并讨论结果是否符合题意.
    7.若一次函数y=kx+b(k≠0)在﹣3≤x≤2的范围内y的最大值比最小值大5,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k的值为1或﹣1
    B.y随x的增大而减小
    C.该函数的图象不可能经过第一、二、四象限
    D.满足题意的函数表达式只有2个
    【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分k>0,k<0分别求得最大值与最小值,根据在﹣3≤x≤2的范围内y的最大值比最小值大5,求得k的值,继而逐项分析判断即可求解.
    【解答】解:依题意,当k>0时,则当x=2时取得最大值y=2k+b,
    当x=﹣3时,取得最小值y=﹣3k+b,
    依题意,2k+b﹣(﹣3k+b)=5,
    解得:k=1,
    当k<0时,则当x=2时取得最小值y=2k+b,
    当x=﹣3时,取得最大值y=﹣3k+b,
    依题意,(﹣3k+b)﹣(2k+b)=5,
    解得:k=﹣1,
    ∴k的值为1或﹣1,故A选项正确,B选项不正确,
    ∵b可以取任意数,故C,D选项不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性质,分类讨论是解题的关键.
    8.已知抛物线y=ax2+bx+c(a≠0)交x轴于点A(1,0),B(3,0).P1(x1,y1),P2(x2,y2)是抛物线上两个点.若|x1﹣2|>|x2﹣2|>1,则下列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A.y1<y2B.y1>y2C.|y1|<|y2|D.|y1|>|y2|
    【分析】先根据抛物线的对称性得到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2,若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x1﹣2|>|x2﹣2|>1,由于点到对称轴的距离越大,函数值越大,所以y1>y2>0;若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下,|x1﹣2|>|x2﹣2|>1,利用点到对称轴的距离越大,函数值越小得到y1<y2<0,从而得到|y1|>|y2|.
    【解答】解:∵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A(1,0),B(3,0),
    ∴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2,
    若a>0时,
    ∵|x1﹣2|>|x2﹣2|>1,
    ∴y1>y2>0;
    若a<0时,
    ∵|x1﹣2|>|x2﹣2|>1,
    ∴y1<y2<0,
    ∴|y1|>|y2|.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把求二次函数y=ax2+bx+c(a,b,c是常数,a≠0)与x轴的交点坐标问题转化为解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也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性质.
    9.定义,图象与x轴有两个交点的函数y=叫做关于直线x=m的对称函数,它与x轴负半轴交点记为A,与x轴正半轴交点记为B.例如,如图:直线l:x=1,关于直线l的对称函数y=与该直线l交于点C,当直线y=x与关于直线x=m的对称函数有两个交点时,则m的取值范围是( )
    A.0≤m≤B.﹣2<m≤C.﹣2<m≤2D.﹣4<m<0
    【分析】分两种情况讨论;列出关于m的方程,求得m的值,结合图象即可求得m的取值范围.
    【解答】解:令±2x+4=0,解得x=2或﹣2,
    故点A、B的坐标分别为(﹣2,0)、(2,0),
    ∵函数与x轴负半轴交点为A,与x轴正半轴交点记B,则﹣2<m≤2;
    从图象看,x=1时,y=﹣2x+4=2,故点C(1,2).
    当直线y=x与关于m的对称函数有两个交点时,
    当m≥0时,点C(m,4﹣2m),
    将点C的坐标代入y=x得:4﹣2m=m,
    解得m=;
    ∴0≤m≤,
    当m<0时,m=2m+4,
    解得m=﹣4,
    ∴﹣4<m<0.
    又∵﹣2<m≤2,
    ∴﹣2<m<0.
    综上所述:m的取值范围是﹣2<m≤.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一次函数的性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分类讨论是解题的关键.
    10.如图,在矩形ABCD中,AB=4,AD=8,点M从点B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着B→A→D运动,同时点N从点C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着C→D→A→B运动,其中一点到达终点,另一点也停止运动,设S△DMN=S,时间为t(s),则S与t之间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
    A.B.
    C.D.
    【分析】利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分四种情况讨论解答:①0≤t≤2,②2<t<4,③4≤t≤6,④6<t≤8;依据t的取值范围画出对应的图形,求出对应的函数解析式,根据解析式的大致图象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①当0≤t≤2时,此时,点M在AB上,点N在CD上,
    由题意得:CN=2t,
    ∴DN=CD﹣CN=4﹣2t.
    ∴S=DN•AD=×(4﹣2t)×8=16﹣8t.
    ∵0≤t≤2,
    ∴此时函数的图象是以(0,16)和(2,0)为端点的线段;
    ②当2<t<4时,此时点M在AB上,点N在AD上,如图,
    由题意得:DN=2t﹣4,MB=t.
    ∴AM=AB﹣BM=4﹣t,
    ∴S=DN•AM=(2t﹣4)(4﹣t)=﹣t2+6t﹣8=﹣(t﹣3)2+1.
    ∵2<t<4,
    ∴此时函数的图象为开口向下,对称轴为直线t=3的抛物线的一段;
    ③当4≤t≤6时,此时点M,N均在线段AD上,
    此时s=0,函数图象为x轴上以(4,0)和(6,0)为端点的线段;
    ④当6<t≤8时,此时点M在线段AD上,点N在线段AB上,如图,
    由题意得:AN=2t﹣12,M=t﹣4.
    ∴DM=AD﹣AM=12﹣t.
    ∴S=DM•AN=(12﹣t)(2t﹣12)=﹣t2+18t﹣72.
    ∵6<t≤8,
    ∴当t=8时,S=8.
    ∴此时的函数的图象是抛物线S=﹣t2+18t﹣72上以(6,0)和(8,8)为端点的一段.
    综上,符合上述特征的函数图象为B,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动点问题函数的图形,利用分类讨论的方法求出相应的函数的解析式是解题的关键.
    类型二、函数与分类讨论
    11.如图,在Rt△ABC中,∠ACB=90°,∠CAB=36°,以C为原点,AC所在直线为y轴,BC所在直线为x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坐标轴上取一点M使△MAB为等腰三角形,符合条件的M点有( )
    A.5个B.6个C.7个D.8个
    【分析】分两种情况推论,当AB是底边时,当AB是腰时,即可判断.
    【解答】解:(1)当AB是底边时,作AB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与AC,x轴负半轴相交,共两个交点,都符合条件;
    (2)当AB是腰时,①以点A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圆分别与y轴正半轴,负半轴,x轴负半轴相交,共三个交点,都符合条件;
    ②以点B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圆分别与x轴正半轴,负半轴,y轴负半轴相交,共三个交点,都符合条件,
    因此共有8个符合条件的点.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关键是分两种情况推论.
    12.已知实数x,y满足|x﹣3|+=0,则以x,y的值为两边长的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 )
    A.10B.11
    C.10或11D.以上答案均不对
    【分析】先利用绝对值和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可得x﹣3=0,y﹣4=0,从而可得x=3,y=4,然后分两种情况:当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4,底边长为3时;当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3,底边长为4时;分别进行计算即可解答.
    【解答】解:∵|x﹣3|+=0,
    ∴x﹣3=0,y﹣4=0,
    ∴x=3,y=4,
    分两种情况:
    当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4,底边长为3时,
    ∴等腰三角形的周长=4+4+3=11;
    当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3,底边长为4时,
    ∴等腰三角形的周长=3+3+4=10;
    综上所述: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10或11,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绝对值和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三边关系,分两种情况讨论是解题的关键.
    13.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m,n满足,则第三边长是( )
    A.5B.5或C.4或D.4
    【分析】利用非负数的性质求出m,n,再分两种情况根据勾股定理即可解决问题.
    【解答】解:∵,
    ∴(m﹣3)2+=0.
    ∴m﹣3=0且2n﹣8=0.
    ∴m=3,n=4.
    ①n=4为斜角边时,则第三边长为:=;
    ②n=4为直角边时,则第三边长为:=5;
    综上所述,第三边长为5或.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非负数的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1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是Rt△ABC斜边AB的中点,AC=4,BC=3,将Rt△ABC绕点O旋转,使点C落在x轴上,则旋转后点B的对应点的坐标是( )
    A.(,﹣)
    B.(﹣,)
    C.(,﹣)或(﹣,)
    D.(,﹣)或(﹣,﹣)
    【分析】分两种情形:如图,当点C′与B重合时,过点B′作B′T⊥OB于点T,过点B作BH⊥A′B′于点H.求出OT,TB′即可,当点C′与A重合时,同法可得点B的对应点的坐标.
    【解答】解:如图,当点C′与B重合时,过点B′作B′T⊥OB于点T,过点B作BH⊥A′B′于点H.
    ∵A′C′=4,B′C′=3,∠A′C′B′=90°,
    ∴A′B′===5,
    ∵′C′•B′C′=•A′B′•C′H,
    ∴C′H=,
    ∵OA′=OB′=OC′,B′T⊥OB,C′H⊥OB′,
    ∴B′T=C′H=,
    ∴OT===,
    ∴B′(,﹣),
    当点C′与A重合时,同法可得点B的对应点为(﹣,),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坐标与图形的变化﹣旋转,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由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15.一个点到圆的最小距离为3cm,最大距离为6cm,则该圆的直径是( )
    A.1.5cmB.1.5cm或4.5cm
    C.4.5cmD.3cm或9cm
    【分析】分类讨论:分点在圆外或点在圆内进行讨论.
    【解答】解:当点在圆外,则该圆的直径=6cm﹣3cm=3cm;当点在圆内,则该圆的直径=6cm+3cm=9cm,
    即该圆的直径为3cm或9cm.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点与圆的位置关系:设⊙O的半径为r,点P到圆心的距离OP=d,则有:点P在圆外⇔d>r;点P在圆上⇔d=r;点P在圆内⇔d<r.
    16.AB是⊙O的弦,∠AOB=60°,则弦AB所对的圆周角是( )
    A.30°B.60°C.150°或30°D.60°或140°
    【分析】由⊙O的弦AB所对的圆心角∠AOB=60°,根据圆周角定理与圆的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即可求得弦AB所对的圆周角的度数
    【解答】解:∵⊙O的弦AB所对的圆心角∠AOB=60°,
    ∴弦AB所对的圆周角的度数为:∠AOB=30°或180°﹣30°=150°.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此题难度不大,注意弦所对的圆周角有一对且互补.
    17.在边长为a的正方形内有4个等圆,每相邻两个互相外切,它们中每一个至少与正方形的一边相切,那么此等圆的半径可能是( )
    A.B.C.D.
    【分析】根据圆心距与两圆的半径关系可得.
    【解答】解:此题要考虑两种情况:
    当四个等圆两两外切且和每个圆和正方形的两边相切时,
    则圆的直径的2倍等于正方形的边长,
    即圆的半径是;
    当只有每相邻的两个圆相外切且和正方形的一边相切时,
    则它们的圆心组成了一个边长等于圆的直径的正方形.
    若设圆的半径是r,则有2r+2r=a,
    r=a.
    故选:D.
    【点评】能够正确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注意考虑两种情况.
    18.若关于x的不等式组的所有整数解的和是﹣12,则m的取值范围为 ﹣3<m≤﹣2或2<m≤3 .
    【分析】解不等式组得出解集,根据整数解的和为﹣12,可以确定整数解为﹣5,﹣4,﹣3或﹣5,﹣4,﹣3,﹣2,﹣1,0,1,2,再根据解集确定m的取值范围.
    【解答】解:解不等式组得:﹣5≤x<m,
    ∵所有整数解的和是﹣12,
    ∴不等式组的整数解为﹣5,﹣4,﹣3或﹣5,﹣4,﹣3,﹣2,﹣1,0,1,2,
    ∴﹣3<m≤﹣2或2<m≤3;
    故答案为:﹣3<m≤﹣2或2<m≤3.
    【点评】考查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整数解,根据整数解和解集确定待定字母的取值范围,在确定的过程中,不等号的选择应认真细心,切实选择正确.
    19.求不等式(2x﹣1)(x+3)>0的解集.
    解:根据“同号两数相乘,积为正”可得:①或 ②.
    解①得x>;解②得x<﹣3.∴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或x<﹣3.
    请你仿照上述方法解决下列问题:直接写出不等式(2x+3)(5﹣x)≤0的解集 x≥5或x≤﹣ .
    【分析】仿照阅读材料中的方法求出所求不等式的解集即可.
    【解答】解:根据“异号两数相乘,积为负”可得:①或②,
    解①得:x≥5;解②得:x≤﹣,
    ∴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5或x≤﹣.
    故答案为:x≥5或x≤﹣.
    【点评】此题考查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弄清阅读材料中的方法是解本题的关键.
    20.如图,函数y=的图象,若直线y=x+m与该图象只有一个交点,则m的取值范围为 m>或m≤0. .
    【分析】利用排除法,先求得直线y=x+m与该图象有两个或三个交点时m的取值,则可求得结论.
    【解答】解:由题意,直线y=x+m与函数y=的图象恒相交,
    ①当m>0时,直线y=x+m与直线y=﹣x(x<0)恒相交,
    与抛物线y=﹣x2+2x(x>0)至少有一个交点时,
    即方程x+m=﹣x2+2x有两个实数根,
    ∴x2﹣x+m=0.
    ∴Δ=(﹣1)2﹣4×1×m≥0,
    解得:m≤.
    ∴当0<m≤时,直线y=x+m与函数y=的图象有两个或三个交点,
    ∴当m>时,直线y=x+m与函数y=的图象只有一个交点;
    ②当m≤0时,由图象可知,直线y=x+m与函数y=的图象只有一个交点,
    综上,若直线y=x+m与该图象只有一个交点,则m的取值范围为m>或m≤0.
    故答案为:m>或m≤0.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图象的性质,二次函数图象的性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的特征,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的特征,图象的交点与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的关系,利用数形结合法解答是解题的关键.
    类型三、三角形与分类讨论
    21.我们引入记号f(x)表示某个函数,用f(a)表示x=a时的函数值.例如函数y=x2+1可以记为f(x)=x2+1,并有f(﹣2)=(﹣2)2+1=5,f(a+1)=(a+1)2+1=a2+2a+2.
    狄利克雷是德国著名数学家,是最早倡导严格化方法的数学家之一.狄利克雷函数f(x)=的出现表示数学家对数学的理解开始了深刻的变化,从研究“算”到研究更抽象的“概念、性质和结构”.关于狄利克雷函数,下列说法:
    ①f(π)=f()
    ②对于任意的实数a,f(f(a))=0
    ③对于任意的实数b,f(b)=f(﹣b)
    ④存在一个不等于0的常数t,使得对于任意的x都有f(x+t)=f(x)
    ⑤对于任意两个实数m和n,都有f(m)+f(n)≥f(m+n).
    其中正确的有 ①③ (填序号).
    【分析】由狄利克雷函数,即可判断.
    【解答】解:f(π)=f()=0,故①符合题意;
    若a是有理数,则f(a)=1,f(f(a))=1,故②不符合题意;
    若b是有理数,则﹣b是有理数,若b是无理数,则﹣b是无理数,因此f(b)=f(﹣b),故③符合题意;
    令t=,若x是有理数,则x+是无理数,f(x+t)≠f(x),故④不符合题意;
    若m,n都是无理数,m+n=0,则f(m)+f(n)<f(m+n),故⑤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①③.
    【点评】本题考查狄利克雷函数,关键是注意自变量是有理数和无理数时分别对应的函数值.
    22.已知y关于x的二次函数y=x2﹣2mx+(m+1)2(m为常数)的顶点坐标为(h,k)
    (1)k关于h的函数解析式为 k=2h+1 .
    (2)若抛物线不经过第三象限,且在﹣2≤x≤2时,二次函数最小值和最大值和为,则m= .
    【分析】(1)利用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公式解答即可;
    (2)利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分m≥2,0<m<2和当m≥2时三种情况讨论解答,分别确定出最大值与最小值,利用已知条件列出方程即可求解.
    【解答】解:(1)∵y=x2﹣2mx+(m+1)2=(x﹣m)2+2m+1,
    ∴h=m,k=2m+1,
    ∴k关于h的函数解析式为k=2h+1,
    故答案为:k=2h+1;
    (2)令x=0,则y=(m+1)2,
    ∴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为(0,(m+1)2).
    ∵(m+1)2≥0.
    ∵抛物线不经过第三象限,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向上,
    ∴Δ=4m2﹣4(m+1)2≤0,
    ∴m≥﹣.
    ①当﹣≤m≤0时,
    ∵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向上,抛物线的对称轴为x=m,
    ∴在﹣2≤x≤2时,当x=m时,函数取最小值为y=m2﹣2m2+(m+1)2=2m+1,
    当x=2时,函数取最大值为y=4﹣4m+(m+1)2=m2﹣2m+5,
    ∵二次函数最小值和最大值和为,
    ∴2m+1+m2﹣2m+5=,
    即:m2=4
    解得:m=2或﹣2(不合题意,舍去),
    ∴此种情况不存在;
    ②当0<m<2时,
    在﹣2≤x≤2时,当x=﹣2时,函数取最大值为y=4+4m+(m+1)2=m2+6m+5,
    当x=m时,函数取最小值为y=2m+1,
    ∵二次函数最小值和最大值和为,
    ∴m2+6m+5+2m+1=,
    解得:m=或m=﹣(不合题意,舍去),
    ∴m=.
    ③当m≥2时,
    当x=﹣2时,函数取最大值为y=4+4m+(m+1)2=m2+6m+5,
    当x=2时,函数取最大值为y=4﹣4m+(m+1)2=m2﹣2m+5,
    ∵二次函数最小值和最大值和为,
    ∴m2+6m+5+m2﹣2m+5=,
    解得:m=(不合题意,舍去),
    综上,在﹣2≤x≤2时,二次函数最小值和最大值和为,则m=.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二次函数的性质,二次函数的极值,利用分类讨论的方法解答是解题的关键.
    23.如图,在△ABC中,∠ACB=90°,∠A=30°,BC=6,将△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得到△A′B′C(其中点A′与点A是对应点,点B′与点B是对应点),若点B'恰好落在△ABC边上,则点A到直线A′C的距离是 9或 .
    【分析】分两种情况:①当点B'恰好落在AB边时,过点A作AD⊥A′C于点D,根据勾股定理得AC=,由旋转的性质可得B′C=BC,∠B=∠A′B′C=60°,∠A′CB′=∠ACB=90°,则△CB′B为等边三角形,根据等角的余角相等得∠ACD=60°,再根据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得CD==,由勾股定理即可求出AD;②当点B'恰好落在AC边时,A′、C、B三点共线,此时AC即为点A到直线A′C的距离.
    【解答】解:①当点B'恰好落在AB边时,过点A作AD⊥A′C于点D,如图,
    ∵∠ACB=90°,∠BAC=30°,BC=6,
    ∴AB=2BC=12,
    ∴,
    由旋转的性质可得,B′C=BC,∠B=∠A′B′C=60°,∠A′CB′=∠ACB=90°,
    ∴△CB′B为等边三角形,
    ∴∠ACB′=∠ACB﹣∠BCB′=30°,
    ∴∠ACD=∠A′CB′﹣∠ACB′=60°,
    ∴∠DAC=30°,
    ∴CD==,
    ∴;
    ②当点B'恰好落在AC边时,如图,
    由旋转的性质可得,∠A′CB′=∠ACB=90°,
    ∴A′、C、B三点共线,AC⊥A′B,
    由(1)知,AC=.
    综上,点A到直线A′C的距离是9或.
    故答案为:9或.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旋转的性质、勾股定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解题关键在于理清题意,利用分类讨论思想解答.
    24.如图,在Rt△ABC中,∠C=90°,AC=3,BC=4,点D在边AC上,点E,F在边AB上,点G在边BC上,连接DE,DG,FG,当四边形DEFG是菱形时,发现菱形的个数随着点D的位置变化而变化,若存在两个菱形DEFG,则线段CD的长的取值范围是 <CD≤ .
    【分析】利用勾股定理求得斜边AB,利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分三种情况讨论解答:①当四边形DEFG是正方形时,过点C作CH⊥AB于点H,CH与DG交于点M,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得斜边上的高,设正方形的边长为x,则HM=x,CM=CH﹣HM=﹣x,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求得x值,则CD可得,观察图形可知:当0≤CD<时,菱形的个数为0,当CD=时,菱形的个数为1;②当四边形DAEG是菱形时,设菱形的边长为m,则CD=3﹣m,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求得m值,则CD可得,观察图形可知:当<CD≤时,菱形的个数为2;③当四边形DABG是菱形时,设菱形的边长为n,则CG=4﹣n,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求得n值,则CD可得,观察图形可知:当<CD≤时,菱形的个数为1,当<CD≤3时,菱形的个数为0,综上,结论可得.
    【解答】解:∵∠C=90°,AC=3,BC=4,
    ∴AB==5.
    ①当四边形DEFG是正方形时,
    过点C作CH⊥AB于点H,CH与DG交于点M,如图,
    ∵AB•CH=AC•BC,
    ∴CH=.
    设正方形的边长为x,则HM=x,
    ∴CM=CH﹣HM=﹣x,
    ∵DG∥AB,
    ∴△CDG∽△CAB,
    ∴,
    ∴,
    ∴x=.
    ∴DG=.
    ∵△CDG∽△CAB,
    ∴,
    ∴,
    ∴CD=,
    观察图形可知:当0≤CD<时,菱形的个数为0,当CD=时,菱形的个数为1;
    ②当四边形DAEG是菱形时,如图,
    设菱形的边长为m,则CD=3﹣m,
    ∵DG∥AB,
    ∴△CDG∽△CAB,
    ∴,
    ∴,
    ∴m=,
    ∴CD=3﹣=,
    观察图形可知:当<CD≤时,菱形的个数为2;
    ③当四边形DABG是菱形时,如图,
    设菱形的边长为n,则CG=4﹣n,
    ∵DG∥AB,
    ∴△CDG∽△CAB,
    ∴,
    ∴,
    ∴n=,
    ∴CG=4﹣=.
    ∵△CDG∽△CAB,
    ∴,
    ∴,
    ∴CD=,
    观察图形可知:当<CD≤时,菱形的个数为1,当<CD≤3时,菱形的个数为0,
    综上,当<CD≤时,菱形的个数为2,
    故答案为:<C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菱形的性质,利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解得是解题的关键.
    25.如图,在△ABC中,AB=BC=2,AO=BO,点M是线段CO延长线上的一个动点,∠AOC=60°,则当△ABM为直角三角形时,AM的长为 或 .
    【分析】分∠AMB=90°、∠ABM=90°两种情况,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即可.
    【解答】解:当∠AMB=90°时,
    ∵AO=BO,AB=2,
    ∴OM=AB=OB,
    ∵∠BOM=∠AOC=60°,
    ∴△BOM为等边三角形,
    ∴BM=OB=1,
    ∴AM===;
    当∠ABM=90°时,如图2,
    ∵∠BOM=∠AOC=60°,
    ∴∠BMO=30°,
    ∴OM=2OB=2,
    ∴BM==,
    ∴AM==,
    综上所述,当△ABM为直角三角形时,AM的长为或,
    故答案为:或.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灵活运用分情况讨论思想是解题的关键.
    26.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2,∠BAC=120°,点E是AB边上不与端点重合的一个动点,作ED⊥BC交BC于点D,将△BDE沿DE折叠,点B的对应点为F,当△ACF为等腰三角形时,则BD的长为 或 .
    【分析】分两种情况:①当CA=CF时,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B=∠C=30°,由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可得BC=AC=2,则BF=,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BD=DF=,以此即可出BD;②当AF=FC时,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C=∠FAC=30°,由三角形外角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推出△BAF为直角三角形,BF==,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BD=DF=,以此即可求解.
    【解答】解:①当CA=CF时,如图,
    ∵AB=AC=2,∠BAC=120°,
    ∴∠B=∠C=30°,CA=CF=2,
    ∴BC=AC=2,
    ∴BF=BC﹣CF=,
    由折叠的性质可得,BD=DF=,
    ∴BD=;
    ②当AF=FC时,如图,
    ∴∠C=∠FAC=30°,
    ∴∠AFB=∠C+∠FAC=60°,
    ∴∠BAF=180°﹣∠B﹣∠BFA=90°,
    ∴△BAF为直角三角形,
    ∴BF==,
    由折叠的性质可得,BD=DF=,
    ∴BD=.
    综上,BD的长为或.
    故答案为:或.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折叠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三角形外角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学会利用分类讨论思想解决问题是解题关键.
    27.抛物线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侧),点C(2,y)在在这条抛物线上.
    (1)则点C的坐标为 (2,4) ;
    (2)若点P为y轴的正半轴上的一点,且△BCP为等腰三角形,则点P的坐标为 (0,2),(0,) .
    【分析】(1)将点C(2,y)代入函数解析式即可得出结论;
    (2)令y=0,求得点B的坐标,依据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利用△BCP为等腰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的解答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1)∵点C(2,y)在抛物线上,
    ∴﹣×22+2+4=y,
    ∴y=4,
    ∴C(2,4),
    故答案为:(2,4);
    (2)令y=0,则﹣+x+4=0,
    解得:x=4或x=﹣2.
    ∵抛物线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侧,
    ∴B(4,0).
    ∵点P为y轴的正半轴上的一点,①当BP=BC时,如图,
    过点C作CD⊥OB于点D,
    ∵C(2,4),B(4,0),
    ∴CD=4,OB=4,OD=2,
    ∴CD=OB.
    在Rt△BPO和Rt△BCD中,

    ∴Rt△BPO≌Rt△BCD(HL),
    ∴OP=BD.
    ∵OB=4,OD=2,
    ∴BD=OB﹣OD=2,
    ∴OP=BD=2,
    ∴P(0,2);
    ②当BP=PC时,如图,
    过点C作CE⊥y轴于点E,
    ∵C(2,4),B(4,0),
    ∴CE=2,OE=4,OB=4,
    设点P(0,a),
    ∵点P为y轴的正半轴上的一点,
    ∴OP=a,EP=4﹣a,
    ∵BP=PC,
    ∴BP2=PC2,
    ∴EP2+CE2=OP2+OB2,
    ∴(4﹣a)2+22=a2+42,
    解得:a=,
    ∴P(0,).
    综上,当△BCP为等腰三角形,则点P的坐标为(0,2)或(0,).
    故答案为:(0,2)或(0,).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性质,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待定系数法,抛物线上点的坐标的特征,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利用点的坐标表示出相应线段的长度是解题的关键.
    28.如图,四边形OABC是一张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正方形纸片,点O与坐标原点重合,点A在x轴上,点C在y轴上,OC=5,点E在边BC上,点N的坐标为(3,0),过点N且平行于y轴的直线MN与EB交于点M.现将纸片折叠,使顶点C落在MN上的点G处,折痕为OE.在x轴正半轴上存在一点P,使得以P,O,G为顶点的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则点P的坐标为 (﹣5,0)或(,0)或(5,0)或(6,0) .
    【分析】先确定点C、N的坐标,再由勾股定理求出NG的长,得到点G的坐标,按点P在x轴的正半轴、负半轴,及OP=OG、PO=PG、PG=OG进行分类讨论,求出点P的坐标.
    【解答】解:由题意得,C(0,5),N(3,0),
    ∴ON=3,
    由折叠得,OG=OC=5,
    ∵∠ONG=90°,
    ∴NG===4,
    ∴G(3,4),
    设P(x,0),
    当x<0时,如图4,由OP=OG=5,得x=﹣5,
    ∴P(﹣5,0);
    当x>0时,如图5,PO=PG=x,则PN=x﹣3,
    ∵∠PNG=90°,
    ∴PG2=PN2+GN2,
    ∴x2=(x﹣3)2+42,
    解得x=,
    ∴P(,0);
    如图6,OP=OG=5,
    ∴P(5,0);
    如图7,PG=OG,
    ∵GN⊥PO,
    ∴PN=ON=3,
    ∴OP=6,
    ∴P(6,0).
    综上所述,点P的坐标为(﹣5,0)或(,0)或(5,0)或(6,0).
    故答案为:(﹣5,0)或(,0)或(5,0)或(6,0).
    【点评】此题重点考查正方形的性质、轴对称的特征、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与方法,解题时需进行分类讨论,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值,此题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
    29.点A、B、C是⊙O上不同的三点,已知∠AOB+∠ACB=210°,则∠AOB= 140或60 度.
    【分析】分两种情况:当点C在优弧上时,当点C在劣弧上时,然后分别进行计算即可解答.
    【解答】解:分两种情况:
    当点C在优弧上时,如图:
    ∵∠ACB=∠AOB,∠AOB+∠ACB=210°,
    ∴∠AOB=210°,
    ∴∠AOB=140°;
    当点C在劣弧上时,如图:
    ∵∠1=2∠ACB,∠1+∠AOB=360°,
    ∴2∠ACB+∠AOB=360°,
    ∵∠AOB+∠ACB=210°,
    ∴∠ACB=150°,
    ∴∠AOB=210°﹣∠ACB=60°;
    综上所述:∠AOB的度数为140°或60°,
    故答案为:140或60.
    【点评】本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分两种情况讨论是解题的关键.
    30.如图,菱形ABCD的边长为5,对角线AC为8,以顶点D为圆心,2为半径画圆,点P在对角线上运动,当射线BP与圆D相切时,AP的长是 4﹣或4+ .
    【分析】连接BD交AC于点H,当射线BP与⊙D相切于点E时,连接DE,分两种情况,当射线BP与⊙D相切于点E,当射线BP与⊙D相切于点F时,然后利用菱形的性质,以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进行计算即可解答.
    【解答】解:连接BD交AC于点H,当射线BP与⊙D相切于点E时,连接DE,如图:
    ∵四边形ABCD是菱形,
    ∴AB=BC=5,AC⊥BD,AH=AC=4,BD=2BH,
    在Rt△ABH中,BH===3,
    ∴BD=2BH=6,
    ∵射线BP与⊙D相切于点E,
    ∴∠DEB=90°,
    ∴BE===4,
    ∵∠DEB=∠BHP=90°,∠PBH=∠DBE,
    ∴△BHP∽△BED,
    ∴=,
    ∴=,
    ∴PH=,
    ∴AP=AH﹣PH=4﹣,
    当射线BP与⊙D相切于点F时,如图:
    同理可得:PH=,
    ∴AP=AH+PH=4+,
    综上所述,当射线BP与圆D相切时,AP的长是4﹣或4+,
    故答案为:4﹣或4+.
    【点评】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分两种情况进行计算即可解答.
    类型四、圆中的分类讨论
    31.如图,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中,顶点A落在矩形DEFG的边EF上,EF=5,而矩形的顶点G恰好落在BC边上.点O是AB边上一动点(不与A,B重合),以O为圆心,OA长为半径作圆,当⊙O与矩形DEFG的边相切时,AO的长为 或2 .
    【分析】利用矩形,正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求得线段CG,DE,AE,AH,FH的长,再利用利用分类讨论的方法分①当⊙O与矩形DEFG的FG边相切时,②当⊙O与矩形DEFG的DG边相切时讨论解答:利用直线与圆相切的定义,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设OA=x,则OM=x,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得出比例式即可求解.
    【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D=CD=4,∠C=∠ADC=90°.
    ∵四边形DEFG为矩形,
    ∴DG=EF=5,∠E=∠EDG=90°.
    ∴CG==3.
    ∵∠CDG+∠ADG=90°,∠EDA+∠ADG=90°,
    ∴∠CDG=∠EDA.
    ∵∠C=∠E=90°,
    ∴△CDG∽△EAD.
    ∴,
    ∴,
    ∴DE=,AE=.
    ∴AF=EF﹣AE=.
    ①当⊙O与矩形DEFG的FG边相切时,设AB与FG交于点H,
    过点O作OM⊥FG于点M,如图,
    ∵∠DAB=90°,
    ∴∠EAD+∠FAB=90°.
    ∵∠F=90°,
    ∴∠FAB+∠FHA=90°,
    ∴∠EAD=∠FHA.
    ∵∠E=∠F=90°,
    ∴△EAD∽△FHA.
    ∴=.
    ∴=,
    ∴AH=,FH=.
    设OA=x,
    ∵⊙O与矩形DEFG的FG边相切,
    ∴OM=OA=x.
    ∵OM⊥FG,AF⊥FG,
    ∴OM∥AF,
    ∴.
    ∴,
    解得:x=.
    ∴OA=
    ②当⊙O与矩形DEFG的DG边相切时,如图,
    过点O作OM⊥DG于点M,延长MO,交EF于点N,则ON⊥EF,MN=DE=.
    设OA=x,
    ∵⊙O与矩形DEFG的DG边相切,
    ∴OM=OA=x.
    ∴ON=MN﹣OM=﹣x,
    ∵ON∥FH,
    ∴,
    ∴.
    解得:x=2.
    ∴OA=2;
    ③过点O作OM⊥DE于点M,如图,
    可知OM>OA,⊙O与矩形DEFG的边DE相离.
    综上,以O为圆心,OA长为半径作圆,当⊙O与矩形DEFG的边相切时,AO的长为或2.
    故答案为:或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矩形,正方形的性质,圆的切线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利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解得是解题的关键.
    32.如图,在等边△ABC中,AB=2,如果以BC为直径的⊙D和以A为圆心的⊙A相切,那么⊙A的半径r的值是 3﹣或3+ .
    【分析】分两圆外切和两圆内切两种情形讨论解答:利用相切时圆心距与利用半径的关系列出方程即可求解.
    【解答】解:连接AD,如图,
    ∵△ABC是等边三角形,
    ∴BC=AB=AC=2,∠B=60°.
    ∵D为BC的中点,
    ∴BD=CD=,AD⊥BC,
    ∴⊙D的半径为,
    AD=AB•sin60°=3.
    ①以BC为直径的⊙D和以A为圆心的⊙A相外切时,
    ∴r+=AD=3,
    ∴r=3﹣.
    ②以BC为直径的⊙D和以A为圆心的⊙A相内切时,
    ∴r﹣=AD=3,
    ∴r=3+.
    综上,如果以BC为直径的⊙D和以A为圆心的⊙A相切,那么⊙A的半径r的值是3﹣或3+.
    故答案为:3﹣或3+.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两圆相切的性质,利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解答是解题的关键.
    33.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如果(x﹣2)(6+2x)>0,求x的取值范围.
    解:根据题意,得或,分别解这两个不等式组,得第一个不等式组的解集为x>2,第二个不等式组的解集为x<﹣3.故当x>2或x<﹣3时,(x﹣2)(6+2x)>0.
    (1)由(x﹣2)(6+2x)>0,得出不等式组或,体现了 转化 思想;
    (2)试利用上述方法,求不等式(x﹣3)(1﹣x)<0的解集.
    【分析】①把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问题转化为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问题;
    ②原不等式转化为两个不等式组或,然后两个不等式组即可.
    【解答】解:①由(x﹣2)(6+2x)>0,得出不等式组或,体现了转化思想;
    故答案为转化;
    ②由题意知:或,
    分别解这两个不等式组,
    得第一个不等式组的解集为x>3,
    第二个不等式组的解集为x<1,
    故:当x>3或x<1时,(x﹣3)(x﹣1)<0.
    【点评】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时,一般先求出其中各不等式的解集,再求出这些解集的公共部分,利用数轴可以直观地表示不等式组的解集.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找不到.
    34.阅读下列材料:
    根据绝对值的定义,|x|表示数轴上表示数x的点与原点的距离,那么,如果数轴上两点P、Q表示的数为x1,x2时,点P与点Q之间的距离为PQ=|x1﹣x2|.
    根据上述材料,解决下列问题:
    如图,在数轴上,点A、B表示的数分别是﹣4,8(A、B两点的距离用AB表示),点M是数轴上一个动点,表示数m.
    (1)AB= 12 个单位长度;
    (2)若|m+4|+|m﹣8|=20,求m的值;(写过程)
    (3)若关于x的方程|x﹣1|+|x+1|+|x﹣5|=a无解,则a的取值范围是 a<6 .
    【分析】(1)用两个点所表示的数的差的绝对值进行计算即可;
    (2)分三种情况讨论,m<﹣4,﹣4≤m≤8,m>8;
    (3)分四种情况讨论,x<﹣1,﹣1≤x<1,1≤x<5,x≥5,
    【解答】解:(1)|﹣4﹣8|=12,
    所以AB=12,
    故答案为:12;
    (2)分三种情况:
    当m<﹣4时,
    |m+4|+|m﹣8|=20,
    ﹣m﹣4+(8﹣m)=20,
    解得:m=﹣8,
    当﹣4≤m≤8时,
    |m+4|+|m﹣8|=20,
    m+4+(8﹣m)=20,
    此方程无解,
    当m>8时;
    |m+4|+|m﹣8|=20,
    m+4+m﹣8=20,
    解得:m=12,
    答:m的值为﹣8或12;
    (3)分四种情况:
    当x<﹣1时,
    |x﹣1|+|x+1|+|x﹣5|=a,
    1﹣x﹣x﹣1+5﹣x=a,
    解得:x=,
    ∴<﹣1,
    解得:a>8,
    当﹣1≤x<1时,
    |x﹣1|+|x+1|+|x﹣5|=a,
    1﹣x+x+1+5﹣x=a,
    解得:x=7﹣a,
    ∴﹣1≤7﹣a<1,
    解得:6<a≤8,
    当1≤x<5时,
    |x﹣1|+|x+1|+|x﹣5|=a,
    x﹣1+x+1+5﹣x=a,
    解得:x=a﹣5,
    ∴1≤a﹣5<5,
    解得:6≤a<10,
    当x≥5时,
    |x﹣1|+|x+1|+|x﹣5|=a,
    x﹣1+x+1+x﹣5=a,
    解得:x=,
    ∴≥5,
    解得:a≥10,
    综上所述:a≥6时方程有解,
    所以:a<6时方程无解,
    故答案为:a<6.
    【点评】本题考查了数轴和绝对值的意义,同时渗透了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3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ax(x﹣6)+1(a≠0)的顶点为A,与x轴相交于B、C两点(C点在B点的右侧).
    (1)判断点(0,1)是否在抛物线y=ax(x﹣6)+1(a≠0)上,并说明理由;
    (2)若点A到x轴的距离为5,求a的值;
    (3)若线段BC的长小于等于4,求a的取值范围.
    【分析】(1)将点(0,1)代入抛物线y=ax(x﹣6)+1(a≠0)进行验证即可;
    (2)将已知抛物线解析式利用配方法转化为顶点式,求得顶点坐标;然后由“点A到x轴的距离为5”列出方程并解答;
    (3)分a>0和a<0两种情况下求得线段的BC的长度,结合“线段BC的长小于等于4”列出不等式并求得a的取值范围.
    【解答】解:(1)点(0,1)在抛物线y=ax(x﹣6)+1(a≠0)上,
    ∵当x=0时,y=a×0×(0﹣6)+1=1,
    ∴点(0,1)在抛物线y=ax(x﹣6)+1(a≠0)上;
    (2)∵y=ax(x﹣6)+1=ax2﹣6x+1=a(x﹣3)2+1﹣9a,点A到x轴的距离为5,
    ∴当a>0时,1﹣9a=﹣5,
    解得,;
    当a<0时,1﹣9a=5,
    解得,;
    综上所述,a的值为或﹣;
    (3)①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下.
    由(1)知,抛物线y=ax(x﹣6)+1(a≠0)与y轴的交点为(0,1),
    ∵抛物线y=ax(x﹣6)+1(a≠0)的对称轴为直线x=3,
    ∴xB<0,xC>6,
    ∴BC=|xC﹣xB|>6,
    ∵CB≤4,
    ∴此种情况不符合题意;
    ②当a>0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上,在x轴上关于抛物线的对称轴x=3对称且距离为4的两点的坐标为(1,0),(5,0),
    ∵BC≤4,
    ∴当x=1时,y=ax(x﹣6)+1=ax2﹣6ax+1=a﹣6a+1≥0,
    ∴a≤,
    ∵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交点,
    ∴yA=﹣9a+1<0,
    ∴a>,
    ∴<a≤.
    综上所述,a的取值范围为:<a≤.
    【点评】本题属于二次函数综合题型,综合考查了二次函数的三种形式,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坐标,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以及抛物线的轴对称性质,难度不是很大.
    36.为迎接中招体育考试,某校决定采购一批足球以供学生业余训练使用.某体育用品超市推出以下两种优惠方案:方案一,一律打八折;方案二,当购买量不超过80个时,按原价销售,当购买量超过80个时,超过的部分打六折.已知一个足球的原价为50元,设学校计划购买x个足球.
    (1)设方案一的总费用为y1,方案二的总费用为y2,请分别写出y1,y2(元)与x(个)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若派学生代表去采购足球,他们应该选择哪种方案更省钱?并说明理由.
    【分析】(1)利用两种优惠方案的优惠方式分别列式计算即可;
    (2)利用分类讨论的方法和(1)中的结论分三种情形讨论解答即可.
    【解答】解:(1)方案一的总费用为y1=0.8×50x=40x;
    当x≤80时,方案二的总费用为y2=50x,
    当x>80时,方案二的总费用为y2=50×80+50(x﹣80)×0.6=30x+1600,
    ∴方案二的总费用为y2=;
    (2)当x<160时,选择方案一更省钱,当x=160时,选择两种购买方式花费相同,当x>160时,选择方案二更省钱.理由:
    ①当x≤80时,
    ∵40x<50x,
    ∴y1<y2,
    ∴选择方案一更省钱;
    当80<x<160时,
    ∵40x<30x+1600,
    ∴y1<y2,
    ∴选择方案一更省钱;
    ②当x=160时,
    ∵40x=30x+1600,
    ∴y1=y2,
    ∴两种购买方式花费相同;
    ③当x>160时,
    ∵40x>30x+1600,
    ∴y1>y2,
    ∴选择方案二更省钱.
    综上,当x<160时,选择方案一更省钱,当x=160时,选择两种购买方式花费相同,当x>160时,选择方案二更省钱.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利用分类讨论的方法解答是解题的关键.
    3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x2﹣2mx+m2与y轴的交点为A,过点A作直线l垂直于y轴.
    (1)求抛物线的对称轴(用含m的式子表示);
    (2)将抛物线在y轴右侧的部分沿直线l翻折,其余部分保持不变,组成图形G,点M(x1,y1),N(x2,y2)为图形G上任意两点.
    ①当m=0时,若x1<x2,判断y1与y2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②若对于x1=m﹣1,x2=m+1,都有y1>y2,求m的取值范围;
    (3)当图象G与直线y=m+2恰好有3个公共点时,直接写出m的取值范围.
    【分析】(1))直接利用对称轴公式x=﹣即可求出;
    (2)①y1>y2利用图象法,根据函数的增减性判断即可;
    ②通过计算可知,点P(m﹣1,1)、Q(m+1、1)为抛物线上关于对用轴x=m对称的两点,分类讨论当m变化时,y轴与点P、Q的相对位置:当y轴在点P左侧时(含点P),作出图形,即可得出经翻折后,得到点M,N的纵坐标相同,此时y1=y2,不符题意;当y轴在点Q右侧时(含点Q),作出图形,即可得出点M、N分别和点P、Q重合,此时y1=y2,不符题意;当y轴在点P、Q之间时(不含P、Q),作出图形,即可得出经翻折后,点N在l下方,点M、P重合,在l上方,此时y1>y2,符合题意,即有m﹣1<0<m+1.即﹣1<m<m;
    (3)当m>0时,图象G与直线y=m+2恰好有3个公共点时,可列不等式组,当m<0时,图象G与直线y=m+2恰好有3个公共点时,可列不等式组,分别解出即可得到结果.
    【解答】解:(1)抛物线y=x2﹣2mx+m2的对称轴为直线x=﹣=m;
    (2)①当m=0时,二次函数解析式是y=x2,对称轴为y轴,
    ∴图形G如图1所示:
    :图形G上的点的横纵坐标x和y,满足y随x的增大而减小,
    ∵x1<x2,
    ∴y1>y2;
    ②通过计算可得,P(m﹣1,1),Q(m+1,1)为抛物线上关于对称轴x=m对称的两点,
    下面讨论当m变化时,y轴与点P、Q的相对位置:
    如图2所示:当y轴在点P左侧时(含点P),
    经翻折后,得到点M、N的纵坐标相同,y1=y2,不符合题意;
    如图3所示:当y轴在点Q右侧时(含点Q),
    点M,N分别和点P、Q重合,y1=y2,不符合题意;
    如图4所示:当y轴在点P、Q之间时(不含P、Q),
    经翻折后,点N在l下方,点M、P重合,在l上方,y1>y2,符合题意,
    此时有m﹣1<0<m+1,
    ∴﹣1<m<1,
    综上所述:m的取值范围为﹣1<m<1;
    (3)当m>0时,如图所示
    ∵抛物线y=x2﹣2m+m2翻折后y=﹣(x﹣m)2+2m2,
    ∴图象G与直线:y=m+2恰好有3个公共点在点A、B之间,
    ∴,
    ∴解得<m<2;
    当m<0时,如图所示,
    ∴图象G与直线y=m+2恰好有3个公共点时,
    ∴,
    ∴解得:﹣2<m<﹣1.
    综上所述,m的取值范围为:<m<2或﹣2<m<﹣1.
    【点评】本题为二次函数综合题,考查抛物线的对称轴,二次函数图象的性质等知识,较难,利用数形结合与分类讨论的思想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8.抛物线与x轴交于A、B两点,其中点B的坐标为(﹣3,0),与y轴交于点C(0,﹣3),点D为抛物线的顶点,且点D的横坐标为﹣1.
    (1)求此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
    (2)求△BCD的面积;
    (3)若点P是x轴下方抛物线上任意一点,已知⊙P的半径为2,当⊙P与坐标轴相切时,圆心P的坐标是 (﹣2,﹣3)或(﹣1+,﹣2)或(﹣1﹣,﹣2) .
    【分析】(1)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解;
    (2)由△BCD的面积=S梯形DHOB﹣S△CHD﹣S△BOC,即可求解;
    (3)分⊙P与y轴相切、⊙P与x轴相切两种情况,确定点P的一个坐标即可求解.
    【解答】解:(1)设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ax2+bx+c,
    由题意得:,解得,
    故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x2+2x﹣3;
    (2)当x=﹣1时,y=x2+2x﹣3=﹣4,即点D(﹣1,﹣4),
    过点D作DH⊥y轴于点H,
    则DH=1,CH=﹣3﹣(﹣4)=1,OC=OB=3,OH=4,
    则△BCD的面积=S梯形DHOB﹣S△CHD﹣S△BOC=(DH+OB)•OH﹣×OB•OC﹣×DH•CH
    =×(1+3)×4﹣×3×3﹣×1×1=3;
    (3)当⊙P与y轴相切时,则点P的横坐标为x,则|x|=2,
    当x=﹣2时,y=﹣3,
    ∴P(﹣2,﹣3);
    当x=2时,y=5,
    ∴P(2,5)(舍去);
    当⊙P与x轴相切时,则点P的横坐标为y,则y|=﹣2,
    即y=x2+2x﹣3=﹣2,
    解得:x=﹣1±,
    即点P的坐标为(﹣1+,﹣2)或(﹣1﹣,﹣2);
    综上所述,圆心P的坐标为:(﹣2,﹣3)或(﹣1+,﹣2)或(﹣1﹣,﹣2),
    故答案为:(﹣2,﹣3)或(﹣1+,﹣2)或(﹣1﹣,﹣2).
    【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综合应用,涉及到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表达式、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以及圆的基本知识,有一定的综合性,难度适中.
    3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分别交x轴,y轴于点A,B,以AB为直径构造圆,点C在运动,点D在上,CD交OA于点P,且.
    (1)求CD的长.
    (2)求证:OP=PD.
    (3)CE∥OA,交圆于另一点E,连结DE.若△CDE为等腰三角形,求所有满足条件的点P的坐标.
    【分析】(1)求出点A的坐标即可得到CD的长;
    (2)连结CO,DA,证明△COP≌△ADP,即可得到结论OP=PD;
    (3)分三种情况:①当CE=CD时,设PD=OP=x,则BP=CP=8﹣x,在Rt△BOP中,利用勾股定理列出关于x的方程,解方程即可求得结论;②当DC=DE时,设圆心为F,DF交OA于点M,延长DF交CE于点H,设OP=PD=x,则PM=4﹣x,在Rt△PMD中,利用勾股定理列出关于x的方程,解方程即可求得结论;③当EC=ED,设圆心为F,作EG⊥CD于点G,PT⊥CE,垂足为T,FM⊥OA于M,延长MF交CE于点H,连接CF,利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定理,矩形的判定与性质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求得线段OP,则结论可求.
    【解答】(1)解:对于,令y=0,
    则得:,
    解得:x=8,
    ∴A(8,0),
    ∴OA=8,
    ∵,
    ∴CD=OA=8;
    (2)证明:连结CO,DA,如图,
    ∵∠OAD,∠C都是所对的圆周角,
    ∴∠OAD=∠C.
    ∵,
    ∴,
    ∴CO=AD.
    在△COP和△ADP中,
    ∴△COP≌△ADP(AAS).
    ∴OP=PD;
    (3)解:①当CE=CD时,如图,
    则CE=CD=OA=8,
    ∵CE∥OA,
    ∴四边形COAE为矩形,
    又∵∠AOB=90°,
    ∴点B,C重合,
    设PD=OP=x,则BP=CP=8﹣x,
    对于,
    令x=0,则得:y=6,
    ∴B(0,6),
    ∴OB=6.
    在Rt△BOP中,由勾股定理得:
    62+x2=(8﹣x)2,
    解得:.
    ∴;
    ②当DC=DE时,如图,
    设圆心为F,DF交OA于点M,延长DF交CE于点H,
    ∵DC=DE,
    ∴,
    ∴DH⊥CE,
    ∵CE∥OA,
    ∴DH⊥OA,
    ∴OM=AM,
    ∴FM是△ABO的中位线,
    ∴,
    ∵AB=,
    ∴FD=AB=5,
    ∴MD=FD﹣FM=5﹣3=2,,
    设OP=PD=x,则PM=4﹣x,
    在Rt△PMD中,由勾股定理得:
    22+(4﹣x)2=x2,
    解得:,
    ∴;
    ③当EC=ED时,设圆心为F,作EG⊥CD于点G,PT⊥CE,垂足为T,FM⊥OA于M,延长MF交CE于点H,连接CF,如图,
    则CF=AB=5,
    ∵FG⊥CD,
    ∴CG=CD=4,
    ∴,
    ∴GE=GF+FE=3+5=8,
    ∴.
    tan∠HFE=tan∠C=2,
    ∵HF⊥CE,
    ∴,
    ∴HF===.
    ∵PT⊥CE,MH⊥CE,CE∥OA,
    ∴四边形TPMH为矩形,
    ∴,
    ∵∠ECG=∠PCT,∠CGE=∠CTP=90°,
    ∴△CEG∽△CPT,
    ∴,
    ∴CP==.
    ∴,
    ∴.
    综上,满足条件的点P的坐标为:或或.
    【点评】此题考查了圆与一次函数的综合题,求一次函数与坐标轴的交点,圆的垂径定理,勾股定理,锐角三角函数,等腰三角形的定义,熟练掌握各知识点并综合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40.已知:△ABC内接于半径为2的⊙O,BC=,射线BO交边AC于点E.
    (1)如果点E恰好是边AC的中点,求边AB的长;
    (2)如果△ABE∽△ACB,求∠ABC的大小;
    (3)当△AEO为等腰三角形时,求∠ABC的大小.
    【分析】(1)利用垂径定理的推论得到BE是AC的垂直平分线,再利用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的两个端点距离相等即可得出结论;
    (2)延长BE交⊙O于点F,连接CF,则BF为圆的直径,利用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可得∠FBC=30°;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同圆的比较相等,圆周角定理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求得∠ABO,则结论可得;
    (3)延长BE交⊙O于点F,连接CF,利用(2)的结论可得∠BAC=60°,设∠ABO=∠BAO=α,则用α可以表示出△AEO的三个内角,利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即可求得α的值,则结论可得.
    【解答】解:(1)∵AE=BE,
    ∴OE⊥AC.
    ∴BE是AC的垂直平分线.
    ∴AB=BC=2;
    (2)延长BE交⊙O于点F,连接CF,如图,
    ∵⊙O的半径为2,
    ∴BF=3.
    ∵BF为圆的直径,
    ∴∠BCF=90°.
    ∴cs∠FBC=.
    ∴∠FBC=30°.
    ∵△ABE∽△ACB,
    ∴∠ABE=∠ACB.
    ∵OA=OB,
    ∴∠ABO=∠BAO.
    ∴∠ABO=∠BAO=∠ACB.
    ∵∠ACB=∠AOB,
    ∴∠ABO=∠BAO=∠AOB.
    设∠ABO=∠BAO=x°,则∠AOB=2x°.
    ∵∠ABO+∠BAO+∠AOB=180°,
    ∴x+x+2x=180.
    解得:x=45.
    ∴∠ABC=∠ABO+∠FBC=75°;
    (3)延长BE交⊙O于点F,连接CF,如图,
    由(2)知:∠FBC=30°.
    ∴∠F=90°﹣∠FBC=60°.
    ∴∠BAC=∠F=60°.
    设∠ABO=∠BAO=α,
    则∠AOE=2α,
    ∠OAE=∠BAC﹣∠BAO=60°﹣α,
    ∠AEO=180°﹣∠ABO﹣∠BAC=120°﹣α.
    当△AEO为等腰三角形时,
    ①如果∠AOE=∠AEO,
    则2α=120°﹣α.
    解得:α=40°.
    ∴∠ABC=40°+30°=70°;
    ②如果∠AOE=∠OAE,
    则2α=60°﹣α.
    解得:α=20°.
    ∴∠ABC=20°+30°=50°;
    ③如果∠OAE=∠AEO,
    则60°﹣α=120°﹣α,无解.
    综上,当△AEO为等腰三角形时,∠ABC=70°或50°.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垂径定理,圆周角定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直角三角形 的应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利用分类讨论的思想解答是解题的关键.

    相关试卷

    专题18数形结合思想(最新模拟40道押题预测:与数轴、坐标系、函数、几何)-【临考预测】2023中考数学重难题型押题培优【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18数形结合思想(最新模拟40道押题预测:与数轴、坐标系、函数、几何)-【临考预测】2023中考数学重难题型押题培优【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18数形结合思想最新模拟40道押题预测与数轴坐标系函数几何-临考预测2023中考数学重难题型押题培优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专题18数形结合思想最新模拟40道押题预测与数轴坐标系函数几何-临考预测2023中考数学重难题型押题培优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9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5猜想归纳与变式规律问题(押题预测40题:代数式、图形、几何、函数)-【临考预测】2023中考数学重难题型押题培优【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15猜想归纳与变式规律问题(押题预测40题:代数式、图形、几何、函数)-【临考预测】2023中考数学重难题型押题培优【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15猜想归纳与变式规律问题押题预测40题代数式图形几何函数-临考预测2023中考数学重难题型押题培优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专题15猜想归纳与变式规律问题押题预测40题代数式图形几何函数-临考预测2023中考数学重难题型押题培优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6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4整体思想与求值(押题预测40题:与代数式、方程)-【临考预测】2023中考数学重难题型押题培优【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14整体思想与求值(押题预测40题:与代数式、方程)-【临考预测】2023中考数学重难题型押题培优【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14整体思想与求值押题预测40题与代数式方程-临考预测2023中考数学重难题型押题培优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专题14整体思想与求值押题预测40题与代数式方程-临考预测2023中考数学重难题型押题培优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