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课时分层作业+综合测评含答案
高中物理教科版 (2019)必修 第三册1 电荷 电荷守恒定律习题
展开这是一份高中物理教科版 (2019)必修 第三册1 电荷 电荷守恒定律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于电荷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关于元电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一 对感应起电的理解
1.使带电的金属球靠近不带电的验电器,验电器的箔片张开,图中表示验电器上感应电荷的分布情况正确的是( )
A B C D
B [使带电的金属球靠近不带电的验电器,验电器发生静电感应,若金属球带正电,验电器上的小球带负电,下端金属箔带等量的正电,金属箔张开,A、C错误;若金属球带负电,验电器上的小球带正电,下端金属箔带等量的负电,金属箔张开,B正确,D错误。]
2.(多选)如图所示,不带电的枕形导体的A、B两端分别贴有一对金箔,当枕形导体的A端靠近一带电导体C时( )
A.A端金箔张开,B端金箔闭合
B.用手触摸枕形导体后,A端金箔仍张开,B端金箔闭合
C.用手触摸枕形导体后,将手和C都移走,两对金箔均张开
D.选项A中两对金箔分别带异种电荷,选项C中两对金箔带同种电荷
BCD [根据静电感应现象,带正电的导体C放在枕形导体附近,在A端出现了负电,在B端出现了正电,这样的带电并不是导体中有新的电荷,只是电荷的重新分布,金箔上带电相斥而张开,选项A错误;用手摸枕形导体后,B端不是最远端了,人是导体,人的脚部甚至是地球为最远端,这样B端不再有电荷,金箔闭合,选项B正确;用手触摸导体时,只有A端带负电,将手和C移走后,不再有静电感应,A端所带负电便分布在枕形导体上,A、B端均带有负电,两对金箔均张开,选项C正确;由以上分析看出,选项D正确。]
考点二 电荷守恒定律
3.(多选)关于电荷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可以为任意实数
B.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只能是某些值
C.物体带正电荷1.6×10-9 C,这是因为失去了1.0×1010个电子
D.物体所带电荷量的最小值为1.6×10-19 C
BCD [元电荷为1.6×10-19 C,任何带电体电荷量均是元电荷的整数倍,故A错,B、C、D对。]
4.(多选)关于元电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电荷实质上是指电子或质子本身
B.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一定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
C.元电荷的数值通常取作e=1.6×10-19 C
D.元电荷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科学家密立根用实验测得的
BCD [元电荷实际上是指电荷量,数值为1.6×10-19 C,不是指某个具体的带电粒子,如电子、质子等,故A错误,C正确;元电荷是电荷量的数值,没有正、负电性的区别,宏观上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一定是元电荷的整数倍,故B正确;元电荷的具体数值最早是由密立根用油滴实验测得的,测量精度相当高,故D正确。]
5.A、B、C为三个塑料小球,A和B、B和C、C和A之间都是相互吸引的,如果A带正电,则( )
A.B、C都带负电
B.B球带负电,C球带正电
C.B、C两球中必有一个带负电,另一个不带电
D.B、C两球均不带电
C [根据已知条件A带正电,A与B、A与C都是相互吸引,则B、C都不可能带正电;若均带负电,则B、C排斥,与已知条件B和C吸引不符,若均不带电,B、C之间无相互作用,所以只能一个带负电,一个不带电,C正确。]
6.对于一个已经带电的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上一定有多余的电子
B.物体上一定缺少电子
C.物体的带电荷量一定是e=1.6×10-19 C的整数倍
D.物体的带电荷量可以是任意的一个值
C [带电物体若带正电则物体上缺少电子,若带负电则物体上有多余的电子,A、B项错误;物体的带电荷量一定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C项正确,D项错误。]
7.如图所示,导体A带正电,当带负电的导体B靠近A时,A带的( )
A.正电荷增加
B.负电荷增加
C.正、负电荷均增加
D.电荷量不变
D [当带负电的导体B靠近导体A时,两导体之间无接触,由电荷守恒定律可知,A带的电荷量不变,只是电荷重新在导体表面上发生了分布(电荷重新分布是由电荷之间相互作用力产生的)。]
8.(多选)用金属箔做成一个不带电的圆环,放在干燥的绝缘桌面上。小明同学用绝缘材料做的笔套与头发摩擦后,将笔套自上向下慢慢靠近圆环,当距离约为0.5 cm时圆环被吸引到笔套上,如图所示。对上述现象的判断与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使笔套带电
B.笔套靠近圆环时,圆环上、下部分感应出异号电荷
C.圆环被吸引到笔套的过程中,圆环所受静电力的合力大于圆环的重力
D.笔套碰到圆环后,笔套所带的电荷立刻被全部中和
ABC [笔套与头发摩擦后,能够吸引圆环,说明笔套上带了电荷,即摩擦使笔套带电,选项A正确;笔套靠近圆环时,由于静电感应,会使圆环上、下部分感应出异号电荷,选项B正确;圆环被吸引到笔套的过程中,是由于圆环所受静电力的合力大于圆环所受的重力,选项C正确;笔套碰到圆环后,笔套所带的电荷没有被中和,还带电,选项D错误。]
9.现代理论认为,反质子的质量与质子的质量相同,约为电子质量的1 836倍,若me=0.91×10-30 kg,e=1.6×10-19 C,求反质子的比荷eq \f(q,m)。
[解析] 反质子的比荷eq \f(q,m)=eq \f(e,m)=eq \f(1.6×10-19 C,1 836×0.91×10-30 kg)≈9.58×107 C/kg。
[答案] 9.58×107 C/kg
10.(多选)用棉布分别与丙烯塑料板和乙烯塑料板摩擦实验的结果如图所示,由此对摩擦起电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物体摩擦时,表面粗糙的易失去电子
B.两个物体摩擦起电时,一定同时带上种类及数量都不同的电荷
C.两个物体摩擦起电时,带上电荷的种类不同但数量相等
D.同一物体与不同种类物体摩擦,该物体的带电种类可能不同
CD [两物体摩擦时,得失电子取决于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的大小,选项A错误;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所以两物体带电的种类一定不同,数量相等,选项B错误,C正确;由题中例子不难看出同一物体与不同种类物体摩擦,带电种类可能不同,选项D正确。]
11.(多选)如图所示,a、b、c、d为四个带电小球,两球之间的作用分别为a吸d,b斥c,c斥a,d吸b,则( )
A.仅有两个小球带同种电荷
B.仅有三个小球带同种电荷
C.c、d小球带同种电荷
D.c、d小球带异种电荷
BD [由d吸a,d吸b可知a与b带同种电荷,且与d带异种电荷;由c斥a,c斥b可知c、a、b带同种电荷,c与d带异种电荷,所以A、C错,B、D对。]
12.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绝缘金属小球A、B,分别带电荷量为QA=6.4×10-9 C,QB=-3.2×10-9 C,让两个绝缘小球接触,在接触过程中,电子如何转移并转移了多少?
[解析] 由于两小球相同,剩余正电荷必均分,即接触后两小球带电荷量QA′=QB′=eq \f(QA+QB,2)=eq \f(6.4×10-9+-3.2×10-9,2) C=1.6×10-9 C
在接触过程中,电子由B球转移到A球,不仅将自身电荷中和,且继续转移,使B球带正电,这样,共转移的电子电荷量为ΔQ=-QB+QB′=(3.2×10-9+1.6×10-9) C=4.8×10-9 C
转移的电子数为
n=eq \f(ΔQ,e)=eq \f(4.8×10-9,1.6×10-19)(个)=3.0×1010(个)。
[答案] 电子由B球转移到A球,转移了3.0×1010个
13.如图所示,通过调节控制电子枪产生的电子束,使其每秒有104个电子到达收集电子的金属瓶,经过一段时间,金属瓶上带有-8×10-12 C的电荷量,求:
(1)金属瓶上收集到多少个电子?
(2)实验的时间为多长?
[解析] (1)金属瓶上收集的电子数目为
N=eq \f(Q,e)=eq \f(-8×10-12 C,-1.6×10-19 C)=5×107(个)。
(2)实验的时间:t=eq \f(5×107,1×104 s-1)=5 000 s。
[答案] (1)5×107个 (2)5 000 s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教科版 (2019)1 磁场 磁感线当堂达标检测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教科版 (2019)必修 第三册2 库仑定律测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点电荷的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教科版 (2019)1 电荷 电荷守恒定律课后测评,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于电荷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解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