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考复习】2024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必备考点归纳与测试(新教材专用)专题01 宇宙中的地球(知识梳理)-讲义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5083842/0-170259854666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学考复习】2024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必备考点归纳与测试(新教材专用)专题01 宇宙中的地球(知识梳理)-讲义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5083842/0-170259854670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学考复习】2024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必备考点归纳与测试(新教材专用)专题01 宇宙中的地球(知识梳理)-讲义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5083842/0-17025985467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 【学考复习】2024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必备考点归纳与测试(新教材专用)专题02 地球上的大气(知识梳理)-讲义 试卷 3 次下载
- 【学考复习】2024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必备考点归纳与测试(新教材专用)专题03 地球上的水(知识梳理)-讲义 试卷 3 次下载
- 【学考复习】2024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必备考点归纳与测试(新教材专用)专题04 地貌(知识梳理)-讲义 试卷 3 次下载
- 【学考复习】2024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必备考点归纳与测试(新教材专用)专题05 植被与土壤(知识梳理)-讲义 试卷 3 次下载
- 【学考复习】2024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必备考点归纳与测试(新教材专用)专题06 自然灾害(知识梳理)-讲义 试卷 3 次下载
【学考复习】2024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必备考点归纳与测试(新教材专用)专题01 宇宙中的地球(知识梳理)-讲义
展开知识点一 地球的宇宙环境
考点1 天体与天体系统
考点2 行星地球
知识点二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考点1 太阳辐射
考点2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知识点三 地球的历史
考点1 化石与地层
考点2 地质年代表和演化过程
知识点四 地球的圈层结构
考点1 地震波的规律
考点2 地球内部和外部圈层
【体系构建】
知识点一 地球的宇宙环境
【体系构建】
考点1.天体与天体系统
1. 宇宙
宇宙:广义的宇宙是万物的总称,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狭义的宇宙是地球大气层以外的空间和物质。
可见宇宙:天文学家把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叫作“可观测宇宙”或“已知宇宙”,其半径约137亿光年(光年是天文学中的距离单位,即光在真空中一年所传播的距离。在真空中,光速约3×105千米/秒,所以1光年约等于9.4605×1012千米)。
2.天体
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是宇宙中所有星体、星际物质的总称。
常见天体:
【难点突破】最基本的天体:恒星和星云
流星体:宇宙中的尘埃和固体块,属于天体。流星属于自然现象,不属于天体,陨石属于地球组成部分,不属于天体。
【天体判读依据】:位于地球大气层之外;必须是宇宙间的物质;非附属天体的一部分。
①“一看”——看其位置是否位于地球大气层之外。
②“二看”——看其特征,必须是宇宙中的物质(而不是现象)。
③“三看”——看其是否在一定的轨道上独立运行。
3.天体系统
宇宙中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形成天体系统。目前所知的天体系统分为四级,具体如下图所示:
考点2.行星地球
考点二:行星地球
1.太阳系的一颗普通行星
①与日距离由近及远:水、金、地、火、(小行星带)、木、土、天王、海王星
②太阳系八大行星可分为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类地行星靠近太阳固体表面、体积较小;巨行星体积巨大、气体表面;远日行星远离太阳、气体表面。
③八大行星运动特征:
④地球的结构特征:地球的质量、体积不突出。
与其他行星相比,地球在公转运动特征方面没有特殊的地方;在结构特征方面,质量和体积既不是最大的,也不是最小的,也无特殊的地方。因此说,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2.地球的特殊性——存在生命
地球大气对生命存在和发展的作用:厚厚的大气层可以减少小天体对地表的撞击;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使地表昼夜温差不大;氧气可供生物呼吸,臭氧等可以使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
3.“四看”判定生命的存在
“一看”:该行星所处的宇宙环境是否安全稳定;“二看”:该行星是否有适宜的温度;“三看”:该行星周围有无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四看”:该行星是否有液态水。
知识点二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体系构建】
考点1.太阳辐射
1.太阳概况
物质组成:炽热的气体
主要成分:氢、氦
表面温度:约6000K
太阳辐射: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的现象。
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3.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的能源类型:
直接型:如植物利用阳光进行光合作用,人类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或太阳能电池板等。
转化型:太阳辐射作用于大气、水、生物而转化的能量,如风能、水能等。
化石型: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并积累下来的太阳能,比如常见的化石燃料煤、石油等。
4.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难点突破】影响不同地区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
考点2.太阳活动
1.太阳活动的类型:太阳大气经常发生大规模运动的现象。
图示:
太阳活动特点:周期性(11年) 整体性(黑子和耀斑同步增减)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知识点三 地球的历史
【体系构建】
考点1.化石与地层
地层、化石及其意义
地层是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化石是在沉积物中保存下来的某些生物的遗体或遗迹。
不同年代形成的地层中,包含了不同时期的气候、水文等多种信息,还包括了各种动植物的化石,这些都能够反映地球的历史。
地层层序律和生物层序律
(1)地层层序律:
沉积岩的地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一般先沉积的在下,后沉积的在上。
(2)生物层序律:
① 同一时代形成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化石;
② 越古老的地层,含有的生物化石越简单,越低级。
③根据地层组成物质的性质和化石特征,可以追溯地层沉积时的环境特征。
(3)沉积岩两个重要特征:
具有层理构造和常含有化石。
考点2.地质年代表和演化过程
1 .地质年代表
2.地球的演化历史
3 .生物的进化、灭绝与环境的关系
(1)从过程看: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2)从分布空间看:由海洋向陆地扩展
(3)生物演化过程中经常出现此消彼长
知识点四 地球的圈层结构
【体系构建】
考点1.地震波的规律
地震波:地震发生时,地下物质受到强烈的冲击,从而产生向四周传播的弹性波。
不连续面
考点2.地球内部和外部圈层
地球的内部圈层:
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将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部分。
2. 地球的外部圈层: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
各个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如化石形成于生物圈和岩石圈之间,风蚀地貌形成于大气圈和岩石圈之间,喀斯特地貌形成于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之间。
课标要求
考试内容
能力要求
感知
理解
运用
1.1运用资料, 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说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天体系统及其层次
√
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
地球上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条件
√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
1.2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内部圈层、界面及其主要特点
√
地球的外部圈层及其主要特点
√
1.3.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化石与地质年代表
√
地球的演化过程及特点
√
历史时代
人类对宇宙的主要认识
2世纪
托勒密(古希腊)提出“地心说”
16世纪
哥白尼(波兰)提出“日心说”
18世纪
文学家引进“星系”一词
20世纪60年代以来
空间探测技术的发展和天文望远镜的使用,使得天文观测尺度扩展到上百亿光年的时空区域
天体
概念
特点
观察到的现象
星云
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云雾状外表的天体,主要物质是氢和氮。
①部分星云本身不发光,轮廓模糊;②与恒星相比,具有体积大、密度小的特点。
轮廓模糊
恒星
由炽热气体组成,自已能发可见光的球状或类球状的天体,主要成分是氢。
体积庞大;自己能发光;位置相对稳定;质量很大。
明亮、闪烁
行星
沿椭圆轨道上绕恒星运转的球状天体
本身不发光,反射太阳光而发亮。
相对于星空背景,有明显的位置移动
卫星
绕行星运转的质量很小的球状天体
不能自己发光;卫星大小差别很大;月球为地球的天然卫星。
移动,月相有圆缺变化
彗星
太阳系内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较小的天体,呈云雾状
亮度和形状会随距离太阳远近而变化;自己不能发光;哈雷慧星,其公转周期为76年。
拖着长尾巴
流星体
尘粒、固体小块、岩石等
①运行于星际空间中,本身不发光;②进入大气层后,同大气相互摩擦而燃烧发光,产生划破夜空的光迹,即流星现象;③陨星是流星体坠落到地面的残体,不属于天体。
一闪而逝的流星
同向性
绕日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
共面性
地球公转轨道与其它行星的公转轨道几乎在同一平面上
近圆性
公转轨道的偏心率都很小,轨道近似正园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是地球能量的根本来源,维持着地表温度
是大气运动、水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
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促进生物生长
促进地球上岩石的风化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煤、石油等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太阳辐射能是人类可以直接利用的能源
不利
过多的紫外线会危害地球生物
纬度高低
纬度越低,太阳高度角越大,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强度越大
天气状况
多阴雨和雾的地区,太阳辐射弱;晴朗少雨的地区,太阳辐射强
地势高低
地势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透明度越高,太阳辐射越强
昼夜长短
昼长(白昼)越长,日照时数越长,获得的太阳辐射越多
太阳活动
所在圈层
特征
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
黑子
光球层
高速旋转的气体漩涡,温度毕光球层平均温度低。活动周期为11年。
与地球气候变化有关联性,太阳活动峰年,地球上激烈天气明显增多。
太阳
耀斑
色球层
色球层中激烈的能量爆发,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一致。
引发磁暴,影响短波通信,干扰电子设备,甚至威胁宇航器的安全。
日珥
气体呈弧状喷射,爆发时会喷射大量带电粒子。
太阳风
日冕层
带电粒子脱离太阳飞向宇宙空间,形成带电粒子流。
轰击高层大气,产生发光现象,高纬地区形成极光。
影响
表现
影响无线电通信
太阳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其发射的电磁波进入地球大气层,会引起大气层扰动,使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甚至出现短暂的中断。
产生磁暴现象
当太阳活动增强时,太阳大气抛出的高速带电粒子会扰乱地球磁场,使其突然出现“磁暴”现象,导致罗盘指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产生极光
太阳大气抛出的高速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与那里的稀薄大气相互碰撞,出现极光。
产生自然灾害
统计资料表明,在太阳活动峰年,地球上激烈天气现象出现的概率明显增加;反之,地球上天气变化相对平稳。农业统计数据则表明,在多数太阳活动峰年,全球农业倾向于增产;在太阳活动谷年,全球农业歉收的概率更高一些。
地质年代
时间
演化特点
前寒武纪
自地球诞生
至
5.4亿年前
冥古宙:出现一些有机质,没有生命迹象。
太古宙:出现蓝藻等原核生物。
元古宙:蓝藻大爆发,大气成分开始改变,进化出多细胞生物和真核生物。
古生代
5.41亿年前
至
2.52亿年前
早古生代:海洋无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早期海洋面积大,出现如三叶虫、笔石、鹦鹉螺等,后期,海洋面积缩小,陆地上出现低等的植物。
晚古生代:早期,鱼类大量繁殖,中期一些鱼类进化成两栖类。
后期,气候变干,水源稀少,两栖动物进化成爬行动物;裸子植物出现,蕨类植物繁盛,是重要的成煤期。
末期,发生生物物种灭绝事件,95%的物种灭绝。
中生代
2.52亿年前
至
6600万年前
“爬行动物时代”;
中后期,爬行动物进化出羽毛,开始向鸟类发展;
小型哺乳动物出现;
裸子植物繁盛,是主要的成煤期;
末期,物种大灭绝,绝大多数物种消失,恐龙的消失成为中生代结束的标志。
新生代
6600万年前
至今
联合古陆完全解体,大陆漂移,形成现代海陆分布格局。地壳运动剧烈,形成现代基本的地貌,如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安第斯山脉等。
被子植物高度繁盛,草原面积扩大,哺乳动物快速发展。
第四纪人类出现,全球出现数次冷暖交替变化。气候寒冷期,冰川范围扩大,海平面下降,生物向低纬度开始迁移。
时间变化
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可用首字“太元古中新”加以记忆)
海陆演变
前寒武纪
地球形成,原始海洋出现,形成最初的海洋、陆地分布状况
古生代
地壳运动剧烈,形成一块联合古陆
中生代
板块运动剧烈,联合古陆解体,各大陆漂移
新生代
形成现代海陆分布格局。地壳运动剧烈,形成了现代地势起伏的基本面貌
大气变化
原始大气
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缺少氧气
现代大气
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生物演化
动物演化
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海洋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人类
植物变化
海生藻类→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深度
在地下平均17千米处
在地下约2900千米处
地震波速
度变化
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圈层划分
地壳和地幔分界面,两者物理状态有差异,都是固体
地幔与地核分界面,外核为液态或熔融状态
圈层名称
深度
特征
状态
地壳
0-33km
a.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上层为硅铝层,密度小,下层为硅镁层,密度大。硅铝层在海洋部分很薄或缺失。
b.厚度不均,大洋薄,大陆厚,海拔越高地壳厚度越厚。
固态
不连续面:莫霍界面 — 深度33km
地幔
上地幔
33-2900km
a.主要由含铁、镁的硅酸盐类矿物组成,越往下铁、镁的含量逐渐增加。
b.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这里可能为岩浆的主要源地。
c.下地幔温度、压力、密度很大
固态
下地幔
不连续面:古登堡界面 — 深度2900km
地核
外核
2900-5150km
a.外核呈液体或熔融状态,横波不能通过,其相对地壳流动可能是地球磁场产生的主要原因。
b.温度、压力和密度很大。
液态熔融态
内核
5150-6370km
固态
圈层名称
含义
组成
特点与意义
大气圈
地球外部厚厚的气体层
气体和悬浮颗粒物,包括氮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等
地球生命存在的重要基础条件之一
水圈
地表和近地表各种形态水体的总称
海洋水、湖泊水、陆地水、冰川水、生物水等
连续但不规则
岩石圈
(过渡圈层)
地球上部相对于软流圈而言的坚硬的岩石圈层
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的顶部,主要为岩石,由花岗质岩、玄武质岩组成
是板块构造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将全球的岩石圈划分为主要的六大板块
生物圈
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环境的总称
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环境
a.不独立占有空间,广泛分布于地壳、大气圈和水圈中的生物世界
b.生物圈与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等圈层关系密切,彼此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c.生物是这个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
【学考复习】2024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必备考点归纳与测试(新教材专用)专题11 环境与发展(知识梳理)-讲义: 这是一份【学考复习】2024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必备考点归纳与测试(新教材专用)专题11 环境与发展(知识梳理)-讲义,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学考复习】2024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必备考点归纳与测试(新教材专用)专题09 产业(知识梳理)-讲义: 这是一份【学考复习】2024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必备考点归纳与测试(新教材专用)专题09 产业(知识梳理)-讲义,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学考复习】2024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必备考点归纳与测试(新教材专用)专题08 乡村和城镇(知识梳理)-讲义: 这是一份【学考复习】2024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必备考点归纳与测试(新教材专用)专题08 乡村和城镇(知识梳理)-讲义,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城镇化,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