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新课标教学】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同步教学课件(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课件 0 次下载
- 3.1+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新课标教学】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同步教学课件(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课件 0 次下载
- 3.3+大气圈与大气运动(热力环流)-【新课标教学】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同步教学课件(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课件 1 次下载
- 4.1+水循环-【新课标教学】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同步教学课件(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课件 0 次下载
- 4.2.1+海水的性质-【新课标教学】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同步教学课件(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课件 0 次下载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教学课件ppt
展开1.结合示意图,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2.结合示意图或具体案例,理解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应。 3.结合图片,从时空综合角度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4.结合实例,用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解释相关地理现象。
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并解释相关现象。
同学们知道朝霞和晚霞是如何产生的吗?日出前、日落后天空为何仍然是明亮的?
1.通常太阳越接近地平线,朝霞、晚霞的颜色就越红。观察这一自然现象,并思考其形成原因。
太阳越接近地平线,水汽和尘埃等越多,大气对太阳光的散射作用越明显,散射掉的蓝光和紫光越多,保留下来的红光和橙光越多,因此霞的色彩就越红。
2.大气中所含的水汽越多,朝霞、晚霞的颜色就越红。试着解释“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道理。
朝霞说明早晨天空有云彩存在,有较多的水汽,大气状态不十分稳定。随着太阳升高,热力作用增强,对流进一步发展,云也进一步发展变化,容易造成阴雨天气而不便出行。相反,晚上由于太阳下山,大气状况逐渐趋于稳定,对流减弱,云也易于消散,天气一般晴好,有利出行。
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见光区
太阳辐射能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物体的温度越高,它辐射的能量最强的部分波长越短
太阳表面温度约5500°C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散射作用、吸收作用。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示意图
臭氧(平流层)水汽、二氧化碳(对流层)
有选择性可见光中波长较短的蓝紫光
无选择性各种波长的太阳辐射
小结: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大气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却吸收得很少,大部分可见光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上来。
太阳高度与太阳辐射经过大气路程长短的关系示意
思考: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太阳高度越大,太阳辐射通过的大气路程就越短,被大气削弱得越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越多。
1、影响因素:太阳高度角
地势越高,大气越稀薄,被大气削弱的太阳辐射越少。
2、影响因素:地势高低
云层越厚,云量越大,对太阳辐射的削弱越多,太阳辐射强度越少。
3、影响因素:天气状况
4、影响因素:地面反射率
反射率取决于地面性质和状态:深色土壤反射率高,潮湿土壤反射率低。
(1)比较不同性质地面的反射率,说一说哪些种类地面的反射率较高,哪些种类地面的反射率较低。
(2)分析地面性质与反射率之间的关系。
海洋、深色土和耕地较低
深色土壤比浅色土壤小;潮湿土壤比干燥土壤小;粗糙表面比平滑表面小;新雪反射率最大;水面反射率随太阳高度角而变,太阳高度角愈小反射率愈大。
⑶ 绿色植物对紫外线和可见光的吸收很强,反射很弱,而对近红外线的吸收很弱,反射很强。议一议,根据绿色植物的反射特征,如何利用遥感技术,实时准确地监测森林、草原面积的动态变化?
利用遥感传感器接收森林或草原的某一红外线波段数据,确定该时段森林或草原的面积范围。监测不同时间段该区域的红外线波段数据,即可判断森林或草原面积的动态变化。
地面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太阳辐射则是形成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的能量源泉。
大气逆辐射将一部分热量归还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被CO2 H2O气体吸收
大气吸收 、反射、散射等削弱作用
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1.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可分解为“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三个环节。读图,你是怎么理解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太阳暖大地”——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
“大地暖大气”——对流层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而增温;
“大气还大地”——大气逆辐射将一部分长波辐射能返还给地面
白天,由于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升温快,气温很高。夜间由于没有大气的保温作用,月球表面温度骤降,气温很低
月球表面,白天在太阳直射的地方,温度可达 1270C,夜晚则降到-1830C。为什么月球表面昼夜温差比地球大得多?请用大气的受热过程解释。
(地球上有大气而月球上没有,这说明大气既能削弱太阳辐射,又能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探究活动:请尝试用大气受热过程的原理解释全球变暖的原因。我们还能为延缓全球变暖做些什么?
温室气体排放增多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多 大气逆辐射增强,保温作用增强 气温升高,全球气候变暖
“不时不食”,讲的是吃东西要应时令、按季节。然而,到了如今,冬天吃西瓜、夏天吃萝卜,反季节蔬菜大行其道,这又是为何呢?试用解释温室大棚的保温原理?
白天塑料薄膜、玻璃等材料能够透过太阳光,照射到地面,地面产生长波辐射,而透明覆盖材料能够阻挡长波辐射,从而通过土壤、墙体蓄积更多的热量;到了夜间,由于透明覆盖材料的保温作用,使得室内环境温度不至于过低。
在晚秋和寒冬,为什么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为什么晴朗的正午天空呈蓝色?早晚呈红色?
早晚阳光斜射,穿过路程长,短波各色光皆被散射,剩下红光投射地面,阳光红似火,地平线附近的天空呈红色霞光。
正午太阳高度大,穿过大气路程短,仅蓝光被散射掉因而天空呈蓝色。
2、在寒冬,为什么人造烟幕能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
人造烟幕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少夜晚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所以可防御霜冻。
1、为什么白天多云,气温比晴天低,夜间多云,气温又比晴天高?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大气逆辐射
3.为什么赤道地区终年太阳高度较大,但它并不是全球太阳辐射强度最的地区?
赤道地区空气对流旺盛,多云雨,云量多,大气的反射作用强的缘故
4.为什么在月球上白天看太阳只是一个明亮的圆盘,而四周背景却是黑暗的?
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表示被大气削弱后的太阳辐射的序号是A.① B.② C.③ D.④
2.图中表示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的序号是A.① B.② C.③ D.④
读右面“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3~4题。
3.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A.①—②—③ B.③—④—①C.①—④—② D.②—③—④
4.青藏高原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太阳辐射强,主要是由于A.大气吸收①辐射少 B.大气吸收②辐射多C.地面吸收③辐射多 D.地面吸收④辐射少
燃煤污染对雾霾天气的形成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了改善空气质量,2018年北京在450个村庄实施了“煤改电”工程。右图为“大气的保温作用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
6.北京煤改电后,将导致A.甲减弱 B.乙增强C.丙无变化 D.丁减弱
7.与成都相比,拉萨( ) A.白天大气辐射强 B.夜晚大气逆辐射强 C.白天太阳辐射强 D.夜晚地面辐射强
成都和拉萨某时段气温变化曲线图,完成7—8题。
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大气热力环流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大气热力环流教学课件ppt,共4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热力环流,课标要求,学习目标,新课导入,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自然界的大气热力环流,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等压面,等压线,等压线与等压面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教学课件ppt,共4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课标要求,学习目标,大气的组成,大气的垂直分层,大气的组成和作用,臭氧洞,知识结构,课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优秀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优秀备课ppt课件,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