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备战2024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高分突破(新高考通用)
考点巩固卷17 空间中的平行与垂直(八大考点)-备战2024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高分突破(新高考通用)
展开
这是一份考点巩固卷17 空间中的平行与垂直(八大考点)-备战2024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高分突破(新高考通用),文件包含考点巩固卷17空间中的平行与垂直八大考点原卷版docx、考点巩固卷17空间中的平行与垂直八大考点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01判断平行,垂直的有关命题
1.已知是两条不重合的直线,是两个不重合的平面,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若,则B.若,则
C.若,则D.若,则
【答案】C
【分析】对于A,根据可能平行、可能相交且不垂直判断;对于B,根据可能平行、可能相交且不垂直、异面且不垂直判断;对于C,根据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判断;对于D,根据或异面判断.
【详解】对于A,,则可能平行、可能相交且不垂直,故A不正确;
对于B,,则可能平行、可能相交且不垂直、可能异面且不垂直,故B不正确;
对于C,若,根据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知,故C正确;
对于D,若,则或异面,故D不正确.
故选:C.
2.直线a,b互相平行的一个充分条件是( )
A.a,b都平行于同一个平面B.a,b与同一个平面所成角相等
C.a,b都垂直于同一个平面D.a平行于b所在平面
【答案】C
【分析】根据各选项中的条件判断直线a,b的位置关系,可得出正确的答案.
【详解】对于A:若a,b都平行于同一个平面,则a,b平行、相交或异面,故A错误;
对于B:若a,b为圆锥的两条母线,它们与底面所成角相等,但它们是相交直线,即a,b与同一个平面所成角相等,不能得出直线a,b互相平行,故B错误;
对于C:若a,b都垂直于同一个平面,则a,b互相平行,故C正确;
对于D:若a平行于b所在平面,则a,b平行或异面,故D错误;
故选:C
3.已知平面,直线,若且,则“”是“”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B
【分析】根据线线垂直、线面垂直和面面垂直的相互转化和必要不充分条件的定义可得答案.
【详解】如下图且,,则l//a,此时,,所以,充分性不成立;
若,因为,所以,必要性成立,
故 “”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故选:B.
4.已知是两条不同的直线,,是两个不重合的平面,则有下列命题
①,,;
②,,;
③,,;
④,.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
A.0B.1C.2D.3
【答案】B
【分析】利用空间中直线、平面间的位置关系逐项判断即可.
【详解】①若,,,则直线没有交点,异面或,故①不正确;
②若,,,当均与,的交线平行时,可得,故②不正确;
③若,,则,又,则,故③正确;
④若,,则或,故④不正确.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故选:B.
5.设是两条不同的直线,是两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若,则B.若,则
C.若,则D.若,则
【答案】D
【分析】由空间中的线面关系,结合特例法判断ABC,根据两平面的法向量的位置关系判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判断.
【详解】对于A,若,则或,错误;
对于B,若,的位置关系不确定,可以平行、相交、异面直线,错误;
对于C,若,则或者相交,错误;
对于D,若,可得的方向向量分别是的法向量,因为,所以的法向量垂直,所以的方向向量垂直,则,正确.
故选:D.
6.若直线不平行于平面,且,则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
A.内不存在与异面的直线B.内存在与平行的直线
C.内存在唯一一条直线与相交D.内存在与垂直的直线
【答案】D
【分析】利用图形判断A选项;利用反证法可判断B选项;设,取内所有过点的直线可判断C选项;利用线面垂直的性质可判断D选项.
【详解】因为直线不平行于平面,且,则直线与平面相交,
对于B选项,若内存在与平行的直线,则,且,,则,与题设矛盾,B错;
对于A选项,如下图所示:
设,设直线满足,且,在平面内存在直线,使得,且,
由A选项可知,与不平行,若,则、,且、,从而有,与题设矛盾,
故与异面,即在平面内存在直线与直线异面,A错;
对于C选项,设,则平面内所有过点的直线均与直线相交,C错;
对于D选项,设,在直线上取异于点的一点,
设点在平面内的射影为点,连接,
在平面内存在直线,使得,因为,,则,
因为,、平面,所以,平面,
因为平面,所以,,故内存在与垂直的直线,D对.
故选:D.
考点02平行的判定定理
7.下列正方体中,A,B为正方体的两个顶点,M,N,P分别为其所在棱的中点,则能满足平面MNP的是( )
A. B.
C. D.
【答案】C
【分析】由与平面MNP相交,判断A;由,结合不在平面判断B;由线面平行的判定判断C;由中位线定理判断D.
【详解】对于A:连接,由图可知,与平面相交,故不满足平面,故A错误;
对于B:如图所示,分别是所在棱的中点,连接
则平面MNP和平面为同一平面,因为,
因为与平面相交,所以不满足平面,故B错误;
对于C:连接,交与点,连接,因为,分别为中点,
所以,由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知,平面,故C正确;
对于D:分别是所在棱的中点,连接,,
平面与平面为同一平面,
取的中点为,连接,由中位线定理可知,,
因为与平面相交,所以不满足平面,故D错误;
故选:C
8.如图,在直三棱柱中,D,F分别是的中点.
(1)若E为CD的中点,O为侧面的中心,证明:平面;
(2)若,侧面为菱形,求三棱锥的体积.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
【分析】(1)连接,,证得,进而证得,结合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即可得证;
(2)根据题意,结合,利用锥体的体积公式,即可求解.
【详解】(1)证明:连接,.
因为O为侧面的中心,且侧面为矩形,所以O是的中点.
因为为的中点,所以,
因为 分别是,的中点,且 且
所以,所以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所以,
又因为,所以,平面,平面,
所以平面.
(2)解:因为,且是的中点,且侧面为菱形,
所以,
因为,所以,
所以的面积,
在直三棱柱中,底面,
所以.
9.在直三棱柱中,是的中点.
(1)求证://平面;
(2)求三棱锥的体积;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5
【分析】(1)借助题设条件运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2)依据题设运用体积转换法进行探求.
【详解】(1)设,连接,由直三棱柱性质可知,侧面为矩形,
∴为中点, 又∵为中点,∴在中,,
又∵平面,平面,
∴平面.
(2)由题,∴,即,
又由直三棱柱可知,侧棱底面,
∴.
所以三棱锥的体积为5
10.如图,在直三棱柱中,,,.
(1)求三棱柱的侧面积;
(2)设为的中点,求证:平面.
【答案】(1)48
(2)证明见解析
【分析】(1)由题意直三棱柱侧面都为矩形,分别求其面积即可;
(2)连接交于点,连接,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得,从而由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证.
【详解】(1)∵三棱柱为直三棱柱,
∴侧面均为矩形,
∵,所以底面均为直角三角形,
又∵,,
∴,
∴三棱柱的侧面积为.
∴三棱柱的侧面积为.
(2)连接交于点,连接,
∵四边形为矩形,
∴为的中点,
∵D为的中点,∴.
∴平面,平面,
∴平面.
11.如图,在几何体中,已知四边形是正方形,,分别为的中点,为上靠近点的四等分点.
(1)证明://平面;
(2)证明:平面//平面.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证明见解析.
【分析】(1)令与的交点,利用平行公理及线面平行的判定推理作答.
(2)取的中点,根据给定的条件结合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证明线线平行,再利用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的判定推理作答.
【详解】(1)如图,连接,设与相交于点,连接,
因为四边形是正方形,则为的中点,又为的中点,
于是,,即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则,
而平面,平面,
所以平面.
(2)取的中点,连接,因为,且,
则四边形都为平行边形,有,
于是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即有,
而为上靠近点的四等分点,则为的中点,又为的中点,则,
因此,又平面,平面,则平面,
显然,又平面,平面,则平面,
而平面,
所以平面平面.
12.如图:在正方体中,为的中点.
(1)试判断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若为的中点,求证:平面平面.
【答案】(1)直线平面,理由见解析
(2)证明见解析
【分析】(1)利用三角形中位线性质可得,由线面平行的判定可证得结论;
(2)根据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可得,由线面平行判定可得平面,结合(1)中结论,由面面平行的判定可证得结论.
【详解】(1)直线平面,理由如下:
连接,交于点,连接,
四边形为正方形,为中点,又为中点,,
平面,平面,平面.
(2)分别为中点,,又,
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平面,平面,平面,
由(1)知:平面,又,平面,
平面平面.
考点03补全平行的条件
13.如图,在四棱锥中,底面,底面是矩形,.
(1)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2)若是的中点,是上靠近点的三等分点,棱上是否存在一点使平面?证明你的结论并求的长.
【答案】(1);
(2)存在满足条件的点,且点为线段上靠近点的三等分点.证明见解析,.
【分析】(1)法一:根据垂直关系分别求出以及,利用等体积转化法可求出点到平面的距离;法二:由条件可证明平面,从而点到平面的距离即为所求,在等腰直角中可求出结果;
(2)取点为线段上靠近点的三等分点,可证明平面平面,从而平面,结合三等分点即可求出结果.
【详解】(1)方法一:如图,连接,因为平面,
所以.
因为平面,平面,所以,
又平面PCD,
所以平面,平面,
所以.
设点到平面的距离为,
则.
又因为,所以可得,
得,即点到平面的距离为.
方法二:因为平面,所以平面,
所以点到平面的距离即点到平面的距离.
作,垂足为.
同方法一可知平面,所以平面平面,且交线为,
又平面,所以平面,点到平面的距离即.
在等腰直角中,,
所以,即点到平面的距离为.
(2)存在满足条件的点,且点为线段上靠近点的三等分点.
证明如下:
连接交于点,连接.
因为点是的三等分点,所以为的中点,为的中点.
在矩形中,为的中点,
所以,平面,所以平面,
因为点为的中点,所以,平面,
所以平面DEF ,又因为平面,
所以平面平面,
又因为平面,所以平面,
因为,所以.
14.如图,在四棱锥中,底面为矩形,,点为线段上的点,且.
(1)证明:平面;
(2)若,且在线段上存在一点,使得平面.请确定点的位置.并证明你的结论.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为线段上靠近的三等分点,证明见解析.
【分析】(1)证明,,从而可证明;
(2)取四等分点,使得,延长交于点,由即可证明.
【详解】(1)为矩形,.
又平面,
平面.
平面,
.
,平面,
平面.
(2)取四等分点,使得,
连接平面平面,
则平面.
延长交于点,
,即,
为三等分点,.
15.如图平面,是矩形,,,点是的中点,点是边上的任意一点.当是的中点时,线段上是否存在点,使得平面平面,若存在指出点位置并证明,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答案】存在为中点使面面,理由见解析
【分析】取的中点,连接,由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即可证明平面平面.
【详解】存在为中点,使得平面平面,理由如下:
当为中点,连接,
又是的中点,是的中点,
所以,,
而平面,平面,所以平面,
同理可证面,
又,即平面平面,
综上,为中点时平面平面.
16.如图:在正方体中,M为的中点.
(1)求证:平面;
(2)在线段上是否存在一点N,使得平面平面,说明理由.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存在,理由见解析
【分析】(1)连接BD交AC于O,连接MO,通过证明可证明结论;
(2)上的中点N即满足平面平面,通过证明平面结合平面可证明结论.
【详解】(1)连接BD交AC于O,连接MO.
∵为正方体,底面为正方形,∴O为BD的中点.
∵M为的中点,在中,OM是的中位线,所以.
又平面,平面,∴平面;
(2)上的中点N即满足平面平面,
∵N为的中点,M为的中点,∴,且,
∴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平面,平面,
∴平面;
由(1)知平面,
又∵,
∴平面平面.
17.如图,ABCD为直角梯形,∠C=∠CDA=90°,,P为平面ABCD外一点,且PB⊥BD.
(1)求证:PA⊥BD;
(2)若PC与CD不垂直,求证:PA≠PD;
(3)若直线l过点P,且直线l∥直线BC,试在直线l上找一点E,使得直线PC∥平面EBD.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证明见解析
(3)答案见解析
【分析】(1)要证PA⊥BD,只需证明AB⊥BD、PB⊥BD(因为PA、PB是平面PAB内的两条相交直线);
(2)利用反证法证明,推出CD⊥PC,与已知条件PC与CD不垂直矛盾,可证:;
(3)在上l取一点E,使PE=BC,利用直线l∥直线BC,推出PC∥BE,可以证明直线PC∥平面EBD.
【详解】(1)∵ABCD为直角梯形,过点作,因为,
所以四边形为正方形,则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
所以,
∴AB⊥BD,又PB⊥BD,AB∩PB=B,AB,PB⊂平面PAB,
所以BD⊥平面PAB,PA⊂面PAB,∴PA⊥BD.
(2)假设,如图连接PN,
则PN⊥AD,BN⊥AD,
AD⊥平面PNB,得PB⊥AD,
又PB⊥BD,得PB⊥平面ABCD,平面ABCD,
∴PB⊥CD又∵BC⊥CD,∴CD⊥平面PBC,平面PBC,
∴CD⊥PC,与已知条件PC与CD不垂直矛盾,
∴.
(3)在上l取一点E,使PE=BC,
∵PE∥BC,∴四边形BCPE是平行四边形,
∴PC∥BE,平面EBD,BE⊂平面EBD,
∴PC∥平面EBD.
18.如图1,已知菱形的对角线交于点,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将三角形沿线段折起到的位置,如图2所示.
(1)求证:;
(2)在线段上是否分别存在点,使得平面平面?若存在,请指出点的位置,并证明;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存在,分别是的中点,证明见解析
【分析】对于(1),证明平面即可.
对于(2),使即可.
【详解】(1)证明:折叠前,四边形是菱形,,
折叠后.
平面,
又平面.
(2)在线段上分别存在点,且分别是的中点时,平面平面.
证明如下:
如图,分别取的中点,连结,
在中,分别是的中点,.
分别是的中点,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且等于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又平面
平面,
平面平面.
考点04平行的性质定理
19.设是两条直线,是两个平面,若,,则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A.B.
C.是两条异面直线D.
【答案】B
【分析】ACD可举出反例,D选项,可根据面面平行得到线面平行.
【详解】ACD选项,如图1和图2,,,则或是两条异面直线,故ACD错误.
B选项,,,根据面面平行的性质可知,故B正确;
故选:B
20.如图,是棱长为1正方体的棱上的一点,且平面,则与的位置关系为 ;线段的长度为 .
【答案】 /
【分析】根据线面平行性质定理,结合中位线定理以及勾股定理,可得答案.
【详解】连接,交与,连接,则为的中点,
因为平面,平面,平面平面,
所以,故为的中点,所以,
在中.
故答案为:;.
21.如图,空间几何体中,四边形是矩形,平面,平面平面.
(1)求证:;
(2)求证:.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证明见解析
【分析】(1)先证明线面垂直,再根据线面垂直得出线线垂直即可;
(2)先证明证明线面平行,再应用线面平行性质定理即可证明;
【详解】(1)由四边形是矩形,得,
由平面,又平面,得,,平面ADE,平面ADE,
平面ADE,
又平面ADE,;
(2)因为四边形是矩形,所以.
又平面,且平面,所以平面,
而平面,且平面平面,所以.
22.在四棱锥中,平面,点分别为的中点.
(1)求证:平面;
(2)过点的平面交于点,求的值.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
【分析】(1)通过证明和,证明平面
(2)通过证明所以,得是中点,可求的值.
【详解】(1)证明:因为是中点,,
则有,所以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有.
因为,所以,
因为平面,平面,所以.
因为,平面,,
所以平面.
因为平面,所以.
因为是中点,所以,所以.
因为平面,,
所以平面.
(2)取中点,连接,如图所示,
因为是中点,所以,.
因为,所以.
所以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所以.
因为平面,平面,所以平面.
因为平面平面,平面,所以.
因为是中点,所以是中点,所以.
23.在平面四边形中(如图1),,,,E是AB中点,现将△ADE沿DE翻折得到四棱锥(如图2),
(1)求证:平面平面;
(2)图2中,若F是中点,试探究在平面内是否存在无数多个点,都有直线平面,若存在,请证明.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存在,证明见解析
【分析】(1)由,,可得平面,进而得出结论;
(2)延长ED与BC交于点G,在平面AED内过G作GH∥AD,且GH=AD,可证得AD∥平面CGH,DF∥平面CGH,从而平面ADF∥平面CGH,由题意,可得点P在直线GH上,可求得结论.
【详解】(1)∵,,,平面,
∴平面,
∵平面,∴平面平面.
(2)延长ED与BC交于点G,在平面AED内过G作GH∥AD,且GH=AD,连接AH,CH,
AD平面CGH,GH平面CGH,则AD∥平面CGH,
若F是EB中点,则DC∥FB,且DC=FB,
则BCDF为平行四边形,故DF∥BC,即DF∥CG,
DF平面CGH,CG平面CGH,则DF∥平面CGH,
又AD,DF平面ADF,AD∩DF=D,则平面ADF∥平面CGH,
由题意,可得点P在直线GH上,
CP平面CGH,则CP∥平面ADF,满足题意,
所以,在平面AED内存在无数多个点,都有直线CP∥平面ADF.
24.如图,在四棱锥中,底面ABCD为平行四边形,M为PA的中点,E是PC靠近C的一个三等分点.
(1)若N是PD上的点,平面ABCD,判断MN与BC的位置关系,并加以证明.
(2)在PB上是否存在一点Q,使平面BDE成立?若存在,请予以证明,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存在,证明见解析
【分析】(1).利用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可得答案;
(2)当Q是PB的中点时,平面BDE成立.由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得平面BDE、平面BDE,再由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答案.
【详解】(1),理由如下,
因为平面ABCD,平面PAD,平面平面,∴.
又因为,∴;
(2)当Q是PB的中点时,平面BDE成立,理由如下,
取PE的中点F,连接QF,又Q为PB的中点,∴.∵平面BDE,平面BDE,∴平面BDE,
连接AC交BD于点O,则O为AC的中点,又E是PC靠近C的一个三等分点,
∴E为CF的中点,∴,
∵平面BDE,平面BDE,∴平面BDE,
又,∴平面平面BDE,
∵平面AQF,∴平面BDE.
考点05垂直的判定定理
25.如图,在直三棱柱中,,,分别是,的中点.
(1)求证:平面;
(2)求证:.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证明见解析
【分析】(1)利用中位线定理证得,从而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即可得证;
(2)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依次证得,面,,再结合题设条件证得,从而得证.
【详解】(1)连接,如图,
因为在直三棱柱中,侧面是矩形,
又是的中点, 则是的中点,
因为是的中点,所以,
因为平面,平面,所以平面.
(2)因为在直三棱柱中,底面,
又底面,所以,
因为,所以,
又,面,所以面,
又面,所以,
因为侧面是矩形,,所以侧面是正方形,则,
又,面,所以面,
因为面,所以.
26.如图,中,,是正方形,平面平面,若、分别是、的中点.
(1)求证:∥平面;
(2)求证:平面平面.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证明见解析
【分析】(1)取的中点,连接,,则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再结合正方形的性质可得∥,则∥平面,由理∥平面,从而可证得平面∥平面,进而可证得结论;
(2)由已知面面垂直可得平面,则,再由结合勾股定理逆定理可得,再由面线垂直和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证得结论.
【详解】(1)证明:如图,取的中点,连接,.
,分别是和的中点,∥,∥.
又四边形为正方形,
∥,从而∥.
平面,平面,
∥平面,
同理∥平面,又,平面,
平面∥平面,
平面,则∥平面;
(2)为正方形,.
又平面平面,且平面平面,面,
平面,
∵平面,∴,
设,,
,
∴,∴.
又,,平面,
平面,而平面,
∴平面平面.
27.如图,长方体的底面是正方形,点在棱上,.
(1)证明:平面;
(2)若,,求四棱锥的体积.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18
【分析】(1)由平面,得,再由,能证明平面;
(2)根据棱锥的体积公式即可求解四棱锥的体积.
【详解】(1)证明:在长方体中,平面,由于平面,,
,,平面,平面,
平面;
(2)长方体的底面是正方形,
取中点,连接,,则;
平面,
四棱锥的体积为.
28.如图,中,,四边形是正方形,平面平面,若G,F分别是,的中点.
(1)求证:平面;
(2)求证:平面平面.
【答案】(1)见解析
(2)见解析
【分析】(1)取的中点,连接,,则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再结合正方形的性质可得,则平面,由理平面,从而可证得平面平面,进而可证得结论;
(2)由已知面面垂直可得平面,则,再由结合勾股定理逆定理可得,再由面线垂直和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证得结论.
【详解】(1)证明:如图,取的中点,连接,.
,分别是和的中点,,.
又四边形为正方形,
,从而.
平面,平面,
平面,
同理平面,又,平面,
平面平面,
平面,则平面.
(2)为正方形,.
又平面平面,且平面平面,面,
平面,
∵平面,∴,
设,,
,
∴,∴.
又,,平面,
平面,而平面,
∴平面平面.
29.如图,是棱长为4的正方体,E是的中点.
(1)证明:;
(2)求三棱锥的体积.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
【分析】(1)由题意可得,,从而平面,再利用线面垂直的性质证明即可;
(2)设与交于点,连接,首先证明平面,再利用顶点转化法即可求出三棱锥体积.
【详解】(1)连接,∵四边形是正方形,.
在正方体中,平面,
又平面,.
又平面,平面,
平面.
又平面,.
(2)设与交于点F,连接.
在正方体中,.
又分别是的中点,,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平面平面, 平面.
又正方体的棱长为4,
.
30.如图,在四棱锥中,底面是正方形,底面ABCD,,点M是SD的中点,且交SC于点N.
(1)求证:平面ACM;
(2)求证:;
(3)求证:平面平面AMN.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证明见解析
(3)证明见解析
【分析】(1)连结交于,连结,由的中位线定理,得,由此能证明结论;
(2)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得平面,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可证得结论;
(3)由,,得平面,从而,由等腰三角形性质得,从而平面,进而,由证得面面垂直.
【详解】(1)连结交于,连结,
是正方形,是的中点.
是的中点,是的中位线.
.
又平面,平面,
平面.
(2)是正方形,
底面,底面,,
又平面,
平面
平面,
(3)底面,底面,,
由正方形可得,又平面
平面,且平面,.
又,是的中点,.
又平面,平面.
平面,.
由已知,又平面,
平面.
又平面,平面平面.
考点06补全垂直的条件
31.已知平面,和直线,给出以下条件:①;②;③;④.要想得到,则所需要的条件是 .(填序号)
【答案】②④
【分析】由于当一条直线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时,此直线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由此能求出结果.
【详解】解:平面,和直线,给出条件:①;②;③;④,
由于当一条直线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时,此直线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结合所给的选项,故由②④可推出.
即②④是的充分条件,
满足条件②④时,有.
故答案为:②④.
32.在四棱锥中,是等边三角形,且平面平面,,.
(1).在AD上是否存在一点M,使得平面平面,若存在,请证明;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若的面积为,求三棱锥的体积.
【答案】(1)存在;证明见解析
(2)
【分析】(1)由题可得,即在上找一点M,使平面即可;
(2)设,由题目条件及的面积为,可得,即可得三棱锥的体积.
【详解】(1)存在,当M为的中点时,平面平面.
证明:取AD的中点M,连接,
由是等边三角形,可得,
由平面平面,平面,
平面平面,可得平面,
由平面,可得平面平面.
(2)设,可得,
则,由,
可得,
由.
所以三棱锥P-ABC的体积为.
.
33.如图,在正方体中,分别是棱的中点.
(1)求证:;
(2)若点分别在上,且.求证:;
(3)棱上是否存在点,使平面平面?若存在,确定点P的位置,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证明见解析
(3)存在,点P为棱CC1的中点
【分析】(1)根据正方体的特征得到AB1⊥B1A 和BC⊥平面,进而得到,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得到AB1⊥平面A1D1CB,从而得到;
(2)连接DE,CD1 ,利用三角形全等得到DE⊥AF,然后根据正方体的特征得到DD1⊥平面ABCD,进而得到AF⊥DD1,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得到AF⊥平面D1DE,从而得到AF⊥D1E,结合(1)的结论和线面垂直的判定得到D1E⊥平面AB1F和MN⊥平面B1AF,进而得到;
(3)连接FP,AP,利用中位线定理得到FP∥C1D,再利用正方体的特征得到FP与AB1共面于平面AB1PF.结合(2)的结论,利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即可求证.
【详解】(1)如图,
连接A1B,CD1
∵正方体
∴四边形为正方形,∴AB1⊥A1B,
又∵正方体,∴BC⊥平面,
AB1⊂平面,所以BC⊥AB1,
又BC∩A1B=B,平面
∴所以AB1⊥平面A1D1CB,又∵D1E⊂平面A1D1CB,
∴AB1⊥D1E ;
(2)如图,连接DE,CD1
在正方形ABCD中,E,F分别为棱的中点
∴AD=DC,DF=EC,∠ADF=∠DCE,∴△ADF≌△DCE,∴∠DAF=∠CDE.
∵∠CDE+∠ADE=,所以∠DAF+∠ADE=, 即DE⊥AF.
又∵正方体中,DD1⊥平面ABCD,AF⊂平面ABCD,∴AF⊥DD1,
∵DD1∩DE=D,D1D,DE⊂平面D1DE
∴AF⊥平面D1DE.
又∵D1E⊂平面D1DE,∴AF⊥D1E.
由(1)可知AB1⊥D1E
又∵AB1∩AF=A,AB1,AF⊂平面AB1F ∴D1E⊥平面AB1F.
又∵,AB1//C1D
∴MN⊥AB1,又∵MN⊥AF AB1∩AF=A,AB1,AF⊂平面AB1F
所以MN⊥平面B1AF,
所以.
(3)存在.如图,当点P为棱CC1的中点时,平面平面.
连接FP,AP,∵点P,F分别为棱CC1,CD的中点∴FP∥C1D,
∵正方体,∴AD∥B1C1,∴,
∴C1D∥AB1,∴FP∥AB1 ,∴FP与AB1共面于平面AB1PF.
由(2)知D1E⊥平面B1AF,即D1E⊥平面AFP.
又因为D1E⊂平面CD1E.
∴平面平面.
34.如图所示,正四棱锥中,为底面正方形的中心,已知侧面与底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为,是的中点.
(1)请在棱与上各找一点和,使平面平面,作出图形并说明理由;
(2)求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正切值;
(3)问在棱上是否存在一点,使侧面,若存在,试确定点的位置;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答案】(1)答案见解析
(2)
(3)答案见解析
【分析】(1)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可得线线平行,进而可得线面平行,由线面平行可证明面面平行,
(2)利用线线平行,即可找到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进而在三角形中进行求解即可,
(3)根据线线垂直,可得线面垂直,即可找到的位置.
【详解】(1)分别取AB,BC的中点M,N,连接MN,NE,
则平面MNE//平面PAC
证明:在中,M,E分别为AB,PB的中点,
所以ME//AP,同理,NE//PC,
又平面平面
所以ME//平面PAC,同理NE//平面PAC
又ME,所以平面MNE //平面PAC
(2)连接,,
因为分别是的中点,所以,
故为异面直线与所成的角或其补角.
因为,,平面,
所以平面.又平面,所以.
设四棱锥的底面边长为,
取中点为,连接由于,故为侧面与底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故,
在中,,
所以,
所以;
(3)存在点F符合题意,且AF=AD,
证明:取OB得中点Q,连接,
在中,Q,E分别为BP,BO的中点,所以QE//PO,
所以QE⊥平面ABCD,
因为BC平面ABCD,所以QE⊥BC,
又在中,,,
所以QF//AB,所以QF⊥BC,又,
所以BC⊥平面QEF,所以BC⊥EF
在,PF= =,BF= =
所以,故
又
所以平面PBC,所以存在点F符合题意。
所以存在这样的F点,且
35.如图,已知四棱锥的底面为等腰梯形,,与相交于点O,且顶点P在底面上的射影恰为O点.又.
(1)求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余弦值;
(2)求二面角的大小;
(3)设点M在棱上,且,问为何值时,平面.
【答案】(1);
(2)45°;
(3)见解析.
【分析】(1)由已知得到PO⊥平面ABCD,利用线面垂直的性质得到PO⊥BD,过D做DE∥BC交于AB于E,连接PE,则∠PDE或其补角为异面直线PD与BC所成的角,利用平面几何即可得解;
(2)连接OE,由为等腰梯形,所以,且为中点,所以,又平面,∠PEO为二面角P﹣AB﹣C的平面角,然后求值即可;
(3)连接MD,MB,MO,利用PC⊥平面BMD,得到PC⊥OM,Rt△POC中求的PM=,MC=.
【详解】(1)∵PO⊥平面ABCD,∴PO⊥BD
又,
由平面几何可得:,
过D做DE∥BC交于AB于E,连接PE,
则∠PDE或其补角为异面直线PD与BC所成的角,
∵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
∴OC=OD=1,OB=OA=2,OA⊥OB
∴
又AB∥DC∴四边形EBCD是平行四边形.
∴
∴E是AB的中点,且,
又,
∴PEA为直角三角形,
∴
在△PED中,由余弦定理得
故异面直线PD与BC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
(2)连接OE,由为等腰梯形,所以,且为中点,
所以,又平面,
∠PEO为二面角P﹣AB﹣C的平面角,
∴sin∠PE0=,∴∠PEO=45°,
∴二面角P﹣AB﹣C的平面角的大小为45°;
(3)连接MD,MB,MO,
∵PC⊥平面BMD,OM⊂平面BMD,
∴PC⊥OM,
在Rt△POC中,PC=PD=,OC=1,PO=,
∴PM=,MC=,
∴,
故λ=时,PC⊥平面BMD.
36.如图,在四棱锥A-BCDE中,四边形BCDE为菱形,,,AE=AC,点G是棱AB上靠近点B的三等分点,点F是AC的中点.
(1)证明:∥平面CEG.
(2)点H为线段BD上一点,设,若AH⊥平面CEG,试确定t的值.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0.
【分析】(1)取AG的中点Ⅰ,记,连接FⅠ,DⅠ,GO,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得∥,∥,然后先证得线面平行,再可证得面面平行;
(2)由已知可得△ABC≌△ABE,则GC=GE,得OC⊥OG,结合已知可得OC⊥平面ABD,则OC⊥AG,利用余弦定理求出,再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得BG⊥OG,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可得AG⊥平面CEG,从而可得H与B重合,进而可求得结果.
【详解】(1)证明:如图,取AG的中点Ⅰ,记,连接FⅠ,DⅠ,GO.
在△ACG中,F,Ⅰ分别为AC,AG的中点,所以∥,
同理,在△BDⅠ中,有∥,
因为平面,平面,
所以∥平面,∥平面,
因为,平面,
所以平面∥平面,
又平面ⅠFD,
所以∥平面CEG.
(2)解:因为底面BCDE是菱形,所以OC⊥OD.
因为AE=AC,BC=BE,所以△ABC≌△ABE,
则GC=GE,
又因为点O是EC的中点,所以OC⊥OG.
因为,平面ABD,
所以OC⊥平面ABD,
因为平面ABD,
所以OC⊥AG.
因为,,
所以,
则,
则,所以BG⊥OG.
又因为,平面CEG,
所以AG⊥平面CEG.
若AH⊥平面CEG,则H与B重合.
故.
考点07垂直的性质定理
37.如图,四边形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平面,且为的中点.
(1)求证:;
(2)设平面平面与直线所成的角为,求.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
【分析】(1)过作交于,连接,然后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结合已知条件可得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则,由已知线面垂直可得,从而可证得结论;
(2)延长和交于点,连接和,则可得与重合,证得,从而可得为与直线所成的角,进而可求得结果.
【详解】(1)过作交于,连接 ,
为的中点,为的中点,
,且,
∴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平面,面,,
∴
(2)延长和交于点,连接和,
∵平面平面,与重合,
,∴∽,从而,
∵四边形是正方形,,
从而为平行四边形,
由(1)可知,,
为与直线所成的角,即,
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中,,
38.如图,和都垂直于平面,且,是的中点
(1)证明:直线//平面;
(2)若平面平面,证明:直线平面.
【答案】(1)见解析
(2)见解析
【分析】(1)取中点,连接,由中位线定理可得,,进而可得为平行四边形,由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即可证明;
(2)过作于,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可得,结合垂直于平面即可证明.
【详解】(1)证明:取中点,连接,,
因为为的中点,所以,,
因为,均垂直面,所以,
因为,所以且,
所以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面,面,
所以面.
(2)如图,过作于,
平面平面,且两平面的交线为,平面,
平面,
由平面,.
平面,平面,,
又平面,
平面.
.
39.如图,在六面体中,,平面菱形ABCD. 证明:
(1)B,,,D四点共面;
(2).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证明见解析
【分析】(1)先证明线面平行,得出线线平行,进而得到四点共面;
(2)利用面面垂直得出线面垂直,从而得到线线垂直.
【详解】(1)证明:由,平面,平面,
所以平面.
又因为平面,平面平面,
所以.
同理:,所以,
所以B,,,D四点共面.
(2)证明:菱形ABCD中,又因为平面平面ABCD,
且平面平面,平面ABCD,
所以平面.
因为平面,所以,
由(1)有,所以.
40.如图,已知在三棱锥中,,点分别为棱的中点,且平面平面.
(1)求证:平面;
(2)求证:.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证明见解析
【分析】(1)要证平面,只需证明;
(2)要证,只需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证明平面.
【详解】(1)因为点分别为棱的中点,所以.
又平面平面,
所以平面.
(2)因为,点为棱的中点,所以.
因为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
所以平面.
又平面,所以.
41.如图,在三棱柱中,,分别为棱BC,的中点.
(1)求证: ∥平面;
(2)若平面平面,,,点满足,且,求实数的值.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3
【分析】(1)连接MN,则可得为平行四边形,再结合棱柱的性质可得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则∥,再由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得结论;
(2)取AB的中点,连接,则,再由面面垂直的性质可得平面ABC,则,连接,则,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可得平面,则,从而可得∥,进而可得结果.
【详解】(1)连接MN,因为,分别为棱BC,的中点,
所以,
因为∥,,所以∥,,
所以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又∥,,
所以∥,,所以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又因为平面,平面,
所以∥平面.
(2)解:取AB的中点,连接,因为,
所以,
因为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
所以平面ABC.
因为平面ABC,所以.
连接,因为∥,,所以.
又,平面,所以平面.
因为平面,所以.
又因为,所以,所以∥,
所以为MB的中点,即,所以.
42.如图,四棱锥的底面为梯形,,,底面,平面平面,点在棱上,且.
(1)证明:平面;
(2)证明:.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证明见解析
【分析】(1)过作交于点,连接,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证明即可.
(2)利用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证明即可.
【详解】(1)在平面中,
过作交于点,连接,
因为,所以.
又,所以.
又,所以,
所以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
又平面,平面,
所以平面.
(2)因为底面,平面,
所以.
在平面中,过点作,交于点,
因为平面平面,平面,
平面平面,
所以平面,又平面,所以.
又平面,平面,,所以平面.
又平面,所以.
考点08平行,垂直的综合应用
43.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1)已知平面和直线m,n,若,,则;
(2)已知平面,和直线m,n,且m,n为异面直线,,.若直线满足,,,,则与相交,且交线平行于;
(3)已知平面,和直线m,n,若,,,,则;
(4)在三棱锥中,,,,垂足都为P,则P在底面上的射影是三角形的垂心
A.(2)(4)B.(2)(3)(4)C.(3)(4)D.(1)(2)
【答案】A
【分析】举反例可判断(1);过直线m上点A作,记所在平面为,然后证明,即可判断(2);根据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判断(3);作平面,结合已知证明平面,然后可得,然后可判断(4).
【详解】对于(1):在正方体中,平面,平面,显然与异面,故(1)错误;
对于(2):假设,因为,所以,又,所以(矛盾),故与相交,记交线为.
过直线m上点A作,记所在平面为,
因为,,,所以,
又,所以,
因为,所以.
因为,所以,
又,,
所以,所以,(2)正确;
对于(3):由面面平行判定定理可知(3)错误;
对于(4):作平面,因为平面,所以,
因为,,平面,
所以平面.
又平面,所以.
因为平面,
所以平面,
因为平面,所以,即点O在的BC边的高上.
同理,点O在的AB边和AC边的高上,
所以点O为高的交点,即O为的垂心,(4)正确.
故选:A.
44.(多选)在正方体中,点为棱的中点,点是正方形内一动点(含边界),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B.存在点使得平面
C.存在点使得平面
D.平面截正方体所得的两部分体积比为7:17(或17:7)
【答案】AC
【分析】根据直线与所成的角为,可判定A错误;取的中点,取的中点,分别证得平面和平面,得到平面,可判定B正确;取的中点,连接和,证得平面,得到,
结合与不垂直,可判定C错误;求得截得的棱台的体积,进而可判定D正确.
【详解】对于A中,连接,在正方体中,可得,
所以异面直线与与所成的角即为直线与所成的角(或其补角),
不妨设正方体的棱长为2,则,
则为平行四边形,则,所以A错误;
对于B中,取的中点,连接,
因为为的中点,可得,又因为,所以,
所以平面即为平面,
再取的中点,分别连接,
在正方体中,由为的中点,且为的中点,可得,
因为平面,平面,所以平面,
同理可证平面,
又因为且平面,所以平面平面,
所以只需点在线段上,则平面,所以B正确;
对于C中,取的中点,连接和,可得,
若存在点使得平面,且平面,所以,
因为,所以
在正方体中,可得平面,
又因为平面,所以,
因为且平面,所以平面,
又因为平面,所以,
在正方形中,与不垂直,所以不存在点使得平面,
所以C错误;
对于D中,设正方体的棱长为,可得正方体的体积为,
由平面即为平面,所以截得的棱台的体积为:
,
所以两部分的体积比为,所以D正确.
故选:AC.
45.(多选)如图,正方体中,M,N,Q分别是AD,,的中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则平面MPN
B.若,则平面MPN
C.若平面MPQ,则
D.若,则平面MPN截正方体所得的截面是五边形
【答案】ACD
【分析】根据线线平行即可判断A,根据线面平行的性质即可得矛盾判断B,根据线面线面垂直的性质即可判断C,根据平行关系,即可由线段成比例得线线平行,即可求解截面.
【详解】对于A,连接,在正方体中,可知,
当时,是的中点,则,所以 ,由于平面,平面,所以平面MPN,故A正确,
对于B, 当时,与点重合,连接交于点 ,连接,
若平面MPN,则平面,且平面平面,则,
由于是的中点,则为中点,这显然不符合要求,故B错误,
对于C, 若平面MPQ,则,由于 平面平面,又, 平面,
所以平面,平面,则,
显然 与平面不垂直,故,则,
由于为中点,所以为中点,故 ,C正确,
对于D,取中点,在 上取点,使得,在棱取,使得,在棱上取
由于分别为的中点,所以 ,
同理
连接即可得到截面多边形,故D正确,
故选:ACD
46.如图,在四棱锥中,平面,正方形的边长为2,E是PA的中点.
(1)求证:平面;
(2)若,线段PC上是否存在一点F,使平面?若存在,求出PF的长度;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用坐标法解答不给分)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存在,
【分析】(1)根据线面平行的判断定理,转化为证明线线平行,通过中点,构造中位线,即可证明;
(2)利用垂直关系,转化为证明,,即可说明存在点,再根据等面积法求PF的长度.
【详解】(1)证明:连接交于点,连接OE
四边形是正方形,
点是的中点
又点是的中点,
平面,平面
平面
(2)存在
理由如下:
过点A作AF⊥PC,垂足为点F,由(1)可知
平面,平面
四边形为正方形
又平面,平面,
平面
又平面ACP
又平面,平面BDE,,
平面
,, ,
在中,由等面积法可得
存在点F,使得平面,
47.如图,在四棱锥中,底面是正方形,平面,是棱上的动点(不与重合),交平面于点.
(1)求证:平面;
(2)求证:平面平面;
(3)若是的中点,平面将四棱锥分成五面体和
五面体,记它们的体积分别为,直接写出的值.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证明见解析
(3)
【分析】(1)由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证;
(2)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先得平面,再由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得证;
(3)连结,将五面体分割成三棱锥和四棱锥,分别求出体积,可求,再由,可解此题.
【详解】(1)由底面是正方形,知,
又平面,平面,
所以平面;
(2)由底面是正方形,可知,
又平面,平面,所以,
平面,平面,且,
所以平面,又平面,
所以平面平面;
(3)
连结,
由(1)平面,平面,平面平面,
得,即,
又由(2)平面,可得平面,
由题意,是的中点,
,
又,
所以,
.
48.如图所示,在多面体中,四边形是正方形,是等边三角形,,且,,分别是,的中点.
(1)证明:平面平面;
(2)若平面平面,求四棱锥的体积.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
【分析】(1)根据条件可以证明平面,平面,进而可以证明平面平面;
(2)利用条件可以求出到平面的距离,进而利用体积公式可以求出结果.
【详解】(1)因为,,是的中点,
所以,且,
所以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从而.
因为平面,平面,
所以平面.
同理平面,
又,
所以平面平面.
(2)设的中点为,连接,则.
因为平面平面,
平面平面,
平面,
所以平面,
因为,平面,
所以平面,
所以到平面的距离为,
所以.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考点巩固卷16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八大考点)-备战2024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高分突破(新高考通用),文件包含考点巩固卷16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八大考点原卷版docx、考点巩固卷16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八大考点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考点巩固卷15 等比数列(八大考点)-备战2024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高分突破(新高考通用),文件包含考点巩固卷15等比数列八大考点原卷版docx、考点巩固卷15等比数列八大考点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考点巩固卷14 等差数列(九大考点)-备战2024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高分突破(新高考通用),文件包含考点巩固卷14等差数列九大考点原卷版docx、考点巩固卷14等差数列九大考点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