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专题强化练(17份)
2024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专题强化练二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物质运输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专题强化练二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物质运输,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023·广东模拟预测)纺锤体由微管聚合构成,其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其实细胞中本来就存在分散的微管和微丝,但是癌细胞中的微管变短,排列紊乱,微丝亦发生结构异常。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有丝分裂前期,微管相互之间的聚合速率大于解聚速率
B.秋水仙素处理细胞可抑制核糖体合成微管和微丝
C.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纺锤丝可牵引着同源染色体分离
D.癌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往往可能是异常的
解析:有丝分裂前期形成纺锤体,微管相互之间的聚合速率大于解聚速率,A项正确;秋水仙素处理细胞可抑制微管之间的相互聚合,而不是抑制微管和微丝蛋白质的合成,B项错误;在减数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依赖于纺锤丝的牵引,C项正确;癌细胞中的微管和微丝异常,染色体分离可能异常,D项正确。
答案:B
2.(2023·广东模拟预测)溶酶体所含的水解酶是由附着型核糖体合成的。当细胞处于“饥饿”状态时,溶酶体吞噬消化分解一部分细胞器来获取能量,该现象为细胞自噬;休克时,机体细胞溶酶体内的酶向组织内外释放,多在肝和肠系膜等处,引起细胞和组织自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休克时,测定血液中溶酶体水解酶的含量高低,可作为细胞损伤轻重程度的定量指标
B.溶酶体是高尔基体出芽形成的,其膜蛋白的含量和种类与高尔基体膜的相同
C.细胞自噬后的产物均以代谢废物的形式排出细胞外
D.自噬体和溶酶体的融合说明了生物膜在功能上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解析:休克时,机体细胞溶酶体内的酶向组织内外释放,所以测定血液中溶酶体水解酶的含量高低,可作为细胞损伤轻重程度的定量指标,A项正确;溶酶体是高尔基体出芽形成的,膜功能主要与膜蛋白的含量和种类有关,溶酶体膜与高尔基体膜功能不一样,膜蛋白的种类和含量就有差异,B项错误;细胞自噬后的产物,一部分以代谢废物的形式排出细胞外,另一部分被细胞再利用,C项错误;自噬体和溶酶体的融合说明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项错误。
答案:A
3.(2023·广东茂名校考)从骨髓中将尚未发育成红细胞的前细胞分离出来,插入一段能表达Kell蛋白的基因。前细胞逐渐成熟并排出细胞核,Kell蛋白也被排出并分布在细胞表面。只要把药物或抗体附在Kell蛋白上,药物或抗体就可以随红细胞运输并送至靶细胞,红细胞只能携带药物或抗体在体内循环约4个月。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红细胞的前细胞可能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
B.前细胞中Kell蛋白为分泌蛋白,其加工和运输需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参与
C.红细胞将药物或抗体转运到靶细胞对机体免疫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
D.红细胞只能携带药物或抗体在体内循环约4个月可能与其缺失细胞核有关
解析:红细胞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骨髓中含有造血干细胞,结合题干“从骨髓中将尚未发育成红细胞的前细胞分离出来”推测,红细胞的前细胞可能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A项正确;结合题干“前细胞逐渐成熟并排出细胞核,Kell蛋白也被排出并分布在细胞表面”,根据已知的材料只能判断其是随着细胞核的排出而排出的,并不能确定Kell蛋白为分泌蛋白,故而无法确定其合成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B项错误;药物或抗体能起到治疗、与病原体结合的作用,辅助或加强机体的免疫效果,故红细胞将药物或抗体转运到靶细胞对机体免疫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C项正确;能够携带相应药物或抗体的红细胞是无细胞核的,细胞核是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红细胞只能携带药物或抗体在体内循环约4个月可能与其缺失细胞核有关,D项正确。故选B。
答案:B
4.(2023·广东统考模拟预测)XBB是一种单链RNA病毒,感染XBB毒株的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头痛、喉咙痛、鼻塞、全身疼痛、疲劳和发烧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BB和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的空间结构相同
B.XBB和蓝细菌都具有细胞壁、拟核和核糖体
C.保持一定社交距离和合理规范佩戴口罩可防范XBB的传播
D.疼痛形成于脊髓,呼吸困难会导致感染者体内CO2含量偏高
解析:XBB为单链RNA病毒,T2噬菌体为双链DNA病毒,两者遗传物质的空间结构不同,A项错误;XBB属于病毒,无细胞结构,B项错误;保持一定社交距离和合理规范佩戴口罩能阻断传播途径,从而能防范XBB的传播,C项正确;感觉形成于大脑皮层,呼吸困难会导致感染者体内产生的CO2不能及时排出,D项错误。
答案:C
5.(2023·广东深圳统考二模)科学家利用电镜在成纤维细胞中观察到一些形态和大小略有不同的网状结构,并集中在内质中,因此将这些结构称为内质网。下列关于内质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蛋白质的合成、加工场所以及运输通道
B.由双层膜围成的管状、泡状或扁平状结构
C.是一个不连续的内腔分隔的膜性管道系统
D.外膜向外折叠形成凸起的称为粗面内质网
解析:内质网外连细胞膜,内连核膜,将细胞中的各种结构连成一个整体,具有承担细胞内物质运输的作用,是蛋白质的合成、加工场所以及运输通道,A项正确;内质网是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B项错误;内质网是一个连续的内腔相通的膜性管道系统,与蛋白质的合成、加工及运输有关,C项错误;内质网是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粗面内质网是由扁平膜囊状的核糖体和内质网共同构成的复合结构,D项错误。
答案:A
6.(2023·广东江门统考二模)胞间连丝是贯穿两个相邻细胞细胞壁的圆柱形细胞质通道。高等植物大多数相邻的细胞间能形成胞间连丝。初生胞间连丝是在形成细胞板时因内质网膜的插入而形成的;次生胞间连丝是由一些水解酶的作用使完整的细胞壁穿孔而形成的(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体细胞的初生胞间连丝是在有丝分裂中期时形成
B.次生胞间连丝的形成与纤维素酶、果胶酶等有关
C.胞间连丝使相邻细胞的生物膜形成了结构上的联系
D.胞间连丝有利于相邻细胞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解析:初生胞间连丝是在形成细胞板时因内质网膜的插入而形成的,体细胞的初生胞间连丝是在有丝分裂末期时形成,A项错误;次生胞间连丝是由一些水解酶的作用使完整的细胞壁穿孔而形成的,水解细胞壁需要纤维素酶、果胶酶,次生胞间连丝的形成与纤维素酶、果胶酶等有关,B项正确;初生胞间连丝是在形成细胞板时因内质网膜的插入而形成的,胞间连丝使相邻细胞的生物膜形成了结构上的联系,C项正确;胞间连丝是细胞壁、细胞膜上的通道,有利于相邻细胞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D项正确。
答案:A
7.(2023·广东佛山统考二模)马达蛋白是一类利用ATP驱动自身沿细胞骨架定向运动的蛋白。目前普遍认为细胞质流动是由马达蛋白介导的“货物”定向运输引起的。下图为马达蛋白运输叶绿体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骨架参与细胞内物质或结构的运输
B.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用叶绿体的运动作为参照
C.该细胞中马达蛋白介导叶绿体朝不同的方向运输
D.马达蛋白含有细胞骨架结合区域和“货物”结合区域
解析: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中由蛋白质聚合而成的三维的纤维状网架体系,细胞骨架包括微丝、微管和中间纤维,细胞骨架在细胞分裂、细胞生长、细胞物质运输、细胞壁合成等等许多生命活动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A项正确;细胞质基质是不断流动的,悬浮在基质中的细胞器也会随之运动,所以叶绿体等颗粒位置的改变证明了细胞质是流动的,由于细胞质流动的速度慢,无标志物难以察觉,而选择体积较大的、有颜色的细胞器如叶绿体等作为标志物有利于观察,B项正确;马达蛋白是一类利用ATP驱动自身沿细胞骨架定向运动的蛋白,不能介导叶绿体朝不同的方向运输,C项错误;马达蛋白是指细胞内在ATP驱动下沿着细胞骨架定向运输“货物”的蛋白,马达蛋白含有细胞骨架结合区域和“货物”结合区域,D项正确。
答案:C
8.(2023·广东茂名校考)如图为某动物细胞对葡萄糖分子和某些离子的转运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葡萄糖分子和三种离子的运输都需要载体
B.图中葡萄糖分子的运输过程需要Na+的电化学势能
C.Na+K+ATP酶和H+ATP酶都既作为载体也作为酶
D.细胞外Na+浓度低于细胞内,与Na+K+ATP酶主动运输泵出Na+有关
解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有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自由扩散的特点是顺浓度梯度运输,不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协助扩散的特点是顺浓度梯度,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不需要消耗能量;主动运输的特点是逆浓度梯度,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也需要消耗能量。图中葡萄糖分子和三种离子都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进行运输,A项正确;图中葡萄糖分子的运输需要通过Na+驱动的同向载体协助,则需要Na+的电化学势能提供能量,B项正确;Na+K+ATP酶能够运输Na+和K+,还能催化ATP的水解,H+ATP酶能运输H+,还能催化ATP的水解,所以Na+K+ATP酶和H+ATP酶既作为载体也作为酶,C项正确;细胞外Na+浓度高于细胞内,与Na+K+ATP酶主动运输泵出Na+有关,D项错误。故选D。
答案:D
9.(2023·广东统考三模)如图为哺乳动物红细胞运输物质的两种方式,其中的①②表示运输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在运输时均需与转运蛋白结合
B.①②可分别表示钠离子和钾离子
C.运输①时伴随着载体蛋白的磷酸化
D.②代表水分子时其运输可不经过通道蛋白
解析:转运蛋白分为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两种类型,结合题图可知①运输时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物质①会与载体蛋白结合,而②物质的运输需要通道蛋白的协助,而②物质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A项错误;钠离子的内流属于协助扩散,钾离子的外流属于协助扩散,结合题图物质运输的方向,与事实不符合,B项错误;运输①物质的方式为协助扩散,不消耗ATP,故不发生载体蛋白的磷酸化,C项错误;水的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②代表水分子时其运输可不经过通道蛋白,可通过磷脂双分子层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D项正确。
答案:D
10.(2023·广东校联考二模)呼吸电子传递链是指在线粒体内膜上由一系列呼吸电子传递体组成的将电子传递到分子氧的“轨道”,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过程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B.Cytc所处的位置为细胞膜外
C.只有线粒体基质能产生NADH
D.H+借助F0和F1,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膜内
解析:图示过程进行的是[H]与氧气结合生成水的过程,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A项正确;Cytc所处的位置线粒体内膜的外侧,B项错误;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也能产生NADH,C项错误;H+借助F0和F1进入膜内,不消耗ATP且合成ATP,不是主动运输,D项错误。
答案:A
11.(2023·广东联考模拟预测)TRPs通道是主要位于神经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细胞内的脂质PIP2与TRPs通道结合后会活化感觉神经细胞上的TRPs通道,使其开放并引起Ca2+内流,参与疼痛信号传递。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细胞膜上TRPs通道数量的差异由神经细胞基因的种类决定
B.TRPs通道跨膜运输Ca2+的能量直接由PIP2或ATP提供
C.感觉神经元细胞膜两侧的Ca2+浓度差会影响运输Ca2+的速率
D.Ca2+内流会使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兴奋传递至下丘脑产生痛觉
解析:神经细胞与其他体细胞中遗传物质几乎相同,细胞膜上TRPs通道数量的差异由基因的表达情况决定,A项错误;TRPs通道跨膜运输Ca2+为顺浓度梯度运输,不消耗细胞产生的化学能,B项错误;感觉神经元细胞膜两侧的Ca2+浓度差会影响运输Ca2+的速率,因为其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C项正确;感觉是在大脑皮层产生的,D项错误。
答案:C
二、综合题
12.(2023·广东模拟预测)糖尿病是以多饮、多尿、多食及消瘦、疲乏、尿糖为主要表现的代谢综合征,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请回答问题:
(1)正常人在进食后自主神经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_兴奋,胃肠蠕动加强,血糖浓度上升,引起胰岛素分泌量增加。据图1分析,当胰岛素与蛋白M结合之后,经过细胞内信号转导,引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融合,从而促进葡萄糖以________________方式进入组织细胞。
(2)科研人员发现了一种新型血糖调节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1),并利用胰岛素抵抗模型鼠(胰岛素功效降低)开展了相关研究。实验结果如图2、3所示。图2的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上述信息,请推测FGF1改善胰岛素抵抗的3种可能的作用机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正常人在进食后自主神经系统中的副交感神经兴奋,肠蠕动加强,血糖浓度上升,引起胰岛素分泌量增加,胰岛素与受体结合后,经过一系列信号传导,可引起如图1所示的变化:含GLUT4的囊泡和细胞膜的融合,促进囊泡将GLUT4转运至细胞膜,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增多,有利于葡萄糖从高浓度至低浓度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组织细胞。(2)图2结果显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1)的使用能使血糖水平降低,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胰岛素抑制剂的联合使用,却未能使血糖水平下降,因此可说明使用FGF1可使胰岛素抵抗模型鼠的血糖浓度降低,且FGF1发挥降血糖作用时必须依赖胰岛素。(3)结合胰岛素的作用机理可知,FGF1可通过促进胰岛素与受体结合(或促进信号传导,促进胰岛素受体合成,增加膜上胰岛素受体数量等),从而提高胰岛素的功效,改善胰岛素抵抗,达到治疗糖尿病。
答案:(1)副交感神经 含GLUT4的囊泡和细胞膜 协助扩散
(2)使用FGF1可使胰岛素抵抗模型鼠的血糖浓度降低,且FGF1发挥降血糖作用时必须依赖胰岛素
(3)FGF1可通过促进胰岛素与受体结合 促进信号传导 促进胰岛素受体合成
13.(2023·广东湛江统考二模)胰岛素是目前已知的唯一降血糖激素,葡萄糖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机制,与ATP介导有关,具体过程如图所示。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GLUT2是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蛋白,若GLUT2基因表达量不足,则可能会导致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使机体血糖浓度_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正常血糖浓度。
(2)当血糖浓度升高时,细胞中的eq \f(ATP,ADP)的值会________,原因是细胞外的高浓度葡萄糖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运输方式)进入细胞,进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膜去极化是指静息电位减小的过程或状态。由图可知,当ATP作用于ATP敏感钾通道时会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K+外流,进而发生膜去极化,使Ca2+内流。
(4)在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过程中,Ca2+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作用机制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GLUT2是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蛋白,若GLUT2基因表达量不足,则细胞膜上GLUT2数量减少,细胞转运葡萄糖的速率降低,细胞内糖代谢速率减慢,产生的ATP减少,eq \f(ATP,ADP)比值下降,使ATP敏感钾通道开放,K+外流,不利于细胞膜去极化,电压敏感钙通道关闭,Ca2+内流受阻,不利于包裹胰岛素的囊泡向细胞膜运输以及与细胞膜融合,使胰岛素分泌减少,机体血糖浓度高于正常血糖浓度。(2)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葡萄糖可顺浓度经GLUT2转运协助扩散进入细胞,进而在葡萄糖激酶的作用下转化为6磷酸葡萄糖,通过糖代谢促进ATP的合成,使eq \f(ATP,ADP)的值升高。(3)由图可知,当ATP作用于ATP敏感钾通道时会使ATP敏感钾通道关闭,K+外流受阻,进而发生膜去极化,使Ca2+内流。(4)由图可知,Ca2+可通过电压敏感钙通道进入细胞,促进含有胰岛素的囊泡向细胞膜运输,促进胰岛素的释放。
答案:(1)减少 高于
(2)升高 协助扩散 在葡萄糖激酶的作用下转化为6-磷酸葡萄糖,通过糖代谢促进ATP的合成,使eq \f(ATP,ADP)的值升高
(3)抑制
(4)Ca2+促进含有胰岛素的囊泡向细胞膜运输,促进胰岛素的释放
14.(2023·广东广雅中学校联考)生物体的大部分细胞都可分泌外泌体,它是内含生物大分子的小膜泡,研究人员发现胰腺癌细胞的扩散转移与外泌体相关,为了给胰腺痛的合治疗提供方向和思路,科学家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1)腺癌细胞外泌体中的生物大分子的合成需要细胞器之间协调配合,其中的单层膜细胞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题干中未提到的癌细胞的两个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肿瘤内部处于低氢条件下的胰腺癌细胞会分泌外泌体,内含一段小分子RNA(称为miR650)外泌体可将miR650传递给周围常氧条件下胰腺癌细胞N。miR650可与胰腺癌细胞N中某些mRNA结合,从而导致这些mRNA被降解或其________过程被抑制。
(4)研究人员为了证明胰腺癌细胞N的迁移是由外泌体中的miR650引起的,进行了以下实验处理:①将胰腺癌细胞N与外泌体混合培养至细胞刚长满培养板,②随后进行划痕试验:在培养板上均匀划两条直线,划线后,用培养液洗去两线之间的乳腺癌细胞N并在显微镜下拍照;然后放入培养箱中继续培养24小时后,取出培养板在同一位置拍照,对比胰腺癌细胞N的迁移情况(如下图所示),请写出该实验应设置的另一组的处理并预测其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与外泌体中的生物大分子的合成直接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其中的单层膜细胞器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2)题干中提到了癌细胞易扩散转移,未提到的癌细胞的两个特点:能够无限增殖、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3)低氢条件下的胰腺癌细胞会分泌含miR650的外泌体,miR650可与细胞N中某些mRNA结合,mRNA是翻译的模板,从而导致mRNA被降解或其翻译过程被抑制,降低周围常氧条件下胰腺癌细胞N的表达。(4)欲证明细胞N的迁移是由外泌体中的miR650引起的,自变量是外泌体中的miR650的有无,题干中设置的实验组是含外泌体中的miR650的,从0 h与24 h对比可以看出对细胞迁移的影响,因此应设置对照组:不含外泌体中的miR650的组别。故对照组处理为:将胰腺癌细胞N与敲除/剪切/破坏了miR650的外泌体混合培养至细胞刚长满培养板,随后进行划痕试验。预期结果:24 h后无细胞区域的宽度与0 h差别不大。
答案:(1)内质网、高尔基体
(2)能够无限增殖、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3)翻译
(4)实验处理:将胰腺癌细胞N与敲除/剪切/破坏了miR650的外泌体混合培养至细胞刚长满培养板,随后进行划痕试验 预期结果:24 h后无细胞区域的宽度与0 h差别不大/基本相同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专题一细胞的基本组成和物质运输第2讲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物质运输考点一细胞的类型亚显微结构和功能,共5页。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专题一细胞的基本组成和物质运输第2讲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物质运输考点二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及实例,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理清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判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专题强化练十二种群和群落,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