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6章 溶解现象第1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课时练习
展开一、选择题
1.有关浊液说法正确的是
A.具有稳定性和均一性
B.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混合后形成悬浊液
C.无色的混合物
D.上层为油层、下层为水层的浊液是悬浊液
2.将NaCl固体加入水中,在水分子的作用下,Na+和Cl-脱离NaCl固体的表面。该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Cl固体中不含离子B.该图可示意NaCl与H2O发生化学反应
C.此过程中水分子的数目减少D.此过程中会伴随着能量变化
3.实验室测得某溶液含有Mg2+、Al3+、Cl-、SO42- 四种离子,其中Mg2+、Al3+、SO42-的离子个数比为3:3:1。则推断出该溶液中Al3+、SO42-、Cl-离子个数比为( )
A.3:1:13B.13:2:3C.3:3:13D.1:3:13
4.向图中所示试管里的水中加入某种物质后,原来U型管左右两边支管内处于同一水平面上的红墨水,左边液面降低了些,右边液面上升了些,则加入的物质为( )
A.蔗糖B.硝酸铵
C.活性炭D.氢氧化钠
5.下列有关实验的设计,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 确定石蜡成分中含有碳元素
B. 比较纯碱与碘的溶解性
C. 探究铁钉生锈与氧气有关
D. 验证可燃物燃烧的两个条件
6.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
A.氯化铁B.石灰石C.氯化钠D.汽油
7.类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类推正确的是
A.燃烧都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物质,则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分子是不显电性的微粒,则不显电性的微粒一定是分子
D.点燃烧O2和H2的混合气体可能会爆炸,则点燃CH4和O2的混合气体也可能爆炸
8.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食盐B.白糖C.酒精D.植物油
9.下列归纳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AB.BC.CD.D
10.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牛奶B.面粉C.白糖D.碘
二、判断题
11.高锰酸钾加入到汽油中后:溶解,形成紫红色溶液( )
12.溶液具有均一性,即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组成完全相同. .(判断对错)
13.洗洁精能去除油污是因为水能溶解油污。
14.将蔗糖溶于水形成蔗糖溶液,上半部分溶液的甜度要低于下半部分溶液的甜度。( )
15.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 )
三、科学探究题
16.为了探究相同条件下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某兴趣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提示:本实验汽油与碘均不发生化学反应)
实验:碘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实验根据实验操作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反思与应用】
(3)①碘易溶于酒精。若实验中汽油用酒精代替,振荡后静置,最终所得液体 (选填“分层”或“不分层”)。
②“从稀碘水巾提取碘”是“海带提碘”工艺巾的一个重要步骤,其原理类似实验中第二步操作。工业实际生产时使用其他挥发性液体代替汽油,这种挥发性液体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
四、综合应用题
17.牙膏中常用的摩擦剂有碳酸钙粉末。用含碳酸钙90%的石灰石作为原料,制得碳酸钙粉末(杂质不参与反应),生产流程如下:
① 氧化钙的俗名是 。
② 石灰乳属于 。
A.悬浊液 B.乳浊液 C.溶液
③ 步骤II包含的操作名称是 。
④ 请写出上述流程中发生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⑤ 理论上得到碳酸钙质量 (选填“>”“<”或“=”)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
⑥ 上述过程中如产生9ml二氧化碳,则消耗该石灰石的质量为多少g? (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18.(1)下面是教材下册中“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的活动与探究。请你一同完成该探究并回答有关问题:
③根据物质溶解过程中发生的变化,说明NH4NO3固体溶解时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 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填“<”或“>”或“=”符号)。
(2)下图“→”表示A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B,“—”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A、B、C、D各是一氧化碳、木炭粉、氧化铜、氧气中的某一种物质,请你推断(用化学式表示):
B是 ,D是 。
19.据图回答下列实验的问题:
(1)图甲所示为粉尘爆炸的实验装置。实验中吹散面粉的目的是 。蜡烛的作用是 ,最终蜡烛熄灭的原因是 。面粉发生的这个变化是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图乙是氯化钠溶解的实验。实验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 。氯化钠“消失”在水中,是因为氯化钠在溶液中以 (填微粒符号)的形式存在。
在室温条件下,小明:①向100g水中加入5g氯化钠完全溶解;②在100g水中加入10g氯化钾也完全溶解。他得到的结论:氯化钾比氯化钠更易溶于水。他实验中正确的做法有 (写一条,下同),错误之处是 ,错误导致了实验结论的不可信。
(3)如图丙,装置中暖宝宝贴主要成分为铁粉,玻璃瓶容积为220mL,实验结束后集气瓶中水的总体积为58mL,实验中水体积变化忽略不计。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 ;反应后量筒中水进入集气瓶的原因是 ,使瓶内气压减小,在大气压作用下水沿导管进入玻璃瓶。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
A.消防与安全
B.性质与用途
①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前,应先做灯火实验
②存放易燃物时,不能堆得过高过密
③发现燃气泄漏,应及时打开油烟机
①N2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
②CO2不可燃也不助燃,可用来灭火
③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烟雾,可用作烟幕弹
C.节约资源
D.生活经验
①提倡使用太阳能
②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③农业灌溉采用滴灌
①常用钢丝球擦洗铝制品
②食品包装中抽真空防腐
③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
实验操作图示
实验结论或解释
(1)由图 2 所示现象可知:碘
(选填“不”、“微”、或“易”)溶于水
(2)图3所示试管中液体分层。上层紫红色溶液的名称是 。说明碘在汽油中的溶解性比在水中 (选填“强”或“弱”)
水中加入的溶质
NaCl固体
NH4NO3固体
NaOH固体
加溶质前水的温度/℃
20
20
20
溶解现象
全部溶解
全部溶解
全部溶解
溶质溶解后溶液的温度变化
温度无明显变化
温度降低
温度升高
结论(“放热”或“吸热”)
固体氯化钠溶于水无明显放热和吸热现象
①
②
参考答案:
1.B
【详解】A、浊液不均一、不稳定,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混合后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氢氧化铜沉淀,属于悬浊液,符合题意;
C、浊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黄泥水,不符合题意;
D、油与水形成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时,要明确什么是悬浊液、乳浊液及其各自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2.D
【详解】A、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固体中也含离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该图为氯化钠溶于水中,并没有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由图可知,在该过程中,水分子并没有减少,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因为NaCl溶于水最终水合和扩散的能量刚好抵消掉,故而温度不变,但是其过程当中还是会存在能量的变化,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3.A
【分析】根据电荷守恒解答,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总数相等,由Mg2+、Al3+、SO42-离子个数比计算出Cl-的个数,然后做出判断。
【详解】已知某溶液中含有Mg2+、Al3+、Cl-、SO42-,其中Mg2+、Al3+、SO42-的个数比为3:3:1,其中正电荷总数为:(3×2)+(3×3)=15,负电荷总数也应该是15,SO42-提供了2份负电荷,那么剩下的13份负电荷则全部由Cl-提供,一个Cl-只带有一个负电荷。所以可以推断Cl-为13份,故溶液中Al3+、SO42-、Cl-的个数比是3:1:13。
故选A。
【点睛】溶液不显电性,因为在溶液中,阳离子与阴离子所带电荷总数相等,即电荷守恒原则。
4.D
【分析】U形管左边液面降低了,右边液面上升了些,向水中加入的物质溶于水时必须能放热,使瓶内气体压强增大。
【详解】A、蔗糖溶于水时温度几乎不变,不能使U型管中的液面有明显变化,故选项错误。
B、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瓶内气体气压变小,使U型管液面左高右低,故选项错误。
C、活性炭不溶于水,温度几乎不变,不能使U型管中的液面有明显变化,故选项错误。
D、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瓶内气体受热膨胀体积变大,使U型管液面左低右高,故选项正确。
故选:D。
5.B
【详解】A、蜡烛不充分燃烧时生成一氧化碳和黑色的炭黑,用一只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上方,能获得炭黑,炭黑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碳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可确定石蜡成分中含有碳元素,故A正确;
B、比较纯碱与碱的溶解性应该在同温、同一种溶剂中才能比较,实验中是在两种不同的溶剂中,所以不能比较纯碱与碱的溶解性,故B错误;
C、在不含有氧气的蒸馏水中铁不生锈,在含有氧气的蒸馏水中铁会生锈,所以可探究铁钉生锈与氧气有关,故C正确;
D、利用该装置可以发现铜片上的白磷能够燃烧,而红磷和水中的白磷不会燃烧,所以能够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和温度必须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所以可验证可燃物燃烧的两个条件,故D正确。故选B。
【点睛】用控制变量法探究时,注意要除探究要素不同之外,其它条件都应该相同。
6.C
【详解】A、氯化铁溶于水得到黄色溶液,故A错误;
B、石灰石的化学式为CaCO3,不溶于水,无法得到溶液,故B错误;
C、氯化钠溶于水得到均一、稳定的无色溶液,故C正确;
D、汽油与水不互溶,不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常见的有颜色的离子:Fe3+(黄色)、Fe2+(浅绿色)、Cu2+(蓝色)。
7.D
【详解】A、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例如灯泡发光,类推错误,不符合题意;
B、水也是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液体,水是纯净物,不属于溶液,类推错误,不符合题意;
C、中子也是不显电性的微粒,类推错误,不符合题意;
D、可燃性气体和氧气混合受热可能发生爆炸,氢气、甲烷均是可燃性气体,与氧气混合点燃均可能爆炸,类推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8.D
【详解】A. 食盐可以溶于水形成食盐水,故A正确;
B. 白糖可以溶于水形成糖水,故B正确;
C. 酒精可以溶于水形成酒精溶液,故C正确;
D. 植物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故D不正确。
故选:D。
9.C
【详解】A、燃气泄漏时,打开油烟机有可能发生爆炸;故归纳不全部正确;
B、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不是烟雾,可用作烟幕弹,故归纳不全部正确;
C、①提倡使用太阳能,有利于保护环境,正确;②回收利用废旧金属,有利于节约资源,正确;③农业灌溉采用滴灌,可以节约水资源,正确,故归纳全部正确;
D、铝制品表面的有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用钢丝球、沙来擦洗会破坏保护膜,故归纳不全部正确;
故选:C。
10.C
【详解】A、牛奶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和水形成溶液,牛奶和水形成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不符合题意;
B、面粉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面粉和水形成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不符合题意;
C、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白糖,因为白糖能够溶解在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所以白糖能够在水中形成溶液,符合题意;
D、碘几乎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错误
【详解】高锰酸钾不溶于汽油,因此将高锰酸钾加入到汽油中,不溶解,无明显现象。
12.√
【详解】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具有均一性,均一性是指溶液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完全相同,故题干说法正确。
13.错
【详解】洗洁精能去除油污是因为洗洁精有乳化作用,可以将油污乳化成小油滴而分散悬浮于水中,阻止油珠重新聚集。
14.错误
【详解】溶液具有均一性,将蔗糖溶于水形成蔗糖溶液,上半部分溶液的甜度与下半部分溶液的甜度相同,故填错误。
15.√
【详解】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氯化亚铁溶液时浅绿色的,正确。
16. 微 碘的汽油溶液 强 不分层 与水不互溶,碘在这种液体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
【详解】(1)由图2所示现象溶液为淡黄色可知碘能溶于水,对比图3可知碘并不是易溶于水,因此用微溶来描述;
(2)碘溶于汽油,因此得到的是碘的汽油溶液;根据图2和图3的对比说明碘在汽油中的溶解性比在水中强;
【反思与应用】(3)①酒精可以和水相互溶解形成溶液,而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溶质和溶剂不会分层,因此用酒精代替汽油,就不会出现分层现象;
②对比碘在酒精和汽油中的溶解及酒精溶于水的现象,可知选择的挥发性液体必须与水相互不溶解,且碘在这种液体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这样通过明显的分层现象而得到分离提纯。
17. 生石灰 A 过滤 CaO+H2OCa(OH)2 = 解:设消耗的CaCO3的物质的量为xml
CaCO3 CaO + CO2↑ (1分)
1 1
x 9
(1分)
x=9 (1分)
9ml×100g/ml= 900g (1分)
900/90%=1000g (1分)
答:消耗该石灰石的质量为1000g。
【详解】①根据氧化钙的俗名是生石灰解答;
②根据悬浊液和乳浊液的定义进行分析回答;
③过滤是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分离出来的一种方法;
④根据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解答;
⑤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解答;
⑥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利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求出碳酸钙的质量.
解:①氧化钙的俗名是生石灰;
②固体小颗粒和液体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就叫悬浊液,液体与液体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就叫乳浊液,本题中是固体小颗粒和液体形成的故为悬浊液;
③过滤是把不溶于溶液的固体和液体分开的一种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反应池”中的混合物分离出生成的碳酸钙固体,可用过滤的方法;
④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发生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⑤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理论上得到碳酸钙质量等于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
⑥设消耗的CaCO3的物质的量为xml
CaCO3 CaO+CO2↑
1 1
x 9ml
x=9ml
9ml×100g/ml=900g
=1000g
答案:
①生石灰;
②A;
③过滤;
④CaO+H2O═Ca(OH)2;
⑤=;
⑥消耗该石灰石的质量为1000g.
点睛:化学计算。
18. 吸热 放热 > CO CuO
【详解】(1)硝酸铵溶解于水温度降低,所以可以知道硝酸铵溶解时表现出来的是吸收热量,同时说明NH4NO3固体溶解时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而氢氧化钠溶于水温度升高,所以氢氧化钠表现出来的是放出热量;
(2)根据图示可知AD、BC不反应,但是A能够生成B,所以A是碳或者氧气,B是一氧化碳,根据C和D分别可以和两种物质发生反应,则可以判断A为氧气,那么B为就是CO,所以C为碳,而D为CuO;
19. 使面粉充满容器,并增大面粉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点燃面粉(或使温度达到面粉的着火点) 容器内缺少氧气 化学变化 加速食盐的溶解 Na+、C1- 溶剂质量相同 没有达到饱和状态 反应物 铁生锈消耗玻璃瓶中的氧气 19%
【详解】(1)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反应越剧烈,实验中吹散面粉的目的是使面粉充满容器,并增大面粉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物质燃烧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与空气接触和达到可燃物燃烧的着火点,蜡烛的作用是使温度达到面粉的着火点,最终蜡烛熄灭的原因是容器内缺少氧气,面粉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实验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加速食盐的溶解,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物质,氯化钠“消失”在水中,是因为氯化钠在溶液中以Na+、C1-的形式存在;比较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溶解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固体物质的质量,他实验中正确的做法有溶剂的质量相同,错误之处是没有达到饱和状态,错误导致了实验结论的不可信。
(3)如图丙,装置中暖宝宝贴主要成分为铁粉,玻璃瓶容积为220mL,实验结束后集气瓶中水的总体积为58mL,实验中水体积变化忽略不计,暖宝宝中的铁粉与集气瓶中的氧气和水反应,所以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反应物;铁生锈消耗集气瓶中的氧气,压强减小,大气压把烧杯中的水压入集气瓶中;流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58-20)mL=38mL,集气瓶中空气的体积=(220-20)mL=200mL,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6章 溶解现象第1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沪教版九年级下册<a href="/hx/tb_c77562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6章 溶解现象第1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综合训练题</a>,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沪教版第2节 糖类 油脂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化学沪教版第2节 糖类 油脂随堂练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科学探究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沪教版第1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化学沪教版第1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综合训练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溶液,乳化,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水溶液的某些性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