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天津专版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专题板块练 14土壤与植被
展开1.下列关于图中成土母质来源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残积物是风化基岩①风化残留的碎屑物
B.坡积物是风化基岩②风化而成的堆积物
C.洪积物主要来自风化基岩②的风化
D.坡积物主要由山洪挟带的残积物堆积而成
2.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成土母质决定了( )
A.岩石的风化产物
B.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
C.土壤的质地
D.腐殖质的含量
3.甲、乙、丙、丁中土壤发育程度最差的是( )
A.甲B.乙
C.丙D.丁
答案:1.A 2.B 3.D
解析:第1题,残积物是风化基岩①风化后残留的碎屑物质,A项正确;坡积物是较高处岩石风化后沿斜坡向下移动,堆积在坡脚形成的,B、D两项错误;洪积物主要是山洪挟带而来在山前谷口一带堆积的泥沙等,C项错误。第2题,成土母质是岩石的风化产物,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B项正确。第3题,受地形影响,甲、乙两地地势较高,有一定坡度,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度较快,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丙地地势平坦,洪积物在稳定的生物、气候条件下易发育成深厚的土壤;丁地为基岩,缺少成土母质,土壤发育程度最差,D项正确。
土壤是由固相(矿物质、有机质)、液相(土壤水或溶液)和气相(土壤空气)三相物质组成的,土壤容重(ρb)是指田间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土壤烘干后的重量,ρb=m/V,其中m表示物质质量,V表示物质体积。土壤容重与土壤质地、压实状况、土壤颗粒密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各种土壤管理措施有关。有机质含量高、疏松多孔的土壤容重小,土壤发育良好。下图为土壤三相物质比例示意图。读图,完成4~6题。
4.土壤容重越大( )
A.土壤有机质含量越低
B.土壤孔隙度越高
C.土壤质地越好
D.越有利于作物生长
5.下列四种土壤中,土壤容重最小的是( )
A.东南丘陵的红壤
B.松嫩平原的黑土
C.三江平原的沼泽土
D.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土
6.下列措施不能降低土壤容重的是( )
A.引水灌溉B.秸秆还田
C.深耕土地D.掺沙
答案:4.A 5.B 6.A
解析:第4题,根据材料可知,土壤容重越大,土壤有机质含量越低,土壤孔隙度越低,土壤质地越差,越不利于作物生长,故选A项。第5题,根据材料“有机质含量高、疏松多孔的土壤容重小”可知,选项中最肥沃土壤的土壤容重最小,故选B项。第6题,秸秆还田、深耕土地和掺沙都可以增加土壤孔隙度,降低土壤容重;而引水灌溉使得土壤物质紧实,可能会提高土壤容重,故选A项。
下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读图,完成7~8题。
7.K岛天然植被类型属于( )
A.热带雨林B.热带草原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8.与相同植被类型的大陆地区相比,K岛植被恢复迅速的独特条件是( )
A.海拔高B.种源丰富
C.火山灰深厚D.光照充足
答案:7.A 8.C
解析:第7题,结合图中信息可知,K岛位于南半球低纬度地区,靠近赤道,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故其对应的天然植被类型为热带雨林。第8题,火山灰含有丰富的矿物质,沉降后会使土壤更加肥沃,有利于植被生长。
多肉植物的根、茎、叶器官中有一种或几种肥厚多汁,利于贮水,以便植物熬过旱季。多肉植物在旱季时进入休眠状态,在雨季过后生长、开花。下图为非洲地区图。读图,完成9~10题。
9.依据材料推断,图中最不适合多肉植物生长的地区是( )
A.甲B.乙
C.丙D.丁
10.图中M地生长了大量的原生多肉植物,试推断该地气候( )
A.受洋流影响,全年温和湿润
B.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全年干旱
C.冬季受西风影响,降水较多
D.夏季受信风控制,降水较少
答案:9.B 10.C
解析:第9题,由材料可知,多肉植物的根、茎、叶器官中有一种或几种肥厚多汁,利于贮水,以便植物熬过旱季。多肉植物在旱季时进入休眠状态,在雨季过后生长、开花,所以其适宜生长在降水季节变化明显的地区。读图可知,丙、丁为热带草原气候区,甲为地中海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适宜多肉植物生长,而乙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小,不适宜多肉植物生长,B项正确。第10题,读图可知,M位于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冬季受西风影响,降水多,C项正确。
1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我国东部某山地发育有典型的高山苔原带,其土壤有机质丰富,但土层较薄,砾石比重较高。该高山苔原带海拔2140~2220米处,以耐寒矮小灌木和苔藓地衣为主,草本植物难以生长,仅零星分布于“特殊区域”。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近几十年来,草本植物不断入侵至海拔2140~2220米处的苔原带,而其原有灌木开始萎缩退化。某地理科考队调查该区域时发现,不同海拔和坡度的草本植物入侵程度有显著差异(如下图所示)。苔原带植被与土壤间的联系密切,土壤理化性质会因植被类型变化而发生较大改变。随着该区域草本植物入侵的加剧,被侵入地区的土壤水分增加,而有机质含量呈减少趋势。
(1)判断草本植物入侵前零星分布的“特殊区域”的所在部位,并说明判断依据。
(2)分析草本植物入侵后土壤水分增加、有机质含量减少的原因。
答案:(1)海拔较低、坡度较陡处。依据:海拔越低,坡度越大,草本入侵程度越高,说明在该自然环境下草本较灌木具有竞争优势。
(2)与灌木相比,草本涵养水源能力较强;草本入侵导致灌木减少,生物量减少,耗水量减少;灌木减少,枯枝落叶减少,有机质来源减少,有机质含量减少。
解析:第(1)题,海拔2140~2220米处,以耐寒矮小灌木和苔藓地衣为主,草本植物难以生长,仅零星分布于“特殊区域”,“特殊区域”指海拔较低、坡度较陡处。读图可知,海拔越低,坡度越大,草本入侵程度越高,说明在该自然环境下草本较灌木具有竞争优势。第(2)题,植被与土壤间的联系密切,土壤理化性质会因植被类型变化而发生较大改变。与灌木相比,草本涵养水源能力较强,耗水量少,所以土壤水分含量增加。灌木减少,枯枝落叶减少,有机质来源减少,有机质含量减少。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气候条件是影响物种丰富度的重要因素。贺兰山位于我国温带草原与温带荒漠两大植被区的过渡带上,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山体大致为东北—西南走向,海拔2000米处是针叶林带与下部疏林灌丛带的分界线。下图示意贺兰山不同海拔段的物种丰富度变化。
(1)分析贺兰山物种丰富度的峰值出现在海拔2 000米左右的原因。
(2)推测贺兰山东、西两坡物种丰富度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1)贺兰山山麓年均降水量约200毫米,低海拔地区气候干旱,不适宜多数物种生存;高海拔地区气候严寒,也不适宜多数物种生存。海拔2 000米左右的区域,受地形影响,降水较多,蒸发较少,水分条件较好,且位于针叶林带与下部疏林灌丛带的分界线上,所以物种丰富度最高。
(2)差异:东坡物种丰富度高于西坡。原因:东坡为阳坡,冬季风的背风坡,热量条件好;东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丰富。(或从西坡分析:西坡为冬季风的迎风坡,热量条件差;西坡为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稀少。)
解析:第(1)题,气候条件是影响物种丰富度的重要因素,从气候差异角度分析,即高海拔气温低、低海拔水分少;而海拔2000米处降水较多、湿度大,气候具有优越性,且位于不同自然带的分界线上。第(2)题,“山体大致为东北—西南走向”“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说明东坡为阳坡和夏季风迎风坡,热量条件好,降水多。
新高考天津专版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专题板块练 42世界地理概况: 这是一份新高考天津专版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专题板块练 42世界地理概况,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该区域位于,图中点线框内区域的地势特征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天津专版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专题板块练 45中国地理分区: 这是一份新高考天津专版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专题板块练 45中国地理分区,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中省界,浙赣运河修通后,将会,祁连山地区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是,“小老树”反映了该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天津专版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专题板块练 44中国地理概况: 这是一份新高考天津专版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专题板块练 44中国地理概况,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中整体呈现变干趋势的地区为,正习高速修建过程中面临的困难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