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氯及其化合物课后作业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氯及其化合物课后作业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以下是人们在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时的一些认识,你认为符合科学的是( )
A.选用95%酒精溶液消毒的效果最好
B.外出归来,应立即向外套喷洒高浓度的84消毒液
C.为使消毒效果更好,可以将酒精和84消毒液混合使用
D.医用酒精可用于皮肤消毒,其原因是医用酒精可以使病毒和细菌体内的蛋白质变性
2.氯气的分子式是
A.B.C.HeD.HCl
3.下列变化中,气体被还原的是
A.二氧化碳使固体变白B.氯气使溶液变黄
C.二氧化硫使品红溶液褪色D.氨气使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4.下列物质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硝酸,沉淀溶解,该物质是( )
A.稀盐酸B.氯化钾溶液C.自来水D.碳酸钠溶液
5.化学与生产、生活、科技、环境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可用于水果保鲜
B.棉花、羊毛、蚕丝和麻等天然纤维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
C.漂白粉长期放置在空气中会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而变质
D.焰色反应是物质灼烧时火焰呈现的颜色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6.2019年12月以来,我国部分地区突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以下是人们在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时的一些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
A.新型冠状病毒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B.防护服、口罩的制备均要用到有机高分子材料
C.过氧化氢、乙醇、过氧乙酸等消毒液均可以将病毒氧化而达到消毒的目的
D.84消毒液是以NaClO为主要有效成分的消毒液,为了提升消毒效果,可以用热水配制
7.氯气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 )
A.褪色B.变成红色C.先褪色后变红D.先变红后褪色
8.下列实验操作或方法,合理的是
A.用pH试纸可以准确测定氯水的pH
B.用激光笔照射胶体时,应从与光束平行的方向进行观察
C.用镊子夹取金属钠固体,切割取用后剩余的钠可以放回原试剂瓶中
D.稀释浓硫酸时,应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再在不断搅拌下慢慢加入浓硫酸
9.氯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如图是部分含氯物质的价类二维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新制的a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褪色B.物质c在光照条件下易分解
C.d能用于自来水消毒是因为具有强还原性D.e的化学式一定是NaClO3
10.当不慎有大量Cl2逸散到周围空气里时,可用浸有一定浓度的下列物质溶液的毛巾捂住鼻子,该物质是
A.NaOHB.NaClC.NH3·H2OD.NaHCO3
11.A是一种金属单质,B是一种淡黄色固体。相关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A也能与水反应生成CB.图中B为碱性氧化物
C.图中D溶液可以杀菌消毒D.图中D溶液中滴加酚酞试剂,先变红后褪色
12.某化学教师为“氯气与金属钠反应”设计了如图装置的实验。实验操作:先给钠预热,到钠熔化成圆球时,撤火,通入氯气,即可见钠着火燃烧,生成大量白烟。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A.反应产生的大量白烟是氯化钠晶体
B.玻璃管尾部塞一团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球是防止进入的空气与钠反应
C.钠着火燃烧产生黄色火焰
D.发生的反应为2Na+Cl22NaCl
13.在2020年初,抗击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Cvid-19)疫情中,化学品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75%酒精、“84”消毒液等。“84”消毒液是主要用于环境和物体表面消毒的含氯消毒剂。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制备“84”消毒液时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
B.“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NaClO
C.“84”消毒液是利用NaClO的还原性进行杀菌消毒
D.将氯气通入石灰乳中可制得漂白粉,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可作纸张的漂白剂
14.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略去部分夹持仪器)正确的是
A.实验室用装置①制氯气B.装置②除去粗盐溶液中的不溶物
C.装置③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D.装置④配制0.10ml/L NaOH溶液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从海带中提取碘单质的过程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B.NaHCO3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C.Cl2能使湿润的红色布条褪色
D.浓H2SO4能使蔗糖变黑并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只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
16.下列化学反应对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从酸化的海带灰浸出液中提取碘:2I-+H2O2=I2+2OH-
B.碳酸钠溶液呈碱性:CO+2H2OH2CO3+2OH-
C.误将洁厕灵(有效成分为盐酸)与漂白液混合:2H++Cl-+ClO-=Cl2↑+H2O
D.用白醋处理水垢:2H++CaCO3=Ca2++CO2↑+H2O
17.中学常见无机物A、B、C、D、E、X均由短周期元素组成,且存在如下图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略去)。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若D为白色沉淀,且与A的摩尔质置相等,则X—定是铝盐
B.若A是单质,B和D的反应是OH-+HCO3-=H2O+HCO32-,则E—定能还原CuO
C.若B、X均为单质,D为CO,C能和E反应,则E为NaOH
D.若X是Na2SO3,C是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则A可能是氯气,且D和E不反应
18.以下为某兴趣小组从海藻灰中获得I2单质的流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用淀粉检验步骤①所得残渣是否还含有I-
B.步骤②可以通入适量Cl2实现转化
C.步骤①与步骤③的操作名称相同
D.步骤④需要的玻璃仪器有圆底烧瓶、冷凝管、锥形瓶等
19.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液氯是纯净物,具有漂白性
B.碘盐就是在食盐中加入一定量的碘单质
C.氧化钠可以做呼吸面具的供氧剂
D.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应密封保存
20.由一种阳离子与两种酸根离子组成的盐称为混盐,CaOCl2是一种常见的混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aOCl2中阳离子和阴离子个数比为1∶2
B.CaOCl2有较强的还原性
C.向CaOCl2溶液中通入少量CO2,溶液变浑浊
D.CaOCl2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可有黄绿色的气体产生
21.某研究小组为了探究NaClO溶液的性质,设计了下列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则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①发生的反应为:Ag++ClO-+H2O=AgC1↓+2OH-
B.实验②:无色气体为O2
C.实验③:还原性强弱顺序:Fe2+>Cl-
D.实验④:ClO-与Al3+的水解相互促进
22.氯气溶于水可发生反应,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B.向氯水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C.氯水需要保存在棕色试剂瓶里,避免次氯酸见光分解
D.该反应中氯气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
23.相同温度和压强下,研究在不同溶液中,溶解Cl2的量随溶液浓度的变化,见下图。注: c(Cl2)表示溶解Cl2的量,即单位体积内溶解Cl2的总物质的量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图1可知,Cl2与Cl-结合生成Cl
B.由图1可知,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增大c(NaCl),c(Cl2)减小
C.由图2可知,在一定浓度范围内,H+对Cl2在溶液中溶解的抑制作用比Na+强
D.若将Cl2通入盐酸中,增大c(HCl),c(Cl2)一定减小
24.下列有关溶液中离子的检验方法及现象叙述不正确的是
A.检验SO:向溶液中先滴加足量稀盐酸,无沉淀,再滴加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则溶液中含有SO
B.检验K+:铂丝灼烧至无色后蘸取某溶液,置于火焰上未见紫色火焰,则说明原溶液中不含有K+
C.检验NH:加入适量强碱,混合加热后产生的气体能使试管口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原溶液中有NH
D.检验Cl-:先加入适量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硝酸,若沉淀不溶解,则证明含有Cl-
2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钠、铁和铜一样都能在氯气中燃烧生成金属氯化物。
B.液氯是氯气的水溶液,它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
C.氯气跟变价金属反应生成高价金属氯化物。
D.氯水具有杀菌、漂白作用是因为氯水中含有强氧化性的次氯酸。
二、填空题
26.向盛有氯气的三个集气瓶中,分别注入约五分之一的下列液体并振荡,观察下图所记录的现象,判断各瓶注入的液体是什么,将注入液体的编码填入图下方相应的括号中。
A.AgNO3溶液B.NaOH溶液C.水
① ② ③
27.生活离不开化学,如下所列为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括号内为对应物质的主要成分或有效成分。
①食盐(NaCl);②食醋(CH3COOH);③碱面(Na2CO3);④发酵粉(NaHCO3);⑤管道疏通剂(NaOH和铝粉);⑥石灰乳[Ca(OH)2];⑦明矾净水剂[]
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物质的主要成分或有效成分属于盐的是 (填序号)。
(2)生活中可用食醋除去水壶中水垢(假设水垢成分只有CaCO3),用离子方程式表示食醋除水垢的原理 。
(3)除去Na2CO3固体中混有的少量NaHCO3杂质,应采取的最佳方法是 ,除杂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家庭厨卫管道内常因毛发、菜渣、纸棉纤维等而造成堵塞,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管道疏通剂的疏通原理 。
(5)Cl2通入石灰乳可用于制漂白粉,其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漂白粉中的有效成分是 (填化学式)。
28.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将氯气依次通过盛有干燥有色布条的广口瓶和盛有潮湿有色布条的广口瓶,可观察到的现象:
A瓶中有色布条 ;B瓶中有色布条 。
(2)为防止氯气尾气污染空气,根据氯水显酸性的性质,可用 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气,原理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根据以上原理,工业上常用廉价的吸收工业氯气尾气制得漂白粉,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 (填化学式),长期露置于空气中的漂白粉,加稀盐酸后产生的气体是 (用字母代号填)。
A.B.C.D.
实验装置
实验序号
滴定试剂
试管试剂
实验现象
①
0.2 ml/LNaClO溶液
饱和Ag2SO4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②
稀硫酸溶液
光照管壁有无色气泡
③
0.2 m/LFeSO4酸性溶液和KSCN溶液
溶液变红
④
0.2 ml/L的AlCl3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参考答案:
1.D
【详解】A.浓度为95%的酒精可使细胞壁上形成一层膜,阻止酒精的渗入,则75%的酒精消毒效果好,A项不符合题意;
B.高浓度的84消毒液的腐蚀性较强,且具有漂白性,不能直接用来喷洒消毒衣物,B项不符合题意;
C.84消毒液和酒精一起使用,可能会产生一些对人体有害物质,且降低杀菌消毒效果,所以84消毒液不可与其他洗涤剂或消毒液混合,C项不符合题意;
D.医用酒精可用于皮肤消毒,其可以使病毒和细菌体内的蛋白质变性,D项符合题意;
故选D。
2.B
【详解】A.N2是氮气的分子式,A错误;
B.Cl2是氯气的分子式,B正确;
C.He是氦气的分子式,C错误;
D.HCl是氯化氢的分子式,D错误;
故选B。
3.B
【详解】A.二氧化碳与淡黄色的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钠,该反应中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二氧化碳中各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故A不选;
B.氯气使溶液变黄,该反应中氯气作氧化剂,被还原,故B选;
C.二氧化硫使品红溶液褪色过程中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C不选;
D.氨气与溶液的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不选;
答案选B。
4.D
【详解】A.稀盐酸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AgCl,A与题意不符;
B.氯化钾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AgCl,B与题意不符;
C.自来水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氯化银,C与题意不符;
D.碳酸钠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银,加入硝酸,生成硝酸银溶液和二氧化碳气体,D符合题意;
答案为D。
5.A
【详解】A. 乙烯是水果的催熟剂,高锰酸钾溶液有强氧化性,能氧化水果释放的乙烯,达到保鲜的目的,故A正确;
B. 羊毛、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故B错误;
C. 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能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易分解,次氯酸钙没有被氧气氧化,故C错误;
D. 焰色反应是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无色火焰中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特征的颜色的反应,该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6.B
【详解】A.病毒是由核酸分子与蛋白质构成,靠寄生生活的介于生命体及非生命体之间的非细胞形态的有机生物,病毒除了含有C、H、O三种元素外还含有N、P等元素,故A项错误;
B.生产医用防护服、口罩主要是用的PP无纺布材料,适用于农用薄膜、制革等均要用到有机高分子材料,故B项正确;
C.过氧化氢、过氧乙酸等消毒液均可以将病毒氧化而达到消毒目的,乙醇是使蛋白质凝固而达到消毒的,故C项错误;
D. 84消毒液是以NaClO为主要有效成分的消毒液,原理是次氯酸根离子水解生成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而次氯酸不稳定,用热水配制会造成次氯酸分解,造成消毒效率降低,故D 项错误;
故答案:B。
7.D
【详解】Cl2+H2OHCl+HClO,出现的现象是变红,因为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有色物质褪色,因此选项D正确。
8.C
【详解】A.氯水中含有HClO,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漂白pH试纸,故不能用pH试纸准确测定氯水的pH,A错误;
B.观察丁达尔效应,应该从与光束垂直的方向观察,B错误;
C.金属Na容易空气中的氧气,水发生反应,所以剩余的Na应放回原试剂瓶中,防止发生危险,C正确;
D.稀释浓硫酸应在烧杯中进行,量筒不能用于稀释,D错误;
故选C。
9.B
【详解】A.a溶液是盐酸,其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但无法使紫色石蕊试液褪色,A项错误;
B.物质c是次氯酸,其在光照条件下易分解生成氧气而失效,B项正确;
C.物质d是ClO2,能用于自来水消毒,是因为其具有强氧化性,C项错误;
D.物质e也有可能是KClO3等,D项错误。
故选B。
10.D
【详解】A.NaOH虽能与氯气反应,达到吸收氯气的效果,但浓NaOH的腐蚀性强,不能用浸有浓NaOH溶液的毛巾捂住鼻子,A不合题意;
B.NaCl不与氯气反应,且NaCl溶液抑制氯气的溶解,故不能用浸有NaCl溶液的毛巾捂住鼻子来防止吸入氯气中毒,B不合题意;
C.氨气虽然能与Cl2反应,但氨气本身具有刺激性,对人体有害,不能用浸有氨水的毛巾捂住鼻子,C不合题意;
D.NaHCO3溶液显碱性,碱性较弱,能与氯气反应而防止吸入氯气中毒,故可以用浸有NaHCO3溶液的毛巾捂住鼻子,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1.B
【分析】A是一种金属单质,A与氧气在加热状态下反应生成B,B是一种淡黄色固体,推出B为Na2O2,A为Na,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氧气,即C为NaOH,NaOH与Cl2反应生成NaClO和NaCl。
【详解】A.金属钠是非常活泼的金属,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故A说法正确;
B.根据上述分析,B为过氧化钠,过氧化钠不属于碱性氧化物,故B说法错误;
C.根据上述分析,D溶液是NaClO和NaCl混合物,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故C说法正确;
D.D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O和NaCl,溶液显碱性,滴加酚酞试剂,溶液先变红,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然后将有色物质漂白,溶液褪色,故D说法正确;
答案为B。
12.B
【详解】A.Na与Cl2反应生成NaCl,2Na+Cl22NaCl,因此白烟为NaCl,A正确;
B.玻璃管尾部塞一团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球是为了防止Cl2污染空气,B错误;
C.Na在Cl2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产生大量白烟,C正确;
D.根据A选项的分析,Na和Cl2的反应为2Na+Cl22NaCl,D正确;
故选B。
13.C
【详解】A.利用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可制备“84”消毒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A正确;
B.“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氯化钠和次氯酸钠,有效成分是NaClO,B正确;
C.“84”消毒液是利用NaClO的强氧化性进行杀菌消毒,C错误;
D.将氯气通入石灰乳中可制得漂白粉,漂白粉的主要成分为氯化钙和次氯酸钙,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D正确;
故选C。
14.C
【详解】A.实验室用装置①制氯气需要加热,实验仪器缺少酒精灯,故A错误;
B.装置②除去粗盐溶液中的不溶物,操作中玻璃棒要抵在三层滤纸上,故B错误;
C.装置③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是蒸馏操作,温度计在具支关口,冷凝管下进上出,故C正确;
D.容量瓶作为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仪器,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药品,应该在烧杯中溶解,故D错误;
答案选C。
15.D
【详解】A.从海带中提取碘单质的过程中,需要加入氧化剂把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故A正确;
B.NaHCO3不稳定,受热易分解为碳酸钠、二氧化碳、水,故B正确;
C.Cl2和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所以Cl2能使湿润的红色布条褪色,故C正确;
D.浓H2SO4能使蔗糖变黑并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强氧化性,故D错误;
选D。
16.C
【详解】A. 从酸化的海带灰浸出液中提取碘正确离子方程式应为:2H++2I-+H2O2=I2+2H2O,A错误;
B. 碳酸钠溶液中碳酸根离子水解,溶液呈碱性,碳酸根水解分步进行:CO+H2OHCO+OH-,B错误;
C. 误将洁厕灵(有效成分为盐酸)与漂白液混合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气:2H++Cl-+ClO-=Cl2↑+H2O,C正确;
D. 醋酸难电离,用白醋处理水垢:2CH3COOH+CaCO3=2CH3COO-+Ca2++CO2↑+H2O,D错误;答案选C。
17.D
【详解】A.D为摩尔质量是78g/ml的Al(OH)3,A为摩尔质量为78g/ml 的Na2O2,X为铝盐,C为偏铝酸盐,铝盐和偏铝酸盐在溶液中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Al(OH)3,符合转化关系,A正确;
B.根据B、D反应的离子方程式OH-+HCO3-=H2O+CO32-,A为活泼金属Na,B为NaOH、E为H2,X为CO2,C为Na2CO3,D为NaHCO3,H2在加热时能还原CuO,B正确;
C.如A为Na2O2,B为O2,E为NaOH,X为C,C为CO2,D为CO,符合转化关系,C正确;
D.若X是Na2SO3,则A可能是氯气,则B为HCl,E为HClO,C为气体SO2,D为NaHSO3,D和E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符合转化关系,D错误;
故选D。
18.B
【分析】由流程可知:①为过滤,分离出含碘离子溶液;②中发生Cl2+2KI=2KCI+I2;③中加有机溶剂萃取分液得到含碘有机溶液;④蒸馏分离出碘单质,以此来解答。
【详解】A.淀粉遇碘单质变蓝,则淀粉不能检验步骤①所得残渣是否还含有I-,A错误;
B.Cl2具有氧化性,可以将I-氧化为I2,步骤②可以通入适量Cl2实现转化,B正确;
C.步骤①为过滤,步骤③为萃取分液,故二者分离混合物方法不同,C错误;
D.步骤④为蒸馏,需要的玻璃仪器有蒸馏烧瓶、冷凝管、锥形瓶等,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点睛】本题考查碘的提取及混合物分离提纯。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混合物分离方法、实验技能为解答关键,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应用。
19.D
【详解】A.液氯是纯净物,本身不具有漂白性,氯水为混合物,氯水中的次氯酸具有杀菌消毒漂白作用,故A错误;
B.食盐中加的碘酸钾而不是碘单质,故B错误;
C.过氧化钠可以做呼吸面具的供氧剂,而不是氧化钠,故C错误;
D.漂白粉主要成分为氯化钙、次氯酸钙,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钙,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发生变质,需要密封保存,故D正确;
故选:D。
20.B
【详解】A.由题意可知由一种阳离子与两种酸根离子组成的盐称为混盐,CaOCl2是一种常见的混盐,阳离子为Ca2+,阴离子为Cl-、ClO-,阳离子和阴离子个数比为1∶2,故A正确;
B.CaOCl2含有ClO-,有较强的氧化性,故B错误;
C.向CaOCl2溶液中通入少量CO2,生成碳酸钙溶液变浑浊,故C正确;
D.CaOCl2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Cl-、ClO-在酸性条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l2,可有黄绿色的气体产生,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21.A
【详解】A.在饱和Ag2SO4溶液中滴加0.2ml/LNaClO溶液,因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AgOH白色沉淀,发生反应为Ag++ClO−+H2O=AgOH↓+HClO,故A错误;
B.在稀硫酸溶液中滴加0.2ml/LNaClO溶液,根据强酸制弱酸原理,有HClO生成,且强光照射下HClO能分解生成氧气,有无色气泡冒出,故B正确;
C.在0.2ml/LFeSO4酸性溶液中滴加0.2ml/LNaClO溶液,Fe2+和ClO−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的Fe3+遇KSCN,使溶液显红色,即说明Fe2+还原性大于Cl−,故C正确;
D.NaClO溶液水解显碱性,AlCl3溶液水解显酸性,二者混合相互促进水解,生成Al(OH)3白色胶状沉淀,故D正确。
故答案选:A。
22.A
【详解】A.HClO是弱酸,离子方程式不可拆,A项错误;
B.氯水中含HCl、HClO,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先变红,但HClO有强氧化性而具有漂白性,所以溶液最终褪色,B项正确;
C.次氯酸见光分解成HCl和O2,需保存在棕色细口瓶中,C项正确;
D.反应中,氯气中的氯元素化合价既升高也降低,所以该反应中氯气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D项正确;
故答案选A。
23.D
【详解】A.由图1分析Cl2的浓度降低,Cl浓度升高,得出Cl2溶于NaCl溶液时还发生了反应Cl2+Cl-Cl,故A正确;
B.依据图示可知,随着氯化钠溶液浓度增大,溶解氯气的量减小,即增大c(NaCl),c(Cl2)减小,故B正确;
C.依据图2可知在硫酸钠和硫酸浓度相等的条件下,在硫酸钠溶液中溶解的Cl2的浓度大于在硫酸中溶解的氯气浓度,即在一定浓度范围内,H+对Cl2在溶液中溶解的抑制作用比Na+强,故C正确;
D.若将Cl2通入盐酸中,氢离子浓度增大,抑制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氢离子、氯离子和次氯酸,但是过程中氯离子浓度增大,促进Cl2与Cl-结合生成Cl,促进氯气的溶解,故D错误;
故选D。
24.B
【详解】A.向溶液中先滴加足量稀盐酸,无沉淀,排除了干扰离子,再滴加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该沉淀为硫酸钡,证明溶液中含有SO,故A正确;
B.检验K+的存在时,用铂丝蘸取某溶液在无色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颜色,如果呈现紫色,证明含有钾离子,若不用蓝色钴玻璃,则钠的黄色会掩盖钾的紫色,不能确定是否含有钾离子,故B错误;
C.加入适量强碱,混合加热后产生的气体能使试管口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气体为氨气,能够证明原溶液中有NH,故C正确;
D.先加入适量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硝酸,若沉淀不溶解,该沉淀为AgCl,证明原溶液中含有Cl-,故D正确;
故选:B。
25.B
【分析】
【详解】A.钠、铁和铜在氯气中燃烧分别生成NaCl、FeCl3 、 CuCl2,故A正确;
B.液氯是纯净物,化学式是Cl2,氯水是氯气的水溶液,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故B错误;
C.氯气跟铁反应生成氯化铁,故C正确;
D.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具有杀菌、漂白作用,故D正确。
26. B A C
【详解】①中Cl2完全被NaOH溶液吸收,生成两种可溶性盐,故上下均显无色;
②中Cl2跟水作用生成HCl,再跟AgNO3溶液充分作用,生成白色难溶盐AgCl,故上显无色,下显白色浑浊;
③中少量Cl2溶于水形成氯水,故上、下均呈浅黄绿色。
27.(1)①③④⑦
(2)
(3) 加热固体至无气泡产生
(4)
(5) Ca(ClO)2
【详解】(1)由盐在化学中是一类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结合的化合物知,属于盐的有①③④⑦;
(2)食醋除水垢,利用的是强酸制弱酸的原理,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除杂的过程中不能引入新的杂质,由于碳酸氢钠受热会分解,故可以采用加热固体至无气泡产生即可把碳酸氢钠除去;
(4)铝粉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并放出热量,离子方程式为:,使垃圾翻动而达到疏通的目的;
(5)氯气通入石灰乳中制取漂白粉,该反应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和水,反应方程为:;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其中次氯酸钙具有强氧化性、漂白性,属于有效成分。
28.(1) 无明显变化 褪色
(2) NaOH
(3) C
【详解】(1)氯气无漂白性,干燥的有色布条无明显现象,氯气与水反应Cl2+H2O=HCl+HClO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所以可观察到潮湿有色布条的广口瓶的现象是有色布条褪色;
(2)氯气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为Cl2+2NaOH=NaCl+NaClO+H2O;
(3)氯气和氢氧化钙反应2Ca(OH)2+2Cl2=CaCl2+Ca(ClO)2+2H2O,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次氯酸钙和二氧化碳反应Ca(ClO)2+H2O+CO2=CaCO3↓+2HClO,生成的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长期露置于空气中的漂白粉,加稀盐酸后CaCO3+2HCl=CaCl2+H2O+CO2↑,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故选C。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氯及其化合物一课一练,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第二节 氯及其化合物课时训练,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第二节 氯及其化合物精练,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将氯气制成漂白粉的主要目的是,下列变化过程中不能直接实现的是,关于液氯和氯水的叙述正确的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