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 2023版新教材高中化学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3节氧化还原反应第1课时认识氧化还原反应课时作业鲁科版必修第一册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版新教材高中化学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3节氧化还原反应第2课时氧化剂和还原剂课时作业鲁科版必修第一册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版新教材高中化学第3章物质的性质与转化第1节铁的多样性第1课时亚铁盐和铁盐课时作业鲁科版必修第一册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版新教材高中化学第3章物质的性质与转化第1节铁的多样性第2课时铁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课时作业鲁科版必修第一册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版新教材高中化学第3章物质的性质与转化第2节硫的转化第1课时自然界中的硫二氧化硫的性质课时作业鲁科版必修第一册 试卷 0 次下载
2023版新教材高中化学第3章物质的性质与转化章末质量检测卷鲁科版必修第一册
展开
这是一份2023版新教材高中化学第3章物质的性质与转化章末质量检测卷鲁科版必修第一册,共11页。
第3章章末质量检测卷(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符合题意。1.建筑用的红砖和青砖,其颜色不同是因为其中含有不同价态的铁的氧化物。我国古代砖瓦建筑能够保持到现在的,几乎都是由青砖建成的。有人提出以下可能的原因:①青砖中含有的是FeO;②青砖中含有的是Fe3O4;③Fe2O3长期遇酸雨侵蚀会风化溶解使砖瓦强度降低;④Fe3O4性质稳定;⑤FeO性质稳定。你认为有道理的是( ) A.①③⑤B.②③④C.③⑤D.①②③④⑤2.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下列做法中,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①在农田中焚烧植物秸秆 ②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③推广使用燃煤脱硫技术,防治SO2污染 ④限制使用一次性塑料购物袋 ⑤集中掩埋废旧电池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⑤D.①④⑤3.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方便的小包装食品已被广泛接受。为了延长食品的保质期,防止食品受潮及富脂食品氧化变质,在包装袋中应放入的化学物质是( )A.无水硫酸铜、蔗糖B.硅胶(具有吸湿性)、硫酸亚铁C.食盐、硫酸亚铁D.生石灰、食盐4.化学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SO2溶液用于吸收溴蒸气是因为SO2具有漂白性B.小苏打用于焙制糕点是因为小苏打具有碱性C.SiO2用于生产光导纤维是因为SiO2能与碱反应D.漂粉精可用于游泳池消毒是因为Ca(ClO)2有强氧化性5.表中所示各组物质,不能按照图中箭头所示方向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6.实验室中某些气体的制取、收集及尾气处理装置如图所示(省略夹持和净化装置)。仅用此装置和表中提供的物质完成相关实验,最合理的选项是( )7.由下列实验及现象推出的相应结论正确的是( )8.已知下述四个实验均能发生化学反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实验①中铁钉作氧化剂B.实验②中Fe2+既显氧化性又显还原性C.实验③中发生的是置换反应D.上述实验证明氧化性:Fe3+>Cu2+>Fe2+9.图1、图2所示的是验证二氧化硫、氨气性质的微型实验。关于此实验的“现象”“解释或结论”以及对应关系均正确的是( )10.CO2通入BaCl2溶液中并不产生沉淀,在下图右侧的Y形管中放置合适的药品,进行合理操作,在BaCl2溶液中可以看到白色沉淀。则右侧Y形管中放入的药品是( )A.Cu和浓硝酸B.CaO和浓氨水C.Na2SO3和较浓硫酸D.KMnO4溶液和浓盐酸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1.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将液体A逐滴加入到固体B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12.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酒精灯可以不用,夹持仪器略去)探究铜丝分别与过量浓硫酸、浓硝酸的反应。下列实验不合理的是( )A.上下移动①中铜丝可控制反应的开始和结束B.②中选用KMnO4溶液验证铜丝与浓硫酸反应有SO2生成C.两个实验的③中都可以选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D.铜丝与浓硝酸的反应中,②中气体为无色,证明该反应的还原产物为NO13.如图是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的4个喷泉实验方案。下列有关操作不可能引发喷泉现象的是( )A.挤压装置①的胶头滴管使NaOH溶液全部进入烧瓶,片刻后打开止水夹B.挤压装置②的胶头滴管使NaOH溶液进入烧瓶,片刻后打开止水夹C.用鼓气装置从装置③的a处不断鼓入空气并打开止水夹D.向装置④的水槽中慢慢加入浓硫酸并打开止水夹14.黄铁矿(主要成分为FeS2)是工业制硫酸的主要原料,暴露在空气中会被缓慢氧化,其氧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经氧化后的黄铁矿可能呈现与铁锈类似的红褐色B.a步反应中每生成1molFeSO4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7molC.氧化过程会产生较多酸性废水,破坏矿区生态环境D.标准状况下,过程a中0.1molFeS2被氧化时大约消耗空气39L15.某学习小组设计实验探究NO与铜粉的反应并检验NO,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夹持装置略)。实验开始前,向装置中通入一段时间的N2,排尽装置内的空气。已知:在溶液中,FeSO4+NO⇌[Fe(NO)]SO4(棕色),该反应可用于检验NO。下列对该实验描述错误的是( )A.装置F、I中的试剂依次为水、硫酸亚铁溶液B.装置J收集的气体中不含NOC.实验结束后,先熄灭酒精灯,再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D.若观察到装置H中红色粉末变黑色,则NO与Cu发生了反应第Ⅱ卷(非选择题)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60分。16.(12分)(1)在热的稀硫酸中溶解了11.4gFeSO4固体,加入足量KNO3溶液,使Fe2+全部转化成Fe3+,并放出NO气体。①反应中氧化产物是(填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FeSO4恰好完全反应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②配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FeSO4+________KNO3+________H2SO4===________K2SO4+________Fe2(SO4)3________NO↑+________H2O③用单线桥法表示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2Mg+CO2eq \o(=====,\s\up7(点燃))2MgO+C(2)硫代硫酸钠可用作脱氯剂,已知25.0mL0.10mol·L-1Na2S2O3溶液恰好把标准状况下112mLCl2完全转化为Cl-,则S2O eq \o\al(\s\up1(2-),\s\do1(3)) 将转化成________________。17.(12分)已知A、B、C、D、E、G、H、I均为气体,G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J为常见的液态物质,A、B、C、I、M为单质,且M为常见金属,G和H相遇时产生白烟,它们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图中部分反应物或产物已省略),请回答下列问题。(1)请写出A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2)①写出实验室用K制取G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实验室检验气体G是否收集满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G与H相遇可生成白烟K,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①F的浓溶液与木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工业F的浓溶液呈黄色,试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消除黄色可向其中通入一定量的________。18.(12分)如图是有关物质相互转化的关系图,其中A俗称铁红,甲为强酸,乙为还原性气体,丙为强碱溶液,G为红褐色沉淀,I的颜色呈浅绿色。(1)若F是由Na+和SO eq \o\al(\s\up1(2-),\s\do1(4)) 组成的溶液,则甲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列举A物质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2)若D是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乙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丁属于单质、酸、碱中的________________;在I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对应的离子方程式和化学方程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G→A+C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4)写出E和C反应的方程式并用单线桥法标明电子的转移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____。(5)由E和A组成的混合物与稀H2SO4作用,固体恰好溶解,所得溶液中不含Fe3+,且生成的Fe2+与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则反应物中A、E、H2SO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19.(12分)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索铜与浓硫酸的反应,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有关实验。甲组取ag铜片和一定量的浓硫酸放入试管中加热,直到反应完毕,最后发现试管中还有一定量的H2SO4和Cu剩余。(1)写出装置A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用含0.2molH2SO4的浓硫酸与过量铜片共热,________(填“能”或“不能”)收集到0.1molSO2。(3)当集气瓶B中的气体收集满时,装置C中有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反应后有一定量的余酸却未能使Cu完全溶解,你认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乙组同学认为实验装置C有可能造成环境污染,乙组同学设计了最简单方法给予解决:在C试管口塞上一团浸有_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的棉花。(6)为了证明反应结束后的试管中的确有剩余的硫酸,可选择的试剂是________(填序号)。A.铁粉B.Na2CO3溶液C.BaCl2溶液D.NaOH溶液20.(12分)Fe、Cu都是人类早期使用的金属,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研究Fe、Cu及其化合物的相关性质。回答下列问题:(1)甲同学取两束细铜丝用砂纸打磨后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红热,再分别伸入盛有O2、Cl2的集气瓶中。则甲同学在两个集气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乙同学为验证Fe在冷的浓硝酸中发生钝化但能和热的浓硝酸发生反应,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结果发现装置1中无明显现象,装置2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实验现象);为使装置2能控制反应的进行,请对装置2提出改进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丙同学在Fe和热的浓硝酸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一块Cu片,Cu片逐渐溶解,反应一段时间后Cu片不再溶解。①丙同学依据反应现象得出Cu片溶解的原因是Cu和HNO3发生了反应,则他依据的反应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②丁同学认为丙同学的结论不完全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4)请设计实验证明加入Cu片并反应完全后的溶液中含有Fe2+但不含Fe3+。写出具体的实验方案和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3章章末质量检测卷1.答案:B解析:红砖中一般含有Fe2O3,Fe2O3遇酸雨会被侵蚀;青砖中一般含有Fe3O4,Fe3O4性质稳定,所以我国由青砖建成的古代建筑能保持到现在;FeO的性质极不稳定,极易被氧化。故选B。2.答案:B解析:①在农田中焚烧植物秸秆会污染环境;②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有利于保护环境;③推广使用燃煤脱硫技术,防治SO2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④限制使用一次性塑料购物袋,有利于保护环境;⑤集中掩埋废旧电池,会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故选B。3.答案:B解析:A项,无水硫酸铜能吸收水分,但蔗糖不能防止食品被氧化;B项,硅胶具有吸湿性,能防止食品受潮,硫酸亚铁能防止食品被氧化;C项,食盐不能吸收水分,硫酸亚铁能防止食品被氧化;D项,生石灰能防止食品受潮,但是食盐不能防止食品被氧化。4.答案:D解析:SO2溶液用于吸收溴蒸气,反应生成了硫酸和氢溴酸,利用了SO2的还原性,A错误;小苏打用于焙制糕点是因为小苏打受热分解放出二氧化碳气体,使糕点疏松多孔,B错误;SiO2用于生产光导纤维与其化学性质无关,C错误;漂粉精的有效成分为Ca(ClO)2,因其具有强氧化性,故可用于杀菌、消毒,D正确。5.答案:C解析:A项,N2与H2反应生成NH3,NH3发生催化氧化可生成NO,N2和O2在放电条件下反应生成NO,能实现图示转化;B项,Na在空气中燃烧生成Na2O2,Na2O2与H2O反应生成NaOH和O2,Na与H2O反应生成NaOH和H2,能实现图示转化;C项,S在空气中燃烧生成SO2,不能生成SO3,不能实现图示转化;D项,Fe在Cl2中燃烧生成FeCl3,FeCl3与Fe反应生成FeCl2,Fe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2和H2,能实现图示转化。6.答案:B解析:浓氨水与氧化钙混合生成氨气,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A错误;浓硫酸与亚硫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密度大于空气,过量二氧化硫可被NaOH溶液吸收,故B正确;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NO,不能用水吸收尾气,故C错误;常温下浓盐酸和二氧化锰不反应,故D错误。7.答案:A解析:黄色溶液逐渐变为蓝绿色,加KSCN溶液颜色不变,说明铁离子被还原,且生成铜离子,可说明氧化性:Fe3+>Cu2+,故A正确;二氧化硫使品红溶液褪色,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碳酸氢铵不稳定,分解生成氨气,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不能说明NH4HCO3显碱性,故C错误;在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具有强氧化性,可将亚硫酸根离子氧化成硫酸根离子,原溶液中可能含有SO eq \o\al(\s\up1(2-),\s\do1(3)) ,故D错误。8.答案:D解析:①中发生反应Fe+Cu2+===Fe2++Cu,其中铁作还原剂,A错误;②中发生反应2Fe2++Cl2===2Fe3++2Cl-,其中Fe2+作还原剂,表现还原性,B错误;③中发生反应Cu+2Fe3+===2Fe2++Cu2+,不属于置换反应,C错误;由①、②、③的反应可知,氧化性Fe3+>Cu2+>Fe2+,D正确。9.答案:B解析:浓硫酸和亚硫酸钠反应生成SO2,SO2具有还原性,能还原Br2,浸有溴水的棉球褪色,说明SO2的还原性强于Br-的,但不能比较Br和S的非金属性强弱,A错误;SO2是酸性氧化物,溶于水生成亚硫酸,溶液显酸性,题图1中b处浸有石蕊溶液的棉球变为红色,B正确;H2SO4与NH3反应生成(NH4)2SO4,但浓硫酸没有挥发性,不会出现白烟,C错误;NH3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弱碱NH3·H2O,但NH3不是碱,D错误。10.答案:B解析:Cu和浓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溶于水生成硝酸,硝酸与氯化钡不反应,因此仍然不能产生沉淀,A错误;浓氨水滴入氧化钙中会生成氨气,氨气与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铵,碳酸铵与钡离子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B正确;Na2SO3和较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氯化钡溶液不反应,不会产生沉淀,C错误;高锰酸钾溶液和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氯气与二氧化碳、氯化钡溶液均不反应,不能产生沉淀,D错误。11.答案:D解析:浓盐酸和MnO2、浓硫酸和碳反应都需要加热,A、C错误;浓氨水滴入生石灰中产生氨气,氨气通入AlCl3溶液生成Al(OH)3白色沉淀,一水合氨是弱碱,不能使Al(OH)3溶解,B错误;Cu与浓硝酸反应生成NO2气体,NO2通入试管C中,KI被氧化为I2,使溶液变蓝,D正确。12.答案:CD解析:上下移动①中铜丝可以控制铜与浓硫酸、浓硝酸的接触与分离,从而可以控制反应的开始和结束,A项正确;SO2可还原KMnO4,使其溶液褪色,B项正确;SO2有毒,能与NaOH溶液反应而被吸收,NO2可与NaOH溶液反应,但NO2与②中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的NO不能被NaOH溶液吸收,C项错误;铜丝与浓硝酸反应生成NO2,NO2与②中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无色气体NO,D项错误。13.答案:B解析:SO2能与NaOH溶液反应,故可造成烧瓶内压强减小;NaOH溶液不能吸收H2,所以不能形成喷泉;当空气将水压入烧瓶内与NH3接触时,则会产生喷泉;将浓硫酸加入水中,放出大量的热,使锥形瓶内气体膨胀,将浓氨水压入烧瓶内与HCl接触,从而引发喷泉。14.答案:B解析:黄铁矿经氧化后有氢氧化铁生成,因此经氧化后的黄铁矿可能呈现与铁锈类似的红褐色,A正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S2+7O2+2H2O===2FeSO4+2H2SO4,则生成1molFeSO4消耗1molFeS2,1molFeS2被氧化时,S元素失电子,化合价从-1价升高到+6价,因此失电子总量是14mol,B错误;由图可知,氧化过程会产生较多酸性废水,破坏矿区生态环境,C正确;a中1molFeS2被氧化时,转移电子14mol,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是eq \f(14mol,4)=3.5mol,因此0.1molFeS2被氧化时消耗氧气0.35mol,则消耗标准状况下空气的体积为0.35mol×5×22.4L·mol-1≈39L,D正确。15.答案:B解析:装置F、I中的试剂依次为水和硫酸亚铁溶液,F中的水可除去NO气体中混有的硝酸蒸气,硫酸亚铁溶液可检验NO气体,故A正确;在装置I中,发生反应FeSO4+NO⇌[Fe(NO)]SO4,该反应为可逆反应,NO不能完全吸收,且NO难溶于水,装置J收集的气体中含NO,故B错误;实验结束后,为防止倒吸,应先熄灭酒精灯,再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停止通入NO,故C正确;若观察到装置H中红色粉末变黑色,说明NO和铜反应生成了氧化铜,故D正确。16.答案:(1)①Fe2(SO4)3 0.075mol ②6 2 4 1 3 2 4 (2)SO eq \o\al(\s\up1(2-),\s\do1(3)) 解析:(1)①铁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升高到+3价,铁元素被氧化,所以Fe2(SO4)3是氧化产物;11.4gFeSO4的物质的量为eq \f(11.4g,152g·mol-1)=0.075mol,1molFeSO4恰好完全反应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1mol,11.4gFeSO4完全反应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0.075mol。②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配平化学方程式为6FeSO4+2KNO3+4H2SO4===K2SO4+3Fe2(SO4)3+2NO↑+4H2O。③2molMg失去4mol电子,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2)设硫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升高为n价,标准状况下112mLCl2的物质的量为5×10-3mol,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2×5×10-3mol=2×(n-2)×25.0×10-3L×0.10mol·L-1,解得n=+4,所以S2O eq \o\al(\s\up1(2-),\s\do1(3)) 将转化成SO eq \o\al(\s\up1(2-),\s\do1(3)) 。17.答案:(1) N2(2)①2NH4Cl+Ca(OH)2eq \o(=====,\s\up7(△))CaCl2+2NH3↑+2H2O②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集气瓶口,如果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说明气体已收集满 ③NH3+HCl===NH4Cl(3)①C+4HNO3(浓)eq \o(=====,\s\up7(△))CO2↑+4NO2↑+2H2O②4HNO3(浓)eq \o(=====,\s\up7(△))4NO2↑+O2↑+2H2O 氧气解析:已知A、B、C、D、E、G、H、I均为气体,A、B、C、I、M为单质,G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G为NH3,G和H相遇时产生白烟,则H为HCl,则K为NH4Cl,A和B能反应生成NH3,B和C能反应生成HCl,则C为Cl2,B为H2,A为N2,J为常见的液态物质,则J为H2O,根据转化关系可知,I为O2,D为NO,E为NO2,F为HNO3,Z为NH4NO3,M为常见金属,且M与盐酸反应的产物能与氯气反应,所以M为Fe,X为FeCl2,Y为FeCl3。由以上分析可顺利回答(1)、(2)问。(3)②工业浓硝酸溶液呈黄色,是因为浓硝酸分解产生的二氧化氮溶于溶液中,若要消除黄色可向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氧气。18.答案:(1)H2SO4 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2)CO 酸 生成白色沉淀,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Fe2++2OH-===Fe(OH)2↓4Fe(OH)2+O2+2H2O===4Fe(OH)3(3)2Fe(OH)3eq \o(=====,\s\up7(△))Fe2O3+3H2O(4)(5)1∶2∶4解析:A俗称铁红,则其化学式为Fe2O3;结合甲为强酸,丙为强碱溶液,G为红褐色沉淀,可知G为Fe(OH)3,C为H2O;乙为还原性气体,I的颜色呈浅绿色,则E为Fe,丁为非氧化性酸,I为含亚铁离子的溶液。(1)若F是由Na+和SO eq \o\al(\s\up1(2-),\s\do1(4)) 组成的溶液,则依据转化关系可得到:甲为H2SO4、丙为NaOH;A为Fe2O3,俗称铁红,是非常重要的一种防锈颜料,绝大多数的涂料都添加有铁红防锈漆。(2)若D是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D为CO2,可判断乙为还原性气体CO、E为Fe,铁和丁反应生成亚铁离子证明丁为非氧化性酸;亚铁离子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会被氧气迅速氧化为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3) G→A+C为氢氧化铁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铁和水的反应。(4)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与氢气,Fe失去电子,水蒸气中的H得到电子。(5)E和A组成的混合物为Fe和Fe2O3的混合物,与稀H2SO4作用,固体恰好溶解,所得溶液中不含Fe3+,且生成的Fe2+与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假设反应产生1molH2,则生成4molFe2+,依据反应可知反应物中Fe2O3、Fe、H2SO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4。19.答案:(1)Cu+2H2SO4(浓)eq \o(=====,\s\up7(△))CuSO4+SO2↑+2H2O(2)不能 (3)品红溶液褪色 (4)稀硫酸不能与Cu反应 (5) NaOH(合理即可) (6)AB解析:(1)加热条件下,浓硫酸和Cu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eq \o(=====,\s\up7(△))CuSO4+SO2↑+2H2O。(2)加热条件下,浓硫酸和Cu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消耗0.2molH2SO4时生成0.1molSO2,若用含0.2molH2SO4的浓硫酸与过量铜片共热,由于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浓度逐渐减小,稀硫酸与铜不反应,因此参加反应的硫酸的物质的量小于0.2mol,生成二氧化硫的物质的量小于0.1mol。(3)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和品红溶液反应生成无色物质,使品红溶液褪色,所以B中的气体收集满时,C中看到的现象是品红溶液褪色。(4)加热条件下浓硫酸和Cu反应,而稀硫酸和Cu不反应,由于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浓度逐渐减小,反应随之停止,所以有一定量的余酸却未能使Cu完全溶解。(5)二氧化硫属于酸性氧化物,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可以在C试管口塞上一团浸有碱溶液的棉花,用来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大气。(6)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加入铁粉能鉴定是否有剩余的硫酸,故A正确;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加入Na2CO3能鉴定是否有剩余的硫酸,故B正确;Cu与浓硫酸反应生成CuSO4,能和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不能鉴定是否有剩余的硫酸,故C错误;氢氧化钠和硫酸发生中和反应,无明显实验现象,不能鉴定是否有剩余的硫酸,故D错误。20.答案:(1)灼热的铜丝能在Cl2中燃烧,产生棕黄色的烟;灼热的铜丝不能在O2中燃烧,但表面变黑(2)铁片逐渐溶解,试管中的溶液变为黄色,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将装置2中的铁片改为螺旋状的铁丝,将螺旋状铁丝的一端伸入浓硝酸中,另一端伸出橡皮塞(3)①试管上部出现红棕色气体 ②Fe和浓硝酸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Fe3+,Fe3+也能和Cu反应而使Cu片溶解(4)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的KSCN溶液,溶液不变红色,再滴加适量的新制氯水,溶液变为红色解析:(1)结合反应2Cu+O2eq \o(=====,\s\up7(△))2CuO,Cu+Cl2eq \o(=====,\s\up7(点燃))CuCl2,可观察到的现象为灼热的铜丝可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棕黄色的烟,而在氧气中铜丝表面变黑,不能燃烧。(2) Fe(少量)在热的浓硝酸中发生反应Fe+6HNO3(浓)eq \o(=====,\s\up7(△))Fe(NO3)3+3NO2↑+3H2O,实验现象为铁片逐渐溶解,试管中的溶液变为黄色,且有红棕色气体产生。(3)硝酸能与金属铜反应,Fe3+也能与金属铜反应,从而使铜片溶解。(4)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的KSCN溶液,溶液不变红色,再滴加适量的新制氯水,溶液变为红色,则证明原溶液中含有Fe2+但不含Fe3+。甲乙丙AN2NH3NOBNaNa2O2NaOHCSSO2SO3DFeFeCl3FeCl2选项a中的物质b中的物质c中收集的气体d中的物质A浓氨水CaONH3H2OB浓硫酸Na2SO3SO2NaOH溶液C浓硝酸CuNO2H2OD浓盐酸MnO2Cl2NaOH溶液实验现象结论A向2mL0.1mol·L-1FeCl3的溶液中加足量铜粉,振荡,加1滴KSCN溶液黄色溶液逐渐变为蓝绿色,加KSCN溶液颜色不变氧化性:Fe3+>Cu2+B将Cl2、SO2分别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均褪色Cl2、SO2均能氧化品红C加热盛有少量NH4HCO3固体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石蕊试纸由红色变蓝色NH4HCO3显碱性D①某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②再加足量盐酸①产生白色沉淀②仍有白色沉淀原溶液中有SO eq \o\al(\s\up1(2-),\s\do1(4)) ①②③④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向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入几滴氯水将铜丝放入氯化铁溶液中向FeCl2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滴入氯水,变红选项现象解释或结论A图1中浸有溴水的棉球褪色非金属性:Br>SB图1中浸有石蕊溶液的棉球变为红色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C图2中浓硫酸附近无明显现象NH3与浓硫酸不发生反应D图2中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不变色,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NH3是一种可溶性碱试剂A、BC中试液及现象A若A为浓盐酸,B为MnO2C中盛石蕊试液,C中溶液先变红后褪色B若A为浓氨水,B为生石灰C中盛AlCl3溶液,则C中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溶解C若A为浓硫酸,B为碳C中盛有澄清石灰水,则C中出现白色浑浊D若A为浓硝酸,B为金属铜C中盛有淀粉-KI溶液,则C中溶液变蓝
第3章章末质量检测卷(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符合题意。1.建筑用的红砖和青砖,其颜色不同是因为其中含有不同价态的铁的氧化物。我国古代砖瓦建筑能够保持到现在的,几乎都是由青砖建成的。有人提出以下可能的原因:①青砖中含有的是FeO;②青砖中含有的是Fe3O4;③Fe2O3长期遇酸雨侵蚀会风化溶解使砖瓦强度降低;④Fe3O4性质稳定;⑤FeO性质稳定。你认为有道理的是( ) A.①③⑤B.②③④C.③⑤D.①②③④⑤2.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下列做法中,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①在农田中焚烧植物秸秆 ②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③推广使用燃煤脱硫技术,防治SO2污染 ④限制使用一次性塑料购物袋 ⑤集中掩埋废旧电池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⑤D.①④⑤3.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方便的小包装食品已被广泛接受。为了延长食品的保质期,防止食品受潮及富脂食品氧化变质,在包装袋中应放入的化学物质是( )A.无水硫酸铜、蔗糖B.硅胶(具有吸湿性)、硫酸亚铁C.食盐、硫酸亚铁D.生石灰、食盐4.化学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SO2溶液用于吸收溴蒸气是因为SO2具有漂白性B.小苏打用于焙制糕点是因为小苏打具有碱性C.SiO2用于生产光导纤维是因为SiO2能与碱反应D.漂粉精可用于游泳池消毒是因为Ca(ClO)2有强氧化性5.表中所示各组物质,不能按照图中箭头所示方向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6.实验室中某些气体的制取、收集及尾气处理装置如图所示(省略夹持和净化装置)。仅用此装置和表中提供的物质完成相关实验,最合理的选项是( )7.由下列实验及现象推出的相应结论正确的是( )8.已知下述四个实验均能发生化学反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实验①中铁钉作氧化剂B.实验②中Fe2+既显氧化性又显还原性C.实验③中发生的是置换反应D.上述实验证明氧化性:Fe3+>Cu2+>Fe2+9.图1、图2所示的是验证二氧化硫、氨气性质的微型实验。关于此实验的“现象”“解释或结论”以及对应关系均正确的是( )10.CO2通入BaCl2溶液中并不产生沉淀,在下图右侧的Y形管中放置合适的药品,进行合理操作,在BaCl2溶液中可以看到白色沉淀。则右侧Y形管中放入的药品是( )A.Cu和浓硝酸B.CaO和浓氨水C.Na2SO3和较浓硫酸D.KMnO4溶液和浓盐酸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1.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将液体A逐滴加入到固体B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12.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酒精灯可以不用,夹持仪器略去)探究铜丝分别与过量浓硫酸、浓硝酸的反应。下列实验不合理的是( )A.上下移动①中铜丝可控制反应的开始和结束B.②中选用KMnO4溶液验证铜丝与浓硫酸反应有SO2生成C.两个实验的③中都可以选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D.铜丝与浓硝酸的反应中,②中气体为无色,证明该反应的还原产物为NO13.如图是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的4个喷泉实验方案。下列有关操作不可能引发喷泉现象的是( )A.挤压装置①的胶头滴管使NaOH溶液全部进入烧瓶,片刻后打开止水夹B.挤压装置②的胶头滴管使NaOH溶液进入烧瓶,片刻后打开止水夹C.用鼓气装置从装置③的a处不断鼓入空气并打开止水夹D.向装置④的水槽中慢慢加入浓硫酸并打开止水夹14.黄铁矿(主要成分为FeS2)是工业制硫酸的主要原料,暴露在空气中会被缓慢氧化,其氧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经氧化后的黄铁矿可能呈现与铁锈类似的红褐色B.a步反应中每生成1molFeSO4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7molC.氧化过程会产生较多酸性废水,破坏矿区生态环境D.标准状况下,过程a中0.1molFeS2被氧化时大约消耗空气39L15.某学习小组设计实验探究NO与铜粉的反应并检验NO,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夹持装置略)。实验开始前,向装置中通入一段时间的N2,排尽装置内的空气。已知:在溶液中,FeSO4+NO⇌[Fe(NO)]SO4(棕色),该反应可用于检验NO。下列对该实验描述错误的是( )A.装置F、I中的试剂依次为水、硫酸亚铁溶液B.装置J收集的气体中不含NOC.实验结束后,先熄灭酒精灯,再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D.若观察到装置H中红色粉末变黑色,则NO与Cu发生了反应第Ⅱ卷(非选择题)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60分。16.(12分)(1)在热的稀硫酸中溶解了11.4gFeSO4固体,加入足量KNO3溶液,使Fe2+全部转化成Fe3+,并放出NO气体。①反应中氧化产物是(填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FeSO4恰好完全反应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②配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FeSO4+________KNO3+________H2SO4===________K2SO4+________Fe2(SO4)3________NO↑+________H2O③用单线桥法表示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2Mg+CO2eq \o(=====,\s\up7(点燃))2MgO+C(2)硫代硫酸钠可用作脱氯剂,已知25.0mL0.10mol·L-1Na2S2O3溶液恰好把标准状况下112mLCl2完全转化为Cl-,则S2O eq \o\al(\s\up1(2-),\s\do1(3)) 将转化成________________。17.(12分)已知A、B、C、D、E、G、H、I均为气体,G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J为常见的液态物质,A、B、C、I、M为单质,且M为常见金属,G和H相遇时产生白烟,它们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图中部分反应物或产物已省略),请回答下列问题。(1)请写出A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2)①写出实验室用K制取G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实验室检验气体G是否收集满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G与H相遇可生成白烟K,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①F的浓溶液与木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工业F的浓溶液呈黄色,试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消除黄色可向其中通入一定量的________。18.(12分)如图是有关物质相互转化的关系图,其中A俗称铁红,甲为强酸,乙为还原性气体,丙为强碱溶液,G为红褐色沉淀,I的颜色呈浅绿色。(1)若F是由Na+和SO eq \o\al(\s\up1(2-),\s\do1(4)) 组成的溶液,则甲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列举A物质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2)若D是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乙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丁属于单质、酸、碱中的________________;在I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对应的离子方程式和化学方程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G→A+C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4)写出E和C反应的方程式并用单线桥法标明电子的转移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____。(5)由E和A组成的混合物与稀H2SO4作用,固体恰好溶解,所得溶液中不含Fe3+,且生成的Fe2+与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则反应物中A、E、H2SO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19.(12分)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索铜与浓硫酸的反应,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有关实验。甲组取ag铜片和一定量的浓硫酸放入试管中加热,直到反应完毕,最后发现试管中还有一定量的H2SO4和Cu剩余。(1)写出装置A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用含0.2molH2SO4的浓硫酸与过量铜片共热,________(填“能”或“不能”)收集到0.1molSO2。(3)当集气瓶B中的气体收集满时,装置C中有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反应后有一定量的余酸却未能使Cu完全溶解,你认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乙组同学认为实验装置C有可能造成环境污染,乙组同学设计了最简单方法给予解决:在C试管口塞上一团浸有_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的棉花。(6)为了证明反应结束后的试管中的确有剩余的硫酸,可选择的试剂是________(填序号)。A.铁粉B.Na2CO3溶液C.BaCl2溶液D.NaOH溶液20.(12分)Fe、Cu都是人类早期使用的金属,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研究Fe、Cu及其化合物的相关性质。回答下列问题:(1)甲同学取两束细铜丝用砂纸打磨后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红热,再分别伸入盛有O2、Cl2的集气瓶中。则甲同学在两个集气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乙同学为验证Fe在冷的浓硝酸中发生钝化但能和热的浓硝酸发生反应,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结果发现装置1中无明显现象,装置2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实验现象);为使装置2能控制反应的进行,请对装置2提出改进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丙同学在Fe和热的浓硝酸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一块Cu片,Cu片逐渐溶解,反应一段时间后Cu片不再溶解。①丙同学依据反应现象得出Cu片溶解的原因是Cu和HNO3发生了反应,则他依据的反应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②丁同学认为丙同学的结论不完全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4)请设计实验证明加入Cu片并反应完全后的溶液中含有Fe2+但不含Fe3+。写出具体的实验方案和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3章章末质量检测卷1.答案:B解析:红砖中一般含有Fe2O3,Fe2O3遇酸雨会被侵蚀;青砖中一般含有Fe3O4,Fe3O4性质稳定,所以我国由青砖建成的古代建筑能保持到现在;FeO的性质极不稳定,极易被氧化。故选B。2.答案:B解析:①在农田中焚烧植物秸秆会污染环境;②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有利于保护环境;③推广使用燃煤脱硫技术,防治SO2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④限制使用一次性塑料购物袋,有利于保护环境;⑤集中掩埋废旧电池,会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故选B。3.答案:B解析:A项,无水硫酸铜能吸收水分,但蔗糖不能防止食品被氧化;B项,硅胶具有吸湿性,能防止食品受潮,硫酸亚铁能防止食品被氧化;C项,食盐不能吸收水分,硫酸亚铁能防止食品被氧化;D项,生石灰能防止食品受潮,但是食盐不能防止食品被氧化。4.答案:D解析:SO2溶液用于吸收溴蒸气,反应生成了硫酸和氢溴酸,利用了SO2的还原性,A错误;小苏打用于焙制糕点是因为小苏打受热分解放出二氧化碳气体,使糕点疏松多孔,B错误;SiO2用于生产光导纤维与其化学性质无关,C错误;漂粉精的有效成分为Ca(ClO)2,因其具有强氧化性,故可用于杀菌、消毒,D正确。5.答案:C解析:A项,N2与H2反应生成NH3,NH3发生催化氧化可生成NO,N2和O2在放电条件下反应生成NO,能实现图示转化;B项,Na在空气中燃烧生成Na2O2,Na2O2与H2O反应生成NaOH和O2,Na与H2O反应生成NaOH和H2,能实现图示转化;C项,S在空气中燃烧生成SO2,不能生成SO3,不能实现图示转化;D项,Fe在Cl2中燃烧生成FeCl3,FeCl3与Fe反应生成FeCl2,Fe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2和H2,能实现图示转化。6.答案:B解析:浓氨水与氧化钙混合生成氨气,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A错误;浓硫酸与亚硫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密度大于空气,过量二氧化硫可被NaOH溶液吸收,故B正确;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NO,不能用水吸收尾气,故C错误;常温下浓盐酸和二氧化锰不反应,故D错误。7.答案:A解析:黄色溶液逐渐变为蓝绿色,加KSCN溶液颜色不变,说明铁离子被还原,且生成铜离子,可说明氧化性:Fe3+>Cu2+,故A正确;二氧化硫使品红溶液褪色,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碳酸氢铵不稳定,分解生成氨气,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不能说明NH4HCO3显碱性,故C错误;在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具有强氧化性,可将亚硫酸根离子氧化成硫酸根离子,原溶液中可能含有SO eq \o\al(\s\up1(2-),\s\do1(3)) ,故D错误。8.答案:D解析:①中发生反应Fe+Cu2+===Fe2++Cu,其中铁作还原剂,A错误;②中发生反应2Fe2++Cl2===2Fe3++2Cl-,其中Fe2+作还原剂,表现还原性,B错误;③中发生反应Cu+2Fe3+===2Fe2++Cu2+,不属于置换反应,C错误;由①、②、③的反应可知,氧化性Fe3+>Cu2+>Fe2+,D正确。9.答案:B解析:浓硫酸和亚硫酸钠反应生成SO2,SO2具有还原性,能还原Br2,浸有溴水的棉球褪色,说明SO2的还原性强于Br-的,但不能比较Br和S的非金属性强弱,A错误;SO2是酸性氧化物,溶于水生成亚硫酸,溶液显酸性,题图1中b处浸有石蕊溶液的棉球变为红色,B正确;H2SO4与NH3反应生成(NH4)2SO4,但浓硫酸没有挥发性,不会出现白烟,C错误;NH3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弱碱NH3·H2O,但NH3不是碱,D错误。10.答案:B解析:Cu和浓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溶于水生成硝酸,硝酸与氯化钡不反应,因此仍然不能产生沉淀,A错误;浓氨水滴入氧化钙中会生成氨气,氨气与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铵,碳酸铵与钡离子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B正确;Na2SO3和较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氯化钡溶液不反应,不会产生沉淀,C错误;高锰酸钾溶液和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氯气与二氧化碳、氯化钡溶液均不反应,不能产生沉淀,D错误。11.答案:D解析:浓盐酸和MnO2、浓硫酸和碳反应都需要加热,A、C错误;浓氨水滴入生石灰中产生氨气,氨气通入AlCl3溶液生成Al(OH)3白色沉淀,一水合氨是弱碱,不能使Al(OH)3溶解,B错误;Cu与浓硝酸反应生成NO2气体,NO2通入试管C中,KI被氧化为I2,使溶液变蓝,D正确。12.答案:CD解析:上下移动①中铜丝可以控制铜与浓硫酸、浓硝酸的接触与分离,从而可以控制反应的开始和结束,A项正确;SO2可还原KMnO4,使其溶液褪色,B项正确;SO2有毒,能与NaOH溶液反应而被吸收,NO2可与NaOH溶液反应,但NO2与②中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的NO不能被NaOH溶液吸收,C项错误;铜丝与浓硝酸反应生成NO2,NO2与②中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无色气体NO,D项错误。13.答案:B解析:SO2能与NaOH溶液反应,故可造成烧瓶内压强减小;NaOH溶液不能吸收H2,所以不能形成喷泉;当空气将水压入烧瓶内与NH3接触时,则会产生喷泉;将浓硫酸加入水中,放出大量的热,使锥形瓶内气体膨胀,将浓氨水压入烧瓶内与HCl接触,从而引发喷泉。14.答案:B解析:黄铁矿经氧化后有氢氧化铁生成,因此经氧化后的黄铁矿可能呈现与铁锈类似的红褐色,A正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S2+7O2+2H2O===2FeSO4+2H2SO4,则生成1molFeSO4消耗1molFeS2,1molFeS2被氧化时,S元素失电子,化合价从-1价升高到+6价,因此失电子总量是14mol,B错误;由图可知,氧化过程会产生较多酸性废水,破坏矿区生态环境,C正确;a中1molFeS2被氧化时,转移电子14mol,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是eq \f(14mol,4)=3.5mol,因此0.1molFeS2被氧化时消耗氧气0.35mol,则消耗标准状况下空气的体积为0.35mol×5×22.4L·mol-1≈39L,D正确。15.答案:B解析:装置F、I中的试剂依次为水和硫酸亚铁溶液,F中的水可除去NO气体中混有的硝酸蒸气,硫酸亚铁溶液可检验NO气体,故A正确;在装置I中,发生反应FeSO4+NO⇌[Fe(NO)]SO4,该反应为可逆反应,NO不能完全吸收,且NO难溶于水,装置J收集的气体中含NO,故B错误;实验结束后,为防止倒吸,应先熄灭酒精灯,再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停止通入NO,故C正确;若观察到装置H中红色粉末变黑色,说明NO和铜反应生成了氧化铜,故D正确。16.答案:(1)①Fe2(SO4)3 0.075mol ②6 2 4 1 3 2 4 (2)SO eq \o\al(\s\up1(2-),\s\do1(3)) 解析:(1)①铁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升高到+3价,铁元素被氧化,所以Fe2(SO4)3是氧化产物;11.4gFeSO4的物质的量为eq \f(11.4g,152g·mol-1)=0.075mol,1molFeSO4恰好完全反应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1mol,11.4gFeSO4完全反应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0.075mol。②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配平化学方程式为6FeSO4+2KNO3+4H2SO4===K2SO4+3Fe2(SO4)3+2NO↑+4H2O。③2molMg失去4mol电子,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2)设硫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升高为n价,标准状况下112mLCl2的物质的量为5×10-3mol,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2×5×10-3mol=2×(n-2)×25.0×10-3L×0.10mol·L-1,解得n=+4,所以S2O eq \o\al(\s\up1(2-),\s\do1(3)) 将转化成SO eq \o\al(\s\up1(2-),\s\do1(3)) 。17.答案:(1) N2(2)①2NH4Cl+Ca(OH)2eq \o(=====,\s\up7(△))CaCl2+2NH3↑+2H2O②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集气瓶口,如果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说明气体已收集满 ③NH3+HCl===NH4Cl(3)①C+4HNO3(浓)eq \o(=====,\s\up7(△))CO2↑+4NO2↑+2H2O②4HNO3(浓)eq \o(=====,\s\up7(△))4NO2↑+O2↑+2H2O 氧气解析:已知A、B、C、D、E、G、H、I均为气体,A、B、C、I、M为单质,G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G为NH3,G和H相遇时产生白烟,则H为HCl,则K为NH4Cl,A和B能反应生成NH3,B和C能反应生成HCl,则C为Cl2,B为H2,A为N2,J为常见的液态物质,则J为H2O,根据转化关系可知,I为O2,D为NO,E为NO2,F为HNO3,Z为NH4NO3,M为常见金属,且M与盐酸反应的产物能与氯气反应,所以M为Fe,X为FeCl2,Y为FeCl3。由以上分析可顺利回答(1)、(2)问。(3)②工业浓硝酸溶液呈黄色,是因为浓硝酸分解产生的二氧化氮溶于溶液中,若要消除黄色可向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氧气。18.答案:(1)H2SO4 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2)CO 酸 生成白色沉淀,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Fe2++2OH-===Fe(OH)2↓4Fe(OH)2+O2+2H2O===4Fe(OH)3(3)2Fe(OH)3eq \o(=====,\s\up7(△))Fe2O3+3H2O(4)(5)1∶2∶4解析:A俗称铁红,则其化学式为Fe2O3;结合甲为强酸,丙为强碱溶液,G为红褐色沉淀,可知G为Fe(OH)3,C为H2O;乙为还原性气体,I的颜色呈浅绿色,则E为Fe,丁为非氧化性酸,I为含亚铁离子的溶液。(1)若F是由Na+和SO eq \o\al(\s\up1(2-),\s\do1(4)) 组成的溶液,则依据转化关系可得到:甲为H2SO4、丙为NaOH;A为Fe2O3,俗称铁红,是非常重要的一种防锈颜料,绝大多数的涂料都添加有铁红防锈漆。(2)若D是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D为CO2,可判断乙为还原性气体CO、E为Fe,铁和丁反应生成亚铁离子证明丁为非氧化性酸;亚铁离子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会被氧气迅速氧化为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3) G→A+C为氢氧化铁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铁和水的反应。(4)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与氢气,Fe失去电子,水蒸气中的H得到电子。(5)E和A组成的混合物为Fe和Fe2O3的混合物,与稀H2SO4作用,固体恰好溶解,所得溶液中不含Fe3+,且生成的Fe2+与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假设反应产生1molH2,则生成4molFe2+,依据反应可知反应物中Fe2O3、Fe、H2SO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4。19.答案:(1)Cu+2H2SO4(浓)eq \o(=====,\s\up7(△))CuSO4+SO2↑+2H2O(2)不能 (3)品红溶液褪色 (4)稀硫酸不能与Cu反应 (5) NaOH(合理即可) (6)AB解析:(1)加热条件下,浓硫酸和Cu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eq \o(=====,\s\up7(△))CuSO4+SO2↑+2H2O。(2)加热条件下,浓硫酸和Cu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消耗0.2molH2SO4时生成0.1molSO2,若用含0.2molH2SO4的浓硫酸与过量铜片共热,由于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浓度逐渐减小,稀硫酸与铜不反应,因此参加反应的硫酸的物质的量小于0.2mol,生成二氧化硫的物质的量小于0.1mol。(3)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和品红溶液反应生成无色物质,使品红溶液褪色,所以B中的气体收集满时,C中看到的现象是品红溶液褪色。(4)加热条件下浓硫酸和Cu反应,而稀硫酸和Cu不反应,由于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浓度逐渐减小,反应随之停止,所以有一定量的余酸却未能使Cu完全溶解。(5)二氧化硫属于酸性氧化物,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可以在C试管口塞上一团浸有碱溶液的棉花,用来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大气。(6)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加入铁粉能鉴定是否有剩余的硫酸,故A正确;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加入Na2CO3能鉴定是否有剩余的硫酸,故B正确;Cu与浓硫酸反应生成CuSO4,能和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不能鉴定是否有剩余的硫酸,故C错误;氢氧化钠和硫酸发生中和反应,无明显实验现象,不能鉴定是否有剩余的硫酸,故D错误。20.答案:(1)灼热的铜丝能在Cl2中燃烧,产生棕黄色的烟;灼热的铜丝不能在O2中燃烧,但表面变黑(2)铁片逐渐溶解,试管中的溶液变为黄色,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将装置2中的铁片改为螺旋状的铁丝,将螺旋状铁丝的一端伸入浓硝酸中,另一端伸出橡皮塞(3)①试管上部出现红棕色气体 ②Fe和浓硝酸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Fe3+,Fe3+也能和Cu反应而使Cu片溶解(4)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的KSCN溶液,溶液不变红色,再滴加适量的新制氯水,溶液变为红色解析:(1)结合反应2Cu+O2eq \o(=====,\s\up7(△))2CuO,Cu+Cl2eq \o(=====,\s\up7(点燃))CuCl2,可观察到的现象为灼热的铜丝可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棕黄色的烟,而在氧气中铜丝表面变黑,不能燃烧。(2) Fe(少量)在热的浓硝酸中发生反应Fe+6HNO3(浓)eq \o(=====,\s\up7(△))Fe(NO3)3+3NO2↑+3H2O,实验现象为铁片逐渐溶解,试管中的溶液变为黄色,且有红棕色气体产生。(3)硝酸能与金属铜反应,Fe3+也能与金属铜反应,从而使铜片溶解。(4)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的KSCN溶液,溶液不变红色,再滴加适量的新制氯水,溶液变为红色,则证明原溶液中含有Fe2+但不含Fe3+。甲乙丙AN2NH3NOBNaNa2O2NaOHCSSO2SO3DFeFeCl3FeCl2选项a中的物质b中的物质c中收集的气体d中的物质A浓氨水CaONH3H2OB浓硫酸Na2SO3SO2NaOH溶液C浓硝酸CuNO2H2OD浓盐酸MnO2Cl2NaOH溶液实验现象结论A向2mL0.1mol·L-1FeCl3的溶液中加足量铜粉,振荡,加1滴KSCN溶液黄色溶液逐渐变为蓝绿色,加KSCN溶液颜色不变氧化性:Fe3+>Cu2+B将Cl2、SO2分别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均褪色Cl2、SO2均能氧化品红C加热盛有少量NH4HCO3固体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石蕊试纸由红色变蓝色NH4HCO3显碱性D①某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②再加足量盐酸①产生白色沉淀②仍有白色沉淀原溶液中有SO eq \o\al(\s\up1(2-),\s\do1(4)) ①②③④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向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入几滴氯水将铜丝放入氯化铁溶液中向FeCl2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滴入氯水,变红选项现象解释或结论A图1中浸有溴水的棉球褪色非金属性:Br>SB图1中浸有石蕊溶液的棉球变为红色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C图2中浓硫酸附近无明显现象NH3与浓硫酸不发生反应D图2中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不变色,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NH3是一种可溶性碱试剂A、BC中试液及现象A若A为浓盐酸,B为MnO2C中盛石蕊试液,C中溶液先变红后褪色B若A为浓氨水,B为生石灰C中盛AlCl3溶液,则C中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溶解C若A为浓硫酸,B为碳C中盛有澄清石灰水,则C中出现白色浑浊D若A为浓硝酸,B为金属铜C中盛有淀粉-KI溶液,则C中溶液变蓝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