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讲 常见的有机物-备考2024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专题练习(浙江专用)
展开命题趋势
1.有机燃料的命题点有:①有机化合物的含义;②有机燃料甲烷、乙烯、丁烷等物质的性质与燃烧方程式;③为止有机物系类的规律总结等,多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出现.
2.生物体内的有机物的命题点有:①生物体内重要的几种有机物糖类、蛋白质、脂肪等物质的代谢及其反应;②各种营养物质的作用;③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物质的鉴别等,命题时常常以组合型的选择题或填空题中出现.
3.有机合成材料命题点有:①三大合成材料的性能及其相关反应;②白色污染与塑料;③有机物与工农业及环保之间的关系等.多在选择题和和信息型的填空题中出现.
4.有机物计算与研究命题点有:①根据燃烧产物计算物质元素种类;②根据燃烧产物计算物质的化学式;③对陌生有机物的性质性能探究;④计算有机物中的元素的质量分数、质量等,考试中多以陌生物质为背景计算,在选择题、填空题或探究题、计算题可以出现
知识重构
知识点一:有机燃料
1、有机化合物(有机物):一类含碳的化合物,有机物大多含有碳、氢、氧、氮等,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除外。(如:C2H2(乙炔)、C6H12O6(葡萄糖)、C2H5OH(酒精)、C4H10(丁烷) 、CCl4(氯仿)、CH3COOH(乙酸)、甲烷 CH4、甲胺 CH3NH2、尿素 CO(NH2)2 )
2、甲烷 CH4 ——最简单的一种有机物
①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
②用途:作燃料(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③化学性质:可燃性。(甲烷燃烧现象:产生淡蓝色火焰,同时石灰水变浑浊。)
3、丁烷 C4H10:性质——易被液化、具有可燃性。
4、乙炔 C2H2:具有可燃性,燃烧时能产生 3000 度以上的高温,氧炔焰用于焊接和切割金属。
知识点二:生物体内有机物
1、三大类有机物比较
2、人每天摄取的食物,大部分都是有机物;这些有机物在生命活动中经过消化吸收、贮存、转化、消耗等过程不断地变化着,实现各种物质的转化和能量的转移。
3、活动:蛋白质的鉴别
1.剪取指甲、头发或羊毛放在火焰上灼烧,能闻到烧焦羽毛的气味,同时看到有黑色粉末生成。
2.点燃棉花纤维,能闻到烧棉布的气味.。
3.点燃棉花纤维和羊毛后,闻到的气味
4、自然界物质循环的基本途径: ①自然界中各种无机物通过被植物吸收,从自然环境进入生物圈,变成有机物。②通过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进行转移,生物体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通过生物的排泄物和尸体的分解,使有机物变成无机物,回到自然环境中去。
知识点三:有机合成材料
1、三大合成材料:合成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①合成塑料:(可塑性)具有良好的性能,容易加工,轻便实用。
②合成纤维:如尼龙、腈纶等,广泛运用于造航天器、飞机、火箭等。
③合成橡胶:具有高弹性、绝缘性、耐油和耐高温等性能,广泛应用于工农业、国防、交通及日常生活中。
2、白色污染:大量的废旧农用薄膜、包装用塑料膜、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以下统称为塑料包装物)
在使用后被抛弃在环境中,给景观和生态环境带来很大破坏。由于废旧塑料包装物大多呈白色,因此造成的环境污染被称为 “白色污染”。
3、解决“白色污染”方法:
①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如用布袋代替塑料袋等;
②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如塑料袋、塑料盒等;
③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如微生物降解塑料和光降解塑料等:
④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知识点精炼
一、有机燃料
1.(2020九上·杭州期中)如图是燃料使用的发展历程(括号内表示主要成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主要成分中除C,H2外均为有机物 B. 液化石油气不充分燃烧时会有一氧化碳生成
C. 取天然气进行化学实验前要先检验其纯度 D. 等质量甲烷比等质量丙烷完全燃烧后CO2排放量低
【答案】 A
【解析】A、CO属于无机物,符合题意;
B、 液化石油气为含碳燃料,不充分燃烧时会有一氧化碳生成 ,不符合题意;
C、点燃不纯的天然气易发生爆炸,使用前要先验纯,不符合题意;
D、 等质量甲烷比等质量丙烷中含碳量低,完全燃烧后CO2排放量低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下列有关甲烷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
B. 甲烷具有可燃性,可做燃料
C. 甲烷燃烧可产生3000℃的高温,可进行金属的焊接和切割
D. 甲烷的燃烧产物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答案】 C
【解析】A、 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 ,不符合题意;
B、 甲烷具有可燃性,可用做燃料 ,不符合题意;
C、 甲烷燃烧温度低于3000℃,金属的焊接和切割一般不用甲烷燃烧,符合题意;
D、 甲烷的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苯(化学式为C6H6)是一种石油化工基本原料,苯的沸点为80.1 ℃,熔点为5.5 ℃,难溶于水,有剧毒。下列有关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苯属于无机物 B. 苯是由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构成的
C. 常温下可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水中的苯 D. 可通过加热蒸发的方法除去水中的苯
【答案】 D
【解析】A、苯由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属于有机物,不符合题意;
B、苯由分子构成,一个苯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构成的 ,不符合题意;
C、苯难溶于水,但熔点很低,所以不能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水中的苯 ,不符合题意;
D、苯的沸点为80.1 ℃, 可通过加热蒸发的方法除去水中的苯,符合题意; 故选D
4.(2020九上·余杭期末)图甲是甲烷燃烧实验,图乙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从实验操作角度分析,点燃甲烷前需要检验甲烷的纯度
B. 从物质检验角度分析,可在烧杯内壁涂澄清石灰水来检验甲烷燃烧的两种产物
C. 从物质分类角度分析,甲烷属于有机物,甲烷燃烧的两种产物均属于氧化物
D. 从能量变化角度分析,甲烷燃烧反应的能量变化是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答案】 B
【解析】A.从实验操作角度分析,点燃甲烷前需要检验甲烷的纯度,可以保证实验的安全,故A正确不合题意;
B.从物质检验角度分析,可在烧杯内壁涂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的生成,不能检验是否生成水,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从物质分类角度分析,甲烷属于有机物,甲烷燃烧的两种产物均属于氧化物,故C正确不合题意;
D.从能量变化角度分析,甲烷燃烧反应的能量变化是化学能转化为内能,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5.(2021九上·浙江月考)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是实现碳减排的重要途径。以下是一种实现二氧化碳转化为 重要原料二甲醚(化学式为C2H6O)的途径:
(1)转化①是二氧化碳与一种常见单质反应生成甲醇和水,这种单质的化学式 。
(2)转化②是甲醇发生分解反应生成二甲醚和水,反应中生成二甲醚和水分子数的比为 。
【答案】 (1)H2(2)1:1
【解析】(1)反应物中的二氧化碳含碳、氧元素,生成物中的甲醇和水含碳、氢、氧元素,由于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故反应物中缺少氢元素,该物质又是单质,故为H2。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H4O=C2H6O+H2O,故反应中二甲醚和水的分子数比为1:1。
6.(2020九下·拱墅开学考)丙烷(C3H8)燃料,其燃烧后的产物是什么?
经分析,丙烷燃烧后的气体可能含有CO、CO2和H2O。
(1)将上述装置按一定顺序连接完整,使之尽可能检测出丙烷燃烧后的产物。你设计的连接顺序为:燃烧后的气体 →B→D。
(2)该小组的同学按合理的连接顺序进行检测。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部分现象如下:A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装置中的无水硫酸铜变蓝,D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分析可知,丙烷在氧气中燃烧后的气体为 。
(3)A装置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 。
【答案】 (1)C→A(2)二氧化碳和水(3)吸收二氧化碳
【解析】(1)丙烷中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在燃烧时可能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检验一氧化碳可以用氧化铜,检验二氧化碳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检验水常用无水硫酸铜,一氧化碳能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应先检验二氧化碳,再鉴别一氧化碳,而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时会带出水蒸气,故最先检验水,然后是二氧化碳,最后检验一氧化碳,那么顺序是; C→A→B→D。
(3)A装置的左边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C装置中的无水硫酸铜变蓝,因此生成了水,而D中石灰水无明显现象,说明没有生成一氧化碳,因此丙烷燃烧后的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
(4)实验要验证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产物,所以要除去前面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对结果的干扰,故装置A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就完全吸收二氧化碳。
7.石油是经济发展、国防建设的重要资源。从石油炼制的产品中可以获得一系列与甲烷结构相似的化合物,如乙烷[C2H6]、丙烷[C3H8]、丁烷[C4H10]等。
(1)甲烷是一种①无色、无味的气体,②难溶于水,③在1500℃以上的高温下能分解为碳和氢气,④充分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以上叙述中属于甲烷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填序号)。
(2)请模仿甲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写出丙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答案】 (1)①②(2)C3H8+5O2 点燃__ 3CO2+4H2O
【解析】(1)①无色、无味的气体,属于物理性质;
②难溶于水,描述的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
③在1500℃以上的高温下能分解为碳和氢气,发生了化学变化,为化学性质;
④充分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化学变化,为化学性质。
属于甲烷物理性质的是①②。
(2)丙烷和甲烷都是由氢和碳两种元素组成,因此和甲烷一样,丙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 C3H8+5O2 点燃__ 3CO2+4H2O 。
8.(2019八上·温州开学考)由碳、氢元素组成的物质种类繁多,烷烃就是其中一类重要的物质,表中列出了烷烃的一些信息.
分析上表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烷烃的命名与分子中________原子个数有关.
(2)总结一条烷烃物理性质的递变规律________
【答案】 (1)碳(或C)(2)碳原子个数越多,烷烃的沸点越高,相对密度约大
【解析】(1)烷烃的命名与分子中碳原子个数有关;
(2)烷烃物理性质的递变规律:碳原子个数越多,烷烃的沸点越高,相对密度越大。
9.(2018九上·天台月考)沼气是有机物质在一定的温度、湿度、酸碱度的条件下,通过微生物发酵作用产生的,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经研究可知,有机物变成沼气的过程,首先是分解细菌将粪便、秸秆、杂草等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化合物和二氧化碳;然后在甲烷细菌的作用下,将简单的化合物和二氧化碳氧化还原成甲烷。甲烷是一种可燃气体,浓度在5%~15%范围内,遇到明火会发生爆炸。请分析回答:
(1)分解细菌、甲烷细菌的代谢类型属于
A.需氧异养型B.需氧自养型C.厌氧异养型D.厌氧自养型
(2)请写出由CO2 和H2生成甲烷和水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用二氧化锡制成的电阻Rx的阻值随空气中甲烷气体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利用电压为6V的电源、阻值为10Ω的定值电阻R0、电流表和电阻Rx制作成甲烷气体浓度检测仪(如图)。当甲烷气体浓度增大时,电流表的示数将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用该检测仪测某沼气池上方空气样品中甲烷气体浓度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2A,若该沼气池中的甲烷气体遇到明火,________(会或不会)发生爆炸?
【答案】 (1)C(2)CO2+4H2=CH4+2H2O(3)变大(4)不会
【解析】(1)分解细菌、甲烷细菌的代谢类型属于厌氧异养型,故选C;
(2)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甲烷和水,其化学方程式为:CO2+4H2=CH4+2H2O;
(3)Rx的阻值随空气中甲烷气体浓度的增大而减小,Rx与R0串联,当甲烷气体浓度增大时,根据I=UR总=UR0+Rx , 可知,电流增大,则电流表的示数将变大;
(4)电路的总电阻为:R=UI=6V0.2A=30Ω , Rx=R-R0=30Ω-10Ω=20Ω,从表中可以查出,甲烷气体浓度为20%,遇到明火不会发生爆炸;
二、生物体内的有机物
10.(2019九上·上城期末)河豚虽然肉质鲜美,但不宜擅自食用,经分析得知它含有剧毒物——河豚毒素(C11H17N3O8)。河豚毒素的晶体无臭无味,受热不易分解。由此推断河豚毒素( )
A. 由4个元素构成 B. 无臭无味和受热不易分解均是化学性质
C. 属于有机物 D. 相对分子质量为39
【答案】 C
【解析】A.根据河豚毒素(C11H17N3O8)可知,该物质由C、H、N和O4种元素组成,而不是4个元素,故A错误;
B.无臭无味是河豚毒素的物理性质,而受热不易分解是化学性质,故B错误;
C.河豚毒素中含有碳元素,因此属于有机物,故D正确;
D.河豚毒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1+1×17+14×3+16×8=319,故D错误。
故选C。
11.(2021九上·临海月考)头孢类消炎药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类抗菌药物,注射或口服头孢类药物后一段时间内不能饮酒,否则会出现心率加快、血压下降,严重者会出现心力衰竭导致死亡,下列关于头孢氨苄(化学式: C16H17N3O4S)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属于有机化合物 B. 由C,H,N,O,S五种元素组成
C. 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 完全燃烧时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答案】 D
【解析】A.根据化学式 C16H17N3O4S 可知,头孢氨苄含有碳元素,为有机化合物,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根据化学式 C16H17N3O4S 可知,头孢氨苄由C,H,N,O,S五种元素组成,故B正确不合题意;
C.C,H,N,O,S的质量之比:(12×16):(1×17):(14×3):(16×4):(32×1)=192:17:42:64:32,则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根据化学式C16H17N3O4S可知,头孢氨苄含有氮元素和硫元素,因此产物中也应该含有这两种元素,不可能只是二氧化碳和水,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2.(2020九上·温州期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区别羊毛纤维、棉花纤维,用灼烧、闻燃烧产生的气味,观察燃烧后的灰烬进行区分
B. 糖类、蛋白质、脂肪是人体内基本的有机物
C. 废旧轮胎没有回收价值,可以直接烧掉
D. 可利用乙炔和氧气燃烧产生的氧炔焰焊接和切割金属
【答案】 C
【解析】A、羊毛成分为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可用灼烧法区别 羊毛和棉花,不符合题意;
B、 糖类、蛋白质、脂肪都是人体内基本的有机物 ,不符合题意;
C、 废旧轮胎 属于合成橡胶,不能焚烧处理,会污染空气,符合题意;
D、 乙炔在氧气中燃烧会产生高温,可利用乙炔和氧气燃烧产生的氧炔焰焊接和切割金属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蔬菜、水果可以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维持身体健康,主要原因是蔬菜、水果中富含人体必需的( )
A. 油脂 B. 维生素 C. 蛋白质 D. 淀粉
【答案】 B
【解析】蔬菜、水果中富含人体必需的维生素; 故选B。
14.下列有关营养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葡萄糖、纤维素都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 青菜、黄瓜中含的蛋白质最多
C. 常温下油脂都呈固态 D. 淀粉与碘作用呈蓝色
【答案】 D
【解析】A、 葡萄糖不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不符合题意;
B、 青菜、黄瓜中含的维生素最多 ,不符合题意;
C、 常温下油呈液态,脂呈固态,不符合题意;
D、 淀粉与碘作用呈蓝色 , 符合题意; 故选D。
15.糖类又称为碳水化合物。是因为( )
A. 它们都是由碳和水组成的 B. 它们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
C. 它们在人体中被分解成碳和水 D. 它们都由C,H,O三种元素组成,且氢、氧原子个数的比为2∶1
【答案】 D
【解析】糖类的化学式(C6H10O5)n可知,糖类都由C、H、O三种元素组成,且氢、氧的原子个数之比为2:1,因此可以写成[C6(H2O)5]n的形式,所以被称为碳水化合物,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6.(2020·衢州模拟)纪录片《风味人间》在浙江卫视热播,其中特别拍摄了一组“臭名远扬”的食物,如中国的霉苋菜梗和炸臭豆腐,国外的鲱鱼罐头、臭奶酪、冰岛臭鲨鱼等。这些食物都是通过发酵制作的,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在发酵过程中被分解成小分子,都是“鲜味”物质,我们品尝食物时,感受到的就不再是“臭”而是“鲜香”了;而冰岛臭鲨鱼之所以气味浓烈,是因为鱼肉中含有较多的尿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闻起来“臭”,是因为食物中的挥发性有机物进入鼻腔,与嗅觉感受器结合,产生神经信号传到大脑,形成“气味”,完成这一过程的神经结构称为反射
B. 食物中的蛋白质,在发酵过程中会被分解成氨基酸、脂肪酸等小分子
C. 冰岛臭鲨鱼的鱼肉中含有较多的尿素,因此,过多的食用可能增加人体泌尿系统的负担
D. 霉苋菜梗和炸臭豆腐中含植物蛋白,进入人体后可直接构成人体的蛋白质
【答案】 C
【解析】A、闻起来“臭”,是因为食物中的挥发性有机物进入鼻腔,与嗅觉感受器结合,产生神经信号传到大脑,形成“气味”,完成这一过程的神经结构称为反射弧,A不符合题意。
B、食物中的蛋白质,在发酵过程中会被分解成氨基酸小分子,B不符合题意。
C、冰岛臭鲨鱼的鱼肉中含有较多的尿素,因此,过多的食用可能增加人体泌尿系统的负担,C符合题意; D:霉苋菜梗和炸臭豆腐中含植物蛋白,通过消化和吸转变成人体的蛋白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7.(2018九上·义乌月考)维生素C(化学式为C6H8O6)又名抗坏血酸,可溶于水,具有酸性,且在酸性环境中比较稳定,在高温时易被破坏,主要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它能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1)维生素C属于的物质类别是________化合物(填“有机”或“无机”);
(2)下列物质中能与维生素C反应的是 ;
A.食盐 B.纯碱 C.硫酸钾 D.苛性钠
【答案】 (1)有机(2)B,D
【解析】(1)维生素C属于的物质类别是有机物;
(2)下列物质中能与维生素C反应的是
A、食盐属于盐不能与酸发生反应,A错误;
B、纯碱是Na2CO3能与酸反应,B正确;
C、硫酸钾属于盐不能与维生素C发生反应,C错误;
D、苛性钠属于碱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D正确。故选BD
18.(2021九上·诸暨期中)“河豚”虽然肉质鲜美,但不宜食用,经分析得知它含有剧毒物——河豚毒素(C11H17N3O8) 。河豚毒素的晶体是无色棱状体,无臭无味,不溶于水,也不溶于有机溶剂,受热不易分解,受到氯化钠等盐类的作用也几乎不分解。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1)“河豚肉有毒。”描述的是 性质(填“物理”或“化学”)。
(2)从物质的分类上看,河豚毒素属于 (有机物”或“无机物”)。
(3)经过加热不能除去河豚毒素毒性的原因是 。
【答案】 (1)化学(2)有机物(3)河豚毒素受热不易分解
【解析】(1)“河豚肉有毒。”描述的是化学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即化学性质,
(2)根据化学式 C11H17N3O8 可知,河豚毒素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
(3)、经过加热不能除去河豚毒素毒性的原因是:河豚毒素受热不易分解。
19.(2020·宁波模拟)绿豆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鞣质和黄酮类化合物,研成粉后用水制成生豆浆,内服可保护胃肠粘膜,它可与农药(有机磷、汞、砷、铜等化合物)结合形成沉淀物,使其减少或失去毒性,并能阻止胃肠的吸收。
绿豆中的物质真的有减毒的作用吗?小科用小白鼠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假设】绿豆中的物质可能对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小白鼠具有减毒作用。
【实验步骤】
①分组:将质量相近的同龄幼年雄性小白鼠90只,随机平均分成A、B、C三组,分别养殖在相同适宜环境中。
②每天定时给各组小白鼠喂养等量适量的饲料,并在早上8点同时进行处理:A组小白鼠先灌胃10ml蒸馏水,马上再灌胃2ml农药DDT;B组小白鼠先灌胃10ml生绿豆浆,马上再灌胃2ml的农药DDT;C组小白鼠先灌胃10ml蒸馏水,马上再灌胃2ml蒸馏水。
【统计和分析】24小时后,统计三组中小白鼠的死亡率,并进行比较。
(1)【预测结果】如果绿豆中的物质有减毒作用,预测A、B两组实验的结果应是________。
(2)【交流讨论】C组实验设计的目的是________
(3)每组小白鼠是30只而不是1只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
【答案】 (1)A组小白鼠死亡率高于B组小白鼠的死亡率(2)对照作用(3)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解析】(1)如果绿豆有减毒作用,没有灌绿豆浆的A组的小白鼠将因为毒性强而死亡率更高,而灌了绿豆浆的B组小白鼠因减毒而死亡率较低,所以预测A、B两组实验的结果应是:A组小白鼠死亡率高于B组小白鼠的死亡率;
(2)C组实验灌了10mL蒸馏水和2mL蒸馏水,既没灌绿豆浆也没灌农药,所以C组应该是对照组,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3) 每组小白鼠是30只而不是1只的实验目的是: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三、有机合成材料
20. 萨罗(Saln)是一种重要的消毒剂.其分子的微观结构模型如图:下列关于萨罗的说法错误的是( )
①该物质的一个分子由二十六个原子构成;②该物质是氧化物;③该物质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56:48;④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14g;⑤该物质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⑥该物质由碳、氢、氧三个元素组成;⑦该物质的化学式为C13H10O3
A. ①③ B. ⑦ C. ①③⑦ D. ②④⑤⑥
【答案】 D
【解析】【解答】解:根据萨罗的分子模型图,1个萨罗分子是由13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的,则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含有26个原子;化学式为:C13H10O3 .
①1个萨罗分子是由13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的,则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含有26个原子,故正确;
②由萨罗的化学式可知,它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不符合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特征,故错误;
③萨罗(Sall)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3):(16×3)=156:48,故正确;
④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故错误;
⑤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到几万甚至几十万,而该物质色相对分子质量为:12×13+1×10+16×3=214,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故错误;
⑥元素是个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错误;
⑦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萨罗的化学式为:C13H10O3 . 故正确.故选D.
21.(2021九上·长兴期中)如图是一款变色眼镜,它的镜片内含有溴化银和氧化铜。在强光照射下,溴化银分解成单质溴和银,镜片颜色变深;当光线变暗时,溴和银在氧化铜催化作用下, 又立即化合成溴化银,镜片颜色变浅。有关该眼镜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塑料是有机合成材料 B. 铜螺丝久置在潮湿的空气中会产生铜锈
C. 溴化银分解后,银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D. 溴和银化合成溴化银前后,氧化铜化学性质不变
【答案】 C
【解析】A.塑料是有机合成材料,故A正确不合题意;
B.铜螺丝久置在潮湿的空气中会产生铜锈,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在溴化银中国,银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分解后,在银单质中,银元素的化合价为0,即化合价降低了,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溴和银化合成溴化银前后,氧化铜作为催化剂,它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22.(2021九上·萧山期中)2022 冬奥会越来越近,下列哪个是有机合成材料制作而成( )
A. 冬奥会的金牌 B. 奥运场馆轻型耐腐蚀塑料凳
C. 奥运村食品级 304 不锈钢杯子 D. 奥运餐馆中国特色的竹筷子
【答案】 B
【解析】有机合成材料主要是指通过化学合成将小分子有机物如烯烃等合成大分子聚合物,主要包括合成橡胶、合成塑料和合成纤维,故B正确,而A、C、D错误。故选B。
23.(2020九上·宁波期中)下列物质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不易被分解的是( )
①玻璃杯 ②塑料矿泉水瓶 ③汽车轮胎 ④残肢落叶 ⑤瓜果蔬菜
A. ②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④⑤
【答案】 C
【解析】玻璃杯、塑料水瓶和汽车的橡胶轮胎,在自然界很难分解;而残肢落叶和瓜果蔬菜,在自然界容易分解,故C符合题意,而A、B、D不合题意。 故选C。
24.《焦点访谈》曾就玩具对儿童造成意外伤害进行了报道。为儿童安全考虑,某洋娃娃的外材为纯羊毛线,内充物为聚酯纤维,下列对羊毛线和聚纤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所用聚酯纤维有毒 B. 可用灼烧法区分羊毛线和聚酯纤维
C. 聚酯纤维为无机化合物 D. 羊毛线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答案】 B
【解析】A、福娃的内充物无毒,不符合题意;
B、羊毛成分为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可用灼烧法区分羊毛线和聚酯纤维,符合题意;
C、聚酯纤维是有机物,不符合题意;
D、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5.新药左旋氧氟沙星(C18H20FN3O4)可用于治疗敏感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其说明书中部分内容如图.
(1)左旋氧氟沙星由 种元素组成,属于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左旋氧氟沙星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精确到0.1%).
【答案】 (1)5;有机物(2)17.7%
【解析】(1)左旋氧氟沙的化学式为C18H20FN3O4 , 它是由5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2)左旋氧氟沙星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6×412×18+20+19+14×3+16×4 ×100%=17.7%;
26.(2021九上·台州期中)如图是时下流行的自热米饭,它带有一个发热包,发热包主 要成分有生石灰、碳酸钠、铁粉、镁粉等。发热过程无污染, 成本低廉,但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1)饭盒的材料采用 PP 五层复合膜,热传导较快,保鲜度高。据了解,PP 五层复合膜是一种食用塑料,它在物质分类上属于 (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使用时将发热包放在饭盒底部,加入适量水,在 3-5 秒内即刻升温,温度高达 150 ℃以上,蒸汽温度达 200 ℃,很容易将生米做成熟饭。加热的原理是: 。
【答案】 (1)有机物(2)反应放热
【解析】(1)塑料含有碳元素,因此属于有机物; (2)加热的原理是:反应放热。
27.(2020九上·台州月考)“舌尖上的化学”。以下是厨房中一些实物图。
(1)上述物质中牛肉富含营养物质________。
(2)碘盐中的“碘”是指________(选填“元素”、“原子”或“单质”)。
(3)净水机所标物质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_,净水机中使用活性炭来除去水中一些溶解的杂质,是因为活性炭具有________作用,生活中既能降低水的硬度,又能杀菌消毒的简单方法是________。
【答案】 (1)蛋白质(2)元素(3)塑料(或机身);吸附;煮沸
【解析】(1)牛肉富含的营养物质是蛋白质。
(2)碘盐中的“碘”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因此是指元素;
(3)净水机所标物质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塑料,净水机中使用活性炭来除去水中色素和气味,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生活中既能降低水的硬度,又能杀菌消毒的简单方法是煮沸。
28.超市中的许多食物用保鲜膜包装后出售。保鲜膜为什么可以“保鲜”呢?
【设计实验】在A、B、C三只相同的玻璃杯中,分别注入等体积的蒸馏水,并在各玻璃杯外壁标明刻度,如图所示放置一周。
【实验现象】一周后发现:A杯中的水量几乎不变;而C杯中的水量减少较多;B杯中的现象是 。
【解释】请用分子的知识解释C杯中水量减少的原因: 。
【结论】保鲜膜除了可以阻止食物中水分流失,还能隔绝 , 防止食物腐败。
【提出新问题】制作保鲜膜的材料是热固性塑料还是热塑性塑料呢(物质在加热时能发生流动变形,冷却后可以保持一定形状的性质叫热塑性)?
【实验】在一支试管中放入少量保鲜膜碎片,用酒精灯缓缓加热,观察到碎片熔化,冷却后变成固体,加热又可以熔化。由此得出:制作保鲜膜的材料是 (填“热塑性”或“热固性”)塑料。
【反思】⑴保鲜膜虽然能延长食品的保鲜期,但大量使用后丢弃会造成 , 所以要控制使用。
⑵化学物质可以造福人类,但有时也会给人类带来危害,请你再举一例说明 。
【答案】 水量减少比A杯多,比C杯少;C杯中的水分子运动到空气中去了;氧气(或空气);热塑性;白色污染;二氧化碳可以用来灭火,但也能产生温室效应(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解析】【实验现象】由实验可知,A杯中的水量几乎不变;而C杯中的水量减少较多;B杯中的现象是水量减少比A杯多,比C杯少;【解释】C杯中水量减少的原因水分子不断运动,运动到空气中去了;【结论】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使食物变质,保鲜膜除了可以阻止食物中水分流失,还能隔绝氧气,防止食物腐败;【实验】保鲜膜碎片用酒精灯缓缓加热熔化,冷却后变成固体,加热又可以熔化,由此得出保鲜膜的材料是热塑性塑料;【反思】⑴塑料是造成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保鲜膜虽然能延长食品的保鲜期,但大量使用后丢弃会造成白色污染,所以要控制使用。⑵化学物质可以造福人类,但有时也会给人类带来危害,如二氧化碳可以用来灭火,但也能产生温室效应或一氧化碳可用于燃料但有毒等。
四、有机物的计算与研究
29.(2020九上·杭州开学考)某纯净的有机化合物,在8克纯氧中充分燃烧,生成8.8克二氧化碳和1.8克水,该物质组成中( )
A. 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 B. 该有机物可能是C2H2
C. 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 D. 燃烧过程中消耗了有机物1.6克
【答案】 B
【解析】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8.8g×3244=6.4g;
水中氧元素的质量:1.8g×1618=1.6g;
那么氧元素的总质量为:6.4g+1.6g=8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化合物中没有氧元素,只含有碳和氢元素;
那么可能是C2H2。 故选B。
30.人体摄入锌不足会引起各种疾病,缺锌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服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来补锌。已知葡萄糖酸锌的化学式为C12H22O14Z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葡萄糖酸锌是由四种元素组成的 B. 葡萄糖酸锌的式量是455g
C. 一个葡萄糖酸锌分子含有48个原子 D. 葡萄糖酸锌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答案】 A
【解析】A.根据化学式C12H22O14Zn可知,葡萄糖酸锌由C、H、O和Zn四种元素组成,故A正确;
B.葡萄糖酸锌的式量是455,而没有单位g,故B错误;
C.一个葡萄糖酸锌分子的原子数为:12+22+14+1=49,故C错误;
D.根据化学式可知,葡萄糖酸锌分子只由49个原子构成,质量不够大,结构不够复杂,因此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故D错误。 故选A。
31.某有机物在氧气里充分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之比为22∶9,由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 该有机物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1∶2∶3 B. 该有机物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1
C. 该有机物分子中肯定含氧元素 D. 无法判断该有机物中是否含有氧元素
【答案】 D
【解析】A、 因不能确定有机物的质量,所以不能确定是否含氧元素,不符合题意;
B、该有机物分子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22×1244):(9×218)=6:1 , 则碳、氢原子个数比为612:11=1:2 , 不符合题意;
C、 分子由原子构成,不含元素,不符合题意;
D、 无法判断该有机物中是否含有氧元素,符合题意; 故选D。
32.(2020·湖州模拟)兴奋剂丑闻在重大体育比赛乃至奥运会上屡有出现,它不仅严重败坏了运动员本人的声誉,也使得运动员所在的体育团队、国家和人民蒙羞。乙基雌烯醇是一种常见的兴奋剂,其化学式C20H3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乙基雌烯醇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B. 乙基雄烯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8克
C. 乙基雌烯醇属于无机物 D. 乙基雌烯醇中C,H,O三种元素原子个数比为20:32:1
【答案】 D
【解析】根据化学式 C20H32O可知, 乙基雄烯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2×20+1×32+16×1=288,没有单位,故B错误;
碳的质量分数为:12×20288×100%=83.3% , 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32288×100%=11.1% , 氧元素的质量分数:16×1288×100%=5.5% , 因此质量分数最大是碳元素,故A错误;
因为该物质含有碳元素,所以属于有机物,故C错误;
乙基雌烯醇中C,H,O三种元素原子个数比为20:32:1,故D正确。 故选D。
33.(2020九上·杭州期中)近来微信上传播所谓“塑料大米”,实际是用塑料造粒机生产岀来的塑料颗粒,是塑料行业的常见工艺和制品,不是什么假大米,这是个彻头彻尾的谣言。某研究小组欲对某种“塑料大米”的组成进行探究(资料显示该塑料中只含有C、H两种元素,大米中主要成分淀粉含C、H、O三种元素)。
(1)大米中主要成分属于________(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为了测量有关数据,推算“塑料大米”中C、H元素的含量,那么该小组成员应该在装置A与B之间正确连接:A→②→③→①→________→B(提示:发生装置A导出的气体中混有CO2和水蒸气,装置①②③可重复使用)。
(3)B装置中碱石灰的成分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最后连接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
【答案】 (1)有机物(2)③→②(3)防止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进入装置,影响实验结果
【解析】(1) 大米中主要成分为淀粉,属于 有机物;
(2)要推算 “塑料大米”中C、H元素的含量 ,需将塑料大米燃烧通过产生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来计算碳和氢元素质量,因A导出气体中混有二氧化碳和水,为使结果准确,需先除掉二氧化碳,再除掉水,然后先吸收水,再吸收二氧化碳,装置连接顺序为 A→②→③→①→ ③→② →B ;
(3)因空气中含有水和二氧化碳,会干扰实验结果,所以B装置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进入装置,影响实验结果 ;
34.(2021九下·绍兴月考)实验室用燃烧法测定某种氨基酸(CxHyOzNm)的分子构成。取Wg该种氨基酸放在纯氧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氮气。按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每步均充分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开始时,首先通入一段时间的氧气,其理由是 。
(2)以上装置中需要加热的仪器有A和D两处,操作时应先点燃 处的酒精灯。
(3)实验测得B、C装置分别增重4.5克和8.8克,则该物质化学式中x、y之比为 。
(4)将B和C装置互换,则测得的氢元素的含量会 (选填“偏大”、“偏小”“不变”)。
【答案】 (1)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避免对实验的干扰(2)D(3)2:5(4)偏大
【解析】(1)该实验是通过测定生成的水、二氧化碳的量得出化学式的,而空气中含有这些成分,所以需要先通一段时间的氧气,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避免对实验的干扰;
(2)装置内充满了氧气,开始实验后装置的氧气受热膨胀会进入E中,影响实验,所以先加热D,利用受热的铜来吸收氧气;
(3)浓硫酸可以吸收水,NaOH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所以产生的水是4.5g,二氧化碳是8.8g;m(C)=8.8g×1244=2.4g;m(H)=4.5g×218=0.5g;x:y=m(C)12:m(H)1=2.4g12:0.5g1=2:5;
(4)当BC互换后,气体通过NaOH溶液后,会带出一部分额外的水,导致水的质量偏大,则测量的氢元素质量也会偏大;
35.(2021九上·舟山月考)醋是常用的调味品,某厂生产的“XX牌”白醋色泽透亮、酸味纯正。
(1)传统酸醋多以碎米为原料。经过一系列工艺处理后,再用酵母发酵成乙醇,最后氧化为醋酸(CH3COOH)。乙醇和醋酸属于 (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兴趣小组为测定该品牌白醋中醋酸的质量分数(白醋中的酸均视为醋酸),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1:取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氧化钠溶液10g于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
步骤2:向烧杯中逐滴滴加该白醋, (填擦做)使两者充分反应,当红色恰好变成无色时,消耗白醋12g。(测定原理:CH3COOH+NaOH=CH3COONa+H2O)请计算该白醋中醋酸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
【答案】 (1)有机物(2)用玻璃棒不断搅拌;5%
【解析】(1)乙醇和醋酸中都含有碳元素,都属于有机物。
(2)步骤2:向烧杯中逐滴滴加该白醋,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两者充分反应,当红色恰好变成无色时,消耗白醋12g。
设白醋中醋酸的质量分数为x,
CH3COOH+NaOH=CH3COONa+H2O ;
60 40
12gx 10g×4%
6012gx=4010g×4%;
解得:x=5%。
36.(2020九上·温岭期中)“橘生山海间,味道自然甜”,红美人皮薄易剥,入口即化,有独特清新的橘香味,香味物质中有一种为戊酸乙酯(C7H14O2),请回答下列问题:
(1)戊酸乙酯属于________(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2)C7H14O2的式量为________。
(3)C7H14O2中的数字14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
(4)列式计算多少克戊酸乙酯含有8.4克碳元素?
【答案】 (1)有机物(2)130(3)每个戊酸乙酯分子中含有14个氢原子。(4)m = 13克
【解析】(1)根据化学式C7H14O2可知,戊酸乙酯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
(2)根据化学式C7H14O2可知,戊酸乙酯的式量:12×7+1×14+16×2=130;
(3)C7H14O2中的数字14表示的意义是:每个戊酸乙酯分子中含有14个氢原子。
(4)设质量为x的戊酸乙酯含有8.4g碳元素,
12×7130x=8.4g; 解得:x=13g。
37.(2021九上·新昌期中)蛋白质是六大基本营养素之一,它是由多种氨基酸(如丙氨酸,其化学式为C3H7O2N)构成的极为复杂的化合物,成年人每天需摄取60~70g,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需要量更大。
(1)丙氨酸属于 (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2)丙氨酸由4种元素组成,其中C、N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3)17.8g丙氨酸中所含氮元素的质量为多少g?
【答案】 (1)有机物(2)18:7
(3)m(N)=17.8g÷氮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丙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100%=17.8g÷1412×3+1×7+16×2+14×1×100%=2.8g。
【解析】 (1) 由于丙氨酸化学式为C3H7O2N 中含有碳元素,故属于有机物;
(2)m(C):m(N)=12×3:14×1=18:7;
(3)m(N)=17.8g÷氮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丙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100%=17.8g÷1412×3+1×7+16×2+14×1×100%=2.8g。
种 类
来源
主要功能
糖 类
面条、面包、米饭等
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蛋白质
鸡肉、大豆、鱼等
构成生命体的基本物质
脂 肪
奶酪、牛奶等
贮存能量
名称
甲烷
乙烷
丙烷
丁烷
戊烷
十一烷
十六烷
化学式
CH4
C2H6
C3H8
?
C5H12
C11H24
C16H34
沸点(℃)
-164
-88.6
-42.1
-0.5
36.1
194.5
287.5
相对密度
0.466
0.572
0.585
0.579
0.626
0.741
0.774
甲烷气体浓度%
0
20
40
60
80
100
Rx/Ω
25
20
15
10
7
5
第25讲 常见的酸和碱-备考2024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专题练习(浙江专用): 这是一份第25讲 常见的酸和碱-备考2024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专题练习(浙江专用),文件包含第25讲常见的酸和碱原卷板docx、第25讲常见的酸和碱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8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13讲 电能-备考2024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专题练习(浙江专用): 这是一份第13讲 电能-备考2024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专题练习(浙江专用),文件包含第13讲电能原卷版docx、第13讲电能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9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12讲 电与磁-备考2024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专题练习(浙江专用): 这是一份第12讲 电与磁-备考2024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专题练习(浙江专用),文件包含第12讲电与磁原卷版docx、第12讲电与磁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