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3 A字型和反A字型相似模型(教师版)-中考数学几何模型重点突破讲练
展开【模型1】A字型相似模型
如图13-1,,要证∽,只要知道即可。
【模型2】反A字型相似模型
如图13-2,,要证∽,只要再知道一组对应角相等即可,即只需知道或。
【例1】如图,在△ABC中,DE∥BC,若AE=2,EC=3,则△ADE与△ABC的面积之比为( )
A.4:25B.2:3C.4:9D.2:5
【答案】A
【分析】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得到△ADE∽△ABC,根据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计算,得到答案.
【解析】解:∵AE=2,EC=3,
∴AC=AE+EC=5,
∵DEBC,
∴△ADE∽△ABC,
∴,
故选:A.
【例2】如图,已知D是BC的中点,M是AD的中点.求的值.
【答案】
【分析】解法1:过点D作AC的平行线交BN于点H,构造“A”型和“8”型,得出和,再结合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中点的定义即可得出答案;
解法2:过点C作AD的平行线交BN的延长线于点H,构造“A”型和“8”型,得出和,再结合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中点的定义即可得出答案;
解法3:过点A作BC的平行线交BN的延长线于点H,构造“A”型和“8”型,得出和,再结合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中点的定义即可得出答案;
解法4:过点D作BN的平行线交AC于点H,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出,
即可得出答案;
【解析】解法1:如图2,过点D作AC的平行线交BN于点H.
因为.
所以,
所以.
因为D为BC的中点,所以.
因为,所以,
所以.
因为M为AD的中点,所以.
所以,
所以.
解法2:如图3,过点C作AD的平行线交BN的延长线于点H.
因为,所以,
所以.
因为D为BC的中点,所以.
因为M为AD的中点,所以,
所以.
因为,
所以,
所以.
解法3:如图4,过点A作BC的平行线交BN的延长线于点H.
因为,所以,
所以.
因为M为AD的中点,所以,所以.
因为,所以,
所以.
因为D为BC的中点,且,
所以.
解法4:如图5,过点D作BN的平行线交AC于点H.
在中,
因为M为AD的中点,,
所以N为AH的中点,即.
在中,因为D为BC的中点,,所以H为CN的中点,即,
所以.
所以.
【例3】【教材呈现】下图是华师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77页的部分内容.
【定理证明】请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图①,写出证明过程.
【定理应用】如图②,在矩形ABCD中,AC为矩形ABCD的对角线,点E在边AB上,且AE = 2BE,点F在边CB上,CF= 2BF.O为AC的中点,连结EF、OE、OF.
(1)EF与AC的数量关系为__________.
(2)与的面积比为___________.
【答案】【定理证明】证明见解析;【定理应用】(1)EF与AC的数量关系为;(2)与的面积比为.
【分析】定理证明:先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可得,再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即可得证;
定理应用:(1)先根据线段的比例关系可得,再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即可得;
(2)如图(见解析),先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得,设,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分别求出与的面积,由此即可得出答案.
【解析】定理证明:点D、E分别是AB、AC的中点,
,
在和中,,
,
,
,且;
定理应用:(1),
,
在和中,,
,
,
即;
(2)如图,过点O作于点M,作于点N,
四边形ABCD是矩形,
,即,
,
点O是AC的中点,
、是的两条中位线,
,
设,则,
,
,
,
,
,
,
即与的面积比.
一、单选题
1.如图.在△ABC中,DE∥BC,∠B=∠ACD,则图中相似三角形有( )
A.2对B.3对C.4对D.5对
【答案】C
【分析】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到结论.
【解析】∵∠B=∠ACD,∠A=∠A,
∴△ACD∽△ABC,
∵DE∥BC,
∴△ADE∽△ABC,
∴△ACD∽△ADE,
∵DE∥BC,
∴∠EDC=∠DCB,
∵∠B=∠DCE,
∴△CDE∽△BCD,
故共4对,
故选:C.
2.如图,已知若的面积为,则的面积为( )
A.B.C.D.
【答案】A
【分析】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出,代入求出即可.
【解析】解:∵△ADE∽△ABC,AD:AB=1:3,
∴,
∵△ABC的面积为9,
∴,
∴S△ADE=1,
故选:A.
3.如图,在△ABC 中,∠C=90°,BC=3,D,E分别在AB、AC上,将△ADE沿DE翻折后,点A落在点A′处,若A′为CE的中点,则折痕DE的长为( )
A.B.3C.2D.1
【答案】D
【解析】试题解析:由题意得:DE⊥AC,
∴∠DEA=90°,
∵∠C=∠DEA,
∵∠A=∠A,
∴△AED∽△ACB,
∴=,
∵A′为CE的中点,
∴C A′=E A′,
∴C A′=E A′=AE,
∴==,
∴DE=1.
故选D.
二、填空题
4.如图,是内一点,过点分别作直线平行于各边,形成三个小三角形面积分别为,则__________
【答案】108
【分析】根据平行可得三个三角形相似,再由它们的面积比得出相似比,再求出最小三角形的边与最大三角形边的比,从而得到它们的面积的比,求出结果即可.
【解析】解:过P作BC的平行线交AB、AC于点D、E,过P作AB的平行线交AB于点I、G,过P作AC的平行线交AC于点F、H,
∵DE//BC,IG//AB,FH//AC,
∴四边形AFPI、四边形PHCE、四边形DBGP均为平行四边形,
△FDP∽△IPE∽△PGH∽△ABC,
∵,
∴FP:IE:PH=1:2:3,
∴AI:IE:EC=1:2:3,
∴AI:IE:EC:AB=1:2:3:6,
S△ABC:S△FDP=36:1,
∴S△ABC=36×3=108.
故答案为:108.
5.如图,在中,点、分别在、上,,如果,的面积为9,四边形的面积为16,则的长为________.
【答案】5
【分析】由∠ADE=∠C,∠DAE=∠CAB,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得到△DAE∽△CAB,根据相似的性质得S△DAE:S△CAB=,然后把三角形面积代入计算即可.
【解析】解:∵∠ADE=∠C,
而∠DAE=∠CAB,
∴△DAE∽△CAB,
∴S△DAE:S△CAB=,
∵△ADE的面积为9,四边形BDEC的面积为16,
∴△ABC的面积=9+16=25,
∴,
∴AC=5.
故答案为5.
三、解答题
6.如图,△ABD中,∠A=90°,AB=6cm,AD=12cm.某一时刻,动点M从点A出发沿AB方向以1cm/s的速度向点B匀速运动;同时,动点N从点D出发沿DA方向以2cm/s的速度向点A匀速运动,运动的时间为ts.
(1)求t为何值时,△AMN的面积是△ABD面积的;
(2)当以点A,M,N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D相似时,求t值.
【答案】(1),;(2)t=3或
【分析】(1)由题意得DN=2t(cm),AN=(12﹣2t)cm,AM=tcm,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列出方程可求出答案;
(2)分两种情况,由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列出方程可求出t的值.
【解析】解:(1)由题意得DN=2t(cm),AN=(12﹣2t)cm,AM=tcm,
∴△AMN的面积=AN•AM=×(12﹣2t)×t=6t﹣t2,
∵∠A=90°,AB=6cm,AD=12cm
∴△ABD的面积为AB•AD=×6×12=36,
∵△AMN的面积是△ABD面积的,
∴6t﹣t2=,
∴t2﹣6t+8=0,
解得t1=4,t2=2,
答:经过4秒或2秒,△AMN的面积是△ABD面积的;
(2)由题意得DN=2t(cm),AN=(12﹣2t)cm,AM=tcm,
若△AMN∽△ABD,
则有,即,
解得t=3,
若△AMN∽△ADB,
则有,即,
解得t=,
答:当t=3或时,以A、M、N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D相似.
7.在中,,D为上一点,过D作DEBC交于点E,连接.设,求的取值范围.
【答案】
【分析】作AG⊥BC于F点,交DE于G点,设AD=x,首先结合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推出和的值,然后结合面积公式进行列式,得出二次函数解析式,最后结合二次函数的性质以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进行判断即可.
【解析】解:如图所示,作AG⊥BC于F点,交DE于G点,设AD=x,
∵DE∥BC,
∴△ADE∽△ABC,
∴,
∴,
∴,
整理得:,
∵点D在AB上,,
∴,,
∴抛物线的开口向下,且当时,取得最大值为,
当和时,均有,
综上分析,的取值范围是.
8.中,,,,现有动点P从点A出发,沿AC向点C方向运动,动点Q从点C出发,沿线段CB也向点B方向运动,如果点P的速度是4cm/s,点Q的速度是2cm/s,它们同时出发,当有一点到达所在线段的端点时,就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
(1)求运动时间为多少秒时,P、Q两点之间的距离为10cm?
(2)若的面积为,求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
(3)当t为多少时,以点C,P,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相似?
【答案】(1)3秒或5秒;(2);(3)或
【分析】(1)根据题意得到AP=4tcm,CQ=2tcm,AC=20cm,CP=(20-4t)cm,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列方程即可得答案;
(2)若运动的时间为ts,则CP=(20-4t)cm,CQ=2tcm,利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即可得出S=20t-4t2,再结合各线段长度非负,即可得出t的取值范围;
(3)分①和②,利用相似三角形得出比例式,建立方程求解,即可得出结论.
【解析】(1)解:由运动知,AP=4tcm,CQ=2t cm,
∵AC=20cm,
∴CP=(20-4t)cm,
在Rt△CPQ中,
,
即;
∴秒或秒
(2)由题意得,,则,
因此的面积为;
(3)分两种情况:
①当时,,即,解得;
②当时,,即,解得.
因此或时,以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与相似.
9.如图,在△ABC中,点D在边AB上,点E、点F在边AC上,且DEBC,.
(1)求证:DFBE;
(2)如且AF=2,EF=4,AB=6.求证△ADE∽△AEB.
【答案】(1)见详解;(2)见详解
【分析】(1)由题意易得,则有,进而问题可求证;
(2)由(1)及题意可知,然后可得,进而可证,最后问题可求证.
【解析】解:(1)∵DEBC,
∴,
∵,
∴,
∴DFBE;
(2)∵AF=2,EF=4,
∴由(1)可知,,AE=6,
∵AB=6,
∴,
∴,
∴,
∵∠A=∠A,
∴△ADE∽△AEB.
10.如图,AB为⊙O的直径,C为BA延长线上一点,点D为圆上一点且∠ADC=∠AOF,OF⊥AD于点E,交CD于点F.
(1)判断CD与⊙O的位置关系;
(2)若sinC=,BD=8,求EF的长.
【答案】(1)CD与⊙O相切;(2).
【分析】(1)要判断CD与⊙O的位置关系,可连接OD,判断OD与CD能否垂直即可;(2)观察图形可知:EF=OF-OE,所以要求EF,只需设法分别求出OF和OE的长度即可;由于AB是⊙O的直径,可以判断出OF与BD平行的位置关系,从而利用和,即可分别求出OF和OE的长度.
【解析】(1)CD与⊙O相切.
证明:连接OD.
∵AB为⊙O的直径,
∴∠ADO+∠BDO=∠DAO+∠B=90°,
∵OF⊥AD,OD=OA,
∴∠AOD=2∠AOF,∠DAO=∠ODA.
∵∠AOD=2∠B,
∴∠ADC=∠B.
∴∠ADC+∠ADO=90°.
∴OD⊥CD.
∴CD是⊙O的切线.
∴CD与⊙O相切.
(2)设⊙O的半径为r.
在Rt△OCD中,
∵,
∴,
∴.
∵OA=r,∴AC=OC-OA=2r.
∵AB为⊙O的直径,
∴∠ADB=90°.
又∵OF⊥AD,
∴OF∥BD.
∴且.
由,得,.
∴.
由,得,.
∴.
∴.
11.如图,在中,点分别在上,且.
(1)求证:;
(2)若点在上,与交于点,求证:.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
【分析】(1)直接利用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即可证得结论;
(2)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可得EF∥BC,于是可得△AEG∽△ABD,△AGF∽△ADC,再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推出结论.
【解析】解:(1)在△AEF和△ABC中,
∵,,
∴△AEF∽△ABC;
(2)∵△AEF∽△ABC,
∴∠AEF=∠ABC,
∴EF∥BC,
∴△AEG∽△ABD,△AGF∽△ADC,
∴,,
∴.
12.如图,已知,⊙O为△ABC的外接圆,BC为直径,点E在AB上,过点E作EF⊥BC,点G在FE的延长线上,且GA=GE.
(1)求证:AG与⊙O相切.
(2)若AC=6,AB=8,BE=3,求线段OE的长.
【答案】(1)证明见解析;(2).
【分析】(1)连接OA,由OA=OB,GA=GE得出∠ABO=∠BAO,∠GEA=∠GAE;再由EF⊥BC,得出∠BFE=90°,进一步由∠ABO+∠BEF=90°,∠BEF=∠GEA,最后得出∠GAO=90°求得答案;
(2)BC为直径得出∠BAC=90°,利用勾股定理得出BC=10,由△BEF∽△BCA,求得EF、BF的长,进一步在△OEF中利用勾股定理得出OE的长即可.
【解析】(1)连接OA,
∵OA=OB,GA=GE
∴∠ABO=∠BAO,∠GEA=∠GAE
∵EF⊥BC,
∴∠BFE=90°,
∴∠ABO+∠BEF=90°,
又∵∠BEF=∠GEA,
∴∠GAE=∠BEF,
∴∠BAO+∠GAE=90°,
即AG与⊙O相切.
(2)解:∵BC为直径,
∴∠BAC=90°,AC=6,AB=8,
∴BC=10,
∵∠EBF=∠CBA,∠BFE=∠BAC,
∴△BEF∽△BCA,
∴
∴EF=1.8,BF=2.4,
∴OF=OB-BF=5.2.4=2.6,
∴OE=.
13.已知:矩形ABCD中,AB=9,AD=6,点E在对角线AC上,且满足AE=2EC,点F在线段CD上,作直线FE,交线段AB于点M,交直线BC于点N.
(1)当CF=2时,求线段BN的长;
(2)若设CF=x,△BNE的面积为y,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试判断△BME能不能成为等腰三角形,若能,请直接写出x的值.
【答案】(1)BN=10;(2),0<x<3;,3<x<4.5;(3)x=2或或
【分析】(1)由得△CFE∽△AME,△NCF∽△NBM,进而求得;
(2)分为0<x<3和3<x<4.5两种情形,作EG⊥BC于G,根据三角形相似求出EG和BN;
(3)分为BM=BE,EM=BE,EN=BM三种,可根据BM=9﹣2CF求得.
【解析】解:(1)如图1,
在矩形ABCD中,BC=AD=6,,
∴△CFE∽△AME,△NCF∽△NBM,
∴,
∴AM=2CF=4,
∴BM=AB﹣AM=5,
∴,
∴BN=10;
(2)当CF=BM时,,此时△BEN不存在,
∴CF=9﹣2CF,
∴CF=3,
当点M和B点重合时,
AB=2CF,
∴CF=4.5,
∴分为0<x<3和3<x<4.5,
如图2,
当0<x<3时,
作EG⊥BC于G,
由(1)知,
EG=3,AM=2CF=2x,
∴BM=9﹣2x,
由得,,
∴,
∴y=
=
=;
如图3,
当3<x<4.5时,
由得,
∴CN=,
∴y=
=;
(3)如图4,
∵,
∴,
∴CG=CB=2,
∴GB=CB﹣CG=4,
∴BE=5,
当BM=BE=5时,
9﹣2x=5,
∴x=2,
如图5,
当EM=EB=5时,
作EH⊥AB于H,
∴BM=2BH=2EG=6,
∴9﹣2x=6,
∴x=,
如图6,
当EM=BM时,
作MH⊥BE于H,
在Rt△BMH中,BH=,cs∠MBH=cs∠BEG=,
∴BM=,
∴9﹣2x=,
∴x=,
综上所述:x=2或或.
14.如图,在平行四边形中,,,,点从点出发,沿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同时,点从点出发,沿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当一个点停止运动,另一个点也停止运动.过点作交于点,连接,交于点.设运动时间为.解答下列问题:
(1)当为___________时,?
(2)连接,设四边形的面积为,求与的函数关系式.
(3)当为何值时,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若点关于的对称点为,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得点,,三点共线?若存在,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2);(3);(4).
【分析】(1)由题意得,PQ∥AB,则四边形PABQ是平行四边形,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AP=BQ,即8-2t=t,解方程即可求解;
(2)过点Q作QH⊥AB交AB的延长线于点H,由勾股定理求出BD=6,证明△ADB∽△BHQ,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QH=,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可得,可得出BE=,根据y=S四边形APQB-S△BEQ即可求解;
(3)先证出△APE∽△ABD,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可得PE=6-,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EQ=PE,由(2)得QH=,可得出BH=,根据勾股定理得出EH2+HQ2=EQ2,列出方程即可求解;
(4)连接FF′交AB于点N,由对称及平行线的性质可得∠FEB=∠ABD,由等角对等边得EF=FB,则,再证△DPF∽△BQF,可得DF=2BF,可求出BF=2,然后证明△BNF∽△BDA,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t的值.
【解析】解:(1)∵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D∥BC,
若PQ∥AB,
∴四边形PABQ是平行四边形,
∴AP=BQ,
∴8-2t=t,
∴t=,
∴当t=时,PQ∥AB;
故答案为:;
(2)如图,过点Q作QH⊥AB交AB的延长线于点H,
∵∠ADB=90°,
∴BD2=AB2-AD2=100-64=36,即BD=6,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D∥BC,
∴∠A=∠QBH,
又∵∠ADB=∠BHQ=90°,
∴△ADB∽△BHQ,
∴,即,
∴,
∵PE∥BD,
∴,即,
∴,
∴y=S四边形APQB-S△BEQ=;
(3)如图:
∵PE∥BD,
∴∠APE=∠ADB,
∵∠A=∠A,
∴△APE∽△ADB,
∴,即,
∴,
∵点E在线段PQ的垂直平分线上,
∴EQ=,
由(2)得,
∴,
∴,
Rt△EQH中,EH2+HQ2=EQ2,
∴,即t2+2t-4=0,
解得:(舍去),
∴当t=时,点E在PQ的垂直平分线上;
(4)连接FF'交AB于点N,
∵点F关于AB的对称点为F′,
∴∠FEB=∠F′EB,FN⊥EB,
∵点P,E,F′三点共线,PE∥AB,
∴∠F′EB=∠ABD,
∴∠FEB=∠ABD,
∴EF=FB,
∴,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D∥BC,
∴∠DPF=∠FQB,
∵DFP=∠BFQ,
∴△DPF∽△BQF,
∴,
∴DF=2BF,
∴2BF+BF=6,
∴BF=2,
∵∠FBN=∠ABD,∠FNB=∠ADB,
∴△BNF∽△BDA,
∴,
∴,解得:t=,
∴存在某一时刻t,使得点P,E,F′三点共线,t的值为.
15.如图,在矩形的边上取一点,连接并延长和的延长线交于点,过点作的垂线与的延长线交于点,与交于点,连接.
(1)当且时,求的长;
(2)求证:;
(3)连接,求证:.
【答案】(1);(2)见解析;(3)见解析
【分析】(1)根据已知条件先求出CE的长,再证明,在Rt△CHE中解三角形可求得EH的长,最后利用勾股定理求CH的长;
(2)证明,进而得出结果;
(3)由(2)得,进而,即,再结合,可得出,进一步得出结果.
【解析】(1)解:∵矩形,,
∴.
而,,
∴,
又∵,,∴,
易得.
∴,∴.
∴.
(2)证明:∵矩形,,
∴,
而,
∴,∴,
∴;
(3)证明:由(2)得,
∴,即,
而,
∴,
∴.
最新中考数学难点突破与经典模型精讲练 专题11 相似三角形中的“K”字型相似模型 (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最新中考数学难点突破与经典模型精讲练 专题11 相似三角形中的“K”字型相似模型 (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11相似三角形中的“K”字型相似模型原卷版docx、专题11相似三角形中的“K”字型相似模型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最新中考数学难点突破与经典模型精讲练 专题10 相似三角形中的“8”字型相似模型 (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最新中考数学难点突破与经典模型精讲练 专题10 相似三角形中的“8”字型相似模型 (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10相似三角形中的“8”字型相似模型原卷版docx、专题10相似三角形中的“8”字型相似模型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最新中考数学难点突破与经典模型精讲练 专题09 相似三角形中的“A”字型相似模型 (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最新中考数学难点突破与经典模型精讲练 专题09 相似三角形中的“A”字型相似模型 (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09相似三角形中的“A”字型相似模型原卷版docx、专题09相似三角形中的“A”字型相似模型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