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科学观察(浙教版)-浙江省七上学期科学期末试题选编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5/15117432/0-170347666511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3科学观察(浙教版)-浙江省七上学期科学期末试题选编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5/15117432/0-17034766651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3科学观察(浙教版)-浙江省七上学期科学期末试题选编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5/15117432/0-170347666518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3科学观察(浙教版)-浙江省七上学期科学期末试题选编
展开A.观察就是用眼看,用耳听
B.单凭我们的感觉,不能对事物作出可靠的判断
C.借助各种仪器可以大大扩大我们的观察范围
D.在学习、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取得成功的往往是善于观察的人
2.(2022秋•乐清市校级期末)下列有关观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观察就是用眼睛看、耳朵听的过程
B.观察就是仔细地看一看
C.观察是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
D.观察一定要借助工具
3.(2022秋•温州期末)海难发生后,许多因素威胁着遇险者的生命,表中列出了人浸在不同温度的海水中预期可能的存活时间。据表分析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
A.海水温度低于20℃,温度越低预期存活时间越短
B.海水温度越接近正常体温,越不利于遇险者存活
C.海水温度为6℃,海难搜救时间应在3小时以上
D.除海水温度外,其他因素也可能影响预期存活时间
4.(2022秋•海曙区期末)科学家牛顿好奇于苹果落地现象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科学家瓦特好奇于水沸腾顶起壶盖而发现了蒸汽机的奥秘……他们的发现最初来源于( )
A.观察B.调查C.实验D.测量
5.(2021秋•普陀区期末)如图所示,手机解锁可以用密码,也可以用本人手指。这是利用了每个人手指的( )
A.温度不同B.汗液成分不同
C.散发的气味不同D.指纹不同
6.(2020秋•义乌市期末)观察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有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其中间接观察是指借助仪器设备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下列观察属于间接观察的是( )
A.用手摸额头判断发热程度
B.用耳听辨别发音的乐器
C.用红外线测温仪测量体温
D.用眼看叶
7.(2020秋•越城区期末)在科学研究中,对观察结果的记录有许多方法,如文字描述、表格描述、图形描述等,下列观察结果的记录比较适合采用表格描述的是( )
A.课堂上观察小组内同学的指纹图案
B.观察小鸡在一个月内每天的体重情况
C.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结构
D.参观实验室时,观察消防器材放置的位置
8.(2020秋•淳安县期末)下列有关科学观察或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多次观察和记录水沸腾前后的现象,目的是便于总结出水在沸腾前后表现出的规律
B.木工为了判断一根木条的边沿是否为直线,可以借助直尺进行判断,提高判断的准确性
C.科学观察可以在经过精密计算后进行,如2021年5月26日 11:19我们有机会观察月全食
D.为了更加便于观察手指的指纹,可以将放大镜适当靠近指纹,使指纹被放大得更大些
9.(2020春•淳安县期末)科学研究时,常常用易观测的量显示不易直接观测的量,下列实例中不是应用这一方法的是( )
A.以不同球说明分子结构
B.以瓶中上升的水位高低表示氧气含量
C.以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判断叶蒸腾快慢
D.以吸引铁屑数目多少说明磁性强弱
10.(2019秋•长兴县期末)下列观察仪器的选择与观测范围相匹配的是( )
A.天文望远镜适于观察甲区间的物体
B.光学显微镜适于观察乙区间的物体
C.电子显微镜适于观察丙区间的物体
D.放大镜适于观察丁区间的物体
11.(2019秋•嘉兴期末)观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我们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观察就是用眼看,用耳听
B.利用观测仪器,可以拓展我们的观察范围
C.仅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
D.观察活动中,要及时记录与整理观察到的现象与数据
12.(2019秋•余姚市期末)下列不属于科学观察的是( )
A.在树林中偶然发现一只野兔
B.用放大镜观察面包发霉长毛的过程
C.观察菜豆种子的萌发过程,并做记录
D.用望远镜观察四季星空变化,并制作星空图
13.(2022秋•东阳市期末)科学研究以实验为基础,学习科学需要实验室中各种器材做大量的实验。
(1)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在点击化学作出贡献的科学家,他们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化学理念,能够让分子的构建模块快速、高效地结合。观察分子需要借助电子显微镜,这种观察方式属于 (填序号)。
①直接观察
②间接观察
(2)实验室常见的器材:①烧杯 ②胶头滴管 ③酒精灯 ④量筒 ⑤药匙 ⑥试管,用来给物质加热的热源是 ;取用少量固体粉末药品的是 ;取用5毫升液体需要用到的器材有 。
14.(2021秋•莲都区期末)指纹是人身上独特的“密码”,可以辨别人的身份。小柯同学用肉眼仔细观察自己的十个手指的指纹,属于 观察(填“直接”或“间接”)。若想要指纹变大,纹路变得更加清晰,可以用 继续观察(填仪器名称)。
15.(2022秋•武义县期末)烧烤深受大家喜爱,烤制中会产生一定量的致癌物苯并芘,我国限定食物中苯并芘含量不超过5μg/kg。某实验人员从市场上购买了鲜猪肉,切取猪肉绞碎均匀,称取每份10g,分别在200℃、280℃温度下烤制一段时间。测定烧烤制品中苯并芘含量,记录数据绘制如图:
(1)该实验研究烧烤制品中影响产生苯并芘含量的因素是 ;
(2)测定烤制前生猪肉中苯并芘含量起 作用;
(3)小金根据图片得出结论:其他条件相同时,…………,烤制品中产生的苯并芘含量都越高。有同学认为仅根据此实验得出结论不够可靠,理由是 。
16.(2021秋•苍南县期末)为了研究泡沫塑料和棉絮的保温性能好坏,小明和小华两人设计并做了一个实验:他们用这两种材料分别包着装有热水的密闭烧瓶,让它们自然冷却,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定时测量并记录两瓶中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绘制如图:
(1)分析图像数据可知:他们实验时的室内温度是 。
(2)请分析小明和小华得出泡沫塑料比棉絮的保温效果好的证据是 。
17.(2021秋•青田县期末)小明在“植物失水的实验”后,进行了一系列拓展实验,发现有些植物细胞因失水,细胞膜以内部分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当吸水后细胞又恢复成原来的状态。请教老师后,得知:具有活性的植物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这种“分离”和“复原”的现象。兴趣小组为进一步研究,设计并开展了以下实验,请回答:
(1)该实验要研究植物细胞的这种“分离”和“复原”现象与 的关系;
(2)通过实验可知,引起细胞发生“分离”现象时间最短的溶液是 ;
(3)上述实验中,有一组细胞不能复原,其原因是 ;
(4)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有 。
A.四种溶液引起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失水速度不同
B.四种溶液都能引起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发生“分离”现象
C.清水都能使已发生“分离”现象的植物细胞复原
18.(2020秋•拱墅区校级期末)花生和核桃营养丰富,是人们非常喜爱的食品,为了测定花生仁和核桃仁中的能量,某班级的同学设置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各小组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请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1)比较表中的数据,你得出的结论是 。
(2)1克花生仁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实际约为23500焦,1克核桃仁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实际约为31800焦,与各小组测得的数值相比较有较大差异,请解释原因: (答出两点)。
(3)同学们进一步查阅资料发现花生仁和核桃仁中主要的营养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肪,其中蛋白质在人体中最终被氧化分解为 ,这些废物通过一定途径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 。
1.3科学观察(浙教版)-浙江省七上学期科学期末试题选编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观察技能(共18小题)
1.(2022秋•镇海区期末)观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我们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观察就是用眼看,用耳听
B.单凭我们的感觉,不能对事物作出可靠的判断
C.借助各种仪器可以大大扩大我们的观察范围
D.在学习、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取得成功的往往是善于观察的人
【答案】A
【解答】解:A、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因此,观察法可分为肉眼观察和工具观察,故A错误;
B、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还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因此我们经常要借助于一些(仪器)和(工具),故B正确;
C、观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为了扩大观察范围我们还经常需要借助各种仪器,故C正确;
D、在学习、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善于观察的人可以获取更多的知识和发现,因此取得成功的往往是善于观察的人,故D正确。
故选:A。
2.(2022秋•乐清市校级期末)下列有关观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观察就是用眼睛看、耳朵听的过程
B.观察就是仔细地看一看
C.观察是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
D.观察一定要借助工具
【答案】C
【解答】解:A.观察方式一般是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镜,最后用显微镜,A错误。
B.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方向、比较持久的知觉。它是以视觉为主,融其他感觉为一体的综合感知,是知觉的一种高级形式,其中包含着积极的思维活动,B错误。
C.科学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C正确。
D.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观察如燕子的外部形态特点,也可以借助有关用具进行,如用放大镜观察花的结构,D错误。
故选:C。
3.(2022秋•温州期末)海难发生后,许多因素威胁着遇险者的生命,表中列出了人浸在不同温度的海水中预期可能的存活时间。据表分析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
A.海水温度低于20℃,温度越低预期存活时间越短
B.海水温度越接近正常体温,越不利于遇险者存活
C.海水温度为6℃,海难搜救时间应在3小时以上
D.除海水温度外,其他因素也可能影响预期存活时间
【答案】B
【解答】解:A、由表中数据可知,海水温度低于20℃,温度越低预期存活时间越短,故A正确;
B、海水温度越接近正常体温,越有利于遇险者存活,故B错误;
C、海水温度为6℃,海难搜救时间应在3小时以上,故C正确;
D、除海水温度外,其他因素也可能影响预期存活时间,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4.(2022秋•海曙区期末)科学家牛顿好奇于苹果落地现象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科学家瓦特好奇于水沸腾顶起壶盖而发现了蒸汽机的奥秘……他们的发现最初来源于( )
A.观察B.调查C.实验D.测量
【答案】A
【解答】解:观察是仔细地察看事物或现象,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活动,科学家牛顿好奇于苹果落地现象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科学家瓦特好奇于水沸腾顶起壶盖而发现了蒸汽机的奥秘……他们的发现最初来源于细心的观察、认真的思考。
故选:A。
5.(2021秋•普陀区期末)如图所示,手机解锁可以用密码,也可以用本人手指。这是利用了每个人手指的( )
A.温度不同B.汗液成分不同
C.散发的气味不同D.指纹不同
【答案】D
【解答】解:指纹是人体的形态结构特征,因此指纹是一种性状。而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因此指纹也是由基因控制的。不同的人基因不同,导致不同的人指纹不同。故手机解锁可以用密码,也可以用本人手指,这是利用了每个人手指的指纹不同。
故选:D。
6.(2020秋•义乌市期末)观察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有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其中间接观察是指借助仪器设备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下列观察属于间接观察的是( )
A.用手摸额头判断发热程度
B.用耳听辨别发音的乐器
C.用红外线测温仪测量体温
D.用眼看叶
【答案】C
【解答】解:ABD、用手摸额头判断发热程度、用耳听辨别发音的乐器和用眼看叶片的形状大小,都属于直接观察,故ABD错误;
C、间接观察是指借助仪器设备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用红外线测温仪测量体温属于间接观察,故C正确。
故选:C。
7.(2020秋•越城区期末)在科学研究中,对观察结果的记录有许多方法,如文字描述、表格描述、图形描述等,下列观察结果的记录比较适合采用表格描述的是( )
A.课堂上观察小组内同学的指纹图案
B.观察小鸡在一个月内每天的体重情况
C.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结构
D.参观实验室时,观察消防器材放置的位置
【答案】B
【解答】A.课堂上观察小组内同学的指纹图案,每个人的手指的指纹都不同,因此采用图形描述更适合,故A不选;
B.观察小鸡在一个月内每天的体重情况,含有数据,通过表格描述法更合适,故B可选;
C.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结构,描述观察结果用图形描述更适合,故C不选;
D.参观实验室时,观察消防器材放置的位置,用文字描述更合理,故D不选;
故选:B。
8.(2020秋•淳安县期末)下列有关科学观察或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多次观察和记录水沸腾前后的现象,目的是便于总结出水在沸腾前后表现出的规律
B.木工为了判断一根木条的边沿是否为直线,可以借助直尺进行判断,提高判断的准确性
C.科学观察可以在经过精密计算后进行,如2021年5月26日 11:19我们有机会观察月全食
D.为了更加便于观察手指的指纹,可以将放大镜适当靠近指纹,使指纹被放大得更大些
【答案】D
【解答】解:A、多次观察和记录水沸腾前后的现象,目的是总结出水在沸腾前后表现出的规律,避免结论的偶然性,故A正确;
B、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判断一根木条的边沿是否为直线,可以借助直尺进行判断,提高判断的准确性,故B正确;
C、科学观察可以在经过精密计算后进行,如2021年5月26日11:19我们有机会观察月全食,故C正确;
D、根据凸透镜的成像特点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时,离焦点越近时,像越大,故为了更加便于观察手指的指纹,放大镜离手指远一些,使指纹被放大得更大些,但放大镜必须在小于焦距范围内移动,故D错误。
故选:D。
9.(2020春•淳安县期末)科学研究时,常常用易观测的量显示不易直接观测的量,下列实例中不是应用这一方法的是( )
A.以不同球说明分子结构
B.以瓶中上升的水位高低表示氧气含量
C.以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判断叶蒸腾快慢
D.以吸引铁屑数目多少说明磁性强弱
【答案】A
【解答】解:A.由于分子微小,人的肉眼不能看见,因此图中用模型介绍分子结构方便人们更好地认识模型,属于模型法,A符合题意;
B.氧气肉眼不能看见,当瓶中上升的水位高低表示氧气含量,以此显示不宜直接观测的氧气的量,B不符合题意;
C.水蒸发时,人的肉眼不能看见,以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判断蒸发快慢,显示不宜直接观测的蒸发快慢,C不符合题意;
D.磁性强弱肉眼不能看见,大头针吸附的数量越多,说明磁性越强,以此显示不宜直接观测的磁性强弱,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2019秋•长兴县期末)下列观察仪器的选择与观测范围相匹配的是( )
A.天文望远镜适于观察甲区间的物体
B.光学显微镜适于观察乙区间的物体
C.电子显微镜适于观察丙区间的物体
D.放大镜适于观察丁区间的物体
【答案】B
【解答】解:A、某分子和病毒很小,需要用电镜进行观察,A错误;
B、酵母菌和衣藻较小,观察时用到的是普通光学显微镜,B正确;
C、借助放大镜可观察蜗牛和花的形态结构,C错误
D、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月球和太阳系的情景,D错误
故选:B。
11.(2019秋•嘉兴期末)观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我们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观察就是用眼看,用耳听
B.利用观测仪器,可以拓展我们的观察范围
C.仅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
D.观察活动中,要及时记录与整理观察到的现象与数据
【答案】A
【解答】解:A、观察分为两种形式,直接观察是指凭借人们的感官直接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间接观察是指借助仪器设备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说法错误;
B、利用观测仪器,可以拓展我们的观察范围,说法正确;
C、仅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说法正确;
D、观察活动中,要及时记录与整理观察到的现象与数据,说法正确。
故选:A。
12.(2019秋•余姚市期末)下列不属于科学观察的是( )
A.在树林中偶然发现一只野兔
B.用放大镜观察面包发霉长毛的过程
C.观察菜豆种子的萌发过程,并做记录
D.用望远镜观察四季星空变化,并制作星空图
【答案】A
【解答】解:A.在树林中偶然发现一只野兔,不属于科学观察;
B.用放大镜观察面包发霉长毛的过程,属于科学观察;
C.观察菜豆种子的萌发过程,并做记录,属于科学观察;
D.用望远镜观察四季星空变化,并制作星空图,属于科学观察。
故选:A。
13.(2022秋•东阳市期末)科学研究以实验为基础,学习科学需要实验室中各种器材做大量的实验。
(1)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在点击化学作出贡献的科学家,他们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化学理念,能够让分子的构建模块快速、高效地结合。观察分子需要借助电子显微镜,这种观察方式属于 ② (填序号)。
①直接观察
②间接观察
(2)实验室常见的器材:①烧杯 ②胶头滴管 ③酒精灯 ④量筒 ⑤药匙 ⑥试管,用来给物质加热的热源是 ③ ;取用少量固体粉末药品的是 ⑤ ;取用5毫升液体需要用到的器材有 ②④ 。
【答案】(1)②;
(2)③;⑤;②④。
【解答】解:(1)观察分子需要借助电子显微镜,这种观察方式属于间接观察、定性观察;故答案为:②。
(2)用于加热热源的是酒精灯,取用少量粉末状固体药品的是药匙,取用5毫升液体需要用到的器材有胶头滴管和量筒;故答案为:③;⑤;②④。
14.(2021秋•莲都区期末)指纹是人身上独特的“密码”,可以辨别人的身份。小柯同学用肉眼仔细观察自己的十个手指的指纹,属于 直接 观察(填“直接”或“间接”)。若想要指纹变大,纹路变得更加清晰,可以用 放大镜 继续观察(填仪器名称)。
【答案】直接;
放大镜。
【解答】直接观察是指凭借人们的感官直接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间接观察是指借助仪器设备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放大镜是用以放大物体的凸透镜,通常用来观察物体细节,因此小柯同学用肉眼仔细观察自己的十个手指的指纹,属于直接观察,若想要指纹变大,纹路变得更加清晰,可以用放大镜继续观察。
故答案为:
直接;
放大镜。
15.(2022秋•武义县期末)烧烤深受大家喜爱,烤制中会产生一定量的致癌物苯并芘,我国限定食物中苯并芘含量不超过5μg/kg。某实验人员从市场上购买了鲜猪肉,切取猪肉绞碎均匀,称取每份10g,分别在200℃、280℃温度下烤制一段时间。测定烧烤制品中苯并芘含量,记录数据绘制如图:
(1)该实验研究烧烤制品中影响产生苯并芘含量的因素是 温度和烤制时间 ;
(2)测定烤制前生猪肉中苯并芘含量起 对照 作用;
(3)小金根据图片得出结论:其他条件相同时,…………,烤制品中产生的苯并芘含量都越高。有同学认为仅根据此实验得出结论不够可靠,理由是 利用其他食材进行重复试验与之进行对照。 。
【答案】(1)温度和烤制时间;
(2)对照;
(3)利用其他食材进行重复试验与之进行对照。
【解答】解:(1)由题干中的坐标曲线图可以看出,该实验研究烧烤制品中影响产生苯并芘含量的因素是温度和烤制时间;
(2)测定烤制前生猪肉中苯并芘含量目的是与测定烤制前生猪肉中苯并芘含量起对照作用,以明确猪肉烤制前后苯并芘含量变化;
(3)小金根据图片得出结论: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烤制时间越久,烤制品中产生的苯并芘含量越高,有同学认为仅根据此实验得出结论不够可靠,理由是应该利用其他食材进行重复试验与之进行对照。
故答案为:
(1)温度和烤制时间;
(2)对照;
(3)利用其他食材进行重复试验与之进行对照。
16.(2021秋•苍南县期末)为了研究泡沫塑料和棉絮的保温性能好坏,小明和小华两人设计并做了一个实验:他们用这两种材料分别包着装有热水的密闭烧瓶,让它们自然冷却,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定时测量并记录两瓶中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绘制如图:
(1)分析图像数据可知:他们实验时的室内温度是 20℃ 。
(2)请分析小明和小华得出泡沫塑料比棉絮的保温效果好的证据是 相同的时间里,泡沫塑料包裹的热水烧瓶温度下降小 。
【答案】(1)20℃;(2)相同的时间里,泡沫塑料包裹的热水烧瓶温度下降小
【解答】解:(1)根据图像可知,当水温达到20℃后,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此时的室温为20℃。
(2)根据图像可知,小明和小华得出泡沫塑料比棉絮的保温效果好的证据是:相同的时间里,泡沫塑料包裹的热水烧瓶温度下降小。
故答案为:(1)20℃;(2)相同的时间里,泡沫塑料包裹的热水烧瓶温度下降小。
17.(2021秋•青田县期末)小明在“植物失水的实验”后,进行了一系列拓展实验,发现有些植物细胞因失水,细胞膜以内部分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当吸水后细胞又恢复成原来的状态。请教老师后,得知:具有活性的植物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这种“分离”和“复原”的现象。兴趣小组为进一步研究,设计并开展了以下实验,请回答:
(1)该实验要研究植物细胞的这种“分离”和“复原”现象与 溶液种类 的关系;
(2)通过实验可知,引起细胞发生“分离”现象时间最短的溶液是 25%的氯化钠溶液 ;
(3)上述实验中,有一组细胞不能复原,其原因是 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失活 ;
(4)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有 A,B 。
A.四种溶液引起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失水速度不同
B.四种溶液都能引起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发生“分离”现象
C.清水都能使已发生“分离”现象的植物细胞复原
【答案】(1)溶液种类;
(2)25%的氯化钠溶液;
(3)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失活;
(4)A,B。
【解答】解:(1)从表格可知,该实验要研究植物细胞的这种“分离”和“复原”现象与溶液种类的关系;
(2)通过实验可知,用25%的蔗糖溶液,引起细胞发生“分离”现象时间是60秒;用25%的葡萄糖溶液,引起细胞发生“分离”现象时间是65秒;用25%的氯化钠溶液,引起细胞发生“分离”现象时间是57秒;用25%的硝酸钾溶液,引起细胞发生“分离”现象时间是57秒,即引起细胞发生“分离”现象时间最短的溶液是25%的氯化钠溶液;
(3)上述实验中,有一组细胞不能复原,其原因是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失活;
(4)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有:A.四种溶液引起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失水速度不同,正确;
B.四种溶液都能引起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发生“分离”现象,正确。
故答案为:
(1)溶液种类;
(2)25%的氯化钠溶液;
(3)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失活;
(4)A,B。
18.(2020秋•拱墅区校级期末)花生和核桃营养丰富,是人们非常喜爱的食品,为了测定花生仁和核桃仁中的能量,某班级的同学设置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各小组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请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1)比较表中的数据,你得出的结论是 质量相等的核桃仁所含能量高于花生仁 。
(2)1克花生仁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实际约为23500焦,1克核桃仁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实际约为31800焦,与各小组测得的数值相比较有较大差异,请解释原因: 燃烧时大量的和热辐射在周围环境中散失;燃烧装置吸热等(合理即可) (答出两点)。
(3)同学们进一步查阅资料发现花生仁和核桃仁中主要的营养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肪,其中蛋白质在人体中最终被氧化分解为 氨基酸 ,这些废物通过一定途径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 排泄或排遗 。
【答案】(1)质量相等的核桃仁所含能量高于花生仁;
(2)燃烧时大量的和热辐射在周围环境中散失;燃烧装置吸热等(合理即可);
(3)氨基酸;排泄或排遗。
【解答】解:(1)比较表中两组数据,1克核桃仁燃烧放出的能量大于1克花生仁燃烧放出的能量。因此得出的结论是质量相等的核桃仁所含能量高于花生仁;故答案为:质量相等的核桃仁所含能量高于花生仁;
(2)1克花生仁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实际约为23500焦,1克核桃仁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实际约为31800焦。与各小组测得的数值相比较有较大差异,可能的原因有:燃烧时大量的光和热辐射在环境中散失;测量时出现误差(称量、读数等);燃烧装置(易拉罐、锥形瓶等)吸热;燃烧不充分;花生仁和核桃仁点燃后未迅速放入燃烧装置中;燃烧方式应用火焰的外焰加热锥形瓶瓶底等。故答案为:燃烧时大量的和热辐射在周围环境中散失;燃烧装置吸热等(合理即可);
(3)蛋白质在人体中最终被氧化分解为氨基酸,这些废物通过一定途径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排泄或排遗;故答案为:氨基酸;排泄或排遗。海水温度
低于0℃
0℃﹣4℃
4℃﹣10℃
10℃﹣15℃
15℃﹣20℃
预期存活时间
少于15分钟
少于1.5小时
少于3小时
少于6小时
少于12小时
操作步骤
25%的蔗糖溶液
25%的葡萄糖溶液
25%的氯化钠溶液
25%的硝酸钾溶液
制作临时装片
制作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
观察质壁“分离”现象,记录质壁“分离”的起止时间
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溶液,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这样重复几次
60秒
65秒
25秒
57秒
观察复原现象
在载玻片的一侧滴一滴清水,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这样重复几次
能
能
不能
能
组别
1克花生仁燃烧放出的能量(单位:焦)
1克核桃仁燃烧放出的能量(单位:焦)
一组
7261
11844
二组
8108
11860
三组
9576
12390
四组
9850
13860
五组
9762
13860
六祖
7480
11592
海水温度
低于0℃
0℃﹣4℃
4℃﹣10℃
10℃﹣15℃
15℃﹣20℃
预期存活时间
少于15分钟
少于1.5小时
少于3小时
少于6小时
少于12小时
操作步骤
25%的蔗糖溶液
25%的葡萄糖溶液
25%的氯化钠溶液
25%的硝酸钾溶液
制作临时装片
制作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
观察质壁“分离”现象,记录质壁“分离”的起止时间
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溶液,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这样重复几次
60秒
65秒
25秒
57秒
观察复原现象
在载玻片的一侧滴一滴清水,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这样重复几次
能
能
不能
能
组别
1克花生仁燃烧放出的能量(单位:焦)
1克核桃仁燃烧放出的能量(单位:焦)
一组
7261
11844
二组
8108
11860
三组
9576
12390
四组
9850
13860
五组
9762
13860
六祖
7480
11592
科学七年级上册第3节 科学观察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科学七年级上册<a href="/kx/tb_c76847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3节 科学观察课后复习题</a>,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探究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3.5 泥石流-常考题(浙教版)-浙江省七上学期科学期末试题选编: 这是一份3.5 泥石流-常考题(浙教版)-浙江省七上学期科学期末试题选编,文件包含B1U2LT课件ppt、1Listentothephonecallandanswerthequestionsmp3、2Listenagainandcompletethetablewiththewordsyouhearmp3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2.2细胞-实验题常考题(浙教版)-浙江省七上学期科学期末试题选编: 这是一份2.2细胞-实验题常考题(浙教版)-浙江省七上学期科学期末试题选编,文件包含B1U2LT课件ppt、1Listentothephonecallandanswerthequestionsmp3、2Listenagainandcompletethetablewiththewordsyouhearmp3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