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高考天津专版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专题板块练
新高考天津专版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专题板块练 15整体性与地域分异规律
展开这是一份新高考天津专版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专题板块练 15整体性与地域分异规律,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于北极棉花的推测,合理的是,与栓皮栎相比,辽东栎的习性是,榆林处于,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秦岭北坡在海拔500米处的相关系数接近0,可能是由于该区域( )
A.天然植物耐旱
B.水分蒸发较弱
C.土地沙化严重
D.人类活动较多
2.秦岭南坡的相关系数在海拔1 000~3 000米处出现下降趋势,其植被最可能( )
A.由常绿阔叶林过渡为落叶阔叶林
B.由落叶阔叶林过渡为干旱灌丛
C.由落叶阔叶林过渡为针叶林
D.由针叶林过渡为高山灌丛
3.3 0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区相关系数保持低位波动,是因为植被生长的限制性因素转变为( )
A.光照B.热量
C.坡度D.土壤
答案:1.D 2.C 3.B
解析:第1题,由题意可知,秦岭北坡海拔500米处植被覆盖状况与干湿程度关系接近0。秦岭北侧是渭河平原,受人类活动影响大,城镇化水平较高,所以植被生长状况指数与降水蒸散指数相关性较小,D项正确。第2题,秦岭南坡海拔1000~3000米处出现了植被状况与干湿状况相关性下降的情况,说明植被对水分的需求量减少,再结合秦岭山地的地理位置特点和海拔特点,推测其植被最可能由落叶阔叶林过渡为针叶林,C项正确。第3题,海拔3000米以上,植被状况与干湿度状况的相关性下降,是由于海拔升高,热量减少,热量因素成为影响植被分布的主导因素,B项正确。
(2023·江苏淮安三模)北极棉花,在北极又称“雪绒花”,它顶着的白白的绒球是自己的种子长出的毛。下图为北极棉花景观图。读图,完成4~5题。
4.北极棉花白白的绒球最主要的作用是( )
A.扩大种子传播距离
B.保护种子少受冻害
C.吸引昆虫传播花粉
D.减少叶面水分蒸腾
5.关于北极棉花的推测,合理的是( )
A.根系发达而深长
B.叶面具有蜡质层
C.叶片常年呈绿色
D.抗病虫害能力强
答案:4.B 5.C
解析:第4题,“它顶着的白白的绒球是自己的种子长出的毛”说明北极棉花白白的绒球是为保护种子的安全,由于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寒冷,生存的植物极易发生冻害。植物首要的目标是成活生存,因此绒球虽然可以扩大种子的传播距离,但不是最主要的作用;北极棉花是像蒲公英一样靠风力播撒种子的,而不是靠昆虫传播花粉;北极气候寒冷,叶面水分蒸腾较少。第5题,北极棉花属于草本植物,根系一般较浅,且北极地区冻土广布,不利于根系向土壤深处发育;北极棉叶片细小,可以耐寒,而蜡质层一般出现于耐旱植物;叶片常年呈绿色,有利于北极棉在短促的暖季迅速进行光合作用,而不必耗费能量生长新叶;北极地区气候寒冷,病虫害少,因此北极棉的抗病虫害能力弱。
(2023·山东卷)下图示意大兴安岭中段东坡自山顶到山麓洪积扇的植被垂直分布,图中三类草原水分状况不同。读图,完成6~7题。
6.图中三类草原的水分条件由好到差依次为( )
A.草原Ⅱ、草原Ⅰ、草原Ⅲ
B.草原Ⅱ、草原Ⅲ、草原Ⅰ
C.草原Ⅲ、草原Ⅰ、草原Ⅱ
D.草原Ⅲ、草原Ⅱ、草原Ⅰ
7.平台到察尔森出现草原Ⅱ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东南季风B.局地环流
C.山地坡度D.土壤肥力
答案:6.C 7.B
解析:第6题,从图中可看出,草原Ⅲ位于山麓洪积扇处,地下水位较高,草原的水分条件最好。结合大兴安岭位置可知,该地位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处,东侧为夏季风的迎风坡,夏季风受地形阻挡抬升,由于草原Ⅱ处位置较低,抬升不明显,降水较少,水分条件最差。第7题,结合大兴安岭纬度位置可知,该地上空常年受西风的影响,特别是冬春季节,山地西坡冷空气堆积,东坡形成下沉焚风,越往下空气越干燥,海拔200~400米附近(平台—察尔森)尤其严重。夏季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受到长白山等众多山脉的阻挡,此地的降雨量也不大(察尔森以上抬升明显,降水略多形成草原Ⅰ;平台以下受地下水影响,水分条件也较好,形成草原Ⅲ)。因此平台—察尔森因为局部环流差异形成了草原Ⅱ。
(2023·山东高三二模)一般来说,受湿润气流影响明显的地区,植被垂直带为植被水平带的缩影,但秦岭北坡自下而上的植被垂直带和秦岭以北黄土区由南向北的植被水平带分异越来越大(如下图)。读图,完成8~9题。
8.与栓皮栎相比,辽东栎的习性是( )
A.耐寒耐旱B.喜温怕湿
C.耐热耐湿D.喜阴怕干
9.榆林处于( )
A.干旱区B.平原区
C.季风区D.寒温带
答案:8.A 9.C
解析:第8题,由图可知,秦岭北坡形成了以热量为基础的垂直分异规律,辽东栎分布在落叶阔叶林的上限,这里降水较多,但海拔高,气温较低,说明比山麓的栓皮栎耐寒;秦岭以北黄土区形成了以水分为基础的水平分异规律,辽东栎分布在落叶阔叶林的最北端,说明比栓皮栎耐旱。第9题,由图可知,榆林地带性植被为草原,说明其属于半干旱区;榆林的海拔为1000米左右,说明其位于黄土高原上,因此属于季风气候区;从纬度位置看,榆林属于中温带地区。
10.(2023·河北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陕北延安至榆林间的森林草原区(图1)黄土丘陵沟壑地貌发育,图2为该区自沟壑底部到丘陵顶部自然植被分布的典型剖面示意图。长期的坡面耕作打破了生态平衡。1999年以来,该区域实施了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范围坡耕地转为林草地,在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减弱的同时,坡面林地土壤也出现了明显干燥化趋势,给林木正常生长带来潜在威胁。
图1
图2
(1)据图2分析该区自然植被空间分异的原因。
(2)分析该区坡面林地土壤干燥化过程。
(3)提出该区植被合理配置的原则与途径。
答案:(1)该地位于黄土高原地区,沟壑纵横,地势起伏大,水热变化大;谷地蒸发量小,土壤含水率高,土壤肥沃,以落叶阔叶林为主;坡面坡度大,水土流失严重,蒸发量大,植被以疏林草原为主;坡顶海拔高,水热条件差,植被以低矮的灌木丛和草本植被为主。
(2)退耕还林还草使该地植被覆盖率增加,森林大量吸取地下水,导致地下水资源短缺;坡面含水量下降,林地稀疏,地面接收太阳辐射增多,使蒸发加剧,土壤变干,森林退化,涵养水源能力降低,加剧土壤的干燥化。
(3)植被合理配置应符合因地制宜的原则;谷底水热条件好,以林地为主;山坡蒸发量大,水土流失严重,应以耐旱的草本植物为主;山顶水热较为缺乏,应以发展耐寒、耐旱的草本和灌木为主。
解析:第(1)题,影响植被分布的因素应从气候、土壤等方面分析。读图可知,该区域谷底为落叶阔叶林,坡地为疏林草原,顶部为灌木和草本,落叶林到疏林草原主要是水分的差异,谷底海拔低,蒸发量小,水热相对丰富,故适合落叶林的生长;坡地土壤含水量低,蒸发量大,森林减少,草地增加;丘陵顶部,水热不足,分布有耐寒和耐旱的灌木丛以及草本。第(2)题,根据材料可知,该地土壤干燥化从退耕还林还草之后才出现,所以首先应从坡耕地变为林草地入手。一方面,植被吸收消耗大量水分,导致土壤含水量下降。另一方面,山坡陡,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较低,蒸发量大,不利于森林的生长,森林退化;森林的郁闭度较低,加剧蒸发,所以使林地干燥化。第(3)题,植被配置应因地制宜,谷底水热条件好,布置落叶阔叶林;坡地水土流失严重,蒸发量大,应布置郁闭度高的草本,一方面减少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减少水分蒸发,从而降低土壤干燥化;山顶海拔高,气温低,土壤贫瘠,所以应布置耐寒以及耐旱的灌木丛和草本。
11.(2023·贵州高三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在横断山区,随着海拔降低,地形越来越封闭,部分地区出现了谷底生长低伏灌丛、山坡上生长高大乔木的分布状况,下面图1示意金沙江集河段,图2示意28°15'N附近金沙江两岸植被的垂直分布。
图1
图2
(1)分析28°15'N附近金沙江河谷东岸为阳坡的理由。
(2)分析谷底附近形成亚热带干旱小叶灌丛带的原因。
答案:(1)该处河谷呈东南—西北走向,东岸坡面朝向西南,受阳光照射时间较长,为阳坡。
(2)位于亚热带地区,虽然海拔较高,但谷底位于盛行风的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气温较高且降水较少,植物为适应干暖河谷的环境,形成了小叶灌丛。
解析:第(1)题,从图1可以看出,28°15'N附近的河谷呈东南—西北走向,东岸坡面朝向西南方向,阳光照射时间较长,光照充足,为阳坡。第(2)题,干热河谷是指高温、低湿河谷地带,大多分布于热带或亚热带地区。区域内光热资源丰富,气候炎热少雨,水土流失严重,生态脆弱。该河谷位于亚热带地区,虽然海拔较高,但谷底位于西南季风的背风坡,形成焚风效应,气流下沉增温明显,形成干热河谷。气温较高,空气干燥;植物为适应干热河谷的环境,减少蒸发量,形成了亚热带干旱小叶灌丛带。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高考天津专版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专题板块练 45中国地理分区,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中省界,浙赣运河修通后,将会,祁连山地区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是,“小老树”反映了该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天津专版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专题板块练 44中国地理概况,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中整体呈现变干趋势的地区为,正习高速修建过程中面临的困难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天津专版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专题板块练 31流域内部协作,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最初人们修筑淤地坝的主要目的是,据图推测骨干坝的功能有,图中甲所示含义正确的是,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