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统编版语文七下 第21课 古代诗歌五首:《游山西村》教案

    第21课 古代诗歌五首:《游山西村》教案第1页
    第21课 古代诗歌五首:《游山西村》教案第2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游山西村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游山西村教学设计,共5页。

    课题
    游山西村
    单元
    5
    学科
    语文
    年级

    学习
    目标
    1.朗读背诵诗歌,领会诗歌的内容,理解诗歌主题,体味诗歌优美的意境。
    2.积累并赏析诗中写景、蕴含哲理的名句。
    3.感受诗人的悠闲惬意之情,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重点
    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蕴含的哲理。
    难点
    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蕴含的哲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两句诗,现在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似已无望,忽而绝处逢生,出现新的契机,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这两句诗是?“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句诗是南宋诗人陆游的名句,语出《游山西村》。诗句善状难写之景,又于写景中寓有一定的哲理,成为千古传唱的名句。山西村到底是怎样的一番山重水复、柳暗花明呢?又寄寓怎样的哲理?让我们一同走进陆游的《游山西村》。
    回忆,说出
    激趣
    讲授新课
    1.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他一生创作的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国家统一的强烈的爱国热情。代表作有《游山西村》《书愤》《示儿》等。
    2.写作背景
    本诗写于孝宗乾道三年(1167),在此之前,陆游曾任隆兴府通判,因为极力支持张浚北伐,被投降派劾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罢归故里。陆游回到家乡的心情是十分复杂的,苦闷和激愤的感情交织在一起,然而他并不心灰意冷。相对于伪诈的官场,诗人对于家乡淳朴的生活自然会产生无限的欣慰之情。秉国者目光短浅,无深谋长策,然而诗人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会否极泰来。这种心境和所游之境恰相切合,于是两相交合,造就了传诵千古的“山重”“柳暗”一联。
    范读诗歌。
    读诗:读准字音和停顿.
    你能说一说诗人游山西村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吗?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不要笑话农家的酒浑浊,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
    这一句写自己在山西村农家做客的感受。写出丰收的年景和农民热情好客的淳厚性格。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
    农家酒味虽薄,而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好一幅农家待客图。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一重重山,又一道道水,疑惑无路可行间,忽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这是动中即景,写出曲折多变的景色。“山重水复”见地形复杂,显出所经山水之无穷变化。一个“疑”字点明这变化的景色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所致。“又一村”则写出自己的欣喜之情。这两句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蕴含着生活的哲理。
    好一幅田园风光图
    描述其画面:重重叠叠的山岭,弯弯曲曲的流水,远远望去好象前面已经无路可通了,可是,走到近前,在垂柳掩映、山花烂漫的地方,突然又出现了一带村庄。
    哲理:
    人生困顿时,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忽然间眼前出现一线亮光,再往前行,便豁然开朗,发现了一个前所未见的新天地。这就是此联给人们的启发,也是宋诗特有的理趣。人们读后,都会感到,在人生某种境遇中,与诗句所写有着惊人的契合之处,因而更觉亲切。
    衍生意义:在困境中坚持下去,也许会出现豁然开朗的转变,世间的事物是消长变化的。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你吹着箫,我击着鼓,结队喜庆,春社祭日已临近,布衣素冠,简朴的古风依旧保存。
    描绘乡村社日前夕的热闹情景。社日未到,但农民们已经吹箫击鼓,结队往来,衣着都很简朴。“古风存”,用农民服饰的简朴盛赞他们性格的淳厚质朴。
    好一幅喜迎春社图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从今日起,如果可以乘着月光闲游,我这白发老翁也要随夜乘兴,拄着拐杖,敲开农家朋友的柴门。
    这一句写主观心境,如果今后有时间乘月色出游,我会随时拄着手杖来敲你们的门的。作者的恋恋不舍之情溢于言表。诗人陶醉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美里,对这次郊游发出了由衷的感叹。
    这就是月夜回访图


    补充笔记

    思考,讨论
    明确目标
    了解作者
    目标1
    完成目标2
    完成目标3
    1、填空:
    诗中赞赏村民热情好客的句子:
    诗中作者历经“山重水复”让人怀疑无路可走,却又意外地呈现出光明前景的诗句:
    诗中不仅写出山村山环水绕的美景,而且让人从中悟到:锲而不舍就会产生希望,出现新的境界,且表达积极乐观的诗句:
    2、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富含哲理的千古名句。说出句子蕴含的哲理。
    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认为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为什么?试着造一个句子。
    拓展
    阅读《西村》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西 村
    陆游 〔宋代〕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黄昏。
    【注释】嘉泰元年(1201年),七十岁的诗人在西村相隔多时旧地重游,自然不免感到既熟悉又陌生,于是萌发以诗纪念游玩的念头,写下了这首诗。桃源:绍兴乡下的一个山村。浆:茶水。醉墨痕:酒后题诗留下的字迹。耿:微明的样子。

    1、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试比较这首诗与《游山西村》的异同。
    做练习
    目标3
    课堂小结
    这首诗是蛰居山阴老家农村时所作。诗人通过对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村民习俗的描写,表达了对农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诗人陶醉在山西村人情美、风物美、民俗美中,有感于这样的民风民俗及太平景象,反映了他乡居闲散的悠闲惬意。
    诗人陶醉于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里,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情感。
    板书

    相关教案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登飞来峰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登飞来峰教案,共4页。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望岳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望岳教学设计,共6页。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己亥杂诗其五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己亥杂诗其五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有关资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