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22-2023学年全国部分地区省,市,县,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真题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石蜡熔化B. 胆矾研碎C. 食物腐败D. 干冰升华
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铝土矿B. 不锈钢C. 牛奶D. 五氧化二磷
3.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 C60B. MgOC. Na2CO3D. O2
4.“应对气候变化,践行低碳生活”。这里的“碳”指的是( )
A. 碳元素B. 碳原子C. 一氧化碳D. 二氧化碳
5.下列物质中,由阴、阳离子构成的是( )
A. 镁B. 氯化钠C. 氦气D. 二氧化碳
6.硝酸钾(KNO3)是黑火药的成分之一,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1B. +3C. +5D. −3
7.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的是( )
A. 硫B. 红磷C. 蜡烛D. 木炭
8.下列区分物质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白酒和白醋:闻气味B. 自来水和蒸馏水:看颜色
C. 水和澄清石灰水:通二氧化碳D. 黄铜(铜锌合金)和黄金:相互刻画
9.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量筒读数B. 倾倒液体
C. 加热液体D. 添加液体
10.下列符号中,表示2个氢原子的是( )
A. H2B. 2HC. 2H+D. 2H2
11.下列物质的用途中,错误的是( )
A. 焦炭可用于炼铁B. 木炭可用作电池电极
C. 石墨可用于制铅笔芯D. 金刚石可用于裁割玻璃
12.下列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
A. B. C. D.
13.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 2Al+Fe2O32Fe+Al2O3B. S+O2SO2
C. HCl+NaOH=NaCl+H2OD. CaCO3CaO+CO2↑
14.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燃烧都会放出热量B. 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
C. 缓慢氧化不会放出热量D. 发光、放热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
15.如图为元素周期表中饰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铈的原子序数是58B. 铈属于非金属元素
C. 铈原子核外有58个电子D. 铈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5分。
16.空气是一种重要资源。
(1)空气的成分中, ______ 可用于制造硝酸和化肥, ______ 常用于制作霓虹灯。
(2)二氧化碳具有 ______ 且 ______ 的性质,因此可用于灭火。
(3)从微观上看,空气属于混合物是因为空气中含有 ______ ;空气中各种气体均匀地混合在一起说明 ______ 。
17.2022年12月4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地面。
(1)利用太阳能电解水是早期空间站的氧气来源之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2)再生水是航天员饮水来源之一。生理代谢产生的水经 ______ 、 ______ 等净化过程可再次被利用。
(3)空间站在水中添加Ag+抑制细菌滋生。日常生活中可通过将饮水 ______ 实现此目的。
18.化学可为5G移动通信助力。
(1)5G基站的天线及供电线路均为铜制,这是因为铜具有良好的 ______ 。
(2)建设基站需要大量钢材。生铁和钢性能不同,主要是因为 ______ 不同。工业上用赤铁矿(主要成分Fe2O3)冶炼生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发射塔表面要进行涂漆处理,这是防止钢铁与 ______ 接触发生锈蚀。
(3)淘汰的废旧基站产生大量金属垃圾,正确的处理方式是 ______ 。
19.能源和环境问题严重制约世界的发展。
(1)石油加热炼制可得到的一种汽车燃料是 ______ 。
(2)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等气体溶于雨水,会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______ 。将煤进行脱硫处理的一种方式为:2CaO+2SO2+X=2CaSO4,其中X的化学式为 ______ 。
(3)大连市部分公交车采用LNG(液态天然气)作为燃料,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______ ,该项举措的积极意义是 ______ 。
20.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
(1)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的单质,但物理性质差异较大,这是因为它们的 ______ 不同。金刚石和石墨都具有的一点化学性质是 ______ 。
(2)维生素C(C6H8O6)可增强抗病能力。每个维生素C分子由 ______ 个原子构成;维生素C中碳、氢元素的最简质量比为 ______ 。乙醇和维生素C组成元素相同,但化学性质不同,这是因为二者的 ______ 。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4分。
21.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1)选择装置A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收集装置可选择 ______ (填字母序号)。将装置A中的酒精灯改进后还可用于木炭还原氧化铜,这两个反应的共同之处是 ______ 。
(2)选择装置B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长颈漏斗的作用是 ______ ,该装置相对装置A的一条优点是 ______ 。
2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1)实验1中,可得出石蜡含有氢元素的现象是 ______ ;实验中可观察到烧杯底部有黑色固体附着,其产生的原因是 ______ ;此实验还可得出灭火的一种方式为 ______ 。
(2)实验2中,为使实验现象更明显,除了将铁丝绕成螺旋状,还可采取的措施或操作是 ______ (写一点即可),所应用的化学原理是 ______ 。
(3)实验3是验证氢气纯度的实验,若点燃时产生较大的爆鸣声即说明氢气中混有空气,简要分析其中的原理 ______ 。
23.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探究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1)图中实验能否验证出铝、铁、铜、银的活动性顺序?简述理由: ______ 。
(2)B试管中若硫酸铜无剩余,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______ 。
(3)当C中有明显现象时取出铜丝,剩余溶液中溶质成分的可能情况为 ______ 。
【实验二】测定氧化铜与铜的混合粉末中单质铜的质量。
将质量为a的混合粉末放在陶土网上灼烧,边加热边用玻璃棒搅拌,完全反应后,冷却,称量剩余粉末的质量为b。
(4)灼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完全反应的标志是 ______ 。原混合物中单质铜的质量可表示为 ______ 。
24.为测定某品牌钙片中的碳酸钙的含量(钙片中其他成分均不与盐酸反应),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Ⅰ.向锥形瓶中加入一定量捣碎的钙片,塞紧胶塞置于电子天平上。
Ⅱ.打开分液漏斗的旋塞,加入足量稀盐酸没过钙片,观察现象,记录电子天平的数据并绘制图像。
(1)医生建议服用钙片时应嚼食,其原因 ______ ;碳酸钙难溶于水,可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氯化钙,从而加快吸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2)实验中,为使加入的盐酸充分与钙片发生反应,可采取的操作是 ______ 。绘制的图像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的是 ______ 的质量。
(3)下列原因中,可能导致所测定的碳酸钙含量偏小的是 ______ 。
A.加入盐酸过浓挥发出气体
B.反应中有水蒸气逸出
C.装置漏气
D.锥形瓶内残留部分二氧化碳
(4)设计实验探究反应后锥形瓶内的盐酸是否有剩余,写出有关操作、现象及结论: ______ 。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25.加热氯酸钾、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当制得需要的氧气后停止加热,冷却,称量此时试管内固体质量为5g;继续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为4.04g。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第二次加热时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
(2)剩余固体经分离提纯,测得二氧化锰的质量为1.06g,计算原始混合物的质量。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石蜡熔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胆矾研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食物腐败生成有害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干冰升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石蜡熔化、胆矾研碎、干冰升华都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答案】D
【解析】解:A、铝土矿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错误;
B、不锈钢是由铁、碳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故错误;
C、牛奶中含有蛋白质、水等,属于混合物,故错误;
D、五氧化二磷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正确。
故选:D。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物质,根据物质的组成种类可以判断物质属于纯净物,还是属于混合物。
3.【答案】B
【解析】解:A、C60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选项错误。
B、氧化镁是由镁、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选项正确。
C、碳酸钠是由钠、碳、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D、氧气是由氧元素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根据氧化物的概念: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氧化物的判断,抓住氧化物的特征、熟悉常见的物质的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答案】D
【解析】解:“低碳生活”倡导我们在生产、生活中所耗用的能量、材料要尽量减少,从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低碳生活”的“碳”指的是二氧化碳,这里的“碳”不是指碳元素、碳原子、一氧化碳。
故选:D。
根据“低碳生活”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低碳生活”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答案】B
【解析】解:A、镁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镁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C、氦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是由氦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二氧化碳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B。
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一般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答案】C
【解析】解: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硝酸钾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1)+x+(−2)×3=0,解得x=+5。
故选:C。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物质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
7.【答案】A
【解析】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选项正确。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错误。
C、蜡烛在氧气中,发出白光,故选项错误。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故选项错误。
故选:A。
A、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8.【答案】B
【解析】解:A、白酒有特殊香味,白醋有酸味,用闻气味的方法可以区分二者,故选项方法正确。
B、自来水和蒸馏水都是无色的液体,不能通过看颜色来区分二者,故选项方法错误。
C、水中通二氧化碳无明显现象,澄清石灰水中通二氧化碳会变浑浊,通二氧化碳可以区分二者,故选项方法正确。
D、黄铜的硬度比较大,而黄金的硬度比较小,将黄金与黄铜片互相刻画,黄金上将留下明显的划痕,相互刻画能区分二者,故选项方法正确。
故选:B。
A、根据白酒有特殊香味,白醋有酸味来分析;
B、根据自来水和蒸馏水都是无色的液体来分析;
C、根据水中通二氧化碳无明显现象,澄清石灰水中通二氧化碳会变浑浊来分析;
D、根据黄铜的硬度比较大,而黄金的硬度比较小,将黄金与黄铜片互相刻画,黄金上将留下明显的划痕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9.【答案】A
【解析】解:A、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图中操作正确;
B、倾倒液体时,瓶塞应倒放,瓶口应紧挨,标签应朝向手心处,图中瓶塞未倒放,故图中操作错误;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且试管里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故图中操作错误;
D、胶头滴管加液时,既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应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故图中操作错误。
故选:A。
根据常见实验操作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0.【答案】B
【解析】解:A、H2表示两个氢原子构成一个氢分子,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2H表示两个氢原子,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C、2H+表示两个氢离子,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2H2表示两个氢分子,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原子或离子个数,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由几个原子构成,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化合价;H2表示两个氢原子构成一个氢分子;2H表示两个氢原子,2H+表示两个氢离子,2H2表示两个氢分子。
本考点考查了化学符号及其周围的数字的意义,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是重要的考点之一,要理解应用,总体把握。
11.【答案】B
【解析】解:A、焦炭具有还原性,可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用于炼铁,故A正确;
B、木炭导电性较差,不能用作电极,一般用石墨用作电池的电极,故B不正确;
C、石墨很软且在纸上划过会留下痕迹,故可用于制作铅笔芯,故C正确;
D、金刚石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可用于裁割玻璃,故D正确。
故选:B。
A、根据焦炭具有还原性分析;
B、根据木炭导电性较差,不能用作电极分析;
C、石墨很软且在纸上划过会留下痕迹;
D、根据金刚石的特征分析。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又反映了物质的性质,根据物质的性质细心分析。
12.【答案】C
【解析】解:A、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为原子,故选项错误。
B、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选项正确。
D、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2,为原子,故选项错误。
故选:C。
根据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科普短文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鞍山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