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诵读与品位-课件-《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4/2/15230472/0-170546026888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8.2诵读与品位-课件-《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4/2/15230472/0-17054602689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8.2诵读与品位-课件-《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4/2/15230472/0-170546026899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8.2诵读与品位-课件-《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04](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4/2/15230472/0-1705460269035/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8.2诵读与品位-课件-《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05](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4/2/15230472/0-1705460269066/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8.2诵读与品位-课件-《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06](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4/2/15230472/0-1705460269101/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8.2诵读与品位-课件-《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07](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4/2/15230472/0-1705460269135/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8.2诵读与品位-课件-《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08](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4/2/15230472/0-1705460269165/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第八单元语感与语言习得二 诵读与品味教课课件ppt
展开文章成之于书面,但要真切地理解它,往往需要借助于声音。诵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诵读时,可从语音的轻重、语调的抑扬、语速的缓急中揣靡品味,领悟作品的精神世界,感受辞章的内在气韵。
诗词,语言精致而富有节奏,很适合诵读。反复诵读,有助于透彻理解诗词的内容和情感,更好地把握诗词的艺术形式、表现手法、意象意境和文化意蕴,提高语言能力和审美情趣。
学习任务一:学习与鉴赏
诵读是一种再创作。学习必要的诵读方法,欣赏优秀的通读作品,是提高诵读水平的前提。 1.了解诗词诵读的基本步骤,学习诗词的韵律特点和诵读技巧,感受诗词的韵律之美。
词诵读的基本步骤 1.深知背景、明确目的 朗诵诗歌前,需要清楚诗歌写作的时代背景,作者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一般了解背景和目的后,就会更加深刻的理解作品的内容,朗诵的时候,有利于唤起自己的情感,从而很好的表达诗人的意志与胸怀。
词诵读的基本步骤 2.运用想象、大胆设计一首诗写景、写情、写人、写物,虽然各有特色,但都离不开形象,诗人往往在抒发感情的时候,经常用形象来表达自己想要说的话,因此在朗诵诗歌的时候,要运用形象思维,以“诗情画意”来丰富自己的想象,而且还要大胆的运用联想进行设计。。
词诵读的基本步骤 3.节奏和谐、语言流畅 一般要掌握好节奏,主要是处理好诗歌词句的停顿和节拍,同时注意声音的抑扬顿挫,需要饱含感情,根据朗诵内容进行语调的起伏变化,每部分前半段声音可以柔和舒缓一些,而后半段可以激情高昂一些,建议可以去多听些朗诵磁带,自己再进行揣摩。
4.定出基调,读出韵味 我们诵读的目的是让学生能恰当地理解作者寄寓文中的喜怒哀乐之情和沉郁顿挫、奔腾激越的情感。这些情感孕于无声的语言中,要通过朗读将其外化,就需要先定出感情基调,再据此指导正确的朗读方法,让学生在通读时达到眼观文、口出声、耳悦音、心会义、神会情的多重效果,在抑扬顿挫、轻重舒缓中领悟情感。教学中,我们让学生注意听录音,小声跟读,再模仿诵读,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
4.定出基调,读出韵味 首先,读准重音。重音处理得好,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高音显得响亮,表示兴奋、喜悦的感情,低音显得幽沉,表示肃穆、悲哀的感情。如读《酬乐天场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重音落在“千帆过”“万木春”上,为什么?因为这六字形象地展现出未来的美好,表现一种激昂、乐观的生活态度。
4.定出基调,读出韵味 其次,掌握语调。语调指由于思想感情、语言环境的不同,或为某种表达效果,在声音上表现出来的升降、高低的变化。通读时,根据内容处理好语调的平淡、上升,就能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感情。如仿读杜牧《泊泰准》“商女不知亡国恨”,“商女”读得平缓,“不知”开始上升,“亡国恨”达到顶点,“恨”更重。通过模仿,读出正确的语调,激起心中的忧愤,领会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的情感。读出诗的韵味。
4.定出基调,读出韵味 第三,注意节奏。诵读中的节奏须着眼于全篇。感情欢快的,可用快节奏,感情忧郁的,可用慢节奏。如诵读《木兰诗》木兰归家一段,感情基调是热烈、欢快的。第1节节奏最快,极力渲染喜庆的气氛:第2节放慢,表现木兰恢复女儿妆时轻松、喜悦的心情,末句轻读,为高潮蓄势,第3节再加快节奏,着力表现伙伴的惊奇感。我们充分发挥学生的模仿能力,在声情并茂的朗读训练中,北方人民的豪迈气概,木兰的巾帼英雄形象重现眼前。
学习诗词的韵律特点和诵读技巧,感受诗词的韵律之美。
一、 听读正音,文通字顺 最基本的要求是自读时能读得通顺,做到如朱熹先生说的: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能读准字音,对文章的字词也就能有所掌握。如一词多义,同一个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它的读音、意义、用法都不相同。我们可以在读熟记其读音时记它的不同用法。例如“”,《》“有间”读“jian”“一”而《》“中间”读“jian”有“”的意思。又例“数”,《》“”“shi”,为“几”。又如通字,“学而习之,不说”“”“””“”“”言文中多有生僻字、多音多义字、又间有通假字,对于这几种类型的字词,诵读时对学生进行认真的训练,及时纠正,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同时很自然就掌握其含义,把文章读得文通字顺。
二、掌握句读,疏通词句 诵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文章。古文的句式有其独特之处,一句话,在哪停顿,往往会影响句子的意思。如果读错句读,就不能正确理解句意,甚至会曲解文意。如何让学生准确把握句读?我们一是把不同的句读标示出来,让学生对比判断:二是通过录音范读,掌握正确的读。如《狼》“其一犬于前”先出不同的停顿方“其一/”为什后?我让学生读课下注解,原来“犬”的意思是“像狗一样”,是修饰“坐”的。这类情况还有不少,在诵读时,须指导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分清句读,才能疏通句意,理解文意。
三、图文赏读,理清思路 一篇文章在诵读中把握文章的结构,了解作者的思路,才能更好地把握其内涵。学生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抓住支撑句,掌握文章的思路,才能加快记忆的速度,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变静为动,为学生的抽象思维提供形象依据。诵读时,根据文意、诗意配图、配乐,让学生在优美的图像、音乐中朗读文章、诗歌,更深刻地领悟文意、诗意。
例如,《爱莲说》。根据文意,按照思路,配上了几幅莲的图片,使学生从中把握作者的思路。配乐通读时,文章所表达的高洁傲岸的志趣和抱负就呈现出来了。熟读后,利用计算机可随时变动的动态板书,抓住关键句,扣住思路,用缺字法训练背通,从易到难,不断减少屏幕出现的宁数,最后让学生全文背通。学生在一个课时内既掌握了背通,又把提了文章,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四、品读想象,进入意境 反复诵读可以激起学生主富的想象,同样,丰富的想象又可以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在诵读中要善于调动学生的记忆表象,激发其想象。雨果说:“想象就是深度。”因为诗歌的语言是高度凝炼的,它用极有限的宁数表达极其深刻的内涵,不展开想象,就无法深入作品内部,就无法走进诗人创设的意境,无法体会诗人要表达的思想内涵。
巴尔扎克曾说过一句有意味的话:“真正懂诗的人会把诗人诗句中只透露一星半点的东西拿到自己心中去发展。”我们让学生在想象中诵读,在诵读中想象,就是希望学生通过诵读感知形象,运用想象去填补诗歌中留下的空白,品味诗意,走进诗人的意境。如读《出塞》,试图让学生化身唐代诗人: 登上塞外关城,明月下,望着辽阔的荒野,会想起什么呢一一奉筑长城汉卫边关、唐为了成守边境,这关城,从泰汉到现在,洒下了多少征人成产的血汗?战争却为什么连年不断只要充分发挥想象,就能较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
读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先以图像染离情别绪的特定气氛:烟雨蒙蒙中,旅舍前垂柳在微风中摇曳。在这捷冷的氛围中,配上一曲《阳关三叠》沉郁的音乐,让学生从中慢慢品读,想象诗人的心境,走进诗人的意境。
学习任务二:品味与感悟
诵读,有助于体会诗词的语言之美,感受诗词的深远意境,领略诗词的风格特征,加深对诗词的理解。 1.任选一首诗词,反复诵读,找出其中自己认为最富表现力的词语或句子,思考其丰富内涵,分析它在主题表达与语言运用上的好处。 这节课我们以戴望舒的《雨巷》作为例子来分析
《雨巷》的朗诵技巧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 —个/工香—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解读∶【第一部分是诗歌的第1节,给人们描绘了一幅梅雨季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这里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读的时候, "希望逢着"重读,开篇点题, "悠长、悠长""寂寥""愁怨"用延长音,营造那种凄清而优美的意境。】。
《雨巷》的朗诵技巧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子着,冷漠,/凄清,/又惆怅。她/默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 像梦—般地,像梦—般地/凄婉迷茫,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个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雨巷》的朗诵技巧 解读∶【第二部为诗歌的第2、3、4、5、6节,写了理想的美好、到来、离去、破灭的过程。朗读时,语气舒缓,节奏起伏不大,多用气声和虚声,营造那种朦胧而课茫的意境。2节三个比喻读稍快、稍轻,最后两句稍慢,稍重。3节两个"像我一样"后面一个比前面—个读得轻,"冷漠,凄清.又调怅"—词一顿,读出迷茫的语气。4节两个"太息",读时带着叹气的语调,"像梦—般地"后面—个读的比前一个轻, "凄婉迷茫"气声拉长,营造那种朦胧的意境。5节前3句由远而近,声音变大,变高后3句由近及远,声音变小,变低,从而营造出空间的转换。5节写了理想破灭后的心情,是全诗感情最消沉的一节。读时,应气息下沉,读出十分凄婉的语气。】
《雨巷》的朗诵技巧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解读∶【第三部分为诗歌的第7节,揭示。主题,作者虽然对理想感到迷茫,但还是充满朦胧的希望。"希望飘过"呼应第一节的"希望逢着"应稍重读。】
《雨巷》的主题 《雨巷》运用了象征的抒情手法。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富于音乐性是《雨巷》的另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诗中运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婉转悦耳的乐感。因此叶圣陶先生称赞这首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雨巷》的语言运用 《雨巷》中应该说有三个主要意象:“雨巷”、“我”和姑娘,这三个表面上看似并不特别的意象事实上深藏着一种极为特殊的时空关系,不仅使整首诗所营造的情境显得模糊、虚幻、迷离,更使得对诗的意义的理解也有了含混复杂的多义性,三个意象具有某种程度上的一致性,它们统一于一个空间画面内,而且有着同样的情感底色:“独自”、“彷徨”的“我”、“悠长”、“寂寥”、“颓圮”的“雨巷”和“哀怨”、“凄清”、“迷茫”的“姑娘”共同构成了一个黯淡、低沉,迷离而幽长的空间,给人们带来一种孤独、冷寂又带迷茫的情绪。
《雨巷》的语言运用 这三个意象的空间关系又是动态的,三个意象在移动中彼此衬托相互呈现:移动是随着“姑娘”的“飘过”展开的,在这种轻缓的“飘过”中,“姑娘”展演着她的颜色、眼光、气味和姿态,“雨巷”也逐渐因为不断绵延的“悠长”、“雨的哀曲”和“颓圮的篱墙”变得更为具体,而“我”的期待和梦想、失望和迷茫随着“姑娘”的身影隐隐显显。这使“雨巷”内的空间关系同样也构成了一种回复,开始“姑娘”离我像梦一样遥远,然后她近了,“我”甚至闻到了她的芬芳,感受到她的惆怅,接着她又远了散了,这种回复的审美功能和音韵及语法上的完全一样,正是这种意象之间多重复杂的关系,以及由这些复杂关系带来的虚幻迷离的色彩,使得诗中的意象一下子超越了一般意象的具体形象和实际意旨,而具有了某种象征性。
《雨巷》的语言运用 人们完全可以从不同角度生发出完全不同的对诗意的理解,如果从“我”的角度来看这首诗,这似乎是一个朦胧梦境的再现;如果从“雨巷”的角度去理解诗歌的意义,这又可理解为“一种人生体验或感悟,一种孤寂仍在渴望、迷茫又有期待的人生况味;如从“姑娘”的视角探索,也是对一段逝去的爱的梦中回忆与追诉,总之,正因为诗人没有把诗的意义限定在一个层面上,我们从中领会的东西才更多了。
2.诗词有不同的风格,有的悲壮慷慨,有的恬淡自然,有的豪放磅磷有的细腻婉约。选择一首诗词,分析其风格特征,写一段300字左右的文字。 这节课我们以我们之前学过的《我愿意是急流》作为例子来分析,大家先讨论交流一下。
答案示例 《我愿意是急流》一诗,诗人借助一系列自然物象,构筑起一个庞大的抒情网络,营建了一个炽热的恋爱磁场,通过一连串鲜活生动的比喻,围绕同一主题,表达诗人纯洁而坚贞、博大而无私的爱。“急流、荒林、废墟、草屋、云朵和破旗”等,或荒瑟冷落,或凋敝残败,诗人以此喻自己,而笔下的“小鱼”“小鸟”“常春藤”“火焰”“夕阳”则显得美好热情,欢畅明丽,用它们来比喻心中的爱人,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反差,相反相成间流露出诗人的一腔赤诚。也就是说,不管自身的处境多么险恶,命运怎样坎坷,只要同“我的爱人”在一起,只要“我的爱人”能够自由幸福,那么“我”也就“幸福着你的幸福”了,那么“我”也就能变得勇猛强悍,拥有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了。
学习任务三:举办诗词朗诵会
以小组为单位,举办班级诗词朗诵会。1.就所选诗词,确定情感基调,制订诵读方案。内容与风格不同,诗词的情感基调也不相同,应注意区分。制订诵读方案应注意星现停连、长短、抑扬与强弱。2.反复练习,在读音规范、吐字清楚、朗读流畅的基础上,运用通读技巧演绎诗词作品,读出节奏、情感与美感。小组推选优秀选手参加班级活动。朗诵时,注意语音优美、表情自然、仪态端庄。
作业布置 各小组制订诵读方案,准备举行诗歌朗诵会。
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静女优秀ppt课件: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静女优秀ppt课件,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静女》,文学常识,人物形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李凭箜篌引精品ppt课件: 这是一份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李凭箜篌引精品ppt课件,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李凭箜篌引》,教学目标,品品诗题,古代一种拨弦乐器,唐代著名乐手,乐府诗体,李凭箜篌引,中国国都长安,演奏者,赏音乐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静女集体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静女集体备课ppt课件,共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文学常识,朗诵指导,《静女》,整体把握,诗中主要人物有谁,小伙子,以谁的角度写,在什么环境下写的,苦苦等待的时刻,写出什么情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