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上册4.3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苏科版八年级上册4.3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练习,共7页。
第4章《光的折射 透镜》(凸透镜成像)训练 1.人眼球中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若要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眼睛离物体的距离应( )。 A.大于1倍焦距 B.大于2倍焦距 C.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 D.小于1倍焦距 2.当烛焰离凸透镜40厘米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可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A.10厘米 B.30厘米 C.40厘米 D.50厘米 3.物体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在透镜另一侧离透镜20厘米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当物体放在距该透镜焦点10厘米处,所成的一定是( )。 A.倒立的像 B.正立的像 C.放大的像 D.缩小的像 4.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0厘米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当物体距凸透镜5厘米时,所成的像( )。 A.可能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B.一定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C.可能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D.一定是倒立放大的实像5.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应大致在_______。如图(a)所示,光屏中心呈现了清晰的烛焰像,此时所成的烛焰像应该如图(b)所示(选填“甲”、“乙”或“丙”)。 6.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实验前应先观察并记下凸透镜的_______。实验时,当固定好凸透镜的位置并调整物距,使它大于透镜的2倍焦距后,要移动_______找像。当发现所成的像比较小时,为了获得较大的像,在不改变透镜位置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如图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实验时应先调整光屏的_______,以保证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_______;若保持图中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移至光具座的20厘米刻度处,则应在_______厘米刻度范同内移动光屏寻找像,(选填“60~70”或“大于70”)直到光屏上的像最_______为止。 8.如图所示,凸透镜放置在光具座的C点处,光具座上所标的A、B、D、E四点中,恰有两点到C点的距离同为该透镜的一倍焦距、或同为该透镜的两倍焦距。 (1)该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厘米或_______厘米; (2)实验时,小王调整发光物、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以保证发光物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 (3)接着,小王将发光物置于光具座上距B点15厘米处,在D、E间移动光屏找像,可能在光屏上得到_______的像。(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 9.如图所示,蜡烛的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一定是__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_______的实像。(选填“放大”或“缩小”)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这三种光学仪器正常使用时,与上述成像情况一致的光学仪器是_______。如果在实验中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只移动中间的透镜,要使光屏上再次出现一个明亮清晰的像,则应向_______移动凸透镜,(选填“左”或“右”)则此时的像一定是_______的实像。(选填“放大”或“缩小”)10.如图(a)所示,凸透镜A的焦距为20厘米,物距为_______厘米,光屏中心呈现清晰的烛焰像,该实验现象可以说明_______的成像特点。(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若用凸透镜B替换凸透镜A继续实验,如图(b)所示,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像距为_______厘米,透镜B的焦距_______透镜A的焦距。(选填“大于”或“小于”)11.小红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操作规范正确。每一次实验,她改变物距,并移动光屏,直至观察到清晰的像,其成像情况如图(a)、(b)、(c)所示,请仔细观察图中的物距、像距以及成像情况,得出初步的结论。(1)分析、比较图(a)、(b)或(c)中物距与像距的大小关系以及成像情况,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析、比较图(a)、(b)和(c)中像距随物距变化的关系以及成像情况,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某同学通过实验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他选择了焦距分别为f1和f2(f1>f2)的两块凸透镜进行实验。实验时,他将蜡烛分别置于主光轴上距离凸透镜L1和L2(L1<L2)的位置处,通过移动光屏找像,成像情况如图(a)、(b)、(c)、(d)所示。(1)比较图(a)与(b)[或(c)与(d)]的物距、焦距、像距,以及光屏上的成像情况可知: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_______。 (2)比较图(a)与(c)[或(b)与(d)]的物距、焦距、像距,以及光屏上的成像情况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小华和小红同学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他们在光具座上固定焦距为f的凸透镜,取高度h为8厘米的物体进行实验。调节好实验装置后,他们分别取不同的物距u、并移动光屏找像,每次都使光屏上的像最清晰,将相应的像距v、成像情况记录在表一、表二中。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数据中物距u、像距v及成像的变化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凸透镜成实像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或3数据中物距u与像距v的大小关系及成像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凸透镜成实像、且______________时,所成的像是缩小的。 (3)小红同学计算了表一中物距与像距之和,由此得出结论: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与像距之和越小,成的像越大。小华通过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判断小红的结论是_______的。(选填“正确”或“错误”) (4)小华进一步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物距与像距之和,提出了一个猜想:“当物距与像距之和最小时,可能会成等大的实像”。为了验证该猜想,他们应将物距设定在_______厘米的范围内继续进行实验。14.某小组同学学习了凸透镜成像规律后,继续探究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实像的高度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把发光物体A分别放在焦距f为15厘米、10厘米和5厘米的凸透镜前,按正确的方法安装和调节好实验装置,进行了多次实验,每次都在光屏上得到发光体清晰的像,测量并记下相应的物距u和像的高度h,记录数据如表一、表二和表三所示。 (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发光物体A的高度为_______厘米。(2)分析比较表一、表二或表三中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实像的高度与凸透镜焦距的关系。 (4)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实验序号2与5与9、3与6与10或4与7与11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____时,同一发光体通过凸透镜所成实像的高度是相同的。 (5)为了使该小组同学的探究目的更全面,你认为他们还应需添加的器材为_______(选填“甲”或“乙”),重复上述实验。器材:甲(焦距f为20厘米的凸透镜) 乙(高度h为2厘米的发光物体B) 请在表四的第二、三列填入拟进行实验的数据,以实现与表一数据进行比较,达到研究目的。15.小张同学在学习了“凸透镜成像规律”以后,又继续“研究像高与哪些因素有关”。于是他在实验室选用焦距为5厘米、10厘米、15厘米的凸透镜,高度为4厘米、6厘米、8厘米的发光物体及相应的实验器材进行正确实验,将收集到有关数据记录在表一、表二中。 (1)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的物距“与像高的变化关系,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物体在同一凸透镜中成实像时,_______。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中的物距、物高和像高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物体在同一凸透镜中成实像时,物距相同,物体越高,像就越高。 小张在表二中尚有部分数据没有填写,若有可能请你帮他填写完整;若不能,请写出不能填写的理由。 为了结论更具有普遍性,小张认为还需进一步进行实验,请在表三中填入拟进行实验的数据,以完成他的研究目的。16.为了“探究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某小组同学利用三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f1<f2<f3)、同一发光体、光屏和光具座等进行实验。他们分别用三个凸透镜进行了三组实验,实验步骤和操作均正确,并将每次实验的物距u、像距v以及所成像的大小情况等分别记录在表一、二、三中。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2与3或4与5与6数据中物距u与像距v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数据中物距u与像距v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不同的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相同,像距随焦距增加而增大。 (3)进一步分析比较各表中的数据,寻找物距、像距与成像大小的联系,归纳得出初步的结论。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2、3、5、6、8、9,可归纳得出初步的结论:物体在凸透镜中成缩小的实像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4、7及相关条件,可归纳得出初步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小陆同学在学习了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发现老师上课使用幻灯机时,随着老师的调节,同一物体所成像的高度随之变化。小陆由此想到:不同物体放在凸透镜前不同位置处,所成像的高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呢?为了解决此问题,他在实验室按正确的方法安装并调节好实验装置,在光具座上固定焦距为f1的凸透镜,取不同高度的物体分别进行实验,每次都使光屏上的像最清晰,并将相应的像距与像在光屏上的高度记录在表一中。然后他换用焦距为f2的凸透镜,重复上述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表二中。(已知f1<f2)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2或3与4或7与8等数据中的物距、物高及像高的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不同凸透镜成放大实像、物距与物高均相同时,像高随焦距的增大而增大。 (3)为了进一步研究像的高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小陆同学计算了像高与物高的比值后记录在表一、表二的最后一列,并由此得出了结论: ①综合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综合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如图所示,F1、F2是凸透镜的焦点,S是放在凸透镜前的点光源,S'是S经凸透镜所成的像。当光源S沿平行主轴的方向向透镜移动时(始终保持u>f),像S'远离透镜移动的情况是( )。A.沿平行主轴方向 B.沿O与S'连线方向C.沿F2与S'连线方向 D.沿F1与S'连线方向 18.物、透镜、光屏置于光具座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如透镜是凸透镜,则不论物体放在透镜左方何处,把透镜右方的光屏移到适当位置,一定能在屏上得到物体的像 B.如透镜是凸透镜,则不论物体放在透镜左方何处,去掉光屏而用眼睛从右向左沿主轴直接观察,一定看不到物体的像 C.如透镜是凹透镜,则不论物体放在透镜左方何处,把光屏移到适当位置,一定能在屏上得到物体的像 D.如透镜是凹透镜,则不论物体放在透镜左方何处,去掉光屏而用眼睛从右向左沿主轴直接观察,一定能看到物体的像 19.某人透过焦距为6厘米,直径为3厘米的凸透镜看报,将离眼16厘米处的报纸成像在离眼24厘米处,设眼在透镜主轴上,报纸平面垂直于主轴,若报纸上密排者宽高均为0.3厘米的字,则通过透镜至多能看清同一行上几个完整的字( )。 A.6 B.7 C.12 D.13 2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我们发现像距v和物距u是一一对应的,在如图所示的四个图线中,能正确反映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该是( )。A.图线A B.图线B C.图线C D.图线D 21.如图所示,OO'为凸透镜的主光轴,将点光源放在A点时,像在B点;将点光源放在B点时,像在C点。当将点光源放在C点时,则( )。A.一定在B点成一个实像B.一定在A点的左侧成一个虚像C.可能在B、C之间成一个实像D.可能在C点的右侧成一个虚像 22.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厘米 B.当u=15厘米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当u=25厘米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0厘米处移动到30厘米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23.如图所示,两端开口的圆筒内嵌有一凸透镜,透镜主光轴恰好与圆筒中轴线重合。为了测出该透镜的焦距以及透镜在圆筒内的位置,小李同学做如下实验:在圆筒左侧凸透镜的主光轴上放置一点光源S,在圆筒右侧垂直凸透镜的主光轴固定一光屏,点光源S与光屏的距离动圆筒,为L。左右移当圆筒左端面距离点光源S为a时,恰好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将圆筒向右水平移动距离b,光屏上又出现了一个清晰的像。则凸透镜和圆筒左端面的距离x为_______,该透镜的焦距f为_______。 参考答案1.B 2.A 3.C 4.B 5.同一高度;甲6.焦距 光屏 将发光体(烛焰)向靠近凸透镜方向移动,同时将光屏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 7.高度 中央60~70 清晰8.10 20 同一高度 放大 9.倒立 缩小 照相机 左 放大 10.30 幻灯机 20小于 11.(1)当物距大于像距时,凸透镜可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当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时,像、像距均随物距的减小而增大。 12.(1)像距越小,像越小(2)不同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相同,焦距越小,像距越小,像越小。 13.(1)物距越小,像距越大,所成的像越大 (2)物距大于像距 (3)4、5和6 (4)错误 (5) 19~22 14.(1)6 (2)同一发光体通过同一凸透镜所成实像的高度随物距增大而减小 (3)1与5与11、2与6或4与8 (4)物距与焦距的比值相同。 (5)乙。15.(1)像高随着物距的减小而增大;(2)2与6(或3与8或5与9) 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虚像不成实像。16.(1)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随物距增加丽减小 (2)2与5与7 (3)①像距小于物距(v/u<1)②不同的凸透镜成等大的像时,像距等于物距,且像距、物距随焦距增加而增大17.(1)同一凸透镜成放大实像、物距相同时,像高随物高的增大而增大 (2)1与6或3与7或4与8 (3)①同一凸透镜成放大实像、物距相同时,像高与物高的比值相同②不同凸透镜成放大实像、物距相同时,像高与物高的比值不同,透镜焦距越大,像高与物高的比值越大。17.C 18.D 19.A 20.D 21.D 22.D 23.(L-b-2a)/2 (L2-b2)/4L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册4.3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4.3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后作业题,共3页。
这是一份苏科版八年级上册4.3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后练习题,共4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完成下列两个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