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一编专题突破专题10环境与发展课件
展开考点一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角度一环境问题(2022·山东卷)尼日利亚东南部的热带雨林是非洲仅存的原始热带雨林之一。1991年,尼日利亚政府在热带雨林存量较大的地区建立了克罗斯河国家公园。某机构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对1986年和2010年国家公园所在区域的景观进行了对比研究(下图)。据此完成1~2题。
1.与1986年相比,2010年克罗斯河国家公园范围内( )A.分散林地和农场的面积缩小B.生物生存环境的连通性下降C.热带雨林景观的完整性提高D.雨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强2.图中国家公园内退化斑块的景观类型可能是( )①灌丛草地 ②草甸沼泽 ③落叶阔叶林 ④常绿硬叶林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角度二可持续发展(2022·浙江6月卷)将养殖场废弃物和农田秸秆等处理生成甲烷,并通过内燃发电机组进行发电,是生物质天然气利用的重要方式,既可发电还为农田提供优质肥料。下图为该项目实施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影响该项目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A.原料B.交通C.市场D.劳动力4.处理后的沼渣、沼液施用于农田,会( )A.减少土壤有机碳含量B.减弱土壤通气性C.改变土壤养分循环状况D.降低土壤微生物活性
1.三类主要环境问题的防治措施
2.分析环境问题的思路
3.分析某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思路(1)分析各区域区位特征、地理环境形成过程、人类活动与人地关系等地理环境背景。(2)了解各区域发展的优势条件——从区域自然环境、资源、交通、科技、市场等方面进行分析。(3)了解各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从自然灾害、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基础设施、产业结构、人力资源和对外开放程度等方面分析。
下图示意“公司+农户”的模式。
已知:当雄是拉萨唯一的纯牧业县,牧民占比约90%,依托特色畜种牦牛,走产业发展之路。甲公司成立于2017年初,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生产的有“身份证”的牦牛肉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广受消费者欢迎。
命题角度1COD与水污染(2023·齐鲁名校大联考)COD为化学需氧量的英文缩写,能够大体体现污染水体中有机物的含量。在实施环保政策的情况下,我国畜禽养殖业小规模养殖的散户减少,规模化养殖比例上升较快。下图为2006—2018年我国畜禽养殖COD排放量与总体养殖规模化率变化统计图。据此完成1~2题。
1.在环保政策严格实施的情况下,我国畜禽养殖业( )A.散户养殖产品质量下降B.散户养殖总COD排放量增加C.散户养殖劳动力成本下降D.规模化养殖COD排放量减少2.2013年后,总体养殖规模化率与COD排放量关系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规模化养殖( )A.科技投入增加B.间隔距离增大C.用地规模扩大D.劳动力投入增加
解析 第1题,无法获取散户养殖产品质量的相关信息,A错误;受环保政策影响,散户养殖减少,故散户养殖总COD排放量应下降,B错误;环保政策与散户养殖的劳动力成本没有必然联系,C错误;图中显示随着环保政策的实施,总体养殖规模化率提高,COD排放量呈减少趋势,说明规模化养殖COD排放量减少,D正确。第2题,我国畜禽总体养殖规模化率上升,COD排放量减少,主要是由于随着环保政策的实施,规模化养殖后科技投入增加,减少了单位产值COD的排放量,A正确;间隔距离与COD排放量没有直接关系,B错误;随着规模化养殖的增加,单个养殖场用地规模可能扩大,但用地面积扩大并不会减少COD的排放,C错误;劳动力投入与COD排放量没有直接关系,D错误。
命题角度2“循环模式”与可持续发展(2023·河北邯郸一模)山东省齐河县以“循环模式”为抓手,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探索出“麦秸覆盖、玉米秸秆全量粉碎还田技术模式”。该模式被农业农村部遴选为秸秆农用十大模式之一,已向全国推广。下图示意山东省齐河县秸秆利用循环模式。据此完成3~5题。
3.该模式最适宜推广到( )A.四川盆地东部B.黄土高原中部C.华北平原南部D.太湖平原4.小麦收获后将秸秆均匀平铺覆盖于土壤表层的作用有( )①抑制杂草生长 ②增加土壤肥力 ③争取农时 ④蓄水保墒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5.趁玉米秸秆青绿时翻耕的主要目的是( )A.减轻病虫害B.加快有机质腐解C.节省劳动力D.减少有机质损失
解析 第3题,该模式中使用了大型农业机械,且小麦、玉米轮作,可推测该模式最适宜推广到与齐河县的自然地理环境相近的地区,华北平原南部耕地集中连片,光热充足,适宜小麦、玉米轮作,农业生产过程中适合采用大型农业机械,C正确;四川盆地东部靠近巫山,地形坡度较大,A错误;黄土高原中部多沟壑、丘陵,地表起伏较大,不适合大型农业机械,B错误;太湖平原地区主要种植水稻、油菜等,以水田为主,与该模式有区别,D错误。第4题,土壤表层均匀平铺覆盖小麦秸秆后,地表接受的太阳辐射减少,可抑制杂草的生长,①正确;秸秆腐烂后可增加土壤肥力,②正确;冬小麦收获后,正值夏季,而种植玉米需要一定的水分条件,土壤表层均匀平铺覆盖小麦秸秆,白天可以阻挡太阳辐射,降低土壤温度,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起到蓄水保墒的作用,④正确;秸秆还田与否对农时影响较小,并不是为了争取农时而进行,③错误。综上所述,①②④正确。第5题,玉米秸秆青绿时含水量大,趁玉米秸秆青绿时翻耕,利于增加土壤水分,加快有机质腐解,B正确。
考点二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2021·浙江6月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略图。
材料二 下表为甘肃、青海和宁夏三个省级行政区人口、耕地面积和人均粮食产量统计表。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20)》。
(1)图示地区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从生产活动角度﹐说明该问题的发生过程。 (2)从水资源利用角度,提出图示地区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答案 (1)荒漠化 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导致植被破坏,地表裸露,在风力、流水的侵蚀作用下沙化。(2)采用先进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加强管理,优化配置。
1.常见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2.生态问题的成因分析思路(1)自然原因:主要包括地形、气候、土壤、植被、水文特点等。
(2)人为原因:主要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方面分析。当地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等。农业结构单一或不合理,会导致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遭到破坏;居民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如柴草作为燃料,会导致植被破坏、秸秆不能还田、土壤肥力下降等问题。
3.从人地协调观出发制定措施解决生态环境问题(1)针对自然因素的措施根据环境问题产生的自然原因,从减弱或消除自然因素对环境问题的影响的角度分析对策。例如,水土流失的产生与地形坡度有关,可以通过植树造林、修筑梯田、平整土地等措施减少水土流失。(2)针对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的对策改变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顺应自然发展规律。例如,毁林开荒——退耕还林;围湖造田——退耕还湖;陡坡垦荒——立体农业;农业结构单一——多种经营。
(3)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措施把环境治理和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治理环境问题。例如,我国南方丘陵地区,要治理水土流失,最好的措施就是发展立体农业;我国牧区的荒漠化治理,除了规定合理的载畜量,还要加强人工草场的建设;我国东北林区,除了保护森林,还要加强森林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等等。
下图为某科研团队调查1万年以来毛乌素沙地东南部湖沼沉积和风沙沉积数量的变化。
已知:毛乌素沙地中流动沙地、固定沙地与湖泊、河流、沼泽等景观并存。上述景观在自然、人文因素影响下可发生转化。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湖沼面积减小。一般而言,风沙沉积越多,风沙活动越强。
命题角度1石漠化(2023·河北唐山三模)石漠化是指脆弱生态环境下,由于人类活动导致土地生产能力衰退或丧失,使得喀斯特地区呈现出类似荒漠景观的过程。下图为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土壤—石灰岩组合微地貌单元因土壤漏失导致的石漠化过程剖面示意,图中数字表示产流(从降水开始到径流产生的过程)侵蚀。据此完成1~2题。
1.①②③④中表示土壤被地下岩面产流侵蚀的是( )A.①B.②C.③D.④2.阻控①所示产流侵蚀的措施,合理的是( )A.覆盖藤本植物B.调整种植结构C.开挖截流沟槽D.改变土壤成分
解析 第1题,结合图可知,①是表层水从岩层向土壤流动,②是表层水在土壤表层的流动,③是地下水沿岩面在土壤中的流动,④是地下水在石灰岩层中的流动;因此代表土壤被地下岩面产流侵蚀的是③,C正确。第2题,结合图可知,①为地表径流的侵蚀作用,因此阻控①所示产流侵蚀需要加大地表植被的覆盖率,减弱地表径流的侵蚀作用,A正确;调整种植结构对于减弱产流侵蚀的作用较小,B错误;开挖截流沟槽会破坏该地的岩层结构,加剧土壤的侵蚀程度,C错误;改变土壤成分不现实,D错误。
命题角度2水土流失的小流域综合治理(2023·江苏决胜高考5月大联考)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早期,造林需要有工程措施改善自然条件,提供适生环境。该地某小流域有宽广而平坦的塬面,经过多年的水土流失治理,源面条田连片,沟坡林草茂密,沟底坝库相连。下图为该小流域源面附近综合治理示意图。据此完成3~5题。
3.在水土流失治理的早期,工程措施对造林的主要作用是( )A.增加水分B.平整土地C.改善热量D.提高肥力4.该小流域沟头防护设施的主要作用是( )A.拦截泥沙造田B.增加农业用水C.减少雨水下渗D.防止溯源侵蚀
5.近年来,该地由打坝淤地转为人工削坡填沟增加沟道耕地数量,主要原因是( )A.劳动力成本上升B.泥沙来源减少C.河流径流减小D.人口增长迅速
解析 第3题,黄土高原地区降水较少,水土流失严重,制约植被生长的限制性因素是水分和肥力,工程措施可拦蓄径流、促进水分下渗,增加土壤水分,但不能提高肥力,A正确,D错误;平整土地对于造林的作用不大,B错误;水土流失治理的工程措施不能改善热量,C错误。第4题,沟头处面积较小,防护设施对拦截泥沙造田和增加农业用水的作用不大,A、B错误;沟头防护措施主要通过工程措施防止溯源侵蚀,减轻沟谷进一步向上游发展,减少水土流失,对于雨水下渗的影响小,C错误,D正确。第5题,人工削坡填沟会增加劳动力成本,因此若考虑劳动力成本上升不应人工削坡,A错误;打坝淤地是将自然流失的土壤淤积成农田,现转为人工削坡填沟说明自然流失的土壤减少,即泥沙来源减少,B正确;随着植被恢复,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和蒸腾作用加强,流域内降水量可能会有所增加,河流径流可能会增大,C错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增长较为缓慢,D错误。
考点三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
(2021·山东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山西省大同市是中国大型煤炭能源基地之一,素有“煤都”之称。近年来,大同市多措并举,实现了从“煤都黑”到“大同蓝”的转型。在此过程中,大同市大力发展新能源,把太阳能、风能、煤炭资源富集优势转化为绿色产业优势,打造“新能源产业之都”,并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自2017年以来,大同市相继建设能源改革科技创新产业园和新能源产业城,培育和发展氢能与燃料电池先导、储能蓄能、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光伏全产业链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五大产业集群。下图示意大同市新能源产业链。
(1)指出与太阳能和风能相比,氢能的优点。(2)分析发展新能源产业对大同市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3)简述大同市打造“新能源产业之都”对京津冀地区的生态意义。
答案 (1)氢能生产受时间、空间限制小;利用方式灵活多样。(2)改变以煤炭为主的产业结构,构建以新能源为基础的产业体系,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有利于提高研发能力,带动产业创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促使产业向低碳、绿色、可循环方向发展。(3)为京津冀地区提供清洁能源(新能源),助力其生态环境的改善;巩固“大同蓝”,持续改善大同市的环境质量,为京津冀的生态安全提供保障。
1.区域某种矿产资源开发条件的分析思路(1)资源条件:储量、分布、品位、种类、埋藏深浅、开采难度。(2)区域的自然条件:气候、水文、地质等对资源开发的影响。(3)交通条件:水路、公路和铁路的密度大小、线路长短、站点多少等。(4)市场:需求量大小及距离消费市场的远近。(5)劳动力:数量的多少、技术水平的高低。(6)基础设施:是否完善。(7)资金、技术:多少、高低。
2.资源枯竭型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1)存在的问题
延长产业链,提升原有资源的利用价值
拓视野 这类城市一般随资源开发而兴起,随资源枯竭而衰落,应注重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下图为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与资源利用期图。
命题角度1城市韧性与资源枯竭型城市(2023·山东济宁一模)城市韧性是指城市系统在面临干扰时适应、维持和恢复的能力。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发展带,研究城市韧性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对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现实意义。下图为2009年和2018年黄河流域部分地级市城市韧性空间分布(韧性值越大,城市韧性水平越高)。资源型城市韧性一般呈下降趋势,但鄂尔多斯城市韧性有较大提升。据此完成1~2题。
1.黄河流域的城市韧性( )A.在中西部地区均明显变小B.空间分异的均质程度降低C.与产业发展水平呈负相关D.与对外依存程度呈正相关2.鄂尔多斯市城市韧性提升较大,其影响因素最可能是( )A.城市规模B.资源禀赋C.发展理念D.土地面积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韧性值的分布可知,韧性值的空间分布差异变大,B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中西部地区也有韧性值较高的城市,从2018年图中可知,西部有韧性值升高的城市,A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省级行政中心的韧性值较高,产业发展较好,城市韧性一般与产业发展水平呈正相关,C错误;对外依存程度高会导致面临干扰时自身的适应、维持和恢复能力弱,故城市韧性与对外依存程度呈负相关,D错误。第2题,资源型城市韧性一般呈下降趋势,但鄂尔多斯市城市韧性有较大提升,说明鄂尔多斯市发展理念的变化,使其转型成功,从资源型城市向绿色、创新型城市发展,B错误,C正确;城市规模与土地面积都不是城市韧性提升的最主要影响因素,A、D错误。
命题角度2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与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2023·天津红桥二模)濮阳市位于河南省东北部,是中原油田总部所在地,也是国家粮、棉、油主产区之一。濮阳市是随着中原油田油气资源开发设立的典型资源型城市,形成了以油气、天然气、化工等为主导的产业体系。随着油气资源逐步枯竭,濮阳市社会经济发展缓慢,2011年11月,被列为全国第三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后经过多年努力,这座城市在转型发展中谱写了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获得国家的肯定。据此完成3~4题。
3.濮阳市在调整油气化工产业体系过程中( )A.降低油气开采量,压缩石化产业的规模B.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发展低碳经济C.打造全产业链,形成高附加值产业集群D.采用油气开采新技术,提高出油率4.濮阳市被国家肯定之处在于( )A.发展农业,以食品工业为主导B.从“一业独大”转向三次产业协调C.因地制宜,壮大劳动密集型产业D.完善交通,巩固交通枢纽地位
解析 第3题,降低油气开采量,压缩石化产业的规模,不利于发挥当地传统产业的优势,会使得当地就业机会减少,经济发展水平降低,A错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发展低碳经济,主要指的是其他制造业,而不是油气化工产业,B错误;打造全产业链,形成高附加值的产业集群,有利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程度,发挥当地石化产业的优势,C正确;由材料“随着油气资源逐步枯竭”可知,当地不适合继续提高出油率,D错误。第4题,濮阳市获得国家的肯定主要指的是油气资源枯竭后,城市的产业结构得到优化,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得到提高。虽然材料提到“也是国家粮、棉、油主产区之一”,但由所学产业结构可知,发展农业,以食品工业为主导,不符合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一般规律,且农业的附加值较低,A错误;由材料
“形成了以油气、天然气、化工等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可知,濮阳市早期产业结构较为单一,随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获得国家肯定,B正确;壮大劳动密集型产业,不符合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一般规律,且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附加值较低,C错误;完善交通,有利于吸引投资,促进区域间交流,但区域经济的发展,主要以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为主,D错误。
(2023·河北石家庄二模)白洋淀湿地位于河北省中部,其流域面积为3.12万平方千米,山区流域面积约占62.5%。近年来,白洋淀面临水源不足、湿地萎缩等生态环境问题。下图示意白洋淀湿地面积及影响因素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导致图示时期白洋淀流域山区径流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①山区年降水量减小 ②地下水大量开采 ③山区梯田面积和植被覆盖度增加 ④上游水利工程调蓄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2010—2020年,白洋淀湿地面积扩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退耕还湖B.大气降水C.生态补水D.山区径流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图示时期白洋淀流域的降水量减少较小,①错误。白洋淀流域山区径流量减少的原因,应该为地下水大量开采与山区梯田面积和植被覆盖度增加,下渗增加,导致山区径流量变小,②③正确。上游水利工程调蓄不会导致流域山区径流量明显减小,所以上游水利工程调蓄不是导致白洋淀流域山区径流量变化的主要原因,④错误。第2题,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从2010年到2020年白洋淀的入淀水量增加,并且白洋淀的湿地面积逐渐增加,说明白洋淀湿地面积扩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生态补水,C正确。根据图中信息与题干信息无法判断出该地区存在退耕还湖现象,以及退耕还湖现象对白洋淀湿地面积的影响,A错误。与2000—2010年相比,2010—2020年白洋淀的降水量没有明显增加,但湿地面积扩大明显,故白洋淀湿地面积扩大的主要影响因素不是大气降水,B错误。从2010年到2020年白洋淀流域山区径流量先略有增加,后逐渐减少,也不会导致白洋淀的湿地面积增加,D错误。
3.(2023·T8第一次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若尔盖泥炭沼泽湿地(图1)因其过湿的土壤中含有大量植物残体,成为陆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碳库之一。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为增加草场面积,若尔盖湿地中出现了大量的排水沟,加速了湿地的退化。近年来,在国内外湿地保护项目的支持下,该区域开展了以“筑坝填堵”排水沟为主的湿地恢复工程。沟渠填堵工程(图2)“复湿”作用明显,使湿地恢复沟段的植被盖度(可反映植被茂盛程度)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
(1)指出材料中关于若尔盖泥炭沼泽湿地主要的环境特点。(2)说明沟渠填堵使湿地恢复沟段的植被盖度呈现先降低后升高趋势的原因。(3)为维护和提高筑坝填堵排水沟湿地恢复工程的效果,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措施,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1)降水较多;海拔较高,气温低,蒸发弱;冰蚀洼地星罗棋布,排水不畅;黄河凌汛导致河水泛滥;有冻土,影响地表水下渗。(2)湿地恢复沟段被水淹没,与外界大气环境隔绝,不利于植被生长,待湿地恢复以后,生态开始稳定,孕育出众多水生植物。(3)严禁过度放牧,规划该处的牧业发展;建立自然生态保护区;退耕还湿;等等。
解析 第(1)题,湿地主要是蒸发量小于降水量,地势较低平,排水不畅。一般从当地的气候、地形地势、洪涝灾害、冻土角度思考。根据经纬度可知,该湿地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属于季风气候,降水较多;结合图中等高线得知,当地海拔较高,气温低,蒸发弱;附近冰川作用明显,冰蚀洼地星罗棋布,排水不畅;结合图中信息可知,黄河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黄河凌汛会导致河水泛滥;当地因温度较低,导致有冻土,影响了地表水下渗。第(2)题,在未筑坝填堵时,沟内水域面积小,大部分植物为陆生植物,筑坝填堵后湿地恢复沟段被水淹没,与外界大气环境隔绝,不利于植被生长,待湿地恢复以后,生态开始稳定,孕育出众多水生植物。第(3)题,主要应从改变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方面来寻找措施。当地主要是农牧业的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所以在管理措施上应该严禁过度放牧,规划该处的牧业发展;生态脆弱需建立自然生态保护区;退耕还湿,修复湿地的生态功能等。
微专题19 生态文明建设
1.生态文明战略的背景“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2.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原因一是资源约束趋紧,二是环境污染严重,三是生态系统退化。
3.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1)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加强主体功能区的建设(合理规划城市格局、农业用地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海洋权益)。(2)全面促进资源节约①提高水、土、能源的利用率;②支持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③推进节能减排;④加强资源节约。(3)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①生态修复;②水利工程建设;③加大水、大气污染的治理。(4)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①建立健全各种保护制度,完善法律制度;②加大宣传,增强环境保护意识;③加强环境管理。
4.未来5年我国生态屏障建设的主要集中分布区域(1)“三区”①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高寒草原、河湖、湿地、冰川、荒漠、森林等生态系统。②黄河重点生态区:以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为核心,上游涵养水源,下游保护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③长江重点生态区:西南地区森林、生物多样性、石漠化防治;中游水土保持与湿地生态系统保护。
(2)“四带”①东北森林带:以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为核心,全面加强森林、草原、河湖、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②北方防沙带:以森林、草原和荒漠生态系统为核心,全面保护森林、草原、荒漠、河湖、湿地等生态系统。③南方丘陵山地带:以加强森林生态系统为核心,全面推进水土流失、红漠化防治及河湖生态系统的修复。④海岸带:以海岸带生态系统为核心,全面推进海口、海滩、滨海湿地的生态修复及沿海防护林建
(2023·山东潍坊二模)2022年6月2日,我国塔里木油田沙漠公路零碳示范工程建成,86座光伏电站替代了原有的柴油发电站,散布在公路沿线生态防护林带中(下图)。据此完成1~2题。1.图中生态防护林带的最主要用途是( )A.缓解视觉疲劳B.调节当地气候C.保护沿线公路D.改善环境质量2.该公路沿线生态防护林带内建设光伏电站的主要目的是( )A.为沿途路灯供电B.为汽车提供充电服务C.为周边居民供电D.为防护林带灌溉供电
解析 第1题,如图所示,生态防护林带主要布局在塔里木油田沙漠公路沿线,主要是为了防止风沙掩埋公路,C正确;生态防护林带可以缓解视觉疲劳,调节当地局地小气候,改善当地环境质量,但这些都不是最主要用途。第2题,根据材料显示,防护林的灌溉需要动力维持,当地太阳能丰富,86座光伏电站替代了原有的柴油发电站,散布在公路沿线生态防护林带中,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为防护林带灌溉供电,D正确;图中显示塔里木油田沙漠公路并没有路灯,不用为沿途路灯供电,A错误;该地区人口稀少,新能源汽车目前在当地普及少,为汽车提供充电服务不现实,B错误;该地区人口稀少,为周边居民供电不符合实际,C错误。
(2023·湖南衡阳二模)塔里木河流域生态治理是新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工程。2001年起,为拯救塔里木河下游的胡杨林,人们在中游修建了输水堤防、生态闸等水利设施。这些水利设施却阻断了洪水自由漫溢,使中游胡杨林逐渐退化。2016年起,人们打开生态闸输水,使漫溢水面面积在特定月份达到最大,中游的胡杨林生态开始好转。监测发现漫溢输水后期,胡杨林下的土壤出现盐碱化现象。下图示意2016年、2017年塔里木河中游输水漫溢水面面积变化。据此完成3~4题。
3.人们打开生态闸输水,使漫溢水面面积在特定月份达到最大,是因为该月份( )A.下渗强B.降雨多C.蒸发弱D.冰雪融水多4.为减轻胡杨林下的土壤盐碱化,中游输水漫溢的水量宜满足( )A.胡杨生长需水量B.淋盐洗盐需水量C.土壤饱和需水量D.农作物生长需水量
解析 第3题,塔里木河流域地处内陆,气候干旱,水资源较少,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是高山冰雪融水,一般在7—8月气温最高,径流量最大,蒸发量也最旺盛。据图可知,漫溢水面面积最大出现在9月,此月份白昼变短,气温下降,蒸发也减弱,有利于提高漫溢水面面积,C正确;5—8月一直进行的漫溢输水使土壤层中的水分含量不断增多,所以9月下渗较弱,A错误;9月降雨已经开始减少,且降雨在河流水源补给中占比较小,B错误;9月冰雪融水量已经大幅减少,D错误。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一编专题突破专题12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课件: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一编专题突破专题12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网络构建专题总览,高频考点能力突破,目录索引,专项模块素养培优,思维流程第1题,第2题,思维流程第3题,第4题,劳动力,机械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一编专题突破专题8产业区位与产业发展课件: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一编专题突破专题8产业区位与产业发展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网络构建专题总览,高频考点能力突破,目录索引,专项模块素养培优,思维流程第1题,第2题,3发展分析法,辨析提升,典图解读,因地制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一编专题突破专题7人口与聚落课件: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一编专题突破专题7人口与聚落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网络构建专题总览,高频考点能力突破,目录索引,专项模块素养培优,考点一人口,思维流程,思维流程第3题,第4题,3影响,辨析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