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学考复习】2024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知识梳理- 高中地理 专题复习讲义
- 【学考复习】2024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必备考点归纳与测试(新教材专用)专题02 地球上的大气(知识梳理)-讲义 试卷 3 次下载
- 【学考复习】2024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必备考点归纳与测试(新教材专用)专题03 地球上的水(知识梳理)-讲义 试卷 3 次下载
- 【学考复习】2024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必备考点归纳与测试(新教材专用)专题05 植被与土壤(知识梳理)-讲义 试卷 3 次下载
- 【学考复习】2024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必备考点归纳与测试(新教材专用)专题06 自然灾害(知识梳理)-讲义 试卷 3 次下载
- 【学考复习】2024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必备考点归纳与测试(新教材专用)专题07 人口(知识梳理)-讲义 试卷 3 次下载
【学考复习】2024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必备考点归纳与测试(新教材专用)专题04 地貌(知识梳理)-讲义
展开这是一份【学考复习】2024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必备考点归纳与测试(新教材专用)专题04 地貌(知识梳理)-讲义,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常见地貌类型,地貌的观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知识点一 常见地貌类型
考点1 喀斯特地貌
考点2 河流地貌
考点3 风沙地貌
考点4 海岸地貌
知识点二 地貌的观察
考点1 地貌观察的顺序
考点2 地貌观察的内容
【体系构建】
知识点一 常见地貌类型
【体系构建】
考点1.喀斯特地貌
1.概念
组成地壳的岩石有一部分是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等。在适当条件下,这类岩石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溶蚀),或重新沉淀积累(淀积),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统称喀斯特地貌,又称岩溶地貌。
2.分布
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面积大,我国的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喀斯特地貌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
3.成因
以溶蚀作用为主,还包括流水冲刷、搬运和重力崩塌等。
4.地貌类型及特征
(1)地表喀斯特地貌
(2)地下喀斯特地貌
5.喀斯特地貌的现实意义
溶沟发育使地面高低不平,交通不便;面积较大的洼地地形较为平坦,是重要的农耕区;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大窝凼是面积较大的洼地底部有裂隙,与地下河相连,排水条件好,是世界最大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理想选址。
考点2.河流地貌
1.概况
(1)概念:河流作用于地表所形成的各种地貌,统称为河流地貌。
(2)原因:按照成因,一般将河流地貌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河流在流动的过程中,不断冲刷地表,将地表物质带走(搬运作用),使得一些地区地表物质减少(侵蚀作用)形成侵蚀地貌。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会沉积下来(堆积作用),形成堆积地貌。
(3)分布:河流作用是地球表面最经常、最活跃的地貌作用,它贯穿于河流从发源地到入海口的全过程。
2.河流分段
一条大河从源头到河口,可以分为上游、中游、下游、河口段,不同河段的地貌有显著差异。
(1)上游一般流经山区或高原,以河流的侵蚀作用为主;
(2)中游大多位于山区与平原交界的山前丘陵和平原地区,以河流的搬运作用和堆积作用为主;
(3)下游多位于平原地区,河谷宽阔、平坦,以河流的堆积作用为主;
(4)河口段是河流的终段,是河流注入海洋、湖泊或其他河流的河段。在河流入海或入湖处,泥沙淤积,多发育三角洲。
(5)一条小河若全部位于山区,则具有山区河流地貌的特点;全部位于平原,则具有平原河流地貌的特点。
3.常见的河流地貌
(1)上游——峡谷
(2)中下游——冲击平原
①山前平原——冲积扇平原
②中部平原——河漫滩平原,是冲击平原的主体部分
(3)河口段——滨海平原、三角洲平原
4.河谷形态
河谷是由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共同作用形成的,是最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
考点3.风沙地貌
1.概念
在干旱地区,以风力为主形成的各种地貌统称风沙地貌。
2.原因
干旱地区,地表多是沙漠和戈壁,风大而频繁。风及其挟带的沙粒冲击和摩擦岩石,天长日久,就会形成风蚀地貌,如风蚀柱、风蚀蘑菇、雅丹地貌等地貌。当风速较弱,其挟带的沙粒便会沉积下来,形成风积地貌,如沙丘。
3.分布
我国风沙地貌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在多沙的河谷地带、植被稀少的沙质湖岸和海岸,也常看到风沙地貌。
4.常见地貌类型
(1)风蚀地貌
(2)风积地貌——沙丘
考点4.海岸地貌
1.概念
海岸线在海浪、潮汐、洋流的作用下形成各种地貌,统称为海岸地貌。
2.常见地貌类型
(1)海蚀地貌
(2)海积地貌
知识点二 地貌的观察
【体系构建】
考点1.地貌观察的顺序
1.观察地貌时,宜先选择一个视野比较广阔的地方,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顺序进行观察。
2.一般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如山地、平原等;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如山岭、河谷等;最后描述河岸、陡崖等更小的地貌特征。也可以利用地形图、遥感影像、无人机等辅助观察。
考点2.地貌观察的内容
地貌观察的内容有高度和坡向等形态要素;还有地貌的形状、面积、空间分布状况等;同时要观察地面起伏状况和破碎程度,如我国西南山区地面起伏较大,地形较破碎。
1.高度
(1)绝对高度(海拔):表示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是划分高原、山地和平原等地貌的主要依据。
(2)相对高度:表示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能够反映地面的起伏状况。
(我国以青岛附近黄海平均海平面的海拔为0)
2.坡度和坡向
(1)坡度
①大小:坡度是划分坡的重要标准,坡度大小一般用坡度角或者垂直距离和水平距离的比值来表示。
②影响:坡度对生产和生活影响巨大。例如,坡地耕作容易引发水土流失,特别是在坡度大于15°的坡地上种植,一旦遇到暴雨,土壤侵蚀极为严重。又如,受机动车牵引动力的限制,铁路线的最大坡度一般不超过2.5%~3%。詹天佑在修建京张铁路时,设计“人”字形线路,从而通过延长路程,降低线路的坡度。
③高度和坡度的组合:能反映地貌形态特征。例如,相对高度大、坡度大的地貌,一般比较陡峻;高度小、坡度小的地貌,一般比较平缓。
(2)坡向
不同的坡向,光照、降水等条件存在差异,进而影响植物生长。
①阳坡和阴坡
面向太阳的山坡为阳坡,背对太阳的山坡为阴坡。北半球阳光主要从南方照向北方,所以一般南坡为阳坡,北坡为阴坡;南半球与之相反。但不能仅靠南北判断。阳坡就是太阳照射的一面,通常动植物种类比阴坡要多,雪线也高于阴坡。
②迎风坡和背风坡
通常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所以一般迎风坡雪线较低,背风坡雪线较高,我们常常根据雪线高低判断迎风坡与背风坡。
3.宏观地貌类型及其特征
课标要求
考试内容
能力要求
感知
理解
运用
1.4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流水地貌的主要特点
√
风沙地貌的主要特点
√
海岸地貌的主要特点
√
喀斯特地貌的主要特点
√
名称
图示
景观特点
溶沟
水溶蚀岩石形成的沟槽
石芽
溶沟之间向上突出的部分
石林
由一系列石柱组成的石质森林
峰丛
多个山峰有明显的基座相连
峰林
浑圆状的石灰岩山峰成片分布
孤峰、残丘
单个孤立的山峰
石钟乳
悬挂在石灰岩洞穴顶部的倒锥状堆积体
石笋
从地面向上长高的类似竹笋的堆积体
石柱
石笋与石钟乳相连在一起
石帘
石钟乳在地缝崖壁上密集排布
形成原因
地貌特征
图示
由于流速快,水流不断侵蚀河谷岩石,使河谷两岸岩石崩塌,河谷不断加深
河谷岸壁较陡,谷底狭窄,有深而陡的V形河谷,河床底部起伏不平,常见巨大石块和卵石
形成原因
地貌特征
图示
河流流出山口进入平原,流速迅速降低,挟带的物质迅速沉积形成扇状堆积地貌,称为洪(冲)积扇地貌。多个洪(冲)积扇不断扩大而彼此相连,就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坡度较大,沉积物颗粒较粗
形成原因
地貌特征
图示
在中下游地区,河流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的面积不断升高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滩。洪水季节被水淹没继续堆积。如果河流改道或向下侵蚀,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就形成河漫滩平原
坡度较缓,沉积物颗粒较细,河流分汉,水流速度较小,湖沼较多。河流曲流发育,经常改道,在平原上留下许多古河道、牛轭湖和洼地等地貌及其沉积物
形成原因
地貌特征
图示
当挟带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或湖泊时,入海(湖)口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潮)水的顶托作用,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挟带的泥沙会沉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三角洲的平面形态近似三角形,形态多种多样,沉积物颗粒由河口向海洋变细
发育阶段
侵蚀方式
河谷形态
图示
初期
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
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形
中期
下蚀减弱,侧蚀加强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使河流更为弯曲,河谷拓宽
后期
以侧蚀为主
河谷上游窄而深,下游宽而浅,下游河谷横剖面呈U形
源头至
河口
落差减小,流速减慢,下蚀减弱,河谷变浅,水量增加,侧蚀增强,河谷拓宽
地貌类型
形成原因
形态特征及图示
风蚀柱
产状水平和垂直节理或裂隙发育且岩性单一的岩层区,受风沙的长期吹蚀作用,原岩石崩解破碎,形成一些孤立的柱状岩石,经长期侵蚀后,可形成风蚀蘑菇等地貌
风蚀蘑菇
突起的孤立岩石,因下部遭受较强烈的风沙侵蚀,而形成上部宽大、下部窄小的蘑菇状,称为风蚀蘑菇
雅丹地貌
在极干旱地区的一些干涸的湖底,常因干涸裂开。风沿着这些裂隙吹蚀,裂隙愈来愈大,使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不规则的风蚀沟槽。风蚀沟槽进一步发展,沟槽扩展为风蚀洼地;洼地之间的地面相对高起,成为风蚀土墩;雅丹由不规则的沟槽和垄脊相间构成,垄脊高度和长度不一,垄脊走向与主风向一致,沟槽内常有沙子堆积
类型
新月形沙丘
地貌特征
平面如新月,走向与风向垂直或大于60°。沙丘两侧有顺风向前延伸的两个尖角,高度一般在数米至十余米。凸坡为迎风坡,较平缓,凹坡为背风坡,较陡
图示
对人类的影响
有的沙丘上生长植物,对流沙起到固定作用,形成固定沙丘。如果没有植被的固定,沙丘在风力作用下可以移动,形成流动沙丘。在沙漠边缘,流动沙丘会埋没房屋、道路,侵吞农田、牧场。
地貌类型
形成原因
图示
海蚀崖
在海浪的长期侵蚀下,演示后退崩塌,形成高出海面的陡崖
海蚀平台
海蚀崖逐渐后退,在海蚀崖前方形成微微向海倾斜的平台
海蚀穴
沿岸向海突出的陡立岩石,长期受海浪侵蚀形成的洞穴
海蚀拱桥
海浪长期作用,使岩石两侧的海蚀穴互相贯通,形成的拱桥
海蚀柱
独立于海中的直立岩柱
类型
图示
类型
图示
沙坝
沙滩
砾滩
泥滩
地貌类型
形态特征
等高线
平原
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地势平坦
丘陵
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较小,等高线较稀疏,弯曲部分比较和缓
山地
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较大,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V”形
盆地
四周等高线较密集,且数值较大,中间等高线较稀疏,且数值较小
高原
海拔多在500米以上,顶部为比较宽阔平缓的高地,边缘往往有陡峭的崖壁,等高线四周密集,中间稀疏,数值中高周低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学考复习】2024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必备考点归纳与测试(新教材专用)专题11 环境与发展(知识梳理)-讲义,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学考复习】2024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必备考点归纳与测试(新教材专用)专题09 产业(知识梳理)-讲义,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学考复习】2024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必备考点归纳与测试(新教材专用)专题08 乡村和城镇(知识梳理)-讲义,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城镇化,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