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高教版(2023)职业模块书愤精品课件ppt
展开导入 诗界千年靡靡风, 兵魂销尽国魂空。 集中什九从军乐, 亘古男儿一放翁! ——梁启超
教学目标:1. 了解作者陆游的生平。2. 理解这首诗的含义并背诵。3. 体会诗人在这首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陆游的诗今存9300首。他是我国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之一。“60年来万首诗”,陆诗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这首诗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金兵把徽、钦二帝及后妃、宗室俘虏北去,北宋灭亡。五月,幸免于难的赵构,在南京应天府即位,赵构就是宋高宗。但可悲的是,赵构虽为皇帝,却是南宋初期投降派的首领,他惧怕与金朝打仗。绍兴八年(1138年)三月,宋高宗任命秦桧为右相。秦桧于绍兴九年正月不顾一切,同金朝订立和议,向金称臣纳贡。宋高宗所求的只是制止金军的进一步南侵,能保住半壁江山,做金的属国也就心满意足了。
偏安一隅,主和派把持朝政
南宋时,金兵入侵,中原沦陷在即。那时南宋当局却偏安江南,不思北伐。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这首有名的七律作于宋孝宗十三年(1186年),此时陆游已62岁,在山阴闲居了6年,少年时“扫胡尘” “靖国难”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在悲愤失望中他挥毫写下了《书愤》
古人为兄弟排行,从大到小的顺序是伯、仲、叔、季。伯,是老大,是家里把持家政的,如果是王室子弟,那就是主持国政的。比如,周文王的长子,传说中那位被苏妲己害死的王子,名字就是伯邑考。“孟”也是老大的名称,不过多指庶出的老大。仲,是老二,如孔子排行第二,因此称“仲尼”;孙权是孙坚的第二个儿子,因此字为“仲谋”。叔,是老三,如果兄弟姐妹不止四个,那么从第三个到倒数第二个,很可能都称“叔”。周文王有十个儿子,周公排行第四,也称为“叔旦”。季,是最小的,但也有例外,如汉高祖刘邦有四兄弟,他排行第三,似乎应该称“叔”,但刘邦被称为刘季。父亲的哥哥称为伯父,父亲的大弟弟称为仲父,仲父下面的一个弟弟称为叔父,最小的叔叔称为季父。如项梁是项羽最小的叔叔,《史记》里就说“其季父项梁”。
“中原”又称中土、中州。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包括河南的大部分地区、山东的西部和河北、山西的南部。如《出师表》:“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中国”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但在古代文献中它是一个多义性的词语。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大致范围是黄河以南,长江以北,淮河以西,嘉峪关以东。如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书愤:书写心中的愤懑、不满。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
“艰”——艰难,道出辛酸与坎坷,浓缩了因主战而受的种种刁难、排挤和迫害。“气如山”——当年的豪情壮志,意气风发、以身许国的爱国志士形象。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书”:两次抗金胜利之役
意象两两相合,便有两幅开阔、壮盛的战场画卷。
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这表明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土。
辉煌的过去恰与“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现在形成鲜明对比。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用典明志。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
“书”:年事已高、壮志未酬之情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出师表》所说的“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这正是陆游的毕生心愿; 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正是陆游所要发扬的精神; 诸葛亮的“亲贤臣,远小人”的告诫,正是陆游认为南宋当权者应该吸取的。
用典明志。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并以此自勉。 诸葛坚持北伐,虽“出师未捷身先死”,但终归名满天下,作者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对国事的操劳虽屡遭挫折,但意志并未消沉。
“书”:敬仰诸葛、渴望建功立业之愿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首联诗人回忆起了什么事?“世事艰”具体指的是什么?
回忆早年血气方刚,收复中原的豪心壮志。“世事艰”:奸臣当道,仕途多阻,屡遭罢黜。
“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颔联写出了怎样的战争场面?此时作者的情感是怎样的?
由六个纯名词的叠加(罗列),就勾勒出两幅豪壮的战争图画,给人一种声势宏大、勇猛进攻、收复失地的抗敌场面。振奋、昂扬,充满收复失地的信心。
“书”两次抗金胜利之役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空”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陆游虽自许为堪当抗金御敌的大将,但最终没能得到施展抱负的机会,“空”字表现了他徒负才华、大志落空的无奈和怅惘。
“书”年事已高、壮志难酬之情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
尾联用典,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用典明志。诸葛亮一生以北伐中原、统一中国为其终身大业。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和崇敬之情,并以此自勉,渴望像诸葛亮一样建功立业。
“书”敬仰孔明、渴望建功立业之愿。
用典明志。诸葛亮的《出师表》,千载之下,读来仍令人涕泪满裳。1.“北定中原”是诸葛一生的心愿,这又何尝不是陆游的理想。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陆游用一生去践行的准则。3.“亲贤臣,远小人”是陆游对南宋统治者的告诫。
尾联为什么要提及诸葛亮和《出师表》?
这首诗题目为“书愤”,就全诗来看,作者因哪些事而“愤” ? (找诗中字眼回答)
所愤之一:世事艰;所愤之二:空自许;所愤之三:鬓先斑; 所愤之四:谁堪伯仲间 。
投降派对敌人妥协退让,对爱国志士排挤打压
所愤之一:世事艰 联系时代背景,回答:“世事艰” 具体指什么?
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陆游《夜读有感》)
剧盗曾从宗父命,遗民犹望岳家军。(陆游《书愤》)
不用动词,不用虚词,纯意象(名词)的组合,战船、战马、酷烈的战争坏境、险要的军事据点,组成了两幅气势宏大的战争场面,有力地烘托了作者早年“气如山”的豪情壮志。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这两句写景的句子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示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杨柳岸晓风残月;
用了南朝刘宋名将檀道济自许为“万里长城”的典故。 作者以檀道济自喻,“空自许”,跟“世事艰”照应,既是对自己壮志难酬的感叹,又是对投降派的愤怒指责。
所愤之二:“空自许”这里运用了哪一个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大志落空而年华已老,何等悲怆? 我有心,天不予,能不愤乎?
昔日“气如山”——今日“空自许”、鬓先斑
这里又采用了哪一个典故?用意何在?用了诸葛亮上表后主刘禅,出师北伐的典故。赞扬诸葛亮坚持北伐的壮举,表明自己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 “谁堪伯仲间”,含蓄地谴责了南宋朝廷畏敌如虎、苟且偷安,以致收复大业无人领军,抒发壮志难酬的愤懑。
所愤之四:“谁堪伯仲间”
思考4:分析愤的根源是什么?
“愤”的根源,全在于南宋朝廷“主和派”。因为他们是阻挠抗金救国的绊脚石,是绞杀爱国力量的刽子手。
时代的悲剧 英雄的悲愤
1.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有何深意?
这是诗的表达方式,实际上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说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话,诗人正是以此自勉,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由此可见,《书愤》的基调虽然是壮志未酬所带来的悲愤,然而并不绝望,其中还蕴藉着豪壮的感情。
2. 陆游诗作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本诗哪两句最能体现这个特点?试加以分析。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最能体现这个特点。这两句形象地概括了25年前两次胜利的战斗: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意在表明南宋人民具有保卫自己国土的伟大力量,也使诗人的复国之志具体化,可以想见他当年投身战斗复国失地的强烈愿望。
3. 结合诗句,简析本诗所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
①对比手法。诗中的“愤”,主要通过两个对比表现出来。一是理想和现实的对比。诗人北望中原,豪气如山,以塞上长城自许,然而世事多艰。理想被现实击得粉碎。二是诗人早年形象与晚年形象的对比。早年气壮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何等豪迈,如今对镜自照,衰鬓苍颜,岁月不居,年华空老!而这一切的根源就是朝廷的主和派,诗人心中之“愤”焉能不涌上笔端? ②借古讽今。诗中对诸葛亮的高度颂扬,实则是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偏安江南的愤恨。颂古在于讽今,落笔千载以上,旨在千载以下。 ③用典。用了两个典故:塞上长城,出师一表。“塞上长城”的典故出自《南史·檀道济传》,“出师一表”的典故出自《三国志》。用典使诗文含蓄,曲折,不直露。
4. 关于“中原北望气如山”中的“气”,有人有不同的理解,有的认为“气”即悲愤,有的认为“气”为“豪壮之气”,你同意哪种观点?为什么?
同意“气”为“豪壮之气”。 理由: ①从前后诗意看。首句言明早年不知道恢复中原之事甚为艰难,所以在北望沦陷的中原时,不禁豪气干云,如山般壮伟坚强,前后两句构成因果关系。如果把此“气”理解为“悲愤”,则割裂了两句诗间的语意联系。颔联“承”首联而来,写南宋军队抗击金兵侵犯而水陆俱胜的史实,同时也回顾了自己的特殊经历,大有一展抱负之势,是“气如山”的形象再现。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气”释为“悲愤”,从表面上看有诗题中的“愤”字,其实这样反而使诗意直白浅露,不够含蓄蕴藉。同时,与“塞上长城空自许”无法构成照应和对比。“气”释为豪壮之气,与“塞上长城”之志相互辉映,诗人昔日之“气”之“志”,而今已成“空自许”,在今昔对比中更强烈地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的深沉感慨。“气”作豪壮之气讲,不仅使上下诗意贯通,结构谨严,而且更有力地抒发了诗人胸中郁积的“悲愤”之气。
朝廷主和、阻挠北伐报国无门、壮志难酬岁月蹉跎、年华空老苟且偷安、无人领军
“愤”中含“恨”“愤”中含“悲”“愤”中含“叹”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艰,道出辛酸与坎坷,暗指投降派对敌人妥协退让,对爱国志士排挤打压。
楼船 夜雪 瓜洲渡铁马 秋风 大散关
《书愤》所反应的陆游“壮志难酬,年华空老”的人生际遇,无疑是一种悲剧,但是这种悲剧是他个人的悲剧,还是整个南宋时代所有抗金爱国志士共同的悲剧?联系同时代其他诗人词人的作品回答。
这首诗语言明畅,劲健有力,沉雄浑厚,感慨苍茫,真有英雄暮年之叹。被称为是陆游“一生爱国热情的艺术概括”。 借北望中原,回顾了陆游青年时的凌云壮志和火热的战斗生活。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虚度年华的满腔激愤。
结合自己所查资料,小组讨论:陆游爱国精神的源头?
1、思想源头:华夷之辨
“华”指中原,华夏,中原人民是以农耕文明为主,当时社会农耕文化落后,故军事力量弱小;而“夷”指北方的少数民族,他们在生活中主要以游牧为主,靠打、猎、捕维持生活,故他们的军事力量强大。因此金人时不时南下侵犯中原,陆游自幼就受到被侵犯环境的影响,从小就有捍卫中原的思想。
2、家庭影响: 父亲(陆宰)
(1)陆宰没有中过进士,靠父荫入仕,曾任淮西提举常平、淮南东路转运判官、京西路转运副使、淮南路计度转运副使等,陆游出生那年,陆宰时任京西路转运副使,进京述职因受主和派排挤,在第二年落职回家,专心于藏书和读书。修建了藏书楼“双清堂”,藏书数万卷。这对陆游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陆游甚至把藏书是否丰富作为家族是否兴盛的基业来看待。自小受到书香气的影响。
(2)陆游的父亲陆宰是朝廷当中的主战派,时常家里有客人一起谈论如何攻打金人,如何守卫中原,如何收复失地等问题,因此他们的谈话对陆游潜移默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前辈榜样:岳飞、宗泽、韩世忠
陆游自小就是听着岳飞、宗泽、韩世忠等英雄人物的故事长大的,因此,榜样的力量是至关重要的,从他出生之后就受到英雄故事的影响,英雄精神的熏陶。
2019年4月15日下午6点50分,法国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
800多年的历史,欧洲文明乃至人类文明,遭到重大损失,让人痛心,有的人眼含泪花,有的人却说风水轮流转,为大火拍手称快。针对此事件,你们怎么看?
明确:爱国没有错,但要以正确的方式爱国,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作为一名青少年,我志愿服务于爱国主义事业,做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维护国家利益,传播先进文明,弘扬正气,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时刻提醒自己,热爱我们的国家,热爱我们的民族文化,热爱我们的民族品牌,缔造美丽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让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1.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陆游2.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3.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4.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5.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6.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岑参7.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8.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陈毅9.少时陈力希公侯,许国不复为身谋——柳宗元10.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于谦11.终当移孝作忠臣,为我国家扶厄运——左宗棠
中职书愤授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中职<a href="/yw/tb_c4040144_t3/?tag_id=26" target="_blank">书愤授课课件ppt</a>,共4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壮读传情,“书”,再读解意,“愤”,品读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职业模块书愤获奖课件ppt: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职业模块<a href="/yw/tb_c4040144_t3/?tag_id=26" target="_blank">书愤获奖课件ppt</a>,共26页。
语文职业模块扬州慢(淮左名都)优质课件ppt: 这是一份语文职业模块扬州慢(淮左名都)优质课件ppt,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瘦西湖,学习目标,初读本词把握节奏,读本词体悟情感,《黍离》之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