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通关讲义 第十三章 第二节 内能(分层作业)(原卷版+解析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5205353/0-17050345402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通关讲义 第十三章 第二节 内能(分层作业)(原卷版+解析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5205353/0-170503454031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通关讲义 第十三章 第二节 内能(分层作业)(原卷版+解析版)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5205353/0-170503454034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通关讲义+章末检测
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2节 内能当堂达标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2节 内能当堂达标检测题,共18页。
1.关于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温度高的物体具有内能,温度低的物体没有内能
B. 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具有的内能多
C. 铁水变成铁块,内能减少
D. 0℃的水变成0℃的冰,温度不变,所以内能不变
2.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0°C的冰块内能为零
B.温度低的物体一定比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小
C.0°C的冰化成0°C的水,内能增加
D.运动的物体一定比静止的物体内能大
3.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B.温度越高的物体,内能越大
C.物体的温度不变,内能一定不变
D.零摄氏度的物体内能为零
4.下列关于物体内能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有内能,冰没有内能
B.一杯水放在高处比放在低处时的内能大
C.一杯水的温度越高,它具有的内能越大
D.水蒸气具有的内能一定比水具有的内能大
知识点2 物体内能的改变
5.如图所示,向装有少量水的烧瓶缓慢打气,突然塞子跳起来,同时瓶内出现了“白雾”,关于该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白雾是水蒸气 B.瓶内气体膨胀对外做功
C.瓶内气体内能增加 D.瓶内气体温度升高
6.关于分子和物体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杯子里的水可以任意倒出.说明水分子间没有引力
B.固体间能扩散,表明固体物质分子是运动的
C.把0℃的冰块加热熔化成0℃的水,其内能不变
D.用力搓手,手发热是通过热传递增加手的内能
7.下列实例中,属于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搓手会发热B.用冷水冷却热鸡蛋
C.晒太阳取暖D.给热咖啡加冰降温
8.下列现象中,利用热传递使物体的内能减小的是( )
A.来回弯折的铁丝温度会升高B.冬季用热水袋取暖
C.冬天手接触冰块会觉得很冷D.自行车轮胎放气时,气门嘴处温度会降低
9.下列事例中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用洒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水
B.放入热汤中的金属勺子变说
C.刀在磨刀石上摩擦后温度升高
D.冬天人们较喜欢通过晒太阳使身体暖和起来
[能力提升练]
10.关于物体内能大小的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质量相等的0℃的水和0℃的冰,其内能不相等
B.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体积不变的条件下,吸收热量其内能就增大
C.一定质量的气体,在绝热的条件下,体积膨胀对外做功时其内能就增加
D.若不计分子势能,分子数相等的两种气体,在温度相等时具有相等的内能
11.如图所示,粽子是端午节的一种传统食品,包粽子、煮粽子过程中也有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粽叶将糯米包裹起来,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B.用细线系紧粽子时感觉勒手是因为受力面积小,压强小
C.粽子放入锅中前后,锅中的水未溢出,水对锅底的压强不变
D.刚煮熟的粽子很烫,是因为它含有的热量多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物体温度相同,内能一定相同
B.两物体相比,分子动能越大的物体,其内能越大
C.甲物体传递了热量给乙物体,说明甲物体内能大
D.扩散现象中,分子可以从低温物体运动到高温物体
13.生活中许多现象都与我们学过的物理知识有关,下列对物理现象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A. 用吸管将饮料吸入口中,是利用了大气压强
B. 火车进站时乘客必须站在安全黄线内,因为气流速度大,压强大
C. 冬天搓手取暖,是通过克服摩擦做功,使手的内能增加
D. 坐在行驶汽车上的乘客看路旁的树向后运动,说明运动是相对的
14.下列现象中,通过做功改变内能的是( )
A.铁锤敲打铁钉,铁钉变热
B.饮料放冰箱里,饮料变凉
C.勺子放热汤里,勺子变热
D.嘴向手“哈气”,手变暖和
15.在烹饪美食的过程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正确的是( )
A.炒鸡蛋时,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鸡蛋的内能增加
B.炖排骨汤时,在汤沸腾后把炖汤的火调小,是为了降低汤的温度
C.蒸饺子时,刚出锅的饺子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D.煮粽子时,粽叶飘香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6. “母亲节”到了,小云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为妈妈精心准备了一桌美食,也感受到了劳动的辛苦和快乐。关于烹饪食物过程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
A.锅一般都是用铁制造的,主要是利用了铁的比热容较大的性质
B.炒菜时,主要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菜的内能
C.拌菜时,要通过搅拌才能更好入味,说明分子没有做无规则运动
D.炖菜时,主要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菜的内能增加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初春,冰雪消融是汽化现象
B.深秋,草叶上的白霜是凝华现象
C.盛夏,地面温度升高,地面含有的热量增多
D.严冬,搓手取暖是利用了热传递增大内能
1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
B.钻木取火是利用做功来改变内能的
C.物体温度不变,内能一定不变
D.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19.如图所示,用塞子塞紧瓶口,再用打气筒向瓶内打气,当瓶内气压达到足够大时,塞子从瓶口冲出。下列关于瓶内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向瓶内打气,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减少
B.向瓶内打气,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增加
C.塞子从瓶口冲出,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减少
D.塞子从瓶口冲出,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不变
20. “端午浓情,粽叶飘香”,关于蒸粽子过程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粽子内能增大是通过做功实现的
B. 水沸腾后,锅面上“白雾弥漫”,这一物态变化过程和“霜”的形成过程相同
C. 刚出锅的粽子非常烫手,因为高温的粽子含有的热量多
D. 水沸腾后,粽叶香味更浓,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1.如图是重庆人喜欢吃的酸辣粉,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煮酸辣粉前,锅中已沸腾的水温度一直升高
B.煮酸辣粉时,通过做功改变了酸辣粉的内能
C.酸辣粉冒的“白气”是由于水蒸气升华形成的
D.酸辣香味四溢是由于分子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
22.图甲中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把活塞迅速压下去,看到棉花燃烧起来,这是通过 的方式使玻璃筒内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图乙是通过 的方式把试管里的水加热至沸腾。
甲 乙
23.南极洲的冰川 内能(选填“具有”或“不具有”),古人钻木取火是通过 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
[高频考题实战练]
24.(2021·江苏连云港市·中考真题)人骑电动自行车下坡时重力势能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到达坡底后在水平路面上匀速骑行过程中,机械能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刹车后很快停了下来,发现刹车片很烫,这是通过________的方式改变刹车片的内能。
25.(2021·福建中考真题)电熨斗熨衣服是通过______的方式改变内能,提高衣服和其中水的温度。穿上熨好的衣服照镜子时,平面镜中的像与人大小______。第2 节 内能
[基础达标练]
知识点1 内能
1.关于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温度高的物体具有内能,温度低的物体没有内能
B. 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具有的内能多
C. 铁水变成铁块,内能减少
D. 0℃的水变成0℃的冰,温度不变,所以内能不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热量,热量是个过程量,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存在着温度差;内能是物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了解这三个物理量的概念与联系,再结合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做功和热传递,可对各选项依次做出分析.
解答:A、所有的物体都具有内能,故A错误;
B、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温度、质量、体积等有关系,故B错误;
C、铁水变成铁块,发生了凝固现象,凝固放热,内能减少,故C正确;
D、0℃的水变成0℃的冰,温度不变,放出热量,内能减少,故D错误.
故选C.
【考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点评】知道内能、热量、和温度的关系,并能利用上述关系解释问题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2.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0°C的冰块内能为零
B.温度低的物体一定比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小
C.0°C的冰化成0°C的水,内能增加
D.运动的物体一定比静止的物体内能大
【答案】C
【解析】
A、0℃的冰块内的分子也有动能和分子势能,因此它也有内能.故A错误;
B、不同物体内能大小还与物体的质量有关,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就大.故B错误;
C、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是温度不变.故C正确;
D、物体的内能和物体的运动状况无关.故D错误.
故选C
3.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B.温度越高的物体,内能越大
C.物体的温度不变,内能一定不变
D.零摄氏度的物体内能为零
【答案】A
【解析】
A、同一物体,温度越高,物体内分子运动越剧烈,所以温度越高,分子动能越大,物体的内能也越大,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B、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就会增加,其所具有的内能就越多;温度越低,其所具有的内能就越少,但该选项中没有说明是同一物体,故不符合题意;
C、物体的温度不变,内能不一定不变,如水沸腾时需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内能在增加,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下列关于物体内能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有内能,冰没有内能
B.一杯水放在高处比放在低处时的内能大
C.一杯水的温度越高,它具有的内能越大
D.水蒸气具有的内能一定比水具有的内能大
【答案】C
分析:(1)内能是指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与物体的温度有关,与物体的宏观运动无关,任何物体都有内能;
(2)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但是内能增大,物体的温度不一定升高.
解答:A、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一杯水放在高处比放在低处时的重力势能大,内能与物体的位置无关,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内能与温度有关,一杯水的温度越高,它具有的内能越大,故该选项说法正确;
D、内能不仅与状态有关,还与质量有关,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影响内能的因素,内能是与物体内部分子的运动有关的能,机械能是与物体宏观运动有关的能,二者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量.
知识点2 物体内能的改变
5.如图所示,向装有少量水的烧瓶缓慢打气,突然塞子跳起来,同时瓶内出现了“白雾”,关于该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白雾是水蒸气 B.瓶内气体膨胀对外做功
C.瓶内气体内能增加 D.瓶内气体温度升高
【答案】B
【解析】
水蒸气会把瓶塞冲出,水蒸气对瓶塞做了功,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瓶塞的机械能,水蒸气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水蒸气发生液化形成小水珠,瓶口出现“白雾”,故B正确。
6.关于分子和物体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杯子里的水可以任意倒出.说明水分子间没有引力
B.固体间能扩散,表明固体物质分子是运动的
C.把0℃的冰块加热熔化成0℃的水,其内能不变
D.用力搓手,手发热是通过热传递增加手的内能
【答案】B
【解析】分子之间既有引力也有斥力;冰化水要吸热,内能增加;用力搓手,温度升高是做功改变了内能。
7.下列实例中,属于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搓手会发热B.用冷水冷却热鸡蛋
C.晒太阳取暖D.给热咖啡加冰降温
【答案】A
【解析】双手因摩擦而发热属于做功改变内能,故A正确;用冷水冷却热鸡蛋、晒太阳取暖、给热咖啡加冰降温都是通过热传递改变了物体的内能,故BCD错误。
8.下列现象中,利用热传递使物体的内能减小的是( )
A.来回弯折的铁丝温度会升高B.冬季用热水袋取暖
C.冬天手接触冰块会觉得很冷D.自行车轮胎放气时,气门嘴处温度会降低
【答案】C
【解析】A、来回弯折的铁丝是通过做功的方法使铁丝的内能增加。不符合题意。
B、热水袋取暖时手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不符合题意。
C、冬天手接触冰块会觉得很冷,手放出热量内能减少。符合题意。
D、自行车轮胎放气时,气门嘴处温度会降低是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不符合题意。
9.下列事例中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用洒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水
B.放入热汤中的金属勺子变说
C.刀在磨刀石上摩擦后温度升高
D.冬天人们较喜欢通过晒太阳使身体暖和起来
【答案】C
【解析】ABD中都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物体的内能。
[能力提升练]
10.关于物体内能大小的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质量相等的0℃的水和0℃的冰,其内能不相等
B.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体积不变的条件下,吸收热量其内能就增大
C.一定质量的气体,在绝热的条件下,体积膨胀对外做功时其内能就增加
D.若不计分子势能,分子数相等的两种气体,在温度相等时具有相等的内能
【答案】C
【解析】
A、水结成冰时,要放出热量,可知,质量相等的0℃的水的内能大于0℃的冰,故A正确。
B、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体积不变的条件下,不做功,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气体吸收热量时,其内能增大.故B正确。
C、一定质量的气体,在绝热的条件下,Q=0,体积膨胀对外做功,W<0,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Q=W+Q<0.故气体的内能减小.故C错误。
D、若不计分子势能,气体只有分子动能,温度相等,分子平均动能相等,分子数又相等,所以总动能相等,则内能相等.故D正确。
故选:C
11.如图所示,粽子是端午节的一种传统食品,包粽子、煮粽子过程中也有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粽叶将糯米包裹起来,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B.用细线系紧粽子时感觉勒手是因为受力面积小,压强小
C.粽子放入锅中前后,锅中的水未溢出,水对锅底的压强不变
D.刚煮熟的粽子很烫,是因为它含有的热量多
【答案】A
【解析】(1)力的作用效果:一是改变物体的形状,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增大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
(3)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液体的密度越大、深度越大,产生的压强越大;
(4)热量是在热传递的过程中,物体内能改变的多少,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热量。
A、用粽叶将糯米包裹起来,改变了粽叶的形状,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A正确;
B、用细线系紧粽子时感觉勒手,是因为受力面积小,压强大,故B错;
C、棕子放入锅中前后,锅中的水未溢出,水深变化、水对锅底的压强变化,故C错;
D、刚煮熟的粽子很烫,是因为它的温度很高;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含有的热量多,故D错。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物体温度相同,内能一定相同
B.两物体相比,分子动能越大的物体,其内能越大
C.甲物体传递了热量给乙物体,说明甲物体内能大
D.扩散现象中,分子可以从低温物体运动到高温物体
【答案】D
【解析】A、内能是指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之和。分子动能跟物体的温度有关,分子势能跟物体的体积有关,可见内能跟物体的温度和体积都有关,所以两物体温度相同,其内能不一定相同,故A错误;
B、因为内能是指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之和,所以分子动能大的物体,其内能不一定就大,故B错误;
C、热量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低的物体,甲物体传递了热量给乙物体,只能说明甲的温度高于乙的温度,而温度并非决定内能大小的唯一因素,故C错误;
D、扩散现象是指相互接触的物体的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所以在扩散现象中,分子一定可以从低温物体运动到高温物体,故D正确,故应选D。
13.生活中许多现象都与我们学过的物理知识有关,下列对物理现象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A. 用吸管将饮料吸入口中,是利用了大气压强
B. 火车进站时乘客必须站在安全黄线内,因为气流速度大,压强大
C. 冬天搓手取暖,是通过克服摩擦做功,使手的内能增加
D. 坐在行驶汽车上的乘客看路旁的树向后运动,说明运动是相对的
【答案】B
【解析】
A、吸管吸饮料时,是先把吸管内的空气吸走,吸管内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饮料被压进吸管里,故A正确;
B、当列车驶进站台时,会带动人和车之间的空气流动速度加快,此时人外侧的空气流动速度慢,根据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可知:人外侧空气流速慢压强大,而内侧流速快压强小,会产生一个向内侧的压强差,将人推向火车,易出现危险。故B错误;
C、冷天搓手取暖,是克服摩擦做功,因此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手的内能增加,故C正确;
D、坐在行驶汽车上的乘客以自己或汽车为参照物,树木是运动的,故看路旁的树向后运动,但若以路旁的房子或电线杆为参照物,树木是静止的,所以说明运动是相对的。故D正确。
(1)用吸管将饮料利用的是大气压;
(2)当火车驶过站台时会带动周围空气流动速度加快,从而造成人周围空气流速不同,结合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即可解答;
(3)改变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
(4)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同。
14.下列现象中,通过做功改变内能的是( )
A.铁锤敲打铁钉,铁钉变热
B.饮料放冰箱里,饮料变凉
C.勺子放热汤里,勺子变热
D.嘴向手“哈气”,手变暖和
【答案】A
【解析】 A、铁锤敲打铁钉,在打击的过程中,对铁钉做功,使其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故A符合题意;
B、饮料放冰箱里,饮料放出热量,温度降低,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B不合题意;
C、勺子放热汤里,勺子从热汤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C不合题意;
D、嘴向手“哈气”,手变暖和,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D不合题意。
15.在烹饪美食的过程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正确的是( )
A.炒鸡蛋时,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鸡蛋的内能增加
B.炖排骨汤时,在汤沸腾后把炖汤的火调小,是为了降低汤的温度
C.蒸饺子时,刚出锅的饺子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D.煮粽子时,粽叶飘香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答案】D
【解析】
A、炒鸡蛋时,鸡蛋从锅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鸡蛋的内能增加,故A错误;
B、炖排骨汤时,在汤沸腾后把炖汤的火调小,此时汤继续沸腾,汤的温度不会降低,故B错误;
C、刚蒸熟的饺子冒“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C错误;
D、煮粽子时,粽叶飘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D正确。
16. “母亲节”到了,小云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为妈妈精心准备了一桌美食,也感受到了劳动的辛苦和快乐。关于烹饪食物过程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
A.锅一般都是用铁制造的,主要是利用了铁的比热容较大的性质
B.炒菜时,主要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菜的内能
C.拌菜时,要通过搅拌才能更好入味,说明分子没有做无规则运动
D.炖菜时,主要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菜的内能增加
【答案】D
【解析】(1)金属的物质,一般都具有良好的导热性;
(2)改变物体内能有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方式,做功是能量的转化过程,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过程;
(3)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4)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液化放热。
A、锅一般都是用铁制造的,主要是利用铁具有良好的导热性,故A错误;
B、炒菜时,主要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菜的内能,故B错误;
C、拌凉菜能入味,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C错误;
D、炖菜时,主要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菜的内能增加,故D正确。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初春,冰雪消融是汽化现象
B.深秋,草叶上的白霜是凝华现象
C.盛夏,地面温度升高,地面含有的热量增多
D.严冬,搓手取暖是利用了热传递增大内能
【答案】B
【解析】A、初春,冰雪消融,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A错误;
B、深秋,草叶上的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B正确;
C、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含有热量,只能说吸收,所以盛夏地面温度升高,不能说地面含有的热量增多,故C错误;
D、严冬,搓手取暖是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利用了做功增大内能,故D错误。
1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
B.钻木取火是利用做功来改变内能的
C.物体温度不变,内能一定不变
D.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答案】C
【解析】A、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故A正确;
B、钻木取火是克服摩擦做功,使木头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木头的着火点而燃烧,故B正确;
C、内能的大小跟质量、温度、状态有关,因此单凭温度,不能判断内能一定大,故C错误;
D、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故D正确。
19.如图所示,用塞子塞紧瓶口,再用打气筒向瓶内打气,当瓶内气压达到足够大时,塞子从瓶口冲出。下列关于瓶内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向瓶内打气,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减少
B.向瓶内打气,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增加
C.塞子从瓶口冲出,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减少
D.塞子从瓶口冲出,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不变
【答案】C
【解析】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
如图,向瓶内打气时,外界对瓶内气体做功,瓶内气体的内能增加,气体的压强增大,增大到一定程度,塞子从瓶口冲出,此时气体对塞子做功(即对外界做功),气体的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气体的内能减少,故C正确,ABD错误。
20. “端午浓情,粽叶飘香”,关于蒸粽子过程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粽子内能增大是通过做功实现的
B. 水沸腾后,锅面上“白雾弥漫”,这一物态变化过程和“霜”的形成过程相同
C. 刚出锅的粽子非常烫手,因为高温的粽子含有的热量多
D. 水沸腾后,粽叶香味更浓,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答案】D
【解析】
A、蒸粽子时粽子内能增大是通过热传递实现的,故A错误;
B、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而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故B错误;
C、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含有或者具有热量,故C错误;
D、水沸腾后,粽叶香味更浓,这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故D正确。
故选:D。
(1)改变内能的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2)物态变化有六种类型: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3)热量是过程量,就是说,热量只存在于热传递或热交换过程中,只能说吸收或放出热量,热量传递等;热量不是状态量,不能说含有或者具有热量。
(4)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生活中处处有物理,要认真观察生活,看哪些地方应用物理,例如:白炽灯,钳子,汽车,自行车等等。
21.如图是重庆人喜欢吃的酸辣粉,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煮酸辣粉前,锅中已沸腾的水温度一直升高
B.煮酸辣粉时,通过做功改变了酸辣粉的内能
C.酸辣粉冒的“白气”是由于水蒸气升华形成的
D.酸辣香味四溢是由于分子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
【答案】D
【解析】(1)液体沸腾时的特点: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2)改变内能的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3)“白气”是由于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4)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A、水沸腾时,要继续加热,但水的温度不变,故A错误;
B、煮酸辣粉时,通过热传递改变了酸辣粉的内能,故B错误;
C、酸辣粉冒的“白气”是由于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错误;
D、酸辣香味四溢是由于分子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故D正确。
22.图甲中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把活塞迅速压下去,看到棉花燃烧起来,这是通过 的方式使玻璃筒内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图乙是通过 的方式把试管里的水加热至沸腾。
甲 乙
【答案】做功;热传递
【解析】图甲中,把活塞迅速压下去,看到棉花燃烧起来,这是通过压缩空气做功的方式使玻璃筒内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图乙中火焰的热量传递给水,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把试管里的水加热至沸腾。
23.南极洲的冰川 内能(选填“具有”或“不具有”),古人钻木取火是通过 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
【答案】具有;做功
【解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内能的概念和改变内能的方法。
一切物体都是具有内能,所以南极洲的冰川也具有内能,钻木取火是克服摩擦做功,所以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来改变内能的。
[高频考题实战练]
24.(2021·江苏连云港市·中考真题)人骑电动自行车下坡时重力势能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到达坡底后在水平路面上匀速骑行过程中,机械能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刹车后很快停了下来,发现刹车片很烫,这是通过________的方式改变刹车片的内能。
【答案】减小 不变 做功
【详解】
[1]人骑电动自行车下坡时,质量不变,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
[2]到达坡底后在水平路面上匀速骑行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不变,动能不变,机械能不变。
[3]刹车后很快停了下来,发现刹车片很烫,摩擦生热,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25.(2021·福建中考真题)电熨斗熨衣服是通过______的方式改变内能,提高衣服和其中水的温度。穿上熨好的衣服照镜子时,平面镜中的像与人大小______。
【答案】热传递 相同
【详解】
[1]电熨斗熨衣服时,衣服从电熨斗上吸收热量,温度升高,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衣服的内能的。
[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之一:像与物大小相同,所以平面镜中的像与人大小相同。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2节 电功率复习练习题,共24页。
这是一份物理九年级全册第2节 电流和电路练习题,共19页。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2节 热机的效率课时作业,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内能,物体内能的改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