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备考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强化训练(61份)
备考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强化训练第十章生物与环境课时3群落的结构
展开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强化训练第十章生物与环境课时3群落的结构,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67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表示存在,“-”表示无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D )
A.可用样方法调查某种海草的种群密度
B.海草叶片表面附着的藻类与海草的种间关系是竞争
C.据表可知,海草群落物种丰富度最高的潮带是低潮带和潮下带上部
D.据表可知,生态位最宽的海草是海神草和二药藻
解析 可用样方法调查某种海草的种群密度,A正确。海草叶片表面附着的藻类和海草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二者会争夺光照、无机盐等,二者的种间关系是竞争,B正确。据表可知,在低潮带和潮下带上部,5种海草都有分布,C正确。羽叶二药藻和二药藻在四种潮带都有分布,海神草在潮下带下部没有分布,说明生态位最宽的海草中没有海神草,D错误。
2.[2022浙江1月]某海域甲、乙两种浮游动物昼夜分布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中合理的是(D )
A.甲有趋光性,乙有避光性
B.甲、乙主要以浮游植物为食
C.乙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D.甲、乙的沉浮体现了群落的时间结构
解析 甲、乙在午夜的情况下均上浮,中午时均下沉,说明甲、乙都可能具有避光性,A错误;浮游植物主要位于光照较强的浅海,大部分乙分布在该海域较深处,不太可能主要以浮游植物为食,B错误;乙是一个种群,一个种群不能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C错误;甲、乙的昼夜分布变化体现了群落的时间结构,D正确。
3.[2023北京,12分]为了研究城市人工光照对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研究者在城市森林边缘进行了延长光照时间的实验(此实验中人工光源对植物的影响可以忽略;实验期间,天气等环境因素基本稳定)。实验持续15天:1~5天,无人工光照;6~10天,每日黄昏后和次日太阳升起前人为增加光照时间;11~15天,无人工光照。在此期间,每日黄昏前特定时间段,通过多个调查点的装置捕获节肢动物,按食性将其归入三种生态功能团,即植食动物(如蛾类幼虫)、肉食动物(如蜘蛛)和腐食动物(如蚂蚁),结果如图。
(1)动物捕获量直接反映动物的活跃程度。本研究说明人为增加光照时间会影响节肢动物的活跃程度,依据是:与1~5、11~15天相比, 6~10天,肉食动物和腐食动物的平均捕获量显著增加,植食动物平均捕获量明显减少 。
(2)光是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成分。在本研究中,人工光照最可能作为 信息(或信号) 对节肢动物产生影响,从而在生态系统中发挥作用。
(3)增加人工光照会对生物群落结构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如:肉食动物在黄昏前活动加强,有限的食物资源导致 种间竞争 加剧;群落空间结构在 垂直和水平 两个维度发生改变。
(4)有人认为本实验只需进行10天研究即可,没有必要收集11~15天的数据。相比于10天方案,15天方案除了增加对照组数量以降低随机因素影响外,另一个主要优点是 用于分析人工光照是否会对节肢动物群落产生不可逆影响 。
(5)城市是人类构筑的大型聚集地,在进行城市小型绿地生态景观设计时应 AC (多选)。
A.不仅满足市民的审美需求,还需考虑对其他生物的影响
B.设置严密围栏,防止动物进入和植物扩散
C.以整体和平衡的观点进行设计,追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D.选择长时间景观照明光源时,以有利于植物生长作为唯一标准
解析 (1)结合题中信息可知,1~5天以及11~15天,无人工光照,6~10天,每日黄昏后和次日太阳升起前人为增加光照时间;结合题中信息可知,与1~5天以及11~15天相比,6~10天,肉食动物和腐食动物的平均捕获量显著增加,植食动物平均捕获量明显减少,可说明人为增加光照时间会影响节肢动物的活跃程度。(2)在本研究中,光作为物理信息调节植食动物、肉食动物和腐食动物的活跃程度。(3)增加人工光照,肉食动物在黄昏前活动加强,肉食动物的种类有多种,有限的食物资源会导致它们之间的种间竞争加剧。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4)设置对照的主要作用是排除除自变量外其他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比较1~5天和11~15天的相关数据,可判断出撤掉人工光照后,节肢动物群落结构会不会恢复到原有的水平。(5)人工生态系统要保持开放,才能维持稳定,B错误;为了确保该人工生态景观长时间存在,维持稳定,既要考虑植物的生长,也要考虑其他生物的生长和繁殖,D错误。
4.[2022广东,12分]荔枝是广东特色农产品,其产量和品质一直是果农关注的问题。荔枝园A采用常规管理,果农使用化肥、杀虫剂和除草剂等进行管理,林下几乎没有植被,荔枝产量高;荔枝园B与荔枝园A面积相近,但不进行人工管理,林下植被丰富,荔枝产量低。研究者调查了这两个荔枝园中的节肢动物种类、个体数量及其中害虫、天敌的比例,结果见表。
回答下列问题:
(1)除了样方法,研究者还利用一些昆虫有 趋光 性,采用了灯光诱捕法进行取样。
(2)与荔枝园A相比,荔枝园B的节肢动物物种丰富度 高 ,可能的原因是林下丰富的植被为节肢动物提供了 食物和栖息空间 ,有利于其生存。
(3)与荔枝园B相比,荔枝园A的害虫和天敌的数量 少 ,根据其管理方式分析,主要原因可能是 荔枝园A使用杀虫剂,可降低害虫数量,同时因食物来源少,害虫天敌数量也少 。
(4)使用除草剂清除荔枝园A的杂草是为了避免杂草竞争土壤养分,但形成了单层群落结构,使节肢动物物种多样性降低。试根据群落结构及种间关系原理,设计一个生态荔枝园简单种植方案(要求:不用氮肥和除草剂、少用杀虫剂,具有复层群落结构),并简要说明设计依据。
林下种植大豆等固氮作物,通过竞争关系可减少杂草的数量,同时为果树提供氮肥;通过种植良性杂草或牧草,繁育天敌来治虫,可减少杀虫剂的使用(合理即可)。
解析 (1)对于具有趋光性的昆虫,可采用灯光诱捕法进行取样。(2)由题表可知,荔枝园B中节肢动物的种类数多于荔枝园A中的,即荔枝园B中节肢动物的物种丰富度高,可能的原因是林下丰富的植被为节肢动物提供了食物和栖息空间,有利于其生存。(3)由题表可知,荔枝园A中的节肢动物数量以及害虫和天敌的比例均低于荔枝园B中的,根据管理方式分析,原因可能是荔枝园A使用杀虫剂,降低了害虫的数量,同时因食物来源少,害虫天敌数量也少。(4)可在荔枝林下种植大豆等固氮作物,这些作物可为果树提供氮肥,并通过竞争关系减少杂草的数量,避免使用除草剂;同时通过种植良性杂草或牧草,繁育害虫天敌来治虫,可减少杀虫剂的使用。
5.[2021湖南,9分]某林场有一片约2公顷的马尾松与石栎混交次生林,群落内马尾松、石栎两个种群的空间分布均为随机分布。为了解群落演替过程中马尾松和石栎种群密度的变化特征,某研究小组在该混交次生林中选取5个固定样方进行观测,每个样方的面积为0.04公顷,某一时期的观测结果如表所示。
注:同一树种的树高与年龄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性;两树种在幼年期时的高度基本一致。
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取样的关键是 随机取样 ;根据表中调查数据计算,马尾松种群密度为 2055株/公顷 。
(2)该群落中,马尾松和石栎之间的种间关系是 种间竞争 。马尾松是喜光的阳生树种,石栎是耐阴树种。根据表中数据和树种的特性预测该次生林数十年后优势树种是 石栎 ,理由是 同一树种的树高与年龄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性,由表中数据可得出马尾松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石栎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马尾松是喜光的阳生树种,石栎是耐阴树种,两树种在幼年期时的高度基本一致,在对光的竞争中喜光的马尾松不占优势,而耐阴的石栎占优势 。
解析 (1)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以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根据表中调查数据计算,马尾松种群密度为(80+81+81+84+85)÷5÷0.04=2055(株/公顷)。(2)该群落中,马尾松和石栎生活在同一区域,会争夺光照、水和无机盐等,二者之间的种间关系是种间竞争。预测数十年后该次生林的优势树种是石栎,理由见答案。分布潮带
海草种类
中潮带
低潮带
潮下带上部
潮下带下部
海神草
+
+
+
-
齿叶海神草
-
+
+
-
羽叶二药藻
+
+
+
+
二药藻
+
+
+
+
海菖蒲
-
+
+
-
荔枝园
种类(种)
个体数量(头)
害虫比例(%)
天敌比例(%)
A
523
103278
36.67
14.10
B
568
104118
40.86
20.40
树高X(m)
马尾松(株)
石栎(株)
样方1
样方2
样方3
样方4
样方5
样方1
样方2
样方3
样方4
样方5
X≤5
8
9
7
5
8
46
48
50
47
45
5<X≤10
25
27
30
28
30
30
25
28
26
27
10<X≤15
34
29
30
36
35
2
3
5
4
3
X>15
13
16
14
15
12
3
2
1
2
2
合计
80
81
81
84
85
81
78
84
79
77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强化训练第十章生物与环境课时8人与环境,共3页。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强化训练第十章生物与环境课时6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共2页。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强化训练第十章生物与环境课时5生态系统的结构,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