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巩固训练】人教版 初中语文 九年级上册 第4课《乡愁》(分层练习)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分层练习】人教版初中语文 九年级上册 第4课《乡愁》(分层练习)原卷版.docx
    • 解析
      【分层练习】人教版初中语文 九年级上册 第4课《乡愁》(分层练习)解析版.docx
    【巩固训练】人教版 初中语文 九年级上册 第4课《乡愁》(分层练习)01
    【巩固训练】人教版 初中语文 九年级上册 第4课《乡愁》(分层练习)02
    【巩固训练】人教版 初中语文 九年级上册 第4课《乡愁》(分层练习)03
    【巩固训练】人教版 初中语文 九年级上册 第4课《乡愁》(分层练习)01
    【巩固训练】人教版 初中语文 九年级上册 第4课《乡愁》(分层练习)02
    【巩固训练】人教版 初中语文 九年级上册 第4课《乡愁》(分层练习)03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乡愁余光中精品一课一练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乡愁余光中精品一课一练,文件包含分层练习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4课《乡愁》分层练习原卷版docx、分层练习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4课《乡愁》分层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基础知识综合练习。
    1.根据拼音写汉字。
    (1)他非常喜欢收集有关十二生肖的邮pià( )。
    (2)你这样下去,真的是自掘坟mù( )了,现在回头还来得及!
    (3)民族的深情像一条纽带,把海xiá( )两岸人民的心紧紧连在一起。
    1.(1)票 (2)墓 (3)峡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拼读汉字字音及正确书写汉字的能力。正确解答此类题型,要求学生掌握常见汉字的音形义,理解常用词语的含义,了解汉语拼音的拼读拼写规则,平时要读准字音,注意标准调号。汉字书写方面,最常见的错误是形近致错,音近致错,形、音相近致错,随意简化字致错,意义相近而致错。书写汉字时,要掌握汉字的笔顺、间架结构,书写要工整仔细。本题要注意“邮票、坟墓、海峡”的正确写法。
    2.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题目。
    ①余光中的幽默和年轻、开放的心态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成都武侯祠与读者座谈“诗情与酒兴”,当吟诵起“乡愁”中的诗句“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时,他指向台下的夫人范我存,“今天我的新娘就在那头”,顿时全场欢声雷动。
    ②余光中逝世的消息传出后,著名诗歌评论家唐晓渡说:“余光中先生在中国文坛乃至现代诗坛都是有时代象征意义的人物。这样一位优秀诗人的离世是我们大家的损失。我对他充满感念和尊敬,有一种很舍不得的感觉。”
    (1)请用正楷将选段中画线的句子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
    (2)请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上汉语拼音。
    幽默( ) 吟诵( ) 逝世( ) 损失( )
    (3)第②段中有一处语病,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不抄原句,直接写修改后的句子)
    (4)第①段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2.(1)略 (2)mò yín shì sǔn (3)余光中先生在中国现代诗坛乃至文坛都是有时代象征意义的人物。 (4) “乡愁”应为《乡愁》。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汉字的书写能力。注意字在田字格的位置,结构要匀称,字迹要工整。所有的字应当恰当地书写在格子的中间,四边留有一定的空隙。笔画要清楚,要写成方块字,不要潦草,偏旁部首比例要合适。本题需要注意的字是:窄。(2)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注意“吟”不要读成“yíng”。(3)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余光中先生在中国文坛乃至现代诗坛都是有时代象征意义的人物”中,“文坛”“现代诗坛”构不成递进关系,应将两者互换位置(4)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乡愁”为诗歌的篇名,应用书名号,而不是引号。
    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B.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C.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D.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3.D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现代诗歌的朗读节奏。D项,正确的朗读节奏是: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据此答案为D。
    4.下列说法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光中,诗人、散文家。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白玉苦瓜》等,散文《听听那冷雨》等。
    B.我们可将余光中写作风格变化的轨迹视为整个中国诗坛的走向,即先西化后回归,他写下了许多动情的乡愁诗,如《乡愁》《光的赞歌》《乡愁四韵》等。
    C.“思乡”是古往今来的诗词中常见的主题之一,鸿雁、月、浮云、柳等意象常常被用来寄托思乡之情。
    D.《乡愁》这首诗通过“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意象,寄寓了诗人深厚的思乡之情。
    4.B
    【解析】B.《光的赞歌》是艾青的作品,且不是乡愁诗;故选B。
    5.下列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以形式上的四个小节,将“乡愁”分为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在时间上是前后顺承的,即“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
    B.这首诗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它们的内涵既单纯又丰富。
    C.诗歌把“乡愁”寄托在四种物象上,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十分具体。
    D.这首诗的形式美主要体现在音乐美上,但该诗在结构上并无美感。
    5.D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乡愁》有形式美。一是结构上寓变化于统一,节与节,句与句,均衡对称。但整齐中又有参差,长句与短句相互变化错落,体现了自由诗的特点。二是同一位置上的词的重复和叠词的运用,在音乐上造成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给全诗营造了一种低回怅惘的氛围。据此,答案为D。
    6.下列对《乡愁》一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由有家难归到有国难回的无奈,表达了其渴望海峡两岸统一的愿望。
    B.这首诗写思念亲人是假,思念祖国是真。诗人将对祖国的思念依附到对亲人的思念上,使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了,诗的意境也就出来了。
    C.这首诗在音节上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更辅以短语的重复、量词的变换,极具古典诗歌的韵律感。
    D.这首诗虽然分为相对独立的四个镜头,但却以“乡愁”贯穿其间;并且,由前三个镜头到第四个镜头是一次质的升华。
    6.B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B.有误,“这首诗写思念亲人是假”的表述错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是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诗歌最后一节才由对故乡及亲人的思念上升到了家国之思,所以B项不正确。
    7.学习了《乡愁》后,某班举行了以“余光中与乡愁”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余光中说乡愁是“浅浅的海峡”,席慕蓉说乡愁是“没有年轮的树”,假如让你来表达乡愁,你想用什么意象?试着写下来。
    (2)余光中曾用对联的形式给一家报纸题词。请你对出下联。
    ①上联:海峡无阻 下联:_______________
    ②上联:一湾浅浅海峡 下联:_____________
    (3)“乡愁诗人”余光中离开我们多年了,但是其深情咏吟《乡愁》的情景却仍在眼前,令人难忘。12月14日是先生的忌日,请你代表全班同学写几句话,以表达对诗人的深切悼念。(不超过30字)
    7.(1)示例一:乡愁是一条长长的小路,路也漫漫,情也漫漫。
    示例二:乡愁是一杯浓浓的酒,辛辣而醇香,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2)示例:陆岛有情 两岸深深乡心
    (3)示例:先生虽然已远行,可是您的《乡愁》却永远流传。我们不会忘记。
    【解析】(1)本题考查句子的仿写。根据自己对乡愁的了解,仿照余光中和席慕蓉对乡愁的描写,用简短的一句话表述出自己对乡愁的独特理解,可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不要求句式与例句完全相同。示例:乡愁是一轮洁净的明月,长夜漫漫,愁思涌上心头。(2)本题考查对对联的能力。解答时所对的内容必须结合余光中的上联来选择,要深入理解上联所表达的意思,形式上与上联相对。(1)上联中,“海峡”是名词作主语,因此下联要找一个名词作为主语,例如“陆岛”“乡情”等;“无阻”表达对大陆无限向往,没有什么可以阻挡,因此下联可对“有情”“可渡”。如:乡情可渡。(2)上联中,“一湾”是量词,因此下联前两字要为量词,例如“两岸”;“海峡”是名词作中心词,因此下联中心词为名词,例如“乡心”“乡愁”等;用“浅浅”形容“海峡”,因此下联中间两字亦为形容词,例如“深深”“浓浓”。如:两岸浓浓乡愁。(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开放性试题,言语中要能表达出对余光中先生的敬意与怀念,语意明确,语气真诚,言之有理即可,注意字数限制。示例:您让我们感受到爱与愁,您是世界华人的骄傲,我们永远记得您。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1.朗诵这首诗歌时,语调应该( )。
    A.急速、悲壮 B.欢快、幸福 C.缓慢、忧伤
    2.余光中的《乡愁》以什么为线抒发思乡之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设喻联想,化抽象感情为具体形象,是本诗的一大特色,使诗歌极富感染力。请根据诗歌内容填空。
    (1)把乡愁化作_____,表现对母亲的_____。
    (2)把乡愁化作_____,表现对妻子的_____。
    (3)把乡愁化作_____,表现自己的_____。
    (4)把乡愁化作_____,表现诗人强烈的_____。
    4.“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用“浅浅”形容海峡,包含了哪些含义?
    5.本诗选取“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四个意象,并且用“一枚”“一张”“一方”“一湾”这四个数量词修饰,是不是说明余光中的乡愁比较淡?
    二、1.C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诗歌主题和朗读语调的能力。朗读语调分类,①轻快型:语流显得轻快、欢畅;②紧张型:音节短促,语气急促、紧张;③低沉型:语流沉缓,语速偏慢;④高亢型:语速稍快,语气高昂、爽朗;⑤舒缓型:舒展自如,语速缓慢。
    根据题目《乡愁》和诗歌的主题思想,本诗表达的浓郁的思乡之愁,朗读时语气应该缓慢、忧伤;故选C。
    2.以时间为线抒发思乡之情。“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这些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像一条红线般贯串全诗,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思念,层次的渐递使主题逐渐由模糊变得鲜明,流露出诗人深沉的爱国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本诗以时间为线贯串全诗,诗中表示时间顺序的短语有“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前面三节,抒写的是诗人的人生经历,诗人层层铺垫,最后,将感情推向高潮,集中抒发了强烈的爱国之情。
    3.邮票 思念 船票 不舍之意 坟墓 孝子之心 海峡 爱国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首先要找到4个意象,然后分析意象中蕴含的情感。根据第一节诗“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可知,作者把“乡愁”比作“邮票”,表达对母亲的想念、思念之情;根据第二节诗“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可知,作者把“乡愁”比作“船票”,表达作者对妻子爱恋之情;根据第三节诗“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可知,作者把“乡愁”比作“坟墓”,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根据第四节诗“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可知,作者把“乡愁”比作“海峡”,表达作者渴望回归祖国的强烈爱国之情。
    4.海峡浅浅,隔不断台湾与大陆一水相连;海峡浅浅,隔不断台湾同胞对祖国的思念;海峡浅浅,却阻隔了台湾与大陆的联系,实在令人痛心。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重点词语的能力。“浅浅”蕴含的深意与深情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浅浅”形容水不深,这里形容台湾海峡水不深,祖国大陆和台湾隔着台湾海峡,“浅浅”的海峡,表现祖国大陆与台湾联系紧密,不可分割,也更加凸显台湾人民和祖国人民情谊深切。但现在却被“浅浅”的海峡隔着,表达作者强烈渴望回归祖国的爱国深情。
    5.不是。邮票虽小,牵系绵长母子情;船票虽窄,负载厚重夫妻情;矮矮的坟墓,载不下巨大的悲痛;浅浅的海峡,寄托了无尽的乡思。落笔虽小,却饱满诗情。把乡愁浓缩于四个程度较轻的意象之中,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情感的能力。诗人看似轻描淡写,其实是语浅情深。根据第一节诗“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可知,作者把“乡愁”比作“一枚”“小小的邮票”,作者以小见大,这“一枚小小的邮票”里承载着作者对母亲强烈的想念、思念之情;根据第二节诗“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可知,作者把“乡愁”比作“一张窄窄的船票”,船票虽窄,却寄托了夫妻深情;根据第三节诗“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可知,作者把“乡愁”比作“一方矮矮的坟墓”,又“坟墓”可知母亲已然离世,“矮矮的坟墓”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和对母亲离世的悲痛之情;根据第四节诗“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可知,作者把“乡愁”比作“一湾浅浅的海峡”,“浅浅的海峡”尽显作者渴望回归祖国的强烈爱国之情。“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四个意象看似平常,却与人生的四个阶段对应,寄托了诗人的家国之思。“一枚”“一张”“一方”“一湾”这四个数量词修饰也增加了诗歌的音韵美。
    三、诗歌鉴赏。
    乡愁
    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别离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1.诗人选取了哪些具体意象?这些意象分别表现了乡愁的什么特点?
    2.“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作者将“故乡的面貌”说成是“一种模糊的怅惘”,将具体的事物比喻成抽象的概念,这样合适吗?谈谈你的理解。
    3.诗人为什么把离别后的乡愁比作“一棵没有年轮的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1.【示例】笛声——乡愁的时刻相伴。雾里的挥手别离——乡愁的怅惘。古树——乡愁的永恒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中意象及作用理解能力。意象就是诗词中描绘的形象,如动物、花草等等自然界的一切事物。意象作用的赏析方法:描绘出诗词中出现的意象特点、图景画面;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气氛特点;分析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结合“是一支清远的笛;雾里的挥手别离;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可以得出诗人选取的具体意象有:笛声、雾里的挥手别离、古树。这些意象分别表现了乡愁的特点是:笛声——结合“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分析得出特点是:乡愁的时刻相伴。雾里的挥手别离——结合“模糊的怅惘”分析得出特点是:乡愁的怅惘。古树——结合“永不老去”分析得出特点是:乡愁的永恒。
    2.合适。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故乡的面貌”比作“模糊的怅惘”,这里故乡的面貌不仅仅指故乡的面貌,也指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模糊”一词说明作者已离开故乡太久,对故乡的印象已经模糊;“怅惘”则说出了作者想家而不能回的无奈。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中意象的理解辨析能力。诗歌中的意象运用是否合适,答案一般都是肯定的,也可以从否定的角度回答。理由可以从意象的特点、作用方面,从表达效果方面,从作者的思想感情方面,结合诗歌的主旨进行分析。作者将“故乡的面貌”说成是“一种模糊的怅惘”,将具体的事物比喻成抽象的概念是合适的。诗歌第二节写乡情的怅惘,对故乡的怀念渐渐遥远,时间的推移摇落了故乡的轮廓,仅剩一种模糊不清的怅惘,如雾里别离,浓似血却又隔着一层迷蒙的云雾。用雾里的挥手别离来比喻对故乡的模糊而怅惘的印记,是用一种可观可感的具象来描述抽象的主观感受,可谓生动形象、贴切自然。
    3.“树”代表着家,诗人把离别后的乡愁比作“一棵没有年轮的树”,表明诗人对家的思念是永恒的,家是诗人一生的守候,是她心中唯一的牵挂。表达了诗人心中永远不会随时间而变淡的日益浓重的深深的思乡之情。(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中意象及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意象是诗词中描绘的形象,如动物、花草等等自然界的一切事物。意象作用的赏析方法:描绘出诗词中出现的意象特点、图景画面;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气氛特点;分析作者所抒发的情感。“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诗人用没有年轮的树永驻游子心中“永不老去”的形象比喻抒发了深似海洋的愁绪和怀恋、怅惘的情感,家始终是每个人一生的守候,身在异乡,家始终是心中唯一的牵挂,思乡之情永远不会随时间而变淡,只会日益增加,永不相忘。表达了作者日益浓重的深深的思乡之情。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黄河一掬
    余光中
    临别济南的前一天上午,我们来看黄河。厢型车终于在大坝上停定,大家陆续跳下车来。还未及看清河水的流势,脸上忽感微微刺麻,风沙早已刷过来了。没遮没拦的长风挟着细沙,像一阵小规模的沙尘暴,在华北大平原上卷地刮来,不冷,但是挺欺负人,使胸臆发紧。女儿把自己裹得密密实实,火红的风衣牵动了荒旷的河景。我也戴着扁呢帽,把绒袄的拉链直拉到喉核。一行八九个人,向大坝下面的河岸走去。
    天高地迥,河景完全敞开,触目空廓而寂寥,几乎什么也没有。河面不算很阔,最多五百米吧,可是两岸的沙地都很宽坦,平面就延伸得倍加旷远,漠漠的天穹,下面是无边无际无可奈何的低调土黄,河水是土黄里带一点赭,调得不很匀称。沙地是稻草黄带一点灰,泥多则暗,沙多则浅,上面是浅黄或发白的枯草。我对友人说:“这里离河水还是太远,再走近些好吗?我想摸一下河水。”
    于是我们沿着一大片麦苗田,在泥泞的窄埂上,一脚高一脚低,向最低的近水处走去。终于够低了,也够近了。但沙泥也更湿软,我虚踩在浮土和枯草上,就探身要去摸水,大家在背后叫小心。岌岌加上翼翼,我的手终于半伸进黄河。
    一刹那,我的热血触到了黄河的体温,凉凉的,令人兴奋。古老的黄河,从史前的洪荒里已经失踪的星宿海里四千六百里,绕河套、撞龙门、过英雄进进出出的潼关一路朝山东奔来,从斛律金的牧歌李白的乐府里日夜流来,你饮过多少英雄的血,难民的泪,改过多少次道啊发过多少次泛涝,二十四史,哪一页没有你浊浪的回声?流到我手边你已经奔波了几亿年了,那么长的生命我不过触到你一息的脉搏。无论我握得有多紧你都会从我的拳里挣脱。就算如此吧,这一瞬我已经等了七十几年了,绝对值得。不到黄河心不死,到了黄河又如何?又如何呢,至少我指隙曾流过黄河。
    至少我已经拜过了黄河,黄河也终于亲认过我。在诗里文里我高呼低唤他不知多少遍:
    传说北方有一首民歌
    只有黄河的肺活量能歌唱
    从青海到黄海
    风,也听见
    沙,也听见
    华夏子孙对黄河的感情,正如胎记一般的不可磨灭。诗人流沙河写信告诉我,他坐火车过黄河读我的《黄河》一诗,十分感动,奇怪我没见过黄河怎么写得出来。其实这是胎里带来的,从《诗经》到龚自珍,哪一句不是黄河奶出来的?
    ……
    想到这里,我从衣袋里掏出一张自己的名片,对着滚滚东去的黄河低头默祷了一阵,右手一扬,雪白的名片一番飘舞,就被起伏的浪头接去了。大家齐望着我,似乎不觉得这佞妄的一投有何不妥,反而纵容地赞呼。女儿也相继来水边探求黄河的浸礼。看到女儿认真地伸手入河,想起她那么大了做爸爸的才有机会带她来认河,想当年做爸爸的告别这一片后土只有她今日一半的年纪,我的眼睛就湿了。
    回到车上,大家忙着拭去鞋底的湿泥。我默默,只觉得不忍。翌晨,友人去机场送别,我就穿着泥鞋登机。回到高雄,我才把干土刮尽,珍藏在一只名片盒里。从此每到深夜,书房里就传出隐隐的水声。
    (选自《余光中散文选》,有删改)
    1.作者走向河岸时,看到的“河景”有怎样的特点?
    2.请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语句。
    (1)从《诗经》到龚自珍,哪一句不是黄河奶出来的?
    (2)女儿也来水边探求黄河的浸礼。
    3.作者说,这一瞬自己的“黄河一掬”“绝对值得”,为什么?
    4.文章开篇写黄河的风沙,有什么作用?
    5.文末“隐隐的水声”指什么?请概述并说明理由。
    四、1.空廓(或:旷远)、寂寥、萧索、色彩暗淡。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文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从“触目空廓而寂寥”“两岸的沙地都很宽坦,平面就延伸得倍加旷远”可知“河景”的空阔寂寥;从“几乎什么也没有”“漠漠的天穹,下面是无边无际无可奈何的低调土黄”可知环境的萧索;从“河水是土黄里带一点赭,调得不很匀称。沙地是稻草黄带一点灰,泥多则暗,沙多则浅,上面是浅黄或发白的枯草”可知“河景”色彩的暗淡。
    2.(1)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黄河哺育、滋养了中华文化,丰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2)①写出了女儿心中黄河的庄严与神圣;②表现了女儿对黄河的虔诚、崇敬以及对黄河情结的传承。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表达效果。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方法: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1)“奶”在这里是动词,即用自己的乳汁喂孩子,这是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是民族精神的源头。(2)“浸礼”本指基督教受洗而把人身浸入水中的一种仪式,用在这里形象地写出了女儿把手伸入黄河时态度的虔诚,在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她感悟到了黄河的神圣。
    3.①触摸、领略到了黄洲深厚的文化成蕴;②表达了对黄河的景仰之情,确认了“我”与黄河的血脉关系;③黄河接纳了“我”,使“我”汇入中华民族血统,精神有了归属。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在余光中的作品中,“黄河”就是祖国的象征,从“流到我手边你已经奔波了几亿年了,那么长的生命我不过触到你一息的脉搏”可知,黄河哺育了中华文化,作者为自己终于接触到黄河这一中华文明的血脉而激动不已,表现了黄河母亲对自己这个游子的接纳与认同,由衷地抒发了对黄河的眷恋、敬仰之情,这些就是作者认为“值得”的原因。
    4.①借风沙写初到黄河的真实感受,与后文对黄河的亲近、敬拜形成反差;②与后面诗文里的风沙形成呼应,以更好地表达对黄河的挚爱。
    【解析】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以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来分析。从结构上来看,开篇写黄河的风沙与下文民歌中“风,也听见,沙,也听见”相照应,突出了黄河的特点;从内容上来看,“还未及看清河水的流势,脸上忽感微微刺麻,风沙早已刷过来了。没遮没拦的长风挟着细沙,像一阵小规模的沙尘暴”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在黄河边的真实感受,与下文接触黄河的激动心情,将名片投入黄河的举动形成鲜明的对比,抒发对黄河的景仰和热爱。
    5.“隐隐的水声”指归来后,黄河留给“我”的记忆、情愫和主观感受。理由:①那次黄河“一掬”的经历,珍藏于名片盒里的黄河泥土,让作者铭记于心;②它们让作者获得了归属感、幸福感;③它们加深了作者对大陆无法割舍的思念和眷恋。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关键词语含义的理解。“隐隐的水声”指作者将黄河的泥沙放进名片盒以后的主观感受,包含着对黄河的眷恋与怀念。因为他在将手伸入黄河的那一个瞬间,感觉自己与祖国已经融为一体,有了强烈的归属感,“隐隐的水声”传达出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表达了海外游子的共同心声。
    相关试卷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范进中举精品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46694_t7/?tag_id=28" target="_blank">范进中举精品课后练习题</a>,文件包含分层练习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3课《范进中举》分层练习原卷版docx、分层练习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3课《范进中举》分层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精品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46666_t7/?tag_id=28" target="_blank">我的叔叔于勒精品习题</a>,文件包含分层练习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6课《我的叔叔于勒》分层练习原卷版docx、分层练习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6课《我的叔叔于勒》分层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故乡精品练习: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46664_t7/?tag_id=28" target="_blank">故乡精品练习</a>,文件包含分层练习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5课《故乡》分层练习原卷版docx、分层练习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5课《故乡》分层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巩固训练】人教版 初中语文 九年级上册 第4课《乡愁》(分层练习)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