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教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082584/0-170252968631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教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082584/0-170252968634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教案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082584/0-170252968636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主要目的是研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方式及装置选择。首先根据所给资料探究了实验室制CO2的原理。然后教材给出了确定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并给出了一些仪器,让学生采用活动探究的方式研究实验室中制取CO2的装置;再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CO2、验证CO2;最后总结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
二、学情分析
1.《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要求在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学生结合情景素材,初步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发展学生化学课程核心素养目标。以此为标准,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了微课,激发了学生的化学学习好奇心,同时提出了结合生活的化学问题:尽可能多的列举能生成二氧化碳的方法,学生书写结果如图1所示,部分学生已经通过课前预习学习到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也有部分学生列举了其他二氧化碳的产生方法,在课堂上就可以对照气体制取的一般原则,判断列举的方法是否适合实验室制取气体,从而在以后学习气体制取时选择合适的原理。
2.课标还要求学生建立化学观念,完善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科学态度与责任。在授课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对于气体制取发生装置组装上进行改进,不断完善学生装置的选择与分析,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化学观念与思维。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装置的选取、操作步骤,检验、验满及收集。
2.初步懂得所选装置的原因。
3.提高和锻炼学生收集加工简单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气体制取的过程和方法;学会通过学生实验、讨论并进行仪器合理组装等进行探究式学习,充分让学生认识体会过程性的学习,使学生逐渐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激发和发展学生学习的兴趣。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求实、创新、严谨、合作的科学品质,集体协作的团队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原理选择。
2.二氧化碳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设计、选择、操作步骤。
【教学难点】
探究实验室中制取CO2的装置并制取CO2。(如图4所示,学生对于装置的选择上掌握一般,对于“固+液不加热型”作答得分率为75.7%,课堂教学时可以给予关注)
图4
五、教学方法
项目式教学、多媒体演示。
六、教学过程
教师预设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信息技术支持
【课前】
录制《二氧化碳小品》教学微课。
课前自主预习观看微课,并思考微课中所提问题,完成预习任务。
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可以对本节课所学内容有所了解,提高课堂效率。
课前利用平板进行微课录制,并推送至授课班级。
【导入】
制取气体任务1 原理选择
通过展示生活中汽水和课堂互动引入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并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的工业制取方法。
学生互动学习。
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物品引入,结合生活实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翻翻卡”引入二氧化碳学习,体现了化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联。
【教师讲解】
在学生前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列举实验室在制取气体原理选择上的一般原则
学生思考学习。
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气体制取反应原理的选择;整合学生课前学习知识,将其与课堂内容结合。
屏幕推送,截屏分享。
【学生活动】
结合课前学生作答“可以产生二氧化碳方法”进行连线,选择对应。
平板连线选择,实时反馈制取气体一般原则对应情况。并大致对气体制取一般原则进行总结。
检测学生原理选择情况,进行合理的原理配对,为接下来的分组实验,进行原理选择做铺垫。
利用互动平台“连线活动”反馈学生在气体制取原理选择情况。
【学生活动】
分组动手实验。
组长动手,组员拍摄和记录现象
结合教师的原理讲解,进行更适合的原理选择。
利用互动平台完成“实物展台”,将学生动手做的实验现象在大屏幕罗列。
【教师介绍】
几种实验室可以产生二氧化碳的药品,学生分组实验,进行合理的原理选择。
学生通过投票选择制取二氧化碳原理
教师总结并帮助学生完成本节课任务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原理;并为接下来任务2做出铺垫。
利用互动平台完成“投票”,检验学生实验现象观察和理解情况。
【过渡】
制取气体任务2 仪器选择
介绍常见的气体发生装置;根据气体性质,介绍收集装置
根据课前预习,回忆氧气制取原理,学生思考学习,进行合适的匹配。
回忆实验室制取氧气知识,进行知识整合及对比应用。
利用互动平台完成“分类活动”,复习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并为任务2进行合理对比。
【过渡】
制取气体任务3 装置组合
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对比两组发生装置,引导学生在简易装置的基础上进行装置的不同需求改良,为之后的装置再组合做铺垫。
认真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收集方法。
增加两种装置的对比,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使用平板中的APP“抢答”,让学生自己找出不同实验装置的优势。
【学生活动】
在多种仪器中选择适合的二氧化碳发生装置。
学生互评。
学生小组合作,选择合适的仪器,组装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发生装置。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仪器选择,进行各装置的优势分析。
使用“分组作答”、“学生讲”功能,进行互动,借助“屏幕巡视”功能,掌握学生作答以及平板使用情况。
【教师讲解】
几种特征明显装置的优势。
进行对比,清楚了解气体发生装置选择原因,并总结学生方案。
让学生了解,气体制取装置选择时不仅有整体性,还有差异性。录制微课,目的是让学生课后更好的复习和巩固。
使用“NB化学实验室”直观呈现不同的气体装置使用区别。
利用A.I录课,推送给学生。
【过渡】
今天这节课,结合二氧化碳制取的药品选择,发生装置选择和收集装置选择,我们学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
学生利用“讨论”功能,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互讲互赞。
总结本课重点。
利用“讨论”功能,推送给学生,学生积极参与互动。
【课堂总结】
总结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原理、发生装置,提炼气体制取装置选择的一般方法。
学生回顾本节课主要知识点,并保存电子板书。
建构气体制取顺序选择模型,掌握学习气体制取的一般方法。
教师讲解后, “板书分享”给学生课后复习。
【课后习题】
生活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相关习题。
根据三层项目进行题目设计。
同时联系身边实例,判断实验装置好坏,为课下的装置搭建提供基础。
习题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分别判断三层项目学习情况。
使用“全班作答”、“分组PK”功能,展示学生学情。
【打卡任务】
结合今天所学知识,在家中寻找合适的仪器制取二氧化碳,并完成智学网打卡任务。
学生动手在家中搭建制取气体装置,并完成气体制取。
在项目式探究基础上进行更深入学习,更深层次掌握二氧化碳制取及其他气体制取。
智学网打卡任务。
【学情思考】
本节课学情分析。
完成选择学情数据。
判断学生学习情况,选择进行合理的题目推送。
平板推送选择。
【巩固练习】
按学生学情分析数据,发送不同层次的习题。
完成A.I练习。
检测本节课学习情况,实现分层教学。
平板推送分层练习题。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任务一、原理选择
发生装置
任务二、仪器选择
收集装置
石灰石
稀盐酸
任务三、仪器组合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案,共3页。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提出问题,屏幕投影,适时点拨,可燃性应用,演示实验,强调实验注意事项,分析反应实质,还原性的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药品,原理,发生装置,收集方法,检验,实验步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