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卷+讲义、同步练习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 升华和凝华学案设计
展开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 升华和凝华学案设计,共1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升华,凝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
一、升华:
1.定义:物质从 直接变成 的过程。
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2.特点: ;
3.常见升华现象:冰冻的衣服晾干了、樟脑丸慢慢变小、白炽灯泡灯丝变细等。
【例题1】北方寒冷的冬天,晾在室外结冰的衣服会慢慢变干,该过程的物态变化主要是( )
A.汽化 B.熔化 C.升华 D.凝华
【变式1】北方的冬季时常会下雪,孩子们便会堆雪人,起初雪人很大,但过了几天,雪人慢慢变小但周围没有水,这是因为雪( )
A.凝华B.升华C.熔化D.汽化
【例题2】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的现象是( )
A.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 B.冬天,玻璃窗上结冰花
C.衣箱中的樟脑丸逐渐变小 D.夏天,水缸外壁“出汗
【变式2】图所示,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由升华形成的是( )
A.水壶嘴处冒白气 B.潮湿衣服被晾干 C.灯泡的灯丝变细 D.玻璃窗出现冰花
【例题3】食品运输中,常使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防止食品腐烂变质,这是应用了干冰( )
A.液化吸热 B.熔化吸热 C.凝华放热 D.升华吸热
【变式3】2022年2月4日冬奥会在北京开幕。滑冰比赛时,为了消除冰刀滑行造成的划痕,常需进行“补冰”。“补冰”时,工作人员在冰面上浇水,并向浇水处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补冰”时干冰和水发生的主要物态变化分别是( )
A.升华,凝华B.汽化,凝华C.升华,凝固D.汽化,凝固
【例题4】在海韵城的谜海新派海鲜餐厅中,为了保证海鲜的新鲜,会在餐盘中间放置一个装满干冰的杯子,在海鲜餐盘上有大量的白雾,因为干冰 成气态(填物态变化名称), (选填:“吸收”或“放出”)了大量的热,使得空气中的水蒸气 成小水珠(填物态变化名称)。
【变式4】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实验中,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碘颗粒,加热时会看到紫红色气体,这种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物态变化是 ,已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碘的熔点为113.7℃,如图所示的两种加热方式中,图 (填“甲”或“乙”)更好,因为另一种加热方式还可能会出现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二、凝华:
1.定义:物质从 直接变成 的过程。
2.特点: ;
3.常见凝华现象:霜、雾凇、冰花等;
【例题5】受西伯利亚强冷空气东移南压影响,某地出现雨夹雪天气.雪的形成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凝固 B.液化 C.凝华 D.升华
【变式5】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
A.雾凇形成 B.浓雾消散 C.冰雪消融 D.湖水结冰
【例题6】下列各种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冰棍周围的“白气”
C.秋天,草丛里的露珠 D.冬天,窗玻璃的表面上常结有“冰花”
【变式6】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变化形成的。下图描述的物理现象正确的是( )
A.“飘渺的雾”是汽化现象 B.“轻柔的雪”是凝固现象
C.“凝重的霜”是凝华现象 D.“晶莹的露”是熔化现象
【例题7】为了保证质量,新冠肺炎疫苗要在一定的冷冻条件下进行生产、运输、贮存,即所谓冷链。冷链中贮存疫苗的冰箱内形成霜的过程叫 (填物态变化名称),该过程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
【变式7】《流浪地球》是一部科幻大片,影片中有一段情节描述了将来某一天,由于太阳辐射的减少,在地球表面,北京气温达﹣84℃,这里人呼吸时呼出的“白气”已经不是水滴,而是一些小冰晶,这些冰晶的形成是 现象,在这个过程中,要 热。
【例题8】在试管中放少量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当固态碘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后,将试管从热水中取出,放入凉水中,碘蒸气又会变为固态碘附在试管内壁上,关于碘的物态变化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先升华后凝华 B.先汽化后凝固
C.先升华后凝固 D.先汽化后凝华
【变式8】用久的白炽灯泡灯丝变细、玻璃泡壁发黑,钨丝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凝固 B.升华
C.凝华 D.先升华后凝华序号
知识点
难易程度
例题数
变式题数
合计
一
升华
★
4
4
16
二
凝华
★
4
4
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3章 《物态变化》
第4节 升华和凝华 讲义
(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
一、升华:
1.定义:物质从 固态 直接变成 气态 的过程。
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2.特点: 吸热 ;
3.常见升华现象:冰冻的衣服晾干了、樟脑丸慢慢变小、白炽灯泡灯丝变细等。
【例题1】北方寒冷的冬天,晾在室外结冰的衣服会慢慢变干,该过程的物态变化主要是( )
A.汽化 B.熔化 C.升华 D.凝华
【答案】C
【解析】解:寒冷的冬天,晾在室外结冰的衣服会慢慢变干,是冰直接升华为水蒸气。
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变式1】北方的冬季时常会下雪,孩子们便会堆雪人,起初雪人很大,但过了几天,雪人慢慢变小但周围没有水,这是因为雪( )
A.凝华B.升华C.熔化D.汽化
【答案】B
【解析】解:冬天小朋友们堆的雪人会慢慢变小,是因为雪升华为水蒸气跑掉了,而不是熔化。
故选:B。
【例题2】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的现象是( )
A.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 B.冬天,玻璃窗上结冰花
C.衣箱中的樟脑丸逐渐变小 D.夏天,水缸外壁“出汗
【答案】C
【解析】解:A、由于冰棍的温度低,导致冰棍周围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降低变成小水珠,形成白气,这是液化过程,故A错误。
B、冬天,室外温度低,玻璃窗温度也低,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直接变成小冰晶,形成冰花,这是凝华过程,故B错误。
C、衣箱中的樟脑丸直接变成樟脑蒸气,这是升华过程,故C正确。
D、夏天,盛水的水缸温度比空气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水缸变成小水珠,出现水缸“出汗”的现象,这是液化过程,故D错误。
故选:C。
【变式2】图所示,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由升华形成的是( )
A.水壶嘴处冒白气 B.潮湿衣服被晾干
C.灯泡的灯丝变细 D.玻璃窗出现冰花
【答案】C
【解析】解:A、水壶嘴处冒白气,是因为从水壶内出来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空气变成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A错误。
B、潮湿的衣服被晾干,是衣服上的水变成了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故B错误。
C、灯泡的灯丝变细,是钨丝在高温下直接变成钨蒸气,是升华现象,故C正确。
D、玻璃窗出现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直接变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例题3】食品运输中,常使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防止食品腐烂变质,这是应用了干冰( )
A.液化吸热 B.熔化吸热 C.凝华放热 D.升华吸热
【答案】D
【解析】解:干冰是极易升华的物质,在干冰升华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从而使周围的温度降低,以获得低温,从而防止食品腐烂变质。
故选:D。
【变式3】2022年2月4日冬奥会在北京开幕。滑冰比赛时,为了消除冰刀滑行造成的划痕,常需进行“补冰”。“补冰”时,工作人员在冰面上浇水,并向浇水处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补冰”时干冰和水发生的主要物态变化分别是( )
A.升华,凝华B.汽化,凝华C.升华,凝固D.汽化,凝固
【答案】C
【解析】解:“补冰”时,工作人员在冰面上浇水,并向浇水处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固态二氧化碳会吸热迅速的升华变为二氧化碳气体,使水放热凝固成冰。
故选:C。
【例题4】在海韵城的谜海新派海鲜餐厅中,为了保证海鲜的新鲜,会在餐盘中间放置一个装满干冰的杯子,在海鲜餐盘上有大量的白雾,因为干冰 成气态(填物态变化名称), (选填:“吸收”或“放出”)了大量的热,使得空气中的水蒸气 成小水珠(填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升华;吸收;液化。
【解析】解:为了保证海鲜的新鲜,会在餐盘中间放置一个装满干冰的杯子,在海鲜餐盘上有大量的白雾,因为干冰升华吸收热量,使气温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为小水滴。
故答案为:升华;吸收;液化。
【变式4】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实验中,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碘颗粒,加热时会看到紫红色气体,这种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物态变化是 ,已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碘的熔点为113.7℃,如图所示的两种加热方式中,图 (填“甲”或“乙”)更好,因为另一种加热方式还可能会出现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答案】升华;甲;熔化。
【解析】解: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碘颗粒,加热时会看到紫红色气体,这种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物态变化是升华。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碘的熔点为113.7℃,如图所示的两种加热方式中,图甲更好,因为甲中水沸腾时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水温达不到碘的熔点113.7℃,碘不会发生熔化现象,而乙方法加热,火焰温度超过碘的熔点,碘会发生熔化现象。
故答案为:升华;甲;熔化。
二、凝华:
1.定义:物质从 气态 直接变成 固态 的过程。
2.特点: 放热 ;
3.常见凝华现象:霜、雾凇、冰花等;
【例题5】受西伯利亚强冷空气东移南压影响,某地出现雨夹雪天气.雪的形成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凝固 B.液化 C.凝华 D.升华
【答案】C
【解析】解: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形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变式5】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
A.雾凇形成 B.浓雾消散 C.冰雪消融 D.湖水结冰
【答案】A
【解析】解:A、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A符合题意;
B、浓雾消散,小水滴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冰雪消融,冰雪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湖水结冰,水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例题6】下列各种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冰棍周围的“白气”
C.秋天,草丛里的露珠 D.冬天,窗玻璃的表面上常结有“冰花”
【答案】D
【解析】解:A、春天,冰雪消融,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凝固,故A不符合题意;
B、夏天,冰棍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故B不符合题意;
C、秋天,草丛里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故C不符合题意;
D、冬天,“冰花”是室内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变式6】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变化形成的。下图描述的物理现象正确的是( )
A.“飘渺的雾”是汽化现象 B.“轻柔的雪”是凝固现象
C.“凝重的霜”是凝华现象 D.“晶莹的露”是熔化现象
【答案】C
【解析】A.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故A错误。
B.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B错误。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C正确。
D.露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例题7】为了保证质量,新冠肺炎疫苗要在一定的冷冻条件下进行生产、运输、贮存,即所谓冷链。冷链中贮存疫苗的冰箱内形成霜的过程叫 (填物态变化名称),该过程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
【答案】凝华;放热。
【解析】解:冷链中贮存疫苗的冰箱内形成霜的过程叫凝华,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该过程需要放热。
故答案为:凝华;放热。
【变式7】《流浪地球》是一部科幻大片,影片中有一段情节描述了将来某一天,由于太阳辐射的减少,在地球表面,北京气温达﹣84℃,这里人呼吸时呼出的“白气”已经不是水滴,而是一些小冰晶,这些冰晶的形成是 现象,在这个过程中,要 热。
【答案】凝华;放。
【解析】解:假设北京气温达﹣84℃,这里人呼吸时呼出的“白气”已经不是水滴,而是一些小冰晶,这些冰晶是水蒸气直接凝华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
故答案为:凝华;放。
【例题8】在试管中放少量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当固态碘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后,将试管从热水中取出,放入凉水中,碘蒸气又会变为固态碘附在试管内壁上,关于碘的物态变化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先升华后凝华 B.先汽化后凝固
C.先升华后凝固 D.先汽化后凝华
【答案】A
【解析】解:放入热水中,当固态碘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后,将试管从热水中取出,放入凉水中,碘蒸气又会变为固态碘附在试管内壁上,是固态的碘先升华为碘蒸气,碘蒸气又遇冷凝华为固态。
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变式8】用久的白炽灯泡灯丝变细、玻璃泡壁发黑,钨丝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凝固 B.升华
C.凝华 D.先升华后凝华
【答案】D
【解析】用久的灯泡灯丝变细,是由于钨丝在高温状态下发生了升华现象,变成了钨蒸气;灯泡发黑,是由于灯泡内的钨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灯泡内壁,发生了凝华现象,形成的固态钨附着在内壁上,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序号
知识点
难易程度
例题数
变式题数
合计
一
升华
★
4
4
16
二
凝华
★
4
4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透镜导学案,共1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透镜及其分类,透镜的光路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册第2节 密度导学案,共1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密度及其特性,密度的比较和计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第1节 透镜学案设计,共1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透镜及其分类,透镜的光路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