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流水地貌综合训练题
展开知识点一流水侵蚀地貌
1.如图标注的北半球某河流两岸六地中,在自然状态下以侵蚀作用为主的是( )
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②④⑥
下图示意河流发育过程的三个阶段。据此完成2~3题。
2.按照河流发育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③②① B.②①③
C.①②③ D.③①②
3.①阶段河流( )
A.以下切侵蚀为主 B.以侧蚀为主
C.以溯源侵蚀为主 D.落差大,流速快
下图为金沙江某河段地质时期内的阶地发育与河谷地貌演化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
4.图示地质时期内,河谷的发育过程主要是( )
A.下切——抬升——堆积——崩塌
B.崩塌——沉积——抬升——下切
C.下切——沉积——侧蚀——沉积
D.下切——侧蚀——沉积——下切
5.阶段3发育期间,若气候、地壳板块相对稳定,该河段( )
A.河流流速显著加快
B.溯源侵蚀受到抑制
C.河流水位明显下降
D.河流含沙量急速增大
下图示意黄河上游某河段的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三个平坦面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物。读图,完成6~7题。
6.图示河流三个平坦面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T1、T3、T2 B.T3、T2、T1
C.T1、T2、T3 D.T2、T3、T1
7.如果河流平坦面是由河漫滩演变而来的,形成河流T1、T2、T3阶梯状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壳下降河流下切 B.地壳抬升河流下切
C.地壳下降风力沉积 D.地壳抬升冰川沉积
知识点二流水堆积地貌
下图是模拟某地貌的形成小实验:将细沙沿书本的中缝从高处向下缓缓倾倒,观察在桌面上形成的堆积体。据此完成8~10题。
8.该实验模拟的地貌是( )
A.三角洲 B.冲积扇
C.海滩 D.沙丘
9.该地貌的主要成因是( )
A.流水侵蚀作用 B.风力侵蚀作用
C.流水堆积作用 D.风力堆积作用
10.该实验存在的不足有( )
①没有体现流水作为搬运媒介
②没有选用颗粒不等的混合物作为实验材料
③堆积体的形状与实际地貌特征差别很大
④没有体现搬运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如图为河流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图中①②③处对应的地貌类型分别为( )
A.洪积—冲积平原、三角洲、河漫滩平原
B.河漫滩平原、三角洲、洪积—冲积平原
C.三角洲、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
D.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
12.与冲积扇相比,三角洲地区( )
①地形平坦,岔流较少 ②海浪作用明显
③土壤肥沃,气候温和 ④多沙洲沙岛发育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河流水下泥沙堆积体,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洪水季节,河漫滩被淹没,继续接受堆积。多个被河流废弃的河漫滩连在一起,就形成了宽广的河漫滩平原。下图示意某河漫滩剖面。读图,完成13~14题。
13.河漫滩多分布在( )
①河流上游 ②河流下游 ③河流凸岸 ④河流凹岸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4.图中河漫滩面积向西扩大,其主要原因可能是河流( )
A.上游植被破坏 B.水流流量增大
C.搬运作用增强 D.下游水位下降
历史上黄河的每一次大改道都会对河口三角洲(包括陆上和水下三角洲)及附近海岸线造成深刻的影响。黄河最后一次大改道,是由入南黄海改为归入渤海。改道后,原黄河河道被称为废黄河,原河口被称为废黄河口。下图示意不同年份废黄河三角洲海岸线变迁。据此完成15~16题。
15.黄河最后一次大改道的年份是( )
A.499年前后 B.1586年前后
C.1860年前后 D.1930年前后
16.调查发现,现今废黄河口附近的入海径流量骤减,但水下三角洲面积在缓慢增加,推测其泥沙来源与形成的地质作用( )
A.废黄河口三角洲 风力堆积
B.附近海底沉积物 海浪侵蚀
C.陆地河道沉积物 风力堆积
D.废黄河口三角洲 海浪堆积
知识点三滑坡和泥石流
下图示意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读图,回答17~19题。
17.图中示意泥石流的图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8.一般而言,泥石流在我国的发生频率是( )
A.夏季大于冬季 B.春季大于秋季
C.东部多于西部 D.北部多于南部
19.西南地区是我国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多发区,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有( )
①受台风影响大 ②河流众多,流速快
③降水集中多暴雨 ④地形多山,相对高度大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019年8月3日10时至15时,云南红河州屏边县湾塘乡阿碑村出现大暴雨,湾塘乡小时雨强达59.9毫米。强降雨造成湾塘乡发生泥石流灾害,下图为泥石流示意图及发生泥石流时逃生示意图。读图,完成20~21题。
20.从泥石流示意图推测云南泥石流多发的原因,正确的有( )
①地质构造复杂,岩层松软破碎 ②降水丰富,年平均降水量在1 000 mm以上,多暴雨 ③山高坡陡,地表崎岖 ④开矿弃渣、修路切坡、砍伐森林、陡坡开荒和过度放牧等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1.当泥石流发生时,在泥石流流经区和堆积区的游客,正确的逃生方法是( )
A.朝河流下游方向迅速跑到地势低的地方
B.垂直于河谷方向逃离,尽量逃往地势较高处
C.沿着山谷向山顶奔跑
D.原地不动,等看清泥石流的准确前进方向再做决定
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随着山区经济发展,对滑坡、泥石流减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表为某地重点监测沟谷参数表。据表完成22~24题。
22.根据表中参数推测,发生滑坡、泥石流可能性最大的沟谷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3.为了更及时、准确发布此类灾害预警,该地区还应密切关注( )
A.气温高低 B.风力强弱
C.光照强度 D.降水量大小
24.下列措施中,可防御此类地质灾害的是( )
①提高植被覆盖率 ②修建水利工程 ③修建护坡工程 ④清除河道淤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答题区]
能力提升课后练
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河流地貌形成的主要作用有( )
①侵蚀作用 ②固结成岩
③溶蚀作用 ④堆积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b图所示地形剖面对应a图中的(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河流某些特征常常受自身某些要素的改变而变化。下图是某河流中游连续三个河段(河段长约50千米)测量的河床平均海拔和平均宽度在过去10万年间的变化图,箭头表示变化方向。读图,完成3~4题。
3.三个测量点从下游到上游的排序是( )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丙、甲、乙 D.甲、丙、乙
4.乙河段河床特征变化的最可能原因是( )
A.洪水泛滥导致河床变宽
B.流水下蚀导致河床变高
C.溯源侵蚀导致河床变高
D.流水堆积导致河床变高
牛轭湖是河流变迁或改道,曲形河道取直后留下的旧河道所形成的湖泊,多月形。如图为牛轭湖景观图。据此完成5~6题。
5.牛轭湖形成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③①②
C.①④③② D.②③④①
6.牛轭湖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水文 B.地形
C.气候 D.植被
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7~9题。
7.下列关于洪积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岩石裸露,风化侵蚀形成
B.降水不均,沟谷发育是其形成的重要原因
C.洪积扇上部颗粒物小,边缘颗粒物大
D.坡度大,滑落崩塌形成
8.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
A.风化作用不显著 B.坡度缓,坡长长
C.河流流量小 D.坡度陡,搬运能力强
9.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较高 B.土层浅薄
C.光照不足 D.水源缺乏
某河流流经滑坡集中分布区,该区域历史上发生过一次规模较大的滑坡,下图示意滑坡发生前后当地河谷地貌演化过程中的3个阶段(未分先后)。据此完成10~11题。
10.该河谷地貌按时间演化的先后顺序是( )
A.Ⅰ、Ⅱ、Ⅲ B.Ⅱ、Ⅰ、Ⅲ
C.Ⅲ、Ⅱ、Ⅰ D.Ⅲ、Ⅰ、Ⅱ
11.Ⅱ阶段,该河流部分河段河面变宽的主要原因是( )
A.河流的侧蚀拓展 B.滑坡体堵塞的作用
C.上游来水量加大 D.河床泥沙淤积增多
四川西部某自然灾害监测预报中心为监测某学校附近的一处山体滑坡,分别在学校内(基准点)和滑坡体顶部(监测点)安装了监测设备。下图为2014年8月至2015年9月以学校为基准点监测到的滑坡体位移数据。据此完成12~13题。
12.该滑坡体的移动方向是( )
A.西偏南 B.南偏西
C.东偏北 D.北偏东
13.推测导致该地滑坡位移速度变化的主要诱因是( )
A.地震强度 B.重力条件
C.大气降水 D.气温变化
石勒喀河与额尔古纳河汇合形成黑龙江干流(下图),该区域的石勒喀河南岸分布大面积的河漫滩,河流交汇处形成沙洲。据此完成14~15题。
14.河心沙洲一年中面积最小的时间是( )
A.2月 B.5月
C.8月 D.11月
15.该区域的石勒喀河泥沙大量淤积在南岸的根本原因是( )
A.石勒喀河含沙量大
B.额尔古纳河流速较快
C.石勒喀河南岸开阔
D.地转偏向力作用明显
1990年以来,黄河进入枯水少沙期,入海水沙锐减。2002年起,每年的汛期通过三门峡、小浪底等水利枢纽进行调水调沙(通过人工调控洪水,在短时间内将大量水沙集中输送入海),使黄河尾闾河道(位于利津到入海口之间,长约104 km)的水沙受人工调控,显著影响了该河段的冲淤变化。冲淤量是河水带走河床所淤积的泥沙数量,是淤积量与冲刷量的差值。下图示意2001~2016年黄河尾闾河道年冲淤量及累积冲淤量变化。据此完成16~17题。
16.2002~2016年期间( )
A.总体处于冲刷趋势 B.冲淤速率明显下降
C.累积冲淤量持续减少 D.总体处于淤积趋势
17.2002~2016年,黄河尾闾河道河床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
A.持续淤积 B.先淤积、后侵蚀
C.持续侵蚀 D.先侵蚀、后淤积
[答题区]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的我国祁连山西段某山间盆地边缘,山坡、冲积扇和冲积平原的植被均为草原,其中冲积平原草原茂盛。山坡表面多覆盖有沙和粉沙物质。附近气象站(海拔3 367米)监测的年平均气温为-2.6 ℃,年降水量约291毫米,集中在夏季,冬春季多风。
(1)说明冲积扇和山坡堆积物中砾石的差异及其原因。
(2)分析分布在山坡表面的沙和粉沙的空间迁移过程。
(3)说明冲积平原水分条件比山坡和冲积扇好的原因。
19.下图示意我国东部某地区的流域景观。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①处河流地貌类型是________,其两侧易发生的地质灾害是________。
(2)河流入海口形成了众多的沙洲,简述其成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②处的河流地貌类型是________,附近的旧河道废弃常形成牛轭湖。如果沿着河床做剖面,以下能够正确表示的是________。
(4)在夏季,指出对②处威胁较大的自然灾害是________,并分析其成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节 流水地貌
基础知识随堂练
1.答案:A
解析:根据图中的河流运动方向以及河道弯曲的程度,受到侵蚀的凹岸分别为①③。在⑤⑥处河道较为平直,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向运动方向右侧偏转,即⑤易受侵蚀,A项正确,B、C、D项错误。故选A。
2~3.答案:2.A 3.B
解析: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流发育前期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河谷不断加深和延长,河谷横剖面呈V形;河流发育中期下蚀减弱,侧蚀加强,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谷拓宽;河流发育后期以侧蚀为主,河谷进一步拓宽,横剖面呈U形。因此,按照河流发育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③②①,A正确,B、C、D错误。故选A。第3题,根据上题分析及图示信息可知,①阶段河流弯曲度大,流速较慢,以侧蚀作用为主,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5.答案:4.D 5.B
解析:第4题,由图可知,河流早期处于下切,后侧蚀加强,河床展宽;从图例可知,该河段阶段3出现了堰塞湖相沉积,推测主要受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所致,故河谷沉积物主要来自河流上游和河流两岸,受堰塞影响,出现湖相沉积;后可能冲破堰塞体或达到相对均一后,地壳抬升,河流重新下切,D正确,A、B、C错。故选D。第5题,阶段3出现堰塞,相当于区域性基准侵蚀面抬高,河流流速将下降,A错;溯源侵蚀将受到抑制,水位将上升,河流含沙量可能减小,B正确,C、D错。故选B。
6~7.答案:6.B 7.B
解析:第6题,河流下切侵蚀,使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称为阶地。阶地按上下层次分级,级数自下而上按顺序确定,越向高处年代越老,故图示河流三个平坦面形成的先后顺序是T3、T2、T1,B正确,A、C、D错误。故选B。第7题,如果河流阶地是由河漫滩演变而来的,则河流阶地形成过程,地壳做上升运动,流水侵蚀下切,B正确,A、C、D错误。故选B。
8~10.答案:8.B 9.C 10.A
解析:第8题,将书本倾斜放于桌面上说明该书本位置高,相当于山体;在桌面上形成堆积体,相当于出山口后的地势平坦的山前地带,堆积体的轮廓大致呈扇状,因此判断为冲积扇地貌,故B正确;三角洲、海滩主要在海滨地区形成,地形平坦,无需较高的山体,故A、C错误;沙丘是岩石风化形成的碎屑颗粒,经风力的搬运作用,由于风力的减少或障碍物的阻挡搬运能力下降,发生沉积形成的沙质堆积体,形成取决于风力状况,地形不是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故选B。第9题,根据上题该地貌为冲积扇,冲积扇为河流从山地流出,由于坡度骤降,流速减慢,对碎石和泥沙的挟带作用减弱,使碎石和部分泥沙分带堆积形成的一种扇形地貌。所以该地貌主要为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故C正确,A、B、D错误。第10题,根据冲积扇的地貌特点进行判断:形态呈扇形,从扇顶到扇缘地势逐渐降低,沉积物颗粒由粗变细。根据材料可知,堆积体的颗粒物没有粗细差异以及属于干燥实验,没有体现流水作为媒介。而实验中堆积体的形状和实际地貌相差不大,流动的过程就能体现搬运过程,①②符合题意,③④不符合题意,故A正确。
11~12.答案:11.D 12.B
解析:第1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河流出山口,由于地势变平缓,河流挟带的泥沙会在山前沉积,形成洪积冲积平原;在河流下游地区会形成河漫滩平原;在入海口处受海水的顶托作用及地势变缓,形成河口三角洲。故选D。第12题,冲积扇和三角洲地区都具有地形平坦、岔流多的特征,①错误;三角洲临近海洋,三角洲顶端经常受到海浪侵蚀和沉积作用,而冲积扇多居内陆,一般海浪作用不明显,②正确;冲积扇和三角洲地区土壤都比较肥沃,但不同地区的三角洲气候特征不同,不一定气候温和,③错误;冲积扇位于出山口,一般沙洲、沙岛少,而很多三角洲主要由沙洲和沙岛演变而来,多沙洲沙岛发育,④正确。故选B。
13~14.答案:13.C 14.A
解析:第13题,根据材料信息,河流水下泥沙堆积体,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洪水季节,河漫滩被淹没,继续接受堆积。说明河漫滩形成地区的河水流速较慢。河流上游一般河水流速快,不利于形成河漫滩,①错;河流下游一般地势平坦,河流流速慢,利于泥沙堆积形成河漫滩,②对;河流凸岸,流速慢,适合形成河漫滩,③对;河流的凹岸河水流速快,冲刷作用强,不适合形成河漫滩,④错。C正确,A、B、D错误。故选C。第14题,河漫滩向西面积扩大,说明河流的沉积作用增强,有可能是因为上游植被破坏加剧,水土流失加重,含沙量增加,泥沙沉积变多,A正确;水流流量增大,侵蚀搬运作用增强,不利于河漫滩面积扩大,B错误;搬运作用强,沉积作用会减弱,C错误;下游的水位变化与该地河漫滩的变化无关,D错误。故选A。
15~16.答案:15.C 16.D
解析:第15题,根据海岸线变化特点可以得出,从497年到1582年,从1582年到1855年间海岸线不断向海洋推进,说明此时黄河挟带大量泥沙在此入海,泥沙在河口沉积,海岸线向海洋推进。而在1855年到1921年间,海岸线有了向陆地后退的趋势,说明黄河在1855年到1921年间发生了改道,改道后,因为原河口处黄河不再带来泥沙淤积,加上海浪的侵蚀,黄河三角洲面积减小,海岸线不断后退。结合选项,则黄河最后一次大改道最可能的是1860年,A、B、D错误,C正确。故选C。第16题,现今废黄河口附近的入海径流量骤减,但水下三角洲面积在缓慢增加,说明此地流水沉积作用大于侵蚀搬运作用。风力堆积不会形成河口三角洲,A错误;附近海底沉积物被海浪侵蚀,应使三角洲面积减小,B错误;风力堆积一般形成沙丘,不会形成三角洲,C错误;现今废黄河口附近的入海径流量骤减,海浪侵蚀搬运作用大于河水沉积作用,海浪将海底泥沙搬运至废黄河口附近的海底逐渐堆积,水下三角洲面积在缓慢增加,D正确。故选D。
17~19.答案:17.B 18.A 19.D
解析:第17题,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或冰雪消融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根据四幅图的具体情况,②满足以上基本条件,①③④不满足,B正确,A、C、D错误。故选B。第18题,泥石流的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地形、松散物质、水源。我国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因此夏季泥石流发生频率大于冬季,秋季发生频率大于春季,A正确、B错误;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东部以平原、丘陵为主,西部以高原、山地为主,整体看东部少,西部多,C错误;我国降水南部多于北部,且南部多山地,因此泥石流发生的频率北部少于南部,D错误。故选A。第19题,西南地区地形多山,地势起伏大,相对高度大,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地质条件复杂,地形破碎,所以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多发,③④符合;西南地区受台风影响小,①不符合;河流众多、流速快不是西南地区滑坡和泥石流多发的主要原因,②不符合。综上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0~21.答案:20.A 21.B
解析:第20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图中山高坡陡,地表崎岖,③正确;云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且多暴雨,②正确;图中有发生滑坡,说明地表松散物质多,地质构造复杂,岩层松软破碎,①正确;图中无法看出开矿弃渣、修路切坡、砍伐森林、陡坡开荒和过度放牧等,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第21题,当泥石流发生时,在泥石流流经区和堆积区的游客,正确的逃生方法是垂直于河谷方向逃离,尽量逃往地势较高处,B正确。朝河流下游方向迅速跑到地势低的地方;沿着山谷向山顶奔跑;原地不动,等看清泥石流的准确前进方向再做决定,这三种方法都是不可取的,A、C、D错误。所以选B。
22~24.答案:22.C 23.D 24.D
解析:第22题,发生滑坡、泥石流可能性最大的沟谷应符合的条件是河流流量大、流速快,即流水侵蚀能力强;沟谷内植被覆盖率较低,土质较为疏松,易被流水侵蚀。故其满足的特点应是集水面积大,平均坡度大,流域落差大,植被覆盖率低。由表可知,③沟谷符合上述条件,发生滑坡、泥石流的可能性最大,C正确,A、B、D错误。故选C。第23题,滑坡、泥石流的发生除与沟谷的植被覆盖率、土质疏松等自身特点有关之外,还需考虑流水侵蚀的强弱,即短时间内的降水量,D正确;气温高低、风力强弱、光照强度与滑坡、泥石流和流水侵蚀关系不大,A、B、C错误。故选D。第24题,提高植被覆盖率可以提高沟谷内土壤抗侵蚀的能力,①正确;修建水利工程可减轻洪涝灾害,对减少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关系不大,②错误;修建护坡工程可以减轻流水对沟谷坡地的侵蚀作用,③正确;清除河道淤泥有利于排洪、泄洪,可减轻洪涝灾害,但对于发生在沟谷内的滑坡、泥石流关系不大,④错误。综合上述分析,D正确,A、B、C错误。故选D。
能力提升课后练
1~2.答案:1.D 2.C
解析:第1题,图示河流形成曲流,凹岸以侵蚀作用为主、凸岸以堆积作用为主,①④正确;河流曲流的形成与固结成岩无关,②错误;溶蚀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与该河流地貌关系不大,③错误。D正确,A、B、C错误。故选D。第2题,b图所示P坡较缓,且有沉积物,说明为堆积岸,即凸岸;T坡较陡且无沉积物,说明为侵蚀岸,即凹岸,与a图中的①③剖面线符合;②剖面线位于平直河道部分,主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侵蚀岸和堆积岸,而材料中没有告知半球信息,故无法判断P和T哪侧为侵蚀岸,哪侧为堆积岸,②错误;④剖面线的PT均位于凹岸一侧,主要为侵蚀作用,与b图不符,④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4.答案:3.B 4.D
解析:第3题,河流从上游到下游海拔逐渐降低,丙海拔最高,乙海拔最低,所以三个测量点从下游到上游的排序依次为乙、甲、丙,B正确,排除A、C、D。故选B。第4题,读图可知,乙处位于河流下游,河床海拔升高,宽度变宽,下游河流流速变慢,外力沉积作用使得河床升高,侧蚀作用使河床变宽,D正确,A错误;下蚀和溯源侵蚀会使河床海拔下降,洪水流速快,侵蚀作用强,会使河床降低,B、C错误。故选D。
5~6.答案:5.C 6.B
解析:第5题,牛轭湖的形成过程中,流水对河面的冲刷与侵蚀,使得河流越来越弯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裁弯取直,原有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牛轭湖,结合材料信息,牛轭湖形成的先后顺序依次是①④③②。故选C。第6题,牛轭湖的形成主要与平坦的地形有关,在平原地区由于地转偏向力和其他一些因素,河道发生弯曲,在流水的作用下,河曲现象越来越明显,最终使得河流裁弯取直,以前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牛轭湖,故牛轭湖形成的主导因素是地形,B正确,A、C、D错误。故选B。
7~9.答案:7.B 8.B 9.B
解析:第7题,据地形图可知,贺兰山山势较高,河流主要东流,短小流急,加之东侧降水偏多,山麓地带沟谷众多,导致沟口泥沙堆积形成密集的冲积扇,故B正确,冲积扇不是风化、侵蚀地貌,也不是滑落崩塌形成的,故A、D错,洪积扇上部颗粒物大,越往边缘颗粒物越小,故C错。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的河流流程较长,而且流域内地势起伏小,这样水流速度和缓,流水在上游侵蚀、搬运能力弱,在甲地的堆积物颗粒较小,砾石较少,故B正确,D错,和风化作用无关,不是因为河流流量小,故A、C错。故选B。第9题,据材料可知,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说明土层薄,不适合耕作,耕地少,故B正确,位于山麓地带海拔不高,该区域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充足,临近河流,水源条件好,故A、C、D错。故选B。
10~11.答案:10.C 11.B
解析:第10题,读图可知,Ⅰ图中只有古河道,还没有出现滑坡体,表示滑坡之前的情况,可以推断时间是最早的,Ⅱ图中出现较大的滑坡体,并且滑坡体堵塞河道,上游河段河面变宽,河流改道,古河道被废弃,可以推断时间较晚,Ⅰ图中,滑坡体部分被侵蚀,被拦蓄的河水下泄,蓄水减少,上游河段河道变窄,现代河道形成,可以推断时间最晚,所以,该河谷地貌按时间演化的先后顺序是Ⅲ、Ⅱ、Ⅰ,C正确,A、B、D错误。故选C。第11题,读图可知,Ⅱ阶段,出现较大的滑坡体堵塞河道,上游河段蓄水增多,所以河面变宽,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2~13.答案:12.A 13.C
解析:第12题,根据图示信息,该滑坡体主要在偏北和偏东的负方向上位移累计,并且偏东方向的负方向位移累计更多,即主要位移方向应该是西偏南,B项错误,A项正确。图中并没有出现偏东和偏北方向的正方向的位移累计,C、D项错误。故选A。第13题,根据图示信息,该滑坡位移速度变化持续时间较长,应该与短时间内的地震和重力崩塌无关,A、B项错误。气温的变化只有在更长时间的物理风化中引起岩石断裂,再在重力作用下崩塌,从持续时间以及位移速度变化上看,与气温变化无关,D项错误。所以主要诱因应该与该时间段内的大气降水强度有关,C项正确。故选C。
14~15.答案:14.C 15.B
解析:第14题,河心沙洲的面积大小主要受河流水量大小的影响,河流汛期水量大时,河心沙洲被淹没一部分,沙洲面积减小,河流进入枯水期,水量减少,沙洲露出水面的部分增大。据材料可知,石勒喀河与额尔古纳河汇合形成黑龙江干流,该区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最多,因此沙洲面积应最小。故选C。第15题,据材料可知,石勒喀河与额尔古纳河汇合处形成沙洲,沙洲为流水的堆积地貌,河流挟带的泥沙当流速降低时堆积下来形成。据图可知,额尔古纳河流速较快,石勒喀河流速慢,因此泥沙在石勒喀河南岸淤积,B正确。故选B。
16~17.答案:16.A 17.D
解析:第16题,结合材料读图可知,2002年以来,河道主槽冲淤年际变化明显,总体年冲淤量为负值,即总体处于冲刷趋势,A正确、D错误;冲淤速率及累积冲淤量都呈波动变化,B、C错误。故选A。第17题,读图可知,将累积冲淤量变化分三个阶段:2001~2005年,累积冲淤量明显减少,说明河水快速下蚀,河床底部泥沙被大量冲刷带走,2006~2014年,累积冲淤量变化缓慢,总体减小,说明河水缓慢下蚀,河床底部泥沙被少量冲刷带走,这两个阶段均以侵蚀为主,只是侵蚀的强度或速度不一样,2015~2016年,累积冲淤量略有回升,年冲淤量为正值河床底部有泥沙淤积,这个阶段以淤积为主。故选D。
18.答案:(1)冲积扇:以沙砾为主,砾石分选较好,有一定的磨圆度;由流水搬运、沉积而成。山坡:以角砾为主,砾石分选较差(大小混杂),磨圆度较差(棱角分明);主要由重力作用形成(海拔较高处可能有冰川作用)。
(2)沙和粉沙物质主要来源于冲积扇。春季风力强劲。冲积扇地表干燥,地表沙粒易启动。风沙流沿着山坡爬升,到达一定位置后挟沙能力减弱,沙和粉沙沉积在山坡上。
(3)地势较低,山坡和冲积扇流水在此汇集,(冲积扇前沿)地下水出露;地表物质颗粒较细,利于保水;深层土壤冰冻时间较长,利于蓄水。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冲积扇以沙砾为主,河流流出山口,流速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沉积,沉积作用具有分选性,故在此沉积的砾石分选较好,流水在搬运过程中对水中的砾石有磨蚀作用,故沉积在此的砾石有一定的磨圆度。由图可知,山坡以角砾为主,表层有沙、粉沙,该处位于较陡的山坡,砾石主要由重力作用在此堆积,故砾石分选较差,未经流水的磨蚀,故磨圆度较差。第(2)题,由图可知,除山坡外,粉沙还分布在冲积平原和冲积扇,沙、粉沙粒径小,流速减慢时在冲积扇和冲积平原沉积。冲积平原草原茂盛,故山坡的沙和粉沙物质主要来源于冲积扇。该地区春季多大风,冲积扇地表干燥,地表沙粒被风吹起,风沙流沿山坡爬升,到达一定位置后风速减慢,挟沙能力减弱,沙和粉沙沉积在山坡上。第(3)题,由图可知,冲积平原地势较低,来自山坡和冲积扇的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均在此汇集,地下水容易出露,为冲积平原提供水源;由图可知,冲积平原地表主要由粉沙、黏土组成,颗粒较细,利于保水;该区域冬季寒冷,深层土壤冰冻时间较长,土壤水分不易被蒸发,利于蓄水。
19.答案:(1)V形谷(峡谷) 滑坡
(2)入海口处地势低平,流速变慢,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有利于泥沙堆积
(3)河曲 D
(4)洪涝灾害 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河道弯曲(地形平坦),排水不畅
解析:本题以我国东部某地区流域景观图为载体,考查河流地貌及成因、洪涝灾害等内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等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第(1)题,读图①处位于河流上游山区,地形起伏大,河水流速快,下切侵蚀强烈,形成V形谷;其两侧由于山高坡陡,容易出现滑坡地质灾害。第(2)题,河流入海口处众多沙洲是由于河流入海口处地势低平,流速变慢,河流作用以沉积为主,再加上靠近海洋,受海水的顶托作用影响,使河流流速变得更慢,更有利于泥沙堆积,最终形成多个沙洲。第(3)题,读图看出②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由于河水流速减慢,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河流的侧蚀作用表现得很明显,使河道变得很弯曲,形成河曲地貌;根据所学,河曲处,凹岸受河水侵蚀明显,水体深度较深,凸岸处沉积为主,水体较浅,读图E是凹岸,F是凸岸,因此D正确。第(4)题,②处属于河曲,容易形成洪涝灾害;形成原因是该地位于我国东部地区,地处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河流的径流量大;同时,由于②处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地势较平坦,且河道弯曲,河流排泄不畅,易发生洪水灾害。
沟谷编号
集水面积(km2)
平均坡度(°)
流域落差(m)
植被覆盖率(%)
①
5.3
24.3
537.2
15.7
②
2.7
30.1
670.3
19.6
③
20.0
40.8
1 353.7
13.2
④
4.5
26.l
384.7
20.5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题号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风成地貌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风成地貌课后练习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蘑菇沙漠”最可能分布的地区是,塑造该地貌的主要因素是,该图片最可能拍摄于,图示地貌区盛行风向为,该地貌最可能位于我国,能正确表示该地貌形成过程的是,图示地区的盛行风向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湘教版 (2019)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第一节 流水地貌第二课时精练: 这是一份高中湘教版 (2019)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第一节 流水地貌第二课时精练,共4页。
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流水地貌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流水地貌随堂练习题,共8页。