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精品达标测试
展开一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反射作用
(1)表现
①云层:云层越低、越厚,云量越多,反射越 。
②固体杂质:空气中较大颗粒越多,反射越强。
(2)特点: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没有选择性,反射光呈 。
(3)影响: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使白天的 相对较低。
2.散射作用
(1)表现:当太阳辐射在大气中遇到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时,太阳辐射的一部分便以这些质点为中心,向四面八方弥散。
(2)特点:大气的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在太阳辐射的可见光中,波长较短的蓝光、 光容易被散射。
(3)影响eq \b\lc\{\rc\ (\a\vs4\al\c1(使一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3.吸收作用
(1)特点:大气的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
①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 。
②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长的 线。
③大气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吸收得很少。
(2)影响eq \b\lc\{\rc\ (\a\vs4\al\c1(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太阳辐射不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1.两个来源
(1)地球大气最根本的能量来源: 。
(2)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
2.保温过程
拓展延伸 大气保温作用原理应用
(1)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
(2)深秋农民利用燃烧秸秆制造烟雾预防霜冻。
(3)华北地区早春农民利用地膜覆盖进行农作物种植。
下图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某种削弱作用。读图完成1~2题。
1.这种作用是( )
A.吸收 B.反射 C.散射 D.保温
2.下列现象不属于这种作用造成的是( )
A.晴朗的天空多呈蔚蓝色
B.日落后天空仍然很明亮
C.没有阳光直接照射的房内仍有亮光
D.夏天,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
(2023·广西南宁期中)“红灯停,绿灯行”是我们从小就知道的交通规则,交通信号灯颜色的选择也蕴藏着一些地理知识。据此完成3~4题。
3.交通信号灯选择红、黄、绿三种颜色的原理是( )
A.波长较短容易被吸收B.波长较长容易被吸收
C.波长较短不容易被散射D.波长较长不容易被散射
4.下列现象与此原理相似的是( )
A.日出日落时的霞光B.晴天夜间温度低
C.海拔越高,气温越低D.燃烧秸秆抵御寒潮
(2023·浙江温州期末)图1示意大气受热过程,图2示意北京2021年10月12日与13日天气情况。据此完成5~6题。
5.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②→④→③
6.与12日相比,13日气温日较差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①减弱,④增强 B.①增强,④减弱
C.②减弱,③增强 D.②增强,③减弱
(2023·广东佛山期中)寒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寒露,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2022年10月8日是当年的寒露节气。据此完成7~8题。
7.气象谚语有“露重见晴天”的说法,与露水形成密切相关的是( )
A.①增强 B.②减弱
C.③减弱 D.④减弱
8.寒露过后气温下降,我国不少农民会在田间地头焚烧秸秆,防止作物遭受冻害。其原理是( )
①增强大气对长波辐射的吸收 ②增强地面辐射③增强大气对短波辐射的吸收 ④增强大气逆辐射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2023·四川成都期中)读“黄山云海景观图”(图1)和“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2),完成9~10题。
9.直接影响黄山山顶气温高低的箭头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0.受云海影响,黄山大气受热过程中( )
A.①减小,③增大 B.②减小,③增大
C.②减小,④增大 D.①减小,④增大
(2023·浙江台州期末)读“我国部分城市某日天气情况表”,完成13~14题。
11.据表推断,该日昼夜温差最小的城市是( )
A.北京 B.上海
C.哈尔滨 D.西宁
12.据表判断,以下对四个城市该日天气状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上海夜间温度最低
B.北京最高气温会出现在12时
C.哈尔滨的大雾天气可能是冬季气温降低所致
D.西宁紫外线强度最大
(2023秋·全国·高一专题练习)冰雾俗称“冒白烟”。在冬季,当近地面气温很低时,空气中的水汽凝华成微小冰晶,即形成冰雾。为减轻冰雾带来的灾害,某地设计了日光温室,保障喜温作物越冬。该温室前屋面上覆盖了透明薄膜和草苫等保温材料。下面图甲为新疆某地冰雾出现的概率日变化示意图,图乙为该地日光温室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3.一天中,该地上午9时前后最易出现冰雾,其原因是此时( )
①空气湿度大②降温最快③风速较强④气温低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4.若某日出现冰雾,为增强日光温室的保温效果,下列掀起和盖上草苫的时间合理的是( )
A.20时前后掀起、14时前后盖上B.正午前后掀起、日落前后盖上
C.日出前后掀起、14时前后盖上D.10时前后掀起、12时前后盖上
(2023秋·云南昆明·高一校考阶段练习)2022年1月15日,汤加王国阿哈阿帕伊岛发生海底火山喷发,大量的火山喷发形成的蘑菇状云雾在空中飘散。下图示意大气受热过程,据此完成问题。
15.火山喷发后白天温度降低是因为( )
A.太阳辐射减弱B.大气削弱作用增强
C.大气辐射增强D.对流层的厚度变厚
16.科学家预言,汤加火山喷发后晚上大气温度比正常情况偏高,主要是因为( )
A.①增强B.②减弱C.③增强D.④减弱
(2023秋·云南昆明·高一校考阶段练习)“雾霾”天气是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飘浮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空气浑浊现象。近年来,全国多地“雾霾”频发,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空气质量问题备受关注,下图示意大气受热过程。据此完成问题。
17.当“雾霾”笼罩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大气垂直对流运动更加旺盛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
C.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均减少D.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
18.下列数字所示环节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相关的有( )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③
19.人类活动引起温室效应增强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温室效应增强的实质是( )
A.大气逆辐射的增强B.太阳辐射的增强
C.地面辐射的增强D.大气辐射的增强
(2023秋·河南郑州·高三校考阶段练习)阴阳型双层日光温室是在传统日光温室的背面共用后墙搭建一个背阳的温室。采光面向阳的温室称为阳棚,采光面背阳的温室称为阴棚。采光面向阳的温室采用双层拱形设计,铺设双 层棚膜,内层膜铺防寒棉被。如图为阴阳型双层日光温室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阳棚铺设双层棚膜、内层膜铺防寒棉被主要是为了( )
A.增加大气辐射反射B.减弱大气逆辐射
C.减弱太阳辐射吸收D.减少地面辐射损失
20.阴阳型双层日光温室可阴阳互补,阴棚对阳棚的有利影响是( )
A.减少热量散失B.减少水分散失C.增大昼夜温差D.增加空气流通
21.阴阳型双层日光温室在我国最具推广价值的是( )
A.华北地区B.东北地区C.西南地区D.东南地区
22.(2023秋·辽宁抚顺·高一抚顺一中校考阶段练习)读我国多年平均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单位:亿焦耳/平方米),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图分析我国多年平均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规律。
(2)分析甲地多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多的原因。
(3)分析丙地夏季太阳辐射能强的原因。
高中湘教版 (2019)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第三节 大气热力环流优秀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高中湘教版 (2019)<a href="/dl/tb_c4004394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第三节 大气热力环流优秀达标测试</a>,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大气运动,大气热力环流,海陆风,根据图中两条线的变化特点可判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精品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一册<a href="/dl/tb_c4004393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精品课时作业</a>,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精品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a href="/dl/tb_c4004392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精品同步练习题</a>,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的成分和作用,杂质的分布特征,下列关于图中①②③层的叙述,雾对近地面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有,丁含量增多的主要人为原因包括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